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試題.ppt_第1頁
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試題.ppt_第2頁
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試題.ppt_第3頁
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試題.ppt_第4頁
古代漢語:碩士研究生試題.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碩士研究生試題,魯東大學(xué)文學(xué)院,古代漢語部分(2004年),一、解釋下列名詞術(shù)語。(20分,每題2分) 1隸變 2因聲求義 3小篆 4避諱 5經(jīng)傳釋詞 6假借 7姓與氏 8年與歲 9脫文 10疏,二、用“六書”理論分析下列文字的結(jié)構(gòu)方式,指明各字屬于“六書”的哪一書。(10分,每題1分) 例題:好( ) 好(從子從女,會意) 本( ) 本(從木,一標示樹根) 鹿( ) 莫( ) 亦( ) 裁( ) 向( ) 步( ) 鬥( ) 旌( ) 魚( ) 物( ),三、根據(jù)所給的句子,分析其中加 號的詞的詞義,并說明其古今詞義的異同。(10分) 例題:赦之,以勸事君者。 1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愛死。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鉏擊之,與一人俱斃,偃,且射子鉏,中頰,殪。 4聽事前除除,雪后猶濕。 5窮高極遠而測深厚。,6誓將去女,適彼樂土。 7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8數(shù)百步而出,被發(fā)行歌而游于塘下。 9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 10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四、說明下列加 號各詞在句中的詞性、意義或用法 1、輔之以晉,可以少安。 2、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3、或為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4、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5、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6、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7、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8、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9、雖戶說經(jīng)眇論,終不能化。 10、鋼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翻譯下面一段古文(10分) 溫人之周, 周不納客,部之日:“客耶?”對日:“主人?!眴柶湎锒恢玻粢蚯糁?。君使人問之日:“子非周人也,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日:“臣少也誦詩”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則我天子臣也,豈有為人之臣而又為之客哉?幫日主人也?!本钩鲋?。,語言學(xué)概論(2004年),一、解釋下列術(shù)語(30分) 語言的層級體系; 孤立語; 語流音變; 親屬語言;類推;語言融合 二、舉例說明下列觀點(40分) 1、詞義具有概括性。 2、語言是各民族不同的,思維能力是全人類共同的。 3、不同的語言可以使用相同的文字形式。 4、語法結(jié)構(gòu)沒有優(yōu)劣之分。,三、畫一個元音舌位圖,并標出下列元音(10分) y u e a i o 四、結(jié)合實例回答下列問題(30分) 1.為什么說說話是在有限和無限,自由與不自由的矛盾中進行的? 2.人類的語言能力有什么特點? 3.除語言外,人類使用的主要的交際工具還有哪些?它們與語言的關(guān)系如何?,4.語言發(fā)展的特點是什么? 5.什么是語言的譜系分類?我國境內(nèi)的語言分屬于哪些語系? 五、分析解答下列問題(40分) 1、國外有的學(xué)者把粵語、吳語、閩語等漢語的方言看做獨立的語言,這種做法錯在何處?你如何理解區(qū)分方言與獨立語言的標準?,2、有人認為講話時,說出來的是語言;也有人認為,說出來的是話,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3、現(xiàn)在為什么很少有人把司機稱為“車夫“,把妻子稱為“賤內(nèi)“,這是一種什么語言現(xiàn)象?談?wù)勀銓@種現(xiàn)象的特點和發(fā)生原因的認識。 4、根據(jù)音位的系統(tǒng)性特點,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應(yīng)具有相同的組合關(guān)系,但是普通話/p/ /t/ /k/這一聚合群中,/p/和/t/可以與/i/相拼,而/k/卻不能;而在有些方言中,/k/可以與/i/相拼。請說明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和過程。,古代漢語(2005年),第一部分、古代漢語 一、選擇填空(15分) 1、說文解字的作者是( )。 A、王引之 B、許慎 C、阮元 D、陳澎年 2、經(jīng)籍纂詁的編排方法是( )。 A、按平水韻107韻編排 B、按平水韻106韻編排 C、按平水韻193韻編排 D、按平水韻206韻編排 3、下列各組字中,具有相同聲符的一組是( )。 A、條修脩倏 B、悶問閨閭 C、穎潁頓頸 D、胡朔朗朝,4、查找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的具體出處,應(yīng)該使用的工具書是( )。 A、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B、經(jīng)典釋文 C、十三經(jīng)索引 D、漢語大字典 5、下列各組字,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的一組是( ) A、村邨 B、雕凋 C、游遊 D、斗鬥 6、“(巫峽)兩岸連山,略無缺處。若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焙竺鎯删渌玫男揶o手法是( )。 A、委婉 B、錯綜 C、并提 D、用典,7、在古注的下列術(shù)語中,用來指出古書中多出了文字的現(xiàn)象的是( )。 A、脫 B、當為 C、當作 D、衍 8、古書舊注中的“疏”,其特點是( )。 A、用與被解釋的詞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進行釋義。 B、既對古書的正文進行疏解,也對前人所作的傳注作疏解。 C、用來具體說明被解釋的詞語的特定的意義。 D、用來點明詞語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8、提出了“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zhuǎn)移”的著名論點的是( ) A、宋代朱熹 B、元代戴侗 C、明代陳第 D清代陳澧,9、魏晉之前沒有韻書,后人對上古韻部的認識的獲得,主要是研究考察了( ) A、原始人類的語言 B、先秦韻文如詩經(jīng)楚辭的用韻情況 C、唐詩、宋詞的用韻情況 D、元明清以來的白話韻文作品 10、“詩韻”指的是( )。 A、切韻 B、廣韻 C、中原音韻 D、平水韻 11、律詩的第五句在四聯(lián)中屬于( )。 A、頸聯(lián) B、尾聯(lián) C、首聯(lián) D、頷聯(lián),12、杜甫的五律詩春望頷聯(lián)的出句“感時花濺淚”,這句詩的平仄應(yīng)是( )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13、以下各個詞義變化的例子,屬于詞義縮小現(xiàn)象的是( ) A、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 B、響:古義為“回聲”,今義為“聲音” C、勸,古義為“鼓勵、勉勵”,今義為“勸阻” D、宮:古義為“房屋”,今義為“宮殿”,14、所謂“文言文”,指的是( )。 A、五四以前的漢民族人民寫的文章 B、在先秦口語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書面漢語 C、在先秦口語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書面漢語和古白話 D、在先秦口語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書面漢語以及后代人模仿這種書面漢語所寫的文章 15、“魯人從君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從這句話中看出,古代漢語中動量表示法是( ) A、使用特殊的量詞 B、數(shù)詞用在動詞后作補語 C、數(shù)詞用在動詞后作狀語 D、數(shù)詞直接用在動詞前作狀語,二、簡答題(可任選1題。10分) 觀察和分析下列句子,從中總結(jié)古代漢語的被動句式,并進行分析。 (一)A、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B、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 C、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D、少北,必為匈奴所得。 E、若屬皆且為所虜。 F、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二)根據(jù)下列所給的句子,方向和總結(jié)古代漢語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 A、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B、雖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C、惟余馬首是瞻。 D、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 E、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 F、之二蟲又何知?,三、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包括名詞作狀語),指出原來是什么詞,活用為什么詞。有的句子活用現(xiàn)象不止一處,分析其中的一處即可(10分)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等泰山而小天下。 2、天下云集而響應(yīng)。 3、莊公寤生,驚姜氏。 4、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5、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 6、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武,蘇武) 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8、射之,豕人立而啼。 9、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10、孟嘗君客我。,四、解釋下列句中斜體字的詞義,指出其詞類;如果是沒有實義的虛詞,則說明其語法作用(10分) 例句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例句2:是亦走也。 答:之,連詞,取消主謂結(jié)構(gòu)的獨立性。 答:是,近指代詞,此,這。 1、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2、自始合,而矢貫余首及肘。,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有美玉于斯。 5、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7、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 8、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9、諫而不入,則莫之寄也。 10、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五、古文標點:將下列文言文抄在答題紙上,并加上新式標點(10分) 宋人有得玉者獻諸司城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與我者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今以百金與搏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與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與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取彌精其知彌確其取彌確子罕之所寶者至矣,六、古文閱讀。閱讀下列文言文,然后作后面的題目(20分) 靖郭君將城薛,賓客多止之,弗聽。靖郭君謂謁者曰:“無為賓通言?!饼R人有請見者,曰:“臣請道三言而已,過三言,請烹?!本腹劧娭?。賓趨而進,再拜而興,因稱曰:“海大魚?!眲t反走。靖郭君止之,曰:“愿聞其說。”賓曰:“臣不敢以死為熙。”靖郭君曰:“先生不遠道而至此,為寡人稱之?!?賓曰:“海大魚,網(wǎng)弗能止也,釣弗能牽也,蕩而失水,則螻蟻皆得志焉。今夫齊,君之淵也,失齊,則薛能自存乎?”靖郭君曰:“善!”乃止,不城薛。 1、將這段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2、解釋句中斜體黑體字的詞義(10分) 城 無 三言 烹 趨 再 興 因 熙 夫,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2006年),現(xiàn)代漢語部分(75分) 一、分析下列問題(每題3分,共30分) 1、我們平時說“你說話聲音高一些”,這個“聲音高”指的是語音物理屬性的哪個屬性?為什么? 2、如何理解“音位是一個語音系統(tǒng)中能夠區(qū)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 3、決定單元音韻母音質(zhì)差別的條件主要有哪些? 4、有人說“漢字是語素文字”,為什么? 5、造成“漢字形旁表意功能有很大局限性”的原因是什么?,6、“姥姥”和“媽媽”在構(gòu)詞上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7、基本詞匯有哪些主要特點? 8、“倒杯茶喝”怎么分析?為什么? 9、“他哪兒都不想去”和“我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個人”中“哪兒”有什么不同? 10、比喻和比擬的區(qū)別是什么?,二、論述(共30分) 1、根據(jù)下面材料說明普通話兒化的作用。(7分) 頭(腦袋)頭兒(領(lǐng)頭的) 眼(眼睛)眼兒(小孔) 畫(名詞、動詞)畫兒(名詞) 尖(形容詞)尖兒(名詞) 小皮球兒 小河兒 勺兒 頭發(fā)絲兒 紅嘴唇兒 小王兒 2、短語的結(jié)構(gòu)類型。(8分) 3、論述詞義的性質(zhì)。(8分) 4、詞語意義的錘煉如何做到“色彩鮮明”?(7分),三、作文(15分) 談?wù)勀闼私獾默F(xiàn)代漢語應(yīng)用研究 要求:1、可以就現(xiàn)代漢語應(yīng)用的某一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也可以就某一方面進行深入論述。 2、理論與事實結(jié)合。 3、書寫工整,字跡清楚。 4、1000字以上,古代漢語部分(75分) 一、填空(10分) 1漢語的古代書面語有兩個系統(tǒng):一是,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話基礎(chǔ)上形成的古白話。 2字典辭書常用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按部首和筆畫排列,例如;按排列,例如;按排列,例如。 3辭源修訂本(19791983出版)的主要用途是。 4詩詞曲語詞匯釋的用途是。 6音韻學(xué)中所謂“陽聲韻”是指。,二、用六書分析下列漢字的結(jié)構(gòu)形式;如果是形聲字,請用“從,聲”的形式分析其結(jié)構(gòu)。(5分) 到 驅(qū) 逐 旌 穎 秉 鼎 止 亦 厷 三、簡答題。(20分) 1、根據(jù)下面所給的句子,分析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有哪些種類。 從左右,皆肘之。 莊公寤生,驚姜氏。,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必將富之貴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居。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 孟嘗君客我。 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 射之。豕人立而啼。 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2、根據(jù)下列所給的句子,解釋“道”在句中的詞義,指出其本義和引申義,并以此為例,談?wù)勗~義引申和演變的規(guī)律。 (1)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2)通九道,陂九澤。 (3)交鄰國有道乎? (4)臣之所好者,道也。 (5)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6)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 (7)不如小決使道。,四、翻譯下列古文,并回答文后的問題(40分) 1臣聞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之富也,2然起于窮巷,奮棘矜,3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fēng),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修:4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謂瓦解?吳、楚、齊、趙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5帶甲數(shù)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nèi),6財足以勸其士民,7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8非權(quán)輕于匹夫而兵弱于陳涉也,9當是之時,10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11天下誠有土崩之勢,12雖布衣窮處之士,13或首惡而威海內(nèi),陳涉是也。,1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分) 2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其意義(8分)。(句子后面的數(shù)字是該句在文中的順序) (1)臣聞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1) (2)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于中原者(7) (3)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10) (4)或首惡而威海內(nèi)(13),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