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準(zhǔn)解讀

《GB 8934-1988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是中國的一項(xiàng)國家標(biāo)準(zhǔn),發(fā)布于1988年,旨在為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的特性和質(zhì)量評估提供一套統(tǒng)一的詞匯定義。這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對于確保行業(yè)內(nèi)溝通的準(zhǔn)確性和一致性至關(guān)重要,尤其是在貿(mào)易、檢驗(yàn)、科研及教育等領(lǐng)域。以下是該標(biāo)準(zhǔn)內(nèi)容的部分概述:

  1. 糧食與油料定義:標(biāo)準(zhǔn)首先明確了糧食和油料的基本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小麥、玉米、稻谷等主要糧食作物,以及花生、大豆等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這些定義有助于區(qū)分不同種類的產(chǎn)品及其特性。

  2. 加工產(chǎn)品范圍:涵蓋了從原糧、原籽到其經(jīng)過加工后的各種形態(tài),如面粉、大米、食用油、豆粕等。對于每一種加工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都提供了詳細(xì)的分類和描述,確保了對加工級別、純度及用途有清晰的理解。

  3. 性質(zhì)與質(zhì)量指標(biāo):詳細(xì)列出了評價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指標(biāo),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含量、雜質(zhì)含量、脂肪酸組成、蛋白質(zhì)含量、色澤、氣味等。這些指標(biāo)是衡量產(chǎn)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biāo)準(zhǔn)、適宜儲存或滿足特定用途(如食用、飼料或工業(yè)原料)的基礎(chǔ)。

  4. 檢測方法提示:雖然標(biāo)準(zhǔn)本身可能不包含詳盡的檢測步驟,但它通常會提及或引用相關(guān)的檢測方法標(biāo)準(zhǔn),指導(dǎo)如何準(zhǔn)確測量上述質(zhì)量指標(biāo),以確保測試結(jié)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術(shù)語解釋:針對行業(yè)內(nèi)的專業(yè)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提供了明確、統(tǒng)一的解釋,避免因術(shù)語理解差異導(dǎo)致的溝通誤會。這包括但不限于專用詞匯、技術(shù)表達(dá)和行業(yè)慣用語等。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quán)發(fā)布的權(quán)威標(biāo)準(zhǔn)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biāo)準(zhǔn)代替
  • 1988-02-29 頒布
  • 1988-07-01 實(shí)施
?正版授權(quán)
GB 8934-1988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pdf_第1頁
GB 8934-1988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pdf_第2頁
GB 8934-1988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pdf_第3頁
免費(fèi)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2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 8934-1988 糧食、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pdf-免費(fèi)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中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biāo) 準(zhǔn)U D C 6 6 4 - 2 / . 8糧食、 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 質(zhì)量的名詞術(shù)語0 0 1 . 4GB 8934一 88T e r mi n o l o g y o f p r o p e r t y o i l - b e a r i n g ma t e r i a la n d q u a l i t y f o ra n d t h e i r p r o d ug r a i n ,Ct 3 本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了糧食、 油料及其加工產(chǎn)品性質(zhì)和質(zhì)量的部分名詞術(shù)語, 適用于糧油商業(yè)、 工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和教學(xué)等其他有關(guān)工作領(lǐng)域。1 籽粒結(jié)構(gòu) k e r n e l s t r u c t ur e 糧食、 油料籽粒的生物學(xué)結(jié)構(gòu)。 1 穎 g l u me 1 . 1 內(nèi)穎 i n n e r g l u me 亦稱“ 內(nèi)樣” 、 “ 第二穎” 。包被禾谷類糧粒的較小的一片外殼, 由小穗基部兩枚苞片中內(nèi) 方或 上方的一枚所形成。 1 . 2 外穎 o u t e r g l u me 亦稱“ 外釋” 、 “ 第一穎” 。包被禾谷類糧粒的較大的一片外殼,由小穗基部兩枚苞片中外方 或下方的一枚所形成。 1 . 3 護(hù)穎 s ma l l g l u me s 禾本科谷類植物籽?;客鈧?cè)承托內(nèi)、 外穎殼的兩片小穎。. 1 . 4 芒 a wn, a r i s t a , b e a r d 亦稱“ 穎尖” 。某些谷物外穎或內(nèi)、 外穎( 如雙芒稻) 頂端或背部由中脈絲狀延伸而成的針狀尖 刺。. 2 皮層 b r a n 谷物籽粒外層各層皮的總稱。2 . 1 表皮 e p i d e r mi s 亦稱“ 長形細(xì)胞層” 。植物體( 包括谷物籽粒) 和外界環(huán)境接觸的最外層細(xì)胞, 一般由單層、 無 色的細(xì)長形細(xì)胞所構(gòu)成。. 2 . 2 果皮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部1 9 8 8 一 0 2 一 2 9 批準(zhǔn)1 9 8 8 一 0 7 一 0 1 實(shí)施G B 89 3 4 一 8 81 . 2 . 2 . 11 . 2 . 2 . 21 . 2 . 2 . 3p e r t c a r p果實(shí)的組成部分, 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因果實(shí)類型的不同, 果皮的變化極大, 通??煞譃橥夤?、 中果皮、 內(nèi)果皮三層。 外果皮 e c t o c a r p , e x o c a r p , e p i c a r p 成熟果實(shí)果皮的最外層, 結(jié)構(gòu)變化甚大。谷物的外果皮是一層縱向排列的細(xì)長形細(xì)胞, 即 表皮。 中果皮 me s o c a r p 成熟果實(shí)果皮的中層。肉質(zhì)果的中果皮特別發(fā)達(dá), 肉質(zhì)化富含水分; 干果則多不發(fā)達(dá), 與 內(nèi)、 外果皮相結(jié)合形成干操而堅(jiān)硬的果皮。谷物種子( 如小麥) 是由幾層縱向排列的細(xì)胞所 組成, 多數(shù)被壓, 呈不規(guī)則形狀。 內(nèi)果皮 e n d o c a r p 成熟果實(shí)果皮的內(nèi)層。結(jié)構(gòu)變化較大: 漿果的內(nèi)果皮與中果皮均肉質(zhì)化; 核果由多層石細(xì) 胞構(gòu)成。谷物籽粒如小麥的內(nèi)果皮由一層橫細(xì)胞和一層縱向排列的長形管狀細(xì)胞所組成,1 . 2 . 31 . 2 . 41 . 2 . 4 . 11 . 2 . 4 . 2 稱“ 管狀細(xì)胞層” 。后者不成熟時呈青色, 成熟后無色。種皮s e e d c o a t由胚珠的珠被發(fā)育而成的、 保護(hù)種子的結(jié)構(gòu)。谷物種子如小麥的種皮極薄, 為二層斜長形細(xì)胞, 外層無色透明, 內(nèi)層有色素。透明層h y a l i n e l a y e r , n u c e l l a r, l a y e r亦稱“ 珠心層” 。位于種皮和枷粉層之間的折光帶, 是珠心的殘余, 很薄, 并無明顯的細(xì)胞結(jié)構(gòu), 橫斷面上只是一條無色透明的線。 珠心 n u c e l l u s 胚珠的組成部分之一, 由薄壁細(xì)胞組成。 胚珠 ovul e被子植物的胚珠一般呈球形, 以珠柄著生于子房內(nèi)壁的胎座1 . 2 . 4 . 3內(nèi)藏胚珠, 位于雌蕊的下部1 . 2 . 5 種子植物發(fā)育成種子的結(jié)構(gòu)。 上 。 子房 o v a r y 被子植物雌蕊的一個組成部分糊粉層a l e u r o n l a y e r , p r o t e i n a c e o u s l a y e r1 . 2 . 5 . 1” 鬢 纂 澄 L eZ 1f It IF ,胚 乳 外 ” “ “ 糊 “ 粒 ” 富 * 3* M n kh ” 形 厚 壁 ” 胞 “ 。 ” 胞 較 大 排 ”( 2 )習(xí)慣上列為禾谷類糧粒中和胚乳結(jié)合的最里面的一層皮。 糊粉粒 a l e u r o n e g r a i n 植物細(xì)胞內(nèi)貯藏蛋白質(zhì)的構(gòu)造, 主要由球蛋白組成, 并含有植酸鈣鎂( p h y t i n ) 及礦物質(zhì)的組GB 8934一 881 . 31 . 3 . 11 . 3 . 2 分, 大體上存在于植物種子內(nèi)。禾本科植物種子的糊粉粒集中于胚乳的外層細(xì)胞中, 形成 糊粉層。胚乳e n d o s p e r m( 1 )有胚乳種子( 如糧粒) 中儲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部分, 由大而充滿淀粉粒的呈多面形的薄壁細(xì)胞所 組成, 近于橫向排列。 種子萌發(fā)時成為胚的養(yǎng)料。( 2 )包括糊粉層和淀粉細(xì)胞兩部分。 角質(zhì)vi t r e ou s亦稱“ 玻璃質(zhì)” 。 胚乳結(jié)構(gòu)緊密、 呈半透明狀。粉質(zhì)o p aq u e胚乳結(jié)構(gòu)疏松、 呈石灰狀了1 . 41 . 4 . 11 . 4 . 21 . 4 . 3胚g e r m俗稱“ 胚芽” 、新的個體。 胚芽 p l u mu l e“ 米嘴子” 、 “ 臍” 。種子最主要的部分, 包括胚芽、 胚根、 胚軸和子葉, 萌發(fā)后能長成 種子植物的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位于胚軸的頂端, 是能發(fā)育成植株莖與葉的原始體。 子葉 c o t y l e d o n , s e e d l e a f , s e e d l o b e 種子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無胚乳植物如豆科植物種子的子葉因貯存養(yǎng)料而特別肥厚。 禾本科植物種子內(nèi)的子葉又稱“ 盾片” 。 盾片 s c u l t e l l u m禾本科植物( 如小麥、 玉米等) 的一片子葉, 呈圓盤狀, 一側(cè)與胚乳相接觸。有消化吸收胚乳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轉(zhuǎn)運(yùn)到胚的其他部分的作用。存在外胚葉并稱做“ 外子葉” 時,盾片亦稱“ 內(nèi)子 葉” 。糙米腹部b r o wn r i c e b e l l y, v e n t r a l s i d e o f b r o wn r i c e米粒長有胚的一側(cè)。糙米背部b r o wn r i c e b a c k, d o r s a : s i d e o f b r o wn r i c e米粒長有胚的另一側(cè)。米溝r i c e cr eas e俗稱“ 米莖” 。米粒表面的縱向溝紋。背溝b a c k c r e a s e位于米粒背部的縱向溝紋。腹溝cr ea s e1234555樂5樂不不l.t不GB 8934 一 881 . 5 . 61 . 6 . 16 . 2亦稱“ 麥溝” 、 “ 麥槽” 。麥粒腹面的凹槽。麥毛b e a r d , b r u s h ( o f g r a i n ) , h a i r s亦稱“ 茸毛” 、 “ 冠毛” 。某些谷物( 特指小麥) 穎果非胚端的極短毛簇。角質(zhì)粒v i t r e o u s k e r n e l角質(zhì)部分占本糧粒截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籽粒。粉質(zhì)粒o p a q u e k e r n e l亦稱“ 軟質(zhì)?!?。角質(zhì)部分不足本糧粒截面積二分之一( 包括二分之一) 的籽粒。2 粗油特性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a i n a n d o i l2 . 12 . 1 . 12 . 1 . 22 . 1 . 32 . 1 . 42 . 1 . 52 . 1 . 6物理性質(zhì)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長度 l e n g t h 糧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最大者。 寬度 wi d t h 糧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其次者。 厚度 t h i c k n e s s 糧油籽粒三度尺寸中的最小者。 容重 t e s t we i g h t 糧食( 油料) 籽粒在一定容積內(nèi)的重量, 或單位體積中糧食( 油料) 的重量, 常以( g / L ) 表示。 比重 s p e c i f i c g r a v i t y( 1 )糧食( 油料) 純體積的重量與其同體積水的重量之比。( 2 )油脂在t ,g 時的重量與同體積t * 的純水的重量之比, 一般取t o 為2 0 0C , 為植物油脂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技術(shù)要求之一。千粒重m a s s o f 1 0 0 0 k e r n e l , 1 0 0 0 k e r n e l w e i g h t1 0 0 0 粒糧食( 油料) 籽粒的重量, 常以8 為單位。 絕對千粒重 a b s o l u t e 1 0 0 0 k e r n e l w e i g h t 亦稱“ 干物質(zhì)千粒重” 。1 0 0 0 粒糧食( 油料) 籽位的干物質(zhì)重盆。絕對千粒重( 8 ) 油籽粒的重量( 自然水分) X( 1 一水分寫) 。 標(biāo)準(zhǔn)千粒重 s t a n d a r d 1 0 0 0 k e r n e l w e i g h t 1 0 0 0 粒糧食( 油料) 籽粒在含有規(guī)定水分狀況下的重量( g ) ,散落性t &為 4 C,2 . 1 . 6 . 1=1 0 0 0糧2 . 1 . 6 . 22 . 1 . 7GB 893 4一 88f r e e f l o wa b i l i t y糧食、 油料籽粒自然下落至平面時, 有向四面流散, 并形成一圓錐體的性質(zhì)。靜止角a n g l e o f r e p o s e亦稱“ 自然坡角” 、 “ 內(nèi)摩擦角” 。糧食( 油料) 自 然下落時形成的圓錐形堆, 其錐面的母線與水平面的夾角。自動分級s e l f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糧食、 油料籽粒和雜質(zhì)結(jié)合的散粒群體, 在移動或振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分級現(xiàn)象。 導(dǎo)熱性 t h e r ma l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糧、 油傳遞熱量的性能。 均勻度 u n i f o r mi t y 糧食、 油料籽粒大小一致的程度。 吸濕性 h y g r o s c o p i c i t y糧、 油吸收和解吸水分的性能。 糧堆密度b u l k d e n s i t y o f g r a i n亦稱“ 松密度” 。糧堆中糧食體積占糧堆總體積的百分比。孔隙度p o r o s i t y , p o r o u s n e s s v o i d s p a c e糧食( 油料) 堆內(nèi)顆粒間的孔隙體積占糧食( 油料) 堆體積的百分比。塑性p l a s t i c i t y亦稱“ 可塑性” 。糧食、 油料籽粒在外力作用下, 能發(fā)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的性能。彈性e l a s t i c i t y糧食、 油料籽粒在外力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 但當(dāng)消除外力后回復(fù)原形的性能。韌性t o u g h n e s s糧食、 油料籽粒在外力( 一般為沖擊力) 作用下, 仍不破壞的性能??辜魪?qiáng)度s h e a r i n g s t r e n g t h糧食、 油料籽粒抵抗剪切破碎的能力??箟簭?qiáng)度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亦稱“ 硬度” , 糧食、 油料籽粒在受到外加壓力時, 抵抗破碎的能力。剛度r i g i d i t y亦稱“ 抗折強(qiáng)度” , 糧食、 油料籽粒抵抗外力的能力。熔點(diǎn)GB 8 93 4 一 8 8 me l t i n g p o i n t 固體油脂在規(guī)定條件下完全變成透明液體時的溫度, 即油脂由固態(tài)溶化成液態(tài)的溫度, 亦即 固態(tài)和液態(tài)的蒸汽壓相等時的溫度。2 . 2 化學(xué)性質(zhì)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y2 . 2 . 1 水分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糧食、 油料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糧食、 油料總重量的百分率。 按水分在籽位中的分布狀態(tài), 有 游離水、 膠體結(jié)合水等。2 . 21 . 1 游離水 f r e e wa t e r 亦稱“ 自由水” , 存在于細(xì)胞間隙中的水分。一般化驗(yàn)水分的結(jié)果為游離水。2 . 2 . 1 . 2 膠體結(jié)合水 c o l l o i d a l c o mb i n e d wa t e r 亦稱“ 束縛水” , 與細(xì)胞中的蛋白質(zhì)、 糖等親水物質(zhì)結(jié)合, 形成比較牢固的膠體的水分。2 . 2 . 2 灰分 a s h c o n t e n t 亦稱“ 粗灰分” , 糧食、 油料經(jīng)高溫灼燒, 有機(jī)物被氧化消失后所剩的殘?jiān)?。除礦物質(zhì)外, 還含 有微量難以氧化的物質(zhì)。2 . 2 . 3 粗蛋白質(zhì) c r u d e p r o t e i 幾 糧食、 油料中的含氮物質(zhì)。除真蛋白質(zhì)( 或稱“ 純蛋白質(zhì),)外, 還包括非蛋白質(zhì)含氮物如酞胺 及餒鹽等。2 . 2 . 4 白蛋白 a l b u mi n 亦稱“ 清蛋白” 。在酸性介質(zhì)中具有高電泳移動性的水溶性蛋白質(zhì)基團(tuán)。2 . 2 . 5 粗脂肪 c r u d e f a t 一般稱“ 乙醚浸出物” 。糧食、 油料中能溶于乙醚的物質(zhì), 除真脂肪外, 還包括游離脂肪酸、 磷 脂類、 色素及蠟等。2 . 2 . 6 粗纖維素 c r u d e f i b r e 糧食中不溶于水、 乙醚、 酒精、 稀酸和稀堿的物質(zhì)。除真纖維外, 還包括木質(zhì)素、 角質(zhì)、 木栓質(zhì) 和部分半纖維素等。2 . 2 . 了 還原搪 r e d u c e d s u g a r2 . 2 . 82 . 2 . 9糧食中能還原費(fèi)林試劑、 多倫試劑和苯麟反應(yīng)生成膝的搪類。葡萄糖、 果糖等單糖類及麥芽搪、 乳搪等雙糖類均屬之。韭還原糖n o n - r e d u c e d s u g a r糧食中不屬于還原糖的糖類, 如: 蔗搪。戊聚糖p e n t o s a nGB 8934一 88 亦稱“ 谷物膠( g u m s ) ,糧油籽粒中含量相對較少的一種重要組分, 主要由木糖和阿刺伯糖構(gòu) 成, 有的還含有微量的己糖及其衍生物。常與糧油種子內(nèi)的蛋白質(zhì)直接交聯(lián)或通過交聯(lián)劑交 聯(lián)形成分子量巨大的大分子, 對小麥面團(tuán)的稠度和保氣能力有重大影響。2 . 2 . 1 0 無氮抽出物 n i t r o g e n - f r e e e x t r a c t , NF E 糧食中能被水、 稀酸或稀堿所溶解的不含氮物質(zhì), 包括淀粉、 糖、 樹膠和部分半纖維素等。2 . 2 . 1 1 植酸 p h y t i c a c i d 亦稱“ 肌醇六磷酸( i n o s i t o l h e x a p h o s p h o r i c a c i d ) 。廣泛存在于糧油種子的胚部和皮層內(nèi), 能 與2 -3 價金屬離子( 如C a m 、 M g + + 、 Z n i 、 F e 、 F e ll 等) 形成不溶性絡(luò)合物, 妨礙人體吸 收, 是一種抗?fàn)I養(yǎng)因子。3 質(zhì)f q u a l i t y3 . 1 純度 p u r i t y3 . 1 . 1 純糧率 p u r e k e r n e l y i e l d 除去雜質(zhì)的谷物、 豆類籽粒( 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計算) 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31 . 2 純質(zhì)率 p u r i t y r a t e ( 1 )除去雜質(zhì)的油料中純質(zhì)重量( 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計算) 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 ( 2 )花生仁凈仁重量或甘薯片純質(zhì)重量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31 . 3 純?nèi)事?p u r e k e r n e l y i e l d ( o f u n h u l l e d o i l s e e d s )帶殼油料( 如花生果) 凈果脫殼后的子仁重量( 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計數(shù)) 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出糙率小者3 . 1 . 43 . 23 . 2 . 13 . 2 . 23 . 2 . 3 b r o w n r i c e y i e l d ( o f p a d d y ) 一定數(shù)量稻谷全部脫殼后所得糙米重量占稻谷重量的百分率。雜質(zhì)f o r e i g n ma t t e r , i mp u r i t y( 1 )原糧油料中一般包括篩下物、 有機(jī)雜質(zhì)及無機(jī)雜質(zhì), 成品大米中包括糠粉、 礦物質(zhì)及其他( 2 )植物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機(jī)溶劑的殘留物。 篩下物 t h r o u g h s 原糧油料雜質(zhì)的一種。主要由小粒及破損粒組成, 通常指通過一定規(guī)格圓孔篩的物料, 如: 麥通過Id 1 . 5 m m , 稻谷通過0 2 m m, 玉米、 花生仁、 大豆通過0 3 m m, 花生果通過Ih 5 m m 均屬之。 無機(jī)雜質(zhì)ino r g a nic i mp u r i t y原糧油料雜質(zhì)的一種。有機(jī)雜質(zhì)o r g a n i c i mp u r i t y一般指泥土、 砂石、 磚瓦塊及其他無機(jī)物等GB 8934一 8 8 原糧油料雜質(zhì)的一種。一般指無食用價值的糧油籽粒、 異種糧油籽粒、 雜草種子、 自然脫落的 俘殼、 植物體及其他有機(jī)物等。3 . 2 . 4 異種谷粒 o t h e r c e r e a l s 評價谷物樣品時, “ 雜質(zhì)” 中包括的所有不屬于樣品所代表的品種的全部谷粒。3 . 2 . 5 礦物質(zhì) mi n e r a l s 糧食中的無機(jī)雜質(zhì), 包括砂石、 煤渣、 磚瓦塊等。3 . 2 . 6 糠粉 r i c e b r a n p o w d e r 大米雜質(zhì)之一, 附著于大米粒表面的細(xì)糠。3 . 2 . 7 帶殼稗粒 b a r n y a r d mi l l e t i n h u s k 大米雜質(zhì)之一, 混在大米粒間的帶殼稗粒。3 . 2 . 8 稻谷粒 p a d d y k e r n e l 大米雜質(zhì)之一, 混在大米粒間的未經(jīng)碾磨的稻谷粒。3 . 2 . 9 大雜 l a r g e i mp u r i t i e s , t o 即i n g s 大于糧食、 油料籽粒的雜質(zhì)的統(tǒng)稱, 包括麻繩、 泥石塊、 秸桿、 金屬物品等。具體規(guī)格視作業(yè)工 序的要求而異, 如: 糧倉初清一般為2 0 X2 0 m m篩上物等等。3 . 2 . 1 0 小雜 s ma l l i mp u r i t i e s 小于糧食、 油料籽粒的雜質(zhì)的統(tǒng)稱。3 . 2 . 1 1 輕雜 l i g h t i mp u r i t i e s 通過風(fēng)選分離出來由沉降室或集塵器收集的雜質(zhì)的統(tǒng)稱。3 . 3 不完善粒 u n s o u n d k e r n e l 有蟲蝕、 病斑、 生芽、 霉變、 破損、 凍傷、 烘?zhèn)蛭词斓热毕莸杂惺秤脙r值的糧食、 油料顆粒的統(tǒng) 稱。3 . 3 . 1 蟲蝕粒 i n j u r e d k e r n e l 被蟲蛀蝕的糧食、 油料顆粒。 凡稻谷、 小麥、 玉米顆粒傷及胚及胚乳, 大豆、 花生等顆粒傷及 子葉者等均屬之。3 . 32 病斑粒 s p o t t e d k e r n e l 表面帶有病斑并傷及胚或子葉的糧食、 油料顆粒。還包括小麥赤霉病粒。3 . 3 . 3 生芽粒 s p r o u t e d k e r n e l 亦稱“ 發(fā)芽粒” 。出現(xiàn)芽或幼根的糧油顆粒。凡芽或幼根已突出稻殼、 或已突出糙米種皮的稻 谷粒, 或芽或幼根已突出種皮的小麥、 大豆、 花生等其他顆粒均屬之。3 . 3 . 4 霉變粒G B 8 93 4一 88 . m o l d y k e r n e l 稻谷生霉, 剝殼后糙米有霉點(diǎn)、 胚乳變色變質(zhì)的顆粒。小麥、 大豆、 玉米等粒面生霉, 或胚乳、 子葉、 籽粒變色變質(zhì)的顆粒 。3 . 3 . 5 破損粒 b r o k e n k e r n e l 小麥顆粒壓扁、 破碎, 玉米及其他糧食籽粒破碎, 凡傷及胚或胚乳者。3 . 3 . 5 . 1 破碎粒 b r o k e n k e r n e l 花生果果皮或花生仁因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破損傷及整粒體積或子仁體積五分之一及以 上的顆粒, 包括花生破碎的單片子葉。3 . 3 . 5 . 2 裂紋粒 c r a c k e d k e r n e l 胚乳出現(xiàn)龜裂的米粒。3 . 3 . 6 凍傷粒 f r o s t e d k e r n e l 經(jīng)受嚴(yán)重凍傷的顆粒, 如: 大豆籽粒透明, 或子葉僵硬呈暗綠色的顆粒。3 . 3 . 6 . 1 霜損粒 f o g g y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 被寒霜凍壞的糧粒。3 . 3 . 7 烘?zhèn)?h e a t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 亦稱“ 熱損?!?。經(jīng)過烘干損傷的籽粒, 如: 小麥粒面筋質(zhì)特性受到削弱或玉米粒胚或胚乳變 為深褐色等等。3 . 3 . 8 未熟粒 i mma t u r e k e r n e l , s h r u n k e n k e r n e l 發(fā)育不飽滿、 尚未成熟的糧油籽粒。不同糧油品種的未熟粒, 其具體定義,由各自的標(biāo)準(zhǔn)作 出不同的規(guī)定。3 . 3 . 9 損傷粒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 一般泛指花生米或花生仁病斑、 熱損、 凍傷、 生霉, 以及子葉明顯變色的顆粒。3 . 4 微生物感染 mi c r o b i a l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3 . 4 . 1 赤霉病粒 g i b b e r e l l a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 感染由小麥赤霉菌無性階段禾谷鐮抱霉引起的小麥赤霉病的麥粒。籽粒皺縮呆白, 有的粒面 呈紫色或有明顯的粉紅色霉?fàn)钗铮?間有黑色子囊殼。3 . 4 . 2 毒麥 l o l i u m t e mu l e n t u m 禾本科草本植物的穎果。因花穗上寄生的毒菌能產(chǎn)生毒麥堿而危害人類健康, 既不可食用, 亦不宜飼用。3 . 4 . 3 小麥線蟲病 wh e a t n e ma t o d i a s i s 由線蟲綱寄生蟲侵襲小麥機(jī)體引起的植物線蟲病, 能使小麥全部或大部形成蟲癬。俗稱“ 馬GB 8934 一 88 連子” 、 “ 浪蕩子” 、 “ 變麥” 、 “ 胡椒子” 、 “ 王母瘤, 、 “ 麥疵子” 。3 . 4 . 4 真菌毒素 my c o t o x i n 少數(shù)真菌產(chǎn)生的有毒代謝物, 如黃曲霉毒素等。為糧食油料籽粒、 在制品或成品受上項(xiàng)真菌 感染后所含有。3 . 4 - 4 . 1 黃曲霉毒素 a f l a t o x i n 糧食油料籽粒、 在制品、 成品等感染黃曲霉(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l a v u s ) 產(chǎn)毒菌株后含有的某些真菌3 . 4 . 53 . 4 . 6 毒素的統(tǒng)稱。 通常以黃曲 霉毒素B , ( a f l a t o x i n B , ) 為代表。麥角e r g o t一種寄生在禾本科植物子房內(nèi)的真菌所形成的菌核。干燥后直徑3 m m, 長約曲, 兩端稍細(xì), 表面暗紫色至黑色, 含有麥角新堿、 麥角毒、 麥角胺等生物堿。小麥黑德病s m ut2 0 m m, 略彎3 . 4 . 7亦稱“ 黑粉病” : 小麥?zhǔn)苷婢悺?黑粉菌” 寄生而引起的一類病害。堆, 外觀象煤煙, 故名。小麥腥黑穗病b u nt因病部產(chǎn)生黑粉狀病菌抱子 一種在小麥生長期間侵入子房的真菌所形成的菌澳。病粒破碎后有腥臭味, 含有毒質(zhì), 能引 起禽畜中毒。3 . 4 . 8 黃變米 y e l l o w r i c e 感染島 青霉( p e n i c i l l u m i s l a n d i u m ) 等產(chǎn)毒青霉菌后含有真菌毒素并呈明顯黃色的大米。3 . 5 感官檢驗(yàn) o r g a n i c i n s p e c t i o n3 . 5 . 1 色澤3 . 5 . 23 . 5 . 3c o l o u r( 1 )一批糧食油料固有的綜合色澤。( 2 )小麥粉符合實(shí)物標(biāo)準(zhǔn)樣品的粉色。( 3 )加工制取的油脂應(yīng)具有的顏色。氣味o d o ur( 1 )一批糧食油料固有的綜合氣味。( 2 )一批油脂固有的正常氣味。口味、 滋味t as t e3 . 63 . 6 . 14 02 ( 1 )一批成品糧固有的綜合口味。 ( 2 )一批油脂固有的正常滋味。其他質(zhì)量項(xiàng)目mi s c e l l e n e o u s q u a l i t a t i v e i t e ms 大米r_GB 89 34 一 8 83 . 6 . 1 . 13 . 6 . 1 . 2黃粒米y e l l o w- c o l o u r e d r i c e大米受本身內(nèi)原酶或微生物酶的作用而變成明顯黃色但不帶毒性的顆粒。碎米b r ok e n r i c e3 。 6 1 . 33 . 6 . 1 . 43 . 6 . 1 . 53 . 6 . 1 . 6大米中大碎米、 小碎米的總稱。前者是留存0 2 . 0 m m篩上, 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后者是通過0 2 . 0 m m , 留存0 1 . 0 m m的碎粒。 大米的質(zhì)量指標(biāo)之一。腹白w h i t e b e l l y大米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質(zhì)白斑。I L I 白wh i t e c o r e大米米粒中心部位不透明的粉質(zhì)白斑、爆腰c(diǎn) r o s s b r e a k i n g俗稱“ 驚紋” 。米粒胚乳內(nèi)部的橫向裂紋。龜裂3 . 6 . 23 . 6 . 2 . 13 . 6 . 2 . 23 . 6 . 2 . 33 . 6 - 2 . 43 . 6 - 2 . 53 . 6 . 2 . 6 s u r f a c e b r e a k i n g 米粒胚乳表面的裂紋。小麥粉wh e a t f l o u r 面筋 g l u t e n c o n t e n t , g l u t e n 小麥粉揉成面團(tuán)用水洗滌后所形成的軟膠塊, 其主要成分為胚乳蛋白中的麥醇溶蛋白 ( g l i a d i n 即麥膠蛋白) 和麥谷蛋白( g l u t e n i n ) 。 一般以濕面筋重量占試樣小麥粉重量的百分 率作為面筋的含量。是小麥粉的一項(xiàng)重要工藝品質(zhì)指標(biāo)。 含砂量 s a n d c o n t e n t 粉類糧食內(nèi)含有細(xì)砂的數(shù)量。用四抓化碳法或灰化法測定后, 以細(xì)砂重量占試樣重量的百 分率表示。 磁性金屬物 ma g n e t i c me t a l c o n t e n t 粉類糧食內(nèi)含有磁性金屬物的數(shù)量.用磁性金屬物電磁鐵測定器或馬蹄形永久磁鐵測定, 計算每k g 試樣中的g 數(shù)。 酸度 a c i d i t y 中和 1 0 g 糧食試樣中的酸性成分所耗用的堿液( 0 . 0 1 N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 m L 數(shù)。 脂肪酸值 f a t t y a c i d v a l u e 中和 0 0 g 糧 食試樣中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m g 數(shù)。小麥粉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的質(zhì)量指標(biāo)之粗細(xì)度 g r a n u l a r i t y, f i n e s s d e g r e eG B 8 9 3 4 一 8 83 . 6 . 33 . 6 . 3 . 1 粉類糧食按規(guī)定的操作方法在電動粉篩上篩理后, 計算篩上物重量占試樣重量的百分率油脂o i l a n d f a t 折光指數(shù) r e f r a c t i v e i n d e x 植物油脂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技術(shù)要求之一。每種植物油脂在不同溫度下都有一定的折光范圍。 定折光指數(shù), 可初步判斷油脂的類型和純度。通常用阿貝式折光儀檢測,并以換算成 2 0 時的值表示。3 - 6 . 3 . 2 酸價 a c i d v a l u e ( o f o i l a n d f a t ) 植物油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質(zhì)量指標(biāo)之一。指中和1 g 油脂試樣中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m g 數(shù)。36 . 3 . 3 不皂化物 n o n - s a p o n i f i n g ma t t e r 油脂內(nèi)不與堿起作用且不溶于水但溶于醚的物質(zhì), 包括fo醉, 脂溶性維生素和色素等。3 . 6 - 3 . 4 水分及揮發(fā)物 mo i s t u r e a n d v o l a t i l e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 植物油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質(zhì)量指標(biāo)之一。指油脂在一定溫度下加熱所減輕的重量占試樣總重量的 百分率。3 - 6 . 3 . 5 加熱試驗(yàn) h e a t i n g t e s t 植物油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質(zhì)量檢測的項(xiàng)目之一。 在一定條件下將油脂加熱,觀察油色變化及有無 析出物以鑒定其磷脂含量的簡易方法。3 . 6 . 3 . 6 含皂量 s a p o n i f i e d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 植物油脂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質(zhì)量指標(biāo)之一。指經(jīng)堿煉后的油脂中殘留的皂化物數(shù)量, 以油酸鈉計。3 - 6 . 3 . 7 皂化價 s a p o n i f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亦稱“ 皂化值” 。1 g 油脂完全皂化時所器氫氧化鉀的m g 數(shù)。一般所含脂肪酸的分子量越 小. 其皂化價越大。3 . 6 . 3 . 8 碘價 i o d i n e v a l u e 一定條件下1 0 0 g 油脂起加成反應(yīng)所需碘的g 數(shù), 表示油脂或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 并劃 分油脂的干性程度。3 . 6 . 3 . 9 千性 d r y i n g 薄層油脂在大量空氣作用下逐漸氧化聚合凝縮凝固成不能再熔融及溶于一般油脂溶劑的 堅(jiān)韌薄膜的性能,通常由油脂的碘值來劃分。一般以碘值1 3 。 以上者為干性油 ( d r y i n g o i l ) , 1 0 0 -1 3 0 者為半干性油( s e m i - d r y i n g o i l ) , 1 0 0 以下者為不干性油( n o n - d r y i n g o i l ) ,36 . 4 加工品質(zhì) p r o c e s s i n g q u a l i t y , mi l l i n g q u a l i t y 原糧油料轉(zhuǎn)化為成品糧油而承受加工的工藝品質(zhì)。3 . 6 . 5 蒸煮品質(zhì)GB 8934一 883 . 6 . 63 . 6 . 7c o o k i n g q u a l i t y成品糧如大米等蒸煮米飯的品質(zhì), 如粘性 、 脹性等。烘焙品質(zhì)b a k i n g q u a l i t y成品糧如小麥粉等, 用烘焙的方法制造面包、 蛋糕、 點(diǎn)心等食品的品質(zhì), 如: 面包的體積、 皮色,內(nèi)部顆粒及顏色, 風(fēng)味口味等。加工精度p r o c e s s i n g d e g r e e原糧經(jīng)加工后獲得成品糧的感官質(zhì)量, 如: 大米、 高粱等的背溝和粒面留皮程度, 小麥粉的粉色鼓星情況等。GB 8 9 3 4 一 8 8 附錄A漢 語 拼 音 索 引 ( 參考件)白蛋白爆腰背溝比重標(biāo)準(zhǔn)千粒重表皮病斑粒不完善粒不皂化物2 . 2 . 43 . 6 . 1 . 51 . 5 . 42 . 1 . 52 . 1 . 6 . 21 . 2 .13 . 3 . 23 . 33 . 6 . 3 . 3糙米背部糙米腹部長度赤霉病粒蟲蝕粒 : 一出糙率純度純糧率純?nèi)事始冑|(zhì)率2 . 1 . 13 4 . 13 . 3 . 13 . 1 . 43 . 13 . 1 . 13 . 1 . 33 。1 . 2磁性金屬物粗蛋白質(zhì)粗細(xì)度粗纖維素粗脂肪3 . 6 . 2 . 32 . 2 . 33 . 6 . 2 . 62 . 2 . 62 . 2 . 5大米大雜帶殼稗粒彈性導(dǎo)熱性3 . 2 . 72 . 1 . 1 62 . 1 . 1 04 0 6GB 8934一 88稻谷粒碘價凍傷粒毒麥盾片3 . 2 . 83 . 6 . 3 . 83 . 3 . 63 . 4 . 21 . 4 . 3非還原糖粉質(zhì)粉質(zhì)粒腹白腹溝: : :1 . 6 . 23 . 6 . 1 . 31 . 5 . 5干性感官檢驗(yàn)剛度龜裂果皮3 . 6 . 3 . 93 . 52 . 1 . 2 03 . 6 . 1 . 61 . 2 . 2含砂量合皂量烘焙品質(zhì)烘?zhèn):穸? . 6 . 2 . 23 . 6 . 3 . 63 . 6 . 63 . 3 . 72 .1 . 3糊粉層糊粉粒護(hù)穎化學(xué)性質(zhì)還原搪1 . 2 . 51 . 2 . 5 . 1 .1 . 3: 一 : . 7黃變米黃粒米黃曲霉毒素灰分3 . 4 . 83 . 6 . 1 . 13 . 4 . 4 . 12 . 2 . 2加工精度加工品質(zhì)加熱試驗(yàn)3 . 6 . 73 。 6 . 43 .6 . 3 . 5GB 8 93 4一 8 8膠體結(jié)合水角質(zhì)角質(zhì)粒靜止角絕對千粒重均勻度2 2 ,1 . 2I . 3 . 11 . 6 .12 . 1 . 82 . 1 . 6 . 12 . 1 . 1 1糠粉抗剪強(qiáng)度抗壓強(qiáng)度孔隙度口味、 滋味3 。 2 , 62 . 1 . 1 82 . 1 . 1 92 . 1 . 1 43 5 。 3寬度礦物質(zhì): 一 ; 一 :糧堆密度糧油特性裂紋粒2 . 1 . 1 323 。 3 5 . 2M麥角麥毛芒霉變粒米溝3 . 4 . 51 . 5 . 61 . 1 . 43 . 3 . 41 . 5 . 3面筋內(nèi)果皮內(nèi)穎3 . 6 . 2 . 11 . 2 . 2 . 31 . 1 . 胚胚乳胚芽胚珠皮層1 . 41 . 31 . 4 , ,1 . 2 . 4 . 21 , 24 0 8GB 8934一 8 8破碎粒破損粒3 . 3 . 5 . 13 . 3 . 5Q其他質(zhì)量項(xiàng)目氣味干粒重輕雜3 . 63 . 5 。 22 。1 . 63 . 2 . 1 1韌性熔點(diǎn)容重2 . 1 . 1 72 . 1 . 2 12 。1 . 4散落性色澤篩下物生芽粒霜損粒2 . 1 . 73 . 5 . 13 . 2 . 13 . 3 . 33 . 3 . 6 . 水分水分及揮發(fā)物塑性酸度酸價2 。 2 . 13 . 6 . 3 . 月2 。 1 . 1 53 。 6 . 2 . 43 。 6 . 3 . 2碎米損傷粒3 . 6 . 1 . 23 。 3 . 9透 明層1 。 2 。 4W外果皮外穎微生物感染未熟粒無氮抽出物1 . 2 . 2 . 11 , 1 . 23 。 43 . 3 . 82 。 2 . 1 0無機(jī)雜質(zhì)戊聚糖物理性質(zhì)3 . 2 . 22 . 2 。 92 .14 0 9GB 893 4一 88吸濕性小麥粉小麥黑穗病小麥線蟲病小麥腥黑穗病2 . 1 . 1 23 . 6 . 23 . 4 . 63 . 4 . 33 。 4 。 7小雜心 白3 . 2 . 1 03 .6 . 1 . 4異種谷粒穎油脂游離水有機(jī)雜質(zhì) , “3 . 6 . 32 . 2 . 1 . 13 . 2 。 3雜質(zhì)皂化價折光指數(shù)真菌毒素蒸煮品質(zhì)3 . 23 . 6 . 3 . 73 . 6 . 3 . 13 . 4 . 43 . 6 . 5脂肪酸值植酸質(zhì)量中果皮種皮3 . 6 . 2 . 52 . 2 . 1 131 . 2 . 2 . 21 . 2 。 3珠心籽粒結(jié)構(gòu)子房子葉自動分級1 . 2 . 4 .1I1 . 2 . 4 . 31 . 4 . 22 .1 . 941 0GB 8934一 88 附錄B英 文 宇 母 索 引 ( 參考件)1 0 0 0 k e r n e l we i g h t2 .1 . 6Aa b s o l u t e 1 0 0 0 k e r n e l w e i g h ta c i d v a l u e ( o f o i l a n d f a t )a c i d i t ya f l a t o x i na l b u mi n2 . 1 . 6 . 13 . 6 . 3 . 23 . 6 . 2 . 43 . 4 . 4 . 12 . 2 . 4a l e u r o na l e u r o n ea n g l e o fa r i s t aas hlayergrainr e p o s e1 . 2 . 51 . 2 . 5 . 12 . 1 . 81 . 1 . 42 . 2 . 2a s h c o n t e n t2 . 2 . 2aw n1 . 1 . 4Bb a c k c r e a s eb a k i n g q u a l i t yb a r n y a r d mi l l e t i n h u s kb e a r db e a r d1 . 5 . 43 . 6 . 63 . 2 . 71 . 1 . 41 . 5 . 6b r a nb r o k e nb r o k e nb r o k e nb r o wn: : :rl Cer i c e b a c kb r o w n r i c e b e l l yb r o w n r i c e y i e l d ( o f p a d d y )b r u s h ( o f g r a i n )b u l k d e n s i t y o f g r a i nb unt 1 . 23 . 3 . 53 . 3 . 5 . 13 . 6 . 1 . 21 . 5 . 21 . 5 . 13 . 1 . 41 . 5 . 62 . 1 . 1 33 . 4 .7GB 8 9 3 4 一 88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a i n a n d o i l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yc o l l o i d a l c o mb i n e d wa t e rc o l o u rc o m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22 . 22 . 2 . 1 . 23 . 5 . 12 . 1 . 1 9c o o k i n g q u a l i t yc o t y l e d o nc r a c k e d k e r n e lcr e as ec r o s s b r e a k i n g3 . 6 . 51 . 4 . 23 . 3 . 5 . 21 . 5 . 53 . 6 .1 . 5c r u de:f a tf i b r ep r o t e i n2 . 2 . 52 . 2 . 62 . 2 . 3d a ma g e d k e r n e ls i d e o f b r o wn r i c e3 . 3 . 91 . 5 . 23 . 6 . 3 .9e c t o c a r pe l a s t i c i t ye n d o c a r pe n d o s p e r me p i c a r p1 . 2 . 2 . 12 . 1 . 1 61 . 2 . 2 . 31 . 31 . 2 . 2 .1e p i d e r mi se r g o te x o c a r p1 . 2 . 13 . 4 . 51 . 2 . 2 . 1f a t t y a c i d v a l u ef i n e s s d e g r e ef o g g y d a m a g e d k e r n e lf o r e i g n ma t t e rf r e e f l o wa b i l i t y3 , 6 . 2 . 53 . 6 . 2 . 63 . 3 . 6 . 13 . 22 .1 . 7f r e e wa t e rf r o s t e d k e r n e l2 . 2 . 1 . 13 . 3 . 641 2GB 8934一 88Gg et mg i b b e r e l l a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g l u meg l u t e ng l u t e n c o n t e n t 。 43 . 4 . 11 .13 . 6 . 2 . 13 . 6 . 2 . 1g r a n u l a r i t y3 . 6 . 2 . 6Hh a i r sh e a t d a ma g e d k e r n e lh e a t i n g t e s th y a l i n e l a y e rh y g r o s c o p i c i t y1 . 5 . 63 . 3 . 73 . 6 . 3 . 51 . 2 . 42 . 1 . 1 2i mma t u r e k e r n e li mp u r i t yi n j u r e d k e r n e li n n e r g l u mei n o r g a n i c i mp u r i t y: . : 8i o d i n e va l u eKk e r n e l s t r u c t u r e1Ll a r g e i mp u r i t i e sl e n g t hl i g h t i mp u r i t i e sl o l i u m t e mu l e n t u m3 . 2 . 9Mma g n e t i c me t a l c o n t e n tma s s o f 1 0 0 0 k e r n e lm e l t i n g p o i n tme s o c a r pmi c r o b i a l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2 . 1 . 211 . 2 . 2 . 23 . 4mi l l i n g q u a l i t y3 . 6 . 44 1 3G B 8 9 3 4 一 8 8mi n e r a l smi s c e l l e n e o u s q u a l i t a t i v e i t e msmo i s t u r e a n d v o l a t i l e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爪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3 。 2 . 53 。 63 . 6 。 3 。 42 。 2 ,Im o l d y k e r n e lmy c o t o x i n:一:一 :NFEn i t s 叱e n - 臺. e祀 對拍dn o n - r e d u c e d s u g a rn o n - s a p o n i f i n g ma t t e rn u c e l l a r l a y e rn u c e l l u s2 , 2 . 1 02 2 . 1 Q2 , 2 83 、 右 。 3 。 31 . 2 . 91 . 2 , 4 , 1O d o f 比o i l a n d f a to p a q u eo p a q u e k e r n e lo r g a n i c i mp u r i t y3 . 5 . 23 . 6 . 31 . 3 。 21 . 6 。 23 . 2 . 3o r g a n i c i n s p e c t i o no t h e r c e r 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biāo)準(zhǔn)文本僅供個人學(xué)習(xí)、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yán)禁復(fù)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luò)傳播等,侵權(quán)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biāo)準(zhǔn)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wù)。
  • 3. 標(biāo)準(zhǔn)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zhì)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