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15193.5-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與前一版《GB 15193.5-2003 骨髓細胞微核試驗》相比,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更新:

  1. 試驗對象的改變: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原來的骨髓細胞微核試驗轉變?yōu)椴溉閯游锛t細胞微核試驗。這一變化意味著試驗從使用骨髓細胞作為評估遺傳毒性的指標轉向了紅細胞,這可能是因為紅細胞檢測方法在某些情況下操作更簡便,或者能夠提供不同層面的遺傳毒性信息。

  2. 適用范圍擴展:新標準可能對適用的食品類別或化學物質種類進行了擴展或細化,以適應食品安全評估的新需求,確保更廣泛的食品和添加劑的安全性得到評估。

  3. 試驗方法的優(yōu)化:2014版標準中詳細介紹了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樣本處理、染色體準備、微核識別計數等環(huán)節(jié)的改進,旨在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4. 判定標準的修訂:新標準可能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國際標準,對微核率的判定閾值或陽性判斷標準進行了調整,以更加科學合理地評估受試物的遺傳毒性風險。

  5. 質量控制和數據處理:2014版標準加強了對實驗過程的質量控制要求,可能包括增加了實驗室內和實驗室間比對試驗的規(guī)定,以及對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詳細說明,確保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6. 術語和定義的更新: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并反映學科發(fā)展,新標準對相關術語和定義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使標準內容更加清晰、規(guī)范。

  7. 參考文獻和技術細節(jié)的更新:考慮到科學進步,新標準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文獻和技術資料,為試驗提供了更堅實的科學依據,同時也反映了試驗技術和評價方法的進步。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zhí)行有效
  • 2014-12-24 頒布
  • 2015-05-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15193.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pdf_第1頁
GB15193.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pdf_第2頁
GB15193.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pdf_第3頁
GB15193.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pdf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15193.5-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書 書 書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犌犅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 發(fā)布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 布書 書 書犌犅 前言本標準代替 骨髓細胞微核試驗 。本標準與 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修改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 ; 修改了范圍;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試驗報告; 增加了試驗的解釋; 修改了試驗目的和原理; 修改了實驗動物; 修改了給予程序; 修改了標本制作; 修改了閱片的內容。犌犅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的基本試驗方法和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評價受試物的遺傳毒性作用。術語和定義 微核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有規(guī)律地進入子細胞形成細胞核時,仍留在細胞質中的整條染色單體或染色體的無著絲斷片或環(huán)。在末期單獨形成一個或幾個規(guī)則的次核,被包含在細胞的胞質內而形成。 著絲粒在細胞分裂期染色體與紡錘體纖維連接的區(qū)域,以使子染色體有序移動到子細胞兩極。 正染紅細胞成熟的紅細胞,其缺乏核糖體并可用選擇性核糖體染料與未成熟的嗜多染紅細胞區(qū)分。 嗜多染紅細胞未成熟的紅細胞處于發(fā)育的中間期,仍含有核糖體,故可用選擇性核糖體染料與成熟的正染紅細胞區(qū)分。 總紅細胞正染紅細胞和嗜多染紅細胞的總和。試驗目的和原理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通過分析動物骨髓和(或)外周血紅細胞,用于檢測受試物引起的成熟紅細胞染色體損傷或有絲分裂裝置損傷,導致形成含有遲滯的染色體斷片或整條染色體的微核。這種情況的出現通常是受到染色體斷裂劑作用的結果。此外也可能在受到紡錘體毒物的作用時,主核未能形成代之以一組小核,此時小核比一般典型的微核稍大。儀器和試劑 儀器解剖器械、生物顯微鏡、載玻片等。犌犅 試劑注:全部試劑除注明外均為分析純,試驗用水為蒸餾水。 小牛血清:小牛血清濾菌后放入 恒溫水浴保溫進行滅活。通常儲存于冰箱里。亦可用大、小鼠血清代替。 染液:稱取 染料 ,加入 甲醇研磨,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 甘油。置 恒溫箱保溫 ,期間振搖數次,取出過濾,兩周后可用。 應用液:取一份 染液與份磷酸鹽緩沖液混合而成?,F用現配。 磷酸鹽緩沖液( ) :磷酸二氫鉀() 磷酸氫二鈉( ) 加蒸餾水至 甲醇。試驗方法 受試物 受試物的配制:應將受試物溶解或懸浮于合適的溶媒中,首選溶媒為水、不溶于水的受試物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欖油、玉米油等) ,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試物亦可使用羧甲基纖維素、淀粉等配成混懸液或糊狀物等。受試物應現用現配,有資料表明其溶液或混懸液儲存穩(wěn)定者除外。 給予途徑:應采用灌胃法。陽性對照物也可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灌胃體積一般不超過 體重,如為水溶液時,最大灌胃體積可達 體重;如為油性液體,灌胃體積應不超過 體重;各組灌胃體積一致。 實驗動物 動物種、系選擇:在利用骨髓時,推薦使用小鼠或大鼠。利用外周血時,推薦用小鼠。如果已經證實某品系動物脾臟不清除有微核的嗜多染紅細胞,或對引起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畸變的化學物檢測有足夠的敏感性,則此種動物可以利用。通常用周齡 周齡,體重 的小鼠或體重 的大鼠,在試驗開始時,動物體重差異應不超過每種性別平均體重的 。每組用兩種性別的動物至少各只。 動物準備:試驗前動物在試驗動物房應進行至少環(huán)境適應和檢疫觀察。 動物飼養(yǎng):實驗動物飼養(yǎng)條件、飲用水、飼料應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guī)定( 、 、 、 、 ) 。每個受試物組動物按性別分籠飼養(yǎng),每籠只。試驗期間實驗動物喂飼基礎飼料,自由飲水。 劑量受試物應設三個劑量組,最高劑量組原則上為動物出現嚴重中毒表現和(或)個別動物出現死亡的劑量,一般可取 ,低劑量組應不表現出毒性,分別取 和 作為中、低劑量。急性毒性試驗給予受試物最大劑量(最大使用濃度和最大灌胃容量)動物無死亡而求不出 時,高劑量組則按以下順序:) 體重;)人的可能攝入量的 倍;)一次最大灌胃劑量進行設計,再下設中、低劑量組。另設溶媒對照組。陽性對照物可用環(huán)磷酰犌犅 胺 體重經口或腹腔注射(首選經口)給予。 試驗步驟和觀察指標 受試物給予經口灌胃。根據細胞周期和不同物質的作用特點,可先做預試,確定取材時間。常用 給受試物法。即兩次給受試物間隔 ,第二次給受試物后采集骨髓樣品。試驗還可以有以下種采樣方式:)以受試物次給予動物。以適當的間隔采集骨髓樣品至少次,開始不早于給予后 ,最后不晚于給予后 。早于給予后 的采樣,應說明理由。外周血采樣以適當的間隔至少次,開始不早于給予后 ,最后不晚于給予后 。如在一個采樣時間發(fā)現陽性結果,則不需要進一步采樣。)每天次給予,共次或多次(間隔 )給予,可在末次給予后 之間采集骨髓次,對外周血可在末次給予后 之間采樣次。若選用外周血正染紅細胞的含微核細胞率作為試驗觀察終點,動物給予的時間應達周以上。 標本制作 骨髓樣品:處死后取胸骨或股骨,用止血鉗擠出骨髓液與玻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勻,常規(guī)涂片,或用小牛血清沖洗股骨骨髓腔制成細胞懸液涂片,涂片自然干燥后放入甲醇中固定 。當日固定后保存。將固定好的涂片放入 應用液中,染色 。立即用 的磷酸鹽緩沖液或蒸餾水沖洗、晾干。寫好標簽,陰涼干燥處保存。 外周血樣品:從尾靜脈或其他適當的血管采集外周血,血細胞立即在存活狀態(tài)染色或制備涂片并染色。為排除與使用非染料相關的人工假象可利用特異性染料(如吖啶橙或 加 )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不會排除常用染料(如 )的使用。 閱片 選擇細胞完整、分散均勻,著色適當的區(qū)域,在油鏡下觀察。以有核細胞形態(tài)完好作為判斷制片優(yōu)劣的標準。 本方法系觀察嗜多染紅細胞的微核。用 染色法,嗜多染紅細胞呈灰藍色,成熟紅細胞呈粉紅色。典型的微核多為單個的、圓形、邊緣光滑整齊,嗜色性與核質一致,呈紫紅色或藍紫色,直徑通常為紅細胞的 。 對每個動物的骨髓至少觀察 個紅細胞,對外周血至少觀察 個紅細胞,計數嗜多染紅細胞在總紅細胞中比例,嗜多染紅細胞在總紅細胞中比例不應低于對照值的 。每個動物至少觀察 個嗜多染紅細胞以計數有微核嗜多染紅細胞頻率,即含微核細胞率,以千分率表示。如一個嗜多染紅細胞中有多個微核存在時,只按一個細胞計。數據處理和結果評價 數據處理按動物性別分別統(tǒng)計各組含微核細胞率的均數和標準差,利用適當的統(tǒng)計學方法如泊松( )分布或檢驗,對受試樣品各劑量組與溶劑對照組的含微核細胞率進行比較。 結果評價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結果含微核細胞率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并有統(tǒng)計學意義時,即可確犌犅 認為有陽性結果。若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但無劑量反應關系時,則應進行重復試驗。結果能重復可確定為陽性。試驗報告 試驗名稱、試驗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報告編號。 試驗委托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樣品受理日期。 試驗開始和結束日期、試驗項目負責人、試驗單位技術負責人、簽發(fā)日期。 試驗摘要。 受試物:名稱、批號、劑型、狀態(tài)(包括感官、性狀、包裝完整性、標識) 、數量、前處理方法、陽性對照物的相關信息。 實驗動物:物種、品系、級別、數量、周齡、體重、性別、來源(供應商名稱、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 、動物檢疫、適應情況,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實驗動物設施使用許可證號) ,飼料來源(供應商名稱、實驗動物飼料生產許可證號) 。 試驗方法:試驗分組、每組動物數、劑量選擇依據、受試物給予途徑及期限、采樣時間點、標本制備方法、每只動物觀察的細胞數、統(tǒng)計方法和判定標準。 試驗結果:記錄每只動物觀察的嗜多染紅細胞數和含有微核的細胞數,以列表方式報告不同性別每組動物的嗜多染紅細胞數、含微核細胞率和嗜多染紅細胞在總紅細胞中的比例、劑量反應關系、陰性對照的歷史資料和范圍,并寫明結果的統(tǒng)計方法。 試驗結論:根據試驗結果,對受試物是否能引起哺乳動物嗜多染紅細胞含微核細胞率增加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