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山學院畢業(yè)論文設計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 姓 名: 劉西鳳 指導教師: 胡慶龍 院 系: 經濟管理學院 專 業(yè): 公共事業(yè)管理 學 號: 20903031038 提交日期: 目錄目錄1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引論41農村公共產品內涵的界定41.1公共物品的內涵42.現(xiàn)狀分析52.1研究的目的和現(xiàn)狀52.1 1研究目的52.2 1研究現(xiàn)狀63.問題分析73.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問題73.1 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缺失73.1 2戶籍制度等帶來供給失衡83.1 3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供給失衡84.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后果95.合理化建議95.1關注農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95.2建立起完善的農村公共產品體系105.3建立起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體制105.4明確代言人。105.5了解社會公共產品的總需求及城鄉(xiāng)需求的差異。105.6加大農村科技和教育投入106.結束語11參考文獻11致謝12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效率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09公共事業(yè)管理:劉西鳳 指導老師:胡慶龍(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安徽,黃山 24504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已經成為制約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存在財政支農投入不足、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與需求失衡等問題。通過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與農民收入增長的關系分析,簡要地驗證了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不足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應該加大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投入,關注農民對公共產品的真正需求,建立起完善的農村公共產品體系。本文通過對比研究二者的關系,得出加強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是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并且就公共產品供給的一些問題作簡要的分析,同時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關鍵詞:農村公共產品 農民收入 供給效率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collective efficiency of the farmers income09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Liu Xifeng instructor: Hu Qinglong(Huang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Huangshan 245041)英文摘要Abstrac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The curr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to inadequate investment, rural public product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s and other issues. Briefly verif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public goods and farmers income growth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on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public goods based on concern farmers on public goods real needs,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of rural public.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e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for a brief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Keywords: Rural public goods Farmers income Supply efficiency引論農村是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難點和重點, 而在農村發(fā)展中農村公共品供給又是至關重要的。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fā),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xù)較快增長。農村公共品是指在農村地域內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的社會產品或服務。這些社會產品或服務會使農村受益,但其中有些社會產品或服務的受益范圍又不僅僅局限于農村地區(qū)。十八大報告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12-11/19/c_113722546.htm 2012-11-08指出:解決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力度,增強農村發(fā)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城鄉(xiāng)共同繁榮。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的農村公共產品也日益成為各界討論的熱點。改革開放以來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滯后,政府將有限的財力和公共品絕大部分投向城市,出現(xiàn)了公共產品供給的城市化傾向,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嚴重不足影響了農村私人產品的產出效率, 是阻礙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更是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筆者就最近的主要觀點作概要性綜述。1農村公共產品內涵的界定1.1公共物品的內涵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公共物品”這個概念。公共產品又稱公共物品, 根據(jù)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 (美)薩繆爾森 (美)諾德豪斯,蕭琛譯.微觀經濟學(第19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1.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的定義: 公共物品是指這樣一種物品, 每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 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蛘哒f,公共產品是指那種不論個人是否愿意的消費,都能使真?zhèn)€社會每一成員獲益的物品。從薩繆爾森的定義中, 可以發(fā)現(xiàn)公共物品的三個特征: 一是消費上的非競用性, 即在現(xiàn)有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上,新增消費者不需增加供給成本。在公共物品的消費上, 人人都可獲得相同的收益。二是消費上的非排他性, 即難以排除他人對該物品的使用。三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私人物品來說誰付款誰消費,對于公共產品而言是不容分割的,如一國的國防、治安等。農村公共產品相對于農民或家庭自己消費的私人產品而言, 是在農村地域或范圍內, 農村居民消費享用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資或服務產品, 涉及農村公共設施、公共事業(yè)、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農村公共產品也和普通的公共產品一樣包括純農村公共產品和準農村公共產品。其中純農村公共產品包括農村基層行政管理、社會治安、農村公共衛(wèi)生、農村社會救濟等。準農村公共產品具體包括江河湖海的治理、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型水庫及各種灌溉工程、大型重點防護林、農村道路建設等)、農村醫(yī)療、農村保險、農村自來水供應等。鑒于這兩類公共產品其性質不同, 可分別采取不同的供給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和民間資本等兩種方式。以實現(xiàn)政府與受益人合理負擔的成本的分攤比例。對于純農村公共產品應由中央政府、?。ㄖ陛犑校?、市級政府提供, 對于排他性成本高的準公共產品主要通過縣級、鄉(xiāng)鎮(zhèn)兩級政府提供, 同時積極充分利用民間資本提供其它的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按照受益地域的不同又分為全國性公共產品和地方性公共產品。屬于全國性的農村產品應由中央政府承擔,屬于地方性的由地方政府承擔, 一些跨地區(qū)的公共項目和工程可由地方政府承擔為主,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協(xié)調。2.現(xiàn)狀分析2.1研究的目的和現(xiàn)狀2.1 1研究目的農民收入來源十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農民有直接補貼和政府對農民的征稅;二是農民私人產品和勞務的收益(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對農民生產產品的影響,其收益僅取決于其產品的產量)。改革開放以來李克強. 農民收入農民發(fā)展與公共產品供給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3,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私人產品主要是以個人行為為主,其組織形式是以戶為單位,單個農民的私人產品對農業(yè)產出份額非常微小。所以,農村私人產品的生產又具有較強的分散性。這種分散性的組織形式個人行為就決定了農民私人產品的生產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有著強烈的需求,而且,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私人產品生產越多,對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就越大。比如在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條件下,農比對公共產品需求只是基本維護公共秩序,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對交通、信息、基本技能以及制度安排、政策供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如建設農村市場體系,包括農產品在內的信息網(wǎng)絡,以及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主的農業(yè)教育培訓體系等公共產品。此外,農村的單戶作業(yè),不可能從事農業(yè)科學研究,對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也有一個相應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高效率、高效益的轉化科研成果的技術推廣體系,雖然這些準公共產品私人部門也可以提供,但是對于邊際產出率相對餃低的農業(yè)而自,政府組織提供可能更具有社會效益。所以,隨著社會生產和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公共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已經意識到公共產品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并發(fā)行國債用于農村水利設施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旨在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要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農村的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還必須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同時將其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化。所以,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對于促進傳統(tǒng)農業(yè)轉向現(xiàn)代農業(yè),提高農民收入以及農村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戰(zhàn)略意義。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角度研究農村和農民問題,對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fā)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健康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2.2 1研究現(xiàn)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以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這種提高不是沿著直線上升的,而呈現(xiàn)出上下波動的情況??傮w看來,農民收入變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4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與深化時期,在這個時期,農民長期被壓抑的勞動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農民收入迅速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6.5%;第二階段:19851989年,農民的收入增長減緩,并在1989年跌落到谷底,這一年扣除物價因素,實際收入增長為負增長;第三階段:19901995年,這個階段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有所提升,由1990年的2%上升到1995年的9%;第四階段:1996年至今,農民收入增長率徘徊在2%7%之間,且非農收入比重急速上升。在這一階段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純收入都顯著超過了農業(yè)收入。從此可以看出,以糧食為主的農民純收入增長困難。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首先,由于農產品市場的供過于求,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來自農業(yè)的收入額減少,使得以農業(yè)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純農戶收入增長尤為困難。其次,來自于包括林牧漁工業(yè)等收入顯著低于農業(yè)等其他收入。這說明農民考在家從事經營性活動收入的困難重重。再次,交通、運輸、郵電業(yè)收入、社會服務業(yè)收入、文教衛(wèi)生業(yè)收入等公共收入方面的收入也明顯不足,雖然在近年來收入有所增長,但是與其他發(fā)達國家仍相去甚遠。農民增收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問題,造成農民增收趨緩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很多領域。如何提高農民收入,已經成為近年來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者所關注的焦點。提高農民收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提高農民在土地上的收入,另一種是將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讓他們從事非農產業(yè)。前一種方式主要是國家試圖通過對糧食生產的直接補貼及產業(yè)結構調整來提高農民收入。產業(yè)結構調整有利于中國農業(yè)應對WTO所帶來的沖擊。但是,糧食直補的可持續(xù)性值得懷疑。后一種方式則是將發(fā)展非農產業(yè)及改善農村移民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國有9.2億農業(yè)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0%多。過高的農業(yè)人口比重決定了農業(yè)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任務艱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予以解決。因此,我們必須為農民增收開辟一條新的途徑,即增加農村公共產品的投入。2012年農村居民純收入統(tǒng)計表(見下頁) 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單位: 元指 標199019952000200520102011純收入686.311577.742253.423254.935919.016977.29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138.80353.70702.301174.532431.052963.43家庭經營純收入518.551125.791427.271844.532832.803221.98農業(yè)收入344.59799.44833.931097.711723.491896.67林業(yè)收入7.5313.5222.4445.7787.6899.49牧業(yè)收入96.81127.81207.35283.60355.56462.54漁業(yè)收入7.1115.6926.9542.5264.2861.21工業(yè)收入9.1513.6352.6761.1393.32104.73建筑業(yè)收入12.1834.5346.7347.1288.7587.91交通、運輸、郵電業(yè)收入13.4527.7663.6384.19125.40153.05批發(fā)、零售貿易及餐飲業(yè)12.6934.2678.54108.55186.43244.09社會服務業(yè)收入6.5517.1828.0932.6150.8856.97文教衛(wèi)生業(yè)收入6.8610.1321.5622.56其他收入8.4941.9760.0831.1935.4432.76財產性收入28.9640.9845.0488.45202.25228.57轉移性收入57.2778.81147.42452.92563.32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2012年統(tǒng)計年鑒3.問題分析3.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問題3.1 1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缺失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以來, 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解體, 我國農村地區(qū)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缺失, 但在之后的經濟快速發(fā)展時期, 卻始終沒有建立起公共產品的正常的供給制度, 中央政府主要以純公共產品的供給為主, 這類物品和服務對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的直接效用并不大, 地方政府作為準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也沒有相應地承擔起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責任, 而是按照“ 公共產品的受益原則” 將公共產品供給的責任層層下推, 農民成了公我產品供給的最后承擔者。具體表現(xiàn)在最主要的地區(qū)性公共產品供給, 如基礎教育、公共醫(yī)療、社會保障、水利設施、道路交通等實質上實行的是農村地區(qū)“ 自給自足” 的政策。3.1 2戶籍制度等帶來供給失衡隨著1958年人民公社的建立, 戶籍制度實施, 開始形成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體制, 人口的自由遷移隨之從憲法中消失, 中國開始了沒有城市化的工業(yè)化進程。因此, 這種制度本身是強加于農村的第一個不平等。這種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將全體人口分為農業(yè)人口和非農業(yè)人口, 并且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實施不公平國民待遇, 使許多在政策、制度上深深的帶上了城鄉(xiāng)等級觀念, 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民收人的提高。3.1 3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供給失衡在教育制度上, 城市中小學教育全部由國家投資, 農村中小學教育則以攤派的方式由農民掏腰包解決, 1985年國家財政還取消了對農村每個中學生31.5元、小學生22.5元的教育撥款, 改由農民在集體提留中提取。義務教育由政府的主要責任轉變?yōu)檗r民的主要義務。而事實上, 廣大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qū), 約有50 %一60% 寫的鄉(xiāng)鎮(zhèn)人不敷出, 全國有一千零八十個縣發(fā)不出工資, 其中60% 寫是教師工資。這樣很多鄉(xiāng)村小學被迫停辦, 農村學校無法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的知識、能力和技術水平才是生產率提高的根本原因, 而教育支出是人力資本構成的主要項目。農民的人力資本投入不足, 導致農民文化技術素質偏低, 嚴重地影響了對先進的農業(yè)技術的接受能力, 進而是科學技術在農業(yè)和農村中的普及推廣難度增大, 科學技術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能力的效率不高, 最終影響了農民收人的增長。雖然自從2008年全面普及義務教育以來,讓農村孩子也都享受到教育的好處,使許多貧困的學生也圓了上學夢。然而目前的教育不公平問題非常突出,最主要表現(xiàn)在國家的基礎教育上。讓所有孩子都有學上的目標基本完成,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的目標仍任重道遠。在社會保障制度上,國家每年要為城市居民提供成百上千億元的各類社會保障(養(yǎng)老、醫(yī)療、救濟、補助等),而農民的生老病死傷殘就只能自己顧自己, 不僅如此, 農民還要為政府分擔補助救濟農村五保戶。對農民來說,從小就要干活, 一直到年老死去, 大多數(shù)農民有了病無錢治療,就靠“ 忍過去”。農民雖然擁有有限的土地,但土地的利益則微乎其微, 甚至得不償失。這些無形的公共服務差距的影響遠遠勝過了有形的收人對農民的深遠影響。能否有更好的教育和衛(wèi)生條件直接關系到了一個人生活質量的好壞,同時還關系到一個人獲得收人能力的好壞,使其是否能免于收人貧困。越好的基礎教育和衛(wèi)生保健,潛在的窮人就越可能有較好的機會脫離貧困。這一種途徑對于消除收入貧困非常重要。因此,國家公共產品供給均等化、消費共享化對三農問題至關重要, 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4.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后果(一)馬曉河、方松海( 2005) 認為現(xiàn)行的政府 重城市、輕農村, 農戶供給責任的能力、第三方缺乏參與機會的不合理供給體制造成供給嚴重不足, 自上而下的供給決策機制導致供給結構嚴重失衡, 公共資源的浪費。(二)葛云倫、王學釗( 2005) 認為農民負擔重、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與城鄉(xiāng)不同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所導致的主要由農民承擔密切相關, 這也削弱了發(fā)展農村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的物質基礎。(三)朱延松( 2005) 認為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 使農民喪失了增收的基礎和條件, 制度外供給以及供需矛盾加重了農民負擔, 造成我國城鄉(xiāng)差距不斷擴大。提出了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解決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 促進農民增收。5.合理化建議5.1關注農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農民收人的增加、農村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賴于農村私人產品的產出效率,而農村私人產品有賴于農村公共產品的有效提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私人產品主要是以個人行為為主,其組織形式是以戶為單位,單個農民的私人產品對農業(yè)產出份額非常微小。所以,農村私人產品的生產具有較強的分散性。這種分散性的組織形式就決定了農民私人產品的生產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有著強烈的需求,而且,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私人產品生產越多,對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就越大。比如在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條件下,農民對公共產品需求只是基本維護公共秩序,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對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信息、基本技能以及制度安排、政策供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如建設農村市場體系、包括農產品在內的信息網(wǎng)絡,以及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主的農業(yè)教育培訓體系等公共產品。此外,農村的單戶作業(yè),不可能從事農業(yè)的科研,對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也有一個相應的提高,要求政府提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高效率、高效益的轉化科研成果的技術推廣體系,雖然這些準公共產品私人部門也可以提供,但是對于邊際產出率相對較低的農業(yè)而言,政府組織提供可能更具有社會效益。所以,隨著社會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公共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公共產品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并發(fā)行國債用于農村電力系統(tǒng)、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旨在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但這是遠遠不夠的。5.2建立起完善的農村公共產品體系在加強農村道路、水利設施、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一是應加強農村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建設,讓農民享有與城鎮(zhèn)居民同等的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權利。二是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發(fā)展特點的信息網(wǎng)絡支持系統(tǒng),讓農民及時、便捷地獲取有用的信息。5.3建立起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體制一是建立起中央、省、市、縣四位一體的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格局,政府應承擔起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主體地位,應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職責權限。二是各級政府都應建立起相應的負責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組織,負責農村公共產品投人資金的籌集和使用,了解和掌握農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信息,并對供需信息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規(guī)劃。5.4明確代言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要確立農民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成立農民協(xié)會,使它發(fā)揮和工會一樣的作用,強化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中農民利益集團的影響力,強化農民集團的利益。5.5了解社會公共產品的總需求及城鄉(xiāng)需求的差異。關注公共產品供求的總量平衡和城鄉(xiāng)結構平衡。財政管理要加強社會公共產品供需信息的分析,并使之成為政府公共產品供給的依據(jù)。5.6加大農村科技和教育投入人力資源理論的實證研究證明,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能力,對生產起重大的促進作用,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資源的素質主要來源于教育。世界銀行1991年世界發(fā)展報告指出:勞動力受教育的平均時間增加一年,GDP就會增加9。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核心,美國19291959年的經濟增長有29%56%來源于教育。教育與農民增收有更直接的正向關系,農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也越高。但是我國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卻很低,截至1998年底,全國100個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為9.56%、小學文化程度為34.49%、初中文化程度為44.99%、高中文化程度為9.15%、中專和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分別為1.46%和0.37%,平均受教育程度為7.4年,而發(fā)達國家則達12年以上。許多農民不僅勞動技能低,而且市場知識缺乏,不能根據(jù)市場的變化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不能按照現(xiàn)代管理方式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梢?,素質低也是制約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加大農村公共產品中教育與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我國農村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農民實現(xiàn)增收的重要現(xiàn)實途徑。6.結束語在萬般煎熬中完成了前面10多頁連篇累牘的正文內容之后,總算能夠開始寫結束語,這應該是一個小小的勝利。我也很高興看到在大學本科的畢業(yè)設計論文中能設置“結束語”這么一個富有人性化的小版塊。但我相信“結束語”在各位審閱論文老師心中的權重較之論文正文內容恐怕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是學生隨便寫些東西充字數(shù)或者干脆寫一套形式化的語言,相信各位老師也會足夠大度,不去計較。但我想既然是設置了這么一個人性化的版塊,不如就寫些人性化的東西,想我所寫,寫我所想,為冷冰冰的論文增加一些人味兒,附帶為論文充些字數(shù)。論文的具體內容確實沒什么值得說的,不過是一些專業(yè)術語堆砌。主要想總結一下大學四年來對自己專業(yè)的感受。如果說我大學四年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也就是公共事業(yè)管理這個專業(yè)領域內有什么重要收獲的話,那“培養(yǎng)出了對本專業(yè)的興趣”絕對是最值得一提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與以前初中、高中同學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不太喜歡自己的專業(yè),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專業(yè),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在填報志愿時未經深思熟慮就隨便選了個專業(yè),或者根據(jù)父母朋友的意愿選了個“好找工作的”專業(yè),后來卻發(fā)現(xiàn)并不符合自己的興趣,還有的則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了喜歡的專業(yè),但他們最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虛擬時尚搭配直播教學考核試卷
- 服務流程標準化客戶溝通規(guī)范考核試卷
- 虛擬時尚產品設計趨勢考核試卷
- 健康與心血管疾病康復咨詢考核試卷
- 價值投資在資產配置中的定位考核試卷
- 節(jié)能環(huán)保優(yōu)勢考核試卷
- 水產養(yǎng)殖品種養(yǎng)殖密度與生長性能關系考核試卷
- 心理治療輔助反饋系統(tǒng)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VC勞防用品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GPS便攜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育嬰師職業(yè)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三種人試題附答案
- 北京市八十中學2025屆八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中經典試題含答案
- 2024年 金澤鎮(zhèn)專職村務工作者招錄考試真題試題含答案
- 哇哈哈品牌管理制度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東河區(qū)第二中學英語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達州市中考英語真題(原卷版)
- 2024年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guī)真題及答案
- 湖南省2025年高考公安院校公安專業(yè)考生檔案審核表
- 2025年第十屆“學憲法、講憲法”網(wǎng)絡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
- 歷史●湖北卷丨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