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轉向系統(tǒng)培訓資料PPT.ppt_第1頁
奧迪轉向系統(tǒng)培訓資料PPT.ppt_第2頁
奧迪轉向系統(tǒng)培訓資料PPT.ppt_第3頁
奧迪轉向系統(tǒng)培訓資料PPT.ppt_第4頁
奧迪轉向系統(tǒng)培訓資料PPT.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轉向系統(tǒng)培訓 一 轉向系統(tǒng)作用: 用來改變汽車行駛方向和保持汽車直線行駛的穩(wěn)定狀態(tài),-適應道路的復雜多變和 隨時改變汽車行駛方向的需要。 轉向系統(tǒng)組成 n 1 轉向機: n 通過一對 齒輪齒條副將旋 轉運動變?yōu)橹本€ 運動,在由橫拉 桿帶動車輪,實 現(xiàn) 汽車轉向。 n n n二 轉向助力泵:采用葉 片式動力轉向泵,將輸 入的機械能轉換為液壓 能輸出。 n三 轉向柱:將司機的轉 向意愿傳遞給轉向機, 分為機械和電動轉向柱 。 n四 儲液壺:儲存,濾清 并冷卻液壓轉向助力裝 置的工作油液。 n五 冷卻管路:把轉向機 到儲液壺回流管路設置 在冷凝器前,通過風扇 冷卻系統(tǒng)液壓油。 n六 隨速電磁閥: n n通過改變液壓油的流量來改 變助力的大小。 n a6和a4車型該電磁 閥由隨速繼電器j236,車速 信號來 自儀表板上的車速表 ; n n a8和c6車型該電磁 閥由j520控制,車速信號通 取自 abs控制單元 n葉片泵供油壓力的檢測: 專用工具3094 壓力表vag1402 管接頭vag1402/3 n 注意事項: n 在檢測過程中壓力表的截止閥保持在關閉狀態(tài)下不得超過10秒 n 啟動發(fā)動機并使其怠速運轉,不要踩油門。 n 由于壓力在檢測過程中會下降,所以顯示的最高壓力是起決定作用的 n 啟動發(fā)動機必要時補充儲液罐里的液位 n n 怠速狀態(tài)下讀取壓力表的壓力(測量不要超過10秒) n供油壓力規(guī)定值: n a4車型 n 110bar118bar(四缸) 120bar127bar(六缸) n a6車型 n n 110bar120bar n a6l車型 n 120130bar(六缸) 123bar130bar (六缸) na8車型 n 125bar130bar n 如果無法達到壓力值,請更換助力泵 更換轉向機時的排氣方法: 1 抬起車輛直至前車輪懸空,短時間啟動發(fā)動機最多2秒種( 泵 內絕不允許吸入空氣,方向盤 也不能扭轉)檢查液壓油位,不足添加,重復該 過程直至油位恒定。 2 關閉發(fā)動機使方向盤從一個限位到另一個限位旋轉10次,檢查 油位,不足添加。啟動發(fā)動機使方向盤從一個限位到另一個限位旋轉10,檢查油 位,不足添加。 n更換轉向系統(tǒng)其它部件的排氣方法: n n 1 抬起車輛直至前車輪懸空,短時間啟動發(fā)動機最多2秒 種( 泵內絕不允許吸入空氣,方向盤 也不能扭轉)檢查液壓油位,不足 添加,重復該過程直至油位恒定。 2 啟動發(fā)動機,讓其運行兩至三分鐘,此時不能扭轉方 向盤檢查液壓油位,不足添加, 檢查轉向系統(tǒng)的密封性:當檢查液壓油液位不足時應檢查系統(tǒng)的密封性 啟動發(fā)動機,左右旋轉方向盤至極限位置并短時間保持(不得 超過10秒),從而產(chǎn)生最大的壓力 從而檢查一下部位是否泄露: 1 轉向機齒條密封油封(左右兩側); 2 轉向助力泵處接頭及本身 3 各管路接頭密封處等。 n轉向系統(tǒng)部件力矩: n 橫拉桿鎖緊螺母 n a8 =60n.m a4=40n.m a6=40n.m c6=40n.m n 轉向機固定螺栓 n a6=67n.m a4=70n.m c6=68n.m a8=95n.m n轉向機上回流軟管空心螺栓: n n a6=50n.m a4=50n.m c6=47n.m a8= 40n.m 轉向機上膨脹軟管空心螺栓: n a6=40n.m a4=40n.m c6=35n.m a8= 47n.m n轉向機內齒輪齒條間隙的調整: n n 調整是需要兩個維修工來完成,在發(fā)動機停止時進行調整工作。 n 將車輛在升降臺上頂升,車輛呈直線向前狀態(tài),通過方向盤的左右轉動,在最大 的轉向間隙處可聽見咔嚓的噪聲。 n 此時第二個維修工小心的旋轉調整螺栓直至車輛內的噪聲消失。 n 調整完畢后需進行路試,應保證車輛的自動回正能力 n發(fā)動機有異響,轉向沉重 n n車型:奧迪a6(1.8l) 行駛時間:12萬公里 n故障現(xiàn)象: n n 起動后發(fā)動機工作有異響,并伴隨有轉向沉重 n故障診斷及排除: n n 打開發(fā)動機艙蓋,注意到異響來自于轉向助力泵,同時發(fā)現(xiàn)轉向助力液油罐內缺 油,表明轉 向系統(tǒng)泄漏。檢查發(fā)現(xiàn)轉向機漏油,更換轉向機,故障排除。 案例一: n轉向沉重還有以下可能: n1 助力泵本身供油壓力不足 n2 助力泵驅動皮帶打滑或損壞 n3 輪胎氣壓不足 n4 車輛定位數(shù)據(jù)偏差較大,懸掛部件變形 n5 隨速電磁閥本身損壞(流量較?。?n6 隨速電磁閥供電不正常隨速繼電器損壞; j520控制單元故障 案例二 n故障現(xiàn)象:原地打輪轉向響 n可能原因: n 1 轉向柱由于轉動關節(jié)處潤滑效果下降造成。在轉向柱損壞不嚴重 時可以改變轉向柱的活動位置后響聲會消失。 n 2 轉向滑環(huán)響 n 3 助力泵響,檢查系統(tǒng)壓力是否正常,液壓油的清潔程度 案例三 n故障現(xiàn)象:行駛中轉向響 n可能原因: n 1 等速萬向節(jié)向內部磨損異常造成(車輛急加油,轉向時響 ) n 2 轉向橫拉桿膠套損壞 n n 3 轉向吊耳膠套老化 n n 4 上控制臂膠套滲油 n 轉向異響和有關故障 首先確定維修車輛的行駛里程和時間。 行駛里程5萬公里以下,時間不超過2年的維修車輛,常見故障如下: 缺助力油造成轉向異響 檢查轉向機和轉向助力油管是否泄漏,如果沒有泄漏,則補足轉向助力油并排 氣。 轉向滑環(huán)響 響聲是在駕駛艙內靠近方向盤的位置,解決辦法是更換轉向滑環(huán)。 發(fā)電機皮帶或者張緊器響 判斷要點是,轉向接近極限位置并且同時開空調,聲音變大。應檢查皮帶型號 ,必要時更換張緊器確認。 轉向開關或者轉向繼電器響 在轉向時同時打開轉向開關時出現(xiàn)。(靜態(tài)著車時也可能出現(xiàn)) 注意: 轉向在極限位置的聲音是正常的。 斷電后g85要做0位校正。 1 行駛里程5萬公里以上,時間超過2年的維修車輛,常見故障如下: l 拉桿球頭響 一一般發(fā)生在10萬公里左右,雨雪天氣明顯,聲音不連續(xù),會造成顛路異響, 橡膠防塵罩可能已經(jīng)破損,左右轉動方向盤時,連接部位有明顯的松曠感覺。 應更換拉桿球頭并定位。 l 轉向橫拉桿響 顛顛路響,尤其是顛路轉向時明顯。多見于事故車或者前輪曾經(jīng)非正常受力的 車輛。左右轉動方向盤時,橫拉桿內側有明顯的松曠感覺。應更換橫拉桿并定 位。 l 吊耳響 一一般發(fā)生在冬季或者涼車時,在舉升器上橫向轉動車輪就可以確認。對行駛 安全沒有影響。 轉向柱響 轉動方向盤,聲音靠下,基本在同一位置(角度)有異響。手扶在轉向節(jié) 處能感覺轉向震動。潤滑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消除異響,徹底解決就需要更換 該零件。 轉向機與車身碰撞響 顛路前部靠上有沉悶的撞擊聲。多見于事故車和經(jīng)常在小修理廠維修的車 輛。應在路試后緊固轉向機固定螺栓,并觀察車身相關部位是否有明顯的變 形。如果變形應作車身校正。 球籠響 一般發(fā)生在10萬公里以上,如果球籠套破損則會提前出現(xiàn)異響。向一側轉 向接近極限位置時加速,如果另一側有問題就會發(fā)出異響,聲音清脆不連續(xù) 。 轉向助力泵響 發(fā)動機前部響,聲音頻率高于發(fā)動機轉速,聲音大小隨轉向角度變化,可能 會造成助力油變質,用聽診器能夠聽到噪聲高于其它部件,摘掉發(fā)電機皮帶后 聲音消失,用手轉動助力泵皮帶輪有明顯的卡滯感覺。應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里程 ,轉向力是否左右不一致,助力油是否有金屬磨屑,決定是否應該同時更換其 它系統(tǒng)部件。 l 轉向忽重忽輕 一般發(fā)生在10萬公里以上,行駛中輕轉方向盤,就會感覺轉向忽 重忽輕。如果助力泵壓力正常,則應該更換轉向機并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