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論文)-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_第1頁
畢業(yè)設計(論文)-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_第2頁
畢業(yè)設計(論文)-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_第3頁
畢業(yè)設計(論文)-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_第4頁
畢業(yè)設計(論文)-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文摘要I摘要本畢業(yè)設計內(nèi)容為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路施工圖設計工程,設計內(nèi)容包括,路面選線,縱斷面拉坡設計,橫斷面設計,路基路面設計,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排水設計,交叉口及預算設計。通過學習的相關道路路基路面相關設計知識,學習相關規(guī)范,利用相關的道路設計軟件(CAD,緯地,縱橫等軟件),完成本次八陡路施工圖畢業(yè)設計。最終成果有(1)根據(jù)指導老師所給地形圖以及工程的資料,道路相關規(guī)范,完成道路路線的選線。(2)根據(jù)設計道路的平面線型,完成道路縱橫斷面的設計(以50米為一個截面,根據(jù)地面線讀取道路范圍內(nèi)的高程,或者緯地建立地面線模型,導出地面線高程)。(3)根據(jù)道路線形,車輛荷載,道路等級及現(xiàn)場調(diào)查資料算得地面彎沉值,完成路基路面設計。(4)根據(jù)道路線形,被交到道路等級,道路兩側(cè)的地物,完成交通安全設施設計(主要為標志標線)。(5)根據(jù)道路交叉口調(diào)查資料,道路交叉處理形式,完成道路交叉口設計。(6)根據(jù)道路拆遷,填挖,材料,等工程量完成八陡路施工圖預算。本次八陡路施工圖畢業(yè)設計,涉及道路設計的各個過程,使我了解了道路設計的基本流程,提高自己了根據(jù)實際調(diào)查解決設計中遇到問題的能力,并學會了根據(jù)規(guī)范進行道路設計,提高了相應的水平。此次畢業(yè)設計中,自己逐步解決在八陡路施工圖設計中遇到的問題,養(yǎng)成了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培養(yǎng)了自己科學,嚴謹?shù)墓ぷ髯黠L。此次畢業(yè)設計也是自己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檢驗與升華。關鍵詞道路,平面線形,縱橫斷面,標志標線,交叉口,預算英文摘要IIABSTRACTTHEGRADUATIONPROJECTCONTENTBOSHANBADOUROADCONSTRUCTIONDESIGNENGINEERING,INCLUDINGDESIGN,ROADLINESELECTION,PROFILERAPPORT,CROSSSECTIONALDESIGN,SUBGRADEANDPAVEMENTDESIGN,TRAFFICSAFETYFACILITIESDESIGN,DRAINAGEDESIGN,INTERSECTIONSANDBUDGETDESIGNTHROUGHTHERELEVANTCONSTRUCTIONANDROADPAVEMENTDESIGNKNOWLEDGERELATEDTOLEARNING,LEARNINGRELATEDSPECIFICATIONS,USEOFRELEVANTROADDESIGNSOFTWARECAD,LATITUDE,THEVERTICALANDHORIZONTALSOFTWARE,THECOMPLETIONOFTHEROADCONSTRUCTIONPLANSBADOUGRADUATIONFINALRESULTSARE1ENGINEERINGANDTOPOGRAPHICMAPOFTHEINFORMATIONGIVENUNDERTHEGUIDANCEOFTEACHERS,ROADRELATEDSPECIFICATIONS,COMPLETEROUTESELECTIONROUTES2THEFLATLINEARDESIGNOFTHEROAD,TOCOMPLETETHEDESIGNOFTHEROADSSECTIONACROSSSECTIONOF50METERS,ACCORDINGTOTHEGROUNDLINEELEVATIONREADINGROADWITHINRANGEORLATITUDEINESTABLISHINGTHEGROUNDLINEMODELDERIVEDGROUNDLINEELEVATION3ACCORDINGTOTHEROADALIGNMENT,VEHICLELOAD,ROADGRADEANDFIELDSURVEYDATACONSIDEREDGROUNDDEFLECTION,COMPLETEDSUBGRADEPAVEMENTDESIGN4ACCORDINGTOTHEROADSHAPE,THEROADWASHANDEDTHEFEATURELEVEL,THEROADONBOTHSIDESTOCOMPLETETHETRAFFICSAFETYFACILITIESDESIGNMAINLYFORSIGNSANDMARKINGS5ACCORDINGTOSURVEYROADINTERSECTION,CROSSTHEROADINTHEFORMOFTREATMENT,COMPLETEROADINTERSECTIONDESIGN6ACCORDINGTOTHEROADDEMOLITION,EXCAVATIONANDFILLING,MATERIALS,ANDOTHERPROJECTSTOCOMPLETETHEAMOUNTOFBADOUROADCONSTRUCTIONDRAWINGBUDGETTHEBADOUROADCONSTRUCTIONPLANSGRADUATIONPROJECT,INVOLVINGVARIOUSROADDESIGNPROCESS,SOIUNDERSTANDTHEBASICFLOWOFROADDESIGN,ACCORDINGTOTHEACTUALINVESTIGATIONTOIMPROVETHEIRABILITYTOSOLVEPROBLEMSENCOUNTEREDINTHEDESIGN,ANDLEARNEDBASEDONROADDESIGNSPECIFICATIONSIMPROVETHECORRESPONDINGLEVELTHEGRADUATIONDESIGN,ANDGRADUALLYSOLVEPROBLEMSINTHEIROWNWAYBADOUENCOUNTEREDINTHECONSTRUCTIONDESIGN,TODEVELOPTHEDISCOVERYPROBLEM,THINKING,PROBLEMSOLVINGGOODHABITS,DEVELOPTHEIROWNSCIENTIFIC,RIGOROUS概述IIISTYLEOFWORKTHEGRADUATIONOFTHEPROFESSIONANDALSOHISKNOWLEDGEOFINSPECTIONANDSUBLIMATIONKEYWORDSROAD,HORIZONTALALIGNMENT,VERTICALANDTRANSVERSESECTION,SIGNSANDMARKINGS,INTERSECTION,BUDGET概述IV第一章概述11博山區(qū)地形地貌博山區(qū)的地勢。博山區(qū)總體地勢為南相對較高北相對較低,東、南,西三面由中低山環(huán)繞組成,中間由低山、丘陵、山澗、河谷交錯排列組成,北面多為丘陵河谷地帶,地勢總變化范圍在1301100米之間。東、南、西三面中低山區(qū)面積約為334平方公里,占博山區(qū)總面積約為49。東部的地勢相對高峻挺拔;尤其是桃園至樵嶺前一線西部,地形相對高差達到550米,山勢崢嶸,溝谷幽深,到處可見。中部多為低山的丘陵區(qū)(所指地域包括淄河流域中的北部和孝婦河流域的南部)面積多達297平方公里,占博山區(qū)總面積約為43。博山區(qū)境內(nèi)山嶺起伏,層巒疊嶂。有47個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81個500米以上的山峰。博山區(qū)山脈屬魯中山系,西接泰山,向東深入益都。其中魯山、原山、岳陽山、鹿角山屬于較大者。淄河和孝婦河是區(qū)境內(nèi)的主要河流,青陽河和牛角河次之。其中前3條屬于小青河水系,后1條屬于黃河水系。12博山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對于構(gòu)造。境內(nèi)存在著兩種類型。一為太古代的基地構(gòu)造,以線狀緊密褶皺為主,褶皺軸向與片理方向一致,呈330340方向展布,基底斷裂也較發(fā)育;一為中、新生代的蓋層結(jié)構(gòu),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博山區(qū)斷裂帶南北向斷裂稱姚家峪斷裂,南自萊蕪市苗山東南一帶,向北過樵嶺前、姚家峪至周村區(qū)的金山,全長60公里,縱貫區(qū)境16公里。博山區(qū)境內(nèi)地質(zhì)構(gòu)造特點是斷裂發(fā)育比較多,褶皺次之,高角度的張力性斷裂為主要特征。比較大的斷裂通常由兩條以上相互平行的斷裂構(gòu)成的斷裂帶。南北向斷裂及其北東東向斷裂的發(fā)育,并且控制著大量沉積礦產(chǎn)的展布。斷裂活動比較頻繁,至今仍有不斷活動。博山區(qū)境內(nèi)巖漿巖的活動與其他區(qū)相比表現(xiàn)出明顯微弱,根據(jù)時代的不同可大致分兩個時期一是元古代桃科期的路線5巖漿巖,在樂疃樵嶺前村西的老貓頭可以看到。巖性多為蛇紋巖,屬古老浸入巖體的一種。另一期是中生代燕山期的巖漿巖,主要是巖墻或巖床產(chǎn)出。在嶺西桃花峪村一帶有存在十幾層12米厚的輝綠巖床浸入到寒武系中、下統(tǒng)的地層中。13氣候博山區(qū)八陡路設計項目地理位置在淄博市中部偏南,氣候?qū)儆诖箨懶耘瘻貛У陌霛駶櫦撅L區(qū)的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氣候尤其明顯,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干旱、暴雨、冰雹、雷電、大風等氣象災害相對比較嚴重。春天多為干旱少雨多風,夏天降雨頻繁且溫度較高,秋天比較容易干旱和洪澇,而冬天溫度較低且降雪很少等特征。博山區(qū)的年平均的氣溫在122138C范圍,其中最高的溫度可以達到426C,最低溫可以降到22C,高溫和低溫月份比較集中,一般三月到九月的平均氣溫是在264276C之間,而十月到第二年兩個月的平均氣溫約在2737C之間。博山區(qū)月平均溫差也很大,年最熱的月和最冷的月份的平均溫差可達到2634C之間。博山區(qū)年平均霜凍時間約為120天,霜凍一般是從十一月的中期到下年二月的月底,博山區(qū)湖面凍結(jié)的深度一般不會超過05M。該區(qū)主導的風向冬天以西北風為主,夏天以西南風與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度大約是34M/S。博山區(qū)年平均的絕對濕度的為1146克/立方米,年平均的相對的濕度約為631。該區(qū)降雨時間比較集中,每年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可達到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每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00MM,其中歷史的最大的降雨量約為1300MM。14工程概況該設計是在博山區(qū)八陡鎮(zhèn)西外環(huán)和鳳凰山東路一段新建道路,所設計道路整體呈東西方向,東接西外環(huán)和西接鳳凰山東路,西外環(huán)和鳳凰山東路為二級公路,根據(jù)車輛多少及其該路在路網(w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擬定八陡路道路的等級為二級公路,八陡路所經(jīng)地區(qū)地形復雜,地形整體呈現(xiàn)出中間相對較高兩端相對較低,起點即是與西外環(huán)相接處坡度較大,終點即是與鳳凰山東路相接第2頁路線6段地形有所放緩,坡度相對較少,該地形圖南北方向大致是中間低,兩側(cè)低,但是高差未超過三米。該區(qū)域大部分為山區(qū),道路所經(jīng)范圍內(nèi)縱斷面高程相對較大,且起終點高程相對較低,起點高程約為127M,終點高程約為154米,中間最大高程約為201米,多數(shù)地區(qū)有圍墻支擋,該區(qū)域地物主要有果樹,楊樹,民用建筑,養(yǎng)殖建筑等。原地面道路多為混凝土路和土路,混凝土道路最大寬度為六米,最小寬度為四米,土路多為23米。在道路范圍內(nèi)有一個村莊即為郝家莊,所處大致位置為接近西環(huán)路處,郝家莊村落比較集中,房屋多為單層瓦房,最大面積為150平方米,最小面積6平方米。合理的設計,可以避免大規(guī)模拆遷。該工程主要問題在于爬坡,在距離郝家莊600米處,有一個小山包高為19294米,造成設計中主要的難點,依據(jù)規(guī)范二級公路最大縱坡6,最大坡長600米的原則,該處坡度過大,坡長較長,需要大量的挖方,且對行車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該區(qū)域地形圖上有許多鄉(xiāng)村小道,設計中可以適當?shù)膮⒖荚械孛娴缆返淖呦?,評估其道路走向的合理性,這樣也可以減少挖方量,節(jié)省施工造價。本項目主要服務對象為區(qū)域居民出行和部分企業(yè)物資運輸,以小客車、大客車、非機動車為主,有部分載貨汽車。該擬建道路設計標準如下1公路等級二級公路2設計速度60KM/H3路面寬度18M4路基寬度20M(5)人行道5米15任務依據(jù)根據(jù)老師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地形圖,所提供的設計參數(shù)及提供的設計規(guī)范,并依據(jù)規(guī)范的要求初步擬定選用二級路四車道,按照道路標準規(guī)范來設計,結(jié)合所給定的地形圖,路面寬度,道路等級,最終擬定設計的車速60KM/H。該路線7工程起點為西外環(huán),終點為鳳凰山東路,起止樁號分別為K0000,K1911794。八陡路工程路基寬度為28米,路面寬度為18米,人行道為10米,行車道為雙向四車道,行車道寬度為35米,硬路肩寬度為175米,人行道寬度為5米,無土路肩設計,人行道設有路緣石,無中間分割帶,人行道橫坡形式為向內(nèi)側(cè)直線形2,行車道橫坡形式為折線形,雙向橫坡,坡度為2。超高過渡采用繞中線旋轉(zhuǎn)。路面結(jié)構(gòu)初步擬定采用瀝青路面。16設計標準主要的標準以及規(guī)范見參考文獻。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交公路發(fā)【2007】358號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DB012014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42000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D402011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交通部現(xiàn)行的其它規(guī)范、規(guī)程、辦法、指南及現(xiàn)行的地方標準。路線8第二章路線21技術標準查相關資料確定主要技術標準服務水平二級公路二級水平路線車道寬度見表21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車道寬度(M)375375375350350325300路肩肩寬度見表22設計車速80KM/H60KM/H硬路肩一般值(M)15075硬路肩最小值(M)075025土路肩一般值(M)075075土路肩最小值M0505路拱設計說明路線9二級公路應采用雙向路拱坡度,路拱采用折線型,由路中央向兩側(cè)傾斜,路拱坡度根據(jù)路面類型及當?shù)刈匀粭l件確定,不應小于15。圓曲線的最小的半徑(M)表23圓曲線最小半徑設計車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10007004002001006530圓曲線最小半徑(M)最小值650400250125603015設計車速為60KM/H回旋線最小長度為50M超高過渡方式采用繞道路路中線旋轉(zhuǎn)設計車速為60KM/H最大的縱向坡度6最小的縱向坡度03最小的坡長表24最小坡長設計車速(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坡長(M)30025020015012010060設計車速為60KM/H時不同坡段最大縱長表25最大坡長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見表23表26豎曲線長度一般值2000凸型豎曲線半徑(M)極限值1400一般值1500凹形豎曲線半徑(M)極限值1000一般值120豎曲線長度(M)最小值50縱坡坡度()3456最大坡長(M)12001000800600路線1022平縱橫總體設計的原則221平縱線形的原則山區(qū)的地形起伏較大,應注意道路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平面線形的平順,道路與周圍環(huán)境的結(jié)合,經(jīng)濟合理性等。為了能夠滿足以上設計要求,在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平面與縱斷面的組合,在滿足汽車動力學和力學要求的前提下,來研究如何滿足視覺,心理方面的連續(xù)性和舒適性,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以及良好的排水條件。(1)保持視覺的連續(xù)性。(2)保持平縱線形的技術大小均衡和規(guī)范的要求。(3)選擇組合得當?shù)暮铣善露?,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車安全。?)注意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配合。(5)道路設計中,各種各樣的因素制約和影響著平面線形的選定,有的時候理想的線形不一定能夠得到,因此選線時應盡量避免一些不良的線形的組合。222平縱線形組合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1)八陡路為主干線二級公路,根據(jù)地形,盡量減少填挖方量和避免拆遷,選定平面線形的時候應該盡量不要穿越居民區(qū),經(jīng)濟合理,減少公路的噪音尾氣等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因此八陡路初步擬定選用瀝青混凝土路面。以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為依據(jù),線形盡量減少挖方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2)為了增加道路的美感和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性,道路線形不宜過多的采用直線。(3)必要時可以采用整修,植草皮,種樹等進行綜合綠化來改善景觀。23平面設計231主要技術指標路線11根據(jù)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相關標準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60KM/H,最大縱坡為6,最大坡長為600米,最小坡度不小于03。最小坡長為150米,平面線型圓曲線半徑一般為200米,最小值為125米,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50米,平曲線最小值為100米,一般值為300米,緩和坡長坡度小于3,長度不小于150米。在八陡路施工圖平面線形的設計中,為了保證了平面線形的流暢,縱坡大小和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橫斷面的填挖平衡,并考慮平縱橫的組合,以達到了視覺上,感覺和心理上的舒暢。全路設置線形組合類型有基本型和S型,設置圓曲線半徑最大為370米,圓曲線最小半徑為220米。緩和曲線最大長度為100米,最小長度為55米。設計的緩和曲線和圓曲線的比值接近11,為了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使線形平滑美觀,設置了兩個S型曲線,兩個基本型組合。232選線的方法與步驟八陡路選線是在指導老師所給的交叉口基礎上設計的,即是路線的起終點已經(jīng)給出,及其起終點道路寬度,道路的名稱,控制點的高程,被交道路等級。有了這些資料,也就確定了八陡路的大致范圍,在八陡路平面的選線的過程中,我首先在整體上把握該路線的大致走向,了解地形圖各個點的高程,等高線,地物地貌,地形的起伏,使它在我腦海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例如八陡路起點高程為127米,終點高程為154米,最大高程201米,大致地形為中間高兩端低。村莊距離路線邊緣有足夠的寬度,可以避免在設計中過多拆遷民用建筑。地形圖上有許多鄉(xiāng)村道路,可以利用鄉(xiāng)村道路線的大致走向布置線形,避免大幅度挖方等。就平面選線而言,我依據(jù)四個原則,并對所選擇的路線進行對比,第一,滿足規(guī)范要求,第二,盡量減少拆遷。第三,使挖方量盡可能減少。第四,盡量采取較短的路線。八陡路選線,我選了五條方案,對各個方案進行比選最終選擇第五種方案,該方案有六個變坡點,由于地勢呈兩邊低中間高,所以設計前段呈上坡段,由于坡度接近于6,坡長極限值為600米,所以在上坡段設立緩和坡段,以提高由于坡度降低的速度,公路行車速度提高,可以增加道路的行車數(shù)量,提高道路的服務水平。速度在某一段區(qū)域過慢,將會影響整條道路線12路的行車通行量,減少單位小時的行車數(shù)量,且大的上下坡度對行車安全也是不利的。因此道路的坡度的大小尤其重要,必要時需要在某段設置爬坡車道,八陡路設計的第二個難點是在終點處與鳳凰山東路相接,所接角度并不是直角,并且需要在終點出擬定小的圓曲線半徑,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這為設計增加了困難。進行線形初步設計我是從閱讀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開始的。通過閱讀規(guī)范,了解相應的的技術標準,提高自己對道路的認知,也是根據(jù)規(guī)范設計道路的第一步,同時也可以避免由于自己的認知對道路理想化設計,規(guī)范也是道路設計的依據(jù)。對于八陡路,閱讀完相應的規(guī)范,我開始熟悉道路設計所使用的緯地軟件。使用緯地對一條道路設計首先進行的是新建項目,定義項目名稱,指定項目的保存位置,之后進行選擇交點,也就是確定一下道路的大致走向,但是交點也可進行適時修改。交點的不是一步就能確定下來的,需要根據(jù)地形圖不斷修改,完善。確定交點位置之后,需要進行設計圓曲線半徑,圓曲線長度,緩和曲線長度,對于某個給定的交點,給定一個圓曲線半徑,一般不小于125米,在200米左右,根據(jù)緩和曲線與圓曲線11的原則,假定緩和曲線長度,進行試算時,緯地軟件自動算出曲線總長,對比緩和曲線和圓曲線是否接近于11,如果相差較大,再次調(diào)整圓曲線半徑或者緩和曲線長度,使之接近于11。對于兩交點比較接近時,可以考慮采用S型曲線,(緩和曲線可以直接相接,中間可以不插入直線)。為了不讓自己的思維模式化,選線時我分別選用了“起點和終點”為起點,進行道路設計,以用于幾種方案的比選。我一共設計了五條線路,把設計的道路線型與老師進行討論,最終確定方案五,在設計中不斷總結(jié)設計的不足,調(diào)整設計線型方案。以下是方案五和方案四的對比。兩條道路的起終點位置是相同的,兩條線路的走向大致是相互交替,有多個交點,起點和終點處方案五路線在南側(cè),方案四走的是北線,在西外環(huán)交叉口處,距離郝家莊很近,考慮到路基寬度為28米,道路用地為接近40米(對于某些挖方量比較大的路段,道路用地會更大),且路口處如果選擇北線會有路線13較大的拆遷,方案四線型不如線型五平滑,對于高挖山區(qū),線型應盡可能避免高挖,為了避免高挖山區(qū),應盡可能采用直線。在方案五1000米處,達到該路最大高程大約201米,方案四的路線會增加土方挖方量,對施工極為不利,并且,方案四沒能充分利用原地面的道路。由于鳳凰山區(qū),山多為土山或者強風化的巖石,并且道路設計等級為二級,在挖方與隧道相比較中,選擇隧道作為施工方案。隧道施工需要成熟的技術,鳳凰山區(qū)地形復雜,隧道也會大大增加造價。表27主要技術指標表27路線14凸形豎曲線最大半徑M2000凹形豎曲線最大半徑M2300項目單位技術指標公路等級二級設計車速KM/H60路基寬度(包括人行道)M20路面寬度M18路拱坡度2路線長度M1911694平均每公里交點數(shù)個3140平曲線總長占全部里程66最大縱坡5975最短縱坡長M170平曲線最小半徑M182平曲線最大半徑M380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800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500路線15233方案的相比較兩種方案在平縱線形的指標上均能滿足道路線型設計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兩個方案的相比較,以下是方案五和方案四的對比。(1)兩種方案的簡介方案四總長為1906604米,交點個數(shù)為7個,所設線型的形式有基本型,S型平面最大半徑380米平面最小半徑182米豎曲線最大半徑3500米豎曲線最小半徑1500米方案五見表27兩種方案相交點為5個(不包括起止點)兩種方案的詳細比較兩條道路的起終點位置是相同的,兩條線路的走向大致是相互交替,有多個相交點,方案四路線在北側(cè)即北線,所設交點的個數(shù)較多總計為九個包括起終點,與地形的結(jié)合較好,路面設計高程相對合理,起伏較小,但是線性改變所減少的挖方量不足以彌補道路線型改變所增加的路基挖方量,但平面的線形不是很均衡,直線所占的比例小,路線的長度適中,符合二級公路對線形的要求。但是方案四,設計中過多考慮線型,而忽略了拆遷,在西外環(huán)交叉口處,距離郝家莊很近,考慮到路基寬度為28米,道路用地為接近40米(對于某些挖方量比較大的路段,道路用地會更大),如果選擇北線會有較大的拆遷。對于高挖山區(qū),線型應盡可能避免高挖。在距離西外環(huán)1000米處,達到該路最大路線16高程大約201米,方案四的路線會增加土方挖方量,對施工極為不利。方案五走的是南線,選線充分利用了原地面線型,線形均衡,但因為公路的等級為二級,對線形的質(zhì)量要求較高,對挖方要求相對較低,對拆遷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線形較好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填挖量,減少拆遷量。所以在設計線路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充分利用原地面的道路,盡量避免民用建筑的拆遷。為了滿足線型要求,我在交點23之間和終點處設置了兩個S型曲線,交點23之間的距離比較短,這兩個交點處又都是上坡,但是設置的S型曲線,轉(zhuǎn)角比較小,也就避免了行車過程中視距的要求。進行線型設計時我考慮了縱斷面設計,即是縱斷面拉坡的要求,在之前的縱斷面設計中發(fā)現(xiàn)由于地勢起伏較大,在爬坡段需要設置較大的坡度和坡長,即使按照極限縱坡為6進行爬坡,坡長也超過了600米,并且挖方量也是非常大的,這樣的挖方不但不易于施工,還會極大的增加工程造價。而且在極限的坡度坡長的情況下,對于行車也是極為不利的??紤]到該處的高差較大,無法繞開爬坡,我就考慮著要分段爬坡,即是在兩段爬坡段設置緩和坡段,緩和坡段坡度不應大于3,坡長不應小于150米具體設置是從起點處開始設置爬坡段,坡度為5945,坡長320米,接著是緩和坡段,坡度2887,坡長為170米,后段又設置坡度為5975,坡長為530米,這種方案可以既滿足了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又減少了挖方量。方案五地形起伏雖然比較大,但是在K0320K0490處有一段坡度相對較緩,此處設置緩和坡度段,長度為170米,從行車爬坡能力來說該段可以提高前段所降低的車速,提高后段爬坡能力,從挖方數(shù)量來講,可以較少為了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坡度坡長所需要的挖方量。終點處也設置S型曲線,終點處所提供的資料中交叉口與給定地面范圍線有一定的角度,單獨設置基本型線型不能滿足要求,終點處地面平緩,為了使線型平順,設置S型曲線。由于鳳凰山區(qū),山多為土山或者強風化的巖石,并且道路設計等級為二級,所以并未比較挖方與隧道方案,并且如果選擇隧道作為施工方案。施工需要成熟的技術,鳳凰山區(qū)地形相對復雜,隧道也會大大增加造價。至此,平面的選線設計基本完成。路線1724縱斷面設計241縱斷面設計要求縱斷面設計的一般要求是(1)縱斷面設計必須滿足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2)縱坡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起伏不能過大或者太過頻繁。為了保證車輛能在設計速度內(nèi),安全,舒適的行車,縱坡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且應盡量避免采用極限縱坡值。合理的設置緩和坡段。(3)縱斷面坡度設計應對沿線的地形,地質(zhì),水文,氣候,排水等方面綜合考慮。(4)縱坡設計應考慮填方和挖方的平衡,應盡量減少借方和廢方。(5)在平原或者地下水較淺處,縱坡應滿足最小縱坡和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證路基穩(wěn)定。242縱坡設計八陡路施工圖設計縱斷面設置五個變坡點,最大縱坡是5975,最大坡長530米,豎曲線最大半徑為2300米最小半徑為1500米,設計中總計設計3個凸型豎向曲線,3個凹型豎曲線。起點高程為12700米,第一個坡段長度為320米,坡度為5945,第二個坡段坡長為170米。坡度為2887,第三個坡段坡長為530米,坡度為5975,前三段主要是上坡路段。第四個坡段坡長為460米坡度為5286,第五個坡段坡長為220米,坡度為2,767,第六個坡段坡長為21179米,坡度為0678。設計時根據(jù)路面高程進行拉坡,并對變坡點的半徑進行設置,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坡度和坡長的要求。之后對某些不合要求的變坡點可以進行修改。計算繪圖之后需要進行填挖數(shù)量檢測,也就是填挖高度檢查,對于某些填挖高度過大的路段,可以進行適時修改,修改時還應考慮平面視距的要求。填挖高度也能反映一種選線的合理性。經(jīng)過八陡路平縱的設計,我深刻的體會到平面線形的選擇與縱斷面設計路線18相連的緊密性,在平面選線的時候除考慮平面線型規(guī)范要求還要考慮縱斷面的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考慮縱斷面,單方面考慮定出來的平面線形往往是不合理的。我明白了平面線形定線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一個反復修改,反復調(diào)整的過程,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修改才能得出比較合理的平面線形。25橫斷面設計251橫斷面設計過成果公路等級為二級,車道數(shù)定為四條車道。設計車速為60KM/H,路基的寬度值為18米,行車道的寬度為35米,硬路肩寬度為175米,不設土路肩,人行道寬度為5米,人行道有抬高。八陡路整體路段的路基均為整體的路基。橫斷面設計是在道路用地范圍內(nèi),道路用地左右側(cè)均為3米,需要拆遷的范圍在路中心左右17米范圍內(nèi),橫斷面讀數(shù)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根據(jù)地形圖,讀數(shù),道路用地范圍內(nèi),進行橫斷面讀取高程,縱斷面采用以50米進行讀數(shù)。二是使用緯地建模過程,進行道路橫斷面數(shù)據(jù)導出。參考文獻19第三章路基路面31路基設計311路基設計原則按照規(guī)范,該路段位于5區(qū),地下水位埋深為25M左右,路基土多為粉性土,路基處于干燥狀態(tài)。本工程路基路面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有(1)路基設計應該盡可能就地取材,結(jié)合路基填挖,填料情況以及施工等情況,統(tǒng)籌的考慮??v斷面設計高程為路線中心處的路面頂部高程,因此路基施工時須扣除路面結(jié)構(gòu)層的厚度。2路基工程設計應具有足夠的強度,耐久性,穩(wěn)定性。(3)路基設計應符合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盡量減少填挖的工程數(shù)量,盡量做到經(jīng)濟合理,并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4)為保證路基強度穩(wěn)定性,耐久性,穩(wěn)定性,不能用路表土作為為填方路基的路基填土。(5)路基的設計應該從地基的處理、路基填料的選擇、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防護工程、排水系統(tǒng)及其關鍵部位路基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6)水文地質(zhì)條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設計最小填土高度不應該小于路床處于中濕狀態(tài)的臨界高度;當路基設計標高受限制時,應該對潮濕、過濕狀態(tài)的路基進行適當?shù)奶幚恚幚砗蟮耐粱貜椖A坎荒苄∮诼访嬖O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312路基橫斷面布置情況根據(jù)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當設計的車速為60KM/H時,道路的服務為二級水平時,宜采用整體式的路基,其橫斷面包括行車道、硬路肩。路基的設計寬度為28米。行車道寬度初步定選為35米,硬路肩的設計寬度是參考文獻20175米,人行道為5米。各個部分的寬度如表31表31各部分寬度行車道寬度(M)硬路肩(M)人行道(M)道路中心寬M二級公路雙向兩車道60KM/H43521752505所以本設計路基的寬度為4352175250528M。313路基路拱橫坡、超高、加寬設置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道路表面做成中間相對較高,兩邊相對較低的拱形,稱之為路拱,路拱的設置對排水是有利的,但是對行車是不利的,路拱坡度所產(chǎn)生的水平分力增加了行車的不穩(wěn)定性,也給乘客帶來不舒適的感覺。當車輛在有冰雪水的路面上自動時,還會增加側(cè)向滑移的危險。因此道路路拱大小的設置很關鍵路拱的橫坡八陡路施工圖設計屬于二級公路,按照規(guī)范的要求行車道路拱需要設置為雙向路拱坡度,即是從路中線向行車道的兩側(cè)傾斜,其中路拱的橫坡度值根據(jù)本路段所選擇的路面結(jié)構(gòu)的類型以及施工所處的實際的條件來確定,但最小應大于15,本設計的路拱橫坡度定為2。人行道路拱設計采用直線型,從人行道外側(cè)邊緣向人行道內(nèi)側(cè)邊緣傾斜,坡度定為2。超高規(guī)范規(guī)定。當圓曲線的半徑小于600M時需要設置超高。并且當圓曲線需要設置超高時,將超高的過渡段放在緩和曲線內(nèi)。八陡路施工圖設計的平面的線形中只有一個圓曲線的半徑小于250M,即在交點六處,該交點在緩和曲線處設置超高過渡段,其它交點半徑大于250米,直接在圓曲線上設置相應的超高,不設緩和坡段。經(jīng)過思考并且結(jié)合相應規(guī)范的要求,本設計最大超高值為4。注三級公路一般地區(qū)最大超高為6,積雪冰凍地區(qū)為6,八陡路無中間分隔帶,超高過渡方式采用繞中線旋轉(zhuǎn)。人行道不設超高。加寬根據(jù)公路的線形設計規(guī)范可知,二級公路,當半徑不超過250米參考文獻21時,圓曲線必須設置加寬。八陡路施工圖設計速度為60KM/H,交點6處圓曲線半徑小于250米,因此需要在該處設置加寬,加寬類型采用第三類加寬值。具體的加寬值如表32表32雙車道公路圓曲線加寬值加寬類型加寬值圓曲線半徑(M)(M)汽車軸距加前懸(M)250220H1時路基的干濕類型為干燥。由課本可知WC大于等于105取WC105;土基回彈模EO36MPA。326瀝青結(jié)構(gòu)組合與材料選取考慮到鳳凰山去設計位于微丘地區(qū),路面的結(jié)構(gòu)層采用瀝青混凝土,并將瀝青路面的面層設為兩層,分別是上面層細粒式瀝青混凝土厚度30MM和下面層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厚度50MM。基層采用水泥穩(wěn)定碎石厚度為380MM。,路基采用石灰土厚度為200MM。327瀝青路面設計成果軸載換算及設計彎沉值和容許拉應力計算新建路面設計成果文件匯總軸載換算及設計彎沉值和容許拉應力計算序號車型名稱前軸重KN后軸重KN后軸數(shù)后軸輪組數(shù)后軸距M交通量1解放CA10B18461851雙輪組8002黃河JN1504810261雙輪組1203東風EQ140237069201雙輪組804依士茲TD50412811雙輪組555標準軸載BZZ1001011雙輪組605設計年限12車道系數(shù)05交通量平均年增長率5序號分段時間年交通量年增長率參考文獻24156245334一個車道上大客車及中型以上的各種貨車日平均交通量NH700,屬中等交通等級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路面營運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508設計年限內(nèi)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1514182屬輕交通等級當以半剛性材料結(jié)構(gòu)層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路面營運第一年雙向日平均當量軸次238設計年限內(nèi)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709400屬輕交通等級路面設計交通等級為中等交通等級公路等級二級公路公路等級系數(shù)11面層類型系數(shù)1路面結(jié)構(gòu)類型系數(shù)1路面設計彎沉值383001MM層位結(jié)構(gòu)層材料名稱劈裂強度MPA容許拉應力MPA1中粒式瀝青混凝土10532粗粒式瀝青混凝土080433水泥穩(wěn)定碎石060434石灰土穩(wěn)定碎石030215石灰土02011參考文獻25新建路面結(jié)構(gòu)厚度計算,對于二級公路,路面結(jié)構(gòu)層層數(shù)設為4層,標準的軸載為100千牛,路面設計彎沉值為383(001MM),設計層層位是第三層,最小厚度取15厘米。系數(shù)的選定如下公路等級系數(shù)為11瀝青混凝土面層類型系數(shù)為10半剛性基層路面結(jié)構(gòu)類型系數(shù)10公路等級二級公路新建路面的層數(shù)4標準軸載BZZ100路面設計彎沉值383001MM路面設計層層位3設計層最小厚度150MM層位結(jié)構(gòu)層材料名稱厚度20平均抗壓標準差15平均抗壓標準差容許應力MM模量MPAMPA模量MPAMPAMPA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301400020000082中粒式瀝青混凝土501200016000073水泥穩(wěn)定碎石900012000064石灰土20015000150000145新建路基36按設計彎沉值計算設計層厚度LD383001MMH3150MMLS366001MM參考文獻26由于設計層厚度H3HMIN時LSLD,故彎沉計算已滿足要求H3150MM僅考慮彎沉按容許拉應力計算設計層厚度H3150MM第1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要求H3150MM第2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要求H3150MM第3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要求H3350MM40145MPAH3400MM40127MPAH3364MM第4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要求路面設計層厚度H3150MM僅考慮彎沉H3364MM同時考慮彎沉和拉應力驗算路面防凍厚度路面最小防凍厚度500MM驗算結(jié)果表明,路面總厚度滿足防凍要求設計結(jié)果為細粒式瀝青混凝土3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5CM水泥穩(wěn)定碎石19CM水泥穩(wěn)定碎石19CM參考文獻27石灰土20MM土基第4章交通安全設施設計41設計原則二級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本著以簡潔明確,優(yōu)質(zhì)的質(zhì)量,效果明顯的原則進行安保工程設計。42標志警告標志警告標志主要有交叉路口的標志、村莊的標志等。二級公路警告標志的形狀為邊長900MM的等邊三角形,三角形的頂角朝上;標志的顏色為黃底、黑邊、黑圖形。設置于需要警告路段前的3050M,不包括被交道路的寬度,設計位置盡量醒目,盡量不要被路邊構(gòu)造物遮擋。八陡路設置警告標志有K0070右側(cè)設置村莊標志K0078左側(cè)設置T型標準,K0520右側(cè)設置了十字標志,K0530左側(cè)設置了村莊標志KO580左側(cè)設置了十字標志K1340右側(cè)設置了設置T型標準,K1410左側(cè)設置了設置T型標準K1825右側(cè)設置了十字標志禁令標志參考文獻28禁令標志主要有減速讓行標志、限速標志。減速讓行標志的形狀為邊長900MM等邊的倒三角形;標志的顏色為白底、黑字、紅邊。八陡路設置警令標志有K0048左側(cè)設置減速讓行標志K11855右側(cè)設置減速讓行標志限制速度標志的形狀為直徑800MM的圓;標志的顏色為白底、紅圈、黑圖形。禁令標志設置于禁止、限制開始路段的起點附近。讓形標志設置在低等級與高等級道路相交的路口,設置位置在路口510米。限速標志,通常設置在高等級往低等級行車的路口,道路變窄,或者經(jīng)過村莊處,通常設置在道路醒目處。八陡路設置限速標志有K0050右側(cè)設置了限速40標志K0600右側(cè)設置解除限速40標志K0610左側(cè)設置限速40標志K1850左側(cè)設置限速60標志43標線減速讓行標線表示車輛在此路口應減速讓干道車輛先行,設在主要被交道路口處。設有“減速讓行”標志的路口,硬化路面均應該施劃減速讓行標線。減速標線施劃于道路穿越村莊城鎮(zhèn)段等需要減速的路段前適當位置。行車道橫向減速標線為一組垂直于行車道中心線的白色的標線,線寬,線與線間距均為45CM。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的設置間隔應使車輛通過各標線間隔參考文獻29的時間大致相等,以利于行駛速度逐步降低。八陡路在西外環(huán)和鳳凰山東路路口處設置了行車道橫向減速標線。減速標線采用振動標線的形式,外觀呈凸凹形,基底加凸起部分的高度不小于5MM。人行橫道線,施劃于道路需要人行通過的地方,一般設置在路口處。八陡路有兩處設置了人行道,分別是八陡路與西外環(huán),鳳凰山東路相交的位置設置人行道,人行道標線寬度40CM,兩線之間的距離為60CM,線長為4米。設置在減速讓行線前面兩米處。行車道分界線,用于區(qū)分不同行車道,線寬是15CM,一般設置在道路中心處,行車道與硬路肩處,及其硬路肩邊緣。道路中心處設置單黃實線或者雙黃實線,根據(jù)行車道車道數(shù)確定。八陡路施工圖設計道路中心線設置雙黃實線。由于該路為四車道二級公路,在一側(cè)兩車道之間設置單白虛線。44道口標柱樁道口標柱設置于被交道兩側(cè),每側(cè)2根。道口標柱采用PVC管形式,管中灌注C15素混凝土,示警樁管外間隔粘貼紅白色反光膜。對于八陡路考慮到設計道路等級為二級設置道口樁采用雙配,T字路口設置4根,十字路口設置8根,八陡路設置道口樁88根。第五章排水51路基排水設計路基路面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與水有著緊密的關系,路基的病害有很多種,但是水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路基路面設計施工養(yǎng)護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排水的工程。水對路基路面的影響可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主要影響路基的穩(wěn)定性,地表水主要來自大氣,影響路面與路基。本設計項目路基的排水主要的針對地表水。所涉及排水的構(gòu)造有邊溝,排水溝,截水溝。參考文獻30511邊溝邊溝通常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cè)或者是底路堤的坡腳外側(cè),大多與路中線平行,邊溝以匯集和排除路面,人行道、挖方邊坡上的流下來的雨水,避免挖方邊坡流向道路的雨水加快道路路面水的流速,減短雨水在道路停留的時間,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與水對路基的侵害。八陡路邊溝設置的溝底寬為08米,深為10米的矩形邊溝,邊溝底側(cè)采用砂礫墊層,整個邊溝厚度為40CM,具體構(gòu)造見邊溝詳圖。邊溝采用M20片石混凝土,采用M10砂漿勾縫。博山區(qū)八陡路地區(qū)降雨量不是很大,因此不需要進行水文和水力計算,采用規(guī)范選用邊溝的大小規(guī)格。對于邊溝排水需要邊溝拉坡。拉坡是以設計道路縱斷面高程為依據(jù),拉坡緊貼縱斷面圖,或者略低于縱斷面圖。512排水溝設置排水溝的目的是用于引水,即是將路基范圍內(nèi)各種水源引致橋涵或者路基范圍以外的制定地點。八陡路排水溝的設置根據(jù)橫斷面圖確定的,遵循盡可能快的將匯總的雨水排除道路路基之外。八陡路排水溝簡要介紹采用梯形排水溝,溝深為1米,溝底平面長為06米。排水溝為了迅速排出雨水,一般溝的的長度不能超過500米,并且溝底縱坡都不小于03。513截水溝由于八陡路挖方量比較大,且道路所經(jīng)過地區(qū)多為土質(zhì),所以在路基邊坡坡頂以外或者山坡路提上方適當?shù)奈恢迷O置截水溝。用于攔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以減少邊溝的水流負擔,從而保證了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的沖刷,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52路面排水設計當路基橫斷面形式為路塹時,道路兩側(cè)地表水,和道路行車道雨水將匯集于邊溝排水溝內(nèi)。因此進行路面排水設計比較重要,八陡路路面排水采用雙向橫坡直線型,坡度為2,有道路中心線向硬路肩邊緣匯集雨水,人行道坡度為參考文獻312,坡面形式為直線形,坡度由外向內(nèi)匯集雨水。由于人行道有抬高,所以路面的雨水不能直接從人行道上流出邊溝內(nèi),設計時,在硬路肩邊緣20CM處設計豎向管道,間距為10米,再通過路基上的排水盲溝將雨水引流至邊溝或者排水溝內(nèi)。第六章交叉口設計61交叉口的設計原則交叉口設計應該滿足以下基本要求必須要保證車輛與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時間通過。正確合理地設計交叉口的立面,以保證轉(zhuǎn)彎車輛行車穩(wěn)定有利于迅速排水。62交叉口設計介紹八陡路施工圖設計大型交叉口共有兩個,分別于西外環(huán),和鳳凰山東路相接處。設計處理方式依據(jù)同等級道路交叉口設計,脊線為兩道路中心線,切均按T型交叉方式處理。交叉口設計簡述八陡路與西外環(huán)相交道路交叉口相交角度為97,左右側(cè)采用的圓曲線半徑分別為30米,20米,左右側(cè)圓弧長度分別為4345米,33859米。道路橫坡為15,道路路拱形式為三次方程。設計道路縱斷面坡度為595。交叉口設置范圍是超出圓弧端點10米。具體工程量增加數(shù)量見CAD圖。八陡路與鳳凰山東路相交交叉口相交角度分別為86,106(鳳凰山東路在交叉口處道路寬度發(fā)生變化,角度也相應變化)。左右側(cè)采用的圓曲線半徑分別為35米,40米,左右側(cè)圓弧長度分別為52534米,51662米。道路橫坡為15,道路路拱形式為三次方程。設計道路縱斷面坡度為0678。交叉口參考文獻32設置范圍是超出圓弧端點10米。具體工程量增加數(shù)量見CAD圖。八陡路交叉口使用緯地平交來繪圖的,繪圖后查看三維模型,通過觀察立面觀察交叉口設計的合理性。第七章施工圖預算施工圖預算我使用縱橫軟件做的,把前面地形圖統(tǒng)計的構(gòu)造物及其緯地輸出的填挖工程數(shù)量表,標志標線工程量,路基工程量,路面材料使用量輸入縱橫軟件相應的欄目中,得出總的造價為14778萬元,具體金額如下路基工程5474萬元路面工程5467萬元臨時工程337萬元安全設施87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271萬元第八章畢業(yè)設計總結(jié)與感悟八陡路畢業(yè)設計是大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對我們所學專業(yè)知識的一次總結(jié)和檢驗,也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崗位的一個過渡。本畢業(yè)設計共歷時兩個半月,在老師的指導,同學的相互討論及其自己參閱規(guī)范的學習下,獨立完成了本次道路畢業(yè)設計。當發(fā)現(xiàn)即將結(jié)束時,無限的感慨和感悟油然而生。參考文獻33此次畢業(yè)設計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外業(yè)實習,第二就是內(nèi)業(yè)設計。就外業(yè)實習而言,感悟頗多,之前在我腦海中存在這樣一種概念,我是大學生了,出了大學,我與他人不一樣,可以做他人做不到的事,實習時才逐漸發(fā)現(xiàn),原來大學畢業(yè)才真正是學習的開始,對于一個項目一項任務,對于初出茅廬的我好像不知如何解決,根本找不到起點,更無從談終點,于是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校園中的你和社會中的你不可同日而語,或許你在學校里我沒看到的僅僅是成績,到了社會中看的確實結(jié)果。外業(yè),我是跟著賈致榮老師做了蘭陵縣新興鎮(zhèn)安保設計,對于學土木的我們,安保好像很陌生,可是賈老師說的一句話很好,實際項目就是我們課堂的開始,學習的開始?,F(xiàn)在看來真的很對,課本上的東西太過于理論,真的應用才是理論和實際的結(jié)合。外業(yè)過程中,我開始聆聽,學習,總結(jié)。逐漸提高,在外業(yè)中,我們需要記錄每條路的信息,每一條路所需要設置的安保標志,標線。例如在學校附近設置注意學校,人行橫道線,減速丘等。鄉(xiāng)村道路總有一些溝壑較深,就需要我們決定設置示警樁還是B形護欄,當然這都有一定的依據(jù)。還有一種品質(zhì)是我們在學校絕對學不到的吃苦。學校的生活太過于安逸和規(guī)律化,使我逐漸忘記了社會工作的心酸。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