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優(yōu)秀教案-_第1頁
采薇 優(yōu)秀教案-_第2頁
采薇 優(yōu)秀教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經(jīng)采薇教案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xiāng)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二、教學時間:一課時三、教學過程(一)、導入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jīng)過詩經(jīng)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

2、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jīng)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jīng)中走來的男子歷經(jīng)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jīng)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凄美。 今天我們就來接著學習詩經(jīng)里的詩歌。(二)檢查預習 在講解新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復習和預習情況。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游戲,文學常識搶答請聽題: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什么主義的詩歌總集?-現(xiàn)實主義 2,詩經(jīng)共有多少首詩?-305首 3,詩經(jīng)共分為哪幾個部分?-風、雅、頌 4,詩歌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哪三個?-賦、比、興 5,它所收錄的詩歌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 6,“風包括了多少個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個,“十

3、五國風”(三)初讀課文老師:大家都看完了嗎?詩經(jīng)大都是四言詩,朗讀的時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大家根據(jù)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學生朗讀課文)大家讀得都不錯,不過朗誦的感覺還是缺了一點,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放一段音頻,聽聽看名家是如何朗誦的。(放音頻)老師:大家都已經(jīng)默讀了,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相信現(xiàn)在應該對這首詩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現(xiàn)在我們就來具體的翻譯這首詩歌。就著課下注釋,弄懂詩歌的意思,并將詩歌按照上節(jié)課所教的節(jié)奏朗讀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莖葉變粗硬。說回家呀說回家,今年陽月又已臨。王室公事無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靜。憂思在心真痛苦,我

4、今遠行難歸省。評說:這三章說了兩層意思,一是歸途中追憶思歸之情,二是敘述難歸的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復沓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fā)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fā)急切難忍。詩以采薇起興,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邊生活的艱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循序漸進,除了刻畫薇菜從破土發(fā)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還同“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眼見著歲初而暮,物換星移,總是“曰歸曰歸”卻總不能歸,使我對能不能再見到家人由“憂心烈烈”到“憂心孔疚”。那么,為什么戍役難歸?后四句做了層層的說明:遠離家園,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

5、定,因為戰(zhàn)事頻頻,以致音訊難遞;無暇休整,因為王差無窮。究其根本原因,即“玁狁之故”。戀家思親的個人情結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相互交織著,它們雖然互相矛盾卻同樣真實。在詩的開始用重章復沓的形式反復詠嘆,形成了詩歌的感情基調。朗誦這三章。感受詩經(jīng)重章復沓的章法所帶來的音樂美。詩經(jīng)的這種結構來自于民歌,勞動者的歌聲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疊章,它能一層一層增強情感的抒發(fā),受到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使詩歌充滿音樂的節(jié)奏美。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士卒們在采食薇菜時,思念家鄉(xiāng)的嘆息聲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詩人所寫的那樣:“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夫望鄉(xiāng)?!?、解讀章:“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6、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狈g:那是什么花盛開?棠棣爛漫一叢叢。那是誰乘坐的高頭大馬?那是將帥所專用。駕御的兵車已起行,四馬壯碩氣勢雄。不敢安居戰(zhàn)事頻,一月三次捷報送。駕起四馬驅車行,四馬強壯神采奕奕。將帥乘車作指揮,士卒靠車作掩護。四馬步子多整齊,弓飾以象牙,魚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玁狁侵擾勢緊急。評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而我遠離家鄉(xiāng),共赴國難??墒蔷镁貌荒軞w家且鄉(xiāng)音渺渺,這使我內心備受煎熬。而這一切都由于玁狁的入侵,就讓我們奮力趕走他們,好早日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因而接下來的這兩章

7、就很自然地追述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生活,語氣中充滿了自豪之感。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讓他們自豪地是什么呢?自然是威武的軍容“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高昂的士氣、訓練有素的作戰(zhàn)“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戰(zhàn)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zhàn)車沖鋒陷陣)和頻傳的捷報“一月三捷”。戰(zhàn)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zhàn)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朗誦這兩章,讀出激昂、自豪之情。、解讀第章: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狈g: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xiāng)

8、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渴又饑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評說: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xiàn)實,隨之陷入了 更深的悲哀中?!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奔仁菍懢案莻麘?。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卻看不到生活的價值。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命的流逝與生活的虛耗。后人讀此四句仍不禁黯然傷懷,也只因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之感。“行道遲遲”,歸路漫漫,“載饑載渴”,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而且,一別經(jīng)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知,當此之際,又產(chǎn)生了“近鄉(xiāng)

9、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這種種的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曉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朗誦這一章,感受詩句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疊字“依依”、“霏霏”、“遲遲”,它們不論在寫景抒情還是擬聲狀物上都產(chǎn)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帶來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凄涼與感傷。(四)細讀文章如果把這首詩歌當成是一個劇本,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呢?板書:悲傷-喜悅-悲傷老師: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么現(xiàn)在來提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我來解答一下。結合文下的注釋,具體的來翻譯一下這首詩文章一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每

10、個層次又都說了些什么?既然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詩,那么最能表現(xiàn)戰(zhàn)士思鄉(xiāng)的又是哪些詩句呢?為什么戰(zhàn)士們即將歸鄉(xiāng)了,詩歌不是喜悅的而卻顯得如此悲傷?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你覺得這四句好不好,為什么? 2,(重點分析)板書:悲傷喜悅-悲傷1-3節(jié):悲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zhàn)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身處何時:莫陽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為何而悲:思鄉(xiāng)厭戰(zhàn)仇恨如何表現(xiàn):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

11、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比 興:作柔剛 比喻時間流逝朗 讀4-5節(jié):壯戰(zhàn)士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身處何時:春季身在何方: 戰(zhàn)場(戎車既駕)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zhàn)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shù)字的對舉,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如何表現(xiàn):1. 側面烘托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比興:用花之盛起

12、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朗 讀6節(jié):悲身處何時:冬季身在何方:歸途(昔來,是來征戰(zhàn);今往,是往家鄉(xiāng)。)3,“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薄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拔倚膫?,莫知我哀?!?,(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币粋€怯字寫出了歸鄉(xiāng)時的千萬種感受。(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所以這位戰(zhàn)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

13、”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5,1本詩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jié)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本詩借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自詩經(jīng)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開了借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游子、離愁別緒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每當古人送別離人時,楊柳便出現(xiàn)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懷人思親時,楊柳出現(xiàn)在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其次,還因為柳與留諧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來抒懷。(五)拓展閱讀老師:在我們中國浩瀚的詩歌世界里,想采薇這樣的詩還有很多,老師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首十五從軍行(教師朗讀,可有配樂)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