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異物梗阻相關知識_第1頁
氣道異物梗阻相關知識_第2頁
氣道異物梗阻相關知識_第3頁
氣道異物梗阻相關知識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道異物梗阻相關知識注意:任何情況下均不能在真人身上嘗試進行胸部及膈下腹部沖擊的練習!1腹部沖擊法又稱Heimlich手法。方法是通過手拳沖擊腹部時,使腹壓升高,膈肌抬高,胸腔壓力瞬間增高后,迫使肺內空氣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內的異物上移或驅出。2Heimlich手法并發(fā)癥有引起內臟器官損傷的可能,如可導致胸、腹腔內臟器的破裂或撕裂。還可能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實施該手法后,醫(yī)生要檢查患者以排除任何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為減少上述并發(fā)癥,搶救者應采取正確的手法,避免將手放于劍突或肋弓上,不能用拳擊和擠壓,不要擠壓胸廓,沖擊力僅限于你的手上,不能用雙臂加壓,記住這句話:“病人的生命在你的手上

2、”。3自我沖擊手法當發(fā)生異物梗阻無他人在場,可使用自我膈下腹部沖擊法。一手握拳,將拇指側朝向腹部,放于臍與劍突連接的中點,另一手抓住握拳手,使用快速移動的方法將膈肌向內、向上按壓。如此手法未成功,可將上腹部快速頂住堅硬物的表面,如椅背、桌角、欄桿、水槽、梳理臺邊緣等進行沖擊,可重復進行直至異物排出。 4胸部沖擊法適應癥胸部沖擊法適用于清醒的過度肥胖的成人、妊娠晚期的婦女(因其增大的子宮與肋弓之間已無空間進行腹部沖擊)以及所有昏迷的成人與兒童患者。5為什么首選腹部沖擊法盡管胸部沖擊、拍背和腹部沖擊,對有意識的成人和1歲以上的兒童均是可行和有效的,為簡化培訓,推薦首先使用腹部沖擊法,直到病人阻塞解

3、除。如果腹部沖擊無效,施救者可考慮胸部沖擊。對1歲以下的嬰兒不推薦用腹部沖擊法,因為相對來說,嬰兒肝臟未受到肋的很好的保護,曾有嬰兒使用腹部沖擊法后引起肝臟損傷的報道。作為一個單獨的方法,背部拍擊法并沒有Heimlich手法來得有效,故成人不使用背部拍擊法。6為什么異物梗阻患者轉為昏迷后要按CPR程序進行處理?氣道梗阻患者可從最初的清醒轉為意識喪失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應了解異物梗阻是導致患者昏迷的原因,此時患者氣體交換受阻,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死亡將不可避免,應立即進行CPR,事實上胸外按壓產(chǎn)生比腹部沖擊更高的持續(xù)性氣道壓,在進行復蘇的同時,也有助于解除FBAO。7為什么不提倡常規(guī)進行盲目挖口腔

4、異物?不要盲目將手指伸入口腔清除異物,以免將異物推進咽部,損傷口咽,只有在明確見到咽部物體時才能進行清除。過去推薦用手指去清掃氣道異物,是基于非對照性研究,認為用手指清掃對氣道阻塞有效。但4個報例報告顯示,這(指常規(guī)用手清掃氣道)對病人和施救者均是有害的。8氣道異物梗阻(FBAO)的識別氣道完全梗阻是一種急癥,如不及時治療,數(shù)分鐘內就可導致死亡。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見的原因是意識喪失和心肺驟停時發(fā)生的舌后墜,無反應的患者可因內在因素(舌,會厭)或外在因素(異物)導致氣道梗阻。 (1)FBAO的原因:任何人,尤其是年輕人突然發(fā)生呼吸驟停,并逐漸出現(xiàn)口唇青紫、意識喪失而又無任何較為明顯的原因,即應考慮

5、FBAO (2)識別FBAO:識別氣道梗阻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因此,鑒別以下急癥非常重要。如暈厥、虛脫、腦卒中、心臟病發(fā)作、癲癇、驚厥或抽搐,藥物過量以及其它可能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情況,其治療原則完全不同。 FBAO患者可能一開始就表現(xiàn)為氣體交換不良,如乏力、無效咳嗽,吸氣時出現(xiàn)高調雜音,呼吸困難加重,還可出現(xiàn)紫紺,必須馬上治療。氣道完全梗阻的患者,不能講話,不能呼吸或咳嗽,可能用雙手抓住頸部,氣體交換消失,故必須對此能明確識別,立即救治,否則患者將喪失意識,甚至很快發(fā)生死亡。 (3)沒有證據(jù)表明水能成為梗阻氣道的異物。對淹溺者不需要進行氣道異物梗阻的手法,因為這樣并不必要,還可能導致?lián)p傷、嘔吐和誤吸以及延遲CPR。受害者脫離水中后,盡可能迅速的開始復蘇。因大多數(shù)溺水者吸入不很多的水就可聞及水泡音,不會造成氣道阻塞,有些則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