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培訓專業(yè)課程PPT課件_第1頁
NLP培訓專業(yè)課程PPT課件_第2頁
NLP培訓專業(yè)課程PPT課件_第3頁
NLP培訓專業(yè)課程PPT課件_第4頁
NLP培訓專業(yè)課程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NLP專業(yè)課程,目錄,單元一建立正面思維 1. 簡介 2.什么是NLP 3.醒覺及選擇 4.價值觀及信念 5.在因還是在果】 6.建立良好的人生態(tài) 7.學習旅程 8.卓越信念 NLP 的預設前題,單元二身心靈溝通法 1.人類溝通模式 2.數據過濾網 3.認識別人的行為模式 4表像系統(tǒng) 5.溝通的主要原素 6.建立和諧互信的氣氛 7位置感知法 8卓越的狀態(tài)管理,單元三 語言 1、歸類法 2、語言模式 3、提問技巧 4、精確語言 后設模式 - 刪減類、扭曲類、一般化 (DDG) 5、催眠語法- 米爾頓模式 6、管理 處理壓力及放松技巧 7、潛意識的力量運用六個思想層次 8、卡式坐標,單元一

2、 建立正面思維,1. 簡介,抽屜的比喻 NLP 身心語言程序學技巧來管理我們的學習,用它們來更有效地整合我們的工作和事業(yè) 建立我們的生活智慧。,2. 什么是 NLP,2.1 NLP 的歷史 NLP這門學問是由Dr. Richard Bandler 及 Dr. John Grinder于70年代在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Cruz) 所創(chuàng)立。源于他們對人類的溝通模式及結構的研究;對人類究竟怎樣互相影響作出了詳盡的探索。NLP是大腦的操作手冊,幫助我們明白怎樣破解溝通的密碼;剖析人類的溝通過程,及大腦為經驗編碼 / 儲存數據的方法。這門新興的

3、行為心理學銳意探索身、心及語言的互動關系,讓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語言模式,了解他的思想及內心世界。,理查班德勒 / 約翰格林德,埃里克森 (催眠),維吉尼亞薩提亞 (家庭治療),完形,NLP,神經,語言,程序,其后加入共同研究及發(fā)展者:Robert Dilts, Judith Delozier, David Gordon, Leslie Cameron-Bandler change the behaviour.) 8所有人都擁有全部資源 每一個人都有獲得成功和達成理想效果所需的全部資源。 (沒有無資源的人,只有缺乏資源的狀態(tài)。) People have all the Resource

4、s they need to succeed and to achieve their desired outcomes. (There are no resourceful people, only resourceful states.),二、身、心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 Life and Mind are Systemic Processes 1必須以是配合環(huán)境及符合整體平衡,去評估行為及轉變是否恰當。 Behavior and change are to be evaluated in terms of context and Ecology. 2人不能不溝通。 People cannot c

5、ommunicate. 3溝通的意義在于你得到的響應。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you get. 4意之所在,能量隨來。 Energy flows where attention goes.,5彈性規(guī)條:最靈活的系統(tǒng)或個人,最能影響全局。 The Law of Requisite Variety: The system / person with the most flexibility of behavior will control the system. 6每個行為背后都有其正面動機。 Every behavior has

6、 a positive intention. 7若要求知,必須行動。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Act 8重復同樣的做法,只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如果現行方法無效,就要改用其它方法。 Repeating your current actions will get you the same end results. If the current method is ineffective, change it.,第二單元 身心溝通技巧,視覺,聽覺,感覺,味覺,嗅覺,視覺,聽覺,感覺,輸入,輸出,腦外世界,腦內世界,信念規(guī)則價值觀,過濾刪減,扭曲,我們演繹的世界,1、人類溝通

7、模式(DDG),2. 數據過濾網,我們透過自己的五個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接收外界的信息。每秒有超過兩百萬個信息沖擊著我們的感官接收器。為了明白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決定將注意力集中在什么信息上。我們透過以下的過濾網:價值、信念、記憶、語言及后設模式(慣性過濾網)等,去決定外來數據對我們的重要性。信念及價值令我們去尋找支持我們原有信念的數據,認為它們才是重要的信息,而忽略了大量可能有用的其它數據。,另外一個我們經常不察覺,卻很重要的過濾網就是語言。其實相對于真實的體驗而言,語言并不是真實的。因為在運用語言時,我們把當中的數據進行了過濾,把它們刪減、扭曲及一般化。,刪減 Dele

8、tion 當我們用語言表達體驗時,刪減是必須的,因為要說出整個體驗的每個細節(jié)太花時間了。不作出刪減會使我們淹沒在自己的經歷里 太豐富的資料令我們不知從何入手。 有些人能集中精神, 因為他們懂得刪減令人分心的事物。假使我們能在一個很多人的環(huán)境中刪減了所有其它聲音,讓自己專注于某人與我們的對話,那不是很有用嗎?但是,有些人卻過分刪減,把所有不喜歡聽的信息全都刪減了,變成偏聽!故此,刪減有用與否在乎用者的應用方法。,扭曲 Distortion 扭曲就是容許自己改變對外界事物的體驗。透過改動外界事物的某些數據,令體驗切合自己的觀點與角度。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扭曲自己的體驗: 加大 / 減少 淡化 /

9、濃化 擴大至令它不合比例 更改事情的先后次序 無中生有 研究顯示我們對事情的理解,只有 20% 直接源自外界,其余的 80% 都來自我們既有的信念和記憶。其實扭曲無分好或壞,一方面它可以令我們感到不快和產生恐懼,另一方面扭曲藝術天分及創(chuàng)意思維的基礎都是創(chuàng)意的表現。將經歷大幅扭曲的人可能是別具創(chuàng)意的思想家。,一般化 Generalization 用單一事例代表整組事件便是 “一般化”?!耙话慊?是學習的基礎。 我們從經過精心挑選而且具代表性的案例中學習,并把學到的規(guī)律應用于新案例上。信念就是“一般化”的好例子。 它令我們有方法憑過往經驗去預計未來。不過以下情況的“一般化”是危險的 : 我們將不

10、尋?;驘o代表性的事例一般化,而期望將來情況會重復發(fā) 生 (例如 : 守株待兔) 。 我們在某一刻正確地將事例一般化,卻忽略了凡事總有例外, 因此 封閉了可能性。,3. 認識別人的行為模式,3.1 基礎篇 大家都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接收外界信息的方法。NLP 發(fā)現人類和外界聯(lián)系有三種基本方法 人類的溝通模式。 -Visual 視覺型 -Auditory 聽覺型 -Kinesthetic 觸覺型 - Auditory Digital 邏輯思維型,視覺型的人看世界,聽覺型的人聽世界,觸覺型的人感受世界,邏輯羅維型是聆聽自己內心的世界。有趣的是很多時我們并不知道自己是用何種方法溝通 因為這些都是潛意識行

11、為。當然沒有人只采用其中一個方法而將另外的兩種完全拼棄。雖然我們的腦袋會隨著外界的剌激而自動在三種方式中不斷游走;不過我們都會有一個優(yōu)先采用方式(preferred mode) : 在V, A, K當中,有一種自己較能樂在其中,感到舒暢的方式。當我們和那些與自己優(yōu)先采用方式相同的人一起時,會感到大家有共通語言,由此比較樂意接受他的意見或建議。因此能解讀別人,找出他的優(yōu)先采用的方式(preferred mode)是非常有效的人際溝通工具。,視覺型的人愛用的字眼有 : 看見、看來、展示、想象、模糊、清晰等。他們習慣望向上方,因為他們在看自己腦海中的圖像。假如你是一位地產代理,當你察覺買家是視覺型的

12、話,帶他看房子時,你可以說: 看看!從這扇窗向外看,景色多么美??! 你看這個單元的光線多好! 你見到浴室那些色彩鮮明的瓷磚嗎? 看,大堂是多么的時尚高雅! 要向視覺型的朋友推銷,除了多用視覺型的謂詞外,還要多用宣傳單張、圖表、圖像或手勢作輔助。秘密是:不要光說,要展示資料讓他看。,聽覺型的字眼有 : 聽到、聽來、敲醒、聲音、請問等。他們的眼睛大多水平看向兩邊,并且容易受外來聲音影響而分神。所以當地產代理遇上聽覺型的客人時,可以這樣說: 單元周遭的環(huán)境非常寧靜。 每層只有兩個單元,被鄰居噪音騷擾的機會較少。 這間房可用作音響房,讓你在休閑時聽聽音樂。 專家都說現在是購買的最佳時機。,聽覺型的人喜

13、歡聽聽他人的意見才下決定,因此將專家或名人的意見告訴他會有幫助。其它的聽覺工具還包括音樂。研究顯示節(jié)奏較慢的音樂令人松弛,較容易有購物沖動。我們亦可以用宣傳單張,但切記要詳細解釋單張的內容,讓他們有機會聽。,觸覺型的人喜歡用的字眼有 : 感到、捉住、抓緊、溜走、趕上等。他們大都經??聪蛴蚁路?,來接觸自己的內在感覺。所以當地產代理遇上觸覺型客人時,便要從感受入手。以下句子對他較有吸引力: 感受一下,這個單元令人多么舒服! 它就是有那種家的感覺,對于家庭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對嗎? 走在地氈上,感覺是多么的柔軟、舒服。 小區(qū)里還有設備齊全的五星級會所,讓你全家人可以隨時享受。 觸覺型的人喜歡親身體驗

14、。所以要讓他試用產品,親自感受。假如你只有宣傳單張,讓他親手拿著也會增加他的好感。,表象系統(tǒng),視覺型: 通過頭腦畫面、 圖像處理信息 (變化快) 看起來顏色 鮮明很亮麗 思想正面、樂觀、 眼睛向上、講話 語調快、音調高、 使用豐富肢體動 作、講話甚至上 氣不接下氣,胸 腔起伏比較明顯,聽覺型: 通過聲音處理 信息 聽起來 吵醒很寧靜 悅耳 眼睛向側、 水平、講話速 度慢點,富有 變化、聲音敏感、 怕燥音,觸覺型: 感到舒服享受. 冰冷 講話時要感覺, 講話若有所思、 語調緩慢、音調 低沉,停半秒, 停頓較多,視線 向下方看 極端,要么樂觀、要么悲觀,眼睛 向右下角,邏輯型: 有道理專家 認為數

15、據顯示 眼睛向左下角 左上角是眼睛追 憶的方向(白板 應在左上角) 右上角是想象的 方向,表象系統(tǒng),視覺回想:(VR:Visual Remenbered):回憶 過去所見的畫面;腦海里的檔案照片。 你昨天晚餐吃了什么? 你家附近有幾間便利超商?,視覺想象(VC:Visual Constructed):想象從未見過的樣子或創(chuàng)造新的畫面、組合。 假設你以后要住的一個新的地方? 橙色皮膚的河馬長有刺和爪的樣子,V:Visual 視覺型,表象系統(tǒng),聽覺回想(AR:Auditory Remenbered): 回憶過去所聽過的聲音、言語。 你的鬧鐘的聲音是哪種聲音? 你剛才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怎么說的,聽覺想

16、象(AC:Auditory Constructed):傾聽從未聽過的聲音, 或聲音的組合改變。 用風聲和雨聲創(chuàng)作一段旋律 如果鼓聲改為電吉他的聲音,那,A:Auditory 聽覺型,表象系統(tǒng),觸覺(AD:Auditory Digital):內心的話語; 內在對話、內言。(通常有情緒) 對自己說幾句常用的鼓舞自己的話。 默哼一首你喜歡的歌。 心算一組數字,內心感受(K:Kinesthetic):情感的觸動或身體觸覺、內在感觸。 手摸著菠蘿的表皮有何感覺? 快樂的滋味?當你沉悶的感受是.?,K:Kinesthetic 觸覺型,優(yōu)先表象系統(tǒng),我們在溝通時,三種方式都會采用,但會有一種是優(yōu)先采用方式的

17、(Preferred mode)。在V、A、K中,有一種自己能樂在其中,感到舒暢的方式,當我們和自己相同優(yōu)先采用方式的人一起時,會感到大家有共同的語言,故能比較樂意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溝通模式,表象系統(tǒng)訓練,優(yōu)先表象系統(tǒng)的應用,1、心理治療,2、送禮物,3、測謊,4、理解孩子的情緒反應,5、環(huán)境心錨,6、與人溝通,7、壓力反應,8、演說,3.2 進階篇 身心互動模式(模式) Body posture (身體姿勢) Accessing cues(身體線索) Gsetures (手勢) Eye movements(眼睛移動) Language patterns (語言模式)

18、,.模式,手勢( Gestures),:,手勢大多數 在眼睛水平 以上,有時 會觸及或指 向眼睛。,聽覺型:,手勢多數在 耳朵或口部 附近,有時 會觸及口部 或下鶚。,觸覺型:,手勢多數在 頸部以下, 手部多放在 胸前或腹部。,.模式,眼睛移動,.模式,語言模式(Language patterns ),3.3 結合與抽離 有效的基本技巧去重整我們已擁有的“思想經驗”。 “結合”是我們的身體和思想完全投入有關的體驗中,大大增加 當中的刺激感、真實感和更加感性。 “抽離”是踏出我們有關的體驗和強烈的感受,令我們更具創(chuàng)意和資源。 提升我們的生活質素。 “結合”我們內在的美好人生體驗 “抽離”及走出人

19、生內在的不快與負面的體驗,結合情緒較強烈充份體驗美好的 經歷、回憶練習一種技巧時全神貫注 抽離較冷靜檢討經歷、反省從過去中學習注意時間的流逝得以從不愉快的 情況中,抽身而出擴大醒覺,認識并有效運用結合及抽離 快樂情緒 喜悅結合 : 快樂抽離 : 憂傷情緒 起伏結合 : 快樂結合 : 憂傷情緒 冷漠抽離 : 快樂抽離 : 憂傷情緒 悲慘抽離 : 快樂結合 : 憂傷 憂傷,3.3 敏銳的觀察力 (1) 學習如何解讀別人與外界接觸時 , 不斷作出的互動反應。 (2) 培養(yǎng)敏銳的觸覺以改善我們的溝通能力。 (3) 不斷實習解讀他人的身體語言,有助加強我們敏銳的觀察能力。 (4) 透過小心觀察別人的行為

20、 , 可以獲得線索去解讀別人的思想。(例如 : 眼睛移動, 面部表情, 身體變化等) (5) 透過敏銳的觀察能力,我們可以把他人的行為線索與他們內心的認知反應和情緒反應連系起來。,.,觀察能力,練習: 第一部分: 三人一組,探索者,觀察者號,觀察者號。由探索者改變自身的個物件和個動作(此時觀察者號閉上眼睛),然后由觀察者號指出這幾個改變。觀察者號進行全面觀察。 第二部分: 仍然按照三人一組的上述組成,由兩位觀察者觀察探索者在導師的催眠引導下,所發(fā)生的臉部表情變化,眼睛移動情況,呼吸情況,肌肉的微妙變化。,.,觀察能力,你看到什么?關于視覺錯覺與觀察力,.,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看到美女還是老

21、婆婆,.,觀察能力,有多少個頭像,.,觀察能力,4 表像系統(tǒng),表像系統(tǒng)是指我們的五個主要感官及有關的神經系統(tǒng)。我們在接收外界訊息后,需要經過表像系統(tǒng)的處理,然后將它們儲存在自己的記憶中,成為可供日后參考的經驗。而感元Modalities就是我們的經驗元素。為了能夠更清楚表達經驗的內容及細節(jié),每個感元可以再細分成次感元Submodalities。,次感元 Modalities V 視覺Visual (Sight) A 聽覺Auditory (Sound) K 感覺Kinesthetic (Feeling) O 嗅覺Olfactory (Smell) G 味覺 Gustatory (Taste),

22、次感元練習表 (視覺) 顏色 - 黑白 / 彩色 距離 - 遠 / 近 對比 - 光 / 暗 位置 - 上 / 下 / 左 / 右 / 中間 體積 - 大 / 小 / 如實物一樣 自己處境 - 結合 / 抽離 景象 - 清晰 / 模糊 焦點 - 移動 / 固定 有框 / 無框 景物 - 移動 / 靜止 動作 - 快 / 慢 / 一般 顏色對比 - 強 / 弱 景象 - 立體 / 平面 觀看角度 -上 / 下 / 左 / 右 / 中間 圖畫數量,次感元練習表 (聽覺) 位置 - 遠 / 近 方向 - 上 / 下 / 左 / 右 / 前后 來源 - 外來 / 內在 聲量 - 強 /弱 位置 - 上

23、 / 下 / 左 / 右 / 中間 節(jié)奏 - 快 / 慢 音調 - 高 / 低 音質 - 清晰 / 含糊 持續(xù) / 停頓 獨特性,次感元練習表 (感覺) 位置 - 前 / 后 / 左 / 右 范圍 - 大 / 細 形狀 - 有 / 無 什么形狀 感覺 - 強 / 弱 穩(wěn)定 / 移動 長 / 短 震動 - 有 / 無 壓力 - 有 / 無 熟悉 / 陌生,次感元的運用方法 4.1 改變次感元 1. 列出兩種你想對比的狀態(tài) 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例子。 2. 找出每種狀態(tài)的次感元。 3. 區(qū)分出重要的次感元。 (如 : 位置、距離、結合 / 抽離、光 / 暗 或焦點等等) 4. 改變及消除不理想狀態(tài)的次

24、感元, 再用理想狀態(tài)的次感元取而待之。 5. 檢驗和模擬未來。,4.2 改變壞習慣 1. “你有否一樣你希望消除壞習慣? 當你想起這個習慣的時候,你有沒有一個畫像?” (找出次感元) 2. 打破狀態(tài) (Break State) 3. “你可不可以想起另一樣類似的事情或習慣(但你是絕對不喜歡的)? 當你想起這事情的時候,你有沒有一個畫像?” (找出次感元) 4. 打破狀態(tài) (Break State) 5. 把步驟 “1”的次感元轉為步驟 “3” 。 檢驗:現在,當你想起以前的壞習慣時,感覺有什么分別?,4.3 改變情緒 1. 請當事人回想起一件不快樂的事。 (找出次感元) 2. 打破狀態(tài) (Br

25、eak State) 3. 請當事人回想起一件很快樂的事。 (找出次感元) 4. 打破狀態(tài) (Break State) 5. 用對比分析找出有差別的次感元。 6. 請當事人回想起剛才不快樂的事,逐一改變有差別的次感元, 同時詢問當事人那一個 (或多個) 改變對他的感覺造成分別的程度。這便是他的重要次感元。 7. 檢驗:請當事人想起另一件不愉快的事,改變次感元,觀察當事人的感覺是否有轉變。,Swish Pattern閃變模式的練習 1. 把你想改變的習慣或狀態(tài)在腦海中想象成為一幅圖像。 2. 把你的理想狀態(tài)想象成為另一幅圖像。 3. 把理想狀態(tài)的次感元調整至最有動力 (抽離狀態(tài))的狀態(tài)。 4.

26、把圖像 #1 帶回腦海中,然后走進圖像里,跟畫面完全結合。 5. 跟著把圖像 #2 (理想狀態(tài))縮成一個細小的黑點,放在圖像 #1的左下角。 6. 現在把圖像 #2 放大,遮蓋圖像 #1。(這個程序必須做得很快, 可以用 Swiiissh的聲音輔助) 7. 重復 #6 多次。 8檢驗效果,注意: 1. 必須與現時狀態(tài)的圖像完全結合。 2. 理想狀態(tài)必須是詳細的感官描述。 3. 理想狀態(tài) (一般來說,用動力較強的圖像比較有效) 4. 在每一次進行的時候閉上眼睛,在每一次之間張開眼睛,4.4 Swish Pattern閃變模式 閃變模式是一種對理想的未來狀態(tài),構成動力的心錨。閃變模式是為了增加選擇

27、,而不是為了改變或取代舊有的習慣。,5 溝通的主要元素,根據 Birdwhistle 在 1970 年著作的 “Kinesics and Communication” 溝通的主要元素是 :,溝通元素,身體語言 55%,聲調 38%,言語文字 7%,內容占7% 語調占38% 身體語言占55% 既然如此,要成為出色的溝通大師,就要謹記以下原則 : 重要的不單單是你說話的內容 ; 而是你表達的方法! 訊息的主要接收源自語調及身體語言而非只是內容。,讓我們再深入探討溝通的各個主要元素: 語 言 Words (7%) 謂語 Predicates 常用詞 Key words 相似的經驗的連結 Common

28、 experiences 語言不是真實的。 地圖 (言詞) 不是疆域 (感官經歷)。 含糊的言詞可引發(fā)3種誤會 : 言詞限制了我們。它阻止我們有更靈活的選擇,行動和理解。 我們可能錯誤地假設他人和我們有共識而將訊息中重要部份省略了。 我們將別人言詞中略去了的空白地方, 填上自己思想藍圖 (而不是別人藍圖) 的言詞。于是產生誤會, 甚至作出錯誤判斷。 語言會刪減了部份的經歷。 語言有 “一般化” 作用; 我們往往將單一事例廣泛地應用于其它 范疇。 語言扭曲了經歷 它加重了某些元素的重要性, 或淡化了某些其它元素。,2.2 言語怎樣改變我們的體驗,2.3 深層結構與表面結構的關系,3. 提問技巧,

29、3.1 發(fā)問 Questioning 發(fā)問/提問是一種既簡單又非常有力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 : 找出具體及所需要的數據 澄清含義 增加選擇 建立牢固關系 說服及激勵他人 發(fā)揮創(chuàng)意思維 為生命作出有意義的改變,我們亦可以從不同的感知位置發(fā)問 : 內在 (指向自己) 外在 (指向別人) 直接發(fā)問 (找尋真相) 控制性 (嘗試得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封閉式問題 (只需答是或否) 開放式問題 (以什么事, 何人, 為什么, 何時,何地及怎樣做作為開始),3.2 發(fā)問的七種力量 The 7 Powers of Questions 發(fā)問非常有力。我們無法對方問沒有響應我們就算不知道答案,也會從自身經驗中仔

30、細思量。 1、發(fā)問要求答案。當別人向我們提問時,我們自然地覺得應該要回答。這種感覺就像一種自然反射 ( reflex) 回答反射。 2、發(fā)問刺激思考力。當有人發(fā)問時,所提出的問題會同時刺激被問者及發(fā)問者的思維。 3、發(fā)問會得出寶貴數據。合適的問題會一擊即中,會讓我們得到所需要的具體數據。,4、發(fā)問令你掌控大局。每個人在掌控大局時覺得舒服自信。由于發(fā)問本身會要求對方作答,提問者便成為掌權者。 5、發(fā)問令人開放。被人征詢意見、見解或建議時,總會覺得很榮幸、很高興。所以當你征詢別人意見時,也就表示你對他的存在及建議有興趣。 6、發(fā)問可以帶出優(yōu)質聆聽。當我們的發(fā)問愈來愈切題時,所得到的答案便愈來愈具有

31、關鍵性;令我們更容易聚焦于事情的重點。,7、發(fā)問可以令人自我說服。人通常都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多于相信別人所說的話。他們較易信服一些經自己思考出來的事情。所以如果發(fā)問的措詞得法,便可引導對方向某個方向尋找答案,但發(fā)問卻往往是協(xié)商中被忽略的工具。,3.3 封閉式及開放式問題 Close- 進行那項工作時遇上了什么障礙? 封閉式:我已經告訴過你的了,不是嗎? 開放式 : 我可以用些什么不同的方法來幫你了解現時的情況?,3.4 5W1 H 我們用開放式問題去啟發(fā)可能性 : What? 什么 尋求資料 尋究效果 Who? 誰 找尋與人有關的資料 Why? 為什么,最需要慎重處理的提問方式,因為它通常用于責

32、難別人。一個較佳的用法是用來讓自己在離題時,重新集中注意力在原來的議題和目的上。 尋求行動的理由/原因 尋求價值 責難 找尋實際意義 找尋過去的成因 When? 何時 訂定行動時間表 找尋與時間有關的數據 (過去, 現在或將來) 找尋行動的線索及引發(fā)原因,Where? 何地 找尋與地點有關的資料 How? 如何 探索過程 模擬過程 尋究策略 找尋質 / 量 (有多少?),4、精確語言后設模式,所有說話都是源自我們內心的一些意念。當我們用言語表達時往往經過 刪減,扭曲,及一般化,(我們在單元二的數據過濾網中己探討過。) 所以語言并不代表事實。而后設模式是一套可以被用來澄清對方的說話內容;探索他說

33、話中的邏輯及背后的深層動機;從而訓練自己思考能力的語言技巧。,4.1刪減類Types of Deletion i)簡單刪減Simple Deletion ii)比較刪減Comparative Deletion iii)主詞不明確 Unspecified Referential Index iv)動詞不明確Unspecified Verbs,4.2扭曲類Types of Distortion i)猜臆Mind Reading ii)因果Cause-Effect iii)復合等同Complex Equivalence iv)預設 Presupposition v)虛泛詞Nominalization

34、,4.3一般化Types of Generalization i)以偏概全 Universal Quantifiers ii)能力限制Model Operations of: a) 可能性Possibility b) 必須性Necessity iii)遺失的說話者 Lost Performative,4.1刪減類Types of Deletion i)簡單刪減 :在表層結構刪去了重要元素, 使句子不完全。 化解方法 :找出刪減了的元素。 例子 :(1)“我很混亂?!?回應:“對什么混亂?” (2)“我覺得不舒服。” 回應:“是什么人 / 事令你不舒服?” (3)“我不明白?!?回應: (4)“

35、我怕?!?回應: (5)“我是中立的?!?回應:,ii)比較刪減 : 句子中的衡量標準被刪除了。 化解方法 :找回衡量標準。 例子 :(1)“還是什么都不說比較好!” 回應:“比什么好?” (2)“她較為成熟?!?回應:“比誰較成熟?” “在那方面較成熟?” (3)“這張臺最好用。” 回應: (4)“他是最差的學生?!?回應: (5)“那條領帶較為合適?!?回應:,iii)主詞不明確 : 并沒有指出說話者 / 主詞 化解方法 :找出說話者 / 主詞。 例子 :(1)“人們永遠都學不來?!?回應:“那些人?” (2)“她們不聽我說?!?回應:“究竟誰不聽你說?” (3)“快點找個人來?!?回應:

36、 (4)“有誰會不想去做呀?” 回應: (5)“他們想害我。” 回應:,iv)動詞不明確 :句子中的動詞所講述的行為不夠清晰 化解方法 :找出動詞的特定意義。 例子 :(1)“我用文字溝通時有困難?!?回應:“你用文字溝通時,遇上什么困難?” (2) “他拒絕我。” 回應:“他怎樣拒絕你?” (3)“他傷害了我的自尊心?!?回應 : (4)“這件事很難處理。” 回應 : (5)“你應該關心我?!?回應 :,4.2扭曲類 Types of Distortion i)猜臆 :聲稱可以知道對方內在的思想和感受。 化解方法:找出他用什么標準來假設對方的內在狀態(tài) 例子:(1)“他不關心我?” 回應:“你

37、怎么知道他不關心你呢?” (2)“你不喜歡我?” 回應:“何以見得呢?” (3)“我知道你懷疑我?!?回應: (4)“我肯定你已經察覺到?!?回應: (5)“你想放棄?!?回應:,ii)因果:將“刺激”及“反應”不經意的連系起來,造成因果關系。 (常見用字:令到,引起,迫使,強迫) 化解方法:找出為連系而作出的假設 例子:(1)她說話時的聲調令我憤怒。” 回應:“可否明確指出她的聲調如何令你憤怒?” (2)你令我很難過!” 回應:“我做了什么事令你覺得難過?” (3)我遲到都是因為你啦!” 回應: (4)我很想幫你,但是我太累了?!?回應: (5)你可以成功的,但你太倚重他了。” 回應:,ii

38、i)復合等同 :將兩種不同的經歷看成等同。 化解方法 :找出 “復合等同” 所暗示的關系是否有充分理據。 例子:(1)“他在學校成績很差, 一定是有學習障礙?!?回應:“如果你在學校成績差是否表示你有學習障礙呢?” (2)“不贊成就是反對?!?回應:“不贊成, 除了反對外, 還有其它意思嗎?” (3)“你忘記了我的生日, 你已不再重視我!” 回應: (4)“穿上A牌牛仔褲 真我的表現!” 回應: (5)“你很久都沒有和我聯(lián)絡了, 都忘了這個老朋友吧!” 回應:,iv)預設 :先要知道其中隱藏的概念, 才能理解整句說話。 化解方法:澄清說話中所有敘述的過程和感受; 挑戰(zhàn)其所作出的假設。 例子 :

39、(1)“如果他知道我受了多少苦, 他就不會這樣做了。” 回應:“你怎知他不知道?” “你怎樣受苦” “他怎樣做了?” (2)“為什么你不吃這碟魚?” 回應:“什么使你認為我不吃它?” (3)“你不會又騙我吧?” 回應: (4)“為什么你只顧看電視?” 回應: (5)“請?zhí)暨x你最喜歡的 CD?!?回應:,iv)虛泛詞 :將動詞轉作名詞用,而名詞所指的是一些抽象事物。 化解方法:將名詞回復成一個過程, 找回刪減了的程序。 例子 :(1)這里沒有溝通。” 回應:“誰不在溝通?” “溝通什么?” (2)“我家里沒有愛?!?回應:“誰不愛誰?” “你想怎樣愛?”,4.3 一般化類Types of Gen

40、eralization i)以偏概全 :非常廣泛地“一般化”。 (常用詞:總是,永不,所有每一個,沒一人) 化解方法:找出相反例證。 例子 :(1)她總是對我吹毛求疵?!?回應:總是?她從未試過一次不對你吹毛求 疵的嗎?” (2)“她從不聽我的話?!?回應:“從不?一次都未試過?” (3)“所有的士司機都是騙人的?!?回應: (4)“每一個人都討厭我?!?回應: (5)“沒有人明白我?!?回應:,ii a)可能性的能力限制 : 說話中顯示說話者心中有限制性信念,因而影響其行為的選擇性。 (常用字:不可以,不可能,不會) 化解方法:找出原因。 例子:(1)“我不能學懂這些資料?!?回應: “甚么

41、阻止了你?” (2)“我不能將真相告訴他?!?回應:“甚么阻止了你?” “你告訴他會有什么事發(fā)生?” (3)“我不可以早睡早起?!?回應: (4)“他是不會答應的?!?回應: (5)“父母不可能將心事與子女分享?!?回應:,ii b)必須性的能力限制 : 說話中顯示說話者心中有限制性信念,因而影響其行為的必須性。 (常用字:應該,必須,一定要) 化解方法:找出后果。 例子:(1)“男人不應該表露感情。” 回應:“表露了會如何?” (2)“我一定要照顧她?!?” 回應:“不照顧會發(fā)生什么事?” (3)“我必須看完最后新聞才睡覺。” 回應: (4)“你應該得到我同意才去簽約?!?回應: (5)“我

42、一定要放假。” 回應:,iii)遺失的說話者:表述價值判斷時并沒有指出是誰及他何以作出這個判斷。 化解方法:找出判斷的來源及標準 例子:(1)“只顧自己感受是很自私的?!?回應:“誰認為是自私的?” (2)“反悔是不好的?!?回應:“這話是誰說的?” (3)“提出疑問是好的?!?回應: (4)“沒有人可以代替他?!?回應: (5)“簡直是完美。” 回應:,5. 催眠語法 - 米爾頓模式,5.1 簡介 當我們采用后設模式去尋回被扭曲,一般化及刪減掉的數據時,我們會更加頭腦清晰。相反地,米爾頓模式則是向上歸類,作出更多的一般化、扭曲及刪減。我們不再去找尋具體數據,而是往反方向找尋概括信息去找大畫面

43、。,5.2 米爾頓模式語法Milton Model categories 1、猜臆 Mind Read 沒有說出獲得這數據的方法, 而可以知道對方的思想或感覺。 例 :“我知道你在想” 例 :“我知道你在懷疑” 例 :“我知道你來這里是為了一個目的。” 例 :“我知道你喜歡” 例 :“我知道你享受”,2、因果Cause 我們可以問 : “這種行為在什么環(huán)境下會有價值呢?” 然后將行為放入該環(huán)境內; 原本的缺點即變?yōu)橘Y源。 2.例子 : “我對細節(jié)太執(zhí)著了?!?回應:“你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太固執(zhí)了?!?回應:“當你處身于商業(yè)會議的困局時, 你卻需要它來堅持己見啊!”,7. 潛意識的力量

44、,7.1 什么是潛意識 大家知道我們的思維有兩個層次有意識或理性思維,以及潛意識或非理性思維。我們思考時通常用理性思維方式,而我們時常思考的東西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而潛意識就按著我們的意念,將思想實行于日常生活中。它們并不是兩個不同的腦袋,只是同一個腦袋內的兩組思想活動。,潛意識是具創(chuàng)意的部份。假如我們往好的想,美好事物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往壞里想,壞事亦會接踵而來。它就好像花園里的泥土,不管種子的好壞,一律接受。我們的思緒是活躍的,它們就是種子。最重要記著:潛意識在收到意念后便會開始執(zhí)行 不管好壞。當這條潛意識的定律出現在負面的環(huán)境中,便成為失敗、煩燥不安及不快的成因??偫▉碚f: 我們往往沒

45、有留意到潛意識是一個巨大容器,蘊藏著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資源和不同的可能性。,我們大部份的信念和價值觀都深藏于潛意識里,駕馭著我們的人生,而我們卻沒有察覺到它們的威力。 我們大部份的身體機能都是由潛意識控制的。越是重要的,越是關乎維持生命的,越不為我們察覺的,就越有可能在無意識下進行。 人們很多時認為自己資源不足(無能力),因為我們在需要這些資源時,沒有留意到它們的存在。 NLP認定每個人都有足夠資源去應付任何改變。,7.2 潛意識的首要指令 Prime directives of the Unconscious Mind 潛意識的首要指令是 : 生存。 它會保護我們,確

46、保我們有最佳的生存機會。 儲存記憶 : 包括“時間性記憶”(與時間相關) 及“非時間性記憶”(與時間不相關) 情緒的總匯 負責身體的自如運作,有自己的藍圖 : 現時身體狀況的藍圖; 最佳健康狀態(tài)的藍圖(超我的意識層面),喜歡服務我們,但需要清晰的指令 控制及保持所有的感知能力 : 并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送到意識層面 生產、儲存、分配及傳送能量 將行為不斷重復直至它根深蒂固,變?yōu)榱晳T 對符號及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最有反應 將每件事都和自己掛鉤(接收就等于投射的基礎the basis of Perception is Projection) 不懂得處理否定性的字眼,8. 處理壓力及放松技巧,8.1 什么是

47、壓力 壓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它是我們必須適應的轉變。無論壓力是源自一些生活上的巨大變遷還是為生活瑣事而憂慮的累積,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決定于我們對它的反應 (how we respond)。,8.2 壓力的四個主要來源 環(huán)境Environment : 天氣、噪音、交通、污染等 社會壓力Social stressors: 限期、經濟問題、面試、演說、反對意見、對我們時間及關注的要求、失去摯愛等等。 生理Physiological : 青少年期的快速成長、女性更年期、疾病、年老、意外、缺乏運動、營養(yǎng)不良、睡不安等等。而身體對環(huán)境及社會轉變所作出的反應亦可引致壓力征狀,如肌肉緊張、頭痛、胃病及焦慮。

48、 自己的思想Our thoughts : 我們的大腦會詮釋外圍環(huán)境及身體的轉變,并決定何時啟動緊急反應。 很多人因為不斷追求完美而為自己添加了不少壓力。NLP建議我們追求卓越?,F在讓我們看看完美和卓越的分別。,完美 vs. 卓越 為滿足別人的要求和期望而努力掙扎與別人溝通,理解其需求,并懂得欣賞自己的最佳表現 只重視最終的結果效果及達標過程同樣重要 一定要“做得對”、“正確”; 墨守成規(guī);抱著限制性信念檢測整體平衡后,愿意冒可承擔的風險。容許自己從錯誤中學習 抱怨、內疚、“在果”(At Effect) ,找尋借口承擔責任,找尋學習點,“在因”(At Cause) ,掌控大局,創(chuàng)造方法 與別人比

49、較 模仿卓越挑戰(zhàn)自己做出更佳表現 主觀地批判,總是在挑剔別人的錯處 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采納多角度思考,理解別人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 由過去或將來的一些負面的、無法掌控的事件所引發(fā);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活在當下, 從過去中學習, 創(chuàng)造未來,由 完美 到 卓越 (由 醒覺 到 巔峰 表現) 1. 承認自己并非完美 2. 接受達標過程中總會發(fā)生一些“狀況” 3. 先欣賞并寬待自己 4. 明白效果比理由重要 5. 深化及廣化自己的學習,力求進步,9. 運用六個思想層次,9.1 思想層次 所有單個的活動系統(tǒng)都是一層層地藏于另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內。這種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間的相互關系會產生不同層次的程序;而整個系統(tǒng)本身亦有

50、整體的運作程序。我們的大腦、語言及社會系統(tǒng)形成一個自然的思想層次。,思想層次范疇提出的問題 O 靈性遠景及目的為誰(還有誰)? A 我是誰 身份 / 性格 理念誰 ? B 我的信念系統(tǒng) 信念及其意義推動力為什么 ? C 我的能力 策略及狀態(tài)思想藍圖及計劃如何做 ? D 我做了什么 行動及反應什么事 ? E 我的環(huán)境 外在限制限制及機會何時 ? 何地 ?,9.2 思想邏輯層次網絡,9.3 提取有效資源 在不同的思想層次提取有效資源 資源是可以令我們由目前狀態(tài)提升至理想狀態(tài)的物。 它可以是外在或內在的;亦可同時存在于不同的思想層次。,環(huán)境 可能需要: 物件 人物 模仿對象 行為 接觸一個強而有力的過往經驗 運用結合及抽離技巧做不同的思考 運用后設模式問題來取得所需資料 能力 改變狀態(tài):改變生理狀態(tài) 運用心錨 運用對比分析:回想一個類似的情況而當時并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