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ppt_第1頁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ppt_第2頁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ppt_第3頁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ppt_第4頁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1,維新運動的興起,a,2,早期改良思潮,一、產生時間:19世紀70年代,二、產生條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 思想來源于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來源于林則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洋務運動的弊端明顯,需要尋找新的出路,a,3,王韜,薛福成,鄭觀應,a,4,乃知其治亂之源,富強之本, 不盡在船堅炮利,而在議院上下同心,教養(yǎng)得法育才于學校,論證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自序,a,5,主張: 經濟上,振興工商業(yè),發(fā)展資本主義,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通過“商戰(zhàn)”同 外國資本主義進行競爭; 政治上,學習西方先進

2、的制度,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從政治上保障資本主義的順利發(fā)展。,a,6,評價: 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 為康梁的維新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于實踐,a,7,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a,8,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xiāng)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康有為再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xiāng)試,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 1891年后,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傳播維新思想,a,9,康有為認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所推崇的“古文”經典,都是西漢末年劉歆等人為了幫助王莽篡奪

3、西漢政權而偽造的,是“偽經”,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者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為變法制造輿論。,此書稱儒家所奉的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六經”都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做,將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經過康有為的裝扮,孔子成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先師,以此來抵制封建頑固派對變法維新的阻擾和壓力。,a,10,“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與之先王,既不驚人,自可避禍” 孔子改制考,材料反映康有為變法思想的什么特點?,特點:傳統(tǒng)儒家思想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相結合(托古改制),a,11,康有為借助儒家經典來宣傳維新主張有何利弊得失?,利:以儒家思想為武器,打孔子旗號為號召,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

4、,可以減少變法的阻力 弊:反映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軟弱性,不可能真正與封建思想決裂,a,12,公車上書,影響:使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康有為的維新活動,背景:甲午戰(zhàn)爭失敗,日本逼簽馬關條約,概況:1895年4月,康梁發(fā)動1300余名舉人聯(lián)名上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等主張,但未送達給皇帝,a,13,萬國公報,強學會,中外紀聞,宗旨:研習西學,交流變法思想,a,14,a,15,梁啟超,維新活動: 創(chuàng)辦時務報,擔任主筆 發(fā)表變法通議,宣傳維新變法,內容: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a.政治制度:主張“伸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b.文教制度:主張改革科舉制度,培養(yǎng)有用人才,大力發(fā)展近代工業(yè),a,16,1897年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梁啟超回京參加“百日維新”,a,17,a,18,譚嗣同,維新活動: 發(fā)表仁學,提出“沖決君主之網(wǎng)羅” 協(xié)助湖南巡撫陳寶箴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為變法維新培養(yǎng)人才,推動湖南維新運動的蓬勃開展 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a,19,a,20,嚴復,維新活動: 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介紹西方社會進化論名著天演論,闡明維新變法主張,a,21,上海,變法通義,時務報,變法圖強 學習西方政治文教制度 發(fā)展近代工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