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心得)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_第1頁
英語(心得)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_第2頁
英語(心得)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_第3頁
英語(心得)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_第4頁
英語(心得)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英語論文之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AbstractEinstein once said that it was more of significance to raise a problem rather than to solve a problem. Questions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teaching.On one hand, it is one of the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ince it could testify the ef

2、fec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However, the proper method and content are profitable for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t and to explode the inspir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On the other hand, questions in class weighs heavily in advancing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is pape

3、r illustrates the skills of raising questions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objective, desgining, technique, so as to inspire the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English study in the goal of teaching, in that way the students are capable to experience the art of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questions in clas

4、s; teaching skills; teaching art摘 要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闭n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檢查和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恰當?shù)奶釂柗椒ê蛢热荩瑢τ陟柟虒W生所學的內容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都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有積極的意義;對于學生的主動聽,大膽說的能力訓練及能力培養(yǎng)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論文將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從提問目的的明確性、良好問題的設計、掌握問題的技巧三方面來探討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的策略,有計劃性、有針對

5、性、有啟發(fā)性地提出問題,目的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欲望,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活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英語課堂教學的藝術。關鍵詞:課堂提問 技巧 課堂藝術1 簡介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手段?,F(xiàn)代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在優(yōu)化教學過程中,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及文化意識方面的能力而設計出一整套循序漸進的問題,充分發(fā)揮課堂上問答法的優(yōu)越性,把英語教學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問有答的師生協(xié)作環(huán)境,是多年來倡導的教學手段,掌握科學的教學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

6、握好課堂提問技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靈活、機動的提問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提問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了解到學生學習及生活等許多方面的困難,了解到學生對有關問題的觀點、態(tài)度。通過提問教師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本論文將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出發(fā),從提問目的的明確性、良好問題的設計、掌握問題的技巧三方面來探討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的策略,有計劃性、有針對性、有啟發(fā)性地提出問題,目的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欲望

7、,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活動。2 提問的目的要明確教師要考慮通過提問讓學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認識什么,形成何種能力或品質等等。使每一個問題既為活躍學生的思維服務,又成為完成本課堂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教師提問缺乏目的性,無的放矢,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提問還要特別注重避免千篇一律的一問一答,一問齊答。尤其是一齊一答,是造成學生思想懶惰,盲目附和,學習被動的主要原因。其實,這種提問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而且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使許多同學成為“南郭先生”,而老師卻不能及時而準確地了解學情。2.1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特

8、點,知道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提問,以便達到掌握課本內容和獲取知識的目的。2.2 引起學習動機,喚發(fā)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開始之時,教師若用一個有趣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學生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去分析、比較、綜合和評價教材中的重要問題。3 良好問題的設計現(xiàn)代教學理論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因為有了問題,才誘發(fā)人們去思考、去探索,激發(fā)人們思維的活躍性。問題是引發(fā)學習動力的根源。引導學生開展師生、生生的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既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又能啟迪學生

9、思維,是檢查和調節(jié)教學進程的好方法。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有知道如何在課堂中設計好自己的問題,才能真正幫助學生領會、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3.1 問題類型以及影響分析課堂提問一般分為展示性和參考性問題。展示性問題是提問者已經知道了問題的答案;而參考性問題是提問者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對現(xiàn)代的英語課堂提問模式的調查反映是展示性提問多于參考性提問,提問分配不均勻。通過課堂實錄轉成文字材料,對教師課堂實錄(40分鐘)里提問類型所占的比例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下(其中T和S分別代表教師和學生) 提問者 提問總數(shù) 參考性問題 展示性問題 N n % n % T 43 11 26% 32 74% S 11 0 0 1

10、1 100% Total 54 11 20% 43 80% 從表1的數(shù)據看出現(xiàn)代英語教育的展示性問題(74%)大于參考性問題(26%)。另外學生總共提出11個問題均為展示性問題。展示性問題的使用多于參考性問題,觀摩課性質決定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觀摩課要保證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課堂的熱鬧氣氛,因為“展示性問題可以促進學生交流”(Thompson,1997)。同時觀摩課對時間的限制,在40分鐘內要完成對一篇的理解到表達方面的掌握,所以展示性問題占了多數(shù)。提問類型對學習者即時口語輸出的影響見下表: 問題類型 回答類型 展示性問題 參考性問題 總計 N % n % 單詞或者短語 2 18 9 81 11 簡

11、單句 25 56 19 44 44 復合句 4 17 19 83 23 總計 41 47 88 從學習者輸入方面可以看出,參考性問題更能使輸出更為復雜,學生使用的語言更為復雜,更接近自然環(huán)境的話語。至于展示性問題的簡單句使用56%多于參考性問題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等待的時間充裕,該研究中教師提出問題后等待的時間平均使11”,遠遠高于一般水平。由此可以說明提問后等待的時間越充足,學習者輸出的復雜程度也會提高,繼而提高學習者的輸出水平。由此看出參考性問題可以提高學習者輸入水平,促進二語學習。而展示性問題在時間充裕下也能使學習者較復雜的學習輸出。3.2 良好問題的原則3.2.1 語言的豐富

12、性與提問角度的多樣性 英語語言非常豐富,同一語言功能有多種表達方式。如在商店購買商品時,營業(yè)員可以說: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help you? Excuse me,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 .?等。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對話中滲透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英語語言的豐富多彩與靈活多變。對于一種教具通常可以從性質、大小、顏色、位置等幾方面進行提問,作為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角度進行提問,又可以從多種角度引導學生談論圖片,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從服務教學這個出發(fā)點考

13、慮。如當有針對性的教授顏色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提問What colour is the.? 但如果在一般的Free talk中,則可以從多種角度談論某種教具。3.2.2提問的真實性,情境性教師提問的目的是引起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情境將一些簡單、機械的提問轉化為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提問。如教授單詞時如果直接出示單詞的圖片提問:“Whats this?”這樣的提問對于學生來說很多時候(尤其是復習單詞時)屬于明知顧問, 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種機械操練,目的是經過反復訓練使學生掌握單詞發(fā)音。但是如果教師只出示圖片的一部分,這時來提問“Whats this?”這樣的提

14、問就是真實的運用語言,是有意義的操練。這樣的提問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考與想象的空間, 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調動了學生內部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如在復習新世紀版小學英語4Aunit2的單詞library時,我設計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I can see lots of bookshelves and books here. Where am I ?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英語教學中機械操練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教師應力求做到少一些機械操練,多一些趣味性的真實的有意義的操練。3.2.3 提問的循序漸進性 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注意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差異選擇不同的問題,如對于

15、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新授時應該運用一般疑問句讓他們作出判斷,而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運用特殊疑問句檢測學生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問題可分為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在新授環(huán)節(jié)應以封閉式問題為主,在復習環(huán)節(jié)可適當加入開放式問題。同樣,對于低年級學生應以封閉式問題為主,中高年級可以設置部分開放式問題的學習任務。 3.2.4 注意問題的生成性及對提問主動權的把握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提問,更多關注的是借助信息技術,通過信息的呈現(xiàn),形成問題情境,以加深學生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再通過信息的提取、加工產生新的問題意識。(新課程改革50問P20)在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除了要善于運用問題引導學生思

16、維外,還要注意把握學生回答中生成的新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更重要的是注意將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設置的情境中自由、自主地學習。如:牛津小學英語 PartA、C中有大量的圖片,在學生初涉英語階段,教師應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看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根據圖片想象、探討圖片所要表達的內容。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生只有多讀多練多用才能學好它。也許學生在自由討論時提出的問題比較發(fā)散不能緊扣文章的內容,但我們教師不能吝嗇課上的些許時間,將自己的著眼點僅限于本堂課教學目標的完成, 而應該用長遠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學生多講,多練。相信經過長期的訓練,學

17、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定能夠提高。3.2.5 注意整合教材,創(chuàng)造提問點除了合理運用已有的教材資源,教師還應該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多給學生看、練,提問的機會。如新世紀小學英語wonderland是屬于單詞教學,幾個單詞雖屬一類但又孤立存在,沒有一個綜合的場景。這時教師可以將單詞圖片設置在統(tǒng)一的場景中,為學生提供一個會話的語言場景。以新世紀小學英語3A Unit5 Parts of Body為例,在本課中教師要復習head,face,nose,hand,food,mouth,eye,ear八個新授單詞, 如何將八個單詞串聯(lián)在一起更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呢?教師可以試著畫一張superkid,然后用不同的形

18、狀和顏色畫出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樣一幅漂亮的圖片巧妙地將八的單詞集合到了一起,易于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可以就這幅圖展開更加有意義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將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主地提問后,如“what have you got?”,”whats the colour?”,”what does it look like?”,”how many”學生不僅詢問了各個器官,復習了這八個新授單詞,而且學生還詢問了各個部位的形狀、顏色,數(shù)量及性能等,對圖片有了更深、更廣的交流。如,有的學生會說“havegottwoeyeson”一幅綜合的圖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流量。除了

19、緊扣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提問的機會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組織各種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如在在每節(jié)課的開頭幾分鐘可以組織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表演自己編排的短劇。當學生介紹或表演完后,其他學生可以對其發(fā)問,以獲取更多的信息。表演的同學也可以向聽的同學提問,幫助老師測試其他同學是否認真傾聽,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4 掌握提問的技巧4.1 提問的藝術4.1.1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呈現(xiàn)出一個坡度。這樣能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也為下一步提問更難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矗。這樣不僅能很好體現(xiàn)出學習的一個深度

20、,還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4.1.2給予每個學生均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課堂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多數(shù)學生,兼顧少數(shù)學生。有時可采取連鎖提問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學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順序回答,接著就“Next one,next one”地輪下去,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機會,對差生聽說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活動的密度和廣度。但對成績好的同學,可將問題的難度增大,以促進其迅速發(fā)展。4.1.3盡量用較直觀、形象的提問法運用幻燈片、投影儀、實物或簡筆畫等進行提問,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樣做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接受效果。在教授新世紀小學英語3Aunit6 wonderla

21、nd中,我用Flash做了一支鉛筆的各個動作,如dance,write,sing等,并讓flash中的鉛筆結合句型“what can I do?”將各個單詞教授給學生們。完課后,教學的效果非常好,學生不但沒有感到的枯燥,還興致勃勃地模仿鉛筆的動作。4.1.4讓學生大膽設問,或教師回答,或其他學生回答教師和學生通過互換角色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把知識系統(tǒng)化,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真正使英語成為交流性語言。4.2 提問的誘導4.2.1 導入新課時提問有經驗的老師非常重視導入新課時的藝術性,他們往往用設問的方法,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奧秘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

22、千層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新世紀小學英語Unit時,我就是用提問導入新課。結合新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問題:指著前兩課的圖片讓學生回答:Where is the boy? He is under the tree.Where is the rabbit? It is behind the tree. 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從學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問句: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并幫助學生回答:Yes, there is.我指物提問:Is there a ro

23、bber behind the tree?學生答:Yes, there is.這些都為新授內容作了鋪墊,并由此很自然地導入到新授內容:Is there a TV in the room?這樣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既符合小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同時啟發(fā)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學生理解新語言的一種障礙,為新語言的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4.2.2 過渡處提問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等待、探索和行動?!边@樣課

24、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時,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要銜接自然,否則學生會覺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fā)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lián)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而且利用現(xiàn)有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學新世紀小學英語Unit 1時,在教完本課單詞father, mother, elder, brother, elder sister, photo, family后,要過渡到基本句子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Who is the man

25、 in the photo? /What does he do?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hoto? /What does she do?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主要訓練內容也就抓住了。所謂重點,一般地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重點。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對多項教學內容平均使用力量,就會出現(xiàn)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現(xiàn)象。備課時,有經驗的教師就會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然后以此為主線,串起其他教學內容。例如教蘭金仁教授主編的兒童智能英語Book Unit 5,本課的重點是:She is going to the shop. She is going to buy

26、a card.She is at home now. She is writing on the card.針對上述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問題:Where is Mary going? Why? What card?Where is Mary? What is Mary doing now?而這些問題的回答正是本課的重點。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補充與糾正,并讓學生反復操練,循環(huán)往復,以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4.2.3 化解難點時提問備課時,除確定教學重點外,教師還應該找出教學難點,并為它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

27、中的難點有的在語音、語調上,有的在語法上,還有的在句子結構上。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化解難點來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如新世紀小學英語3AUnit 在初次教學疑問句“Is that? ”時,學生既要理解問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還要學會用升調來提問。漢語中沒有類似的語調,因此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讓學生從理解、操練到掌握,我設計以下問題:教師指著圖片自問自答,引出問句:Is that a plane? Yes, it is.Is that a car? No, it isnt.教師指物提問:Is that a plane?學生答:Yes, it is.讓學生感知問句的句子結

28、構和語音、語調。學生跟說問句進行初步操練:Is that a bus/a plane/a car/a train?教師提供替換詞,并用升調說,學生回答:pencilIs that a pencil?這樣,通過教師自問自答和學生問答等多種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逐步化解教學難點。而難度的降低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語言材料,學習的成功又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課堂提問應以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難易適度為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提問,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4.3 提問的策略教師提出問題后,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教師應幫助、誘導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具

29、體做法可用以下步驟和策略。4.3.1 提示有時候,學生可能回答不了,或僅僅提供問題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師進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答案。如在進行新世紀小學英語5A Unit7 Grand Theater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There were very famous brothers in America .Do you know who he was,等來提示和引導。4.3.2重新措詞如果學生未能聽懂問題,較為妥當?shù)牟呗允怯靡环N他們能夠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詞。學生誤解了的問題,教師不應批評。學生有時一時回答不出教師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對問題本身沒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問題,或

30、者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如果學生對于問題里面的某個詞不知道或不理解也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反應。例如一個教師說“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s?”若學生沒能反應,教師應迅速改變說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等等。毫無疑問,課堂上讓那些較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更應隨時給以提示,以調動他們積極參加課堂的積極性。4.3.3補充問題課堂上,教師通常用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這類問題我們把它稱作檢查性問題。這類問題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某個單詞、短語、句子等是否理解,因此,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長。發(fā)揮性問題是指有些問題

31、不希望學生只用一兩個詞來回答,而是希望學生盡量多進行一些闡述。提問這樣的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焦點不要過于集中,或者說,要將問題問得泛一些。這樣學生就可有更多的發(fā)揮。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就是發(fā)揮性問題,而“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就不是發(fā)揮性的。學生對于后者的回答很可能只說“yes,I do”。當學生對于發(fā)揮性問題有一些回答后,教師如果還想讓學生繼續(xù)說下去,就可以進一步提示,如教師可用“what about.?”來引起某方面的話題。4.3.4 鼓勵學生預測答案當學

32、生對答案沒有把握時,他們常常不愿冒然回答,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采取假設或猜想的方法預測答案。例如在新世紀小學英語5A Unit5的Grand Theatre中有一個問題Did the prince find a real princess?If not,why?對于小學生來說,回答“why”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學生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和總結,所以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 4.4 提問注意事項提問技巧是課堂提問的“潤滑劑”,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從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長知識的教學目標出發(fā),筆者認為要做好“課堂提問”應注意“三多一適當”,即“多問

33、、多等、多客串、適當糾錯”。 4.4.1 多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次數(shù)和內容反映了師生間交流的頻率和內容,也決定了課堂節(jié)奏的快慢與課堂內容的覆蓋面。實踐表明,課堂節(jié)奏是英語教學中影響課堂控制、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非母語教學”和“大班教學”的客觀條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就很明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強提問把握課堂節(jié)奏就顯得尤為重要。適當提高對學生提問的次數(shù)能有效地集中和延長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勤思考的好習慣。但過度地頻頻提問,也會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一點也須引起注意。 另外,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也要做到“點面結合”,不能只顧及舉手積極的同學,也要兼顧相對“安靜”的同學。由于被

34、提問的次數(shù)和頻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邦l頻惠顧”的學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對英語興趣倍增,學習進步明顯;而被“冷落”了的學生,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很容易被挫傷。從而導致班內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 4.4.2 多等教師提完問題后,要適當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由于在某些低年級英語課堂中,教師提的大部分問題通常不需要學生仔細地思考和組織語言,所以教師在提問以后往往會忽略等待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請學生回答或提示答案。這樣,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學節(jié)奏、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但長期如此,會使學生產生“反正有同學會回答”、“老師會告訴答案”等想法,從而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由于發(fā)問后等

35、待時間短,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會相對偏低。與其不斷糾正學生的錯誤,不如讓學生稍加思考后再說出更為正確或完整的答案。 4.4.3 多客串多客串,即多留一些問題由學生來提問。 語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學生要學會的不僅僅是能聽懂教師的指令和提問,還要學會主動發(fā)問。由于長期以來受“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tǒng)模式影響,讓學生主動提問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的較少。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降低難度,在實際教學中可由教師先提問,然后過渡到由學生提問教師或由學生提問學生。譬如,在教授新世紀小學英語,Christmasparty 的情景對話中,可由教師先問學生需要什么,待學生熟悉了提問句型后,由學生來問教師(或學生)需要什么。 4.4.4 糾錯 語言錯誤在外語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對待和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