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yè)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yè)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yè)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yè)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yè)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時分層作業(yè)(四)(建議用時:45分鐘)[合格基礎練]1.《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武帝時)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鈦左趾(在左腳趾上掛鐵鉗),沒入其器物?!边@一規(guī)定反映當時()A.限售生活用品 B.出現壟斷組織C.推行抑商政策 D.開創(chuàng)工官制度C[材料體現了漢武帝實行的鹽鐵官營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故解除A項;鹽鐵官營政策不等同于壟斷組織,故解除B項;西周時期開創(chuàng)了古代中國的工官制度,故解除D項。]2.《漢書·食貨志》記載:“賈人有市籍,及家屬,皆無得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人田貨?!痹摻畹闹饕康氖?)A.限制商人經營范圍 B.增加賦稅收入C.加強商人戶籍管理 D.愛護小農經濟D[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漢朝時期的商人有特地的戶籍,并且還不能擁有田地,否則沒收。該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響小農經濟的正常發(fā)展,是從愛護小農經濟正常發(fā)展的角度去頒布該禁令的,故選D項。]3.學者吳慧指出:“‘重農抑商’,重農是目的,抑商是手段。這一政策的實質是抑商人而存商業(yè),退私商而進官商?!毕铝懈黜椫心苤С诌@一觀點的是()A.“重農”有效提高了農夫階級的社會地位B.“抑商”勝利地抑制了古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C.“重農抑商”強化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的限制D.“重農抑商”成為歷代王朝基本的經濟政策C[材料強調的是中國古代抑制私商而發(fā)展官商,這樣的“重農抑商”必定強化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的限制?!爸剞r”并未提高農夫階級的社會地位,“抑商”也未完全抑制古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爸剞r抑商”的確成為歷代王朝基本的經濟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綜上所述,C項表述最符合題意。]4.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經商西北,“義而資益巨,占良田數百畝”。乾隆時,渾源、榆次二州縣富商大賈“且多置買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時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傳統(tǒng)觀念B.商業(yè)資本發(fā)展并起先轉化為產業(yè)資本C.晉商精明能干,敢于開拓新的領域D.官商勾結,搞壟斷和特權交易A[商人富有后之所以買田置地,是因為傳統(tǒng)觀念“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故選A項。]5.話說明朝有個叫陸二的商人,他從蘇州販了一船燈草運往南京,燈草總共只值八兩銀子,但過了幾個稅關,商稅就繳了四兩,還沒到南京,又遇上了稅關,陸二無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燒了燈草。這個故事的主題表明當時實行()A.重商政策 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 D.鎖國政策B[材料中商人陸二的遭受表明當時對商業(yè)實行重稅的政策,抑制其發(fā)展,故選B項。]6.宋代激勵海商招番商來華貿易,“番商有愿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這說明宋代()A.逐步放棄朝貢貿易的體制B.加強了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和征稅C.調整重農抑商為官商分利D.對海外貿易實行了務實的政策D[依據材料“番商有愿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可知,這一措施是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須要的,故D項正確。]7.清政府規(guī)定:“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過則有罰?!边@反映的實質是()A.資本主義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B.紡織業(yè)內部出現了不正常的兼并現象C.清政府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生產規(guī)模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D[材料中的規(guī)定,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場的規(guī)模,這嚴峻影響了手工業(yè)的擴大再生產,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8.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如圖)與明清徽商關系親密。中國社科院呂政認為徽商衰落緣由是“官商勾結”“買田置地”“買官”。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看,這些最能說明()A.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的緣由B.封建社會政治腐敗C.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實效D.商人從政是當時首選A[“買田置地”“買官”不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留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社會進步”。]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詔令:“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yè),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并且限令王公大臣們“其山場水陸田地,亦照原撥賜例為主,不許過分占為己業(yè)”。朱元璋還做鐵榜九條申誡公侯,嚴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勢強占官民田產?!幾詤俏怠?644:中國式王朝興替》材料二清朝奉行“率天下農夫竭力耕耘”“使人力無遺而地力殆盡”的政策,多次頒令實行礦禁。并用“到處皆關,則關關有稅”限制商業(yè)活動,對客商資本稍多者,又行“勸借”,稍有不從,“輕則痛行笞責,重則連船拆毀”,最終“多致賣船棄業(yè)”?!幾浴督洕砷L歷程》材料三即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藝能之無用,行者嘆至遠之無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維朽蠹于斷港荒岸之間……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幾运{鼎元《論南洋事宜書》(1)依據材料一,概括朱元璋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2)材料二、材料三實行的經濟政策分別是什么?(3)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材料二、材料三實行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的共同影響。[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政策對社會轉型的影響。第(1)問,依據材料一中“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可知,明朝政府推行按家庭勞動力多少安排土地的政策;依據材料一中“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yè),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可知,政府嚴懲兼并土地者;依據材料一中“做鐵榜九條申誡公侯”可知,政府以法令形式抑制土地兼并。第(2)問,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材料二是“重農抑商”政策,材料三是“閉關鎖國”政策。第(3)問,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即可。[答案](1)措施:按家庭勞動力多少來安排土地;嚴懲土地兼并者;以法令形式抑制土地兼并。(2)政策:“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3)影響: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伍等。[等級過關練]10.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斗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斗里的米冒著尖兒,這被稱為“無尖不成商”。后來漸漸變成了“無奸不成商”。該改變的主要因素是()A.商業(yè)環(huán)境的艱難使經營者重視經商技巧B.重義輕利的觀念被社會各階層全面認可C.重農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D.封建經濟日益旺盛使商業(yè)競爭更趨激烈C[“無奸不成商”是對商人的貶斥,不是經商技巧,故A項錯誤;重義輕利的觀念被社會各階層全面認可的說法過于肯定,故B項錯誤;“無尖不成商”是對商人做生意的誠信與肚量的正面論述,而“無奸不成商”是對商人的貶低,該改變反映了商人地位低下,故C項正確;從“無尖不成商”到“無奸不成商”反映的是商人地位改變,與商業(yè)競爭無關,故D項錯誤。]11.《唐會要·卷八十六》記載:年七月敕:如聞十六宅置宮市以來,稍苦于百姓,成弊既久,須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宮直布,不得令損刻百姓。”這說明唐代()A.重農抑商政策松動 B.政府加強市場管理C.著手打破坊市界限 D.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B[材料沒有體現重農抑商政策發(fā)生改變的內容,故A項錯誤;從“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宮直市,不得令損刻百姓”可知,唐代對宮市貨物的價格有限制,不能損害百姓的利益,體現出政府對市場的監(jiān)管,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坊市變遷的內容,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對宮市的規(guī)定無法得出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狀況,故D項錯誤。]12.明朝時,杭州張翰的祖先“購機一張,織諸色帛,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爭鬻之,計獲利當五之一,積兩旬復增一機,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業(yè)大饒”;另一碑刻資料記載“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上述資料反映的現象是()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B.明朝中后期紡織業(yè)已經普遍運用機器C.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起先出現D.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工業(yè)旺盛C[由材料信息來看,先“購機一張”,“后增至二十余”,反映了織機規(guī)模擴大;由碑刻資料記載分析可知,機戶、機匠屬于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故選C項。]13.明代官員張邦奇在《西亭餞別詩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歲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數百艘,乘風掛帆,蔽大洋而下……閩漳之人與‘番舶夷商’貿販商物,往來絡繹于海上”。由此可見()A.“海禁”并未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B.區(qū)域長途販運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現上下相背離現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實行過“海禁”C[“蔽大洋而下……閩漳之人與‘番舶夷商’貿販商物”表明,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間接著進行貿易,體現出“海禁”政策上下相背離,故C項正確;“海禁”政策阻礙了中國的對外貿易,故A項錯誤;“蔽大洋而下……閩漳之人與‘番舶夷商’貿販商物”反映了“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間貿易的發(fā)展狀況,不能表明“海禁”政策瓦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海禁”政策在明朝長期實行,故B、D兩項錯誤。]14.政府的決策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不行忽視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自保)也,則眾力不足也。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zhàn);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歸心于農則民樸而可正(治理)也,紛紛則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戰(zhàn)也?!渡叹龝まr戰(zhàn)》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蘇州府“郡城之東,皆習機業(yè)?!嬋帐苤怠?;盛澤鎮(zhèn)“俱以蠶桑為業(yè)”。湖州府“俗皆織絹”;“惟湖以蠶……官賦私負咸取足焉”;南潯鎮(zhèn)“煙火萬家”?!髑迨分举Y料材料三清代中期農業(yè)稅與工商雜稅改變趨勢圖材料四清代統(tǒng)治者堅持認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開“為農者相率而趨于工矣”。為此,對工商業(yè)實行重稅政策,全國各地稅關稅卡林立,“關津有過路之稅,鎮(zhèn)集有落地之稅”?!讐垡汀吨袊ㄊ贰?1)依據材料一,歸納商鞅的經濟政策并說明其理由。(2)依據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出現的經濟現象。(3)依據材料四,歸納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策。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其消極影響。[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自保)也,則眾力不足也。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zhàn)”可知,商鞅的經濟政策是“重農抑商”。第(2)問,依據材料二“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得出家庭棉紡織業(yè)發(fā)達;依據材料二“計日受值”可分析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依據材料二“俱以蠶桑為業(yè)”可看出絲織業(yè)發(fā)達;依據材料二“南潯鎮(zhèn)‘煙火萬家’”得出市鎮(zhèn)發(fā)展;依據材料三“農業(yè)稅與工商雜稅改變趨勢”分析出工商雜稅漸漸增長并超過農業(yè)稅,商品經濟發(fā)展。第(3)問的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四可知是接著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其次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