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2部分-專題4-Ⅰ-聚焦文本-讀懂詩歌_第1頁
2022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2部分-專題4-Ⅰ-聚焦文本-讀懂詩歌_第2頁
2022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2部分-專題4-Ⅰ-聚焦文本-讀懂詩歌_第3頁
2022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2部分-專題4-Ⅰ-聚焦文本-讀懂詩歌_第4頁
2022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2部分-專題4-Ⅰ-聚焦文本-讀懂詩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3要想做好詩歌鑒賞題,首要的是讀懂詩歌。只有讀懂了一首詩歌,才能有針對性地組織答案。因此,詩歌鑒賞的關鍵是讀懂詩歌。那么,怎樣去讀懂詩歌呢?從“5角度”入手,讀懂詩歌抓標題標題是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豐富載體,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1.請指出下列標題中的重要信息。卷別標題重要信息(1)2020·全國卷Ⅰ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2)2020·全國卷Ⅲ苦筍(3)2020·新高考全國卷Ⅰ贈別鄭煉赴襄陽(4)2020·新高考全國卷Ⅱ贈趙伯魚(節(jié)選)(5)2019·浙江卷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答案](1)①表明了題材(唱和詩);②表明了對象(襲美);③交代了寫作的緣由(抱疾杜門)。(2)①表明了寫作對象(苦筍);②暗示了題材(詠物詩)。(3)①表明了對象(鄭煉);②表明了赴任地點(襄陽);③表明了題材(贈別詩)。(4)①表明了對象(趙伯魚);②表明了題材(酬贈詩)。(5)①交代了時間(早秋);②交代了地點(書齋);③表明了對象(李將軍)??醋髡咭嬲x懂一首詩歌,必須“知人論世”?!爸苏撌馈本褪钦f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經(jīng)歷、風格流派及其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代背景、目的等。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知人論世“3注意”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如李白——豪放飄逸(壯美、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雄偉瑰麗、奔放豪邁),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沉郁頓挫(情感的深厚、濃郁、憂憤、蘊藉;語意的頓挫),如“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如李清照前期與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所表達的情感明顯不同。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同為邊塞詩,唐朝的與宋朝的就不同。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傳達出的是豪邁和勇敢,陸游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傳達出的是憤懣和痛苦。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秋興陸游白發(fā)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zhàn)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注】①迮:狹窄。結合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根據(jù)中間兩聯(lián),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案]壯志難酬,懷抱未展;中年多病,時光日迫;國土淪喪,戰(zhàn)事未寧。析注釋注釋往往暗示著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細審讀。詩歌注釋蘊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根據(jù)提示回答問題。送子由使契丹蘇軾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應夢武林②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咀ⅰ竣偾褰夯蕦m。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1)注釋①對“清禁”的解釋,有助于理解詩意,暗示蘇轍的地位。注釋②解釋“武林”,并點出本文寫作時蘇軾時知杭州。結合原詩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隱含著蘇軾希望蘇轍不要忘記國家,而“湖山應夢武林春”又希望蘇轍(2)注釋③解釋典故,幫助讀懂、理解詩歌,進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運用典故,表達了[答案](1)不要忘記親人。(2)作者對蘇轍的擔心。讀正文(一)明結構章法,知基本特點了解詩歌的結構章法和基本特點,對我們把握詩歌的層次內(nèi)容和詩歌大意有著重要作用。1.結構章法2.基本特點:情景結合(1)前后內(nèi)容(即寫景與抒情)是對應一致的,如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2)前后內(nèi)容(即寫景與抒情)是相關、相反、相襯的,形成虛實相襯的關系,如樂景襯哀情等。4.請從景、事、情三方面對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進行分析,在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奈淖帧nh聯(lián):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頸聯(lián):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景落日下的山巒、青天、長江水,水中的白鷺洲。寫的是①事詩人游鳳凰古臺,看到吳宮上演的今昔變化,感受晉代衣冠成冢。寫的是②情有變的,有不變的,人世滄桑巨變,自然景物亙古永恒,古今對比,詩人抒發(fā)了③尾聯(lián):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景④“浮云蔽日”有深意,“云”飄浮不定,與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見長安,暗示自己因不被統(tǒng)治者重用而憂愁。事⑤情⑥[答案]①南京的自然景色依舊。②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經(jīng)歷由盛到衰的變化。③古今興亡盛衰之感。④浮云、太陽。⑤詩人望長安而不見。⑥憂愁。(二)抓意象“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跋蟆保褪俏锵?、形象?!耙庀蟆本褪且庵兄?,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作者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意象在表達詩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兩種:一是渲染氣氛,營造意境;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jù)提示回答問題。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1)抓意象:(2)定情感:[答案](1)柴扉、落暉、松樹、蓽門、綠竹、紅蓮、渡頭。(2)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閑適之情,同時流露出落寞孤獨之情。(三)抓用典典故,指詩歌中運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來歷出處的詞語。運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類比。讀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典故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與詩歌要表達的主旨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這樣才能體會出用典的妙處。(典故大多會在注釋中說明,以便考生理解)6.請分析下面這首詩的頸聯(lián)運用這兩個典故的目的。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①(其二)元好問慘淡龍蛇②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高原水出山河改,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精衛(wèi)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無淚哭秦庭。并州豪杰今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注】①1232年,蒙古軍圍攻汴京,令金哀宗去帝號稱臣,將士激憤,殺使者及隨從,和議失敗。十二月城中糧盡,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這就是所謂的“車駕東狩”。第二年正月,金兵與蒙古軍在黃河北岸交戰(zhàn),金兵大敗。當時元好問留守汴京,目睹了國破兵敗的慘劇,寫下了這組律詩。②龍蛇:比喻雙方軍隊。③精衛(wèi):《山海經(jīng)》中所載的炎帝之女,因溺于東海,化而為鳥,立志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④包胥:春秋楚國大夫申包胥,其時郢都為吳國等諸侯軍所破,他到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王,發(fā)兵救楚。(1)精衛(wèi)填海的典故:(2)包胥哭秦的典故:[答案](1)詩人以精衛(wèi)自比,表達了自己有克敵復仇的強烈愿望和不滅志向。(2)詩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也無法向朝廷痛哭,極為沉痛,令人扼腕嘆息。(四)抓關鍵詞1.顯性詞語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詞語,多為動詞和形容詞,表意功能明顯,大多數(shù)情況下決定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diào)。如“愁”“怨”“恨”“憤”“憂”“凄”“悲”“喜”“樂”“悔”“思”“憐”“淚”“閑”“悵”“愴”“孤”“獨”“寂寞”等詞語。如:典型詩句分析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獨”“閑”兩字,揭示出詩人的孤獨、無聊之感。2.隱性詞語(1)景物語。指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詞語,它們雖然不是詩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典型詩句分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lián)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回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給人以沉郁蒼涼、悲壯壓抑之感。(2)表情態(tài)、語氣的虛詞。如“但”“卻”“惟”“仍”“又”“只”“徒”“空”“尚”“猶”等詞語。如:典型詩句分析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蔼q”“只”兩字將詞人遙望金陵時那種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感嘆傳達了出來。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湖州歌(其六)①[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②。【注】①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作。②四百州:南宋統(tǒng)治下的府、州、郡一級行政單位。宋朝全盛時號稱“八百州”。南宋時的半壁江山,約為一半,作者稱之為“四百州”。(1)詩中有一字可以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tǒng)領作用,它是________字。(2)詩中有兩個情感字眼,請找出來,分別說明其表情作用。[答案](1)望(2)寒、斷。“寒”字渲染了一種寒冷凄清的氣氛,傳達作者心情之冷清;“斷”字則表明作者在國家滅亡后,面對已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時,那種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悲痛心情。(五)懂詩家語“詩家語”是作者根據(jù)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歌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作的變形處理。古典詩歌是如何對語言作變形處理的呢?1.特殊句法技巧闡釋省略成分古代詩歌句子中的主、謂、賓皆可省略。倒裝結構古代詩歌中,詩人為了對偶、押韻、表情達意等需要,往往對正常語序進行調(diào)整。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正常語序應為“千古江山,無處覓英雄孫仲謀”。8.找出下列詩句中的省略成分。(1)小雨絲絲欲網(wǎng)春,落花狼藉近黃昏。(李彌遜《春日即事》)(2)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案](1)省略主語。下句應為“落花狼藉(天色)近黃昏”。(2)省略謂語。上句應為“五陵年少爭(送)纏頭”。9.指出下列詩句中語序變換的妙處。(1)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2)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王維《春日上方即事》)[答案](1)主語后置,使詩歌平仄相對,更富有韻味。(2)賓語前置,使詩句更富有韻律美。2.詞類活用古代詩歌中一些詞的詞性發(fā)生改變,有時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名詞、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動詞活用為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在古代詩歌中很常見。分類教材典例闡釋名詞活用作動詞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錦帽貂裘”等于說“戴錦帽”“穿貂裘”,這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并序》)“貧賤”,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意為“貧賤之家”。貧賤之家有這樣一個女子,剛出嫁就被休回娘家。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綠”,使動用法,意為“使……綠”。春風又使大江南岸變綠了,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重”,意動用法,意為“以……為重”。蒼天有意憐愛生長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間更以晚晴為重。名詞作狀語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灰”“煙”名詞作狀語,意為“像灰塵一樣;像煙霧一樣”。曹操的水軍像灰塵、煙霧一樣飛散消失了。10.指出下列詩句中詞類活用的妙處。(1)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查慎行《早過大通驛》)(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答案](1)“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中的“軟”“輕”都是使動用法,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云海寫得可觸可撫。全句意為:清風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空”都是使動用法,“悅”句意為幽美的山間景色使鳥兒們高興極了,“空”句意為清澈的潭水及其中的倒影使人的心情變得坦蕩空靈了。3.互文見義“互文”指古代詩文中的相鄰句子所用的某些詞語(一般是在前后句對應的位置上)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理解互文時,必須把上下句中對應的詞語結合起來思考,領悟其在語意上互相補充、彼此映襯等作用,這樣才能真正弄懂其原意。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其意思應是“煙氣、月光籠罩著凄涼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邊的沙灘”。11.指出下列詩句中互文的妙處。(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答案](1)“見”“聞”互文,對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2)“秦”和“漢”,“月”和“關”互文,對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借助選擇題深理解借助選擇題的4個選項,進行巧讀。選擇題的4個選項有如下特點。(1)一般是按照詩歌順序對詩歌逐一解讀。(2)信息含量大,囊括了情感、主旨、語言、手法等的賞析。(3)只有1個錯誤選項,并且大多是在細節(jié)上設誤。故本步驟的做法是,讀選項,通詩意,標敏感詞。[讀文示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①。彎弓辭漢月②,插羽破天驕③。陣解星芒盡④,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⑤,獨有霍嫖姚⑥。【注】①渭橋:中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是古代從長安到西域的要道。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③天驕:指匈奴,這里指敵人。據(jù)《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首領單于曾自稱‘胡者,天之驕子也’。”④星芒盡:指戰(zhàn)爭結束。楊素《出塞二首(其一)》有“兵寢星芒落,戰(zhàn)解月輪空”的句子。⑤麟閣:麒麟閣。據(jù)《漢書·蘇武傳》記載:“漢宣帝甘露三年,曾畫十一位功臣像于閣上。”這里是用畫像于麒麟閣來表示卓越的功勛和榮譽。⑥霍嫖姚:霍去病,漢武帝時抗擊匈奴名將,因功封嫖姚校尉。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A.首聯(lián)寫戰(zhàn)馬飛奔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迫的緊張氣氛。B.頷聯(lián)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場廝殺場景,在“彎弓”“插羽”之間就迅速結束了戰(zhàn)爭,照應了首聯(lián)的內(nèi)容。C.頸聯(lián)描寫“破天驕”的景象,戰(zhàn)爭結束后,敵軍營寨空無一人,緊張氣氛消失,表現(xiàn)了將士們的神勇無比,敵人不堪一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