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子》四章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
修上冊
6.1《老子》四章練習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古者先王盡力于親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則忠臣勸;罰必,
則邪臣止。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黨比周,以隱正
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東是也。亂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強者
王,古之道也。越三勾踐恃大朋之龜【注】與吳戰(zhàn)而不勝,身臣人宦
于吳反國棄龜明法親民以報吳則夫差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諸侯
者危其國。曹恃齊而不聽宋,齊攻荊而宋滅曹。邢恃吳而不聽齊,越
伐吳而齊滅邢。許恃荊而不聽魏,荊攻宋而魏滅許。鄭恃魏而不聽韓,
魏攻荊而韓滅鄭。今者韓國小而恃大國,主慢而聽秦、魏,恃齊、荊
為用,而小國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廣壤,而韓不見也。荊為攻魏而加
兵許、鄢,齊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韓,而韓弗知也。此皆不明
其法禁以治其國,恃外以滅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數(shù),則國雖小,富;賞罰敬信,民雖寡,強。
賞罰無度,國雖大,兵弱者,她非其地,民非其民也。無地無民,堯、
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強。人主又以過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
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國。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
賞,賞今之人也。主以是過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過予則臣偷幸;
臣徒取則功不尊。無功者受賞,則財匱而民望;財匱而民望,則民不
盡力矣。故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有賞不足以勸,有刑不
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節(jié)選自《韓非子?飾邪》,有刪改)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
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
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
不敢為。
(節(jié)選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刪改)
【注】大朋之龜;又稱“十朋之龜”,指用以占吉兇、決疑難的
十類龜,古人視為大寶。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把相應序號填寫
到答題卡上對應位置,超出三項無效。
身臣入A宦于吳B反國C棄龜D明法E親民F以報G吳H則夫差
為擒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朋黨”,指為爭權奪利,排斥異己而結合起來的集團,在本
文意為拉幫結派。
B.“偷幸”,意思為茍且僥幸,與《鴻門宴》中“婦女無所幸”
意思不相同。
C.“民望”,民眾心生怨恨,與現(xiàn)代漢語“眾望所歸''的“眾望”
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與《大學之道》中“靜而后能安”的
“安”意思相似,都指安然未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開篇運用了舉例和對比論證,以秦國和山東六國的國
運對比,來證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選用越王勾踐的故事,也論證了治理國家要顯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較大篇幅說明韓國的滅亡,指明其滅亡原因完全
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運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會現(xiàn)象說明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的觀點。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賞不足以勸,有刑不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
(2)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
伯殺人,臣活之?!保ā而欓T宴》)
5.在治國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韓非子有何不同?請結合選文
簡要評析,并說明你的觀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
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
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
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
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笨鬃尤?,謂
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
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簿。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
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
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J于是老子乃著書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
云。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
文本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
無失。民之從事,甘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
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
不敢為。
(第六十四章)(選自《老子》)
6.文本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
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鳥吾知A其能飛B魚吾知C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為罔
游者E可以為綸F飛者G可以為雄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書之所?!笆夭厥沂贰币喾Q“征藏史
征,,是典掌之意,與“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圖書的史官。
B.僧,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
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
C.泮,同“判”,分離之意;累,同”墓”,土筐,累土,一筐
io
D.《老子》又名《南華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
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修身
上力求性命雙修。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
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
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
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
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認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有堅定的毅力,
只有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圣人要有高遠的追求。他強調(diào)圣人要追求
常人不想要的東西,要學習那些常人所不學習的大道理,而不要妄為
妄動。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0.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老子,隱君子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
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
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
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
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翱鬃尤ィ^
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
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曾。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
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
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J于是老子乃著書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
云。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
材料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蜒埴以為器,當其無,有
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
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3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H.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雄
B.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C.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D.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12.下列對文本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般認為,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
“道道家學派的另一位巨擘是莊子,他主張人要以道為師,隨順
造化,其基本底蘊是對社會人生的同情與關懷。
B.《老子》又名《南華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
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修身
上力求性命雙修。
C.“藏室”是藏書和檔案之所?!笆夭厥抑?即“藏室史”,亦
稱“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文中指管理周王朝圖書的史官。
D.輻:車輪中連接輪輛和車轂的直條。轂:車輪中心的圓木,
有洞可以插車軸,可代指車輪或車。
13.下列對原文格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
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
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老子認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萬貫看上
去也好像什么都沒有的樣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來卻
是十分的愚鈍。
C.文本二中《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
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二“有”才能發(fā)揮
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
人不能建功。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5.文本一中,體現(xiàn)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
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
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
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
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
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
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
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
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坝谑抢献幽酥鴷?/p>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
云。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
文本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蜒埴以為器,當其無,有
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
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B.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C.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僧
D.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
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雄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指在本名外所起的表德行或本名含義的名字,社交場合
自稱己名,稱他人之字表敬。
B.矮,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
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
C.轂:車輪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
來插車軸。
D.道家,先秦時期的思想流派,以楊朱、老子和莊子等為代表
人物,這三人分別有“無為"“齊物”“貴己”等三種主張。
18.下列對原文格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
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
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
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
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
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
用。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
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0.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老子,隱君子也”?
二、情景默寫
2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衛(wèi)靈公》中,孔子表達“嚴于己,寬于人”的句子
B“,”o
(2)《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總結無形的東西能給人們帶來實
際用途的句子是“,”。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
的句子“,\
三、語言表達
22.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簡要概括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
的借鑒意義,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個字。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侯外廬解釋道:“這里所謂天、地、人、自然諸觀念雖然蒙混,但是
人的社會秩序適應物的自然秩序,這種關系卻表示得十分明白。”當
前,我們正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生態(tài)文明關注的就是人與環(huán)境、
人與自然的關系。另外,《老子》中說:“我格三寶,持而保之。一日
慈,二曰儉,三日入敢為天下先?!逼渲械摹皟€”指的是節(jié)儉。這與今
天我們倡導的在資源開發(fā)與節(jié)約中,把節(jié)約放在優(yōu)先位置,以最少的
資源消耗支撐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有一定契合之處。道家道教的建
筑大多依山勢而建,不對山體作大的改變,而是利用一些自然形勝建
設,使人產(chǎn)生曲徑通幽或別有洞天的美感。“如宮觀及三十六巖等巖
廟,大都位于險峰峭壁、人跡難至之處,但其風光綺麗,景色迷人”,
說的就是道家道教在建筑方面追求人文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很少破壞自
然環(huán)境。
23.下面文段有四處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
準確流暢。
最近,①一些地方積極運用科技手段貶低餐飲浪費的行為,令人
眼前一亮。②餐桌二的風尚新,映照著深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儉
基因”。③無論是“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的勸勉,還是“儉節(jié)則昌,
淫佚則亡”的告誡,有關儉與奢的箴言,沉淀著歷史的啟迪,牽動著
中國人家風與國運的思考。④崇儉戒奢的思想,凝結著中國哲學智慧。
⑤從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的幸福觀,到老
子“去甚、去奢、去泰”的思辨,再到墨子對“節(jié)用”理念的提倡……
⑥有關節(jié)儉的表達,委托著對人與自然良性關系的期待,也蘊藉著人
與社會的相處之道c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古琴的文化內(nèi)涵
古琴,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
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在整個中國音樂
結構中屬于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形式?!昂脱拧薄扒宓笔乔?/p>
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
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要達到這樣的意境,則要求彈琴者必
須將外在環(huán)境與平和閑適的內(nèi)在心境合而為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
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藝術境界。在這一方面,伯牙的
經(jīng)歷可稱為后世的典范。傳說,伯牙曾跟隨成連學琴,雖用功勤奮,
但終難達到神情專一的境界。于是成連帶領伯牙來到蓬萊仙境,自己
劃槳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終不見成連先生回來。此時,四周一片
寂靜,只聽到海浪洶涌澎湃地拍打著巖石,發(fā)出崖崩谷裂的濤聲;天
空群鳥悲鳴,久久回蕩。見此情景,伯牙不禁觸動心弦,于是拿出古
琴,彈唱起來。他終于明白成連先生正是要他體會這種天人交融的意
境,來轉(zhuǎn)移他的性情。后來,伯牙果真成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時自然有其獨特而嚴
格的規(guī)范?!都t樓夢》第八十六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會彈琴時,便
要妹妹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這時講到:“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
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c再
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又說,
“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整,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
那才能稱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J
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集儒道兩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張入世哲學,重視人生的現(xiàn)實問題,強調(diào)藝術對人倫的教
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和,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的外
在效果?!扒僬撸?。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擔負起禁止淫
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唐代薛易簡在《琴訣》中講:“琴為之樂,
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
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J
道家崇尚自然,強調(diào)無為和逍遙,反對人們強加于自然的各種行
為。道家最理想的音樂應該是“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境界。莊
子進一步將音樂分成“天籟”“地籟”與“人籟”三類,認為只有“天
籟”才是音樂的最高層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對人工雕琢
的音樂。
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以后的琴人。陶淵明的琴桌上常年擺著一張
琴,既無弦也無徽。每當他酒酣耳熱、興致盎然時,總要在琴上虛按
一曲。李白有詩寫道:“大音自成曲,但奏無弦琴。"從中我們不難悟
出道家思想對琴樂的滲透與融合。
24.下列關于“古琴”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古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琴樂也因此
具格高度的文化屬性。
B.“和雅”“清淡”的琴樂追求“味為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
音”。
C.古琴虛靜高雅的韻味要求彈琴者必須將外在環(huán)境與平和閑適
的內(nèi)在心境合二為一。
D.古琴要擔負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林黛玉關于
彈琴要求的言論詮釋了這一點。
25.下列對“古琴集儒道兩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說,不正確
的一項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知,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
“和雅”的琴樂正是這一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
B.儒家主張入世,重視人生現(xiàn)實問題,強調(diào)藝術對人倫的教化
作用?!扒僬?,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強調(diào)無為和逍遙,反對人們強加于自然的各
種行為。“清淡”的琴樂與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莊子推崇“天籟”,提倡自然天成,反對人工雕琢的音樂c這
深深影響了以后的陶淵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筒、李白等人。
2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章依次闡述了琴樂的審美情趣和深遠意境,古琴的韻味和
演奏時應有的規(guī)范,古琴對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響。
B.伯牙在蓬萊仙境,心弦被觸動,便拿出古琴,彈奏起來。他
意識到古琴演奏應達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學主張,使彈琴者在演奏時自然有其獨特而嚴
格的規(guī)范,《琴訣》闡發(fā)的正是這一點。
D.道家思想對琴樂的滲透與融合是古琴“和雅"審美情趣形成的
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詩句,增強了說服力。
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小題。
讓縣自明本志令
曹操
(1)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nèi)人
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c故
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途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
家禍,故以病還。
(2)去官之后,于譙東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
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3)后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
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
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
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故汴水
之戰(zhàn)數(shù)千,后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4)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于九江,下皆
稱臣,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
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
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fā)病而死。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
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紹,梟其二
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jù)有當州,
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5)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
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6)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朦》之書以自明,
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
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c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
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
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
(7)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
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刪改。)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
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
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
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紹據(jù)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
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
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孤:古代王侯自謙之稱。曹操當時是丞相,被封武平侯,故
此自稱。
B.孝廉:漢代選舉官吏的科目?!靶ⅰ敝感┲?,“廉”指清廉
之士。
C.侯:是古代高于“公”“伯”的爵位。爵位制度是古代重要的
政治制度。
D.僭號: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稱號,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號。在
這里是第一個意思C
2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想建功立業(yè),卻招致怨恨。曹操起初想做個好太守,他
在濟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卻遭到豪強權貴的怨恨。
B.曹操辭官還鄉(xiāng)后,欲與世斷絕。他辭官還鄉(xiāng)后,建了一棟學
舍,準備在此讀書打獵,曾一度產(chǎn)生斷絕與賓客交往的念頭。
C.曹操先后打敗敵人,位極人臣。他打敗了袁術、袁紹和劉表
后,又收編了黃巾軍,當上了宰相,他認為自己的地位已顯貴至極。
D.曹操審慎考慮進退,以減少謗議。他拒絕交出兵權,但主動
提出退還三縣的封地,希望能夠減少別人對他的議論和指責。
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汴水之戰(zhàn)數(shù)千,后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
其本志有限也。
(2)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
禍,此所不得為也C
五、名著閱讀
31.閱讀下面的《老子》語錄,說一說這些語錄傳達了哪些做事
的道理。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32.下列思想主張的提出與老子無關的是()
A.無為B.仁政C.道D.性善論E.性惡論
3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埠下,裾拘
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漏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
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
大水必觀焉?!?/p>
(《荀子?宥坐》)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
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老子?第八章》)
孔子和老子都不滿足于純粹的觀賞自然,而是試圖溝通水之美與
人類道德精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探求水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并由此
推衍出立身處世的準則。試根據(jù)上述兩則材料的內(nèi)容,概括儒家和道
家對人處于逆境時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
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老子》第三章)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師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
3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
欲,使民心不亂。”這句話體現(xiàn)的是_________(學派)的的
思想。
35.老子認為,造成天下動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
作簡要概括。
36.聯(lián)系材料,請解釋老子“無為”思想的含義并作簡單評價。
六、非選擇類
37.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道家提倡道法自
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兜赖陆?jīng)》有云:“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
3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七、選擇類
3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矜者不長矜:夸耀
B.強行者有志—強:強大
C.不貴難得之貨貨:財物
D.蜒填以為器挺:揉和
40.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當察亂何自起B(yǎng).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故盜賊有亡D.余食贅行
41.對下列各句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鑿戶牖以為室戶牖:門窗
B.當其無,有車之用當:當做
C.蜒埴以為器,當其無埴:黏土
D.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伐:夸耀
4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痛的一項是()
A.蜒埴以為器—埴:黏土
B.鑿戶牖以為室—牖:窗戶
C.故有道者不處一處:相處
D.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幾:接近
八、小閱讀-課內(nèi)
43.通讀《〈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選文的內(nèi)容要點。
44.在《〈老子〉四章》第一則語錄里,老子認為“有”和“無”
是怎樣的關系?
45.《〈老子〉四章》第六十四章中有“合抱之木……始于足下”,
《荀子?勸學》中有“積土成山……無以成江?!?,這兩段話包含著
怎樣共同的自然之理?從同一自然之理出發(fā),體現(xiàn)了老子和荀子各自
怎樣的形象特點?
九、小閱讀-課外
4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游南岳①記
戊戌秋,余偕陳子喬、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輿行兩日抵其麓c陰
雨驟注,咫尺晦昧,興幾盡。詰朝②,云暫開,祝融峰忽現(xiàn)天際,旋
露而旋滅。
強之行,山徑崎嶇,舁者③無所用其力,各躡其展以上。午憩半
山亭。亭以下清澈,其上云深不可測。飲畢,經(jīng)三十六灣,羊腸屈曲,
尤奇險可畏。瀑布奔流怒號于萬仞下,一失足,人莫援以手。秋日自
上蒸之,云五色奪目。所歷之境,恍惚不可為狀。俄而一岫現(xiàn),以為
凌絕頂也。奮登之,則聞鐘聲、磬聲、雞犬聲、行歌互答聲唱和天半,
仰之不見其處。從容攀躋,抵上封寺,宿焉。
云至,寺忽劃然而斷,峰巔挺現(xiàn)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島,
絕無依傍。風動云舞,山岳俱搖,令人眩悸不能自持。夜半,風大作,
殿上鐵瓦欲飛。曉起視之,云盡為風散矣。乃攀危石凌絕頂。近矚荊、
襄,遠覽宇宙,一目萬里,洞然無蔽。
吾竊因之而有感焉。卑而近者,其境易窺;高而遠者,其妙難見。
天地之蘊奧,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驟知。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
足,亦將無以極宇宙之大觀,盡顯乎造物之奇。故安于蒙昧而不進者,
自棄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畫也。彈其力之所能為,以求其境之
可至。至于疑似眩亂,天或未有以啟之,又終有所不能達也,盡乎人
復得乎天,而后此心庶乎無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
余聞衡岳之上多幽洞異巖,為昔賢所曾游者。余將遍訪而詳覽之,
以悉得其概。蓋觀其大,又欲有以盡其細也。二子其亦有此志乎?
(取材于清?羅澤南《游南岳記》,布刪改)
【注】①南岳:衡山。下文中的“祝融峰”為衡山最高峰。②詰
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轎夫。
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志”指的是什么?
請簡要概括。
十、材料作文
47.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虛室生白”,這句話出自《莊子》。莊子想說的是,生止于滿,
而源于虛。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輕輕放下過去,眼光投向未來,由滿入虛,
于是,空而后生,這就是“虛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樹,經(jīng)歷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滿滿當當之時,就
會停下生長的腳步,由滿入虛,直至下一個年輪的開始。秋冬的蕭條,
由滿入空。而這樣的虛與空,為來年的生,騰出了空間。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
篇演講稿。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DH2.D3.C4.(1)有獎賞不能起到鼓勵作用,
有刑罰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個國家即使強大,也一定會危險。
(2)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在秦朝的時
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使他活了下來。
5.不同:①韓非子主張治國理政應當彰明法度(賞罰符合法度)c②
老子則主張無為,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妄為。
我的觀點:道法結合。既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又要讓治國理政有法
可依?!暗馈睘椤胺ā钡幕A;“法”可維護“道:
6.BDF7.D8.A9.(1)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
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
貌好像很愚鈍。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時遭致失敗。一如開始時那樣
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就不會失敗。10.①老子研究道德學問,
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②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
開周都。③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
道他的下落。
11.B12.B13.A14.(1)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
有好處的,我用來告訴您的話,像這些罷了。
(2)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做剩假、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
所以有道的人絕不這么做。15.①出仕態(tài)度主張得其時就做官,
生不逢時就任其自然。②君子修養(yǎng)主張謙虛戒欲,拋棄不切實際的志
向。③做學問主張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
16.B17.D18.A19.(1)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
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
容貌好像很愚鈍。
(2)(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常
常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20.①老子研究道德學問,
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②見周朝衰微了,就離開周都;
③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就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
落。
2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2.道家強調(diào)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diào)適應自然、注重節(jié)儉的
總原則,在實踐中一定要積極嘗試。
23.①將“貶低”改為“減少”;②將“風尚新”改為“新風尚”
③在“家風與國運”前加“對”;⑥將“委托”改為“寄托工
24.D25.D26.B
27.B28.C29.C30.(1)所以汴水之戰(zhàn)時,我部下
只有幾千人,后回到揚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超過三千人,這是因為我
本來的志向就很有限。
(2)這既是為子孫打算,也是考慮到自己失敗,那么國家將有顛
覆的危險.因此不能貪圖虛名而使自己遭受實際的禍害.這是不能做
的啊。
31.做事情從簡單處入手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問題出現(xiàn)之前去解
決它,這就需要人有未雨綢繆的意識。(意思對即可)
32.BDE
33.①儒家認為,人處于逆境之時,要表現(xiàn)出君子的高尚道義。
君子應該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不論身處逆境時的外在
表現(xiàn)如何,內(nèi)心都應該堅持高尚的道義。②道家認為,身處逆境時,
不要去爭,要利用自己的柔去滋潤萬物,要善于適應包容一切。
34.(1)道家(2)無為而治35.追求功名利祿。36.含
義:順應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不妄為,不亂為。
評價:老子的回歸純潔、克制欲望的主張對于減輕或避免社會矛
盾,有一定的作用,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管理仍有借鑒作用;但這在當
時尖銳的社會矛盾下,是難以實現(xiàn)的;再者,為了讓老百姓克制欲望
而使百姓“無知”,更是對文明的一種扼殺,是一種倒退。
37.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貴難得的貨品,學習常
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加
以干預。
38.自我顯露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不
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長久。
39.B
40.B
41.B
42.C
43.第十一章,通過列舉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闡明了“無
之以為用”的道理C
第二十四章,通過列舉一系列的社會人生現(xiàn)象,剖析了“自見”
“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從反面證明了“無我”的重要性,
闡明了無為立身的主張。
第三十三章,強調(diào)了加強自我修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要不斷地戰(zhàn)勝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傳媒學院《學術規(guī)范及論文寫作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酒水調(diào)制與酒吧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充職業(yè)技術學院《食品添加劑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據(jù)庫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紅河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基礎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體育學院《現(xiàn)代企業(yè)運營虛擬仿真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招投標及合同管理辦法-模板
-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職業(yè)技術學院《顆粒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1護理考研護導錯題試題及答案
- 中考英語高頻單詞專項訓練題配套答案
- 火龍罐療法經(jīng)典課件
- 應用寫作(第六版) 課件 第1-4章 應用寫作概述-行政事務應用文
- 核島通風系統(tǒng)介紹
- 我見證改革開放三十年課件
- xxxx智能化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表
- 供應商來料包裝運輸存儲規(guī)范
- 搭橋術后護理查房
- 人工智能概論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第一章-運動選材概述課件
- 藏式建筑簡介優(yōu)質(zhì)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