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7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1頁
《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7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2頁
《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7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3頁
《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7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4頁
《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71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唐雎不辱使命》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截至2023年)【甲】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④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薄疽摇竣俣麨槁尻柫?。時湖陽公主蒼頭①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②,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扣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②主即還宮訴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钡墼唬骸坝窝裕俊毙唬骸氨菹率サ轮信d,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奔匆灶^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④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qiáng)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qiáng)項令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qiáng),莫不震栗。(節(jié)選自《后漢書》,有刪改)【注】①蒼頭:奴仆。②驂乘:古代乘車時居右邊陪乘的人,其任務(wù)在于隨侍尊者。③帝:指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字文叔。湖陽公主是他的姐姐。④小黃門:泛指宦官。⑤強(qiáng)項令:硬脖子縣令。強(qiáng),硬。項,脖子。8.下列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遣B.故不錯意也錯:誤會C.大言數(shù)主之失失:過失D.使宣叩頭謝主謝:道歉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長跪而謝之曰B.以君為長者以刀畫地C.休祲降于天宣于夏門亭候之D.欲箠殺之帝令小黃門持之10.下列對甲、乙兩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中唐雎臨危受命,出使秦國,最終不辱使命,維護(hù)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yán)。B.乙文中董宣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quán)貴,寧死不屈,最終贏得了光武帝的賞賜。C.甲文以對話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嚇唐雎,唐雎則以“布衣之怒”震懾秦王,對話尖銳激烈,表現(xiàn)了唐雎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的精神。D.乙文以敘事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強(qiáng)迫他給湖陽公主磕頭,但董宣拒不低頭認(rèn)錯,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以上兩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答案】8.B9.D10.D11、【答案】(1)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hù)它,不敢交換!(2)陛下用圣明道德使國家中興,卻放縱奴仆殺好人,將憑什么治理天下呢?【解析】【8題詳解】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B.有誤,“故不錯意也”,意思是所以不在意。錯:通“措”,放置;故選B?!?題詳解】考查一詞多義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B.以:介詞,把/介詞,用;C.于:介詞,從/介詞,在;D.之:均為代詞,指董宣;故選D?!?0題詳解】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D.有誤,結(jié)合“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可知,皇帝命令宦官挾持著董宣,強(qiáng)迫他給湖陽公主磕頭;故選D。11、【詳解】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達(dá)到詞達(dá)意順即可。句重點詞語:(1)雖然,即使這樣;守,守護(hù);易,交換;(2)興,使……興;縱,放縱;何以,憑什么?!緟⒖甲g文】【甲】秦王派人對安陵國國君安陵君說:“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在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乙】董宣,為洛陽令。當(dāng)時湖陽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殺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這個家奴當(dāng)隨從,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們。于是就攔住車馬,用刀在地上畫著,大聲數(shù)落公主的過失,呵斥那個家奴下車,就殺了那個家奴。公主立即回宮向皇帝告狀?;实酆苌鷼猓賮矶?,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被实壅f:“想說什么?”董宣說:“陛下圣德,使國家中興,卻放縱家奴殺良民,將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請讓我自殺?!本陀妙^撞擊房柱,血流滿面。皇帝命令宦官挾持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道歉,董宣不聽從?;鹿購?qiáng)使董宣磕頭,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公主說:“文叔做普通人的時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們不敢上門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勢竟然不能使一個洛陽令聽命嗎?”皇帝笑著說:“天子與一般人身份不同?!庇谑蔷碗贩舛麨閺?qiáng)項令,放了他,賜給他錢三十萬。董宣把錢全部分給了下屬官員。董宣從此開始打擊豪強(qiáng)惡霸勢力,沒有誰不震驚害怕的。(2023年湖北鄂州)【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天祥至潮陽,見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舰?,使為書招張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注】①弘范:即張弘范,元朝將領(lǐng)。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據(jù)點。③張世杰:南宋將領(lǐng)。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士之怒士:官吏。 B.長跪而謝之謝:道歉。C.安事二姓事:侍奉。 D.南鄉(xiāng)拜而死鄉(xiāng):同“向”,面向。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1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秦王威脅,唐雎極言專諸、聶政、要離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懾住了秦王。B.文天祥被捕之后,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了,并以詩明志。C.在“義”和“生”之間,唐雎和文天祥選擇了“義”,并為此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D.唐雎面對強(qiáng)秦敢于拔劍,文天祥寧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贊頌的“大丈夫”。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薄敬鸢浮?6.A17.D18.C19.(1)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文天祥就要處斬時,儀態(tài)特別從容,他對旁邊看押的軍士說:“我(挽救宋王朝)的事業(yè)就此結(jié)束了?!薄窘馕觥俊?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翻譯。非士之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士:有才能有膽識的人。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對于單句: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和語氣詞(如:夫、蓋、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頓;幾個特殊的古今異義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bǔ)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需要著重強(qiáng)調(diào)的地方,一般要停頓;“也”用在句中時表停頓語氣,朗讀時應(yīng)作停頓;省略句中句內(nèi)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頓;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總領(lǐng)性詞語后面要停頓。如果是幾個句子的組合,則要在句與句間要停頓?!皣霾荒芫葹槿顺颊咚烙杏嘧餂r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是“國家滅亡而不能救,身為國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還敢茍且偷生而懷有二心呢?!笨芍?,“國亡不能救”與“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的復(fù)句,“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又與前面語意上構(gòu)成遞進(jìn)關(guān)系,也需停頓。所以停頓為: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C.“唐雎和文天祥選擇……并為此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表述錯誤。唐雎和文天祥只有文天祥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1)而:然而、可是;以:憑借;者:……的原因;徒以:只因為。(2)殊從容:特別從容;謂:對……說;畢:結(jié)束、完成?!緟⒖甲g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卑蝿Τ銮柿⑵?。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陽,見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見,文天祥堅持不拜。弘范就以賓客之禮接見了他,并與其共入?yún)兩剑笪奶煜閷懶沤o張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wèi)祖國,反而教我讓人背叛自己的國家,怎么可以這樣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寫招降書,文天祥不得已,才把自己所作的《過零丁洋》的詩文給了他。詩末有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焙敕洞笮?,并將這件事擱置一邊。后來厓山被攻破,弘范在軍中置酒大擺慶功會,弘范說:“你的國家已經(jīng)滅亡,你作為宰相忠孝已經(jīng)兩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榮華富貴,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淚下,說:“國家滅亡而不能救,身為國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還敢茍且偷生而懷有二心呢?!焙敕墩J(rèn)為他講義氣,派人將其護(hù)送至京師。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大宋恩澤,擔(dān)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賜我一死就滿足了?!蔽奶煜榕R刑前面不改色,對旁邊的吏卒說:“我的使命完成了?!毕蚰线蛋荻馈#?023年四川自貢)【甲】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教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樱娜菔杰?。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選自《周亞夫軍細(xì)柳》)【乙】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替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被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編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ㄟx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富貴不能淫》)1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軍士吏被甲被:(2)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謝:1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不聞天子之詔A.已而之細(xì)柳軍 B.皆布衣之士也C.稱善者久之 D.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15.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6.【甲】文中周亞夫被漢文帝稱為“真將軍”,是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疽摇课闹刑砌履軌虿蝗枋姑?,是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周亞夫和唐雎都彰顯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17.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對周亞夫言行的正面描寫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一處卻如畫龍點睛,使周亞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B.【乙】文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一句,擲地有聲,表現(xiàn)出唐雎鮮明的個性。C.【甲】【乙】兩文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寫漢文帝與秦王,目的是與周亞夫和唐雎形成鮮明對比,展現(xiàn)周亞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D.【甲】【乙】兩文都能從多角度刻畫和豐富人物形象,展現(xiàn)周亞夫和唐雎為國擔(dān)當(dāng)?shù)挠⑿埏L(fēng)采,場面描寫有聲有色,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答案】13.被:同“披”,穿著;兵:兵器;謝:道歉14.B15.(1)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進(jìn)入軍營。(2)但安陵國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只因為有先生您啊!16.①.信守軍規(guī)、從嚴(yán)治軍(忠于職守)②.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臨危不懼、機(jī)智果敢)③.威武不能屈17.C【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可結(jié)合句意推斷詞義。(1)句意:官兵都穿戴盔甲。被:同“披”,穿著;(2)句意: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兵:兵器;(3)句意: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謝:道歉。【14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例句“不聞天子之詔”中的“之”是助詞,可譯為“的”;A.動詞,到,往;B.助詞,的;C.結(jié)構(gòu)助詞,虛指,無實義;D.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不譯。故選B?!?5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翻譯時應(yīng)當(dāng)注意做到字字落實,尤其是重點實詞的翻譯;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語、賓語需要補(bǔ)全;最后要注意語句的通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句中注意重點字詞“居(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無何(不久),至(到)”要理解正確;(2)句中要注意重點詞“而(但),以(憑借),徒(只),以(因為)”要理解正確?!?6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nèi)容與把握人物形象。結(jié)合【甲】文“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可知,軍中戒備森嚴(yán),可見周亞夫治軍嚴(yán)謹(jǐn);結(jié)合“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軍營,沒有將軍的軍令也不得入營,可見周亞夫治軍恪盡職守,令出如山;結(jié)合“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可知,皇帝進(jìn)了軍營也必須按照將軍的軍令下馬徐行,且周亞夫也只以軍禮參見他,可見周亞夫治軍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取悅君主;據(jù)此可知,周亞夫彰顯了【丙】文中的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這一特點;結(jié)合【乙】文“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赝踉唬骸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砌略唬骸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替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被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編素,今日是也?!Χ稹笨芍鎸η赝醯耐{,唐雎不畏強(qiáng)暴,臨危不懼,機(jī)智果敢,使得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從而“不辱使命”;據(jù)此可知,唐雎也彰顯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特點?!?7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C.“【甲】【乙】兩文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寫漢文帝與秦王,目的是與周亞夫和唐雎形成鮮明對比”理解分析不正確。結(jié)合【甲】文“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教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可知,【甲】文將漢文帝至霸上及棘門軍長驅(qū)直入受到將士的歡迎與漢文帝至周亞夫的細(xì)柳軍營不得入形成鮮明的對比;故【甲】文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寫霸上及棘門軍的表現(xiàn),目的是與細(xì)柳軍形成鮮明的對比。故選C?!緟⒖甲g文】【甲】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qū)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xì)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yán)。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zhǔn)進(jìn)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辨?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边^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jìn)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zhǔn)驅(qū)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出了細(xì)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疽摇壳赝醪淮笈瓕μ砌抡f:“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卑蝿Τ銮柿⑵稹G赝踝兞四樕?,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只因為有先生您??!”【丙】居住在天下這么廣闊空間,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走著天下最光明的仁義之路;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一個人獨自走這條路。富貴不能引誘他,貧賤不能使他改變,威武不能使他壓服,這樣才叫作大丈夫。(2023年山東臨沂)【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鳖仩T趨①進(jìn)諫曰:“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②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③之。顏燭趨進(jìn),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殺關(guān)龍逄⑤,紂⑥殺比干⑦;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nèi)⑨矣。(節(jié)選自《說苑·正諫》)【注】①顏燭趨:春秋時齊國人。②儻: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傳是個暴君。⑤關(guān)龍逄(páng):夏桀之臣,因諫止夏桀通夜狂飲而被殺。⑥紂:商朝末代君王商紂王,相傳是個暴君。⑦比干:商代貴族,因?qū)掖蝿裰G紂王,被剖心而死。⑧叁: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內(nèi):同“納”,接納。不內(nèi),意思是不讓他回國。9.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請廣于君(2)以頭搶地爾搶:___________(3)景公說說:___________(4)中道聞國人謀不內(nèi)矣謀:___________1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1)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11.【甲】【乙】兩文都有完整的情節(jié)。請用原文中的詞句,將下面的表格補(bǔ)充完整。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甲】秦王假仁假義,無理指責(zé)安陵君。唐雎從容應(yīng)對,斷然反駁。秦王以“A______”恐嚇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懾秦王。秦王道歉【乙】齊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準(zhǔn)勸其回國,否則“B_____”顏燭趨進(jìn)諫,點明危害。景公發(fā)怒,并且“C_____”,但顏燭趨大義凜然,繼續(xù)勸諫景公。景公歸國12.【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顏燭趨都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請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概括兩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答案】9.①.增廣,擴(kuò)充②.碰,撞③.同“悅”,高興④.謀劃,商量10.(1)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呢?(2)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不如、不像)這兩個臣子。11.①.A.天子之怒②.B.致死不赦③.C.援戟將斫之12.(1)兩人都有強(qiáng)烈的愛國之心,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2)兩人都不畏強(qiáng)權(quán)、膽識過人。(3)兩人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進(jìn)行勸說。(4)兩人都用了歷史人物的例子作類比。(5)兩人都采用了針鋒相對的應(yīng)對技巧。(答出其中三點即可)【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廣:作動詞用,擴(kuò)大(地盤)。(2)句意: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用頭撞地之意。(3)句意:齊景公被說高興了。說:同“悅”,高興。(4)句意:在途中聽說國人正在謀劃不讓他回國。。謀:謀劃、商議?!?0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注意下列重點詞語的意思:(1)雖:即使;易:動詞,交換;豈,難道的意思;直:同“只”只是,僅僅。(2)臣之材:我的才能;亦非:也不是(比不了)?!?1題詳解】本題考查信息梳理與概括能力。第一空:從“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可知,面對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的義正辭嚴(yán)的解釋,秦王無法辯駁,于是以“天子之怒”恐嚇唐雎,想讓唐雎屈服。第二空:從“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笨芍R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興,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到朝廷,又怕人勸諫,就命令左右不準(zhǔn)勸其回國,否則“致死不赦”,即用“有敢于先說回去的人格殺勿論”警告眾人。第三空:從“景公援戟將斫之”可知,面對顏燭不聽警告,執(zhí)意進(jìn)諫,憤怒的齊景公“援戟將斫之”,拿起戟就要刺他。【12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從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焙鸵椅摹熬刹豁揭玻俊t,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可知,兩人都有強(qiáng)烈的愛國之心,為了國家,都都不畏強(qiáng)權(quán),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敢于直面權(quán)威,膽識過人。從甲文“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和乙文“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可知,唐雎抓住秦王對布衣之怒的理解不全面,并舉出“士”之怒的實質(zhì)來駁秦王。而顏燭則以“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國君,君王你那里還能夠在海上玩得高興”要齊王反思自己六月不回國的后果。故兩人都善于抓住對方的弱點進(jìn)行勸說。從甲文“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和乙文“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逄,紂殺比干;……”可知,兩人都用了歷史人物的例子作類比來告誡對方行為的錯誤。最后,唐雎達(dá)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qiáng)暴,刺殺秦王。乙文針對景公“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用桀殺關(guān)龍逄,紂殺比干辯駁,并以“君奚不斫”針鋒相對,毫不退讓。故甲文中兩人都采用了針鋒相對的應(yīng)對技巧?!緟⒖甲g文】【甲】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在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乙】齊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興,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到朝廷,并且命令身邊的人說:“有敢于先說回去的人格殺勿論?!眹?yán)斶小跑前去說:“君王在海上冶游很高興,卻不為因治理國而快樂,于是六個月了不回去。這時,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國君,君王你那里還能夠在海上玩得高興!”齊景公拿起戟就要刺他,顏斶再跑向前,撫弄著自己的衣服等待他說:“君王為什么不刺呢?過去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君王你的才干比不上這兩個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被殺掉的兩個人,君王為什么不刺呢?讓我和這兩個人并列在一起,不是很值得嗎?“齊景公被說高興了,于是就回到齊國。在途中聽說國人正在謀劃不讓他回國。(2022年云南昆明)【甲】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乙】(聶政)遂西至濮陽①,見嚴(yán)仲子②曰:“前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親不幸③,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嚴(yán)仲子具告日:“臣之仇韓相傀。傀又韓君之季父④也,宗族盛,兵衛(wèi)設(shè),臣使人刺之,終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棄請益具車騎壯士以為羽翼。”政曰:“韓與衛(wèi),中間不遠(yuǎn),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⑤,生得失則語泄,語泄則韓舉國而與仲子為仇也,豈不殆哉!“遂謝車騎人徒,辭,獨行仗劍至韓。韓適有東孟之會,韓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衛(wèi)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韓傀。韓傀走而抱哀侯,聶政剌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殺者數(shù)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⑥,自屠出腸,遂以死。(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注釋】①濮陽:春秋時期屬于衛(wèi)國。②嚴(yán)仲子:春秋韓國大夫,與韓相俠累(名傀)結(jié)仇,逃往濮陽。后與聶政結(jié)識,在聶政母親生日時給予重金,聶政雖不受,但許身為友。③不幸:指聶政母親去世。④季父:最小的叔父。⑤得失:這墾指差錯。⑥抉眼:指聶政挖出自己的眼睛。26.用“/”給【乙】文中的畫線句劃分停頓(劃兩處)。2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免冠徒跣(2)彗星襲月(3)徒以親在(4)遂謝車騎人徒2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持兵戟而衛(wèi)者甚眾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自皮面抉眼C.以君為長者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D.今吾以十倍之地遂以死2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2)語泄則韓舉國而與仲子為仇也,豈不殆哉!30.研讀【甲乙】兩文,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比較唐睢和聶政人物形象的異同?!緟⒖即鸢浮浚?)本題考查文言實詞。①句意為:摘掉帽子光著腳。徒:光著。②句意為: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襲,掃過。③句意為:是因為我母親尚在世。徒,只是。④句意為:于是謝絕了車騎隨從。謝,謝絕。(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并列;B.于是/于是;C.當(dāng)作/是;D.介詞,用,拿/連詞,不譯;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①句中重點詞:加,給予。惠,恩惠。以,用。易,交換。甚,很。善,好。句意為: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②句中重點詞:語泄,機(jī)密泄漏。則,那么。舉國,全國。豈,難道。殆,危險。哉,語氣詞,嗎。句意為:機(jī)密一泄露,則韓國全國便會和仲子結(jié)仇,這豈不危險嗎!(4)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相同。結(jié)合甲文“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佛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等句子可知,面對強(qiáng)國秦王的怒火,唐雎冷靜從容應(yīng)對,據(jù)理力爭,看出他不畏強(qiáng)暴、勇敢。面對秦王的威脅和壓迫,唐雎舉出聶政等刺客的事例,用同歸于盡來威脅秦王,看出他的聰明。結(jié)合乙文“韓與衛(wèi),中間不遠(yuǎn),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語泄則韓舉國而與仲子為仇也,豈不殆哉!遂謝車騎人徒,辭,獨行仗劍至韓”等句子可知,聶政和嚴(yán)仲子分析了形勢,認(rèn)為人多容易泄密,所以決定一人前去刺殺,看出聶政的聰明和勇敢。故唐雎和聶政的共同點是機(jī)智聰明,不畏強(qiáng)暴,勇敢。不同。結(jié)合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等句子可知,唐雎為了自己的祖國,與秦王周旋,看出了他對祖國的忠誠。唐雎用三寸不爛之舌和無畏的勇氣迫使秦王改變命令,看出唐雎善于言辭的形象。結(jié)合乙文“前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可知,這里看出了聶政的孝順。結(jié)合乙文“聶政大呼,所殺者數(shù)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腸,遂以死”可知,聶政為了嚴(yán)仲子的仇,獨身前往為其報仇,聶政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為了讓韓國不知道是嚴(yán)仲子派人來報仇,寧愿自己劃傷自己的臉,弄瞎自己的眼睛,看出他的俠義精神,看出他的勇敢無畏。唐雎此行目的是為了國家,表現(xiàn)了其對祖國的忠誠,表現(xiàn)了他的長于言辭的形象。而聶政此行是為了個人,表現(xiàn)了其孝順和俠義精神。這是他們不同之處。答案:【答案】26.今足下幸而不棄/請益具車騎壯士/以為羽翼。27.(1)光著(2)掃過(3)只(4)謝絕28.B29.(1)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2)機(jī)密一泄露,則韓國全國便會和仲子結(jié)仇,這豈不危險嗎!30.相同:機(jī)智勇敢,不畏強(qiáng)暴。不同:唐雎忠誠,擅長言辭,具有高超的說話技巧。聶政孝順,具有俠義精神,不畏死?!军c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3.補(bǔ)。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dāng)?shù)匮a(bǔ)充出來;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biāo)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jìn)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dá)明快。【參考譯文】【甲】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啊!”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實在不敢交換啊!”秦王不高興。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已經(jīng)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dāng)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wèi)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扒赝跽f:“天子發(fā)怒,倒下的尸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fā)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yuǎn),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xiàn)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庇谑前纬鰧殑ζ鹕硐胍c秦王同歸于盡。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乙】于是西行來到濮陽,見嚴(yán)仲子,說道:“前些時候我所以沒有答應(yīng)您,只是因為我母親尚在世;現(xiàn)在不幸母親已經(jīng)享盡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報仇的對象是誰?”嚴(yán)仲子便詳細(xì)地告訴他說:“我的仇人是韓相俠累,俠累又是韓國國君的小叔父,他們宗族的人很多,居處警衛(wèi)十分嚴(yán)密,我想派人刺殺他,但始終沒有人能辦成。現(xiàn)在幸蒙足下不棄,請允許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幫手的車騎壯士一同去?!甭櫿f:“韓國和衛(wèi)國,中間相距不很遠(yuǎn),如今要去刺殺人家的國相,這位國相又是國君的親屬,在這種情況下勢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員一多,不可能不發(fā)生失誤,發(fā)生了失誤,機(jī)密就會泄露,機(jī)密一泄露,則韓國全國便會和仲子結(jié)仇,這豈不危險嗎!”于是謝絕了車騎隨從,聶政辭別嚴(yán)仲子,獨自一人啟程前往。正好韓國在東孟舉行盛會,韓侯和相國都在那里,他們身邊守衛(wèi)眾多。聶政直沖上臺階刺殺韓傀,韓傀邊逃邊抱住韓哀侯。聶政再刺韓傀,同時也刺中韓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亂。聶政大吼一聲沖上去,殺死了幾十人,隨后自己用劍劃破臉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腸,就此死去。(2021內(nèi)蒙古赤峰)甲】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G赝跎珦?,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薄疽摇恐軄喎蜍娂?xì)柳司馬遷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xì)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樱娜菔杰嚒J谷朔Q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于:從……那里B.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既:在……之后C.皆布衣之士也布衣:平民百姓D.居無何無何:不知多久3.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國。B.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秦王臉上露出了膽怯的神色,長時間向唐雎下跪并道歉。C.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軍營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皇帝發(fā)布的命令。D.其將固可襲而虜也——他們的將軍必然是可以被偷襲并且俘虜?shù)摹?.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文記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邊保國故事。唐雎奉命出使秦國,與秦王面對面展開激烈抗?fàn)?,最終保全安陵國土;周亞夫盡職盡責(zé)嚴(yán)守邊關(guān),在駐守的細(xì)柳營治軍嚴(yán)明,嚴(yán)格按照軍規(guī)軍紀(jì)接待漢文帝勞軍。B.兩文展現(xiàn)了為國擔(dān)當(dāng)?shù)挠⑿埏L(fēng)采。唐雎是一位外交使臣,面對秦王的威迫,他舌戰(zhàn)強(qiáng)敵,拔劍而起,表現(xiàn)出令人敬仰的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周亞夫是一名守邊將軍,他守土有責(zé),治軍嚴(yán)明,連皇帝勞軍都按軍約行事,展示了“真將軍”的本色。C.兩文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這擲地有聲的語言表現(xiàn)出唐雎剛強(qiáng)不屈的個性;“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則表現(xiàn)了周亞夫剛直不阿的性格。D.兩文卒章顯志。甲文將安陵國能幸存歸功于唐雎,表達(dá)了秦王對為國挺身而出的勇士的尊敬與贊嘆;乙文通過漢文帝當(dāng)面對周亞夫連連稱贊,表達(dá)了對周亞夫“真將軍”風(fēng)范的贊美。【參考答案】2.D3.B4.A【2題詳解】考查對文言文詞語的理解。D.“無何:不知多久”錯誤,“居無何”翻譯為過了不久。無何,不久;故選D。【3題詳解】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B.“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應(yīng)該翻譯為秦王臉上露出了膽怯的神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長跪,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故選B?!?題詳解】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兩文記述古代可敬可歌的守邊保國故事”表述錯誤,“守邊”是守衛(wèi)邊境的意思,唐雎不辱使命是外交的故事,不是守邊故事;故選A。【參考譯文】【甲】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 卑擦昃f:“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護(hù)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不高興。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鼻赝跽f:“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闭f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 薄疽摇繚h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xì)柳,以防備匈奴侵?jǐn)_?;噬嫌H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qū)車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接。隨即來到了細(xì)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yán)。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zhǔn)進(jìn)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辨?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jìn)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zhǔn)驅(qū)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姸Y儀完畢后辭去。出了細(xì)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2021廣西玉林)【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G赝跎珦?,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jié)選自《唐睢不辱使命》)?【乙】上①嘗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②選才而可責(zé)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三問,三以其人對。上曰:“卿何執(zhí)耶?”蒙正曰:“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爾?!惫谭Q:“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同列悚息不敢動。上退謂左右曰:“蒙正氣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節(jié)選自《宋史》)[注]①上:這里指宋太宗趙光義。②中書:官署名,中書省的簡稱,掌擬詔、出令之權(quán)。③蒙正:呂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稱。8.參考表格中提示的詞語含義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4分)文言詞句推斷方法解釋(1)徒以有先生也聯(lián)想成語法:家徒四壁(2)上嘗欲遣人使朔方課內(nèi)遷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諭中書選才而可責(zé)以事者查閱詞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喻;③告訴,一般用于上告下。(4)卿何執(zhí)耶聯(lián)系語境法:上文中“三問,三以其人對”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夫?qū)VT之刺王僚也/禽獸之變詐幾何哉B.長跪而謝之/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無馬邪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2)既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11.閱讀[甲][乙]兩文,結(jié)合下面句中加點詞,分析唐雌和呂蒙正兩個人物形象的共同特點。(4分)(1)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2)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爾?!緟⒖即鸢浮?.(1)徒,只、僅僅。(2)使,出使。(3)諭,命令。(4)執(zhí),固執(zhí)。9.A10.(1)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愿,這不是輕視我嗎?(2)于是就用了呂蒙正所推薦的人,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11.乎,表責(zé)問語氣。唐雎大義凜然,不懼強(qiáng)暴,據(jù)理力爭,質(zhì)問秦王;爾,表示非??隙ǖ恼Z氣,面對君王據(jù)理力爭,果敢堅定。共同特點:不畏強(qiáng)權(quán),據(jù)理力爭。【參考譯文】【甲】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么呢?況且秦國已經(jīng)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dāng)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衛(wèi)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扒赝跽f:“天子發(fā)怒,倒下的尸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疤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疤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fā)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yuǎn),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xiàn)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于盡。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乙】

太宗想派一個人出使遼國,告訴中書省選一位能夠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人把差使交給他。呂蒙正把一個人的名字呈上,太宗竟不同意。第二天,太宗再次問人選好了嗎?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太宗還是不同意。當(dāng)?shù)谌螁柤皶r,他仍以此人呈上。太宗說:“你為什么如此固執(zhí)呢!”呂蒙說:“哪里是臣固執(zhí)呢?明明是陛下對這個人有偏見嗎。他堅持說:“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保吹絽蚊烧斪蔡?,)滿朝大臣都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太宗走下朝堂后,對身邊的人說:“我不如呂蒙正的氣量大呀!”不久,最終讓呂蒙正推薦的人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2020甘肅蘭州)【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ü?jié)選自統(tǒng)編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冊《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①!”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娛樂?!鼻赝跖?,不許。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懌⑤,為一擊缶。相如顧召⑥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注釋】①瑟:古樂器名。②奉:敬獻(xiàn)。③缶:瓦制的打擊樂器。④靡:后退,避開。⑤懌:高興。⑥顧召:回過頭來囑咐。(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以頭搶地爾碰,撞②休祲降于天吉祥③秦御史前書曰上前(走上前)④秦王怒,不許答應(yīng)(2)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biāo)出。(限劃2處)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3)翻譯下面句子。①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②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甲】【乙】兩文都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使臣形象,請概括唐雎、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點。(5)【甲】【乙】兩文在刻畫唐雎、藺相如這兩個人物形象時,所采用的描寫方法有何異同?請指出?!緟⒖即鸢浮浚?)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一定要做好積累,對于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分類做好整理。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①句意: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碰,撞;②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休:吉祥;③句意: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前:上前(走上前);④句意:秦王發(fā)怒,不答應(yīng)。許:答應(yīng)。(2)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斷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句意為: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故句子斷為: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3)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dá)、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bǔ)、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①重點詞:嘗,曾經(jīng)。聞,聽說。句意: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②重點詞:竊,私下。好,喜歡。句意:我(寡人)私下聽說趙王愛好(喜歡)音樂,請彈奏瑟!(4)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解答。【甲】唐雎以布衣俠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機(jī)智;【乙】藺相如借“五步之內(nèi)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范,為一擊缶,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機(jī)智。他們二人都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愛國之情可見一斑。(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描寫方法的辨析能力。兩文都有人物與秦王的對話,屬于語言描寫;“挺劍而起”則是對唐雎的動作描寫;“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因跪請秦王”也是對藺相如的動作描寫。不同點:【乙】文“相如張目叱之”是對藺相如的神態(tài)描寫,文中對眾武士的描寫則屬于側(cè)面描寫(間接)描寫,【甲】文沒有。答案:(1)①碰,撞;②吉祥;③上前(走上前);④答應(yīng)。(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3)①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②我(寡人)私下聽說趙王愛好(喜歡)音樂,請彈奏瑟!(4)勇敢、機(jī)智、善辯、愛國。(5)相同點: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不同點:【乙】文有神態(tài)描寫、側(cè)面(間接)描寫,【甲】文沒有。【點評】“之”的用法: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bǔ)充音節(jié))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參考譯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數(shù)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shù)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xiàn)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劍出鞘立起?!疽摇壳赝躏嫷骄婆d正濃時,說:“我私下里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奏瑟一曲!”趙王就彈起瑟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碧A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里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來相互為樂?!鼻赝醢l(fā)怒,不答應(yīng)。這時藺相如向前進(jìn)獻(xiàn)瓦缻,并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缻,藺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nèi),如果我自殺,脖頸里的血可以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來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保?019湖北恩施)【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薄疽摇坑|龍說趙太后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碧蟛豢?,大臣強(qiáng)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碧笤唬骸袄蠇D恃輦而行?!痹唬骸叭帐筹嫷脽o衰乎?”曰:“恃粥耳?!痹唬骸袄铣冀裾呤獠挥?,乃自強(qiáng)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碧笤唬骸袄蠇D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bǔ)黑衣之?dāng)?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碧笤唬骸熬粗Z。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碧笤唬骸罢煞蛞鄲蹜z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碧笮υ唬骸皨D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yuǎn)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弊髱煿唬骸敖袢酪郧?,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痹唬骸拔ⅹ氌w,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yuǎn)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碧笤唬骸爸Z,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B.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日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放以為其愛不若燕后C.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書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巖燕后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3分)A.愿終守之,弗敢易易:交換B.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休:吉祥C.入而徐趨,至而自謝謝:感謝D.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奉:俸祿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項是(3分)A.甲文記敘了唐雎在緊要關(guān)頭出使泰國,質(zhì)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現(xiàn)了唐瞧不畏強(qiáng)暴、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B.甲文中安陵君雖然是個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C.乙文中觸龍講究勸說藝術(shù),先從國家大事說起,再聯(lián)系生活瑣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趙太后。D.甲乙兩文都運用大量對話,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對比鮮明。主人公睿智聰慧、嫻于辭令的形象躍然紙上。4.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