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0445-2024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_第1頁
DB3301T0445-2024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_第2頁
DB3301T0445-2024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_第3頁
DB3301T0445-2024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_第4頁
DB3301T0445-2024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40

CCSP50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標準

DB3301/T0445—2024

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

2024-02-29發(fā)布2024-03-29實施

杭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301/T0445—2024

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城市橋梁橋下空間利用與管理的總體要求,安全要求,分類、設置及管理,管理要求

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既有城市橋梁凈空高度在2m以上橋下空間的利用與管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GB5021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

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guī)范

GB50395視頻安防監(jiān)控系統工程設計規(guī)范

GB50464視頻顯示系統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763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

GB5134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

GB55015建筑節(jié)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guī)范

GB55024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guī)范

CJJ/T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場、廠工程設計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城市橋梁urbanbridge

城市范圍內連接或者跨城市道路,供車輛、行人通行的橋梁及高架道路。

[來源:DB33/T1097—2014,2.1.1]

橋下空間spaceunderthebridge

城市橋梁垂直投影范圍內的空間及場地,包括除水面、鐵路、軌道交通、道路以外的橋梁規(guī)劃紅線

內的陸域區(qū)域。

[來源:CJJ99—2017,2.1.11,有修改]

1

DB3301/T0445—2024

4總體要求

橋下空間凈空高度在2m以上時宜利用。橋下搭建建(構)筑物時,與橋梁底面、橋墩、橋臺的

凈距離不應小于1.5m,不應將橋墩、橋臺、橋梁附屬設施及其他市政設施封閉在內或占壓。

涉及河道行洪或水庫泄洪通道的橋下空間不應利用,低洼易淹的橋下空間不宜搭建建(構)筑物。

橋下空間利用應設置公示牌,公示信息應包括位置、范圍、用地面積、用途、責任單位、責任人

及監(jiān)管部門電話等內容。

橋下空間利用應配套設置照明、消防及安防監(jiān)控等設施,安防監(jiān)控系統應符合GB50395的相關規(guī)

定。

橋下空間利用場所供配電系統與智能化系統的設置應符合GB/T4208、GB/T22239、GB50016、

GB50057、GB50217、GB50343、GB51348、GB55024的相關規(guī)定。

橋下空間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應符合GB50034、GB55015和GB55024的相

關規(guī)定。

橋下空間利用前應編制設計文件、施工及后期維護管理等方案,由相關部門組織審查。

橋下空間施工完成后應由相關部門組織驗收,驗收通過后方可運營。

申請利用橋下空間的使用單位應向相關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同意后方可使用。

使用單位應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對橋下空間設施設備進行檢查,保持設施良好、環(huán)境整潔。

5安全要求

橋下空間利用的相關設施應保證與橋梁主體結構的相互獨立,不應影響橋梁安全、檢測、養(yǎng)護和

維修。

橋下空間利用不應侵占橋下道路建筑限界,不應影響橋下道路通行。

橋下空間利用不應影響或損壞橋梁現有排水設施。

橋下空間利用不得從事以下活動:

a)設立生產、儲存、銷售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場所、設施,或者停(堆)放、

裝(卸)載危險物品;

b)設立洗車、修車、加油、商業(yè)、餐飲、娛樂、集貿市場等各種經營場所、設施;

c)用于生產、生活、居住以及使用燃氣、電爐及明火;

d)擅自對交通安全、通訊、監(jiān)控、收費、供電、防護構筑物、上下水、管理用房、排水溝等橋梁

附屬設施設備進行拆改或損壞,以及其他有損橋梁附屬設施設備的行為;

橋下空間利用施工時,施工機具設備和臨時堆積物(堆土)不應影響橋身、橋墩(臺)的安全。

6分類、選址及設置

停車場

6.1.1一般要求

橋下空間停車場設置的面積應符合最小設置規(guī)模要求,機動車停車場面積不宜小于600m2,

非機動車停車場面積不宜小于75m2。

停車場的內部交通組織與豎向設計應與周邊道路的交通組織和豎向條件相適應。

停車場應設置無障礙設施,并符合GB50763的相關規(guī)定。

2

DB3301/T0445—2024

6.1.2選址要求

停車場應選擇地形條件良好、地勢較平坦的橋下空間建設。

停車場規(guī)模的確定宜考慮減小對沿線動態(tài)交通的影響。停車場設置可能對主線機動車交通產

生較大影響時,應進行交通影響分析與評價。

宜在居住區(qū)、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等周邊存在較大停車需求的橋下空

間設置停車場。

機動車車場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非機動車停車場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m。

6.1.3設置要求

停車場平面設計應有效利用場地,合理安排停車區(qū)及通道,滿足消防要求,并留出輔助設施

的位置。

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滿足以下要求:

a)出入口不應設在交叉口范圍內,且不宜設在主干路上;不應設在人行橫道、公共交通??空炯?/p>

橋隧引道處;出入口的緣石轉彎曲線切點距鐵路道口的最外側鋼軌外緣不應小于30m;距人

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的梯道口不應小于50m;

b)出入口的位置及數量應根據停車容量及交通組織確定,一般情況下不應少于2個,其凈距宜大

于30m;條件困難或停車容量小于50輛時,可設1個出入口,但其進出口應滿足機動車雙向行

駛的要求;

c)單向通行的出入口凈寬不應小于5m,雙向通行的出入口凈寬不應小于7m;

d)出入口應有良好的通視條件,視距三角形范圍內不應有妨礙機動車駕駛員視線的障礙物;

e)應根據使用要求分區(qū)、分車型設計。如有特殊車型,應按實際車輛外廓尺寸進行設計;

f)車位布置可按縱向或橫向排列分組安排,每組停車不應超過50輛。當各組之間無通道時,應留

出不小于6m的消防通道;

g)停車位與橋墩(臺)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5m;

h)停車位布置可采用垂直式、平行式和斜列式,也可混合布置;

i)不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j)公共停車場應設置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應符合GB50763的相關規(guī)定。

公共交通停車場的設置應符合CJJ/T15的相關規(guī)定。

非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滿足以下要求:

a)可與機動車停車場結合設置,但進出通道應分開布設;

b)出入口不宜少于2個,出入口寬度宜為2.5m~3.5m;

c)出入口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2.5m,停車區(qū)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2.2m;

d)停車區(qū)應分組設置,每組停車區(qū)長度宜為15m~20m,停車方式應以出入方便為原則;

e)電動自行車充電點應集中設置,并合理設置停放區(qū)域和充電樁間距,不應在橋下空間低于4m

處設置充電裝置。充電點應足額配備消防器材,集中充電點上方應設置懸掛式干粉滅火器;

f)非機動車停車區(qū)宜設置車棚、存車支架等設施。

停車場的豎向設計應與排水設計相結合,機動車停車場的坡度宜為0.3%~3%,非機動車

停車場的坡度宜為0.3%~4%。

路面應平整、防滑,并滿足排水強度要求,路面結構可參照城市支路。

出入口及停車場內應設置明示通道、車輛通行路線和停車位等交通標志和標線,并設置安全

疏散標志,橋下空間禁停區(qū)域應施劃黃色網格線。橋下空間出入口應設置限高標志和防撞設施。

橋墩(臺)周邊應設置防撞、防擦設施,橋墩(臺)上應涂反光漆或包裹反光膜等警示標志。

3

DB3301/T0445—2024

安防監(jiān)控應全覆蓋,停車場行車道及周邊監(jiān)控24h無死角,并符合GB50395的相關規(guī)定。

0停車場內宜設置天氣預報、地質災害等信息顯示裝置。信息顯示應符合GB/T4208、GB50464

的相關規(guī)定。采用智慧指示屏作為信息顯示屏的,宜具備信息發(fā)布、智慧導航、語音系統、觸控操作等

功能。

1停車場車位照度不宜低于30lx,行車道照度不宜低于50lx。

管理用房

6.2.1一般要求

橋下空間管理用房主要包括城管驛站、市政設施管理用房、綠化管理用房、社區(qū)管理用房等。

管理用房及周邊場地的利用應滿足城市管理的要求。

6.2.2選址要求

管理用房選址應綜合考慮周邊環(huán)境、地塊條件、交通條件、建設需要用地面積等方面的要求。

6.2.3設置要求

管理用房出入口設置滿足以下要求:

a)應與周邊場地出入口綜合考慮,同時滿足管理用房使用人員出入方便、疏散安全以及機具設備

和堆儲材料運輸的要求;

b)機動車出入口不應設在交叉口范圍內,且不宜設置在主干路上;可能對主線機動車交通產生較

大影響時,應進行交通影響分析與評價;

c)人行出入口宜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一側或與人行橫道線對應。

管理用房平面布置滿足以下要求:

a)應根據批準的功能、位置、面積進行利用,不應超范圍、超面積利用,不應改變使用功能,嚴

禁亂堆亂放以及生產加工作業(yè)等行為;

b)應采用牢固、阻燃、耐用材料,宜采用輕質材料;當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或磚砌結構時,需滿

足與橋墩(臺)和橋梁底面的施工距離要求;

c)管理用房內機具物品停(擺)放應劃分固定區(qū)域,并采取防塵措施;場地內應設置滅火器等消

防設施;

d)地基基礎布置應保證與原有橋梁基礎間的安全距離。

管理用房立面形式應與橋體及周邊環(huán)境相協調。

周邊場地設置停車位時,場地設置還應符合7.3的要求。

周邊場地應設置照明設施,周邊設有停車場地時,其地面照度不宜小于50lx。

周邊場地應設置監(jiān)控系統,且防護邊界監(jiān)控無死角,并符合GB50395的相關規(guī)定。

公共活動場地

6.3.1一般要求

公共活動場地包括公共體育健身場所、文化宣傳陣地、休閑公園和城市綠道等,并配置相應

的景觀綠化。

公共活動場地僅供公共活動及休閑娛樂,不應進行任何經營性活動。

公共活動場地應設置無障礙設施,并符合GB50763的相關規(guī)定。

6.3.2選址要求

4

DB3301/T0445—2024

公共活動場地選址應綜合考慮周邊環(huán)境、交通、業(yè)態(tài)等方面的要求。

宜在居住用地周邊的橋下空間設置或結合慢行系統設置。

不應在兩側機動車流量較大的橋下空間設置公共活動場地。

公共活動場地的凈空高度不宜小于3.0m,且不應小于2.2m。

6.3.3設置要求

公共活動場地出入口設置滿足以下要求:

a)應與周邊地塊開口相協調,數量應滿足人員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及器械運輸的要求;

b)應滿足消防要求;

c)宜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一側或與人行橫道線對應。

公共活動場地平面布置滿足以下要求:

a)應因地制宜,根據橋身結構、凈空高度、道路寬度、引橋長度、橋墩間距、截面尺寸等橋梁自

身條件,選擇適宜的公共活動場地類型;

b)應科學利用場地空間,在滿足活動要求和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場地布置應緊湊合理;

c)應考慮功能及文化植入,結合場地周邊人文歷史特征進行布置;

d)應保證橋梁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并保證橋下通行車輛、行人的安全。場地內所建設施不應遮

擋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保證過往車輛和行人通視良好,保障正常通行;

e)植物綠化不宜種植高大喬木,宜種植耐蔭、耐旱、抗逆性強、長勢強健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

品種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

公共活動場地內的建(構)筑物應與橋體和周圍環(huán)境相協調。

地面宜按照海綿城市要求采用透水材料鋪裝;地面應保證平整、完好,不應有坑洞、碎裂,

保證排水通暢無積水。

公共活動場地內設置停車位時,場地設置還應滿足6.1.3的要求。

公共活動場地內的照明設施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其照度值不宜低于300lx;根據需要設置

智慧照明控制系統,宜采用時鐘控制、照度控制和紅外感應控制相結合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宜具有遠

程控制功能。

公共活動場地內的智慧系統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

a)宜設置天氣預報、地質災害等信息顯示裝置;

b)設置智慧燈桿的,根據使用需求,可掛載5G通信基站、WiFi無線網絡、智能節(jié)能燈、智能安

防監(jiān)控、智能人臉識別、交通誘導指示、音響與廣播電視、停車無感支付等設備的一種或多種;

c)設置智能音響的,根據使用需求,可集成掛載到智慧燈桿或草坪燈內,采用超五類以上規(guī)格網

線直連,接入智慧平臺服務器,實現分區(qū)廣播、統一廣播功能;

d)設置智慧跑道系統的,可讓活動人員在運動信息顯示屏上進行注冊,通過智能交互技術,采集

跑步前、跑步中、跑步后三個階段的數據,識別桿(監(jiān)控攝像)對運動信息進行分析,實現運

動數據可視化。

應急倉儲場地

6.4.1一般要求

應急倉儲場地的設置應經過相關管理部門同意,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堅持以防為主、防消結

合的方針。

應急倉儲場地僅供存儲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不應進行任何經營性活動。

6.4.2選址要求

5

DB3301/T0445—2024

應急倉儲場地選址應綜合考慮應急救援服務半徑、交通等方面的要求。

6.4.3設置要求

應急倉儲場地出入口設置應與周邊場地出入口綜合考慮,同時要滿足應急倉庫使用人員出入

方便、疏散安全以及倉儲物資運輸的要求。

應急倉儲場地平面布置滿足以下要求:

a)不應堆放易燃、易爆及化學危險品;不應私拉電線、插座及超負荷用電;

b)一般情況下,橋下空間不應隨意堆放物品;辦理過使用手續(xù)的橋下空間使用單位(主要為園林

綠化、市政養(yǎng)護相關單位),可在不影響橋梁安全的情況下,合理有序地堆放養(yǎng)護、應急搶險

物資等,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c)應急倉儲區(qū)域設計應符合GB50016的相關規(guī)定。

應急倉儲場地應平整,地面應進行硬化處理,強度應滿足堆放物資的要求。

應急倉儲場地的標高應滿足排水要求,保證場地排水通暢,并宜根據場地堆放物資的需要合

理設置排水設施。

磚墻封閉的應急倉儲場地內應設置照明設施,照度值不宜低于100lx;用綠籬、爬藤等進行

圍合的場地內宜設置照明設施,照度值不宜低于75lx。

應急倉儲場地內應設置智慧監(jiān)控系統,監(jiān)控系統應設置數字化管控設備,且24h在線,如

遇故障應在48h內完成修復并向應急倉儲使用部門報告。

7管理要求

根據“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使用單位應落實場地安全責任主體,負責維護和保養(yǎng),履行管

理責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