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4-17游褒禪山記一、讀準(zhǔn)字音舍于其址()廬冢()褒禪()音謬()仆道()窈然()何可勝道()王回深父()[答案]shèzhǒnɡchánmiùpūyǎoshēnɡfǔ二、一詞多義1.道eq\b\lc\{(\a\vs4\al\co1(有碑仆道(),何可勝道也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舍eq\b\lc\{(\a\vs4\al\co1(始舍于其址(),退避三舍(),客舍青青柳色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乃eq\b\lc\{(\a\vs4\al\co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不知有漢(),家祭無忘告乃翁()))4.勝eq\b\lc\{(\a\vs4\al\co1(何可勝道也哉(),沛公不勝杯杓(),予觀夫巴陵勝狀(),戰(zhàn)勝而得者()))5.得eq\b\lc\{(\a\vs4\al\co1(此予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此言得之()))6.然eq\b\lc\{(\a\vs4\al\co1(有穴窈然(),然視其左右(),理固宜然(),吳廣以為然()))7.其eq\b\lc\{(\a\vs4\al\co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距其院東五里(),獨其為文猶可識(),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其孰能譏之乎(),而予亦悔其隨之(),既其出(),視其左右(),謬其傳(),咎其欲出者()))8.常eq\b\lc\{(\a\vs4\al\co1(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9.以eq\b\lc\{(\a\vs4\al\co1(夫夷以近,則游者眾(),余與四人擁火以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答案]1.名詞,道路動詞,說出名詞,風(fēng)尚名詞,道義名詞,道理2.動詞,居住名詞,行軍三十里為一舍名詞,房舍動詞,停止3.副詞,表推斷,是連詞,于是副詞,竟然代詞,你的4.副詞,盡動詞,禁得起形容詞,美麗的動詞,成功5.名詞,心得名詞,心得,收獲動詞,能夠形容詞,相宜,正確6.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連詞,然而代詞,如此,這樣形容詞,對,正確7.代詞,那,指褒禪安葬地代詞,這,指慧空禪院代詞,它,指仆碑代詞,它,指洞窟代詞,那些,指好游者代詞,它,指后洞代詞,他們,指游客代詞,他們,指古人副詞,加強反問語氣,莫非代詞,指自己助詞,無義代詞,它,指洞壁代詞,它,代山的名稱代詞,那些,指欲出者8.形容詞,平凡副詞,經(jīng)常9.連詞,表并列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連詞,因為三、詞類活用1.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__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_________3.莫能名者 ()_________4.有泉側(cè)出 ()_________5.而其見愈奇 ()_________6.則其至又加少矣 ()_________7.入之甚寒,問其深 ()_________8.常在于險遠(yuǎn) ()_________9.至于幽暗昏惑 ()_________10.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_________11.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_[答案]1.名詞用作動詞居住2.名詞用作動詞命名3.名詞用作動詞說明,說出4.名詞用作狀語從側(cè)面5.動詞用作名詞見到的景象6.動詞用作名詞到達(dá)的人7.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8.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僻遠(yuǎn)的地方9.形容詞用作名詞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亂的地方10.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終點11.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四、古今異義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基數(shù)詞,表數(shù)目。2.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特別之觀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特別,極;異乎尋常的。3.此所以①學(xué)者②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所以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常用作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②學(xué)者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在學(xué)術(shù)上有肯定成就的人。4.于是余有嘆焉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5.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答案]1.特別之一。2.不平凡。3.①相當(dāng)于“……的原因”。②泛指求學(xué)的人。4.兩個詞。于,介詞,譯為“對”。是,代詞,代“這件事”。5.到……。五、文言句式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予之所得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所以學(xué)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孰能譏之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推斷句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的屋舍。2.推斷句現(xiàn)在把“華”讀為“華實”的“華”,或許是讀音上的錯誤。3.推斷句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的南面而這樣命名。4.推斷句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心得。5.推斷句這就是讀書人不行以不深化地思索、謹(jǐn)慎地實行的原因。6.狀語后置句古人視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7.省略句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8.固定句式莫非誰還會譏笑他嗎?9.狀語后置句唐代僧人慧褒起先在此筑屋定居。六、文白對譯eq\f(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褒禪山也叫華山。唐代僧人慧褒起先在此筑屋定居,)eq\f(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死后葬在這里。因為這個原因,從那以后人們稱這座山)eq\f(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為“褒禪”。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eq\f(廬冢也。,的屋舍。)eq\b\lc\[\rc\](\a\vs4\al\co1(慧褒:唐代高僧。卒,葬之:死后葬在這里。))eq\f(距其院東五里,,離那禪院東邊五里,)eq\f(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的南面而這樣稱呼它。)eq\f(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eq\f(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已經(jīng)模糊不清,只有從它殘存的字還可以分辨出“花山”的名稱。)eq\f(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現(xiàn)在把“華”讀為“華實”的“華”,或許是讀音上的錯誤。)eq\b\lc\[(\a\vs4\al\co1(華山洞:南宋王象先《輿地紀(jì)勝》寫作“華陽洞”。據(jù)下文“華山,之陽”,應(yīng)作“華陽洞”。乃:表推斷,有“為”“是”的意思。其文))eq\b\lc\(\a\vs4\al\co1(漫滅:碑文磨滅,模糊不清。文,指碑文,“獨其為文”的“文”,指碑上殘存的文字。蓋:承接上文,說明緣由,有“或許因為”))eq\b\lc\\rc\](\a\vs4\al\co1(的意思。,謬:錯誤。))eq\f(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華山洞下邊平坦空曠,有泉水從旁邊涌出,題字記游的)eq\f(甚眾,所謂前洞也。,人很多,這是人們所說的“前洞”。)eq\b\lc\[\rc\](\a\vs4\al\co1(其:指前洞。記游:指,在巡游處題字留念。))eq\f(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順山而上走五六里,有個洞窟幽暗深遠(yuǎn),走進洞窟特別寒冷。)eq\f(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愛巡游的人也不能走到終點,人們叫)eq\f(后洞。,它“后洞”。)eq\b\lc\[\rc\](\a\vs4\al\co1(窈然:幽暗深遠(yuǎn)的樣子。則:,即使。窮:盡,達(dá)到終點。))eq\f(余與四,我和同游的四)eq\f(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個人拿著火把走進去,進洞越深,前進越困難,然而見到)eq\f(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的景象也越奇妙。有松勁懈怠想要退出去的伙伴說:“假如)eq\f(出,火且盡?!?不出去,火把將要燒完?!?eq\b\lc\[\rc\](\a\vs4\al\co1(擁火:舉著火,把。擁,執(zhí)、持。))eq\f(遂與之,于是跟他們一起)eq\f(俱出。蓋予所至,比好游者,退出洞來。大約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愛巡游的人來說,)eq\f(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還不到特別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來到這里題字記游的)eq\f(已少。,已經(jīng)少了。)eq\b\lc\[\rc\](\a\vs4\al\co1(蓋:發(fā)語詞,有“或許”的意思。不能,十一:不到特別之一。不能,不到。))eq\f(蓋其又深,,或許洞越深,)eq\f(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那么到達(dá)那里的人就更少了。當(dāng)確定從洞中退出來的時候,)eq\f(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我的體力還足夠接著前進,火把還足夠接著照明。我們已經(jīng))eq\f(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出洞了,便有人指責(zé)那要求退出來的人,我也懊悔自己跟從)eq\f(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他們,以致不能盡情享受那巡游的樂趣。)eq\b\lc\[(\a\vs4\al\co1(加少:更少。方:,當(dāng)。是時:指決))eq\b\lc\\rc\](\a\vs4\al\co1(定從洞中退出的時候。明:照明,用作動詞?;?其:懊悔自己。其,這里表示第一人稱,指自己。))eq\f(于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對于這種狀況,我有感嘆了。古人視察天地、山川、草木、)eq\f(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因為他們探究、思索得特別)eq\f(深而無不在也。,深化,而且無處不在。)eq\b\lc\[(\a\vs4\al\co1(嘆:感嘆。得:心得,收獲。求思:,探究,思索。無不在:沒有不到的))eq\b\lc\\rc\](\a\vs4\al\co1(地方,也就是細(xì),致、周密的意思。))eq\f(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達(dá)的人就多;地勢)eq\f(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險峻并且路程遠(yuǎn),到達(dá)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異宏偉、珍)eq\f(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貴奇妙、不同尋常的景象,經(jīng)常在那險阻僻遠(yuǎn)的地方,因)eq\f(人之所罕至焉,,而人們很少到達(dá)那里。)eq\b\lc\[\rc\](\a\vs4\al\co1(夷:平坦。以:而。,觀:值得欣賞的景象。))eq\f(故非有志,所以,沒有志向)eq\f(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的人是不能到達(dá)的。有了志向,也不隨從別人而中止,然而)eq\f(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力氣不足,也不能到達(dá);有了志向和力氣,而且又不隨從別人)eq\f(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令人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外物來)eq\f(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協(xié)助他,也不能到達(dá)。然而力氣足夠到達(dá)那里(結(jié)果卻沒)eq\f(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有到達(dá)),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訕笑的,在自己看來也是有所)eq\f(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懊悔的;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dá)的人,就可以沒有懊悔了,)eq\f(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莫非誰還會譏笑他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心得。)eq\b\lc\[(\a\vs4\al\co1(隨以止:,盲從別人))而停止前進。昏惑:迷惑。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類的話。意思是力氣足以到達(dá)那里(卻沒有達(dá)到)。有悔:eq\b\lc\\rc\](\a\vs4\al\co1(有所懊悔的。,其:豈,莫非。))eq\f(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我對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嘆惜那古代書籍的失傳,)eq\f(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后代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事情,)eq\f(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行以不深,(這類情形)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讀書人不行不深化地)eq\f(思而慎取之也。,思索、謹(jǐn)慎地實行的原因。)eq\b\lc\[(\a\vs4\al\co1(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感嘆。謬:弄錯,使……錯。))eq\b\lc\\rc\](\a\vs4\al\co1(其:指古書。名:說明,說出,用作動詞。勝道:說明白,,說清晰的意思。學(xué)者:讀書人。之:代傳聞材料。))eq\f(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同游的四個人: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eq\f(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純父。)eq\b\lc\[(\a\vs4\al\co1(廬陵:現(xiàn)在,江西吉安。))eq\b\lc\(\a\vs4\al\co1(長樂:今福建長樂。王回,字深父。宋代理學(xué)家。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國,字平父,排行第四,《宋史》說他“以文章))eq\b\lc\\rc\](\a\vs4\al\co1(聞于世”。王安上,,字純父,排行第七。))eq\f(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氏王安石記。)eq\b\lc\[(\a\vs4\al\co1(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eq\b\lc\(\a\vs4\al\co1(宋仁宗的年號。臨川:現(xiàn)在江西撫州。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寫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eq\b\lc\\rc\](\a\vs4\al\co1(上冠姓,以后在謄寫時才把姓名寫出來。,依據(jù)書稿編的文集,經(jīng)常保留“某”的字樣。))
[資料鏈接]改革家和文學(xu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今江西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后因保守派反對失敗,退居江寧,封舒國公,旋改封荊,也稱荊公,卒謚文。其作品今存《王臨川集》等。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1054年4月,辭官回家探親,在歸家途中巡游了山巒起伏、有泉有洞、風(fēng)景秀麗的褒禪山,同年7月以追記的形式寫下了此文。寫作此文時,王安石34歲。[文本鑒賞]本文是游記,作者先后參觀巡游了慧空禪院、華山洞、仆碑三個景點,其中以記游華山后洞為主,把游山和治學(xué)兩個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借游山的體驗,說明白處事、治學(xué)都要“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答案]①志、力、物三者關(guān)系②治學(xué)要深思慎取[文本深讀]一、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問題。1.第一段為什么特殊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寫仆碑是為后面爭論埋下伏筆,作者仔細(xì)考證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體現(xiàn)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究精神,也是后面爭論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據(jù)。二、閱讀課文其次自然段,回答問題。2.其次段略寫什么?詳寫什么?運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寫前洞,較具體地寫了后洞特點及游后洞的所見所感。多處設(shè)比:①前洞的平曠與后洞的幽深對比;②前洞“記游者甚眾”與后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對比;③“余所至”之淺與“好游者”所至之深對比;④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對比。作用是為下文的爭論做鋪墊。三、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3.第三段著重寫什么?這一段可分幾層意思?作者在文中闡述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段寫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說的“有嘆”。(2)共有五層意思:①用一“嘆”字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②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biāo)準(zhǔn),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緣由;③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④闡述宏偉目標(biāo)、險遠(yuǎn)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⑤強調(diào)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dá)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3)在本段中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四、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回答問題。4.在第四段中作者表達(dá)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生發(fā)出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認(rèn)為治學(xué)不應(yīng)當(dāng)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yīng)當(dāng)“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經(jīng)過自己頭腦的仔細(xì)辨析思索,然后謹(jǐn)慎地實行其中合理的部分,揚棄那些有謬誤的東西。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lián)想到“古書之不存”,聯(lián)想到“謬其傳”的狀況不行“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xué)必需“深思慎取”的結(jié)論,邏輯特別嚴(yán)密。五、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這是王安石在游山時的深刻感受。談?wù)勀愕睦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觀點一)本文的主題是“有志才能成功,立志乃成功之秘訣”?!岸乐?zhèn)ァ⒐骞?、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論斷可以為證。(觀點二)王安石的“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癥結(jié)在于一個“隨”字。韓愈“行成于思,毀于隨”講的也是這個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需取“思”而舍“隨”,做到“三思而后行”。(觀點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我們個人來說,攀得越高,相識就越深遠(yuǎn)。我們?nèi)舫浞诌\用“志”、“力”、“物”三個條件,就不會像王安石那么懊悔了,肯定能達(dá)到一個志向的高度。[寫法借鑒]1.寫作特色鋪墊本文一起先介紹山名“華山”,記仆碑又突出“花山”二字,為后面的爭論做鋪墊。記游山,不記別的,只記游山洞。前洞略寫,指出路近、地平、游者眾,為后面的寫作做了鋪墊;后洞詳寫,突出路遠(yuǎn)、奇險、深寒、游者少,和前洞對比,并交代退出狀況,為后文爭論做了有力的鋪墊。鋪墊就是為主要人物出場、主要事務(wù)發(fā)生或作者觀點的提出創(chuàng)建條件而著重描述渲染、進行陪襯襯托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鋪墊的作用:鋪墊是主要情節(jié)或文章主旨的基石,能增加情節(jié)的張力或文章主旨的影響力。2.寫法指導(dǎo)(1)要引而不發(fā)、自然合理。(2)可從情節(jié)發(fā)展的方向進行鋪墊。(3)可運用不同的手法進行鋪墊。如運用伏筆鋪墊、懸念鋪墊(又叫墊襯)、鋪陳鋪墊(用鋪陳事物的方法渲染氣氛,制造聲勢)。3.遷移運用請你運用鋪墊的手法代某電視臺向觀眾介紹某一聞名演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作示例】摯友們,看過《大決戰(zhàn)》、《毛澤東和他的兒子》、《你好,太平洋!》這幾部影片的觀眾,可能會對演員把領(lǐng)袖人物說話學(xué)得栩栩如生而感到驚異。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這幾部影片中為扮演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同等演員配音的竟是同一個人。他,就是空軍政治部話劇團演員周貴元。[素材采擷]1.課內(nèi)素材最好不付出就能取得成果,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業(yè)的頂峰,不少人還在做著這樣的白日夢。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已經(jīng)指出:世之奇?zhèn)?、瑰怪、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所以,摯友們,不要再在平地觀望了,到“險遠(yuǎn)”之地去尋求“奇?zhèn)?、瑰怪、特別之觀”吧!【應(yīng)用角度】“更上一層樓”、“努力”、“更好的風(fēng)景”等。2.精彩應(yīng)用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想要到達(dá)最高層或許很難,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己之志,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更上一層樓”。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風(fēng)景,恒久在人跡罕至之處,險遠(yuǎn)之地。坐享其成,終將一事無成。欲有所獲,唯有立刻行動。從平地動身,一步步向前行進,向上攀登,在荊棘坎坷中歷練自己,追求那片人生的美妙。[群文閱讀]導(dǎo)讀:“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古往今來,人們巡游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都會發(fā)出感慨。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揭示了“志”、“力”、“物”的三者辯證關(guān)系;《再游褒禪山》揭示了“看法確定一切”的主題;《游褒禪山》(佚名)揭示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再游褒禪山(一)王安石游褒禪山回來之后,心里總覺得不快,始終難以拂去心中的缺憾。他不想過多責(zé)怪他人,卻懊悔自己缺乏主見,隨著出來,沒有欣賞到奇?zhèn)?、瑰怪的洞中奇觀。(二)半個月后,安石、安上、安國在一起小聚,談及此事都懊悔莫及。安國說:“沒有走到洞的終點,實為一大憾事?!庇谑切值苋松套h確定再游褒禪山。因為王回、君圭二人前次游山打了退堂鼓,此次不再約他們同游。其次日,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兄弟三人備足干糧、清水和火把,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地再次向褒禪山進發(fā)。進入山洞后,三人邊進邊談?wù)?,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越感覺到山洞的神奇。他們相互激勵,喊著“不達(dá)目的,決不罷休”的號子前行。片刻,來到上次退出的地方小憩,三人感慨萬千,安上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安石也說:“世之奇?zhèn)ァ⒐骞?、特別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币豢嚏姾?,兄弟三人接著前行,相互攙扶,借著昏暗的燈光,向洞內(nèi)摸索前進。又前行數(shù)十步,山洞右折,亂石嶙峋,舉步維艱,洞壁上留名的、刻字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且寒氣逼人。又行數(shù)十步,洞陡然變窄,三人只好貓腰前行。又行幾十步,洞中豁然開朗,寬敞了很多。繞洞環(huán)行,發(fā)覺已經(jīng)無路可走。細(xì)細(xì)欣賞:鐘乳石倒掛,精美絕倫;用石頭叩擊巖壁,鏗鏘有聲,雄渾處似洪鐘,微小處似流水;洞底散布著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似牛形,有的像羊形,還有一塊石頭,更像長嘯的駿馬,鮮活欲奔……安石三人不停地變換著位置,沉醉在洞中奇景中,流連忘返,噓嘆不已。忽有一支火把熄滅,他們方才想起須要返程。于是借著火光,漸漸地摸索著向洞外走去。天色將晚,三人站在洞口,滿臉滿意。雖說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劃傷,但他們因最終到了褒禪山的終點,看到了罕見的洞中奇景而興奮。(三)幾日后,安石恰好遇到君圭、王回,就不由自主地把再游褒禪山的經(jīng)驗告知他倆,王回聽完后面露慚色,感慨良久說:“做事情要想成功,關(guān)鍵是要有個正確的看法,因為看法確定一切?!庇伟U山記⊙佚名我們到褒禪山的時候,正是秋末冬初,滿山紅葉,絢麗亮眼。踏著古人王安石先生走過的蹤跡,我們到此來尋幽探勝,發(fā)思古之幽情?;劭斩U院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已蕩然無存。山下有一磚瓦結(jié)構(gòu)的平房,門扉虛掩,寧靜無聲。輕推,里面是一尊微笑著的紅泥塑彌勒佛坐像,這種非驢非馬的建筑,可能只是初擬,好待以后再作開發(fā)。但這絕不是慧空禪院的舊址,王安石說慧空禪院東五里才是華山洞,而此小屋距華山洞不過百米之遙,而且不在其東。書上所說的那個仆碑仍在,但早已斷裂為數(shù)塊,最大的一塊也不過磨盤大小,其上干凈無字。聽隨行的知情人介紹,這塊曾經(jīng)可識“花山”二字的仆碑毀壞于“文革”期間,一同被毀的還有山頭的兩座佛塔。大家聽罷,一陣感嘆唏噓,半晌無語。前洞平平,中空無物,洞畔有清泉激石,泠泠作響,一路潺湲而下,環(huán)繞著山下漂亮的小小村莊。村莊寧靜,一如遙遠(yuǎn)的宋代。其洞陰森,深不行測。入其洞,又一小洞,曰井洞。過井洞,另有一番天地。但身體稍胖者極難越過此洞,因王安石先生不曾記敘過這個井洞,所以大家都把愛好集中在與前洞相對的后洞上。名人筆觸所到之處,大有春水活物之勢,自古以來,這種情形無法變更。“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謂之后洞?!逼鋵崳瑫纤f的五六里不過是一個虛數(shù),我先目測而后步行,前后兩洞的距離實際也不過百十米的樣子。王安石先生之所以說成是五六里,也實在有點虛妄,可能僅僅是行文的須要,“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不突出遠(yuǎn),后面無從發(fā)表爭論。到了后洞,我們手持蠟燭、電筒,接踵而入。洞,甚大甚深,而路,亦甚難走,偶有水洼,加上腳下石頭的磕絆,半小時也不過走了二三里路的光景,手上的蠟燭尚有四分之三,而洞絕沒有窮盡的意思。估計早已超過了王安石當(dāng)年走過的路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除草劑市場運營狀況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鋯英砂行業(yè)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連接器制造市場發(fā)展動態(tài)及前景趨勢預(yù)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輪滑鞋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血漿增容劑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與發(fā)展風(fēng)險評估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葵花油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盈利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藝術(shù)玻璃行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管道檢測行業(yè)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空冷器市場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種衣劑市場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商業(yè)銀行信貸實務(wù):第一章 商業(yè)銀行信貸概述
- 灌注樁鋼筋籠自動計算套用表格
- 機械工業(yè)建設(shè)項目概算編制辦法及各項概算指標(biāo)
- 蘇科版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期末復(fù)習(xí)+10(專題-幾何圖形的證明)
- 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2 0:寫給泛產(chǎn)品經(jīng)理
- 西方經(jīng)濟學(xué)(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學(xué)課件
- 振動振動測試基礎(chǔ)知識培訓(xùn)課件
- 《云南瀾滄鉛礦有限公司勐濱煤礦采礦權(quán)價款退還計算說明》
- sbl-ep16高低壓開關(guān)柜培訓(xùn)中法文kyn6140.5安裝使用說明書
- GB/T 9113.1-2000平面、突面整體鋼制管法蘭
- GB/T 8947-1998復(fù)合塑料編織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