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醫(yī)外科學考試重點_第1頁
2025年中醫(yī)外科學考試重點_第2頁
2025年中醫(yī)外科學考試重點_第3頁
2025年中醫(yī)外科學考試重點_第4頁
2025年中醫(yī)外科學考試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早的外科醫(yī)生叫醫(yī)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漢代,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對中醫(yī)外科奉獻很大。華佗是我國歷史最著名的外科醫(yī)生,他第一種應用麻沸散作為全身麻醉劑,堪稱外科鼻祖。晉·龔慶宣撰寫了我國現存第一部外科專著《劉涓子鬼遺方》,(填空題)載有內治、外治處方140個,該書最早記載了用局部有無“波動感”辨膿,并指出破膿時,切口在下方。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現存最早論述病因病機的專著,對傳染病病因病機的認識。唐·孫思邈《仟金方》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實用百科全書。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補充和完善了判斷外科疾病轉歸及預後的五善七惡學說。明·陳實功→《外科正宗》→正宗派→“列證最詳、論治最精”,重視脾胃清·王維德→《外科全生集》→全生集→陰陽辯證清·高錦庭→《瘍科心得集》→心得派→“瘍科實從內出論”引入三焦學說中醫(yī)外科學的范圍:①瘡瘍②乳房疾病③癭④瘤、巖⑤皮膚及性傳播疾?、薷亻T直腸疾?、呙谀蚰行约膊、嘀車芗膊、崞渌饪萍膊’儯河址Q外瘍,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總稱。瘍科即外科。瘡瘍:廣義上指一切體表外科疾患的總稱,狹義指發(fā)于體表的化膿性疾病。腫瘍:指體表外科疾病尚未潰破的腫塊。潰瘍: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潰的瘡面。癰:癰者,壅也。指氣血被邪毒雍聚而發(fā)生的化膿性疾病。一般分為內癰和外癰兩大類。外癰指發(fā)于體表皮肉之間的化膿性疾患;內癰是指生于臟腑的化膿性疾患。疽:疽者,阻也。指氣血被邪毒阻滯而發(fā)于皮肉筋骨的疾病。護場:“護”有保護之意,“場”為斗爭場所。所謂“護場”,是指在瘡瘍的正邪交爭中,正氣可以約束邪氣,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擴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腫范圍。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現善的癥狀,表達預後很好?!拔迳啤卑ㄐ纳聘紊?、脾善、肺善、腎善。七惡:“惡”就是壞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現惡的癥狀,表達預後差?!捌邜骸卑ㄐ膼骸⒏螑?、脾惡、肺惡、腎惡、臟腑敗壞、氣血衰竭(脫證)。順證:“順”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狀況,外科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按著次序出現應有的癥狀者,稱為~逆證:“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以次序出現而出現不良的癥狀者稱為~善證與惡證多指全身的體現;順證與逆證多指局部體現。10.癤<3cm癤:表皮橫向癰3~9cm縱向癰:發(fā)于皮肉之間發(fā)>9cm疽:發(fā)于肌肉、骨間,最深11.外科疾病的發(fā)生,大體有=1\*GB3①外感六淫=2\*GB3②情志內傷=3\*GB3③飲食不節(jié)=4\*GB3④外來傷害=5\*GB3⑤老傷虛損=6\*GB3⑥感受特殊之毒=7\*GB3⑦痰凝瘀血(選擇題)外科疾病的重要發(fā)病機理:=1\*GB3①邪正盛衰②氣血凝滯③經絡阻塞④臟腑失和大題緩急深淺皮色皮溫瘡瘍腫勢腫脹范圍潰瘍肉芽硬度陽急淺紅赤灼熱高起局部根束紅活潤澤適中潰後消陰緩深紫暗暗紅或不變不熱不高或平滑不局限,根散漫蒼白紫暗堅如巖或軟如糖疼痛膿液病程預後全身陽劇痛粘厚短易消易潰易斂寒熱,便秘,潰後消,舌紅苔黃脈弦數洪大陰不痛稀薄長難消難潰難斂潮熱,盜汗,神疲,潰後更甚,舌淡胖苔少,脈細軟小無力手太陽:黃柏、藁本手陽明:升麻、石膏、葛根手少陽:柴胡,連翹,地骨皮,青皮,附子足太陽:羌活足陽明:白芷、升麻、石膏足少陽:柴胡、青皮手太陰:桂枝,升麻,白芷,蔥白手厥陰:柴胡,丹皮手少陰:黃連、細辛足太陰:升麻、蒼術、白芍足厥陰:柴胡,青皮,川芎,吳茱萸足少陰:獨活,知母,細辛13.大小,位置形態(tài)質地活動度界線疼痛良性不一規(guī)則中等活動清晰初期不疼,後期因張力或壓迫神經痛惡性不規(guī)則硬如巖固定不移不清晰14.用藥過敏的體現:=1\*GB3①大量分泌物增多②傷口周圍紅或出現小水泡③癢15.辨膿:宜稠不適宜稀,宜明不適宜污,宜腥不適宜臭。16.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呈柏油樣黑便,為遠血;直腸、肛門的便血,血色鮮紅,為近血。尿血:一般無痛,以腫瘤多見。血淋:有痛,以結石、炎癥多見。17.腫瘍期→膿瘍期→潰瘍期18.內治法三個總則:=1\*GB3①消法②托法③補法(填空題)內治法德詳細治法:解表,通裏,清熱,溫通,祛痰,理濕,行氣,和營,內托,補益,調胃19.外治法是運用藥物、手術、物理措施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而到達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措施。外治法的藥物療法常用的有:=1\*GB3①膏藥②油膏③箍圍藥④草藥⑤摻藥膏藥:是將藥物與油類煎熬或搗勻成膏的制劑,現稱硬膏。油膏:陽證:金黃膏;陰證:生肌玉紅膏、回陽玉龍膏箍圍藥:古稱敷貼,是藥粉和液體調制成的糊劑,具有箍集圍聚,收束瘡毒的作用,多用于瘡瘍初期,促其消散。摻藥:將多種不一樣的藥物研稱粉末,根據制方規(guī)律,并按不一樣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時摻布于膏藥或油膏上,或直接摻布于病變的部位,謂之摻藥,古稱散劑,現稱粉劑。=1\*GB3①消散藥:內消散;②提膿祛腐藥:升丹;③腐蝕藥和平胬藥:白降丹、三品一條槍;④祛腐生肌藥:陰證:回陽生肌散;陽證: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藥:生肌散;⑥止血藥:桃花散;⑦清熱收澀藥:青黛散、三石散;=8\*GB3⑧酊劑:復方土槿皮散;=9\*GB3⑨洗劑:三黃洗劑20.手術療法:常用的措施有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挑治法、掛線法、結扎法等切開法:合用于成膿期。膿成:皮薄、光亮、應指、中軟切口的選擇:選擇膿腔最低最微弱處進刀,一般瘡瘍宜循經直切,免傷血絡。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狀切開(填空題),免傷乳絡,乳暈部位弧形切開。肛旁膿腫,以肛管為中心,作放射狀切開。21.總結腫瘍期膿瘍期潰瘍期內治法消托補熱:五味消毒飲寒:陽和湯濕:三妙湯加減邪盛正不衰:透膿散邪盛正衰:托裏消毒散(選擇題)氣:四君子湯氣血:八珍湯血:四物湯外治法陽:金黃膏陰:陽和解凝膏半陰半陽:沖和膏切開或火針排膿初期:提膿祛腐為主,五虎丹、祛腐散、紅升丹後期:生肌長皮為主,生肌橡皮膏為主(選擇題)瘡瘍:是多種致病原因侵襲人體後引起的體表化膿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2大類。癤癰發(fā)定義指發(fā)生在肌膚或淺表部位,范圍較小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指發(fā)生于體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指病變范圍較癰大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分類有頭癤、無頭癤、癤病臀部—臀癰(選擇題)好發(fā)暑季、小兒可發(fā)生于體表任何部位皮膚疏松部位局部特點色紅、灼熱、根淺突起、范圍在3cm左右,腫勢局限發(fā)病迅速,宜腫,宜膿,宜斂,7天左右成膿,伴發(fā)熱,口渴、惡寒,6~9cm初起無頭,紅腫,蔓延成片,中央明顯,四面較淡,邊界不清,灼熱疼痛,>9cm預後出膿即愈不會損傷筋骨,不會內陷3~5曰壞死,腐爛,全身癥狀明顯2.(名解)疔:一種發(fā)病于顏面、手足,發(fā)病迅速易于變化,而危險性較大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好發(fā):顏面、手足。發(fā)病特點:發(fā)病急,腫脹甚,疼痛劇,初起有膿頭,根深而硬,多伴有全身癥狀。預後:顏面輕易走黃。手足部疔瘡。蛇眼疔→甲溝炎;蛇頭疔→化膿性指頭炎;蛇腹疔→化膿性腱鞘炎托盤疔→掌中間隙感染;足底疔→足底皮下膿腫;紅絲疔→急性淋巴管炎3.對疽發(fā)背必以候數為期,七曰成形,二候成膿,三候脫腐,四候生肌。有頭疽(名解)無頭疽定義是發(fā)生于肌膚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相稱于西醫(yī)的癰是發(fā)生于骨與關節(jié)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的統稱,相稱于西醫(yī)的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好發(fā)項後、背部等皮膚厚韌之處,多見中老年人及消渴病人10歲如下的小朋友,多見于四肢長骨,以脛骨多見局部特點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樣膿頭,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潰後多膿出不暢,故易向深部及四面擴散,>10cm初起無頭,發(fā)于定處,漫腫,皮色不變,疼痛徹骨,難消,難潰,難斂,起病急而重預後易發(fā)生內陷易導致關節(jié)畸形4.(簡答)丹毒:是患者皮膚忽然發(fā)紅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發(fā):春秋季多見,好發(fā)于小腿、顏面部,多有皮膚粘膜破潰史。局部特點:色如丹涂脂染,發(fā)病急,迅速擴散,邊界清晰,多伴有全身癥狀。預後:小腿丹毒→橡皮腿面部丹毒→易內陷,一般不會化膿名詞解釋走黃和內陷(這是一種名詞解釋),內陷分為3個類型---————(填空題)5.走黃內陷相似點均為在瘡瘍陽證疾病中,因火毒熾盛或正氣局限性,導致邪毒走散,內攻臟腑的危險癥候,相稱于西醫(yī)的全身性急性化膿性疾病。不一樣點繼發(fā)于疔瘡的稱為走黃,邪正正實疔以外其他瘡瘍引起為內陷(邪盛正虛)走黃特點:=1\*GB3①瘡頂忽然凹陷,色黑無膿,腫勢迅速擴散;②伴有心煩作躁,神智昏聵等七惡證;③繼發(fā)于疔瘡的稱為走黃內陷特點:=1\*GB3①瘡頂突陷,膿腐未盡而干枯無膿,膿盡紅活的瘡面變光白板亮;②伴邪毒盛,熱極或正虛邪盛或陰陽兩竭的全身癥狀6.乳房疾?。狠o助檢查:=1\*GB3①X線檢查:常用措施是鉬靶X線攝片②超聲顯像③病理檢查乳癰(選擇)乳癖定義是由熱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哺乳期發(fā)生→外吹乳癰;妊娠期→內吹乳癰是乳腺組織的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發(fā)哺乳期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多發(fā)產後3~4周多發(fā)25~45歲之間已婚婦女局部特點初起多有腫塊,熱脹痛明顯,紅不明顯腫塊經前郁怒時增大,痛甚,以脹痛為主,經後喜時腫塊縮小,痛輕,多伴有肝郁氣滯癥狀預後初中期多伴有全身癥狀7.氣癭肉癭西醫(yī)命名相稱于單純性甲狀腺腫及地方性甲狀腺腫相稱于甲狀腺瘤或囊腫多發(fā)女性發(fā)病率多于男性,一般多發(fā)于青春期30~40歲,以女性占多數局部特點頸前腫塊,質軟,邊界清晰,可隨喜怒消長,可隨吞咽上下活動,可有壓迫癥狀頸前腫塊,質地中等,邊界清晰,隨吞咽而動,壓迫癥狀少,伴隨甲亢癥狀代表方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壺湯8.皮膚病病因:風、濕、熱、蟲、毒、血瘀、血虛風燥、肝腎局限性自覺癥狀:=1\*GB3①瘙癢②疼痛③灼熱感、蟻走感、麻木感常見癥狀原發(fā)性皮損:=1\*GB3①斑疹②丘疹③風團④結節(jié)⑤皰疹⑥膿皰(填空)他覺癥狀:繼發(fā)性皮損:=1\*GB3①鱗屑②糜爛③潰瘍④痂⑤抓痕⑥皸裂⑦苔蘚樣變=8\*GB3⑧色素從容苔蘚樣變:為皮膚增厚、粗糙、皮紋加寬、增深、干燥、局限性邊界清晰地大片或小片損害,常為某些慢性瘙癢性疾病的重要體現,多由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所致。9.鑒別熱瘡蛇串瘡發(fā)病部位皮膚黏膜交界處身體單側帶狀分布,不超過正中線癥狀皮疹為針頭大小到綠豆大小的水泡,常為一群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累累如串珠,排列帶狀,局部刺痛或伴核腫大預後1周左右痊愈,但易復發(fā)不適宜復發(fā),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約3~周熱瘡:是發(fā)熱後或高熱過程中在皮膚黏膜交界處所發(fā)生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相稱于西醫(yī)的單純性皰疹。特點:皮損為成群的水皰,有的互相融合,多在1周後痊愈,但易復發(fā)。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皰,呈身體單側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相稱于西醫(yī)的帶狀皰疹。特點:好發(fā)于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區(qū)出現,局部刺痛或伴核腫大,多數患者預後後很少復發(fā)。10.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相稱于西醫(yī)的濕疹。特點:皮損成對稱分布,多型性損害,劇烈瘙癢,有濕潤傾向。預後:反復發(fā)作,易成慢性。急性:滲出為主→常有紅斑、丘疹、丘皰疹分型:按病程分亞急性:滲出減少,有熱向→鱗屑樣變慢性:鱗屑樣變,苔蘚樣變病因:稟賦局限性、飲食失節(jié)、脾胃受損、外受風邪、風濕熱邪侵襲內治法分型:=1\*GB3①濕熱蘊膚②脾虛濕蘊③血虛風燥11.藥毒:是指藥物通過口服、注射或皮膚黏膜直接用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或黏膜的急性炎癥反應。相稱于西醫(yī)的藥物性皮炎,亦稱藥疹。特點:發(fā)病前有用藥史,并有一定的潛伏期(第一次發(fā)病多在用藥後5~20天內,反復用藥常在24小時內發(fā)生),常忽然發(fā)病,皮損形態(tài)多樣,顏色鮮艷,可泛發(fā)或僅限于局部。12.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得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13.(簡答特點)牛皮癬:是一種皮膚狀如牛項之皮,厚并且堅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特點:=1\*GB3①好發(fā):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劇,冬季緩和②局部特點:常呈對稱性分布,初起有匯集傾向的扁平丘疹,逐漸擴大成苔蘚化,奇癢,情緒波動時瘙癢隨之加?、垲A後:宜形成苔蘚樣變,慢性病程,數年不愈,易反復發(fā)作。14.白疕特點:=1\*GB3①好發(fā):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遺傳傾向,大多數冬季發(fā)病或加重。②局部特點:在紅斑上有松散的銀白色的鱗屑,刮去鱗片則露出發(fā)亮的半透明的薄膜,再刮去薄膜,出現多種篩狀出血點。③預後:病程長,反復發(fā)作,不易根治。分型:根據臨床特點分型:=1\*GB3①尋常型②膿皰型③關節(jié)型④紅皮病型15.肛門齒線以上是黏膜的構造→無疼痛齒線如下是皮膚的構造→有疼痛門脈高壓癥患者引起的內痔不適宜做手術結扎。肛門直腸疾病的致病原因重要有:風、濕、熱、燥、氣虛、血虛肛門直腸疾病常見癥狀:便血、腫痛、脫垂、流膿、便秘、分泌物檢查常用的體位:=1\*GB3①側臥位②膝胸位③截石位。檢查措施:=1\*GB3①肛門視診②肛管直腸指診③窺肛器檢查16.內痔:是指肛門齒線以上,直腸末端黏膜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特點:=1\*GB3①好發(fā):于成人,好發(fā)于截石位的3、7、11②局部特點:便鮮血,無疼痛,可伴隨痔核脫出,常伴有便秘臨床體現:便血、脫出、肛周潮濕瘙癢、疼痛、便秘根據病程長短不一樣分期:=1\*ROMANI期痔核較小,不脫出,以便血為主;=2\*ROMANII期痔核較大,大便時可脫出肛外,便後自行回納,便血或多或少。=3\*ROMANIII期痔核更大,大便時痔核脫出肛外,看不到靜脈團,不能自行回納。外痔:發(fā)生于齒狀線如下,是由直腸末端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破裂或反復發(fā)炎纖維增生而成的疾病。特點是自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煞譃殪o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結締組織外痔。(名解)混合痔:是同一方位的內外痔靜脈叢曲張,互相溝通吻合,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多發(fā)生于截石位3、7、11點處,以11點處多見。兼有內痔、外痔的雙重癥狀。17.(簡答特點)肛裂:肛管周圍的皮膚全層縱行裂開并形成感染性潰瘍。特點:=1\*GB3①好發(fā)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好發(fā)于6、12點②肛門周圍疼痛,出血量少,常伴有局部感染臨床體現:=1\*GB3①疼痛:周圍性疼痛是肛裂的重要癥狀②出血③便秘18.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相稱于西醫(yī)的直腸脫垂。特點:=1\*GB3①多見于幼兒、老年人、久病體弱者及身高瘦弱者,女性因骨盆下口較大及多次分娩等原因,發(fā)病率高于男性②脫出物為粘紅、柔軟,多伴有出血、肛門松弛分度:=1\*GB3①一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位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②二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形,淡紅色,表面為環(huán)狀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松弛,便後需用手回納③三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10cm,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松弛無力。(填空題)肛裂脫肛痔周圍性疼痛圓形脫出環(huán)狀脫出19.精濁特點:=1\*GB3①相稱于西醫(yī)的慢性前列腺炎②多見中青年男性③小腹脹痛,排尿不適,尿道灼熱為主④伴有陽痿、早泄、性功能障礙;發(fā)病緩慢、病情頑固、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20.(簡答特點)精癃:=1\*GB3①相稱于西醫(yī)的前列腺肥大②多見于老年男性③尿頻、夜尿次數多、排尿困難為主④嚴重者可發(fā)生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甚至出現腎功能受損精濁精癃共同點排尿困難不同點西醫(yī)命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發(fā)病年齡多見中青年男性多見于老年男性與否伴隨性功能障礙伴有不伴有21.筋瘤: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蚯蚓狀、形成團塊為重要體現的淺表靜脈病變。特點:=1\*GB3①好發(fā)于長期站立工作者或懷孕婦女,多見于下肢的兩小腿②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蚯蚓狀、形成團塊③易伴發(fā)濕瘡、臁瘡(慢性潰瘍)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