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課時作業(yè)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4分,共56分)eq\x(訓練點1從“無為”到“有為”)1.漢代政策從“無為”轉(zhuǎn)變到“有為”的緣由是(C)A.“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B.“約法省禁”“廢除煩苛”“減田租,十五稅一”C.“漢興七十余年間,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D.“諸侯惟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解析:漢初,經(jīng)驗了斗爭的破壞,經(jīng)濟殘缺,須要養(yǎng)精蓄銳,所以實行“無為”的政策;漢武帝時期,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旺盛,西漢面臨加強中心集權的任務,所以從“無為”轉(zhuǎn)變到“有為”。2.西漢初年,奉行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后來漢朝“外儒內(nèi)法,而濟之以道”。這種統(tǒng)治政策改變的路徑事實上反映了(B)A.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此消彼長的殘酷性B.從立國安邦到皇權專制的現(xiàn)實改變與須要C.道學理論的缺陷和新儒學的博大精深D.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權力爭奪與利益安排的沖突解析:肯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肯定時期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無論是漢初的“無為而治”,還是漢武帝時的“外儒內(nèi)法”都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加強皇權。eq\x(訓練點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3.《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杏小暗乐笤鲇谔?,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等記載,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B)A.強調(diào)“春秋大一統(tǒng)” B.糅合了多個學派的思想C.趨向“三教合一” D.背離了先秦的傳統(tǒng)儒學解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由關鍵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學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項正確;A項是董仲舒的思想主見,但題干并沒有反映;C項說法錯誤,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釋三家;D項說法錯誤,董仲舒是在傳統(tǒng)儒家的基礎上,汲取道、法、陰陽五行家的學說加以改造的。4.“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边@里的“臣”“陛下”分別指(C)A.李斯秦始皇 B.蕭何漢高祖C.董仲舒漢武帝 D.魏征唐太宗解析:“太學”“養(yǎng)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議漢武帝設立太學,用儒家經(jīng)典教化天下之士。5.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對這一思想精確的理解是(A)A.認為民性本善,君權天授B.感嘆人性本惡,呼喊王道C.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D.主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解析:在董仲舒看來,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潛質(zhì),但未有“善”的體現(xiàn),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現(xiàn)出來,就必需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來教化他們,這是“天意”。這段話的意思概括起來就是:民性本善,君權天授。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這句話反映的是(C)A.“大一統(tǒng)”理論 B.“罷黜百家”C.“天人感應” D.“仁政”思想解析:“天有四時,王有四政”體現(xiàn)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思想,為加強封建君主專制中心集權供應了理論依據(jù)。7.在古裝電視劇中,常常看到太監(jiān)宣詔高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胺钐斐羞\”的理論依據(jù)是(C)A.“以法為本” B.“君輕民貴”C.“天人感應” D.“工商皆本”解析:“奉天承運”的開首語,標榜了皇帝是感應上天的旨意發(fā)布詔書的。君王的權力來自上天的授予,天人是相通的,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故選C項。8.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陰常居大冬,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庇纱丝梢姡偈?A)A.主見以德治國少刑罰 B.宣揚陰陽家的學說C.全盤否定了法家思想 D.擺脫先秦儒學影響解析:“天之任德不任刑”表明董仲舒主見以德治國而少用刑罰。9.漢武帝問策賢良文學,董仲舒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倍偈娴膶Σ?D)A.指出了漢武帝的弱點 B.違反了漢武帝的初衷C.觸犯了漢武帝的忌諱 D.迎合了漢武帝的意愿解析:題中的材料事實上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見以思想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的統(tǒng)一,迎合了統(tǒng)治者的意愿,故選D項。10.有人說:“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學說?!倍偈嫦铝醒哉撝?,哪一說法比較完整地表達了這一觀點(B)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D.“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解析:“天人感應”在于強調(diào)自然和社會的一切改變,國家的興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們聽從皇帝就是聽從上天,反對皇帝就是反對上天。由此可推斷出正確答案為B。11.董仲舒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睘榇?,他向漢武帝提出(C)A.“天人感應”學說 B.“君權神授”學說C.“獨尊儒術”建議 D.崇尚法治主見解析:由題干信息“百家殊方……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tǒng)”不難得出董仲舒主見“獨尊儒術”的結論。eq\x(訓練點3儒學成為正統(tǒng))12.下圖是反映西漢時期儒學發(fā)展狀況的一組文物,從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A)A.儒學在漢代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唯一的思想B.漢代重視儒家經(jīng)典的整理和探討C.漢代統(tǒng)治者通過教化促進儒學的傳播D.儒學的思想價值實現(xiàn)了為政治服務的功能,促使儒學成為主流思想解析: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漸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但不是“唯一”思想,故A項符合題意。13.《劍橋插圖中國史》中有這樣的敘述:“漢代儒學的成功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睂Υ死斫庹_的是(C)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己得到排斥B.漢代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漢代儒學吸取了陰陽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學在漢代成為正統(tǒng)思想解析:從相關學問可知,漢代儒家是在汲取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觀點的基礎上取得獨尊地位的,故符合“漢代儒學的成功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14.兩漢時期流行一句諺語:“遺子黃金滿籝(竹籠),不如一經(jīng)?!边@句諺語反映了當時(B)A.道家思想深化人心 B.儒家思想備受重視C.“無為”思想根深蒂固 D.法家思想流傳甚廣解析:本題考查儒學主流地位的確立。兩漢時期儒學成為主流思想,地位上升,出現(xiàn)黃金不如儒家經(jīng)典珍貴的觀念,反映了儒家思想受到重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5題22分,第16題22分,共44分)eq\x(訓練點4綜合拓展)1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胖跽呙饔诖耍枪誓厦娑翁煜?,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學校)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何迥甏?,置《五?jīng)》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圣之術者。……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舉禮,以為天下先。太常其議予博士弟子,崇鄉(xiāng)黨之化,以厲賢材焉?!┫嗪胝垶椴┦恐玫茏訂T,學者益廣。——《漢書·武帝紀》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當時客觀形勢的正確反映。雖然,從本質(zhì)上說,這一主見是為鞏固漢政權的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但從客觀效果來看,它不僅對當時,而且對以后中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一、鞏固和發(fā)展起了主動的進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探討》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針對教化提出的詳細主見。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董仲舒提倡教化的主要緣由。(6分)(2)據(jù)材料二,概括漢武帝重視儒學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8分)(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學問,如何正確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歷史影響?(8分)答案:(1)主見:辦學校;教化人民仁、義、禮。緣由:適應統(tǒng)治的須要;儒家重教化的傳統(tǒng);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設五經(jīng)博士;起用儒學家參政;興辦學校,大力提倡儒學。作用: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初步建立了中心和地方的教化體系;儒學思想漸漸成為正統(tǒng)思想。(3)影響:一方面,有利于鞏固封建思想統(tǒng)治(或有利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鞏固(或社會影響更加擴大),客觀上對社會發(fā)展具有肯定的束縛和阻礙作用。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學。第(1)問“主見”干脆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見在中心設太學,地方設庠序來教化百姓行仁、義、禮等;“主要緣由”則要結合當時形勢從統(tǒng)治者加強中心集權統(tǒng)治、儒家自身主見和教化的功能等三個方面分析。第(2)問“措施”可干脆從材料中找出,如設置五經(jīng)博士、征選儒家學者做官、提倡儒學等;“作用”需結合所學學問從鞏固統(tǒng)治、發(fā)展教化和儒學地位改變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問要從主動影響和消極影響兩方面思索,歸納材料三可得出“鞏固統(tǒng)治、鞏固國家統(tǒng)一”等主動影響,消極影響主要是儒學對社會發(fā)展有肯定的阻礙作用。1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稘h書·董仲舒?zhèn)鳌凡牧隙憾蕾u身葬父,感動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妙姻緣的故事,自西漢以來就在我國廣為流傳,并受到統(tǒng)治者推崇。世界上許多看過中國《天仙配》的人,都說這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體現(xiàn)。材料三:“拋棄傳統(tǒng)文化是逆潮流的,應當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傳統(tǒng)美德——仁、義、禮、智、信。”這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李漢秋教授在全國“兩會”發(fā)言的重要內(nèi)容。李漢秋建議教化部門將“仁、義、禮、智、信”納入學校教學內(nèi)容,逐步實現(xiàn)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并落實到精神文明建設中去。請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見?對于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有何意義?(8分)(2)材料二中的故事起源于西漢以來的什么倫理觀念?該故事為什么能受到統(tǒng)治者推崇?(6分)(3)首先提出將“仁、義、禮、智、信”作為為人處世道德標準的是誰?材料三中政協(xié)委員建議將“仁、義、禮、智、信”納入教材,你認為是否合理?說出你的理由。(8分)答案:(1)主見:“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義: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治統(tǒng)一,加強中心集權。(2)倫理觀念:“孝”道或儒家倫理道德。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