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6-交友篇-2022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主題訓練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3/14/wKhkGWeiQh6ASE_KAAGbrLp9TI8714.jpg)
![專題16-交友篇-2022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主題訓練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3/14/wKhkGWeiQh6ASE_KAAGbrLp9TI87142.jpg)
![專題16-交友篇-2022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主題訓練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3/14/wKhkGWeiQh6ASE_KAAGbrLp9TI87143.jpg)
![專題16-交友篇-2022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主題訓練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3/14/wKhkGWeiQh6ASE_KAAGbrLp9TI87144.jpg)
![專題16-交友篇-2022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主題訓練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3/14/wKhkGWeiQh6ASE_KAAGbrLp9TI871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之交友篇一、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曲詞,樂曲,下邊的“音”亦同),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列子·湯問》)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游于泰山之陰(山的南邊)B.乃援琴而鼓之(彈奏)C.卒逢暴雨(同“猝”,突然)D.鐘子期輒窮其趣(窮盡,完全)2.“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請解釋“為”“操”“造”“音”的意義,并指出這兩句所用的修辭方法。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譯:②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譯:4.“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5.請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二、管鮑之交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①,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②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滨U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咀⑨尅竣儆危航挥?,來往。②見逐:被趕走。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A.管仲事公子糾事:服待,侍奉B.知我不羞小節(jié)羞:害羞C.鮑叔牙既進管仲進:舉薦D.鮑叔牙不以我為怯以:認為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A.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B.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C.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D.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牙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吾嘗為鮑叔牙謀事而更窮困。(2)鮑叔牙既進管仲,以身下之。4.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管仲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欺騙鮑叔牙,鮑叔牙對此一直記在心里。B.鮑叔牙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糾。C.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管仲,管仲被錄用以后,在齊國掌管政事。多次會合諸侯,匡救天下,都是鮑叔牙的計謀。D.鮑叔牙推薦管仲做官后,不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5.管仲對于鮑叔牙的評價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請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任說三個事例即可)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三、管寧割席管寧,華歆(xīn)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保▌⒘x慶《世說新語》)【注釋】席:坐具、坐墊。軒冕:軒,大馬車;冕,大禮帽。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又嘗同席讀書(曾經)B.寧讀如故(老朋友)C.有乘軒冕過門者(乘坐)D.子非吾友也(你)2.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三處。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3.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⑴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譯:⑵歆廢書出觀。譯:4.請將管寧,華歆形成鮮明對比的句子寫下來,并分析各自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5.關于交友之道很多,請你寫出兩條。四、逢蒙學射于羿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惫鲀x曰:“宜若無罪焉?!痹?“薄乎云耳,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zhúo)孺子侵衛(wèi),衛(wèi)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zhí)弓,吾死矣夫!’問其仆曰:‘追我者誰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吾生矣?!淦驮?‘庾公之斯,衛(wèi)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坠怪?,曰:‘夫子何為不執(zhí)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zhí)弓?!?‘小人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槭缚圯?,去其金,發(fā)乘(shèng)矢而后反?!?.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盡羿之道道:學問、技巧B.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愈:愈合C.今日我疾作疾:疾病D.其取友必端矣端:端正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逢蒙學射于羿②尹公之他學射于我B.①追我者誰也②庾公之斯,衛(wèi)之善射者也C.①其仆曰:庾公之斯也②其取友必端矣D.①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②曉之以理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⑴薄乎云爾,惡得無罪?譯:⑵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zhí)弓,吾死矣夫!譯:4.當子濯孺子聽說追趕他的人是庾公之斯時,他立刻下了結論:“吾生矣!”他的依據是什么?5.孟子認為后羿被學生殺死,不僅學生有罪,后羿作為老師在這件事上也是有責任的。你是怎么認為的?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五、孫臏脫險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豎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粱,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進孫子于威至。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今粱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于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zhàn)于桂陵。大破梁軍。后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饼嬩感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互日,士卒亡者過半矣?!蹦藯壠洳杰?,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莫見火舉而懼發(fā)”。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到,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節(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疾:嫉妒B.齊威王欲將孫臏,賓辭謝曰謝:感謝C.士卒亡者過半矣亡:逃走D.明日為五萬灶明日:明天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B.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C.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D.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3.下列對文中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即后文所說的大梁,戰(zhàn)國時魏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開封西北。B.威王即齊國國君齊威王,以善于納諫用能,修明法制,賞罰分明,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C.“師”指軍師,與前文“遂以為師”同義,是統(tǒng)帥的助手,承擔為統(tǒng)帥出謀劃策之責任。D.“豎子”原意指童仆、小孩兒,后來演化為罵人的話,意思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這小子”。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進孫子于威王。譯:(2)期曰:“莫見火舉而俱發(fā)”。譯: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臏謙遜自守。齊威王讓孫臏為將領兵出征,孫臏辭謝。輔佐田忌,出謀劃策。B.孫臏深有計謀。料知魏國精銳在前線,老弱病殘鎮(zhèn)守都城,定下圍魏救趙之計。C.孫臏知己知彼。孫臏知道敵方素來悍勇而輕敵,布下疑陣迷惑對手,大破敵軍。D.孫臏名顯天下。謀劃桂陵和馬陵兩戰(zhàn)均大獲全勝,所著《孫子兵法》流傳后世。六、包驚幾篤于友誼包驚幾篤于友誼,與吳東湖善。吳卒,撫其家甚至。后方嫁女,聞吳女將適人,貧不能理裝,即以其女之奩具贈之,己女后一載始嫁。時論稱之。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吳東湖善善:交好B.吳卒,扶其家甚至卒:死掉C.聞吳女將適人適:合適D.時論稱之稱:稱贊2.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即以其女之奩具贈之A.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B.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C.國人道之(《穿井得一人》)D.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包驚幾篤于友誼,與吳東湖善。譯:(2)即以其女之奩具贈之,己女后一載始嫁。譯:4.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包驚幾對友誼的忠誠?請找出這樣的句子。5.對于包驚幾的做法,當時的人都很贊揚,而在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的今天,則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很忠,有人認為它太迂,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七、蔡磷堅還亡友財(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如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辈绦υ唬骸叭谛?,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弊漭?niǎn)④而致之。[注]①諾責:諾言和責任。②敦:重視。③風義:情誼。④輦:車子,這里是“用車子運”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嘗語我也(告訴)C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父親)D卒輦而致之(送還)2.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A.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B.自錢孔人,而錢不濕C.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D.而計其長,曾不盈寸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譯:4.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友人對蔡磷的絕對信任?5.對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為了解蔡磷“重諾責,敦風義”。B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為父親不曾把這件事告訴他。C“券在心,不在紙”,意思是朋友之間的友誼、信任要銘記在心里,而不是寫在紙上。D這則短文以具體的事例贊揚了蔡磷的誠信。八、荀巨伯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見,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彀鄮煻€,一郡并獲全。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A.值胡賊攻郡值:正趕上B.賊既至既:已經C.不忍委去委:丟棄D.子令吾去去:前往2.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三處。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3.翻譯下面的語句。①友人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譯:②遂班師而還,一郡并獲全。譯:4.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用簡明的的語言評價荀巨伯的行為?九、布衣之交溫嶠,遷太子中庶子。及在東宮,深見寵遇,太子與為布衣之交。數(shù)陳規(guī)諷,又獻《侍臣箴》,甚有弘益。時太子起西池樓觀,頗為勞費,嶠上疏以為朝廷草創(chuàng),巨寇未滅,宜應儉以率下,務農重兵,太子納焉。明帝即位,拜侍中,俄轉中書令。嶠有棟梁之任,帝親而倚之。屢上疏,議奏,多納之。蘇峻反,及京師傾覆,嶠聞之號慟。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對。俄而庾亮來奔,宣太后詔,進嶠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嶠日:“今日之急,殄寇為先,未效勛庸而逆受榮寵,非所聞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辭不受。時亮雖奔敗,嶠每推崇之,分兵給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國難,侃恨不受顧命,不許。嶠初從之,后用其部將毛寶說,復固請侃行,語在寶傳。初,嶠與庾亮相推為盟主,嶠從弟充言于嶠日:“征西將軍位重兵強,宜共推之?!睄谑乔餐蹴┢诜钯槊酥鳎┰S之,遣督護襲登率兵詣嶠。侃率所統(tǒng)與嶠、亮同赴京師,戎卒六萬,旌旗七百余里,鉦鼓之聲震于百里,直指石頭,次子蔡洲。侃屯查浦,嶠屯沙門浦。時峻軍多馬,南軍杖舟楫,不敢輕與交鋒。用將軍李根計,據白石筑壘以自固,使庾亮守之。賊步騎萬余來攻,不下而退,追斬二百余級。后義軍屢戰(zhàn)失利,嶠軍食盡,陶侃怒日:“使君前云不憂無將士,惟得老仆為主耳。今數(shù)戰(zhàn)皆北,良將安在?荊州接胡蜀二虜,倉廩當備不虞,若復無食,仆便欲西歸,更思良算。但今歲計,殄賊不為晚也。”嶠曰:“不然。自古成監(jiān),師克在和。光武之濟昆陽,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敵眾,仗義故也。峻、約小豎,為海內所患,今日之舉,決在一戰(zhàn)。峻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努,自謂無前,今挑之戰(zhàn),可一鼓則擒也。奈何舍垂立之功,設進退之計!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腦涂地,嶠等與公并受國恩,是臻命之日。事若克濟,則臣主同祚,如其不捷,身雖灰滅,不足以謝責于先帝。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公若違眾獨反人心必沮沮眾敗事義旗將回指于公矣。”侃無以對,遂留不去。及賊滅,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戶。(選自《晉書-溫嶠郗鑒列傳》,有刪改)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殄寇為先 殄:抵御B.次于蔡洲 次:駐扎C.今數(shù)戰(zhàn)皆北 北:敗逃D.則臣主同祚 祚:福分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不敢輕與交鋒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B.宜應儉以率下 能以徑寸之木C.鉦鼓之聲震于百里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D.且天子幽逼 且相如素賤人3.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三處。公若違眾獨反人心必沮沮眾敗事義旗將回指于公矣。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溫嶠當仁不讓。國庫不足,太子卻大興土木,他直言勸諫宜節(jié)儉作表率;積極為政事出謀劃策,建議多被采納。B.溫嶠高風亮節(jié)。太后宣詔晉升其官爵,他以無功不受祿為由拒絕;并最終推選陶侃為盟主,共同討伐叛軍。C.溫嶠虛心多謀。聽從毛寶的建議說服陶侃同赴國難;與叛軍對壘時,用自己的謀略巧妙化解己方軍事上的弱勢。D.溫嶠善于辭令。他精確分析形勢,抓住對方心理,成功勸說陶侃,保住討伐聯(lián)盟并最終完成平蕩叛軍的重任。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及在東宮,深見寵遇,太子與為布衣之交。譯:②光武之濟昆陽,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敵眾,仗義故也。譯:十、忘年之交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教也”。融亦深愛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融既愛衡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shù)有恣言。(黃)祖長子射尤善于衡,嘗與衡俱游,共讀蔡邕所作碑文,射愛其辭,還恨不繕寫。衡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唯其中石缺二字,為不明耳?!币驎鲋漶Y使寫碑,還授,如衡所書,莫不嘆伏。射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舉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賦之,以娛嘉賓?!焙鈹埞P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后黃祖在蒙沖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呵之。衡更熟視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將出,欲加棰。衡方大罵,祖恚,遂令殺之。射徒跣來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斂。衡時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節(jié)選自《后漢書》)【注】①卮:酒器。②五百:執(zhí)杖行刑之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還恨不繕寫(痛恨)B.衡更熟視曰(仔細)C.而衡素相輕疾(平時)D.祖恚,遂令殺之(惱怒)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兩項是()A.數(shù)稱述于曹操休浸降于天B.吾雖一覽雖殺臣,不能絕也C.因書出之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D而衡素相輕疾宋無罪而攻之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射舉卮于衡曰:“愿先生賦之,以娛嘉賓?!弊g:(2)祖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棰。譯:4.下列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禰衡同魯國人孔融和弘農人楊修十分要好。B.衡和孔融雖然年齡差距大,但是他們成為朋友。C.黃射在大會賓客時讓衡作賦衡執(zhí)筆作賦,文章沒有改,辭藻很是華麗。D.禰衡惹怒黃射,最后被黃射殺了,黃祖把他厚葬了。5.禰衡其人,后世毀譽參半,你如何評價他?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述。十一、韓非與李斯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茍卿,斯自以為不如非。非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于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制執(zhí)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黨而加之于功實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宵之士。今者所養(yǎng)非所用,所用非所養(yǎng)。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于泰,不能自脫。人或傳其書至奏。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鼻匾蚣惫ロn。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驚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泰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救之,非已死矣。申子、韓子皆著書,傳于后世,學者多有。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破”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刪改)【注】①太史公;司馬遷。②礅(hé);苛刻。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B.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C.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D.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法術,文中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都不夠完善,韓非主張兩者兼用,后指法家之學。B.儒者,尊崇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學說通習儒家經書的人。漢代以后泛指讀書人。C.俠,文中指扶弱抑強,見義勇為的人,他們因好名聲被官府封官,稱為“俠客”。D老子,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貴族出身,學識超群。他是韓國的貴族子弟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語表達,但才干出眾,連李斯都自認為學識比不上韓非。B.韓非洞察世事,著書立說。他悲嘆廉潔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納,考察了古往今來的得失變化,所以寫了《孤憤》等十萬多字的著作。C.韓非才華橫溢,受到賞識。有人把他的著作傳到秦國。秦王見到《孤憤》等,很贊賞,聽說是韓非所寫,秦王立即攻打韓國,終于見到了韓非。D.韓非遭人詆毀,令人惋惜。李斯和姚賈在秦王面前詆毀韓非,秦王派人毒死了韓非。司馬遷悲嘆韓非的命運,對韓非的遭遇充滿了惋惜之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譯:(2)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譯:5.能讀選段,試分析秦王的特點。十二、蘇秦激勵張儀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縱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才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敝x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蹦搜在w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萃跻詾榭颓?。與謀伐諸侯。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縱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吾在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注釋】①從親:合縱相親。指六國合縱結為聯(lián)盟。②渠:同“詎”,豈,難道。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數(shù)讓之 讓:謙讓B.獨秦能苦趙 苦:使…苦C.吾殆弗如也 殆:大概,恐怕D.使人微隨張儀 微:暗中,不顯露2.下列句中的“之”與“張儀之趙”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悵恨久之 B.屬予作文以記之C.輟耕之壟上 D.居廟堂之高3.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三處。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譯:(2)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譯:5.下列對文段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A.張儀和蘇秦本為同門,但是張儀太貧窮,沒有機會求得引薦。B.張儀謁見蘇秦,竟遭到了他的羞辱,于是怒而入秦,后被秦惠王任用。C.張儀投靠秦國,卻沒想到這全是蘇秦的安排,對蘇秦充滿感激之情。D.張儀為報答蘇秦的知遇之恩,向蘇秦舍人保證,此生決不攻打趙國。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之交友篇(參考答案)一、高山流水1.A(陰:山的北邊)2.“為”“造”:彈奏?!安佟薄耙簟保呵偾P揶o:對偶。3.①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道:“您欣賞琴曲的能力真好啊,真好啊,您用心想像琴曲中的一切,就跟我想的一模一樣。我怎么能在琴聲中隱匿自己的一切呢?”②他每奏出一支曲子,鐘子期總能完全講出他的旨趣和意境。4.“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被颉扒孔啵娮悠谳m窮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緟⒖甲g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鐘子期則善于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鐘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說:“彈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巖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傷,于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綿綿細雨的聲音,后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的時候,鐘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的聽力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二、管鮑之交1.B(點撥:B以……為羞恥)2.A3.(1)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卻(使他的處境)更加窘迫。(2)鮑叔牙推薦管仲做官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4.B(點撥:A.“鮑叔牙終善遇之,不以為言”鮑叔牙知道管仲常常欺騙他,但卻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將這事聲張出去;C.多次會合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計謀;D.“鮑叔牙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可以看出鮑叔牙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5.這句話是說鮑叔牙對管仲的理解和信任:(1)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得的多,鮑叔牙理解他家境貧寒。(2)管仲為鮑叔牙管事卻失敗了,鮑叔牙知道是因為缺少有利的時機.(3)管仲多次做官都沒成功,鮑叔牙知道是因為生不逢時.(4)管仲作戰(zhàn)時逃跑,鮑叔牙知道是因為家中有老母。(5)管仲輔佐公子糾失敗卻沒有以死明志,鮑叔牙理解他是因為不拘小節(jié)。(任說三個事例即可)【參考譯文】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明、有才干。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后,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于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齊國執(zhí)政,桓公憑借著管仲而稱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于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生活貧困。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干,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zhàn),多次戰(zhàn)敗逃跑,但鮑叔不認為我膽小,知道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我而死,我被關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會為小節(jié)而羞,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于天下而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shù)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干,反而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三、管寧割席1.B(點撥:B原來)2.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3.(1)管寧照樣揮著鋤頭,把金子看作跟瓦片石頭一樣。(2)華歆卻扔下書跑出去看。4.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體現(xiàn)了管寧專心致志,品質高潔;華歆心思不專,品行低劣。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參考譯文】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彼?、逢蒙學射于羿1.B(超過)2.C(物主代詞,他的;人稱代詞,他)3.⑴罪過不大罷了,怎么能說沒有呢?⑵今天我的病發(fā)作了,不能夠拿弓,我死定了!4.庾公之斯的老師是自己的學生尹公之他,而尹公之他是個品行端正的人,他的學生也一定是個品行端正的人,學生不會射殺自己的老師,更不會射殺老師的老師。5.尹公之他善于選擇和教育學生,所以子濯孺子知道庾公之斯不會殺他,可后羿卻不善于選擇和教育學生,對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結果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后羿對于自己的被害也負有一定責任。所以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認識人,另一方面,教學生一定要從德與才兩個方面著眼進行教育與培養(yǎng),使之全面發(fā)展,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只有做到了這兩個方面,才不會釀成禍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緟⒖甲g文】逢蒙跟羿學射箭,學得了羿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術比自己強了,于是便殺死了羿。孟子說:“這事也有羿自己的罪過?!惫鲀x說:“羿不該有什么罪過罷。”孟子說:“罪過不大罷了,怎么能說沒有呢?從前鄭國派子濯孺子侵入衛(wèi)國,衛(wèi)國派庾公之斯追擊他。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病發(fā)作了,不能夠拿弓,我死定了!’又問給他駕車的人說:‘追我的人是誰呀?’駕車的人答道:‘是庾公之斯?!渝孀颖阏f:‘那我不會死了。’給他駕車的人說:‘庾公之斯是衛(wèi)國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說不會死了,這是為什么呢?’子濯孺子說:‘庾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學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個正直的人,他所選擇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坠棺飞蟻砹?,問:‘先生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疾病發(fā)作,不能夠拿弓?!坠拐f:‘我跟尹公之他學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學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術反過來害您。不過,今天這事是國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谑浅槌黾谲囕喩锨么蛄藥紫?,把箭頭敲掉,發(fā)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五、孫臏脫險1.B(謝:辭謝)2.B3.C(遂以為師指的是平時為“君師”,加點的師乃是作戰(zhàn)時則為田忌的“軍師”)4.(1)齊國將軍田忌認為他很有才能,并且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并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2)孫臏事先和那些弓弩手約好說:“晚上看見這里燃起火把就一齊射箭?!?.D(《孫子兵法》是孫武所著)【參考譯文】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事以后,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但自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便暗中派人把孫臏找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雙腳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沒于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進行游說。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并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于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后,就把他當作老師。又過了十三年,魏國與趙國聯(lián)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率領軍隊前去救援,徑直進軍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后,率軍撤離韓國趕回魏國,但齊軍已經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軍有怯懦的名聲,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就要順著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兵法上說,急行軍百里與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損失上將軍,急行軍五十里與敵人爭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趕到。命令齊國軍隊進入魏國境內后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丟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輕裝精銳的騎兵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孫臏估計他的行程,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可以埋伏軍隊,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然后命令一萬名善于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說“天黑看見點著的火就萬箭齊發(fā)”。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干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fā),魏軍大亂,失去照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局已定,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后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六、包驚幾篤于友誼1.C(適:出嫁)2.B(之:的)3.(1)包驚幾很看重友誼,與吳東湖是好朋友。(2)他就把自己女兒的嫁妝送給她,自己的女兒晚了一年才出嫁。4.吳卒,撫其家甚至。后方嫁女,聞吳女將適人,貧不能理裝,即以其女之奩具贈之,己女后一載始嫁。5.我認為他很忠。側面烘托的句子即最后一句,“時論稱之”,用眾人的評價來稱贊包驚幾的忠于友誼。【參考譯文】包驚幾很看重友誼,與吳東湖是好朋友。吳東湖死后,包驚幾照料吳家極其周到。后來,當包驚幾將自己的女兒要出嫁的時候,他聽說吳東湖的女兒將要嫁人,但因家中貧窮不能自備嫁妝,他就把自己女兒的嫁妝送給她,自己的女兒晚了一年才出嫁。當時的人們都以此贊揚他。七、蔡磷堅還亡友財(徐珂)1.A(亡:無,沒有)2.C(ABD項的“而”表轉折,C項的“而”意為“你的”)3.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4.(1)不立字據;(2)沒告訴自己的兒子。5.B(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參考譯文】吳縣有一個叫蔡磷,字勉旃的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辈堂沆剐χf:“字據是在心里,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你。”最終蔡勉旃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運著送還給他。八、荀巨伯看友人疾1.D(去:離開)2.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3.①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②于是調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4.宣揚儒家的“道義”5.友情重于生命。【參考譯文】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胡賊攻打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這時胡賊已經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自留在城中?”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焙\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九、布衣之交1.A(殄:滅絕)2.D(A介詞,和/連詞,和;B連詞,表目的關系/介詞,用;C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助詞,得,放在中心語和補語之間的;D皆為連詞,發(fā)議論時,表語意更進一步,可譯為“況且”、“再說”)3.公若違眾獨反/人心必沮/沮眾敗事/義旗將回指于公矣。4.C(“用自己的謀略”錯。原文是說“用將軍李根之計”)5.①等到(他)在東宮(輔佐太子),很受太子寵信恩遇,太子與(他)建立了布衣之交.②漢光武帝在昆陽取勝,曹孟德公攻克官渡,(他們能夠)以少勝多,(這)都是仗義而戰(zhàn)的緣故?!緟⒖甲g文】溫嶠,升遷為太子中庶子.等到(他)在東宮(輔佐太子),很受太子寵信恩遇,太子與(他)建立了布衣之交.他數(shù)次上表規(guī)諫,又獻上《侍臣箴》,作用相當大.其時太子在西池修建樓臺館所,耗費勞力錢財巨大,溫嶠上疏規(guī)勸說現(xiàn)在朝廷初立,強敵未滅,應當節(jié)儉為天下做表率,務農興稼,重兵經武,太子采納了這個建議.明帝即位后,接著又轉為中書令。溫嶠擔負著朝廷的重要使命,如棟梁一樣,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屢次上疏,經過大家議論奏請,這些建議多被采納。蘇峻起兵反叛,等到京師淪陷,溫嶠聽到消息后放聲痛哭,有人前來探望,他和探望的人相對悲泣.不多時庾亮逃奔而來,對他宣讀太后詔書,加封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溫嶠說:“今日這樣危急,應以消滅賊寇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榮,這是前所未聞的事,怎好向天下人交待呢?!眻詻Q不接受.當時庾亮雖是投奔而來,溫嶠處處敬重他,分兵讓他統(tǒng)領.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同赴國難,陶侃惱恨明帝臨終顧命未召他參與,不支持此事.溫嶠開始就依從了陶侃,后來用部將毛寶之謀,再次勸說陶侃,其語在毛寶傳中.當初,溫嶠與庾亮相互推為盟主,溫嶠的從弟溫充對他說:“征西將軍陶侃位高兵強,應該推舉他為盟主才對。”溫嶠于是派王愆期去見陶侃,請他為盟主.陶侃同意了,派督護龔登率兵見溫嶠。陶侃率領大軍與溫嶠、庾亮一起向京師進發(fā),總共有士卒六萬,旌旗相望前后達七百余里,金鼓之聲震于百里之外,大軍直逼石頭城,屯于蔡洲.陶侃駐扎查浦,溫嶠屯兵于沙門浦.時蘇峻軍中多是騎兵,而江南的軍隊多是水兵,倚仗舟楫,不敢輕易與騎兵交鋒.用將軍李根之計,占據白石山筑營壘鞏固自己的陣地,讓庾亮于此固守。敵人步騎萬余人來攻,不勝而退,出兵追擊斬首二百余級。后來義軍多次失利,溫嶠軍中無糧,陶侃生氣地說:“使君當初說不愁無兵無將,只要老仆我來領頭就行了.現(xiàn)數(shù)次作戰(zhàn)皆敗逃,你的良將在哪里?荊州面臨強胡西蜀兩大勁敵,備有余糧以防不測,在這里再無飯吃,我就帶兵回荊州,再想別的辦法,等今年過了,再討賊也不算晚。”溫嶠說:“不對,自古以來的教訓,取得勝利在于人和心齊.漢光武帝在昆陽取勝,曹孟德公攻克官渡,(他們能夠)以少勝多,都是因為仗義而戰(zhàn)的緣故.蘇峻、祖約這小丑,為海內人人所痛恨,今日之舉,取決于關鍵一戰(zhàn).蘇峻有勇無謀,依仗小勝驕橫不可一世,自認為無敵可擋,今天與之決戰(zhàn),可一鼓擒之。怎能舍棄即將到手的成功,萌生退兵之念呢!況且天子落入賊手,社稷傾危,四海忠臣,肝腦涂地,我和你并受國恩,現(xiàn)在正是為國效力之時.今天如果取勝,則是我們君臣共同的福氣,若是失敗,身為飛灰,也不足以報答先帝的恩德.現(xiàn)在的事態(tài)發(fā)展形勢,從道義上講,已經沒有退縮的余地,就像已經騎在猛獸的背上,怎么可能中途就下來呢!你如果違背大家心愿獨自返回,人心一定沮喪,影響了斗志破壞了大事,義軍的矛頭將會指向你了?!碧召o言可答,就沒有離去.等亂平賊滅,授予溫嶠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被封為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戶。十、忘年之交1.A(A項,恨:遺憾)2.CD(C項,“因”皆為“于是,就”;D項,“而”皆表轉折)3(1)(黃射)舉杯對稱衡說:“(我)希望先生作賦,來使眾賓客歡樂。”(2)黃祖非常生氣,命令執(zhí)杖行刑的人把(他)押出去,打算(對他)施加杖刑。4.D(禰衡惹怒了黃祖,黃祖殺了禰衡)5.示例一:我欣賞他的為人。因為稱衡才華橫溢,不媚權貴,寧死不屈??兹趷巯牟湃A與他結為忘年交,與黃射看碑文,雖然只看一遍,但回來后能一字不差地寫下來,折服眾人。當場以鸚鵡作賦,文采華麗。孔融向曹操推薦他,他因不喜曹操而拒絕前去拜見,不媚權貴。示例二:我不欣賞他的為人。因為他恃才傲物,過于剛直,輕視他人。他公開表示對孔融和楊修的欣賞,批評其他人的碌碌無為。孔融向曹操推薦他,他自稱有狂病不見,并口出狂言。在黃祖的宴席上,對黃祖出言不敬,大罵黃祖,招致殺身之禍?!緟⒖甲g文】禰衡只認為魯國人孔融及弘農楊修是人才.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余的兒子都碌碌無才,不算什么.”孔融也十分愛惜禰衡的才華。禰衡才二十歲,而孔融已四十歲,與他交為朋友。孔融贊賞禰衡的才華,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贊禰衡。曹操因而想見見禰衡.但禰衡平日看不起曹操,自稱有狂病,不肯去,又多次說一些狂妄的語。黃祖的大兒子黃射,更與禰衡相好,曾經與禰衡一同去游玩,一起誦讀蔡邕所作的碑文,黃射非常喜愛蔡邕的文辭,回來后后悔沒有抄寫碑文.禰衡說:“我雖然只看一遍,還能記得,只是碑石上缺了兩個字,不明白罷了。于是就寫了出來,黃射派人抄寫碑文,回來校對,完全如禰衡所寫,沒有不嘆服的。黃射這時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給黃射,黃射舉杯對禰衡說:“請先生作賦,讓眾賓客娛樂?!倍[衡就操筆作文,文章沒有刪改,辭采很是華麗.后來黃祖在蒙沖船(一種戰(zhàn)船)上,舉行盛大宴會招待賓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家電制造設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固態(tài)地振動強度記錄儀合作協(xié)議書
-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題(15篇)
- 護理心電圖知識專項考核試題
- 2025年個人獨資轉讓合同(2篇)
- 2025年個人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經典版(2篇)
- 2025年產品購買合同參考樣本(2篇)
- 2025年個人房屋抵押貸款合同(4篇)
- 2025年書面離婚合同協(xié)議范文(2篇)
- 2025年鄉(xiāng)村公路承包合同(五篇)
- 中國人口研究專題報告-中國2025-2100年人口預測與政策建議-西南財經大學x清華大學-202501
- 2025年度廚師職業(yè)培訓學院合作辦學合同4篇
- 《組織行為學》第1章-組織行為學概述
- 25版六年級寒假特色作業(yè)
- 浙江省杭州市9+1高中聯(lián)盟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市場營銷試題(含參考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 護理指南手術器械臺擺放
- 腫瘤患者管理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2024年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航空部附件維修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行業(yè)政策及需求規(guī)模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