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新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72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中國古代主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韓非子2、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權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規(guī)定“權度以萬國權度公會所制定鉑銥公尺、公斤原器為標準”。為照顧各地傳統(tǒng)習慣,將權度分為舊制和新制,兩制同時使用,并規(guī)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權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稱”。這些措施A.便利了歐洲列強的經濟侵略B.有利于促進國內貿易的發(fā)展C.為官僚資本的發(fā)展提供了便利D.影響了民族工業(yè)的正常發(fā)展3、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中說,“中國缺少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這兩件東西少了一件,中國的事情就辦不好。一面少了兩件,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什么東西呢?”材料中的“多了兩件”是指()A.平均主義和專制主義的傳統(tǒng)B.機會主義和投降主義的錯誤C.教條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盛行D.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4、有學者認為“中國在明清時期就出現早期啟蒙思想,歐洲17、18世紀也產生啟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而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后者被看作“近代社會的宣言書”主要是因為A.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B.促進了亞洲國家的社會改革C.規(guī)劃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藍圖D.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準備5、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1953年國家制定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下列各項屬于一五計劃成就的是()

①積累了重工業(yè)建設經驗②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③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④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成書于明朝中葉的《西游記》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畫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孫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點但又憨厚的豬八戒等經典藝術形象。書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明朝時佛、道、儒開始融合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認同C.市民階層的價值觀D.中外不同的文化體系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成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qū),在發(fā)展外向型經濟,成為全國排頭兵。____(判斷對錯)8、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素養(yǎng)一時空觀念;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1)某班級制作歷史墻報;題目是“現代中國外交風云”。請按時間順序挑選出符合主題的圖片資料,并說明你的理由。

素養(yǎng)二歷史價值觀;指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tǒng)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fā)生了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xù)開槍,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事件本身不過是一個小摩擦,雖然人們希望就地解決,但是與日本方面的沖突事件不斷發(fā)生,解決變得困難起來。

--(日)扶桑版《新歷史教科書》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日本軍突然地攻擊的中國軍。這樣,所謂“七七”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不宣而戰(zhàn)的戰(zhàn)爭--就開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歷史》

(2)比較以上兩段材料的不同之處;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養(yǎng)三歷史解釋;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斷。

(3)這幅漫畫形象地描繪了歐洲的百年歷程。結合所學;請你續(xù)寫對漫畫的理解,并為此作品起個適當的題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歐洲分成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進行混戰(zhàn),遍地戰(zhàn)火,歐洲經濟受到重創(chuàng)。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題目:____。9、1922年,蘇俄農民瓦西里在交納了糧食稅后,把余糧運到不遠處的集市上出售,當地官員沒收了他的余糧,并處以巨額罰款。____。(判斷對錯)10、________使得英國的工業(yè)資產階級進入到議會下議院中,得以發(fā)揮自己的政治權利。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閱讀下列兩幅圖片材料二“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薄按藭r正是我們中國用德先生的意思廢了君主第八年的開始,所以我要寫出本志得罪社會的原由,布告天下?!薄惇毿悖ā缎虑嗄辍纷锇钢疝q書)(1)圖①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他是誰?他在中國率先提出了什么口號?這一口號也就是材料二中所說的什么?(2)材料一中的圖②在新文化運動期間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3)材料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2、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從而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文化教育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2)西漢的教育舉措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武帝規(guī)定的教科書是什么?其灌輸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3)南宋以后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是什么?此后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是什么?

(4)民國時期,一大批白話作品開始進入語文教材,并逐漸構成了語文教育內容的主體。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一時期語文教材所滲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5)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新時期,中國政府為發(fā)展教育,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君主是實,立憲為虛。____(判斷對錯)14、“總統(tǒng)任期7年,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痹摋l文出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____判斷對錯)15、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斷對錯)16、在新航路開辟的推動下,16、17世紀世界出現了第一個貿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處的是亞洲、美洲、非洲。____(判斷對錯)

分組甲乙丙商品酒、鏡子、玻璃球玉米、煙草、蔗糖奴隸、象牙、珠寶17、梭倫根據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頒布《解負令》,廢除奴隸制,其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4題,共28分)18、(10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經濟危機與社會福利制度)1933年,美國政府頒布《緊急救濟撥款法》,實行“勞動福利政策”,國家提供50億美元的失業(yè)救濟,組織失業(yè)者進行公路、堤壩、橋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業(yè)的建設。1935年又頒布《社會保障法》,該法規(guī)定:“本法案旨在增進公共福利,通過建立一個聯邦的老年救濟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為老人、盲人和殘廢兒童提供更為可靠的生活保障,為婦幼保健、公共衛(wèi)生和失業(yè)補助法的實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绷_斯福政府對富人征收重稅,提高了遺產稅,征收贈予稅,對數額巨大的個人凈收入征收累進稅,使國民收入得到了更為合理的分配。材料二(福利制度與歐美債務危機)二戰(zhàn)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建立了所謂“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制度。在一些國家,如德國,失業(yè)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過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過多的公民寧愿領取社會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是其財政總支出中的最大項目,一般在30%以上,德國甚至達到71.49%。2010年社會福利在希臘政府總支出中的占比達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臘的債務高達2940億歐元,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債務危機空前加劇。20世紀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聲逐漸高漲,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這些既得利益現在都需要打破?!闭埢卮穑海?)依據問題一歸納當時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有關背景知識分析這些措施的時代意義。(5分)(2)根據問題二反映的問題,結合20世紀70年代經濟形勢的變化,談談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5分)19、32、近代史上,列強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船堅炮利的軍事優(yōu)勢,屢屢對中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逼簽條約,嚴重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使中華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中。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辈牧隙河谟胰问菂⒓有梁ジ锩膰顸h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在臺灣寫下《望大陸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辈牧先何覀冎袊嗣?,半個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欺凌現在這個萬惡的敵人,已被中、蘇、美、英的聯合力量所打倒了。這的確是我中華民族百年來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熱烈慶祝?!?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箲?zhàn)最后勝利》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訪問中國,并在北京發(fā)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結束不正常狀態(tài);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戰(zhàn)爭賠款要求;中國政府重聲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關系。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這首詩寫于哪一年?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2)根據材料二回答,我國中央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對臺灣和對港澳的具體政策中有何不同?(3)材料三中顯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我中華民族百年來未有的大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意義?(4)材料四中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訪問中國的內閣總理大臣的誰?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20、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貧民本身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事實上都成為富人的奴隸,他們被稱為保護民和六一漢,如果他們交不起地租,那么他們自身和他們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債務人的人身為擔保,這樣的習慣一直流行到梭倫的時候才改變?!獊喞锸慷嗟隆堆诺湔啤凡牧隙銈冞@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我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許他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著優(yōu)勢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梭倫的詩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梭倫改革前怎樣的社會狀況?梭倫又是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材料二反映了梭倫怎樣的改革思路?列舉能夠體現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3)梭倫改革對本國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何影響?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朝萬歷年間,富豪王伯昌及其妻蔣氏有三個女兒,大女兒金花嫁給了官宦子弟,二女兒銀花嫁給了富商子弟,只有三女兒翠花違背父命,嫁給勤奮好學但家徒四壁的秀才徐文俊。王伯昌夫婦因此對翠花一家十分不滿。蔣氏六十壽辰時,翠花家里除了三升蕎麥粉以外一無所有。翠花將它做成蕎麥饃作為壽禮前往娘家拜壽。金花和銀花分別送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作為壽禮,蔣氏十分高興,她們倆得到很好的招待。翠花的壽禮只是一籃蕎麥饃,當面受到父母的奚落和虐待,并不準王翠花參加壽宴,最終在風雪交加的寒夜,王翠花被父母趕出了家門。不久,王伯昌臥病不起,蔣氏熬藥時不慎引起火災,王伯昌葬身火海,家產全部燒光。蔣氏無家可歸,求助于金花和銀花。金花和銀花以各種借口拒絕收留,蔣氏只有沿街乞討——摘編自地方戲劇《蕎麥饃趕壽》(亦稱《翠花女撿過》)請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故事背景,展開合理想象,續(xù)寫蔣氏遭金花銀花拒絕收留后的故事情節(jié),并加以解釋說明。評卷人得分五、簡析題(共2題,共18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提出了一項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將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為智力工作和機械工作兩大類,前者由大學生來擔當,后者由低級人員來充任;二是初任人員均應在年輕時通過選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員實行統(tǒng)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間互相轉調、提升;四是官員的提升以上級的考核報告為依據?!幾浴爸Z斯科特——杜維廉報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內容:成立由3人組成的美國文官委員會,其中必須有反對黨1人,任期6年。委員會負責制定文官管理細則;主管文官考試和錄用、保障文官權益等;通過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資以實績?yōu)橐罁?,公布待補文官職位缺額;經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不得任意撤換;受到懲罰的文官,有權提出申訴等。文官委員會向總統(tǒng)負責,委員會的建議須總統(tǒng)批準后下達各行政部門執(zhí)行。委員會任命主考官1人,并設地方考試委員會?!幾浴?883年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兩國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則。(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英美兩國推行文官制度的意義。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提出了一項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將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為智力工作和機械工作兩大類,前者由大學生來擔當,后者由低級人員來充任;二是初任人員均應在年輕時通過選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員實行統(tǒng)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間互相轉調、提升;四是官員的提升以上級的考核報告為依據。——摘編自“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內容:成立由3人組成的美國文官委員會,其中必須有反對黨1人,任期6年。委員會負責制定文官管理細則;主管文官考試和錄用、保障文官權益等;通過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資以實績?yōu)橐罁?,公布待補文官職位缺額;經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不得任意撤換;受到懲罰的文官,有權提出申訴等。文官委員會向總統(tǒng)負責,委員會的建議須總統(tǒng)批準后下達各行政部門執(zhí)行。委員會任命主考官1人,并設地方考試委員會?!幾浴?883年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兩國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則。(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英美兩國推行文官制度的意義。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6分)2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鄧牧(1247-1306年);字牧心,浙江錢塘人。鄧牧是中國宋元之際具有叛逆精神的進步思想家。因其對理學;佛教、道教均持反對態(tài)度,故又自號“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圖志》.鄧牧在《伯牙琴》一書中,多次提到“道”,表現了他對道的向往及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鄧牧將自己對道的理解與對政治、人生、社會的思考結合起來,也正是為了解決宋元之際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

鄧牧的異端思想主要體現在《君道》和《吏道》兩篇文章中;猛烈抨擊封建君主統(tǒng)治是“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奪人之所好,取人之所爭”、“竭天下之財以自奉”。還對封建官吏害民給以無情的揭露,認為封建君主和官吏欺壓百姓,造成“天下敢怨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的局面。向往出現“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君民間相安無事”的古代理想社會。

--摘編自邱樹森《元朝史話》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鄧牧思想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鄧牧思想社會影響的認識。25、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利瑪竇傳教的歷史貢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該思想家辯證地看待“直”與“屈”、“巧”與“拙”、“辯”與“訥”等概念,符合道家樸素辯證法思想特征;C是道家思想,故選擇C??键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解析】【答案】C2、B【分析】試題分析:題干反映了北洋政府統(tǒng)一度量衡的措施,但也照顧到各地傳統(tǒng)習慣,舊制和新制兼用的歷史現象。統(tǒng)一度量衡便利經濟的交流,能起到促進國內貿易的發(fā)展的作用,B項正確,排除D項;題干反映的措施不具有AC項的作用與影響,排除AC項。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民國初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解析】【答案】B3、D【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中說;中國缺少的東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獨立,一件是民主.這兩件東西少了一件,中國的事情就辦不好.一面少了兩件,另一面卻多了兩件.多了兩件是什么東西呢?一件是帝國主義的壓迫,一件是封建主義的壓迫.因此,我們要破壞帝國主義,要破壞封建主義.

故選D.4、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的影響,旨在考查靈活運用相關所學評述相關史實的能力。A項中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于17世紀中期,無法完整地體現題目中的時間段“17、18世紀”,故排除;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理性作為思想武器,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主義,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即規(guī)劃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藍圖。故由設問要求“主要是因為”即可排除均屬于C項具體體現的BD兩項,故選C?!窘馕觥俊敬鸢浮緾5、A【分析】【分析】一五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①正確;中國重工業(yè)基礎薄弱,僅用一個五年計劃還不能實現國家工業(yè)化,③錯誤;一五計劃期間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②正確;1965年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④錯誤。故選A。

【點評】一五計劃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計劃,過渡時期總路線規(guī)定了一五計劃的主要方針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業(yè)布局,新中國工業(yè)化的開端。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6、C【分析】【分析】本題材料提到;明朝中葉的《西游記》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畫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孫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點但又憨厚的豬八戒等經典藝術形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書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價值觀,因此選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排除。

【點評】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輝煌燦爛的文學·小說。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學世俗化的相關知識。封建社會后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又稱為城市文學。它是12世紀以后隨著工商業(yè)中心城市的興起而產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學。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7、錯【分析】【分析】本題以第一批經濟特區(qū)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對外開發(fā)及影響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解析】【解答】我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qū)為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故答案為“錯”.8、從戰(zhàn)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識記;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某班級制作歷史墻報,題目是“現代中國外交風云”.請按時間順序挑選出符合主題的圖片資料,并說明你的理由.

(2)本題考查學生比較以上兩段材料的不同之處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3)本題考查學生結合所學,這幅漫畫形象地描繪了歐洲的百年歷程,請你續(xù)寫對漫畫的理解,并為此作品起個適當的題目.【解析】【解答】(1)第一小問時間排序;得出圖1(1949年);圖6(1954年)、圖5(1979年)、圖3(2001年);第二小問理由,結合所學,圖4巴黎和會,涉及的是中國近代外交,不符合主題中的“現代”,另外,中國雖然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沒有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圖2不結盟運動不符合主題的“現代中國外交”,所以圖2和圖4不符合主題要求.

(2)第一小問不同;據材料二中“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xù)開槍,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得出,一方指責中國挑起了戰(zhàn)爭,推卸日本的戰(zhàn)爭責任,否定歷史,據材料二“日本軍突然地攻擊的中國軍”得出另一方則基于史實,承認是日本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從不同的價值觀角度回答即可.

(3)第一小問理解;據材料三中圖二的“裂痕”,結合所學得出,二戰(zhàn)結束后,歐洲陷于美蘇的全面“冷戰(zhàn)”對峙中,雖然戰(zhàn)爭最終沒有爆發(fā),但加劇了緊張的局勢,歐洲國家的關系出現了裂痕(或: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聯系日益緊密,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圖中的裂痕表示關系正在愈合);據材料三中圖三“歐洲聯盟標志”,結合所學得出,冷戰(zhàn)結束后,歐洲的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走向統(tǒng)一;第二小問題目,根據圖片中“混戰(zhàn)”“裂痕”“歐洲聯盟標志”,結合所學得出,“從戰(zhàn)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

故答案為:

(1)符合主題的時間排序:圖1;圖6、圖5、圖3.

挑選理由:“現代中國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國外交發(fā)展歷史;圖1;圖6、圖5、圖3符合這一主題要求.圖2不結盟運動,中國雖然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沒有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圖4巴黎和會,涉及的是中國近代外交,所以圖2和圖4不符合主題要求.

(2)不同:一方指責中國挑起了戰(zhàn)爭;推卸日本的戰(zhàn)爭責任,否定歷史;另一方則基于史實,承認是日本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

原因:不同的價值觀;使編寫者對事實做出了不同的判斷.

(3)第二部分:二戰(zhàn)結束后;歐洲陷于美蘇的全面“冷戰(zhàn)”對峙中,雖然戰(zhàn)爭最終沒有爆發(fā),但加劇了緊張的局勢,歐洲國家的關系出現了裂痕.

(或: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聯系日益緊密,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圖中的裂痕表示關系正在愈合)

第三部分:冷戰(zhàn)結束后;歐洲的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走向統(tǒng)一.

題目:“從戰(zhàn)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

(開放性試題,史實準確,邏輯清晰,言之成理即可)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新經濟政策背景:

國內戰(zhàn)爭勝利后,蘇維埃亟需恢復遭到戰(zhàn)爭破壞的經濟,但是農民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不滿與日俱增,頻繁發(fā)生暴動.國家也沒有能力直接領導和組織所有企業(yè)的生產.【解析】【解答】×1922年實行了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來代替余糧征集制,當地官員不會沒收了他的余糧,故表述錯誤.10、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英國議會制度改革的知識,旨在考查知識的遷移,識記、解答問題的能力。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勃興,英國工業(yè)資產階級的力量漸漸壯大。他們的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但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權利。1832年議會改革法擴大了選舉權,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政治權利,開始躋身于統(tǒng)治階級行列。依據命題要求,結合以上分析,準確解答?!窘馕觥?832年議會改革11、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通過材料一圖片信息及“《青年雜志》”等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中人物為陳獨秀。結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揭開了新文化運動序幕。陳獨秀在《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結合材料二信息可知是德先生和賽先生。(2)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從1916年9月起改名為《新青年》。自此成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再結合新文化運動的意義來回答。(3)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黑暗”,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得出本題答案。【解析】(1)陳獨秀;民主與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2)《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思想陣地,它宣傳了民主與科學等主張,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喚醒了廣大青年的覺悟,推動著青年人去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3)學習西方,堅定地用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改造中國。12、略

【分析】(1)本題考查孔子的思想,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及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及材料可知,作為偉大的教育家,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打破教育被官府壟斷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整理“六經”,成為儒家經典。(2)本題考查西漢的教育措施,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及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不難作答,漢武帝的教科書是儒家的經典;灌輸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3)本題考查南宋的教育,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給出的信息作答,根據所學南宋以后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是《四書章句集注》;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是理學。(4)本題考查民國時期的教育,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及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不難作答,白話作品開始進入語文教材,并逐漸構成了語文教育內容的主體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文學革命”;第二問根據所學聯系背景可知語文教材所滲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民主共和。(5)本題考查新中國的教育,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及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不難作答,新時期,中國政府為發(fā)展教育,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分別采取了頒布《義務教育法》、實施“211”工程?!窘馕觥浚?)貢獻: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打破教育被官府壟斷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整理“六經”,成為儒家經典。(2)教科書:儒家經典(或五經);主流思想:儒家思想。(3)教科書:《四書章句集注》;官方哲學:理學。(4)原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學革命”,使用白話文。思想:民主共和。(5)措施:頒布《義務教育法》、實施“211”工程。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政體,實際上考查學生結合知識對其特點的理解.【解析】【解答】德意志帝國雖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是德國的君主與英國不同.德意志帝國的君主權利很大,類似于封建君主,擁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政治家和議員們地位低下.

故答案為:√1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875年憲法》,考查學生對其內容的識記情況.【解析】【解答】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的內容: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行政權歸內閣和總統(tǒng).總統(tǒng)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tǒng)帥,總統(tǒng)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chuàng)議法律之權,總統(tǒng)征得參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內閣部長由總統(tǒng)任命,總統(tǒng)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故答案為:√15、√【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787年憲法》的意義,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將西歐啟蒙思想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鞏固了獨立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帶來美國的長期穩(wěn)定,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美國創(chuàng)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總統(tǒng))共和制,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制度的建設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為:√.16、×【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角貿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題考查三角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處應該是歐洲,此題錯誤.

故答案為:×17、×【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個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解析】【解答】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并不是奴隸制.

故答案為:×四、連線題(共4題,共28分)18、略

【分析】試題分析:(1)通過“美國政府頒布《緊急救濟撥款法》,1935年又頒布《社會保障法》,”可知以立法的形勢建立。以及由政府主導;通過“實行“勞動福利政策”,國家提供50億美元的失業(yè)救濟,組織失業(yè)者進行公路、堤壩、橋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業(yè)的建設”,“通過建立一個聯邦的老年救濟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為老人、盲人和殘廢兒童提供更為可靠的生活保障,為婦幼保健、公共衛(wèi)生和失業(yè)補助法的實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笨芍獙嵭小耙怨ごc”;關注弱勢群體;通過“羅斯福政府對富人征收重稅,提高了遺產稅,征收贈予稅,對數額巨大的個人凈收入征收累進稅,使國民收入得到了更為合理的分配?!敝铝τ诳s小貧富差距。意義根據以上總結的特點逐條回答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決失業(yè)問題,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2)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根據材料二可知:根據“如德國,失業(yè)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過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過多的公民寧愿領取社會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可知過度的福利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福利制度本身的弊端。根據“截至今年2月份,希臘的債務高達2940億歐元,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債務危機空前加劇?!奔又亓苏呢斦摀?,是導致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結合當時的經濟背景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漲”現象,需要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走出困境??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本主義的新變化?福利制度【解析】【答案】(1)特點:以立法的形勢建立;由政府主導,實行“以工代賑”;關注弱勢群體;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3分)(任三點即可)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決失業(yè)問題,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2分)(2)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滯漲”現象,需要削減社會福利開支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的弊端。過度的福利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是導致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3分)19、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對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認識和理解。據材料“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可知,該詩體現的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日本割占了中國的臺灣等領土,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2)本題主要考查對祖國統(tǒng)一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政策為“一國兩制”,臺灣享有高度自治權,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3)本題主要考查對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所學知識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以來反帝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4)本題主要考查對中日關系改善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美關系改善的推動下,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問中國,中日關系開始正?;Y束了長期對抗,翻開睦鄰友好新篇章,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窘馕觥浚?)1896年,中國甲午戰(zhàn)敗,被迫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2分)(2)“一國兩制”;統(tǒng)一后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2分)(3)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以來反帝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5分)(4)田中角榮,中美關系的改善,結束了長期對抗,翻開睦鄰友好新篇章,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3分)20、略

【分析】根據材料概括即可【解析】(1)平民因債務奴隸制而處境悲慘。2分頒布解負令。2分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負擔,保護了平民的基本權益;限制土地兼并;鞏固了城邦體制,為民主政治奠基。3分(2)思路:抑制奴隸主貴族勢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國(2分)措施: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實行財產等級制;改革國家權力機構(任意兩點即可4分)。(3)為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奠定了社會基礎。2分21、略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明朝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觀念,旨在考查解讀材料,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回答此題要遵循以下步驟:第一步,根據要求展開想象完成后續(xù)故。故事情節(jié)部分要很好地與材料銜接,故事情節(jié)要合理,并且符合所學明朝的史實。還要結合題目要求從政治、經濟和思想觀念等三個方面去組織續(xù)寫的故事。第二步,要求寫解釋說明。要緊扣故事,從政治、經濟、思想觀念三個方面進行說明,有理有據,表述清楚。例如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科舉、經濟意識漸濃,講求財物,婚俗講究“門當戶對”,嫌貧愛富也比較流行;思想觀念:尊老愛幼觀念;基本倫理道德觀念(如孝道);傳統(tǒng)綱常觀念(男權主義觀念,夫貴則妻榮);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等。本題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實和要求即可,沒有固定答案?!窘馕觥俊敬鸢甘纠俊竞罄m(xù)故事情節(jié)】后來,徐文俊考中頭名狀元,蔣氏得知便求助于翠花收留自己。翠花一方面痛恨母親當年的行徑,另一方面感念母親生養(yǎng)之恩;便與丈夫徐文俊商量,二人深明大義,不計前嫌收留了蔣氏。同時勸說世人,要尊老愛幼,不要嫌貧愛富。【解釋說明】政治:為官或富有即有社會地位,能受到尊重(如蔣氏喜歡金花和銀花);科舉考試使選官用人權掌握在皇帝之手,普通士人通過科舉可以改變命運(如徐文俊考中頭名狀元)經濟:經濟意識漸濃,講求財物,婚俗講究“門當戶對”,嫌貧愛富也比較流行思想觀念:尊老愛幼觀念;基本倫理道德觀念(如孝道);傳統(tǒng)綱常觀念(男權主義觀念,夫貴則妻榮);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五、簡析題(共2題,共18分)22、略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煉及運用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據材料一中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方案提出的時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tǒng)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guī)定,認識理解此前的英國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包括責任內閣制實行以來任人唯親的弊端,多黨制體制下政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不足、大工業(yè)時代政府工作的專業(yè)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實行遵循的原則。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tǒng)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guī)定,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文官制度法中的組織機構、考試錄用的辦法、職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據以上理解概括歸納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則,即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tǒng)一管理,職業(yè)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實行的意義和綜合概括能力。綜合以上兩則材料;認識和把握文官制度實施的時代背景和用人機制;管理辦法等新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總結近代英美實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義,包括競爭機制引入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fā)公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yè)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等。

【解析】(1)原因:責任內閣制的形成,首相和大臣掌握官吏任免權,任人唯親,造成官吏腐敗;多黨制政治體制,政黨“分贓”不均,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大工業(yè)時代政府工作專業(yè)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的需要。(9分)(2)原則: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tǒng)一管理,職業(yè)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8分)(3)意義:競爭機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fā)公職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yè)化及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8分)23、略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煉及運用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據材料一中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方案提出的時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tǒng)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guī)定,認識理解此前的英國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包括責任內閣制實行以來任人唯親的弊端,多黨制體制下政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不足、大工業(yè)時代政府工作的專業(yè)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實行遵循的原則。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tǒng)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guī)定,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文官制度法中的組織機構、考試錄用的辦法、職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據以上理解概括歸納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則,即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tǒng)一管理,職業(yè)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實行的意義和綜合概括能力。綜合以上兩則材料;認識和把握文官制度實施的時代背景和用人機制;管理辦法等新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總結近代英美實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義,包括競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