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習題含解析湘教版選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習題含解析湘教版選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習題含解析湘教版選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習題含解析湘教版選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習題含解析湘教版選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課后篇鞏固提升基礎鞏固河流發(fā)育到肯定程度,隨著流水沖刷與侵蝕,河流越來越彎曲,最終導致河流自然裁彎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態(tài)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下圖示意某地牛軛湖分布。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地形區(qū)中,牛軛湖最多的是()A.云貴高原 B.東北平原C.東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2.促使河道自然裁彎形成牛軛湖的緣由是()A.凹岸侵蝕 B.凹岸積累C.凸岸侵蝕 D.凸岸積累解析第1題,地勢平坦的地區(qū)河流以側向侵蝕為主,因此會導致河流越來越彎曲,簡單形成牛軛湖,B正確。第2題,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較平直,此時期的河流側蝕作用比較明顯。河流在側蝕過程中可能遇到河流兩岸巖石軟硬不同,較軟的一岸侵蝕嚴峻,漸漸形成凹岸,另一岸則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斷遭侵蝕,河流越來越彎曲(河道向凹岸一側不斷彎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彎形成牛軛湖的緣由是凹岸侵蝕,A正確。答案1.B2.A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的庫車大峽谷,位于天山山脈南麓。這里地殼發(fā)生過猛烈的變動,巖層呈波狀彎曲,山體呈紅褐色,當地人稱為“克孜利亞”,意思為“紅色山崖”。讀圖,完成3~4題。3.構成庫車大峽谷的巖石類型最可能是()A.侵入巖 B.變質巖C.沉積巖 D.噴出巖4.對該景觀形成過程的推斷,合理的是()A.沉積作用、地殼運動、侵蝕作用B.巖漿活動、地殼上升、侵蝕作用C.沉積作用、地殼運動、變質作用D.變質作用、地殼上升、風化作用解析第3題,依據材料“這里地殼發(fā)生過猛烈的變動,巖層呈波狀彎曲”,且由圖可知,該峽谷巖層有明顯分層,說明該處巖石為沉積巖,C正確。第4題,沉積巖是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經過固結成巖而成,故先有沉積作用;沉積巖在形成時巖層一般是水平的,現在“呈波狀彎曲”,說明因地殼運動受擠壓而彎曲變形;大峽谷是地殼隆起流水下切侵蝕而成,A正確。答案3.C4.A下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完成5~6題。5.該沙丘位于()A.沖積扇 B.沖積平原C.三角洲 D.河漫灘6.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5題,沖積扇發(fā)育在山前,多位于河流上游;沖積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勢平坦的地方;河漫灘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河流在凸岸沉積形成;三角洲一般發(fā)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處。該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河床到河岸山地之間面積狹窄,可能形成規(guī)模較小的河漫灘,D正確。第6題,沙丘形成主要受風力作用影響,迎風坡沙粒在頂部旁邊積累,背風坡形成較陡峭的滑落面,丘體兩坡不對稱,迎風坡平緩,背風坡較陡,C正確。答案5.D6.C下圖為我國江南地區(qū)某河谷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形成圖中河流階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風積作用B.水蝕作用C.冰川沉積作用D.海蝕作用8.有關該河流地貌發(fā)育的說法,可信的是()A.因沉積作用強,南岸階地地勢高B.平水期流量穩(wěn)定,對河岸沖刷強C.洪水期過后,河漫灘因淤積增高D.河水向東流,造成北岸侵蝕后退解析第7題,河流階地主要是由河岸整體構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蝕形成。由圖可知,河流階地的物質由河流沉積物組成,形成河流階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侵蝕作用,B正確。第8題,由圖可知,南岸階地地勢高,主要是南岸地層抬升作用較強,且南岸階地河流沉積物厚度略小于北岸,故南岸的沉積作用較弱,A錯誤。平水期流量穩(wěn)定但流速較慢,對河岸沖刷相對較弱,B錯誤。洪水期過后,因大量泥沙淤積使得河漫灘增高,C正確。依據材料無法推斷河水流向,且河水東流可能會造成南岸侵蝕后退,D錯誤。答案7.B8.C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黃河,滋養(yǎng)著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培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愛護好這條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宏大復興和永續(xù)發(fā)展的千秋大計。下圖為黃河流域示意圖。(1)黃河兩岸,分布著大片疏松的沙質沉積物,分別說出甲、乙、丙三地沙質沉積物的成因。(2)黃河下游的泥沙主要來自(填“上”“中”或“下”)游的(填“流水”或“風力”)侵蝕,黃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點表現為。

(3)在黃河入海口處,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請描述其形成的過程。

解析第(1)題,從甲地的地理位置看,此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應當是沙漠,所以甲地的沙質沉積物應當是風積作用形成的。乙地位于黃河中游,處于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此乙地的沙質沉積物是風積作用形成的。丙地位于黃河下游,此處沙質沉積物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第(2)題,黃河下游的泥沙主要來自中游的流水侵蝕,黃河中游乙地的地貌特點表現為溝壑縱橫。第(3)題,在黃河入??谔?因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的過程是挾帶著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诹魉僮兟?泥沙沉積。答案(1)甲:風積作用;乙:風積作用;丙:流水沉積作用。(2)中流水溝壑縱橫(3)三角洲挾帶著泥沙的河流,在河流入??诹魉僮兟?泥沙沉積。素養(yǎng)提升紅柳沙包是分布在新疆羅布泊地區(qū)的一種特別地貌,高度一般為3~10米。探討發(fā)覺,紅柳沙包由很多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組成,二者交替沉積,形成了清楚的層理構造。上圖示意紅柳沙包景觀。據此完成1~2題。1.紅柳沙包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A.植被 B.地形C.土壤 D.水分2.與紅柳沙包中枯枝落葉層厚度大小親密相關的因素是()A.氣壓 B.水分 C.氣溫 D.光照解析第1題,由材料及圖片可知,紅柳沙包由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交替沉積形成。據此推斷,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植被供應了枯枝落葉,同時,植被減弱了風速,使得沙粒沉積,形成了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交替沉積的層理結構,所以植被起了關鍵性的作用,A正確。第2題,枯枝落葉層厚度的大小確定于紅柳的生長狀況,干旱地區(qū)確定植被狀況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水分多的年份,植被生長良好,枯枝落葉多,枯枝落葉層厚度大,反之則小,B正確。答案1.A2.B野外考察是發(fā)覺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方法,圖1是某地理愛好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礫石灘照片,圖2是帶隊老師供應應學生參考的河流不同流速下搬運物質顆粒的大小。讀圖,完成3~5題。3.圖中礫石灘常見于大河的()A.河源 B.入??贑.凸岸 D.凹岸4.使礫石變圓的地質作用是()A.流水侵蝕 B.流水搬運C.流水沉積 D.物理風化5.依據圖2推想,從河流下游到該礫石河灘,看到的沉積物依次最可能是()A.粗砂、細砂、黏土 B.黏土、細砂、粗砂C.石塊、粗砂、黏土 D.鵝卵石、細砂、粗砂解析第3題,礫石灘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不會出現在河流的源頭,A錯誤;入??谔幒恿髁魉俾?沉積物主要是顆粒較小的物質,顆粒大的礫石不會出現在入???B錯誤;依據河流在凸岸沉積、凹岸侵蝕的原理,礫石灘常見于大河的凸岸,C正確,D錯誤。第4題,河流的搬運作用是一個過程,與礫石的表面光滑變圓無關,B錯誤;物理風化是大塊巖石變得細碎的過程,D錯誤;使礫石變圓是流水侵蝕作用的結果,A正確,C錯誤。第5題,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流速減慢,顆粒直徑漸漸變小,從下游到該河灘,流速漸漸變快,故看到的沉積物的半徑應從小到大,最可能是黏土、細砂、粗砂,B正確。答案3.C4.A5.B飽含碳酸氫鈣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時,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體變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發(fā)生碳酸鈣淀積,形成邊石壩。下圖是某處邊石壩景觀及其縱向剖面圖,剖面呈現黃白相間的紋理。進一步探討發(fā)覺,白色是碳酸鈣,黃色是泥土。讀圖,完成6~7題。6.關于邊石壩生長速度最快部位的推斷及緣由分析正確的是()A.因為A處是邊石壩最高凸起點,水體最薄,碳酸鈣沉積最快B.因為B處流速最快,碳酸鈣沉積最快C.因為C處受凸起阻擋,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物質最易沉積D.因為D處位于鈣化池內,流速最慢,流水搬運的碳酸鈣最易沉積7.依據邊石壩黃白相間紋理,下列推理正確的是()①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季風氣候區(qū)②該邊石壩可能形成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③雨季時,河流流量大,搬運實力強,泥沙不易沉積,紋理呈白色④雨季時,河流流量大,侵蝕實力強,含沙量大,鈣化沉積物中混有泥沙,紋理呈黃色⑤黃寬白窄,說明暴雨次數多,雨季長⑥白寬黃窄,說明暴雨次數多,雨季長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②③⑥解析第6題,細致讀題,留意關鍵信息“水體變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發(fā)生碳酸鈣淀積”,說明在水體最薄部位,碳酸鈣沉積最快;圖中四點中,A處是邊石壩最高凸起點,水流到達后,快速向B處流淌,不會在此處匯合,所以該處水體最薄,碳酸鈣沉積最快,A正確。第7題,剖面中黃白相間的紋理,白色是碳酸鈣,黃色是泥土,由此可以推斷當紋理呈白色時,說明河流含沙量小;呈黃色時,說明河流含沙量大,④正確;紋理黃白相間,說明該區(qū)域降水不勻稱,季節(jié)改變大,可能形成于季風氣候區(qū),①正確;黃寬白窄,說明暴雨次數多,河流含沙量大,雨季長,⑤正確。B符合題意。答案6.A7.B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在潮濕和半潮濕地區(qū)的湖畔、河邊和海濱,偶見規(guī)模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條件為所在地區(qū)沙源豐富、多風、植被稀疏。下圖所示區(qū)域中,M處發(fā)育了規(guī)模較小的沙丘群;H縣城旁邊是聞名的風口,冬春季節(jié)風力尤為強勁;河流發(fā)源于黃土高原地區(qū)。(1)分析M處旁邊沙源較豐富的緣由。(2)分析H縣城旁邊冬春季節(jié)風力強勁的緣由。(3)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M處的沙丘群規(guī)模是否會擴大產生了爭辯,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選擇你支持的一種觀點,為其供應論據。觀點A:M處沙丘群規(guī)模會擴大。觀點B:M處沙丘群規(guī)模不會擴大。解析第(1)題,沙源來自流水沉積和風力沉積作用,從這兩方面思索即可。依據材料可知,河流發(fā)源于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峻,河流挾帶的泥沙量大,在M處沉積;從圖中來看,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jié)改變大,且該地冬春季節(jié)風力強勁,此時河床袒露,風力挾帶沙塵在此沉積。第(2)題,H縣城旁邊是聞名的風口,從圖中來看該縣城位于河谷中,且河谷走向與冬春季節(jié)的風向一樣,因此易于形成風口,導致狹管效應,故風力強勁。第(3)題為開放性試題,無論選擇哪種觀點,只要言之有理,論據能夠支撐自己的觀點即可。考慮的要點主要是該地的主要自然特征以及圖文資料所供應的信息。沙丘形成源于流水沉積和風力沉積作用,沙丘規(guī)模擴大或縮小可從是否有利于流水沉積和風力沉積作用入手分析,其影響因素包括植被覆蓋狀況、地形態(tài)況、河流流量季節(jié)改變、風力作用改變等。答案(1)(M處旁邊的)河流從黃土高原挾帶大量泥沙,在河邊、河床沉積;(河水水位季節(jié)改變大,)枯水季節(jié)河床袒露;風沙在此沉積。(2)冬春季節(jié)盛行西北季風(偏北風);河谷延長方向與盛行風向基本一樣;H縣城旁邊為河谷交匯之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