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B/19/wKhkGWegQj-AXSU0AAH6FOlVX8o729.jpg)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B/19/wKhkGWegQj-AXSU0AAH6FOlVX8o7292.jpg)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B/19/wKhkGWegQj-AXSU0AAH6FOlVX8o7293.jpg)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B/19/wKhkGWegQj-AXSU0AAH6FOlVX8o7294.jpg)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0B/19/wKhkGWegQj-AXSU0AAH6FOlVX8o72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讀表;下列相關作者的敘述最可靠的是。
A.《高祖、太宗實錄》的敘述最為可靠,因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對李建成更加了解B.《舊唐書》的敘述最可靠,因為五代距唐不遠,劉昫、張昭遠與李氏兄弟沒有利益關系C.《資治通鑒》的敘述最為可靠,因為司馬光是大學者,是著名的史學家,治史態(tài)度嚴謹D.溫大雅的敘述最可靠,因為他是事件親歷者,且與李建成、李世民沒有太多的利益沖突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洲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復興中,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的代表國家是()A.中國、新加坡B.馬來西亞、韓國C.新加坡、韓國D.日本、印度3、如圖是日爾曼人遷徙過程中建立的諸多王國的示意圖,據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遷徙()
A.打斷了歐洲的農耕文明進程B.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C.促進了區(qū)域文化交融與認同D.征服了古代羅馬帝國的文化4、16世紀的歐洲,報刊業(yè)出現(xiàn)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識與艱深的哲學探討有機融合;涌現(xiàn)了大量的圖書機構,開辦了閱覽室和“文學陳列館”,方便人們盡情閱讀而無需購買;按天出租圖書的創(chuàng)新行為讓一些暢銷書到了各種讀者手里。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A.推動了活字印刷術普及B.推動了思想不斷解放C.根源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D.保護了古代文化典籍5、早在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為了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后來,社稷逐漸成為國家的代稱。據《周禮》記載,社稷壇設于王宮右側,王宮左側是宗廟。這反映了()A.西周的統(tǒng)治具有迷信色彩B.中華文化以農為本特點C.后世繼承發(fā)展西周的傳統(tǒng)D.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6、《管子·四時》中寫道,陰陽變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時運行是陰陽的根本規(guī)則,刑德適合四時則生福,違背四時則生禍。君王要按時節(jié)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這體現(xiàn)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A.崇德尚賢B.道法自然C.順應民意D.以農為本7、印度古代歷史上經歷了十多次被外族征服的歷程,對古代印度居民和征服者而言,先是外族入侵,掠奪土地與財富,而后征服者又大都被印度的傳統(tǒng)宗教文化所同化。這反映了印度()A.佛教的兼容并蓄性B.宗教的社會影響深遠C.宗教文化的排他性D.種姓制度削弱凝聚力8、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的巴黎大學(如圖)創(chuàng)建于1200年,目前有800多年的歷史。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當時歐洲的哲學研究中心,是法蘭西民族的榮耀。巴黎大學得以創(chuàng)建的主要歷史背景是()
中世紀巴黎大學的教學場景A.法國商業(yè)發(fā)展和城市復興B.教會學校不斷發(fā)展壯大C.法國自由民主思潮的興起D.人們追求新的教育理想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絲織品)與之交市,故遮閡(阻礙)不得自達?!逗鬂h書·西域傳》材料二起步就生機勃勃的希臘文化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東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形成的一種多元開放型文化。遠在愛琴文明時期,克里特就憑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為地中海區(qū)域的商貿中心。公元前8世紀開始,由于古希臘本土人口過剩,耕地不足,希臘開始大規(guī)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強了希臘人與東方古國的聯(lián)系。在希波戰(zhàn)爭中,波斯軍隊充當了東方文化向希臘傳播的主力。亞歷山大遠征時,因其老師亞里士多德對印度哲學極感興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帶回希臘,使希臘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學。到東方游歷成為一時的社會風氣,許多著名的學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進的古代東方文化,促進了希臘文化的繁榮?!幾越鈺砸恪豆畔ED文化的東方之源——試論古代東方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簡述大秦的社會經濟狀況。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古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古代東方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途徑。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所以從來不主張遠征(成吉思汗遠征時還沒有進入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農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細作,強調的是“父母在,不遠游”,按照許倬云教授的說法,精耕細作型的農耕文明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浴队嗲稃惖难葜v》材料二飛天”是佛教中一種想象的飛神,縱觀敦煌壁畫中歷代飛天形象的演變,可以從“個層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變遷。北魏時期的飛天,西戰(zhàn)風格是主流,但具體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風。西魏的飛天洞窟,窟項繪有道教諸神,有羽人、雷公、電母、而神等諸神,另有伏羲、女蝸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天地宇宙觀念。材料三隋代莫高窟《獻花伎樂飛天》,洞窟四壁環(huán)窟帶狀飛天一周,飛天呈輻射形式,或奏樂,或撒花,千姿百態(tài)、飄逸秀美,充分顯示了古代民間畫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飛天変化無窮的飛動之美與大唐奮發(fā)進取的時代精神究全吻合,畫法較前代有很大的改變:由浪漫夸張步入現(xiàn)實,由天宮仙人轉變?yōu)閷m娥舞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文明為什么“不主張遠征”。簡要分析這種特性給中華文明帶來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釋12、歷史上形成的亞洲儒家文化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隋唐時期;中華文明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雄姿。漢字伴隨著漢文化東傳朝鮮;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漢字文化圈,又稱“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從一定的社會著眼,也要從文化的載體——具體的人出發(fā)。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為了輸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時也是為了進行朝貢貿易?!扒彩箒沓?,因請儒士授經。詔四門助教趙玄默就鴻臚寺教之所得錫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
——摘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等材料二先秦時期的一部文獻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這個都城設計原則為歷代王朝所遵循,并遠播海外,為周邊的亞洲國家所接受。所以在廣大的漢文化國內,出現(xiàn)許多中國式的城。
朝鮮歷史上曾經為中國的藩屬國;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李氏朝鮮的景福宮得名自《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其正殷勤政殿是舉行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地方,地基明顯高于其它宮殿。
——據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等整理材料三近代以來;隨著列強的入侵與西方文明的輸入,儒家文化圈既有格局發(fā)生裂變。在中西文明的大碰撞中,“中弱西強”的現(xiàn)實動搖了中國作為儒家文化圈核心的地位,中國展開了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歷程。
——摘自曾光光《近代以來儒家文化圈的裂變與走向》幾萬萬被壓迫的;沉睡在中世紀停滯狀態(tài)的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斗爭的展開,標志著20世紀初所揭開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階段。
——摘自《亞洲的覺醒》(1913年)(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從“人”的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漸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寫出這部“文獻”的名稱,說明景福宮如何體現(xiàn)儒家思想。
(3)近代以來,包含儒家文化圈國家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向西轉”時也逐漸“覺醒”。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請選擇:①從思想解放潮流的角度,簡述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歷程。②指出《亞洲的覺醒》的作者并解釋“亞洲覺醒”的內涵。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帝國在政治上經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卻建立了一個非常廣闊的阿拉伯文化區(qū)。這個文化區(qū),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阿拉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綜合和創(chuàng)新。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希臘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國時代得到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上自哈里發(fā);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的獎勵者。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一般,載蜜而歸,把他們儲蓄的寶藏,分給發(fā)奮的學生們,并且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帙之偉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xiàn)代的百科全書,而其對于現(xiàn)代科學的貢獻,遠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編自郭應德《阿拉伯中古史簡編》材料三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zhàn)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qū)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編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1)根據材料一;二;談談阿拉伯帝國文化的特點及其繁榮的原因。
(2)綜合材料,說說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經濟文化中的作用。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陸上絲綢之路沿途氣候異常干燥,地形復雜,加之駱駝、馬匹運載能力有限,更為嚴峻的是唐與吐蕃及西亞阿拉伯國家的沖突劇增。安史之亂后,“國家用度”盡仰江淮。宋朝與遼、西夏、金等政權長期對峙,政府轉而在廣州、泉州等12處設市舶司,專司外商貨物稅,并利用先進技術,從泉州和廣州等地南下海上,達東南亞和南亞,通今波斯灣、紅海至歐洲,也可至非洲東海岸。16世紀初,葡萄牙人開辟了從大西洋越過非洲自西而東進入亞洲的新航線后,海上絲綢之路愈加發(fā)達?!M正清《劍橋中國古代史》等材料二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產品帶到印度、波斯,乃至歐洲。16世紀以前,中國茶主要在亞洲大陸傳播。近代以后,中國茶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qū)。茶葉貿易多數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隊或公司進行的,因此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英國的倫敦、俄羅斯的恰克圖等都通過茶葉貿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法國)油畫展現(xiàn)了民眾飲茶的場面。
俄國皇室和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之間形成了著名的“萬里茶道”。荷蘭鼓勵婦女在家中舉辦茶會,聯(lián)絡親朋,加強社會交往。社會上建立的茶館也面向女性開放,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飲茶和交流的空間。英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茶館成為“十八世紀早期偉大文學、音樂和藝術家碰面和交換意見”的重要場所。與此同時,茶館也是社會下層人士休閑放松之地?!督z綢之路上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及其對歐洲的影響》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絲綢之路“時空大挪移”的主要原因。
(2)依據材料二,概述中國茶的傳播對歐洲的影響。15、移民如果人口的分布是天定的,那么人口流動便是歷史的發(fā)動機。1750年,歐洲人口約14000萬,到1850年,歐洲人口迅速上升到26600萬。在19世紀,歐洲人是人口向外擴張的主要種族。1821至1924年間,大約有5500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其中3400萬到了美國。西方人征服、有時甚至消滅了其他民族,開發(fā)了人口密度較低的土地并定居下來。人口輸出可能是近代西方崛起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鼓勵移民的流入以彌補勞動力的短缺,移民主要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1965年,美國取消了偏向于歐洲的移民限額,并徹底修改了相關法律,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約35%來自亞洲、45%來自拉丁美洲。歐洲和美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而移民的生殖率高,因此,西方人日益擔心,他們現(xiàn)在不是在遭到軍隊和坦克的入侵,而是遭到了講著其他語言、信奉其他神和屬于其他文化的移民的入侵。他們還擔心,移民會搶走他們的工作,占據他們的土地,享受他們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脅他們的生活方式。20世紀末出現(xiàn)了一個不同以往但規(guī)模更大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的國際移民有將近1億人,難民約1900萬,處境十分艱難?!幾裕溃┤姞枴ず嗤㈩D《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對19世紀以來的三次移民浪潮進行解讀。16、民族主義是近現(xiàn)代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條主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族主義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一種現(xiàn)象。中世紀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qū)如勃艮第或康沃爾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蘭西人或英吉利人。三個發(fā)展逐漸更改了忠誠的這一尺度。一個發(fā)展是各種方言的興起和這些方言在文學表達方面的運用。另一發(fā)展是若干國家教會脫離了天主教會。最后一個發(fā)展是西歐的一些王朝建立并鞏固了幾個性質相同的、獨立的大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這些發(fā)展為民族主義的興起打下了基礎。民族主義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一種現(xiàn)象。中世紀大多數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qū)如勃艮第或康沃爾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蘭西人或英吉利人。三個發(fā)展逐漸更改了忠誠的這一尺度。一個發(fā)展是各種方言的興起和這些方言在文學表達方面的運用。另一發(fā)展是若干國家教會脫離了天主教會。最后一個發(fā)展是西歐的一些王朝建立并鞏固了幾個性質相同的、獨立的大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這些發(fā)展為民族主義的興起打下了基礎?!幾訹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1814年9月召開了維也納會議維也納和約就這樣結束了在法國革命后接踵而來的遍及歐洲的政治上的和軍事上的大動亂局面。然而甚至會議中最保守的外交家也承認,革命活動和革命遺產不會從歐洲文化或歷史中真正地消失。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也有助于傳播人權、政治參與,民主政府和經濟組織工作的一些新觀念。材料二1814年9月召開了維也納會議維也納和約就這樣結束了在法國革命后接踵而來的遍及歐洲的政治上的和軍事上的大動亂局面。然而甚至會議中最保守的外交家也承認,革命活動和革命遺產不會從歐洲文化或歷史中真正地消失。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也有助于傳播人權、政治參與,民主政府和經濟組織工作的一些新觀念。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蘇,60年代韓國成功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70年代躋身于新興工業(yè)國行列,80年代發(fā)展成為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國家,韓國在不到40年之中取得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成就。美國2018年依據《貿易擴張法》,對韓國鋼鐵產品征收了25%的高關稅。歐盟也從2018年開始對韓國11種鋼鐵產品提高了關稅。韓國鋼鐵協(xié)會表示,鋼鐵產品出口環(huán)境日趨惡化,自2017年以來連續(xù)5年減少?!木幾訹美]R.R.帕爾默《現(xiàn)代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促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和民主發(fā)展的角度,指出17到19世紀西歐王朝國家的歷史命運。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政治文化重構的角度解釋“革命活動和革命遺產不會從歐洲文化或歷史中消失”的原因,并列舉具體表現(xiàn)。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從文化角度分析“漢江奇跡”出現(xiàn)的原因,指出二戰(zhàn)后新興國家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國際困境,并概括中國為此貢獻的智慧。材料三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蘇,60年代韓國成功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70年代躋身于新興工業(yè)國行列,80年代發(fā)展成為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國家,韓國在不到40年之中取得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經濟成就。美國2018年依據《貿易擴張法》,對韓國鋼鐵產品征收了25%的高關稅。歐盟也從2018年開始對韓國11種鋼鐵產品提高了關稅。韓國鋼鐵協(xié)會表示,鋼鐵產品出口環(huán)境日趨惡化,自2017年以來連續(xù)5年減少。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xiàn)過幾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現(xiàn)在《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xiàn)過幾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現(xiàn)在19507年4月,該月上旬共有1955篇關于文物保護法規(guī)出臺的公報。第二次峰值出現(xiàn)在5年1956月,臺灣當局籌劃“長期出借”文物至美國的舉動引發(fā)政府、學者、群眾的一致抗議,多篇文章與此相關。第三次峰值出現(xiàn)在2年1957月,當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考古工作會議,關于會議的報道、發(fā)言、決議和倡導成為《人民日報》文化版面的“重頭戲”。第四次峰值出現(xiàn)在9年月,當時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見成果,該月有大量文章介紹新的考古成果?!幾院罈鳌缎轮袊闪⒊跗诘奈奈锉Wo》1950材料二51954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1965次大會上,意大利代表團提出了保護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的公約草案文本。經多次討論后,“海牙公約”及其協(xié)定書和實施條例于25年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武裝沖突情況下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的專門性和國際性公約。2019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成立。該理事會是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yè)咨詢機構,起初有107個國家參加,截至年已擴大列1931個國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學科綜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樣性與完整性等保護原則與方法。2005——摘編自陳潔《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演變(
(1)概括新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特點。
(2)概述20世紀中后期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yè)革命開始,到1851年,英國花了92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基本上實現(xiàn)了城市化。經濟學家保爾·芒圖說,正是大批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涌入,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才成為可能,而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又加速了農村人口流動和遷移,兩者密切聯(lián)系,互為因果,形成了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推拉力機制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英國政府對社會領域進行不斷探索,以實現(xiàn)城市社會管理,從濟貧法到社會保險的一系列社會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從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yè)革命開始,到1851年,英國花了92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基本上實現(xiàn)了城市化。經濟學家保爾·芒圖說,正是大批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涌入,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才成為可能,而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又加速了農村人口流動和遷移,兩者密切聯(lián)系,互為因果,形成了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推拉力機制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英國政府對社會領域進行不斷探索,以實現(xiàn)城市社會管理,從濟貧法到社會保險的一系列社會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幾蕴茟c《近代英國農村人口的遷移與城市化》“農民工”指的是雖然身份是農民,但主要在城鎮(zhèn)從事二、三產業(yè)工作的人。農民工身份是農民,職業(yè)是工人,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中共中央于1984年發(fā)布一號文件,規(guī)定準許農民自籌資金、自理口糧,進入城鎮(zhèn)務工經商,此文件可謂農村勞動力流動政策變動的一個標志,自此,農民工開始大量涌進城市。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是28836萬人,其中,在本地就業(yè)的農民工11570萬人,外出進城就業(yè)的農民工17266萬人。材料二“農民工”指的是雖然身份是農民,但主要在城鎮(zhèn)從事二、三產業(yè)工作的人。農民工身份是農民,職業(yè)是工人,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中共中央于1984年發(fā)布一號文件,規(guī)定準許農民自籌資金、自理口糧,進入城鎮(zhèn)務工經商,此文件可謂農村勞動力流動政策變動的一個標志,自此,農民工開始大量涌進城市。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是28836萬人,其中,在本地就業(yè)的農民工11570萬人,外出進城就業(yè)的農民工17266萬人。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英兩國人口遷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英兩國人口遷移的共同影響。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1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現(xiàn)代意義的“文明”一詞最早在現(xiàn)代意義的“文明”一詞最早在175619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類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詞得到廣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創(chuàng)造“文明”這個概念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殖民相遇以及帶來的社會秩序和人口改變問題。19世紀中葉以前“文明”概念解釋了資本主義領導者如何需要被視為世界每個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合法領導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文明”概念被熱情地采用,在國外按照種族和族裔對各民族劃分等級。世紀中葉至二戰(zhàn)結束,這一時期“文明”概念繼續(xù)強調自由與進步,更是作為歐洲意識形態(tài)的代名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越來越多的人對“文明”進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顯。需要將倡導社會平等、重視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種族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批評文明等級觀等因素考慮進當今“文明”概念的解釋之中。1756——摘編自【美】帕特里克·曼寧《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18世紀以來世界‘文明’概念”為主題,自擬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年以來的“文明”概念:世界歷史框架下的反思》20、材料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把“民族國家”和“文明國家”的長處結合起來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國家有以下理念:實事求是、民本主義、整體思維、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選賢任能、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摘編自張維為《文明型國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自選一個論題,并展開論述。(要求:論題明確,邏輯清晰,史實準確,論述充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4分)21、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22、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3、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溫大雅作為隋末唐初的人,親身參與了反隋建唐過程,與李建成、李世民沒有太多的利益沖突,其記述內容屬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較高,D項正確;《高祖、太宗實錄》是唐太宗親自審定,且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手里奪取皇位,對李建成的指責體現(xiàn)了其與當事人的利害關系,該敘述并不是最可靠的,A項排除;編著《舊唐書》劉昀等人雖與李氏兄弟沒有利益關系,但其生活在五代時期,是后人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并不是最可靠的一手史料,B項錯誤;北宋司馬光主持編著的《資治通鑒》,屬于后人整理他人的史料編撰而成,雖然治史嚴謹,但不是最可靠的,C項錯誤。2、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新加坡和韓國注意發(fā)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如寬容和諧、勤儉節(jié)約等,同時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競爭意識等,因此C正確,ABD排除。故選C。3、C【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日爾曼人遷徙過程中建立的諸多王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耳曼人在遷徙的過程中,促進了區(qū)域文化的交融與認同,C項正確;日耳曼人的遷徙并沒有打斷歐洲的農耕文明進程,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區(qū)域文化的影響,排除B項;該遷徙并沒有征服古代羅馬帝國的文化,排除D項。故選C項。4、B【分析】【詳解】
據材料“16世紀的歐洲,報刊業(yè)出現(xiàn)了周刊和日刊,把常識與艱深的哲學探討有機融合;方便人們盡情閱讀而無需購買;按天出租圖書的創(chuàng)新行為讓一些暢銷書到了各種讀者手里”可知,16世紀的歐洲報刊業(yè)發(fā)展,并涌現(xiàn)了大量的圖書機構,開辦了閱覽室和“文學陳列館”,方便人們盡情閱讀而無需購買,這有利于人們思想的解放,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報刊和閱覽室的設立,方便人們閱讀,而非印刷術的傳播,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報刊和閱覽室的設立,方便人們閱讀,而非古代文化典籍的保護,排除D項。故選B項。5、B【分析】【詳解】
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社稷成為國家代稱,并設社稷壇,同宗廟一起分設王宮兩側,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以農為本的特點,B項正確;統(tǒng)治者立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體現(xiàn)的是國家對農業(yè)的重視,而不是迷信,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到西周,沒有體現(xiàn)后世對西周的繼承與發(fā)展,排除C項;儒學春秋才創(chuàng)立,排除D項。故選B項。6、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道法自然”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根據材料“君王要按時節(jié)推行政令”可知體現(xiàn)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道法自然”,B項正確;“崇德尚賢”指的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君王要按時節(jié)推行政令”順應的是自然規(guī)律,不是民意,排除C項;“以農為本”是重視農業(yè),“君王要按時節(jié)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指的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來施政,不是“以農為本”,排除D項。故選B項。7、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印度)。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史上,征服印度的外族人最終多被印度傳統(tǒng)宗教文化同化,反映出印度宗教的社會影響深遠,B項正確;材料并未特別強調佛教發(fā)展中的兼容并蓄性,排除A項;宗教文化的排他性與“征服者又大都被印度的傳統(tǒng)宗教文化所同化”不符,排除C項;材料并未具體分析種姓制度對印度民族凝聚力的負面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8、A【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初(法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1200年前后,商業(yè)發(fā)展和城市復興,促進了法國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催生了巴黎大學,A項正確;教會學校不斷發(fā)展壯大是具體現(xiàn)象,并非巴黎大學得以創(chuàng)建的主要歷史背景,排除B項;據所學,法國自由民主思潮興起于17、18世紀,排除C項;人們追求新的教育理想是巴黎大學建立后的影響,而非其得以創(chuàng)建的主要歷史背景,排除D項。故選A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詳解】
第(1)問,根據材料一“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市無二價”可知使用金銀貨幣,市場管理規(guī)范;根據材料一“谷食常賤,國用富饒”可知經濟繁榮,物產豐饒;根據材料一“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可知交通發(fā)達。
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它是在汲取古代東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形成的一種多元開放型文化”可以看出是多元開放。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二“克里特就憑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為地中海區(qū)域的商貿中心”“希臘開始大規(guī)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強了希臘人與東方古國的聯(lián)系”“在希波戰(zhàn)爭中,波斯軍隊充當了東方文化向希臘傳播的主力”“到東方游歷成為一時的社會風氣”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包括商貿、海外殖民、戰(zhàn)爭、游歷等途徑?!窘馕觥浚?)經濟繁榮,物產豐饒;使用金銀貨幣,市場管理規(guī)范,商品經濟發(fā)達;交通發(fā)達;對外貿易頻繁。
(2)特點:多元開放。
途徑:商貿、海外殖民、戰(zhàn)爭、游歷。11、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中華文明的主體部位在本質上是農耕文明”可歸納出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fā)展;根據材料“精耕細作型的農耕文明講究聚族而居,代代相傳”可歸納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央集權的形成和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也是重要因素。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特性形成了穩(wěn)定統(tǒng)一的政治和繁榮的經濟;文化;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解釋:根據材料“北魏時期的飛天,西戰(zhàn)風格是主流,但具體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風”“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天地宇宙觀念”“充分顯示了古代民間畫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飛天変化無窮的飛動之美與大唐奮發(fā)進取的時代精神究全吻合”“由浪漫夸張步入現(xiàn)實,由天宮仙人轉變?yōu)閷m娥舞伎”和所學知識可知,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表現(xiàn)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現(xiàn),是絲綢之路暢通、佛教文化傳入,民族交流的結果;是古代藝術家們智慧和想象力的結晶,更是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呈現(xiàn)。【解析】(1)原因: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使中華民族不對外擴張也能生存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央集權的形成;封閉的大陸環(huán)境。
影響:①形成了穩(wěn)定統(tǒng)一的政治和繁榮的經濟;文化。②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沒有中斷。③造成閉塞,缺少交流。
(2)解釋:敦煌壁畫飛天的多元特征表現(xiàn)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與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現(xiàn),是絲綢之路暢通、佛教文化傳入,民族交流的結果;是古代藝術家們智慧和想象力的結晶,更是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呈現(xiàn)。12、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為了輸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可歸納出朝鮮;日本等國的遣唐使、僧侶、商賈、學者、藝術家陸續(xù)來到中國訪問學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等對中外交往采取積極友好的態(tài)度,對中外文化采取開放的政策。
(2)名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禮》是先秦時期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因此根據材料“先秦時期的一部文獻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知是《周禮》。體現(xiàn):根據材料中的出處及規(guī)定可知,景福宮得名自儒家經典《詩經》,正殿地基高于其它宮殿,遵循儒家禮制,體現(xiàn)君權至上。
(3)本題小問相對開放,如選擇①作答的話,可從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器物到制度在到思想文化)的角度作答即可;如選擇②作答的話,需要結合當時帝國主義抓緊對外擴張的家腳步及亞洲國家抗爭的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解析】(1)唐太宗等對中外交往采取積極友好的態(tài)度;對中外文化采取開放的政策。朝鮮;日本等國的遣唐使、僧侶、商賈、學者、藝術家陸續(xù)來到中國訪問學習。
(2)《周禮》。景福宮得名自儒家經典《詩經》;正殿地基高于其它宮殿,遵循儒家禮制,體現(xiàn)君權至上。
(3)選擇①:新思潮萌發(fā)(中體西用思想)維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興盛、民主科學思想高漲和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等。
選擇②:列寧。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加緊對亞洲的侵略,中國、印度等國開展民族民主運動,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13、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既有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阿拉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綜合和創(chuàng)新。”得出將東西方文化進行兼容并包,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宗教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阿拉伯文化。原因:根據所學可概括得出主要原因包括地處東西方的傳統(tǒng)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及疆域的擴大;阿拉伯帝國統(tǒng)治者及民眾的好學精神及知識創(chuàng)造等。
(2)作用:根據“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可得出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根據所學可概括得出傳播各民族文化,成為東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發(fā)展均作出了巨大貢獻等?!窘馕觥浚?)特點:將東西方文化進行兼容并包;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宗教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原因:地處東西方的傳統(tǒng)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及疆域的擴大;阿拉伯帝國統(tǒng)治者及民眾的好學精神及知識創(chuàng)造等。
(2)作用: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傳播各民族文化,成為東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橋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發(fā)展均作出了巨大貢獻。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陸上絲綢之路沿途氣候異常干燥;地形復雜”可知,陸上絲綢之路受氣候;地形限制;根據材料“更為嚴峻的是唐與吐蕃及西亞阿拉伯國家的沖突劇增。安史之亂后,‘國家用度’盡仰江淮。宋朝與遼、西夏、金等政權長期對峙”可知,地方割據,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阿拉伯國家沖突加??;根據材料“安史之亂后,‘國家用度’盡仰江淮。宋朝與遼、西夏、金等政權長期對峙,政府轉而在廣州、泉州等12處設市舶司”可知,經濟重心南移;根據材料“專司外商貨物稅,并利用先進技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技術的進步(造船和指南針);根據材料“政府轉而在廣州、泉州等12處設市舶司,專司外商貨物稅,并利用先進技術,從泉州和廣州等地南下海上,達東南亞和南亞,通今波斯灣、紅海至歐洲,也可至非洲東海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統(tǒng)治者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根據材料“16世紀初,葡萄牙人開辟了從大西洋越過非洲自西而東進入亞洲的新航線后,海上絲綢之路愈加發(fā)達”可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2)根據材料“茶葉貿易多數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隊或公司進行的,因此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可知,茶葉貿易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根據材料“蘭的阿姆斯特丹、英國的倫敦、俄羅斯的恰克圖等都通過茶葉貿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港口城市的繁榮和轉口貿易的發(fā)展;根據油畫《在安托尼媽媽的旅店》和材料“荷蘭鼓勵婦女在家中舉辦茶會,聯(lián)絡親朋,加強社會交往。社會上建立的茶館也面向女性開放,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飲茶和交流的空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飲茶之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治生活的民主和男女平等;激發(fā)了與茶相關的文學和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根據材料“英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和“茶館也是社會下層人士休閑放松之地”可知,影響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窘馕觥浚?)陸上絲綢之路受氣候;地形限制;地方割據;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阿拉伯國家沖突加?。唤洕匦哪弦?;技術的進步(造船和指南針);統(tǒng)治者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2)茶葉貿易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港口城市的繁榮和轉口貿易的發(fā)展;飲茶之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治生活的民主和男女平等;激發(fā)了與茶相關的文學和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影響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15、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1750年,歐洲人口約14000萬,到1850年,歐洲人口迅速上升到26600萬?!辈⒔Y合所學知識,工業(yè)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導致19世紀歐洲人口快速增長,帶來了巨大人口壓力;鐵路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殖民擴張和對殖民地的開發(fā)引發(fā)大規(guī)模移民浪潮。根據材料“在19世紀,歐洲人是人口向外擴張的主要種族。1821至1924年間,大約有5500萬歐洲人移居海外,其中3400萬到了美國?!笨煞治龀龃舜我泼裰饕菤W洲人流向美洲和大洋洲。根據材料“西方人征服、有時甚至消滅了其他民族,開發(fā)了人口密度較低的土地并定居下來?!笨煞治龀鲆泼窭顺备淖兞水數厝丝诮Y構,促進了當地的開發(fā),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導的當地文化。與此同時,移民對殖民地的開發(fā)使歐洲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資本主義進一步擴展。根據材料“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鼓勵移民的流入以彌補勞動力的短缺,移民主要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笨煞治龀龆?zhàn)后,歐美發(fā)達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來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因此普遍贊同移民,引發(fā)新的移民浪潮;根據材料“使得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約35%來自亞洲、45%來自拉丁美洲。歐洲和美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而移民的生殖率高,”可分析出此時期的移民主要是由發(fā)展中國家流向歐美發(fā)達國家,而美國成為典型的移民國家。根據材料“因此,西方人日益擔心,他們現(xiàn)在不是在遭到軍隊和坦克的入侵,而是遭到了講著其他語言、信奉其他神和屬于其他文化的移民的入侵。他們還擔心,移民會搶走他們的工作,占據他們的土地,享受他們的福利制度,并且威脅他們的生活方式?!笨煞治龀龃罅恳泼裼肯蛎绹?,既促進美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也帶來高失業(yè)率、競爭、種族沖突、文化沖突和文化認同等問題。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末,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交通工具的改進,全球勞動力市場形成,出現(xiàn)了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移民浪潮,且更具有全球性。移民浪潮進一步推動全球勞動力的流動。由于戰(zhàn)爭和災難造成了大量難民出現(xiàn)。移民問題、難民問題成為現(xiàn)代國際社會日益關注的重點問題。綜上所述,人口流動是歷史的發(fā)動機,在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文化沖突、全球性治理等一系列問題。【解析】工業(yè)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導致19世紀歐洲人口快速增長,帶來了巨大人口壓力;鐵路和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殖民擴張和對殖民地的開發(fā)引發(fā)大規(guī)模移民浪潮。此次移民主要是歐洲人流向美洲和大洋洲。移民浪潮改變了當地人口結構,促進了當地的開發(fā),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導的當地文化。與此同時,移民對殖民地的開發(fā)使歐洲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資本主義進一步擴展。
二戰(zhàn)后,歐美發(fā)達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來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因此普遍贊同移民,引發(fā)新的移民浪潮。此時期的移民主要是由發(fā)展中國家流向歐美發(fā)達國家,而美國成為典型的移民國家。大量移民涌向美國,既促進美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也帶來高失業(yè)率、競爭、種族沖突、文化沖突和文化認同等問題。
20世紀末,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國際分工日益深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交通工具的改進,全球勞動力市場形成,出現(xiàn)了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移民浪潮,且更具有全球性。移民浪潮進一步推動全球勞動力的流動。由于戰(zhàn)爭和災難造成了大量難民出現(xiàn)。移民問題、難民問題成為現(xiàn)代國際社會日益關注的重點問題。
綜上所述,人口流動是歷史的發(fā)動機,在推動歷史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文化沖突、全球性治理等一系列問題。16、略
【分析】【詳解】
(1)因素:根據材料“一個發(fā)展是各種方言的興起和這些方言在文學表達方面的運用”可概括出民族語言的強化;根據材料“另一發(fā)展是若干國家教會脫離了天主教會”可概括出教會勢力的削弱;根據材料“最后一個發(fā)展是西歐的一些王朝建立并鞏固了幾個性質相同的;獨立的大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可概括出專制王權國家的興起。
命運:根據材料“民族主義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一種現(xiàn)象”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發(fā)展為民族國家;近代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2)原因:根據材料“一些著名的革命事件也有助于傳播人權;政治參與;民主政府和經濟組織工作的一些新觀念”并結合拿破侖戰(zhàn)爭的影響可概括出拿破侖戰(zhàn)爭后,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歐洲各國民族意識逐步覺醒。
表現(xiàn):結合所學可知;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華沙民族大起義、奧地利普魯士1848年革命均是拿破侖戰(zhàn)爭后民族民主革命的體現(xiàn)。
(3)原因:根據材料設問“從文化角度分析”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韓國發(fā)揚儒家文化精華;如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勤儉節(jié)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
問題:根據材料“美國2018年依據《貿易擴張法》,對韓國鋼鐵產品征收了25%的高關稅。歐盟也從2018年開始對韓國11種鋼鐵產品提高了關稅。韓國鋼鐵協(xié)會表示,鋼鐵產品出口環(huán)境日趨惡化,自2017年以來連續(xù)5年減少”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西方發(fā)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智慧:倡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窘馕觥?1)因素:民族語言的強化;教會勢力的削弱;專制王權國家的興起。
命運:發(fā)展為民族國家;近代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2)原因:拿破侖戰(zhàn)爭后;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歐洲各國民族意識逐步覺醒。
表現(xiàn):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華沙民族大起義、奧地利普魯士1848年革命。
(3)原因:韓國發(fā)揚儒家文化精華;如重視教育;社會為先、勤儉節(jié)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如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競爭意識。
問題:西方發(fā)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
中國智慧:倡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7、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xiàn)過幾次峰值”可知;新聞媒體積極參與;根據材料“該月上旬共有4篇關于文物保護法規(guī)出臺的公報”可知,重視法制建設;根據材料“臺灣當局籌劃‘長期出借’文物至美國的舉動引發(fā)政府;學者、群眾的一致抗議,多篇文章與此相關”可知,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根據材料“當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考古工作會議,關于會議的報道、發(fā)言、決議和倡導成為《人民日報》文化版面的‘重頭戲’”可知,政府占據主導地位。
(2)根據材料“1950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5次大會上,意大利代表團提出了保護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的公約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各國認識到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根據材料“經多次討論后,‘海牙公約’及其協(xié)定書和實施條例于1954年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武裝沖突情況下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的專門性和國際性公約”可知,國際法的完善為遺產保護提供了保障;根據材料“1965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成立。該理事會是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yè)咨詢機構,起初有25個國家參加,截至2019年已擴大列107個國家”可知,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立加強了國際協(xié)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眾傳媒的發(fā)展?!窘馕觥?1)特點:重視法制建設;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占據主導地位;新聞媒體積極參與。(答出三點)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各國認識到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立加強了國際協(xié)作:國際法的完善為遺產保護提供了保障;大眾傳媒的發(fā)展。(答出三點)18、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分別是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特征;據材料一“正是大批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涌入,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才成為可能,而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又加速了農村人口流動和遷移”和材料二“農民工開始大量涌進城市”得出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
第二小問原因;英國:據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yè)革命開始”“正是大批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涌入”并結合所學工業(yè)革命的背景得出,農村發(fā)生“圈地運動”,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生計涌入城市,進入工廠做工;據材料一“正是大批農村閑置勞動力的涌入,大工業(yè)的發(fā)展才成為可能”得出工業(yè)革命的進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傭勞動力,成為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動力;據材料一“英國政府對社會領域進行不斷探索,以實現(xiàn)城市社會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得出英國政府的社會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國:據材料時間“1984年”可知這是經濟體制改革時期,結合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史實得出,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出現(xiàn)大量剩余勞動力;城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城市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中國逐步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化;據材料二“中共中央于1984年發(fā)布一號文件此文件可謂農村勞動力流動政策變動的一個標志”得出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
(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分別是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分別提取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影響。據材料一“英國花了92年的時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基本上實現(xiàn)了城市化”和材料二“農民工開始大量涌進城市”可知城市人口增加,加強了城鄉(xiāng)之間的聯(lián)系;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fā)展;還可從給城市帶來了一些發(fā)展中的隱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等分析其局限性?!窘馕觥?1)特征: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
原因:英國:農村發(fā)生“圈地運動”;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生計涌入城市,進入工廠做工;工業(yè)革命的進行,需要大量的自由雇傭勞動力,成為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的直接拉動力;英國政府的社會立法管理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中國: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出現(xiàn)大量剩余勞動力;城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城市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中國逐步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化;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推動。
(2)共同影響:加強了城鄉(xiāng)之間的聯(lián)系;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fā)展;給城市帶來了一些發(fā)展中的隱患,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四、論述題(共2題,共18分)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分析材料內容,結合史實,以“18世紀以來世界‘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5 We're family (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1《學習伴我成長》(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B Let's talk(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用水計量時間》說課稿-2024-2025學年科學五年級上冊教科版
- 2025產品購銷合同樣書
- 2023九年級數學下冊 第25章 投影與視圖25.1 投影第2課時 正投影說課稿 (新版)滬科版001
- 2025城市民用戶燃氣工程實施合同書范本范文
- 2025婦女發(fā)展監(jiān)測評估項目工程合同管理
- 2025合同模板合伙人利潤分配協(xié)議范本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 第3單元 第6課 第1框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3001
- 汽修廠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 現(xiàn)代通信原理與技術(第五版)PPT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病例展示(皮膚科)
- GB/T 39750-2021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直流電弧保護技術要求
- DB31T 685-2019 養(yǎng)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
- 燕子山風電場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
- 高一英語課本必修1各單元重點短語
- 糖尿病運動指導課件
- 完整版金屬學與熱處理課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爐用耐高溫粉末涂料
- 心腦血管病的危害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