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溫故知新、講解點撥以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點;2.通過質疑解難、切磋琢磨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3.通過反復誦讀、精研細讀以促進學生領悟人物性格、思想情感及心理特質;4.通過主題探討、以點帶面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恰當表達交流的必要性?!窘虒W重點】1.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知識,能歸納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并準確翻譯文中語句2.能根據(jù)語言特點,把握文中所展現(xiàn)的鮮明的人物個性,欣賞文中通過語言、動作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藝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學難點】理解孔子為何“哂”由而“與”點。體會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教學方法】討論法、誦讀法、情景法、講授法【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國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論語》。《論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座寶庫,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歷經千年不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設計意圖:采用假設語句提示學生孔子及《論語》的重要地位,激發(fā)學生興趣。)二、檢查預習,知人論世,掌握文學常識1.學生談談他們所知道的孔子。2.指定學生介紹《論語》。3.教師介紹寫作背景。4.教師適當補充“四書五經”內容。(設計意圖:高一學生對孔子及《論語》已經有一定了解,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了解這部分內容,一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減輕學習本文的壓力,二是增強學生課上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聽讀課文,理清思路1.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自行正音。2.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字。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說話的語氣。3.梳理課文,理清思路。明確: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孔子向學生問志。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各弟子言志。可分四個層次。第一層(“子路率爾”—“夫子哂之”):寫子路述說己志。孔子見子路不謙讓,所以笑他。第二層(“求!爾何如?”—“以俟君子”):寫冉有述志。他“長于政事”,認為儒家的最高理想——實現(xiàn)禮治,要等待君子協(xié)助才能辦到。第三層(“赤!爾何如”—“愿為小相焉”):寫公西華述志。他很重視禮治,年齡雖小,態(tài)度卻很謙恭。第四層(“點!爾何如?”“吾與點也”):寫曾皙述志??鬃訉υ枰再澰S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評志(設計意圖:聽課文朗讀音頻,正音,掃清閱讀障礙;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利于學生理解文章;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理出文章思路。)三、小結四、作業(yè)第二課時自由討論,翻譯課文在上節(jié)課梳理清課文框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翻譯文章內容,把握重點字詞和特殊句式?!久鞔_】(1)通假字①鼓瑟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通“暮”,暮春)③唯求則非邦也與(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嗎”)④唯赤則非邦也與(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嗎”)(2)一詞多義爾:①子路率爾而對曰(相當于“然”,表狀態(tài))②如或知爾(你們)與:①吾與點也(贊同)②唯赤則非邦也與(通“歟”,語氣詞,相當于“嗎”)方:①方六七十(方圓,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②且知方也(正道,是非準則)如:①如或知爾(如果) ②如其禮樂(至于)③如會同(或者) ④如五六十(或者)(3)詞類活用①可使足民(使……富足)②風乎舞雩(名作動,吹風)③端(名作動,穿著禮服)章甫,愿為小相焉。⑤曾皙后(名動,走在后面)⑥赤也為之?。ㄐ巫髅?,小事),孰能為之大(形作名,大事)?(4)文言句式賓語前置:①不吾知也;②則何以哉;③爾何如?;④何傷乎?狀語后置: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異乎三子者之撰。③浴乎沂,風乎舞雩。④為國以禮以“擇偶標準”為切入點,自由討論,讓學生思考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二、歸納總結,賞析人物1.從子路、冉有、公西華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什么性格特點?明確:(1)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鬃訂栔?,子路首先發(fā)言。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抱負之大可見一斑。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思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顯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2)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他說的比子路言稱的中等國家,要小得多,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十分謹慎。他認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謙虛謹慎,講話注意分寸的性格特點。(3)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可見他嫻于辭令的特點。2.找出課文中孔子對各個弟子評價的語句,討論孔子是不是贊成了曾皙,否定了其他三個人?明確:對子路:孔子并沒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國”的才能,但他認為子路的談話態(tài)度不夠謙虛,屬于“其言不讓”??鬃印斑又?。對冉有:對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沒有評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嘆之。對公西華: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孔子認為公西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鬃酉еυ嚎鬃优c之。第三課時一、合作探究,把握主旨孔子為什么“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明確:(1)曾點的話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太平盛世”圖,圖中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諧社會。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他會“與點”!(2)孔子一生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但到處碰壁,不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點“不求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與點”。曾皙的這段話,可能隱約觸動了孔子周游列國屢遭失敗、心力交瘁而想過平靜無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話不僅是顯已志,也是對孔子心靈的折射。二、品讀課文,體會孔子的思想和主張1.分組討論,回答問題。(1)孔子是如何啟發(fā)學生述說自己志向的?(2)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分別是什么?他們的志向有什么異同?(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他與其他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4)文章寫曾皙述志時為什么詳細寫了動作?2.歸納明確。(1)孔子先用自謙的話語打消師生年齡上的隔閡,為談話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活躍的環(huán)境,接著導引出年輕人怕不為人知而壯志難酬的心病,隨后假設“如或知爾”的情境,啟發(fā)弟子各言其志。孔子的出場,給人以態(tài)度和藹、思想開明的印象.(2)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威脅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他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zhàn)并懂得義理。他側重于強國。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難辦到。他側重于富民。公西華的志向是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朝見天子時擔任一個小相。他側重以禮制邦。這三個人的志向雖然各有側重,但都愿意出仕。(3)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后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他并沒有述說什么治國之策,只是描述了一幅春游圖。子路等三人雖然講法不同,但都講為政,而曾皙“不求為政”。(4)寫曾皙的動作比較詳細,子路等三人言志時,曾皙正在鼓瑟,表現(xiàn)他志向高潔,淡泊于功名,突出他與子路三人的不同之處,為寫曾皙的特殊志趣,從而為孔子的感嘆和贊賞作鋪墊。(設計意圖: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體會人物性格和孔子的教育方法。)三、從這段師生對話中,我們可看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1.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鬃右蟮茏印案餮云渲尽保约翰]有“言其志”,但讀者可以從他對弟子們“言志”的態(tài)度及評論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贊同曾皙的說法,是因為曾皙所描繪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儒家學派的有所作為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孔子的“禮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體現(xiàn)在曾皙的志向中。冉有和公西華言志時,都表示愿意出仕從政,有一番作為,孔子在談話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說到公西華時,孔子說:“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意思是說按公西華的才能,還能做大事,“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笑仲由,是對他“不讓”的態(tài)度不滿,對于“為國”的志向并不反對。總之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和他的弟子們一樣,都想以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為安邦治國出力。魯定公時,孔子曾任魯國大司寇,任職期間百姓安居樂業(yè),整個社會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和諧狀態(tài)。2.孔子作為老師,既能嚴格要求學生,又和藹親切、善于啟發(fā)誘導的特點??鬃犹岢鲈掝},要求學生言志,選擇的是人生的重大課題,這是對學生的最大關心和教育。他指出了學生“居則曰:'不吾知也’”的現(xiàn)象,也是對學生很委婉的批評。因為“治國以禮”,所以他不滿意仲由的“其言不讓”。這些,都能說明孔子是一位很嚴格的老師。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學生言志,先做好引導工作,讓他們消除顧慮。子路的態(tài)度不謙虛,為了不影響別人發(fā)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責。贊同曾皙的說法,表示“吾與點也”,又是在婉轉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給學生以啟發(fā),師生在談話,曾皙卻在一旁鼓瑟,可見師生關系的融洽、談話氣氛的和諧。曾皙提出疑問,孔子又耐心給以解答。由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