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6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課程標準】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相識中國科技獨創(chuàng)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1.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是四大獨創(chuàng),四大獨創(chuàng)傳播到世界后,推動了人類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遠影響。2.中國古代數學、歷法、農學等科技門類的發(fā)展,與農業(yè)文明休戚相關。3.中國古代醫(yī)藥學相當發(fā)達,確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看法。中醫(yī)中藥至今仍在世界醫(y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4.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農耕經濟的高度旺盛,是中國古代科技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保障。但應看到,古代中國科技思想重視閱歷總結,而忽視理論概括。一、四大獨創(chuàng)【易混易錯】宋元時期,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但不是歐洲實現社會轉型的根本緣由,其根本緣由是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二、天文學1.特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eq\x(11)天文學體系。2.表現(1)天象觀測:長期處于世界前列。(2)天文著作:戰(zhàn)國時期《eq\x(12)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秂q\x(13)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體測量①東漢:張衡獨創(chuàng)eq\x(14)渾象儀,他關于地球是圓形的見解比西歐人早1000多年,還獨創(chuàng)測定地震方位的eq\x(15)候風地動儀。②唐代:僧一行與梁令瓚創(chuàng)制了eq\x(16)黃道游儀,僧一行還主持實測了eq\x(17)子午線的長度。③元代:郭守敬創(chuàng)制eq\x(18)簡儀,比歐洲早300多年?!舅季S點撥】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突出的緣由:一是滿意了農業(yè)生產“授民以時”的須要;二是為王朝統(tǒng)一天下供應“受命于天”的理論須要。三、數學1.先秦(1)春秋時期:已出現eq\x(19)九九乘法口訣。(2)春秋戰(zhàn)國:獨創(chuàng)了eq\x(20)籌算計算法。2.東漢:《eq\x(21)九章算術》(1)內容①總結了eq\x(22)周秦到eq\x(23)漢代的數學成就。②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eq\x(24)數學運算方法。(2)地位:標記著我國古代eq\x(25)數學體系的形成。3.南朝:祖沖之將eq\x(26)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領先世界1000年之久。4.元代:發(fā)展成簡便高效的eq\x(27)珠算法。四、農學1.南北朝:《齊民要術》(1)作者:北朝的eq\x(28)賈思勰。(2)地位:我國現存eq\x(29)最早最完整的農書。(3)內容:提出了eq\x(30)因地制宜、eq\x(31)多種經營的珍貴思想。2.元朝:《農書》(1)作者:eq\x(32)王禎。(2)特點:重點放在eq\x(33)生產工具的改革方面。(3)影響:對提高生產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3.明朝:《農政全書》(1)作者:eq\x(34)徐光啟。(2)特點:充分吸取eq\x(35)西方農業(yè)科技思想和方法,開展農業(yè)eq\x(36)科技試驗,體現了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先進性。(3)地位:徐光啟被譽為“eq\x(37)中國近代科學先驅”。五、醫(yī)學【誤區(qū)警示】中國古代科技素稱發(fā)達,但并不是始終領先于世界。明清時期,我國的科技仍屬于傳統(tǒng)科技,而且以總結為主,發(fā)展停滯;此時西方近代科技興起,而且以創(chuàng)新為主,青出于藍。[探討溝通1]中國古代的火藥技術在唐宋時期漸漸發(fā)展的緣由是什么?試答:唐朝末年,我國處于藩鎮(zhèn)割據時期,兼并斗爭盛行;而宋代時,我國處于分裂時期,宋與遼、金的民族斗爭也連年不斷,常見的斗爭導致了火藥武器的出現與發(fā)展。[探討溝通2]中國的古代科技大多集中于天文學、數學、農學和醫(yī)學等領域的確定性因素是什么?試答:中國的古代科技屬于傳統(tǒng)科技,主要是受我國長期從事農耕經濟的影響。天文學、數學、農學和醫(yī)學跟農耕經濟有關,如天文學的發(fā)展主要是為了指導農業(yè)生產。[探討溝通3]僧一行能主持實測子午線的長度這樣規(guī)模巨大的科學活動,反映了唐朝當時處于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試答:疆域寬闊;政治統(tǒng)一;經濟旺盛;政府支持。[探討溝通4]中國古代的農書怎樣體現了民族融合、中西交融的特點?試答: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了黃河流域的畜牧業(yè)生產閱歷,體現了民族大融合;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體現了中西交融的特點。[探討溝通5]從我國古代科學家身上應學習他們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試答:應學習他們勤勉刻苦的求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看法、百折不撓的堅毅意志、勇于探究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畏權勢的優(yōu)秀品質。[探討溝通6]徐光啟的科技成就中,最能開時代風氣之先的是什么?試答:翻譯西方自然科學著作,將西方的自然科學學問介紹到中國,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探討溝通7]四大獨創(chuàng)為什么沒有起到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作用?試答:封建統(tǒng)治思想的束縛和完備的封建制度,因循守舊、不思變革的保守心理。[探討溝通8]中國古代科技(16世紀以前)高度發(fā)達的緣由是什么?試答:生產的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旺盛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供應了經濟基礎。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科技發(fā)展供應了良好的環(huán)境,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供應了政治保障。中心集權國家的支持與組織、政府的重視,是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重要條件。1.東漢時期,蔡倫獨創(chuàng)造紙術,促進了書寫材料的宏大革命。(×)2.戰(zhàn)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指南針出現,并在唐代用于航海事業(yè)。(×)3.北宋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獨創(chuàng),干脆推動了歐洲啟蒙運動的開展。(×)4.中國古代數學形成完整體系的標記是珠算的出現。(×)5.《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古代農業(yè)科學著作。(√)主題一中國古代的四大獨創(chuàng)史料一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獨創(chuàng)的傳入傳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化成為可能。火藥的獨創(chuàng),消退了封建制度,創(chuàng)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獨創(chuàng)導致發(fā)覺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的舞臺。——卡特《中國印刷術的獨創(chuàng)和它的西傳》史料二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道:“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來看風水……”思索(1)依據史料一,結合所學學問,簡述四大獨創(chuàng)在歐洲向近代社會轉變中的作用。(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答案:(1)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傳入,便利了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fā)展,使封建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的運用,為開拓新航路、進行殖民擴張供應了條件。總之,四大獨創(chuàng)在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2)四大獨創(chuàng)在中國沒有發(fā)揮其推動社會變革的作用。四大獨創(chuàng)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提示:(1)對中國的影響①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②奠定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比的驕傲和傲慢。③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對世界文明(歐洲)的影響①造紙術的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促進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fā)展。②印刷術傳入歐洲,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③火藥傳入歐洲,為歐洲資產階級戰(zhàn)勝封建貴族供應了有力的武器,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變革。④指南針的運用,促進了歐洲人開拓新航路,變更了世界面貌。主題二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史料一《中國的世界紀錄》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統(tǒng)計:類別數學天文歷法氣象地學化學農學機械水利輕工兵器數量2225259257788史料二英國學者李約瑟在評論《九章算術》時說:“……特地致力于統(tǒng)治官員所要解決的問題,土地丈量、谷倉容積、堤壩和河渠的修建、稅收、兌換率……‘為數學而數學’的場合極少。”思索(1)據史料一,指出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為什么會有這一特點?(2)據史料二,分析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答案:(1)分布在與農業(yè)生產有關的科技領域(或主要分布在數學、天文學、地學、農學等領域)。緣由:中國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導;歷代統(tǒng)治者重視農業(yè),因而與農業(yè)有關的科技得到了發(fā)展。(2)重視實際的、詳細的應用;缺乏抽象的總結和理論的概括。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提示:(1)在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具有很強的好用性,服務于生產和鞏固統(tǒng)治的須要。但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究不夠。(2)在探討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閱歷總結,或是對生產閱歷的干脆記載,或是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具有較強的閱歷性。(3)在科技運用上:主要服務于農業(yè)發(fā)展的須要。(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與農業(yè)發(fā)展親密相關的農學、天文歷法、數學及醫(yī)學等領域。(5)在技術化上: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峻,但這些技術又不具有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遍的生產力。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的緣由提示:(1)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格局為科技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環(huán)境。(2)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fā)展不僅為科技進步奠定了基礎,也對科技發(fā)展提出了要求。(3)各民族間聯系和經濟文化溝通不斷加強,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4)教化和科舉的發(fā)展促進了科技進步。(5)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刻苦鉆研、重視調查探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富于才智和創(chuàng)新精神。(6)明清以前,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大都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主題三中西科技對比史料一: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固了皇帝的統(tǒng)治,而不是正在出現的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針除鄭和用于聞名的遠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樣用于世界范圍的探險、貿易和帝國的建立?!吨形魑拿鲗Ρ?00年》史料二:“科學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一起先就是由生產確定的,經濟上的須要曾經是,而且愈來愈是對自然界的相識的主要動力”。但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形態(tài)是自然經濟。這種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形態(tài),自給自足、安于現狀,對科學技術沒有迫切的要求,也使科學技術的進步失去了原動力。思索(1)史料一中作者的主旨觀點是什么?(2)依據史料二歸納出現史料一中問題的緣由。(3)四大獨創(chuàng)在中國和歐洲的作用大不相同,這說明白什么?答案:(1)中國古代四大獨創(chuàng)未能推動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2)封建專制制度,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3)科技能否發(fā)揮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取決于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國古代四大獨創(chuàng)對東西方的不同影響提示:中西科學在特征和本質上有什么差異?出現這種差異的緣由是什么?提示:(1)差異①中國科技領域主要是應用科學,科學探討主要是實行傳統(tǒng)的整理典籍和總結閱歷的方法。②西方主要是理論探討,大多數科學家探討的方法是視察、試驗和數理邏輯推導的方法。③16世紀中西科學在內容和探討方法上的差別,正是傳統(tǒng)科學與近代科學在本質差異上的詳細表現。(2)緣由①經濟方面:西方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中國是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②教化方面:西方是高校綜合教化;中國的教化制度以儒學為教化內容,脫離社會實際。③文化方面:西方經驗了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等運動,思想得以解放;而中國從秦漢時期就實行嚴厲的文化專制,明清時期更是登峰造極。④制度方面:西方的專制王權是站在資本主義勢力一邊,奉行重商主義,從而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中國的封建專制極力限制和阻撓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題組一四大獨創(chuàng)1.下圖是對我國古代哪項科技獨創(chuàng)的記載(B)A.印刷術 B.造紙術C.絲綢織造 D.瓷器制作解析:從材料信息看,該項技術經驗了漂塘、煮徨、入簾、壓制、焙干等幾個過程,這是關于造紙術的描述,故選B項。2.學界一般認為,我國在西漢早期就已經獨創(chuàng)了書寫用紙。下列史料最能證明這一結論的是(B)A.西晉傅咸作《紙賦》確定紙的意義B.天水放馬灘西漢墓出土的紙質地圖C.蔡倫因造紙有功被漢和帝冊封為侯D.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造紙工序解析:結合歷史考據理論可知,最有勸服力的史料是當時的實物,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在西漢之后,不能證明西漢早期就已經獨創(chuàng)了紙,故解除。3.《三國演義》中有如下描述:“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庇腥藫送茢嗳龂鴷r火藥已應用于斗爭。這一推斷(D)A.依據正確,結論正確 B.依據錯誤,結論正確C.依據正確,結論錯誤 D.依據錯誤,結論錯誤解析:據材料“《三國演義》中有如下描述”,可知是文學作品的描述,而文學作品的描述不能作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據錯誤;依據材料“有人據此推斷三國時火藥已應用于斗爭”,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古代火藥應用于斗爭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結論是錯誤的,D項符合題意。4.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載:“士大夫家以藏書名者,所在多有?!渥罡徽?,至逾十萬卷,蓋超過于宋之館閣矣。”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C)A.造紙術的突破B.科舉制的完善C.印刷術的發(fā)展D.圖書買賣興盛解析:依據材料得出宋代藏書豐富,北宋時畢昇獨創(chuàng)活字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導致士大夫家藏書增多的主要因素,故C項正確。5.《夢粱錄·江海船艦》記載:“舶商之船,自入海門,便是海洋……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睋鶎W推斷該書最早可能成書于(D)A.戰(zhàn)國 B.漢代C.唐代 D.宋代解析:材料中“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說明指南針應用于航海,該項技術出現在北宋時期,D項符合題意。6.大約成書于公元前4世紀的《鬼谷子》有這樣的記載:“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边@一記載表明,司南在當時已被應用到(A)A.找尋礦石 B.長途旅行C.視察風水 D.水上航行解析:由“鄭人之取玉也”可知,當時運用司南的目的是“取玉”即找尋玉礦。7.據《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寫本?!睂Α盎畎妗崩斫庹_的是(D)A.活版技術從明代起先運用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運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獨創(chuàng)中出現最晚解析:材料中的“活板(版)”指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畢昇獨創(chuàng)的,故A錯誤。在活字印刷之前,就有雕版印刷,故B錯誤?;钭钟∷⒆钤邕\用的是泥活字,故C不符合題意。活字印刷術是在造紙術、火藥和指南針之后獨創(chuàng)的,故選D。題組二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和特點8.《齊民要術》載:“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勝利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這句話所反映的思想是(A)A.因地制宜B.多種經營C.商品生產D.重農抑商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違農時,駕馭土壤條件,則會使農業(yè)生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答案為A。9.有學者談到,中國在公元后的兩個世紀里多次出現遍傳南北的大瘟疫,死人多數。在此背景下,最終出現了“實為中國醫(yī)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這部作品應當是(B)A.《黃帝內經》B.《傷寒雜病論》C.《本草綱目》D.《天下郡國利病書》解析:材料中“公元后的兩個世紀里”時間屬于東漢時期,《黃帝內經》成書于西漢時期;《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寫成的醫(yī)書,故B項正確;《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的醫(yī)書;《天下郡國利病書》是明末清初顧炎武的關于地理方面的著作。10.元代王禎《農書》中說:“四季各有其務,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時而種,則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時而藝,則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雖有智者,不能冬種而春收?!彼麖娬{的是(A)A.農業(yè)生產要把握好農時B.農事支配要留意地域的不同C.農業(yè)生產要改進耕作技術D.農作物高產要提高土地肥力解析:題干材料強調農業(yè)生產要不違農時,故A項正確。11.“全面評價和總結中國古今中外農業(yè)生產和農學探討的利弊得失”“充分吸取了西方農業(yè)科學思想和方法,開展農業(yè)科技試驗,體現了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先進性”。材料評價的農學著作是(D)A.《齊民要術》B.《農書》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解析:《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yè)百科全書,也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學問的書籍,與題意符合,因此選D項。12.《本草綱目》被認為是一部蘊含近代科學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因為它(C)A.是集我國歷代醫(yī)藥學之大成的藥典B.是涉及多領域的百科全書式的巨典C.采納先進的藥物分類方法D.是產生廣泛影響的世界性書籍解析:抓住關鍵詞“蘊含近代科學思想和方法”。集大成之藥典并不能說明這一點,故A項錯誤;百科全書式的巨典同樣不能體現此關鍵詞,故B項錯誤;先進的藥物分類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