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魯科版學案:第3章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3課時_第1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學案:第3章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3課時_第2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學案:第3章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3課時_第3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學案:第3章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3課時_第4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學案:第3章第3節(jié)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第3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第3課時糖類蛋白質(zhì)學習要求學習要點1.了解糖類的組成、物理性質(zhì)和主要應用。2.掌握糖類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3.了解蛋白質(zhì)的組成、主要性質(zhì)和主要應用。4.掌握蛋白質(zhì)的主要化學性質(zhì)。1.通過葡萄糖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糖類化學性質(zhì)的認識。2.通過蛋白質(zhì)性質(zhì)實驗的探究,加深對蛋白質(zhì)性質(zhì)的認識.1.糖類(1)糖的組成特征糖類是由______三種元素組成的,且分子中H、O原子個數(shù)比大多為2∶1,故通??捎猛ㄊ絖___________來表示糖類,因此糖類又稱為__________。(2)糖的分類類別單糖雙糖多糖特點不能再水解成更簡單的糖一分子雙糖能水解成________一分子多糖能水解成__________常見物質(zh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纖維素化學式(3)葡萄糖分子組成和結構:分子式為________,實驗式為______,葡萄糖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含有______和______。葡萄糖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生成______色沉淀氧化亞銅,該反應可用于______的檢測.(4)淀粉淀粉是綠色植物________的產(chǎn)物。人體中的淀粉在____或____催化作用下最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最終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為人體提供能量。葡萄糖提供能量時發(fā)生的反應為C6H12O6+6O2eq\o(→,\s\up7(酶))__________.淀粉遇碘變?yōu)開_____,可用于檢驗淀粉的存在。(5)纖維素纖維素屬于天然__________,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基本成分。纖維素不能直接成為人體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預習交流1(1)糖的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那么糖分子中存在水分子嗎?(2)淀粉和纖維素屬于同分異構體嗎?2.蛋白質(zhì)(1)組成蛋白質(zhì)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組成,屬于______________化合物.(2)蛋白質(zhì)的主要性質(zhì)①水解蛋白質(zhì)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能發(fā)生水解,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各種氨基酸,如:甘氨酸:__________丙氨酸:____________谷氨酸:____________②鹽析向蛋白質(zhì)溶液中加入濃的鹽溶液,會使蛋白質(zhì)的溶解度______而析出,鹽析______原來蛋白質(zhì)的生理活性。③變性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銅鹽、鉛鹽、汞鹽等)的情況下,蛋白質(zhì)會發(fā)生性質(zhì)上的改變而聚沉。這種聚沉是______的,使蛋白質(zhì)______生理活性。④顯色反應有些蛋白質(zhì)與______作用呈______.⑤蛋白質(zhì)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習交流2為什么醫(yī)院里用高溫蒸煮、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劑、在傷口處涂抹醫(yī)用酒精等方法來殺菌消毒?漂白粉可以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生物實驗室用福爾馬林保存動物標本?在預習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你在聽課時加以關注?請在下列表格中做個備忘吧!我的學困點我的學疑點答案:預習導引1.(1)C、H、OCn(H2O)m碳水化合物(2)兩分子單糖多分子單糖C6H12O6C12H22O11(C6H10O5)n(3)C6H12O6CH2OCH2OH(CHOH)4CHO羥基醛基磚紅尿糖(4)光合作用酸酶6CO2+6H2O藍色(5)高分子化合物預習交流1:答案:(1)不存在.Cn(H2O)m只表示糖類中氫、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2∶1,并不代表其中有水分子。(2)不屬于同分異構體,因二者分子中n值不同,即分子式不同。2.(1)碳氫氧氮硫天然有機高分子(2)降低不影響紫外線照射加熱加入有機化合物酸堿重金屬鹽不可逆失去濃硝酸黃色蛋白質(zhì)鑒定預習交流2:答案:高溫、紫外線、消毒劑、酒精溶液等都可以使蛋白質(zhì)變性,殺死細菌;漂白粉在水中可以產(chǎn)生具有強氧化性的次氯酸,它可以使蛋白質(zhì)變性,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質(zhì)變性從而防止動物標本腐爛變質(zhì).一、糖類的性質(zhì)實驗一:葡萄糖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請你參與實驗并認真觀察、記錄現(xiàn)象,歸納實驗結論于下表.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_____,具有______,能與弱氧化劑,如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生成________的氧化亞銅沉淀.有關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二:淀粉的水解:請你按下列方案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歸納實驗結論。【操作方法】在試管里加入一些研得很細的淀粉,加入少量水,用力振蕩。再加入熱水,并煮沸,即制得淀粉溶液。(1)在一試管里加入1~2mL淀粉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后,觀察現(xiàn)象.(2)在另一試管里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煮沸5min。加堿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加熱后,觀察現(xiàn)象?!粳F(xiàn)象】(1)淀粉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________________。(2)加入稀硫酸后的淀粉液,煮沸后用堿中和酸,再加Cu(OH)2懸濁液______________?!緦嶒灲Y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設計了如下3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程度。甲方案:淀粉液eq\o(→,\s\up7(稀硫酸),\s\do5(△))水解液溶液變藍結論:淀粉未水解。乙方案:淀粉液eq\o(→,\s\up7(稀硫酸),\s\do5(△))水解液eq\o(→,\s\up7(新制Cu(OH)2懸濁液),\s\do5(煮沸))無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結論:淀粉未水解.丙方案:結論:淀粉部分水解。上述三種方案操作是否正確?結論是否正確?說明理由。淀粉水解實驗注意的事項1.淀粉的檢驗,必須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為碘能與NaOH溶液反應.2.因反應是用硫酸作催化劑,而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溶液必須呈堿性,所以應先中和再檢驗。3.淀粉水解已完全,則溶液中不再有淀粉分子存在,用碘水進行檢驗,溶液不會出現(xiàn)藍色;淀粉尚未水解時,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煮沸,不會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淀粉部分水解,則既要用碘水檢驗淀粉的存在,又要用新制Cu(OH)2懸濁液檢驗有無葡萄糖的存在.二、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請你完成以下兩個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結論。實驗一:蛋白質(zhì)的鹽析【操作方法】在試管里加入12mL蛋白質(zhì)溶液,然后加入硫酸銨溶液,觀察現(xiàn)象,把少量加入硫酸銨溶液后的蛋白質(zhì)溶液倒入另一個盛蒸餾水的試管里,觀察現(xiàn)象?!粳F(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緦嶒灲Y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二:蛋白質(zhì)的變性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加熱后,試管中出現(xiàn)____,再加水,沉淀__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使蛋白質(zhì)失去生理活性而聚沉,而且不可逆,這叫蛋白質(zhì)的變性加入CuSO4溶液后,試管中出現(xiàn)____,再加水,沉淀__溶解加入乙醇水溶液,試管中出現(xiàn)____,再加水,沉淀__溶解鹽析和變性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蛋白質(zhì)鹽析與變性的區(qū)別三、常見有機物的檢驗鑒別如何根據(jù)有機物的溶解性、有機物的密度、有機物的燃燒來檢驗鑒別有機物?試舉例說明。為了鑒別某白色紡織品的成分是蠶絲還是人造絲,通常選用的方法是()。A.滴加濃硝酸B.滴加濃硫酸C.滴加酒精D.在火焰上灼燒常見的典型有機物檢驗:物質(zhì)試劑與方法現(xiàn)象與結論飽和烴與不飽和烴的鑒別加入溴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退色的是不飽和烴醇加入活潑金屬鈉;加乙酸、濃硫酸,加熱有氣體放出;有果香味酯生成羧酸加紫色石蕊溶液;加Na2CO3溶液顯紅色;有氣體逸出酯聞氣味果香味淀粉檢驗加碘水顯藍色蛋白質(zhì)檢驗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1.下列關于葡萄糖的敘述正確的是().A.葡萄糖與麥芽糖互為同分異構體B.葡萄糖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葡萄糖在動植物體內(nèi)緩慢氧化,釋放出能量供機體需要D.葡萄糖是蔗糖、淀粉、纖維素等糖類化合物水解的產(chǎn)物,它還可以繼續(xù)水解2.將淀粉漿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動的溫水中,經(jīng)過足夠的時間后,取出袋內(nèi)的液體,分別與①碘水;②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③濃HNO3(微熱)作用,其現(xiàn)象依次是()。A.顯藍色;無磚紅色沉淀;顯黃色B.不顯藍色;無磚紅色沉淀;顯黃色C.顯藍色;有磚紅色沉淀;不顯黃色D.不顯藍色;有磚紅色沉淀;不顯黃色3.誤服BaCl2溶液后會引起中毒,可以采用下列哪種解毒方法()。A.服用CuSO4稀溶液,使Ba2+變成硫酸鋇不溶物B.服用小蘇打溶液,使Ba2+變成碳酸鋇不溶物C.服用大量豆?jié){,Ba2+能使大豆蛋白質(zhì)聚沉D.飲用大量的水,使血液中凝聚的蛋白質(zhì)重新溶解4.下列物質(zhì)中可一次性鑒別乙酸、乙醇、苯及氫氧化鋇溶液的是()。A.金屬鈉B.溴水C.碳酸鈉溶液D.硫酸鈉溶液5.某學生進行淀粉的水解實驗,并檢驗水解產(chǎn)物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淀粉加適量水配成溶液;在淀粉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在冷卻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在酒精燈上加熱。實驗結果:沒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1)其原因是________。A.淀粉尚未水解B.加熱時間不夠C.煮沸后的溶液中沒有加堿中和作催化劑的硫酸D.淀粉水解的產(chǎn)物中沒有葡萄糖(2)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在少量雞蛋清溶液中加足量純凈水,振蕩,觀察到雞蛋清________(填“可”或“不可”)溶于水;(2)在雞蛋清中加濃硫酸鈉溶液,觀察到雞蛋清________(填“可”或“不可”)溶于硫酸鈉溶液;(3)在雞蛋清中加乙酸鉛溶液,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4)在雞蛋清中加濃硝酸,微熱,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5)給雞蛋清溶液加熱,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提示:用最精煉的語言把你當堂掌握的核心知識的精華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領部分寫下來并進行識記。知識精華技能要領答案:活動與探究1:溶液中有磚紅色沉淀生成醛基還原性磚紅色Cu2++2OH-=Cu(OH)2↓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現(xiàn)象:(1)沒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2)有磚紅色沉淀生成實驗結論:(1)淀粉液不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作用(2)加酸淀粉加熱后,堿化后再加新制Cu(OH)2懸濁液,有磚紅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淀粉無醛基,但淀粉在催化劑作用下水解產(chǎn)生含醛基的物質(zhì)(還原性單糖).遷移與應用: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確,但結論錯誤。加入碘水溶液變藍有兩種情況:①淀粉完全沒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未水解的結論。乙方案操作錯誤,結論亦錯誤。應該用稀堿溶液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然后再做與Cu(OH)2懸濁液的反應實驗。本方案中無磚紅色沉淀出現(xiàn),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丙方案操作正確,結論正確?;顒优c探究2:可以看到蛋白質(zhì)沉淀出來,將其倒入盛水試管里,可看到沉淀又溶解蛋白質(zhì)溶液中,如加入濃的鹽溶液,可使蛋白質(zhì)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叫鹽析。當加入水后,鹽的濃度降低,蛋白質(zhì)溶解。沉淀不沉淀不沉淀不加熱、紫外線照射或加入有機化合物、酸、堿、重金屬的鹽思考與交流:答案:鹽析使蛋白質(zhì)的溶解度降低,發(fā)生了物理變化,而變性使蛋白質(zhì)結構性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前者可逆而后者不可逆?;顒优c探究3:答案:(1)檢查有機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檢查,觀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鑒別乙酸與乙酸乙酯、乙醇與氯乙烷、甘油與油脂等。(2)檢查液態(tài)有機物的密度:觀察不溶于水的有機物在水中浮沉情況,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還是大。例如,用此法可鑒別硝基苯與苯、四氯化碳與1氯丁烷。(3)檢查有機物燃燒情況:如觀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機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數(shù)無機物不可燃);燃燒時黑煙的多少(可區(qū)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燒時的氣味(如鑒別聚氯乙烯和蛋白質(zhì)).遷移與應用:D解析:鑒別蛋白質(zhì)時,可將蛋白質(zhì)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常用此方法區(qū)別毛紡織物與棉紡織物,這種方法既方便又實用。當然有些蛋白質(zhì)跟濃硝酸作用呈黃色,但這不是通常采用的方法,故本題答案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