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某學者指出:歐洲不是靠自身的經濟力量而興起的,當然也不能歸因于歐洲的理性、制度、創(chuàng)新精神、技術、地理。歐洲是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歐洲從亞洲的悲傷往上爬,然后暫時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該學者意在強調A.亞洲和歐洲實現了區(qū)域平衡B.東方從屬于西方C.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瞄準亞洲D.歐洲資本主義具有強烈的擴張性2、“家”字在春秋以前僅有兩個意思,分別是氏族宗廟、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逐漸衍生出“個體家庭”的意思。導致“家”的含義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B.宗法制趨向完善C.生產關系的變革D.各國變法的推動3、與戰(zhàn)國時諸侯國普遍設置的負責記錄和檔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朝的御史大夫主要負責A.政務處理B.軍事大權C.地方事務D.監(jiān)察百官4、自1972年以來,在甘肅嘉峪關一帶魏晉古墓中,出土了許多彩繪墓磚,這些墓磚描繪了生產勞動的畫面,包括農作、畜牧、桑蠶、獰獵、商貿等內容。這些畫像磚最能說明的問題是,當時嘉峪關一帶()A.社會經濟異常繁榮B.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C.農牧并舉和諧發(fā)展D.不同文明形態(tài)共存融合5、南宋呂祖謙在《東萊博議》中寫道“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大意是說,天下各種力量此消彼長,不強盛就會走向衰落;治理國家若不尋求發(fā)展進步,已有的安定和諧就會遭到破壞,社會面臨倒退。下列材料最能契合這種思想的是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盉.“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C.“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保ㄆc狗,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6、商。

①約1600年黃河下游的________部落首領________推翻了夏朝,建立________又稱________

②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稱為____________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陽。

③商朝的國家管理機構是________。商朝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7、唐太宗。

(1)措施:吸取隋亡教訓,________;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2)盛世局面: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________”。8、鞏固統(tǒng)一。

①統(tǒng)一車軌、________;貨幣、法律和度量衡。

②修建馳道、直道,頒行________。

③編制________,遷徙六國貴族豪強,整頓社會風俗等。9、朱熹還對______________進行了深入探索:他從早期儒家典籍《禮記》中抽出《_______》《_______》兩篇文章,加上分別記錄孔子、孟子言論的《_______》《_______》二書,合編為“四書”,并且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10、清朝建立。

(1)16、17世紀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領________逐步統(tǒng)一各部。

(2)1616年,________稱汗;國號大金。

(3)1636年,________稱帝,改國號為“________”。

(4)明朝滅亡:明末農民起義中,________建立________政權;攻占北京,明朝滅亡。

(5)1644年,清朝________統(tǒng)軍入關,打敗________,遷都________;逐步統(tǒng)一全國。

11、在中國輪廓圖上標注下列圖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發(fā)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寫數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12、邊疆危機。

(1)1864年英國支持的阿古柏入侵,占領________和北疆部分地區(qū)。俄國占領________。左宗棠奉命平亂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qū)正式________;使西北邊疆渡過了危機。

(2)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當地居民在臺灣軍務大臣________的領導下,多次擊退法軍。1885年3月老將馮子材率眾取得________。1885年中法簽訂《________》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________,清政府強化了對臺灣的管轄。13、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4、1980年國家正式設立深圳、珠海、汕頭、海南等第一批經濟特區(qū),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特區(qū)發(fā)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A.正確B.錯誤15、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約成立;從此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冷戰(zhàn)”從此開始。A.正確B.錯誤16、“冷戰(zhàn)”是指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馬歇爾計劃是“冷戰(zhàn)”政策在經濟方面的重要表現。A.正確B.錯誤17、如圖反映了19世紀英國各行業(yè)就業(yè)人數占總就業(yè)人數比例的變化;比例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英國人口的遷移。

A.正確B.錯誤18、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民主卻是遙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A.正確B.錯誤19、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A.正確B.錯誤20、在英國,狹窄的鐵路跨過像綠色海洋一樣的鄉(xiāng)間,把沿途被裝進火車的英國人民,拋進城門口越來越稠密的人群中。這一現象反映了工業(yè)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6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國,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為代表的士大夫,循著晚清經世致用的實學理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命題。雖遭遇舉國冷遇的困境,卻影響了后世國人對救國真理的探索過程。面對甲午戰(zhàn)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更是“以敵為師”,梁啟超還在《戊戌政變記》中將變法看作是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不斷嘗試的結果,于是“言變法者乃紛紛”,從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變法,風氣大開矣”。辛亥革命后,面對社會亂象,陳獨秀將新文化看作是國人教國方案和思想啟蒙不斷走向成熟的結果,認識到“價值觀才是根基。沒有多數國民之價值觀念的轉變,共和制度就成了無本之木”。新文化運動后青年知識分子轉向馬克思主義。——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談談你對近代中國救國真理的探索“價值觀才是根基”的理解。(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文字簡潔,邏輯清晰)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詳解】

學者否定歐洲自身經濟、文化、制度的作用,指出歐洲站在亞洲的肩膀上,從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中取得好處,強調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性對其發(fā)展的意義,D項正確;區(qū)域平衡與歐洲“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不符,A項錯誤;東方從屬于西方與材料主旨不符,B項錯誤;歐洲“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是在工業(yè)革命后,不是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C項錯誤。2、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逐漸衍生出‘個體家庭’的意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鐵犁牛耕,生產力大進步,推動者生產關系也發(fā)生了變革,逐漸產生了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特點是以家庭為單位,因此出現“家”含義變化的現象,C項正確;A項主要影響諸侯關系,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變法的影響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應從經濟因素考慮,排除D項。故選C項。3、D【分析】【分析】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公九卿制下,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百官,D項正確;丞相負責政務處理,排除A項;太尉管軍事,排除B項;郡守負責地方行政事務,排除C項。故選D項。

【點睛】4、D【分析】【詳解】

根據“包括農作、畜牧、桑蠶、獰獵、商貿等內容”可得知,此時不同文明形態(tài)共存融合,故D正確。5、B【分析】【詳解】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強調盛衰進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币搀w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B項正確;ACD項都沒有體現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排除ACD項。故選B項。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6、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商部落的首領湯推翻了夏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商朝,又稱為殷朝。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商朝的國家管理機構是內外服制?!窘馕觥可虦坛蟪坠俏膬韧夥?、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輕徭薄賦貞觀之治8、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大規(guī)模推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如統(tǒng)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頒行法律,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等。因此,①處為文字;②處為法律;③處為戶籍。【解析】文字法律戶籍9、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朱熹還對儒學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他從早期儒家典籍《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加上分別記錄孔子、孟子言論的《論語》《孟子》二書,合編為“四書”,并且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解析】儒學教育大學中庸論語孟子10、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17世紀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逐步統(tǒng)一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在清朝崛起之際,明朝政治黑暗,天災不斷,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在明末農民起義中,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攻占北京,明朝滅亡。1644年,清朝多爾袞統(tǒng)軍入關,打敗李自成,遷都北京,逐步統(tǒng)一全國。故①是努爾哈赤,②是努爾哈赤,③是皇太極,④是大清,⑤是李自成,⑥是大順,⑦是多爾袞,⑧是李自成,⑨是北京?!窘馕觥颗瑺柟嗯瑺柟嗷侍珮O大清李自成大順多爾袞李自成北京11、略

【分析】【詳解】

解決本題主要是熟悉序號對應的大概方位地方。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A是記載康熙帝御門聽政的起居注,康熙是清朝皇帝,統(tǒng)治中心在北京,故對應地點應是③;B是西夏王陵,西夏是元昊建立的政權,主要位于甘肅一帶,故對應④;C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圖》,主要是反映北宋東京的風貌,位于今天河南,與①對應;D是秦始皇陵,位于陜西咸陽,與②對應;E是唐蕃會盟,蕃是吐蕃少數民族政權,位于西藏地區(qū),故對應⑤?!窘馕觥竣邰堍佗冖?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南疆伊犁建省劉銘傳鎮(zhèn)南關大捷《越南條約》臺灣建省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窘馕觥棵褡逦C日益加劇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4、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第一批經濟特區(qū)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不包括海南,所以題干說法錯誤。15、B【分析】【分析】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冷戰(zhàn)”開始的標志是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僅是“冷戰(zhàn)”的一個方面,故材料說法錯誤。16、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冷戰(zhàn)”是指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馬歇爾計劃是“冷戰(zhàn)”政策在經濟方面的重要表現。故正確。17、B【分析】【詳解】

材料反映了19世紀英國工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就業(yè)人數比重不斷增加,農業(yè)就業(yè)人數比重減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工業(yè)革命的推進,而非人口遷移。故錯誤。18、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民主卻是遙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這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正確。19、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相繼滅六國,統(tǒng)一文字,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550多年的戰(zhàn)亂局面,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特點:一是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二是皇帝通過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權,所以題目是正確的。20、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描述可知,大量人口進入城市,說明了工業(yè)化推動了城市化,題干描述正確。四、論述題(共1題,共6分)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考察學生的關鍵能力。根據材料“辛亥革命后,面對社會亂象,陳獨秀將新文化看作是國人教國方案和思想啟蒙不斷走向成熟的結果,認識到‘價值觀才是根基。沒有多數國民之價值觀念的轉變,共和制度就成了無本之木’。新文化運動后青年知識分子轉向馬克思主義”可提煉觀點為近代中國救國真理的探索“價值觀才是根基”。結合論題,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從近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科技;學習政治制度、學習思想的內容進行闡述,持論有據即可。最后進行總結,從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軌跡可知,近代中國走過了一條由閉關自守到向西方尋求救國方案的過程,雖然幾經曲折,但最終探索出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近代中國救國真理的探索“價值觀才是根基”。

另外還可從近代國人對救國真理的探索推動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方面概括觀點;圍繞思想解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