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師大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851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關于大氣各層的特點正確的是。

A.在圖示范圍內,有兩個區(qū)域以對流運動為主B.緯度越高a層層頂越高C.b層是臭氧吸收紅外線而增溫D.高層大氣對流明顯,天氣多變2、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釋是火山爆發(fā)導致()A.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B.高緯度地區(qū)極光現(xiàn)象減少C.到達地面的輻射減弱D.地球表面輻射增強3、下圖為2017年世界七級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圖中A.西半球七級以上地震多于東半球B.乙地與丁地兩次地震的烈度相同C.丙地發(fā)生地震時,當?shù)馗邷厣儆闐.板塊擠壓導致丁地的破壞性地震4、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的時期是()A.元古代B.早古生代C.晚古生代D.中生代5、關于水循環(huán)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可以循環(huán)更新,因此數(shù)量是無限的B.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循環(huán)都能使水資源得到更新C.由陸地內循環(huán)更新的水資源數(shù)量較少,因而陸地內循環(huán)對各地的影響不大D.水循環(huán)能影響全球環(huán)境,但影響力度不大6、讀下圖等高線地形圖;判斷能正確反映EF一線地勢高低起伏狀況的是()

A.B.C.D.7、下列關于自然災害的避防,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避災是一種理想化的理念,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B.只要科學技術提高了,我們就可以避免、杜絕各種自然災害C.準確預測各種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自然災害避防的關鍵D.自然災害避防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8、讀下圖;下列有關河谷演變的不同階段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階段河流凹岸堆積,凸岸侵蝕B.b階段向下侵蝕,形成“V”形谷C.c階段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上游D.河谷演變過程的正確排序是a-b-c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9、地殼中的巖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會發(fā)生傾斜或彎曲。當積累起來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發(fā)生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聚起來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并以____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fā)生震動,稱為地震。10、多發(fā)海域:____是世界上臺風發(fā)生頻率最高的海域。11、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事物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E界面以下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F界面以下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12、概念:1000克海水所含________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約為________。13、海水鹽度的分布規(guī)律。

(1)世界大洋表層海水鹽度由____海域向赤道和____逐漸降低。

(2)一般近岸地區(qū)的海水鹽度比外?;虼笱骭___。14、讀太陽光照圖;回答問題。

(1)ACB線是________(晨、昏)線。B、C、E三點中,自轉線速度最大的為_______。

(2)這是__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圖。此日,D點的白晝比E點_____(長或短)。

(3)A、D、C的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

(4)C點的地方時為____時。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_______。15、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移動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只填番號)。

(1)北半球晝長持續(xù)減小的是由_____至_____時段。

(2)南半球晝長始終大于夜長的是由_____至_____時段。

(3)表示北半球秋分日的是_____。

(4)當太陽直射_____點時,南昌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的最大值。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區(qū);郊區(qū)、近郊農村夏季午后氣溫變化示意圖(下圖)。

(1)上圖中四條曲線能正確表示市區(qū)、郊區(qū)、近郊農村夏季午后氣溫變化的是______;

材料二:下圖。

(2)根據(jù)上圖所示的信息,市區(qū)與郊區(qū)近地面的風向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城市熱島環(huán)流的特點,你認為該城市規(guī)劃的造林重點應選在上圖中①、②兩地中的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

(4)該城市要把大氣污染嚴重的某大型企業(yè)從市區(qū)遷出。根據(jù)城市熱島環(huán)流的特點,你認為最適合該企業(yè)的新廠址應選在上圖的①、②兩地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在該處建設新廠對環(huán)境影響的利、弊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由于城市化的影響而使城市氣候呈現(xiàn)出所謂的“多島效應”;即“熱島”“濕島”“雨島”“混濁島”

(5)請在“熱島效應”或“雨島效應”中任選其一,簡要說明成因。_____________17、讀圖甲“北半球氣壓帶及風帶分布示意圖”;圖乙“某地氣溫曲線及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C氣壓帶的名稱是____帶,其單獨控制下的大氣干濕狀況是____;D風帶的風向是____。

(2)圖乙所示的氣候類型是____,成因是____,其氣候特征是____。

(3)北半球夏季時,氣壓帶和風帶隨____移動而向____(方向)移動。

(4)地中海氣候的成因受是____(字母)控制,氣候特征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8、石油、煤炭、風能、水能等能源均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_____)A.正確B.錯誤19、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有多個烈度(_____)A.正確B.錯誤20、地球公轉的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幅度不大。(_______)A.正確B.錯誤21、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其發(fā)射的電磁波進入大氣層,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_____)A.正確B.錯誤22、太陽內部物質經(jīng)核裂變反應產(chǎn)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確B.錯誤23、地殼和地幔構成地球巖石圈________。(判斷正誤)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1題,共8分)24、下圖是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2)界面名稱:D________;F________。

(3)________(填字母)層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是________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

(4)圖中F處,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繼續(xù)往深處傳播。這說明F面以上的E物質狀態(tài)為________態(tài),以下的G物質狀態(tài)為________態(tài)。

(5)C層主要由________組成。G層叫________,H層叫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A【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大氣分層。

【詳解】

在圖示范圍內,a區(qū)域和高層大氣處,氣溫隨高度升高氣溫降低,故有兩個區(qū)域以對流運動為主,A正確。a層為對流層,其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緯度越高氣溫越低a層層頂越低,B錯誤。b層是臭氧吸收紫外線而增溫,C錯誤。高層大氣大氣稀薄,不具備天氣變化的條件,D錯誤。故選A。2、C【分析】【詳解】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對地表的保溫作用增強,地表溫度會升高,A錯誤。極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火山爆發(fā)無關,且不會對地表溫度造成影響,B錯誤?;鹕奖l(fā)會形成大量火山灰懸浮空中,增強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導致地表溫度下降,地球表面輻射也隨之減弱,C正確,D錯誤。故選C。3、D【分析】考查板塊構造;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

圖中西半球七級以上地震少于東半球,A錯誤;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除震級外,還與地質構造、震源深淺、人口分布、建筑物強度等有關,乙地與丁地兩次地震的烈度不相同,B錯誤;丙地發(fā)生地震時是6月14日,北半球夏季,當?shù)馗邷囟嘤?,C錯誤;丁處是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處,板塊擠壓導致丁地的破壞性地震,D正確。故選D。4、B【分析】【分析】

【詳解】

在早古生代;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海水入侵,有些古陸地變成了淺海環(huán)境,三葉蟲;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故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的時期是早古生代,B正確。

故選B5、B【分析】【詳解】

水資源可以循環(huán)更新;但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數(shù)量是一定的,因此要節(jié)約使用,A錯;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循環(huán)都能使水資源得到更新,B正確;陸地內循環(huán)更新的水資源數(shù)量較少,但對內陸地區(qū)影響意義很大,C錯;水循環(huán)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全球的地理環(huán)境,D錯。故選B。

【點睛】

水循環(huán)的意義:水循環(huán)是地球上最活躍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過程之一。它對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起著吸叫、轉化和傳輸?shù)淖饔?,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環(huán)又是海陸間聯(lián)系的主要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水循環(huán)還是自然界最富動力的循環(huán)運動,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tài)。總之,水循環(huán)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全球的地理環(huán)境。6、C【分析】【分析】

【詳解】

讀等高線地形圖可知;EF一線穿過了一個海拔超過400米的山嶺,山嶺的位置更靠近E一側,靠近E一側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靠近F一側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較緩。圖A山嶺位置居中,兩側坡度相似,不符合等高線特征,A錯誤;圖B中間為凹地,不是山嶺,不符合題意等高線特征,B錯誤;圖C中間為山嶺,山嶺靠近E一側,且E一側坡陡,F(xiàn)一側坡緩,與等高線特征相符,C正確;圖D中部為山嶺,山嶺靠近F一側,且E一側坡緩,F(xiàn)一側坡陡,與等高線特征不符,D錯誤。故選C。

【點睛】7、D【分析】【分析】

【詳解】

只要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和人的觀念不斷進步;人們就可以預防和減輕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但是不可能杜絕各種災害的發(fā)生,A、B錯誤;同時準確預測各種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也是不可能的,C錯誤。自然災害避防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D正確。故選D。

【點睛】8、B【分析】【分析】

該題組考查河流地貌的演變過程。

【詳解】

圖中河谷演變的時間順序是b到a到c,隨流水的作用,河谷不斷變寬。b階段向下侵蝕;河流侵蝕以下蝕作用為主,形成“V”形谷。a階段河流凸岸堆積,凹岸侵蝕。c階段河流地貌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區(qū)。故選B。

【點睛】

由于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蝕,左岸沉積(南半球相反)河流發(fā)生彎曲;在彎曲段,河流凹岸侵蝕,凸岸沉積。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地震波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西北太平洋11、略

【分析】【詳解】

(1)地球內部圈層由上到下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又可分為外核和內核)。讀圖可知;A是地殼,B是地幔,C是外核,D是內核。

(2)地震波橫波慢,縱波快。讀圖可知,①為橫波,②為縱波,橫波和縱波在E界面以下明顯加快;在F界面以下,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窘馕觥康貧さ蒯M夂嗣黠@加快橫波完全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鹽類物質35‰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1)副熱帶兩極。

(2)低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ACB線是從黑夜即將進入白天;故為晨線。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故B;C、E三點中,自轉線速度最大的為C。

(2)圖中顯示北極圈內為極晝;故此圖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圖。此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位置越靠北白晝越長,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D點的比E點靠北,且D位于北半球,E位于南半球,則D點的白晝比E點長。

(3)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遞減,則A;D、C的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D>C>A。

(4)C點位于赤道上,且是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即赤道上日出6點,則C的地方時為6時。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且直射點所在經(jīng)線為12點,據(jù)此結合圖示,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3.50N,1500E)【解析】晨C6月22日長D>C>A6點1500E,23.50N15、略

【分析】【詳解】

(1)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長持續(xù)減小。讀圖可知②至④時段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2)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半球;晝長始終大于夜長。圖中由③至⑤時段,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因此南半球晝長始終大于夜長。

(3)北半球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因此表示北半球秋分日的是③。

(4)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南昌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因此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南昌正午太陽高度最大,②位于北回歸線?!窘馕觥竣冖堍邰茛邰?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市中心氣溫最高;居民區(qū);城郊居民區(qū)氣溫次高,公園、農田、麥田是低溫區(qū),據(jù)此能正確表示市區(qū)、郊區(qū)、近郊農村夏季午后氣溫變化的是①。

(2)市區(qū)與郊區(qū)相比;郊區(qū)是冷源,氣壓高,故近地面的風向特點是自郊區(qū)吹向城市。

(3)根據(jù)城市熱島環(huán)流的特點;造林重點應選在上圖中①地,理由城市與郊區(qū)間的近地面的風向是自郊區(qū)吹向城市。在郊區(qū)造林,可以通過市區(qū)與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起到調節(jié)城市氣溫,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凈化空氣等作用。

(4)該企業(yè)有大氣污染;因此應選擇處于郊區(qū)的②地。在該處建設新廠可以避免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市區(qū)但會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產(chǎn)生污染。

(5)熱島效應與雨島效應關聯(lián)性很大。熱島效應是因為城市人口眾多,建筑物密集、汽車等交通工具多、經(jīng)濟發(fā)達、綠地少等,使得城市氣溫高,猶如浮于郊區(qū)之間的一座熱島;雨島效應是指城市因氣溫高,多上升氣流,而塵埃等凝結核多,易成云致雨。【解析】①自郊區(qū)吹向城市①在郊區(qū)造林,可以通過市區(qū)與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起到調節(jié)城市氣溫,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凈化空氣等作用②利:避免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市區(qū)弊: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產(chǎn)生了污染熱島效應:人口眾多,建筑物密集、汽車等交通工具多、經(jīng)濟發(fā)達、綠地少等雨島效應:城市多上升氣流,而塵埃等凝結核多,易成云致雨17、略

【分析】【分析】

本題重點考察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詳解】

第(1)題;C位于30°緯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受高壓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水汽不易凝結,氣候干燥;D位于緯度30°到60°之間,為盛行西風帶。

第(2)題;由圖知乙地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成因為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第(3)題;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直射北半球,氣壓帶風帶隨直射點移動而北移。

第(4)題,地中海氣候的成因是受副熱帶高壓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特征為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窘馕觥浚?)副熱帶高氣壓干燥西南。

(2)熱帶雨林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3)太陽直射點北。

(4)C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8、√【分析】【分析】

【詳解】

石油、煤炭是歷史時期生物體固定太陽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chǎn)生的動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動能,來自于太陽能。太陽輻射是維持大氣和水體運動的動力,題目說法正確。19、√【分析】【分析】

【詳解】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只跟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有關,而烈度則表示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如巖石的性質、巖層的構造等)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有多個烈度。本題說法正確。

【點睛】20、×【分析】【分析】

【詳解】

地球公轉的周期適中、自轉的周期適中,晝夜更替周期適中,則白天不會升溫過高,夜晚降溫不會過低,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幅度不大,故上述結論錯誤。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