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二輪復習_第1頁
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二輪復習_第2頁
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二輪復習_第3頁
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二輪復習_第4頁
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課件-2025屆高三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中國現代史:(1949~至今)起源和奠基時期: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形成和發(fā)展時期:秦漢時期(公元前221~220年)曲折發(fā)展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0年)鼎盛時期: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繼續(xù)發(fā)展時期:宋元時期(960~1368年)繁盛與危機并存時期:明清時期(1368~1840年)中國古代史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社會形態(tài)時期社會特征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原始文化星羅棋布、多元一體,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奴隸社會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轉型時期前770~前221年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一、原始社會時期(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化遺址:①元謀人②北京人特點:分布廣泛、多元一體、中原核心文化遺址:①黃河流域(中、母系)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父系)龍山文化黑陶(“蛋殼陶”)②長江流域(中)河姆渡文化、(晚)良渚文化③遼河上游:(晚)紅山文化貧富分化、私有、階級一、原始社會時期(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

生產力發(fā)展農耕畜牧剩余產品部落首領把集體財物據為己有私有制階級分化國家強制機關戰(zhàn)爭剩余產品掠奪自由民VS奴隸(一)中華文明的起源知識遷移:1.教材P4紅山文化牛梁河遺址、良渚古城城墻分布示意圖有何歷史價值?2.教材p4第一段哪些歷史論據的與剛才說的紅山文化牛梁河遺址、良渚古城城墻分布示意圖作用相同?【知識鏈接】選必2第1課“農業(yè)革命的意義”(一)地位: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1.身份轉變: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2.人口變化:加速了人口的增長。(二)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1.生活方式:人類從遷徙過渡到定居,逐漸形成聚落。2.社會分工:一部分人從食物生產中解放出來,專門從事制陶、采礦、冶煉等手工業(yè)勞動。(三)精神生活1.原始音樂、文學和宗教因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產生。2.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天文歷法(數學)獲得較快發(fā)展。(四)生產關系的變化1.男子地位上升2.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3.國家誕生本質就是考察新石器時代新在何處,轉換表述而已,培養(yǎng)舉一反三能力(2021·泰安模擬)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D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2023.6·浙江高考·1)中國原始文化星羅棋布,多姿多彩。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1928年首次發(fā)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廣泛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等地區(qū)。該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B.彩繪陶器C.玉器D.骨器A(2022·天津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qū)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質酒器,這種器型的酒器后來也出現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區(qū)文化遺址中。這可用于說明(

)A.良渚文化的傳承

B.紅山文化的傳承C.龍山文化的傳承

D.巴蜀文化的傳承C(2023·四川瀘州三?!?4)據考古發(fā)現,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陜西石峁和河南二里頭等遺址均出土有大型城墻、宏偉宮殿以及精美玉器。在這些遺址的高等級墓葬中還有人殉的痕跡和隨葬的大量武器。這些發(fā)現可以印證A.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B.區(qū)域之間相互交流頻繁C.生產工具出現革命性變革D.民族交融程度大大提高A(2024·新課標·1)考古學者在某史前遺址發(fā)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類墓葬分別占總數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規(guī)模大、隨葬品豐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禮器等。據此可以推斷,該遺址處于(

DA.舊石器時代早期 B.舊石器時代晚期

C.新石器時代早期

D.新石器時代晚期(2020·上海高考·1)原始農業(yè)生產提供了可以持續(xù)供給的食物來源,于是人民開始BA.聚族定居B.建立國家C.冶煉青銅D.創(chuàng)造文字三皇神話色彩濃重(天皇燧人氏、人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擺脫原始生活(二)早期國家的文明1.傳說中的早期國家的文明五帝0000黃帝統(tǒng)一中原顓頊(zhuānxū)改革顓頊歷帝嚳(kù)訂立節(jié)氣帝堯測定四時帝舜教化民眾、制定等級制度禪讓制:原始社會后期,各部落首領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禪讓”的標準一般為傳賢)(二)早期國家的文明2.考古中的早期國家的文明國家誕生:大約相當于五帝后期的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史稱“萬邦”時代。陶寺遺址中的宮殿、天文建筑;禮器;階級階層分化(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有專家認為其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殷商的先祖名叫契,契的母親名叫簡狄,有一天,簡狄見到一只玄鳥落下的蛋,吞食下去就此懷孕,生下了契。周人的始祖名叫棄,棄的母親名叫姜嫄,有一次,姜原看見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踩了下去,隨即有了身孕,生下了棄。殷祖身世的傳說周祖身世的傳說以上傳說有何史料價值?應該如何利用?史料類型:神話傳說是一種特殊的史料,屬于口述史料。史料內容:情節(jié)荒誕不經,反映母系氏族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可以窺見中國從部落向國家轉變的大致情況。神話傳說與歷史研究啟示:故事傳說是研究中國遠古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應當以科學的態(tài)度辨證取舍古史傳說中的材料并結合考古發(fā)現給予佐證。二重證據法:王國維提出,運用“地下之新材料”與古文獻記載相量印證,以考古代歷史文化。中國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階段特征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多元一體,源遠流長,地區(qū)不平衡、兼收并蓄1.經濟:(1)生產力低下,共同勞動,成果共享。(2)新石器晚期原始農業(yè)產生: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種②地域差別:南稻北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國家之一)③產業(yè)結構: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養(yǎng)業(yè)為輔。(3)手工業(yè):陶器產生于新石器時代;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fā)明絲織技術的國家;(4)商業(yè):原始商業(yè)、物物交換、偶爾進行、原始貝幣(5)新石器晚期,貧富分化出現,私有制產生。中國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階段特征2.政治:(1)社會組織:原始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三個階段。(2)新石器時代晚期階級分化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開始向早期國家過渡。(3)原始社會晚期盛行禪讓制,反映“天下為公”的社會狀況,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產物。3.文化:(1)原始宗教、圖騰崇拜、天文歷法(2)新石器時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體現中華文明的多元起源。課后作業(yè)1.書面作業(yè)(課上檢查):新坐標大書,7頁獲取解讀信息——早期國家產生,8頁真題研習,9頁命題點1.2.3,創(chuàng)新模擬第1題。2.預習任務:(需要交)(1)結合選1第一課第一子目思考內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異同?(2)思考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三者關系中國古代史先秦時期(距今約170萬年前~公元前221年)社會形態(tài)時期社會特征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前2070年原始文化星羅棋布、多元一體,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奴隸社會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夏商周是我國早期國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經歷了從商代神權統(tǒng)治到西周血緣政治的演變;國家疆域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社會經濟不斷繁榮轉型時期前770~前221年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2021·福建)關于夏朝,先秦文獻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者們開展了一系列考古實踐,以探索“夏墟”的存在。這反映了A.先秦文獻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關鍵性

C.考古發(fā)掘的重要性D.文獻與實物互補的必要性D(2023·浙江寧波二?!?)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探明:陶寺大墓的隨葬品一般都有一二百件,包括由彩繪(漆)木器、彩繪陶器及玉石器組成的成組家具、炊器、食器、酒器、盛貯器、武器、工具、樂器和裝飾品以及以豬為主的牲體等等。這些隨葬品的出土可以佐證陶寺遺址①階級階層分化比較明顯②存在體現“尊卑貴賤”的現象③最早出現了原始手工業(yè)④隨農耕和定居生活出現畜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1.夏(約前2070-前1600)P5①禹接受舜的

,成為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

.②禹死后,其子啟繼位,禪讓聯盟首領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國家性質:公天下→家天下權力傳承:傳賢→傳親社會轉型:原始公有制→奴隸私有制能力提升:商朝實行內外服制,西周推行貴族等級分封制,兩者有異同?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2.商(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不同內外服制度分封制①統(tǒng)轄力度戰(zhàn)爭、祭祀血緣②對象異族同姓、姻親為主③與王室關系無血緣是同盟關系有血緣親戚關系④地方居民組成不同附屬國居民有血緣聯系分封國內居民之間并無血緣關系。⑤層級內外服兩級層層分封⑥國家結構方國聯盟體家國共同體⑦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較弱加強能力提升:商朝實行內外服制,西周推行貴族等級分封制,兩者有異同?名稱內外服制度分封制相同①目的:鞏固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②國家結構:都體現中央與地方的關系③結果或者影響:一定程度維護了穩(wěn)定,但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④都具有血緣政治的色彩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2.商(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2.商(約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內外服制度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1)建立:(2)國家管理:①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圖1西周重要封國位置圖(2)影響:(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可以再分封、可以設官、建立軍隊和征派賦役)消極:

分封制下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埋下了割據混戰(zhàn)的隱患。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②宗法制特點:A.核心:嫡長子繼承制B.以血緣為紐帶,形成世卿世祿制。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C.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家國一體評價:積極:①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相補充,解決了權力和財產繼承與分配的沖突。②有利于發(fā)揚尊敬祖先的傳統(tǒng)。③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和祖國統(tǒng)一消極:任人唯親、重男輕女與現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識相違背。(2021浙江卷·1)翻檢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領稱“王”,周王發(fā)表誥命時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稱“天子”,被視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2021.1·浙江高考·1)周王將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貴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溝封之”,封國成為王朝的屏障。對此制度解讀正確的是DA.神權與王權的結合B.嫡庶子孫為天下大宗C.“天下為公”D.“郡”“國”并行A.周王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B.諸侯在封國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C.血緣關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據D.維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統(tǒng)治(2021·全國乙卷高考·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與諸侯國君將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西周中期以后,貴族所獲采邑越來越多,到春秋時期,有的諸侯國一個大夫的采邑就多達數十個。這說明D(2017·全國Ⅰ卷高考·24)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AA.土地國有制度廢除B.分封體制不斷強化C.諸侯國君權力鞏固D.社會生產持續(xù)發(fā)展(2020·海南高考·1)西周初,為了在各地部署監(jiān)察力量,由王族帶領歸順的外族進駐各地,與土著長期混居。此舉A.加強了對新拓版圖的控制B.改變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實現了從諸侯爭霸到皇權的統(tǒng)一D.延續(xù)了選舉部落賢人為王的傳統(tǒng)A(2019·全國Ⅲ卷高考·24)“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边@一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是()A.宗法制B.禪讓制C.郡縣制D.察舉制A(2018.4·浙江高考·1)有學者在研究中國早期國家時注意到:周“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边@表明(

)A.官僚體制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宰B.素養(yǎng)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C.以分封制構架國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國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緣關系的明顯影響D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2)國家管理:③禮樂制:維護宗法制(繼承)、分封制(分配)等級觀念生活化,權力的認同影響:①禮樂制度成為維護西周統(tǒng)治秩序的重要工具②成為儒家文化的思想來源(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輝縣琉璃閣發(fā)掘了一座春秋時期的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潰C.等級制度的顛覆D.禮樂制度的破壞D(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1)建立(2)國家管理(3)法律與教化:選必1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德治思想的淵源:西周法治思想的淵源習慣法“敬天保民”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湯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國家可能已經有了法律。(2018·全國Ⅱ卷高考·24)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chuàng)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明()A.商湯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獵是夏商時主要經濟活動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一)政治(與選擇性必修1第1課整合)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P6(1)建立(2)國家管理(3)法律與教化:選必1(4)滅亡:P7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①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暴政引發(fā)了

,大臣召公、周公共同執(zhí)政,史稱

。②公元

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皣吮﹦印薄肮埠托姓鼻?71年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國人輿論)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二)經濟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1)農業(yè):P7①生產工具:②土地制度:貴族占有;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員集體耕作,收獲物歸貴族分授給村社成員的份田,收獲歸己;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石器鋤耕,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商和西周的土地是奴隸主土地國有制。井田制(2020·天津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內的土地分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給村社成員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換,村社成員要隨份地變動而遷居,即“三年一換土易居”。這意味著私田A.可以進行交易買賣

B.收獲全部上繳國家C.屬于小農經濟范疇

D.所有權歸國家所有D(2020·江蘇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銅農具,有犁、耜、斧、鏟、鐮等,種類較為齊全。某些類型的農具還是首次發(fā)現,更無使用之痕。不少農具鑄有云紋、獸面紋、蟬紋等具有神秘意義的紋飾,絕非一般農具所能鑄刻。這反映出A.青銅農具最早出現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銅農具有利于精耕細作C.青銅農具基本不用于農業(yè)生產

D.全國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C(2019·江蘇高考·1)據青銅器銘文,西周中后期,裘衛(wèi)因經營手工業(yè)獲得財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貴族用13塊耕地,從裘衛(wèi)那里換取了在王室儀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飾。這一記載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動B.世襲制度解體C.抑商政策弱化D.禮樂制度崩壞A(二)經濟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1)農業(yè):P7(2)手工業(yè):P7①青銅器②養(yǎng)蠶繅絲,絲織發(fā)達(2021廣東卷·1)

今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陜西長安張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處出土了一批具有長江中下游風格的西周青銅器。這說明西周時期A.中原文化向周邊傳播 B.各諸侯國維護周禮C.宗法制度分崩離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D(二)經濟(1)農業(yè):P7(2)手工業(yè):P7(3)商業(yè):(選必1第15課、選必2第7課)時期表現夏貨幣:商商業(yè)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貨幣:開始出現商周出現契約二里頭遺址出土了海貝,還有用骨頭、石頭做的仿制貝商人出現工商食官人工貨幣銅鑄幣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4)城市(選必2第10課)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①布局規(guī)整對稱

②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權、

強調等級、尊卑、體現禮制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禮·考工記》(2020·全國Ⅲ卷高考·41)材料一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周公東征勝利后,在廣闊的征服地域內分封其親屬子弟,拓殖建“城”,“國人”居于城內,“野人”居于城外,他們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國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時期的“國”指天子諸侯之都城,其建設有一套理想化的標準模式。都城必置宗廟,立社稷,建高墻,是國家的象征,秦以后兩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繼承了這種規(guī)劃傳統(tǒng)?!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返炔牧隙?世紀,希臘城邦興起,為數眾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墻等防御設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規(guī)模的神廟,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廣場即市政廣場是城邦社會與政治活動中心。在許多城邦,人民憑看對土地的擁有權而獲得公民權,可以參與城邦公共事務的討論和執(zhí)行,城邦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周圍有大片的農村地區(qū),這是城邦的主要經濟基礎。——摘編自黃洋等主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西周時期的都城和古希臘城邦的特點。(12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對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影響。(7分)(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礎之上,建有宗廟和社稷;國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權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墻等防御設施。古希臘:公民享有參政權;建有神廟、廣場、城墻等設施;小國寡民,以城市為中心。(2)影響: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分封制)

奠定了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基礎,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宗法制)禮樂制度促進了儒家學說和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禮樂制)為中國長時期政治結構的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禮樂制)(三)思想文化1.文化遺址:P5二、奴隸社會時期:夏、商、西周(約公元前2070—前771年)夏朝商朝河南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二里頭1號宮殿復原圖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甲骨文\青銅器2.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選必3)3.教育:倫理觀自然觀價值觀人生觀處世觀周公“敬天保民”制禮作樂夏商:信上天和鬼神。西周“明德”“敬德”《周易》中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西周末年:“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認為不同事物之間彼此配合達到平衡,即“和”,才能產生新事物。西周“學在官府”(選必3)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器,而民無器;惟官有學,而民無學?!蠎棾小吨袊糯逃焚Y料》(2017·全國Ⅲ卷高考·24)圖4是西周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fā)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頻繁使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西周時期,官府壟斷學校教育和學術文化,只有少量貴族才能接受教育,書寫文字,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教育和學術逐漸下移,從“學在官府”發(fā)展到“學在民間”,會識字寫字的人數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頻繁地使用,而西周時期的文字比較繁瑣,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