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件岳麓版_第1頁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件岳麓版_第2頁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件岳麓版_第3頁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件岳麓版_第4頁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課件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1.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2.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1.歸納從漢至元中央加強對地方管轄的措施,認識其特點。(重點)2.了解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認識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趨勢。(重難點)3.認識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重點)內容索引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一、漢唐時期的地方割據與集權措施1.“七國之亂”與漢武帝的集權(1)原因:西漢初年,劉邦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

,導致中央和封國間矛盾激化。(2)經過: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借口“清君側”,串通其他六國諸侯王,發(fā)動“七國之亂”,最后被平定。(3)集權措施:漢武帝時,對諸侯國實行“

”,強干弱枝,監(jiān)察地方。同姓諸侯王推恩令2.唐朝藩鎮(zhèn)割據與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1)藩鎮(zhèn)割據的形成:“安史之亂”平定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將和帶兵平叛的將領為節(jié)度使,他們割據自立,獨霸一方。(2)藩鎮(zhèn)割據的延續(xù)——五代十國。其間政權更迭頻繁,人民生活困苦。3.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1)背景: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2)措施①收精兵:改禁軍統(tǒng)領機構為“三衙”,但發(fā)兵權歸

,實現了統(tǒng)兵權和調兵權的分離。樞密院②削實權:削弱或剝奪了地方節(jié)度使、州郡長官和武將的權力。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之下設

。③制錢谷:各州郡的財賦,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3)影響: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的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至此,中央在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已處于絕對上風,

矛盾變得突出。通判誤區(qū)警示皇權與相權誤區(qū)警示“推恩令”≠廢除封國“推恩令”并沒有廢除封國,只是通過對封國領地的分割來削弱地方勢力,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二、皇權的不斷加強1.明朝(1)背景:明朝建國之初,沿襲元制,丞相位高權重。(2)目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權貴專權、內亂頻繁的教訓,加強皇權。(3)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規(guī)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實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廢除,專制皇權發(fā)展到新的高度。②演變:明太祖設

,品秩較低,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明成祖設立內閣,閣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內閣制度正式確立;此后權力越來越大,內閣有了“

”之權。殿閣大學士票擬2.清朝(1)軍機處的設立:

年間,為處理西北緊急軍務,設立軍機處。(2)職權:最初只參與處理

,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機要政務。但本身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3)影響: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xù),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______

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雍正軍務專制皇權圖解歷史歸納提升圖解歷史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圖(軍機處設置后)歸納提升軍機處的特點(1)辦事效率高: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zhí)行,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與外官接觸,辦公地點地處皇宮內,不易受外界干擾。(3)機構簡單:軍機處只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整個軍機處至多三四十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題一漢唐的地方割據與集權措施探究點1漢唐的地方割據史料圖一漢代初期形勢圖圖二唐代后期形勢圖答案答案政治制度:郡國并行制。存在問題:漢唐時期都出現地方勢力膨脹,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的弊端。思考史料中圖一體現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結合兩幅圖說明當時的制度下存在什么問題?答案(1)軍事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3)財政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探究點2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史料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答案思考據史料概括,北宋加強對地方控制的舉措有哪些?主題二皇權的不斷加強探究點1丞相制度的廢除史料一明太祖說:“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薄睹鲿洹肥妨隙S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彼伎?1)結合史料一分析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朝廷總之”的確切含義是什么?答案答案理由:朱元璋認為丞相專權亂政,導致政局不穩(wěn)。含義:皇帝總攬大權。(2)談談你對史料二中黃宗羲觀點的理解。答案丞相的權力對皇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廢除丞相后,君主專制制度逐步發(fā)展到了頂峰,形成了絕對的君主專制,加劇了政治腐敗。探究點2內閣的出現史料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覽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則譙讓(責問)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痘拭鞔笳洝访鞒瘍乳w大堂舊址思考(1)明朝內閣是何時出現的?為什么閣臣擬旨“無不惴惴懼者”?答案答案明成祖時出現的。閣臣擬旨,皇帝親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2)有人認為內閣首輔就是丞相,這種看法正確嗎?為什么?答案不正確。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采納最終還要取決于皇帝的批紅。探究點3清代軍機處的設立史料一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w翼《檐曝雜記·軍機處》史料二

(清代)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寺(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大臣(軍機大臣),亦只供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思考(1)軍機處設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軍機處的設立及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軍機大臣有何主要職權?答案答案直接原因: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軍事機密。根本原因:加強專制皇權的需要。職權:承旨、出政。(2)據史料二歸納軍機處有何特點。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答案處理全國機要事務;保密性強;軍機大臣權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繕撰、傳述。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封建制度漸趨衰弱。丞相制與內閣制的比較拓展提升

丞相制內閣制權力來源丞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職責參與決策國家大事皇帝的侍從顧問任免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直接由皇帝決定權力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參與政治權;權力來自制度有票擬權,但票擬后須呈給皇帝決定;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對皇權的影響制約皇權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制約皇權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原因及特點(1)原因:明清時期地主階級更加腐朽,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復雜。為了穩(wěn)定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明清統(tǒng)治者大力加強君主專制。(2)特點①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如監(jiān)察制度、選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體現了繼承性的特點;而內閣、軍機處的設置則是一種新舉措。②內容詳盡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監(jiān)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個方面。史論總結③程度空前強化。主要體現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務統(tǒng)治的加強、八股取士的推行、軍機處的設置和文字獄的嚴酷等方面。④體現了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逐漸達到頂峰,并且走向反動,反映了我國封建專制制度漸趨衰落的時代特征。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1.(2018·青島膠南一中競賽)秦及漢初的“尚書”僅是內侍小臣,掌管收發(fā)文書,漢武帝時始讓其省閱奏章參與政務;東漢光武帝將尚書擴充為“尚書臺”,“天下樞要,在于尚書”,但仍為內侍機構;隋唐時設置“尚書省”掌管六部,成為執(zhí)行全國政務的機構。這在本質上反映了A.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B.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趨勢C.內朝轉為外朝的官制變革趨勢D.相的行政級別逐漸降低的趨勢答案√解析1234512345解析題干講的是秦漢至隋唐中央機構的演變過程,體現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本質上反映了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故B項正確。題干沒涉及地方官制的變革,故A項不正確。C項說的是現象不是本質。D項題干并未涉及。解析材料表明漢武帝注重加強對地方諸侯的管理,嚴格限制諸侯的活動,其意在防止諸侯割據,根本目的是削弱地方諸侯力量、加強中央集權,故選D項。2.漢武帝時《出界律》規(guī)定: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動,絕對不能私出國(諸侯國)界。這一規(guī)定的根本目的是A.強化君主專制 B.加強思想控制C.防止諸侯割據 D.加強中央集權答案解析√123453.明太祖曾下令:“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焙笥忠?guī)定:六部將行一切符契文書都須經過內府勘合,方可施用。這反映了明朝A.出現宦官專權B.皇帝的行政負擔減輕C.政府協(xié)調各部門的關系D.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答案解析√12345解析明太祖時期還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故A項錯誤;明太祖廢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負擔,而不是減輕,故B項錯誤;材料“六部將行一切符契文書都須經過內府勘合”體現政府各部門相互牽制而不是協(xié)調,故C項錯誤;材料“一切符契文書都須經過內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故D項正確。123454.雍正皇帝說:“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边@反映了清朝時期A.雍正皇帝重視人才B.雍正不愿大權獨攬C.君主專制達到頂峰D.君主同情廣大人民答案解析√12345解析雍正帝對集權的渴望,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而且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達到頂峰。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制,皇帝為丞相起(立);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從之?!涤袨椤稊M免跪拜詔》材料二藝祖(宋太祖)繼位之日,宰執(zhí)范質等猶坐,藝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書來看?!辟|等起,進呈罷,欲復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為故事?!鄄渡凼下勔姾箐洝凡牧先?2345(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漢代至明清君臣相見禮節(jié)的演變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演變歷程反映的本質問題。答案解析12345解析依據材料將其歷程劃分為漢代、晉至唐、宋代、元明清四個階段進行概括,并分析出其本質。答案演變歷程:漢代,君為臣起立(相迎);晉至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