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技能實訓 課件 模塊6 任務(wù)4 小兒心肺復蘇技術(shù)_第1頁
兒科護理技能實訓 課件 模塊6 任務(wù)4 小兒心肺復蘇技術(shù)_第2頁
兒科護理技能實訓 課件 模塊6 任務(wù)4 小兒心肺復蘇技術(shù)_第3頁
兒科護理技能實訓 課件 模塊6 任務(wù)4 小兒心肺復蘇技術(shù)_第4頁
兒科護理技能實訓 課件 模塊6 任務(wù)4 小兒心肺復蘇技術(sh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兒科護理護理技能實訓系列教材小兒心肺復蘇術(shù)技術(shù)目錄CONTENTS目的01準備02實施03問題探究04目的01........................................................操作目的01通過實施基礎(chǔ)生命支持技術(shù),建立患兒的循環(huán)、呼吸功能。保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yīng),盡快促進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復。準備02........................................................護士準備01衣帽整潔七步洗手戴無菌口罩........................................................物品準備02搶救車、復蘇版、腳凳、簡易呼吸器、吸氧裝置、紗布、彎盤、血壓計、手電筒、手表、手消毒液。........................................................物品準備02搶救車、簡易呼吸器、吸氧裝置、復蘇板、手消毒液、記錄單等。實施03........................................................操作流程03評估意識雙手輕拍患兒雙肩,并在患兒雙耳邊大聲呼喚。啟動應(yīng)急反應(yīng)系統(tǒng)呼叫他人,推搶救車至患兒床旁,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評估呼吸、脈搏掃視患兒胸部,觀察胸部起伏,觸摸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時間至少5秒,但不超過10秒評估意識你還好嗎,孩子........................................................操作流程03評估意識雙手輕拍患兒雙肩,并在患兒雙耳邊大聲呼喚。啟動應(yīng)急反應(yīng)系統(tǒng)呼叫他人,推搶救車至患兒床旁,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評估呼吸、脈搏掃視患兒胸部,觀察胸部起伏,觸摸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時間至少5秒,但不超過10秒評估脈搏方法........................................................操作流程03心肺復蘇

站立或跪于患兒右側(cè),將雙手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定位后進行按壓。雙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手指翹起不接觸胸壁,掌根緊貼患兒胸部皮膚,肘關(guān)節(jié)伸直。

按壓深度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1/3,約為5㎝,然后迅速放松,使胸廓充分回彈,按壓間隙不倚靠患兒胸壁

以30:2(按壓比呼吸)的比率開始心肺復蘇,待第二名搶救者到達現(xiàn)場使用簡易呼吸器進行通氣后,改為15:2的比率

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鐘心肺復蘇單手胸外按壓雙手手胸外按壓........................................................操作流程03暢通氣道,EC手法通氣

第二名搶救者:清除口鼻腔內(nèi)分泌物或異物。

開放氣道:①仰頭提頦法:搶救者左手小魚際置于患兒前額,向后壓使其頭部向后仰約60°,右手食指、中指置于患兒下頦骨骨性標志下方,將頦部向前上抬起。②推舉下頜法:搶救者雙肘置患兒頭部兩側(cè),雙手食、中、無名指放在患兒下頜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托舉下頜

使用簡易呼吸器EC手法進行通氣:簡易呼吸器連接氧源,調(diào)節(jié)氧流量8~10L/分鐘,搶救者站于患兒頭頸處,患兒頭后仰,托起下領(lǐng),使面罩扣緊口鼻部不壓迫眼眶,EC手法固定面罩,待第一名搶救者按壓15次后,擠壓簡易呼吸器,給予人工通氣2次,觀察有無適度胸廓起伏雙人按壓與通氣比值為15:2,持續(xù)時間約2分鐘EC手法........................................................操作流程03復蘇判斷

再次評估患兒脈搏、自主呼吸、四肢末梢循環(huán)、瞳孔、血壓,五項中其中三項以上恢復即可判定為復蘇成功,評估時間小于10秒。

記錄搶救時間

撤復蘇板

遵醫(yī)囑吸氧,給予進一步生命支持圖片........................................................操作流程03整理記錄

協(xié)助患兒取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安撫患兒,處理用物,簡易呼吸器按要求處置;洗手、簽字、記錄復蘇過程、時間復原體位........................................................注意事項041,急救意識強,處理動作迅速,爭分奪秒就地搶救。2.按壓部位、手法、深淺度正確,用力合適并保證按壓后胸廊充分回彈,防止胸骨、肋骨骨折。3.有效清除口咽分泌物、異物,保證氣道通暢。4.注意保護頸椎,防止損傷及其他并發(fā)癥。5.心肺復蘇過程中按壓間斷不可超過10秒。........................................................注意事項046.正確判斷心肺復蘇有效及終止指標。(1)復蘇有效指征:呼吸恢復;能觸摸大動脈搏動;瞳孔由大變小,對光反射存在;面色、口唇由發(fā)紺轉(zhuǎn)為紅潤;有眼球活動或睫毛反射。(2)心肺復蘇終止指標:①患兒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②確定患兒已死亡;③心肺復蘇術(shù)進行30分鐘以上,檢查患兒仍無反映、無呼吸、無脈搏、瞳孔無回縮等有效指征,證明腦死亡出現(xiàn),停止搶救。對于觸電、溺水等意外事故導致的心臟驟停,搶救時間應(yīng)適當延長。問題探究04........................................................問題101患兒男,13歲,新冠肺炎后出現(xiàn)發(fā)熱、心悸癥狀,就診于內(nèi)科診室,就診過程中,患兒突然倒地,意識不清,護士上前判斷有無脈搏時應(yīng)注意?A.同時觸摸雙側(cè)頸動脈B.觸摸單側(cè)頸動脈,判斷時間不超過10秒鐘C.不能觸摸股動脈觸D.摸頸動脈時,需用力按壓E.摸頸動脈時,無需觀察呼吸情況........................................................問題202患兒女,7歲,重癥肺炎收入院,患二呼吸費力,面唇色發(fā)紺,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護士巡視病房時,發(fā)現(xiàn)患兒心電圖示波平直,患兒出現(xiàn)心跳驟停,護士進行現(xiàn)場心肺復蘇,正確的三個步驟是?A.開放氣道、胸外按壓、人工呼吸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C.人工呼吸、開放氣道、胸外按壓D.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開放氣道E.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問題303患兒女,3歲,氣道異物收入院,患兒入院后出現(xiàn)呼吸、心跳驟停,為其實施心肺復蘇技術(shù),按壓部位正確的是?A.心尖部B.雙乳頭連線中點C.胸骨正中部D.胸骨中段匈骨中上三分之一處E.胸骨上段........................................................問題404患兒女,1歲,氣道異物收入院,患兒入院后出現(xiàn)呼吸、心跳驟停,為其實施心肺復蘇技術(shù),按壓深度正確的是?A.至少5CMB.至少6CMC.不超過5CMD.不超過3CME.約4CM........................................................問題505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