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秦時期(原卷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歷史16個階段特征_第1頁
01先秦時期(原卷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歷史16個階段特征_第2頁
01先秦時期(原卷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歷史16個階段特征_第3頁
01先秦時期(原卷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歷史16個階段特征_第4頁
01先秦時期(原卷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歷史16個階段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秦時期(遠古時期~公元前221年)——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階段特征】先秦是中華文明的勃興階段。生產力的進步推動了社會轉型,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的形成過程;精耕細作的模式確立;中華文化萌生,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局饕憩F(xiàn)】一、夏、商、西周的“三代圣世”1.政治國家的政治設計:中央:中央官制機構相當完備,國家統(tǒng)一措施有諸多設計;政治中心和邊緣的關系。地方:分封制與君民體制。選官:世官制(貴族政治)。宗法制:宗法倫理,核心是,家國同構特征,解決權力繼承問題和政治親疏關系問題??傮w特征:從原始社會到國家形態(tài)的過渡,體現(xiàn)為地方分權模式和的設計。2.經濟(1)農業(yè):商周時期,出現(xiàn)青銅農具,木制的和石鋤、石犁仍然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西周有了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商周實行制,奴隸主強迫奴隸集體耕作。(2)手工業(yè):夏商周以為代表的手工業(yè),由官府壟斷;西周晚期已有鐵器;商朝已有織機,西周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商朝出現(xiàn)原始瓷器。(3)商業(yè):商朝職業(yè)商人和最早的貨幣產生;周朝實行“工商食官”制度。3.文化國家的文化設計:禮樂制:輔助分封制與宗法制的政治化的文化等級制度,具有重視教化和文化,為服務的自覺設計特征。天命觀:從重天命到重、德政。雅文化與俗文化并存:《詩經》。天下觀與夷夏觀。文化區(qū)域性特征明顯:面臨文化多元統(tǒng)一命題。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1.政治(1)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分封制、制崩潰。(2)戰(zhàn)國時期:諸侯稱王,卿大夫奪位;各國紛紛變法改革(商鞅變法);秦國發(fā)動兼并六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2.經濟(1)農業(yè):的出現(xiàn)與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魯國初稅畝、秦國商鞅變法);自耕農在春秋時期出現(xiàn),“”式的經營方式開始成為中國農業(yè)經濟的特點之一。(2)手工業(yè):發(fā)明了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私營手工業(yè)勃興。(3)商業(yè):各地出現(xiàn)許多商品市場(都會)和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商鞅推行“”政策。3.文化(1)思想:百家爭鳴。(2)科技:墨家為代表的科技發(fā)展。(3)文藝:現(xiàn)實主義《詩經》、浪漫主義“”。(4)東方禮文化與宗法倫理文化問題?!局攸c關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守成與萌新的原因和表現(xiàn)(1)原因:分封制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壞,禮崩樂壞;牛耕和農具的使用和推廣;個體小農經濟發(fā)展;兼并戰(zhàn)爭,社會動蕩。(2)表現(xiàn)①出現(xiàn)百家爭鳴,思想上重禮、重。②士人隊伍壯大,士人橫向流動頻繁,上升通道擴大,一些士人擔任重要職務,國家治理中更加依托士人在禮制、典章、法律、地理等方面的治國作用。③小農經濟興起,宗法制宗族遭到破壞,家族制宗族逐漸興起。④出現(xiàn)成文法(如鑄刑鼎),但遭到貴族反對。⑤文學上升到經學高度,如《詩經》成為經學;注重史學,如《春秋》,發(fā)揮教化功能;教育下移,出現(xiàn)好學風氣。⑥官府控制商業(yè)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之風。⑦各國紛紛變法,相互影響,地域融合加強。官僚政治和縣制、郡制逐漸興起。⑧從民族關系看:諸侯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直接推動了中原民族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菊骖}再現(xiàn)】1.(2021廣東卷·1)今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陜西長安張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處出土了一批具有長江中下游風格的西周青銅器。這說明西周時期()A.中原文化向周邊傳播 B.各諸侯國維護周禮C.宗法制度分崩離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2021浙江卷·1)翻檢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領稱“王”,周王發(fā)表誥命時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稱“天子”,被視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神權與王權的結合B.嫡庶子孫為天下大宗C.“天下為公”D.“郡”“國”并行3.(2021湖南卷·1)有學者對《詩經》風、雅、頌的時代與內容進行考察,其發(fā)現(xiàn)如表所示,據(jù)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多數(shù)詩篇的形成時代整體上對“天”的態(tài)度《周頌》西周初年頌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東周初年罵天《國風》西周末年至春秋中葉不理天A.天子權威不斷強化 B.天道觀持續(xù)衰落C.人文意識逐漸增強 D.人性論走向成熟4.(2021天津卷·1)孔子認為“身正”是為政者的重要品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韓非子主張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他們這是倡導統(tǒng)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國C.規(guī)范行為D.監(jiān)督民眾5.(2021全國Ⅱ卷·24)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孔子則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A.反思西周的禮樂文化B.迎合封建貴族政治訴求C.主張維護夏商周制度D.得到統(tǒng)治者的積極支持6.(2021山東卷·1)儒家學派重視禮樂,宣揚“樂文同則上下和”;墨家學派人為樂“與君子聽之,廢君子聽治”“與賤人聽之,廢賤人之從事”。這反映了兩者()A.文化取向的迥異 B.政治立場的不同C.學術觀點的分歧 D.生活態(tài)度的差異【實戰(zhàn)演練】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左傳》記載,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這表明西周分封 ()A.有利于擴大周王統(tǒng)治區(qū)域B.抑制了分裂割據(jù)局面C.使中國疆域范圍基本確定D.順應了歷史發(fā)展趨勢2.如下圖,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大多數(shù)都以細密的云雷紋作為底紋,再在上面刻鑄凸出于器物表面的猛獸紋,通常有饕餮紋、虎紋、夔龍紋等主題紋飾,具有象征意義。例如,虎被認為強壯、聰明并能夠與天地相溝通。這些紋飾 ()A.反映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B.表現(xiàn)權力的神圣和威嚴C.分辨不同地域的方國諸侯D.區(qū)別出不同的貴族等級3.下圖是四川彭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磚《迎謁圖》。畫面右側有伍伯二人,肩荷大旗,向右奔走,是出行者的前驅。左側三人是迎謁者,中者衣冠整飭,持笏躬身迎候,另外兩名椎髻者,持笏跪拜。據(jù)此可以研究漢代 ()A.禮樂制度的實施范圍B.儒學教育的普及情況C.等級森嚴的官吏制度D.中央集權的強化程度4.(2021·武昌二模)周公東征后,再次分封異姓親戚之國,封國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內的采邑。它們廣泛分布在中原地區(qū)內,與眾多的舊國錯雜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強化中央集權 B.加強西周統(tǒng)治C.促進民族交融 D.維護同姓諸侯5.西周時期,中原音樂舞蹈不論動作、曲調還是詞意表達,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社會倫理道德;“四夷樂舞”則反映人本來的生活狀態(tài)與情趣,其內容大多是歌頌自然、生活和愛情,表現(xiàn)形式熱烈奔放、真摯感人。這反映出 ()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禮樂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確立正統(tǒng)地位D.音樂舞蹈促進民族聯(lián)系6.(2021·武漢二模)下圖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們形象地反映了 ()A.西周時漢字形成完整體系B.西周推行井田制C.西周建立了貴族等級制度D.周人擅長于農耕7.(2021·武漢一模)相傳夏代設有嗇夫,是征收農產品的職官。商代有藉臣管理農業(yè)耕種,小藉臣管莊稼的收割,小眾人臣專管農業(yè)生產者。西周有司土,是專門管理農業(yè)生產的官員,司土之下設有各類職官。材料表明當時 ()A.商品經濟發(fā)展促進社會分工B.統(tǒng)治者從率民事神到敬德保民C.政府對農業(yè)的管理漸趨規(guī)范D.土地私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確認8.(2021·十堰二模)史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產鐵礦石的山有3609個。在山東省淄博市發(fā)現(xiàn)的春秋時期的冶鐵遺址,面積達數(shù)十萬平方米;在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發(fā)現(xiàn)的戰(zhàn)國時期的采礦遺址,有井巷支架,還有運輸、通風、排水等設施。由此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 ()A.鐵器主要用于農業(yè)生產B.礦冶業(yè)獲得較大發(fā)展C.區(qū)域技術交流日益頻繁D.政府壟斷經營礦冶業(yè)9.(2021·南昌二模)春秋初期,秦、晉、楚等諸侯國往往把兼并得來的土地和滅亡的小國設為縣,作為國君直屬的地方行政區(qū),到春秋后期,諸侯國把縣制推行到內地。這主要表明 ()A.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B.先秦時期兼并戰(zhàn)爭頻繁C.郡縣制首先在邊疆形成D.分封制度在春秋時崩潰10.商代卜辭中有“商不祀帝”(商朝人不向上帝祈求,也不祭祀上帝),“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記載;據(jù)《詩經·大雅·文王》載“商之孫子,其麗不億……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這說明周朝的祭祖,商朝的遺民也能參加。商周時期祭祀的發(fā)展變化表明了 ()A.神權與王權進一步結合B.華夏共同體的逐漸形成C.分封制加強對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一脈相承11.下表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言論統(tǒng)計。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人物言論管子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也商鞅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孟子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荀子隆一而治,二而亂A.諸子的思想主張趨向統(tǒng)一B.強化君主專制得到諸子認同C.諸子間相互辯難日益激烈D.社會秩序動蕩引發(fā)諸子關注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莊子倡導“乘物游心,親近自然”,韓非強調“抱法處勢”。蘊涵在這些思想中的共同追求是 ()A.獲得徹底的精神自由B.解決民眾基本的生存問題C.實現(xiàn)理想的社會人格D.建構穩(wěn)定和諧的禮樂秩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12分,第14題14分,共24分)13.(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隋唐時期是中國糧食儲備輝煌發(fā)展的時期,糧食儲備倉庫有正倉、太倉、轉運倉、軍倉、常平倉等六種倉庫,其中太倉(含嘉倉)是專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糧倉,主要盛納全國州、縣所交租米,并起著關東和關中之間漕米轉運站的作用。下圖是唐代洛陽含嘉倉十九號糧窖出土的四方銘文磚及銘文?!幾酝醺哧枴断惹刂T子糧食安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銘磚文字如下(節(jié)選):含嘉倉東門從南第廿三行從西第五窖。蘇州通天二年租糙米白多一萬三十五石,內。右圣歷二年正月八日納了。典劉長正綱錄事劉爽倉史王花監(jiān)事楊智丞呂徹丞趙瓖令孫忠令思寺丞知倉事張琮左監(jiān)門王宣(?)右監(jiān)門賈立長上龐防押倉使孫亮監(jiān)倉御史陸慶卿同根據(jù)材料,提取含嘉倉銘文信息,并據(jù)此說明對研究唐朝社會經濟的史料價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糧食倉儲制度,還可以尋找哪些類型的史料?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學說雖然經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但畢竟是落后的小農經濟的產物,是為舊的宗法制度和專制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