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創(chuàng)新設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探究提升訓練13_第1頁
2022《創(chuàng)新設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探究提升訓練13_第2頁
2022《創(chuàng)新設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探究提升訓練13_第3頁
2022《創(chuàng)新設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探究提升訓練1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探究提升訓練(十三)(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2021·湖南常德調(diào)研)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評論某人說:“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nèi)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以為吾中國之政教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他國,所不及者唯槍爾、炮爾、船爾、機器爾?!绷簡⒊u論的“某人”是 ()A.林則徐 B.李鴻章C.康有為 D.孫中山解析據(jù)題干材料及所學學問可知,“某人”認為中國的政教風俗優(yōu)于西方,只是技術落后于西方,由此可知是洋務派的主見,故B項正確。林則徐提倡向西方學習,但沒有付諸實踐,故A項錯誤;康有為和孫中山都反對封建制度,主見變革社會制度,故C、D兩項錯誤。答案B2.(2021·湖北荊州質(zhì)檢)1891年和1898年,康有為《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別刊出,康有為“既不盡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其用說者,合己說者則取之,不合者則偽之。”材料說明康有為兩部著作的特點是 ()A.借用傳統(tǒng)文化,以達經(jīng)世之目的B.留意考據(jù)考證,以恢復儒學權威C.借今古文之爭,以重塑孔子形象D.留意材料取舍,以西學論證中學解析據(jù)題干材料可知,康有為選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為了達到“為政治改革服務”的目的,故A項正確,D項錯誤;題干不符合客觀的考據(jù)考證,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康有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爭”,故C項錯誤。答案A3.(2021·河北石家莊質(zhì)檢)羅榮渠在論述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時認為:“從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好像使以改革政治體制為主體的第三次現(xiàn)代化努力失敗了,事實上民國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爭取民主建制的斗爭的連續(xù)?!辈牧现小叭维F(xiàn)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C.戊戌變法—預備立憲—辛亥革命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解析由題干“清室的退位好像使以改革政治體制為主體的第三次現(xiàn)代化努力失敗了”可知“第三次現(xiàn)代化的努力”是由清政府主導開展,而辛亥革命的首要目標就是推翻清政府,因此辛亥革命與此無關,排解。答案B4.(2021·廣東揭陽模擬)翻開某一時期的報紙,你會發(fā)覺當時全部西洋的東西都被冠以“文明”兩個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禮帽是文明帽,自行車是文明車,連火柴都是文明火。話劇是文明戲,京劇則叫舊戲?!澳骋粫r期”應是 ()A.洋務運動時期B.新文化運動時期C.新中國成立初期D.“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期解析據(jù)題干情境及所學學問可知,新文化運動對待西方文明持確定確定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則持確定否定態(tài)度,故B項正確。洋務運動不涉及生活習俗,故A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待東西方文化無所謂激進保守,故C項錯誤;“文化大革命”時期,對待西方文化持反對態(tài)度,故D項錯誤。答案B5.(2021·遼寧大連模擬)回眸百年中國歷史,爭辯新文化運動有著“返本以開新”的特殊意義,這場運動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進程的思想觀念體系及中國歷史的走向。主要緣由在于 ()A.“新文學”推動了文學革命與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國已經(jīng)從器物層面推動到制度層面C.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封建舊禮教進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學”引領了價值抱負和文化精神解析解讀題意聯(lián)系所學學問可知,“民主”“科學”引領了價值抱負和文化精神,體現(xiàn)了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思想和社會的引領作用,故D項正確;A項不能體現(xiàn)“中國歷史的走向”,故排解;新文化運動主要傳播西方思想,排解B項;C項不能體現(xiàn)其“返本以開新”的作用,故排解。答案D6.(2021·山東青島測試)下圖是某學者概括的近現(xiàn)代中國思想進展歷程思維導圖,這說明近現(xiàn)代中國思想進展歷程 ()A.是一個不斷碰撞分化與融合的過程B.是一個東學西漸的過程C.是一個不斷回歸傳統(tǒng)儒學的過程D.是一個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過程解析觀看圖可知,從近代中西思想碰撞溝通,再到現(xiàn)代融合中西之后現(xiàn)代化論的形成,表明近現(xiàn)代中國思想經(jīng)受了不斷碰撞分化與融合的過程,故A項正確;該圖沒有體現(xiàn)出東學西漸,故B項錯誤;C項表述錯誤;導圖沒有體現(xiàn)思想演進的層次性,故D項錯誤。答案A7.(2021·河南周口調(diào)研)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與革命是活躍在中國社會中的兩種救國力氣。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①兩者都反對專制制度,主見建立民主國家②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③都是民族工業(yè)初步進展在政治領域的影響④民國的建立意味著民主最終戰(zhàn)勝了專制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④解析維新派主見保留清政府,逐步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革命派主見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故①②正確;19世紀末民族工業(yè)初步進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先后領導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故③正確;民國建立后毀滅了袁世凱復辟帝制,并不意味著民主最終戰(zhàn)勝了專制,故④錯誤;故B項正確。答案B8.(2021·江蘇徐州質(zhì)檢)從“中體西用”到“托古改制”,從“三民主義”到“民主科學”,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漸漸下降的緣由主要是 ()A.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強的侵略和西學的涌入C.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型D.學問分子的思想漸趨激進解析洋務運動時期處于19世紀60年月至90年月,中國社會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體現(xiàn)了中國對社會器物的變革。三民主義到新文化運動毀滅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體現(xiàn)了中國提倡社會政治制度的變革思想。其余選項不能概括材料內(nèi)容。答案C9.(2021·福建廈門質(zhì)檢)孫中山指出,“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故要進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完善的國家?!毕铝羞x項屬于孫中山“社會革命”要求的是 ()A.反對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 B.反對君主一人專制C.反對少數(shù)富人專制 D.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解析孫中山的“社會革命”即民生主義,是為了防止革命后社會貧富分化問題,故C項正確。反對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是民族革命,故A項錯誤;反對君主一人專制是政治革命,故B項錯誤;孫中山舊三民主義沒有明確反帝,故D項錯誤。答案C10.(2021·浙江諸暨調(diào)研)2021年是毛澤東誕辰122周年,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奠基者、探究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據(jù)在于毛澤東 ()A.“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思想的提出B.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C.《論十大關系》等文章的發(fā)表D.社會主義本質(zhì)問題的深刻揭示解析據(jù)所學學問可知,《論十大關系》等文章體現(xiàn)出了毛澤東同志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狀況,所以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特色,故C項正確。A、B兩項屬于革命思想,故排解;D項最早體現(xiàn)應當是鄧小平理論。答案C11.(2021·山西太原模擬)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導。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20世紀70年月末和90年月初兩次思想解放的相同點有 ()①順應了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 ②以反對個人崇拜為重點內(nèi)容③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④有利于破除方案經(jīng)濟的束縛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據(jù)題干可推斷,兩次思想解放是“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辯”和鄧小平“南方談話”。①③④符合史實和題意;②符合“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辯”,但不符合鄧小平“南方談話”。故C項正確。答案C12.(2021·云南曲靖質(zhì)檢)“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90多年的歷程,期間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兩次飛躍,第一次是毛澤東制造性地進展了馬克思主義,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其次次是鄧小平制造性地進展了馬克思主義,取得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边@兩次飛躍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A.民族、民生 B.民權、民生 C.民族、民權 D.富國、強國解析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實現(xiàn)了民族的解放;鄧小平提倡改革開放,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故A項正確;毛澤東時代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解決“民權”問題,故B、C兩項錯誤;鄧小平常代才開頭實現(xiàn)“富國、強國”的幻想,故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2021·浙江嘉興檢測)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舊與布新,兩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簡⒊段煨缯冇?節(jié)錄)》斯賓塞爾曰:“天擇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爭存矣,而天又從其爭之后而擇之,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獓缽汀短煅菡撋稀罚瑢а砸弧恫熳儭凡牧隙羰菦Q計守舊,一切都應當接受中國的老法子,不必白費金錢派什么留同學,辦什么學校,來爭辯西洋學問。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當接受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捎谛屡f兩種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斷然不能相容,要想兩樣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馬,一樣不成。——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載《新青年》第5卷第1號材料三我們對于舊有的學術思想,樂觀的主見只有一個——就是“整理國故”。整理就是從亂七八糟里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里面尋出一個前因后果來;從胡說謬解里面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里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粢朗裁词菄?,什么是國渣,先必要用評判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工夫?!m《新思潮的意義》,載《新青年》第7卷第1號(1)據(jù)材料一,分析指出維新派論“變”的兩個特點。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這些觀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8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對“新”“舊”問題的看法。(4分)(3)與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觀點有何不同?陳獨秀和胡適的觀點在當時各有何可取之處?(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歸納材料關鍵信息即可;其次小問,從民族危機、經(jīng)濟、思想等方面分析。第(2)問,材料二的關鍵信息是只有西方的民主和科學能救中國。第(3)問,第一小問,用評判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精神“整理”舊的學術思想;其次小問,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陳獨秀的觀點有利于思想解放,而胡適的觀點有利于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答案(1)特點:一是“除舊”與“布新”相連;二是“變”與進化論相結合。背景: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但不轉變舊的政治體制;19世紀90年月,民族危機日漸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務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業(yè)的初步進展。(2)看法:認為新與舊不相容,舊是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接受西方的學說革新社會。(3)不同:主見對舊的學術思想要用評判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進行“整理”,反對全盤否定或確定。可?。宏惇毿愕挠^點是對封建專制思想全面進攻,有利于思想解放,為新思想進開放拓道路;胡適的觀點反對對傳統(tǒng)文化全盤否定,主見用西方“科學”的方法解讀與整理國故,對訂正新文化運動中的形式主義傾向,保留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有樂觀意義。14.(2021·江蘇揚州調(diào)研)2021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2022年是國共第一次合作開頭及新三民主義提出90周年、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振興中華而殫精竭慮的一生。正是由于他對國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貢獻,孫中山先生始終在全中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終受到全中國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錦濤《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講話實錄》材料二我們主見的新民主主義的經(jīng)濟,也是符合孫先生的原則的……在現(xiàn)階段上,必需是由國家經(jīng)營、私人經(jīng)營和合作社經(jīng)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jīng)營的所謂國家,確定要不是“少數(shù)人所得而私”的國家,確定要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珴蓶|《論聯(lián)合政府》材料三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閱歷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桨附?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方案;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方案和市場都是經(jīng)濟手段。——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為了實現(xiàn)“民生幸福”,孫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見?后來進行了怎樣的“創(chuàng)新”?試分析其“創(chuàng)新”有何現(xiàn)實意義。(8分)(2)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最忠實的繼承者,請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經(jīng)濟主見。(4分)(3)為“追求人民的幸?!?,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新時期取得的突出理論成就是什么?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進展經(jīng)濟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變化?(6分)(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從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有哪些共同追求?(2分)解析第(1)問,孫中山提出“平均地權”來實現(xiàn)“民生幸?!保弧皠?chuàng)新”可聯(lián)系新三民主義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