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4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最早的新式學堂創(chuàng)辦于()A.戊戌變法B.洋務運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2、李清照曾這樣贊美項羽:“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毕铝惺录椨鹩嘘P的是()①大澤鄉(xiāng)起義②巨鹿之戰(zhàn)③楚漢戰(zhàn)爭④建立張楚政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故宮里有一塊牌匾上寫著“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來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痹撛娋涫钦f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虛心納諫C.科舉取士D.勤政愛民5、秦滅六國后;統(tǒng)一了度量衡貨幣文字,圖中是“秦權”,它主要是為統(tǒng)一哪一制度?()

A.長度B.容量C.重量D.文字6、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導人是()A.陳勝B.張角C.項羽D.曹操7、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統(tǒng)治被郭沫若先生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8、某興趣小組在學習“閉關鎖國”政策時,制作了右邊學習卡片,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A.AB.BC.CD.D9、如圖所示一書,涉及數學、天文歷法、地理、物理、化學等各學科知識。它的作者是()A.沈括B.郭守敬C.畢昇D.王禎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造紙術的國家是__________。11、澶淵之盟是北宋與西夏議和的產物。12、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的戰(zhàn)役是______;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的戰(zhàn)役是______。13、日本有蔡倫宮,法國有蔡倫博物館,蔡倫受到海外人們尊敬,主要是因為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錯誤:訂正:14、7世紀時____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640年,唐太宗將____嫁給了____,唐高宗封他為____、____。15、人物和成語。

圍魏救趙____a趙括。

退避三舍____b孫臏。

紙上談兵____c晉文公16、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方法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7、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五銖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A.正確B.錯誤18、()蘇軾是豪放派詞人,他繼承了辛棄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使詞境變得更加雄奇闊大。19、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他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______(判斷對錯)20、(2016?郴州)西漢史學家司馬光編著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21、秦始皇統(tǒng)一后,規(guī)定以隸書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天下。()22、抗元英雄文天祥曾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A.TB.F23、半坡人會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______(判斷對錯)24、小軒決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去黃帝陵。______(判斷對錯)25、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華佗不僅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他發(fā)明了“麻沸散”幫助進行各種手術,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識圖題(共1題,共10分)26、我國古代民族間的交往和東西方之間的交流都對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圖一:漢代絲綢之路圖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流動示意圖(1)根據圖一寫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漢武帝時哪一歷史事件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chuàng)造了條件?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2)據圖二指出我國古代何時形成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浪潮?這一時期北方民族的南遷對江南地區(qū)(西漢到南朝)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什么有利條件?結合所學指出江南地區(qū)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3)根據圖一、圖二中兩種經濟現象,你認為促進當代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是什么?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4題,共16分)27、列舉兩漢時期出現的兩次盛世局面的名稱。28、隋唐到宋元;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了什么農具?創(chuàng)制了新的灌溉工具是?

(2)宋朝時躍居糧食產量首位的是什么?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在什么時候完成?

(3)宋朝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什么?

(4)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在哪個朝代?

(5)簡述元世祖在農業(yè)上采取的措施?29、在方框和括號內填上相關內容。

30、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tǒng)一時期;也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許多帝王采取的措施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1)秦始皇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2)秦朝因暴政速亡。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經濟方面,漢武帝采取了哪些值得稱道的措施?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以培養(yǎng)外語翻譯和外交人才為宗旨.因此在創(chuàng)辦初期曾聘用一些外國教師在學堂授課.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知識點;應把握同文館創(chuàng)辦的歷史知識.

解答本題要熟記京師同文館創(chuàng)辦的有關內容.【解析】B2、C【分析】本題考查對項羽事跡的掌握。大澤鄉(xiāng)起義的領導者是陳勝、吳廣,建立了張楚政權,①④不符合題意;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渡河后將渡船沉于水中,搗毀做飯用的鍋灶,每個士兵僅帶三日口糧,表示與秦軍血戰(zhàn)到底,義無反顧。項羽率領的這支起義軍與秦軍交戰(zhàn)中“無不一以當十”,最終大敗秦軍,擊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故②符合題意;楚漢戰(zhàn)爭是秦末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封建統(tǒng)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角逐,故③符合題意。據此分析,故選C。【解析】C3、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1)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張是“仁”和“禮”,“為政以德”,“以禮治國”;孟子提出了“民貴君輕”的觀點。考點:百家爭鳴中各派的代表思想孔子在教育上的貢獻【解析】【答案】B4、C【分析】【分析】科舉制是通過考試公平公正的選拔人才;通過這種方式使一些有才能的人通過考試加入到統(tǒng)治階級的范圍中來,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打破了世卿世祿狀態(tài),是中國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變革,影響深遠,題目中的唐太宗說的詩句反映了科舉制對知識分子的束縛。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唐太宗完善科舉的史實。5、C【分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統(tǒng)一度量衡;文字。題文圖片中“秦權”是秦朝統(tǒng)一后使用的測量重量的工具,主要是為統(tǒng)一重量這一制度。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的內容。秦朝統(tǒng)一六國以后,秦朝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文字,廢除原來六國的文字,文字的統(tǒng)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注意準確識記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的內容。6、B【分析】由于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土地兼并嚴重,外戚和宦官替專權,社會上大批貧農流離失所,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廣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這種黑暗統(tǒng)治,反抗的情緒在民間蔓延.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fā),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其一蹶不振,沖擊了豪強地主莊園,緩解了土地兼并,體現了農民的斗爭精神.

故選B.

本題考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導人.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fā),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黃巾起義的原因和影響.【解析】B7、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武則天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所以ABD不對,故選C?!窘馕觥緾8、B【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閉關鎖國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清政府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不許擅自出海貿易;清朝統(tǒng)一臺灣后,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貿易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管理貿易;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在世界上落伍。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窘馕觥緽9、A【分析】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著《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夢溪筆談》.《夢溪筆談》;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夢溪筆談》的作者是沈括.【解析】A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造紙術的發(fā)明。甘肅天水的一座漢墓里,出土了一張紙。據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歐洲用紙代替羊皮紙做書寫材料,已是公元12世紀以后的事了??梢?,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造紙術)的國家??键c: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上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一)【解析】【答案】中國11、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簽訂澶淵之盟的雙方。澶淵之盟是北宋與西夏議和的產物,當時,遼軍大舉攻宋,一直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東京,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宋真宗勉強來到澶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最后,雙方議和,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解析】【答案】把“西夏”改為“遼”12、巨鹿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分析】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tǒng)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208年,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退守黃河流域,不敢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趁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qū),由進占四川。赤壁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故答案為:巨鹿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

本題考查巨鹿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巨鹿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窘馕觥烤蘼怪畱?zhàn)赤壁之戰(zhàn)13、略

【分析】【解析】試題分析: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键c:造紙術【解析】【答案】錯誤:發(fā)明了訂正:改進了14、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松贊干布駙馬都尉西??ね酢痉治觥俊痉治觥勘绢}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相關知識點。

【點評】此題較為簡單,識記基礎知識點15、bca【分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圍魏救趙指的是戰(zhàn)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于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退避三舍指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假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退避三舍。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紙上談兵指的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點評】本題以成語故事的形式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國家的建立和變革·春秋爭霸、戰(zhàn)國七雄16、禪讓制【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7、×【分析】本題考查秦漢時期的貨幣。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五銖錢是漢武帝時期的錢幣。本題是錯誤的,故選B?!窘馕觥緽18、×【分析】本題考查宋詞。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唐朝時已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詞是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詞人是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蘇軾是北宋,詞風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是南宋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本題是錯誤的。故選F。【解析】F19、√【分析】半坡人;是我國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居民代表,過著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內,他們會種植粟;白菜、芥菜等農作物,會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具,會燒制彩陶。因此題干的說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是我國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居民代表。

本題以半坡原始居民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窘馕觥俊?0、×【分析】【分析】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是司馬光編著的.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司馬光的主要貢獻.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21、×【分析】【分析】秦滅六國以后;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guī)范文字,后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故答案為:錯誤,改正:把隸書改為小篆。

【點評】本題考查了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22、√【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文天祥的相關知識點。忽必烈即位后,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俘虜了南宋皇帝,南宋滅亡。文天祥組織軍隊誓死抗元,結果被捕,在解往大都的路上,寫下了這首有名的《過零丁洋》詩,表達自己誓死也決不投降元朝的決心。故題目正確,A正確,B錯誤。故選A。

【解析】A23、√【分析】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半坡人會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這個表述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窘馕觥俊?4、√【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等,他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先河,在鑄造中華文明的歷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后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小軒決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應去黃帝陵。

故答案為:√。

本題以“人文初祖”為切入點;考查黃帝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熟練掌握有關黃帝的知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窘馕觥俊?5、√【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華佗不僅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他發(fā)明了“麻沸散”幫助進行各種手術,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題干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東漢末年的名醫(yī)華佗。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秦漢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窘馕觥俊趟?、識圖題(共1題,共10分)26、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絲綢之路相關知識。結合絲綢之路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與西域的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fā),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中亞,到達西亞,最后到達歐洲(大秦)。絲綢之路的開通,溝通了東西方兩大文明,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故答案為:起點:長安;終點:歐洲(大秦);事件:張騫通西域;作用:“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方兩大文明,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本題主要考查江南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知識。根據圖片信息,依據所學可知:東漢末年,北方社會動蕩不安,南方比較安定。為了躲避戰(zhàn)亂,北方人口開始南遷。西晉后期,西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推進。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浪潮。當時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推動了南方的開發(fā),推動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故答案為:時間:西晉;條件: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3)本題主要考查促進當代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從圖一可知,絲綢之路的開通,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由此可以看出經濟要發(fā)展必須要有便利的交通。從圖二可知,人口南遷為南方帶去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促進了南方的發(fā)展。由此可以看出經濟發(fā)展必須要有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等。故答案為: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勞動力;先進的生成技術等?!窘馕觥浚?)長安;歐洲(大秦);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方兩大文明,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西晉;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3)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勞動力;先進的生成技術等。五、簡答題(共4題,共16分)27、略

【分析】

本題以兩漢時期出現的兩次盛世局面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有關內容。【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漢時期出現的兩個“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為“文景之治”。公元25年,參加過農民起義的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為了使社會安定下來,光武帝多次下令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懲處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統(tǒng)治為“光武中興”。

故答案為:

文景之治、光武中興。28、略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隋唐到宋元;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隋唐到宋元,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相關知識點.【解析】(1)唐朝在農業(yè)方面;興修水利工程,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還創(chuàng)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

(2)據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占城稻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水稻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歷了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北方依然是我國的經濟重心;隋唐時期,江南地區(qū)進一步得到開發(fā),并逐漸趕上北方;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明清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始終在南方.

(3)北宋前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朝海外貿易發(fā)達,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政府在廣州等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范圍盛行.

(5)依據課本知識可知;元世祖在農業(yè)上采取的措施包括,在中央設立司農司;多次下詔禁止圈占農田做牧場;招集流民,鼓勵墾荒,規(guī)定流民復業(yè)免稅一年,第二年減半征稅;組織軍民屯田;興修水利;減免租稅;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

(1)曲轅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