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一、學情分析:二年級(1)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1)班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二、教材分析: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拔覀兊牡厍蚣覉@”單元共7課,分別是《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土壤——動植物的樂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觀察月相》、《各種各樣的天氣》、《不同的季節(jié)》、《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升華(第7課)。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么;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tǒng)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jié)與生命的聯(lián)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一系列活動,并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話題上來,將發(fā)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里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于一體,并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征——與自然的直接交往?!安牧稀眴卧?課,分別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同材料的餐具》、《書的歷史》、《神奇的紙》、《椅子不簡單》、《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fā)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過程。“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里,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征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tài)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fā)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制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并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三、教學目標: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描述一年中季節(jié)變化現象,舉例說出季節(jié)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衩枋鲈孪嗟淖兓F象?!裰捞柲軌虬l(fā)光發(fā)熱?!衩枋鎏枌又参锖腿祟惿钣兄匾绊??!裰烙嘘?、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衩枋鎏鞖庾兓瘜又参锖腿祟惿畹挠绊??!裼^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象?!衲苡谜Z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3)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fā)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裨敢鈨A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裾f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褡⒅胤ㄖ平逃臐B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和相關的思想滲透。2、“材料”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物品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能來區(qū)分物品或材料?!癫煌牟牧暇哂胁煌男阅?,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裢ㄟ^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經過加工可能改變原有的性能?!衲承┎牧峡梢苑磸褪褂?,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制造新的產品。(2)科學探究目標●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并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裼每茖W詞匯初步描述常見材料的特征。●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對物品和材料進行描述、比較和分類?!窭霉ぞ邔Σ牧线M行簡單加工?!駥W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窭锰峁┑牟牧虾凸ぞ撸ㄟ^口述、圖示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并完成任務。(3)科學態(tài)度目標●發(fā)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駥嵤虑笫堑孛枋霾牧系奶匦裕纬捎檬聦嵳f話的意識?!裾J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癜l(fā)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耋w驗創(chuàng)造產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意識到材料對于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yōu)缺點,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耋w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了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后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fā)展帶來了便利?!裾J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復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耋w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四、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五、教學進度表:二年級1班科學科教學內容周進度表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本學期二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2、我們怎么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tài)、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yǎng),植物外部特征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了解等,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模仿與制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于思考、善于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重點:《我們怎么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一、教材解讀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閱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1?!按盆F”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么》,《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制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說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小學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2?!拔覀冏约骸眴卧締卧?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fā)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fā)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發(fā)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為他們在小學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tǒng)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fā)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fā)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并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fā)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yǎng)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二、學情分析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后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于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于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三、教學目標1。“磁鐵”單元(1)科學概念目標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磁鐵可以隔著一段距離、一些物體對鐵-類的物體產生吸引作用。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強弱不同,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制成的。鋼針經過磁鐵摩擦能變成小磁針,可以用來自制指南針。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2)科學探究目標能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能通過移動小車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能用語言、示意圖初步描述觀察到的磁鐵實驗現象,并由此開展基于證據的、初步的科學論證活動。能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傾聽、評價對磁鐵性質的想法。能仿制一個水浮式指南針,并就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3)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對磁鐵及磁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采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表達有關磁鐵的信息。能圍繞磁鐵的相關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測,并嘗試用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了解常見的利用磁鐵及其性質的產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施過程。2?!拔覀冏约骸眴卧?1)科學概念目標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2)科學探究目標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已身體內部的情況。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qū)分事實與想象。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3)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愿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目標能夠關心自己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必要的準備。四、單元科學詞匯1?!按盆F”單元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拉力:拉動物體的力。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2?!拔覀冏约骸眴卧眢w: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著又硬又涼。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動。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一、教材解讀二年級上冊由常見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鐵四個單元的內容組成,本冊內容主要圍繞“性質和變化”,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切入點,統(tǒng)征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部分教學內容,進行單元與客體的設計。二年級教材整體上從上冊的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開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剪刀和螺絲,并引導學生會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第二單元開始逐漸帶領同學們走進具體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見的動植物、山川、物體、科技產品。第三單元則引導學生認識秋和冬兩個季節(jié)的自然現象,第四單元則詳細介紹了“磁鐵”這種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產品。結尾處“科學擂臺-磁鐵玩具”引導學生綜合上冊學習的工具、磁鐵等知識進行形式活潑、多樣的動手實踐,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舉例的順序,或者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現象引入學習,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二、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1/5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三、教學目標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學會使用常見工具和簡單的儀器,進而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需要徐澤合適的工具,并體會各種儀器的不同。過程方法:能在對工具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對選用的工具進行大膽猜想,在探究活動中對猜想進行驗證,并能將探究結果和同學分享科學態(tài)度:對常見的工具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認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工具,工具是人類的好幫手,并會使用工具維修物品和改善生活。第二單元人工和自然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常見的自然問題和人工制造的物體,能說出早知的制作過程,能舉例說出廢舊物品再利用的例子。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和尋找生活的自然物體和人工世界的物體,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然物體和人工制造的物體。2/5科學態(tài)度:了解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huán)境得到不斷的改善,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同時知道產生的廢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發(fā)科學的學習興趣。第三單元秋和冬知識目標:能說出秋和冬的顯著特征,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能知道地球上的動植物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種資源。過程方法:通過探究秋冬的變化提出感興趣的話題,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點,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并和同學進行交流秋冬的特點??茖W態(tài)度:能對秋冬季節(jié)中的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狀況表現出探究興趣,增強珍惜動植物資源的喜事,促進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第四單元磁鐵知識目標: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磁鐵,知道磁鐵隔著一段距離能吸引鐵等材料,知道磁鐵存在著兩極,可以用來指示南北。了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過程方法: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利用多感官觀察物體的特征及現象,對磁鐵進行試驗,并與同學進行反思和評價??茖W態(tài)度:通過探究是同學們對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了解人類和生產對磁鐵的利用。第五單元磁鐵玩具知識目標:能了解磁鐵玩具利用了磁鐵的什么性質,能見到描述制作磁鐵玩具的方法。3/5過程方法:通過自己設計磁鐵玩具的方案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通過合作,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玩具??茖W態(tài)度: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設計都應用了科學技術,體會科學技術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四、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4/5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五、教學進度表第一單元3課時第二單元3課時第三單元3課時第四單元5課時第五單元3課時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5/5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一、教材解讀二年級下冊由“推力與拉力”、”植物的生長”、“四季”、“磁鐵的奧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個單元組成。五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巴屏εc拉力”單元共2課,分別是《1.推拉游戲》、《2.力與形變》。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游戲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第2課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植物的生長”單元共3課,分別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長》、《3.植物生長需要什么》,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第2課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第3課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么,了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系。“四季”單元共2課,分別是《1.春夏秋冬》、《2.四季變化的影響》。以下是這2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春夏秋冬》旨在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第2課了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磁鐵的奧秘”單元共4課,分別是《1.神奇的磁鐵》、《2.磁鐵的磁極》、《3.磁極的指向》、《4.磁極的相互作用》。以下是這4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岸嗖实娜斯な澜纭眴卧?課,分別是《1.認識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qū)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能區(qū)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制造人造物。二、學情分析經過一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三、教學目標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2.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么,了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系。3.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了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4.探究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能通過實驗、制作進行探究。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5.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qū)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能區(qū)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制造人造物。四、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五、教學進度表周次教學內容1安全教育2推拉游戲3力與形變4植物角5植物在生長6植物生長需要什么7春夏秋冬8四季變化的影響9神奇的磁鐵10磁鐵的磁極11磁極的指向12磁極的相互作用13認識人工世界14人工世界的作用15開始期末復習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一、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關系,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探究與興趣目標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科學態(tài)度目標: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chuàng)新、合作分享(三)科學思考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①發(fā)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本冊科學包含四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布:物質科學領域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5、力作用于物體,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tài)。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生命科學領域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8、植物能適應環(huán)境&可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9、動物能適應環(huán)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yǎng)分來維持生存。10、人體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guī)律地運動著。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技術與工程領域16、人們?yōu)榱耸股a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術的核心是發(fā)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于淺顯,讓二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并激發(fā)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tǒng)、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并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lián)系,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三、教學策略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的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chuàng)新科學作業(yè)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jié)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lián)系,引導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fā)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四、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一年級相比,經過一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guī);但與中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xù)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2、我們怎么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tài)、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yǎng),植物外部特征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了解等,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模仿與制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于思考、善于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重點:《我們怎么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五、教學進度安排第一周第1課第十一周期中考試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試第二周第2、3課第十二周第13、14課第三周第4、5課第十三周第15、16課第四周第6、7課第十四周第17、18課第五周第8課第十五周第19課第六周第9課第十六周第21、20課第七周第11、10課第十七周第22、23課第八周第12課第十八周拆裝玩具第九周機動第十九周科學探索的故事第十周復習第二十、二十一周機動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一、教材解讀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閱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么》,《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制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說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小學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fā)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fā)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發(fā)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為他們在小學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tǒng)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fā)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fā)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并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fā)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yǎng)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二、學情分析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wěn)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沖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游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后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于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于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三、教學目標1、“磁鐵”單元(1)科學概念目標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磁鐵可以隔著一段距離、一些物體對鐵-類的物體產生吸引作用。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強弱不同,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制成的。鋼針經過磁鐵摩擦能變成小磁針,可以用來自制指南針。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2)科學探究目標能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能通過移動小車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能用語言、示意圖初步描述觀察到的磁鐵實驗現象,并由此開展基于證據的、初步的科學論證活動。能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傾聽、評價對磁鐵性質的想法。能仿制一個水浮式指南針,并就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3)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對磁鐵及磁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采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表達有關磁鐵的信息。能圍繞磁鐵的相關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測,并嘗試用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了解常見的利用磁鐵及其性質的產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施過程。2、“我們自己”單元(1)科學概念目標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2)科學探究目標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已身體內部的情況。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qū)分事實與想象。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3)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愿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目標能夠關心自己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必要的準備。四、單元科學詞匯1、“磁鐵”單元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拉力:拉動物體的力。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2、“我們自己”單元身體: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著又硬又涼。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動。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具體教學措施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六、教學進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容備注12、20-2、23始業(yè)教育課22、24-3、21-1、磁鐵能吸引什么33、3-3、91-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43、10-3、161-3、磁鐵的兩極53、17-3、231-4、磁極與方向63、24-3、301-5、做一個指南針73、31-4、6機動清明節(jié)4月5日-7日84、7-4、131-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94、14-4、201-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104、21-4、27第一單元學習梳理114、28-5、42-1、觀察我們的身體勞動節(jié)5月1日125、5-5、112-2、通過感官來發(fā)現135、12-5、182-3、觀察與比較145、19-5、252-4、測試反應快慢155、26-6、12-5、發(fā)現生長166、2-6、8機動端午節(jié)6月7日-9日176、9-6、152-6、身體的“時間膠囊”186、16-6、22第二單元學習梳理196、23-6、29學期總結評價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一、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關系,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探究與興趣目標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茖W態(tài)度目標: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chuàng)新、合作分享。(三)科學思考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①發(fā)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本冊科學包含四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布:物質科學領域: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5、力作用于物體,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tài)。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生命科學領域:1、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2、植物能適應環(huán)境&可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3、動物能適應環(huán)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yǎng)分來維持生存。4、人體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5、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6、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1、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guī)律地運動著。2、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3、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技術與工程領域:1、人們?yōu)榱耸股a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2、技術的核心是發(fā)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3、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三、教學策略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學習的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chuàng)新科學作業(yè)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jié)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lián)系,引導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fā)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四、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一年級相比,經過一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guī);但與中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在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關幼兒園的小班月工作計劃總結計劃
- 2024年物流合作保險法律保障詳盡協(xié)議版B版
- 買賣合同錦集六篇
- 2024年營養(yǎng)強化劑項目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服裝銷售店長工作計劃
- 九年級計劃作文600字
- 家長會發(fā)言稿集錦15篇
- 管理類實習經驗報告畢業(yè)生
- 一周工作計劃模板
- 年產12000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縮洗衣粉)提升改造項目環(huán)評報告表
- 理論力學(浙江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JJF 1629-2017 烙鐵溫度計校準規(guī)范(高清版)
- 理想系列一體化速印機故障代碼
- 檢驗科各專業(yè)組上崗輪崗培訓考核制度全6頁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拼音練習
- 工程停止點檢查管理(共17頁)
- 建筑施工危大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六年級上冊數學單元測試第七單元檢測卷∣蘇教版
- 爬架安裝檢查驗收記錄表1529
- 2021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 [資料]馬蘭士(MarantzPM17)功放維護修理手冊(含電路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