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第五講文化的差異、沖突與觀念體系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第一節(jié)從文化差異到文化沖突 第二節(jié)文化的觀念體系 第三節(jié)文化相對主義與民族中心主義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引子之一對人類文化差異的關注,是跨文化傳播研究的立足點??缥幕瘋鞑W的存在意義和學科本質(zhì),即是通過對人類文化差異的研究,求得對人類生活的社會和時代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克服差異所制造的交流障礙。隨著全球交往活動的日益頻繁和深入,文化差異研究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跨文化傳播研究的學術追問仍需建立在對文化差異的關注上,尤其是個人、群體、民族和國家之間相互關系的新特征、新動向、新需要和能力,等等。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引子之二在跨越文化進行交往的時候,尤其是跨越差異較大的文化時,正常的誤讀不免會被放大,從而使交往行為變得困難重重甚至是無功而返,甚至引起不同文化和民族間關系的失諧和劇烈沖突。文化差異是文化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的累計結果。面對難以預料的跨文化情境,大多數(shù)的誤讀并不來源于表面上的文化差異,人們對事件和他人的反應方式主要是由文化深層結構決定的。這就提醒我們?nèi)リP注不同文化的觀念體系。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成了文化的觀念體系,這些觀念的差異是文化差異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影響跨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缥幕瘋鞑W導論第一節(jié)從文化差異到文化沖突“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化差異(culturaldifference/variability)如同人類自身的存在一樣,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影響著不同文化各自的存在、關系和行為方式。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沒有差異就沒有文化的多元發(fā)展,也不可能出現(xiàn)多姿多彩的人類文化。差異也往往導致沖突和戰(zhàn)爭,以及強勢文化壓抑、攻擊弱勢文化,甚至帶來滅絕性的后果??缥幕瘋鞑W導論一、針對文化差異的學術論爭
文化差異植根于情感之中,也植根于不同民族對個人和社會關系本質(zhì)的思考之中。
——人類學家喬治·馬爾庫斯(GeorgeMarcus)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如何看待文化差異: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歷史背景、地緣環(huán)境以及人種和民族特質(zhì)等諸多方面既有的差異和多樣性,決定了文化之間無法消弭的差異。文化差異是相對的,世界各個文化之間不同程度的差異,可以看做是一個連續(xù)體(continuum),從一端(無差異)的到另一端(完全不同),中間有無數(shù)的過渡階段,由量變的逐漸累積而出現(xiàn)“質(zhì)變”??缥幕瘋鞑W導論針對文化差異的學術論爭進化論學派;擴散論學派;文化人類學;心理人類學??缥幕瘋鞑W導論進化論學派:核心觀點:所有社會都要經(jīng)過相同的“進化論“階段的預定序列,各個文化也以不同的速度經(jīng)歷著文化進化的預定階段,一些社會或文化達到最高階段時,一些則處于較早的發(fā)展階段,文化差異由此產(chǎn)生??缥幕瘋鞑W導論代表學者:達爾文的《物種起源》(OntheOriginofSpecies);人類學家摩爾根在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會》(AncientSociety);愛德華·泰勒:所有社會都要經(jīng)過三個基礎階段:原始狀態(tài)——野蠻狀態(tài)——文明狀態(tài),人類心智的結構和能力是同等地遍及世界的;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出的“文明發(fā)展的階段論”:每個文明都可劃分為起源、生長、衰落、解體和滅亡五個階段。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擴散論學派:核心觀點:多數(shù)文化沒有創(chuàng)造力,人類文化的大多數(shù)要素都起源于一個地方或少數(shù)地方,而后通過遷徒或模擬擴散到其他地方??缥幕瘋鞑W導論代表性論斷:艾略特一史密斯為首的英國擴散論學派;德國和澳大利亞的擴散論學派:語言、工具制作和其他的文化基礎是由四五個相互孤立的原始社會發(fā)明的;美國的擴散論學派:人類文化分為若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都有一個“文化發(fā)源地”??缥幕瘋鞑W導論文化人類學:核心觀點:不同文化的差異根源于制度和認知結構的差異。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代表性論斷:馬林諾夫斯基:孤立的文化特征的差異并不是社會中最基本的差異,社會最初的差異出自人們生理的需要(如食欲和性欲的需要)、工具的需要(如對教育和法律的需要)、整合的需要(如對促進溝通的普遍的“世界觀”的需要),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社會便形成了制度或經(jīng)常性的行為模式??傊?,文化是一個經(jīng)過整合的、相互呼應的制度網(wǎng)絡,不同文化的差異在于制度的差異。拉德克利菲—布朗(AlfredRadcliffe-Bronwn):人類學的工作不是去研究個體行為,而應去區(qū)分受影響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因此而暴露的社會結構的準則——習俗、信仰和制度的特定模式;列維-斯特勞斯(ClaudeLévi-Strauss):文化差異的關鍵在于認知結構,即人類心智利用現(xiàn)實的模式和認知結構的不同,是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心理人類學:
核心觀點:兒童撫養(yǎng)行為是社會總體文化的一個部分,并受社會總體文化制約,兒童撫養(yǎng)行為把嬰幼兒未定型的人格培養(yǎng)成社會的統(tǒng)治人格,從而反過來影響文化并造成文化差異??缥幕瘋鞑W導論代表性論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成年人的人格是由兒童時期的經(jīng)歷決定的,或者說,人格的意向操縱在每一個人的早期階段,所以,特定文化人群的人格特質(zhì)決定于這一文化的兒童撫養(yǎng)行為;本尼迪克特:在人類可能的“全弧”上,每個社會都不自覺地選擇一段弧線作為文化觀念,通過在兒童時代的懲罰和獎勵,個體逐漸地使這些觀念內(nèi)在化??缥幕瘋鞑W導論二、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經(jīng)過近兩個世紀的交融,無論是在強勢的西方還是弱勢的東方,人們?nèi)詴w驗到文化差異的存在。一方面是東西方文化仍然保持各自鮮明的特色;一方面是各個大文化圈內(nèi)存在著亞文化的諸多差異。譬如,西方文化中,北美文化和歐洲文化并不相同;歐洲文化中,島嶼文化、大陸文化之間,俄羅斯文化與歐洲其他文化之間,也有相當?shù)牟町?。進一步地,對于神與人、個體與群體、公民與國家、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的關系,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看法;對于權利與責任、自由與威權、平等與等級制度的差別,不同文化的理解也大有不同??缥幕瘋鞑W導論文化誤讀:culturalmisunderstanding:根源于文化差異,是基于己方的社會規(guī)范、觀念體系、思維方式等對另一種文化產(chǎn)生的偏離事實的理解和評價。文化誤讀常常具有濃厚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背景。由于服務于解釋者的某種利益需要,這種誤讀通常比較穩(wěn)定,也往往會形成誤導,導致對所闡釋的文化產(chǎn)生偏見和歧視??缥幕瘋鞑W導論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一項調(diào)查:2002年,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美國青年的地理評分只能是“D”。在調(diào)查問及的56個地理和時事問題中,平均只能答出23個,近1/3的人不知道太平洋的位置,只有近30%的人知道新澤西州在美國地圖上的位置,還有超過10%的人竟不知道美國在何處。研究結論:由于缺乏地理和時事常識,美國的年輕人很難了解他們面對的世界文化、經(jīng)濟和自然資源,這將嚴重影響美國人對世界乃至常理的判斷??缥幕瘋鞑W導論佛教初傳中國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時,人們就把佛教誤讀為當時流行的黃老之學,所謂“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不僅如此,還認為佛教是“夷狄之術”,“七經(jīng)之中不見其辭”,“違圣人之語,不合孝子之道”。最早促成佛教中國化的東漢學者牟子在解釋佛教教義中的“魂神”時,在《理惑論》中對《老子》進行了有意的“誤讀”:
魂神固不滅矣,但身自不朽爛耳。身譬如五谷之根葉,魂神如五谷之種實;根葉生必當死,種實豈有終亡,得道身滅耳。《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無身,吾有何患!又曰:功成名遂伸退,天之道也。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三、沖突:人際與文化沖突
人們必須明白,通過傳播來解決沖突,要遠勝過訴諸武力。
——拉里·薩默瓦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際沖突(interpersonalconflict):在跨文化交往中,來自不同文化的傳播各方會在交往的期望、過程和結果上表現(xiàn)出一種不和諧、不相容的狀態(tài),這就使文化差異通過人際沖突(interpersonalconflict)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相互依存的兩個人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感到與對方的目標、目的、價值觀發(fā)生不一致,而且雙方各視對方為阻礙自己實現(xiàn)目標的潛在干擾和阻力。傳播促進了對立問題的產(chǎn)生,形成個體對可感知的沖突的認知,并將情緒及觀念轉化為沖突的行為;傳播也推動了人際沖突各個層面的呈現(xiàn),包括沖突的避免與抑止、不同觀念的公開表達以及沖突情勢的發(fā)展,等等。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不同文化應對人際沖突的方式:回避(avoiding)。沖突是應該盡量回避的,回避沖突的能力是成熟的表現(xiàn),回避的方式可以是提出別的話題以轉換對方的注意,或者干脆保持沉默、避開鋒芒;調(diào)節(jié)(accommodating)。側重于發(fā)現(xiàn)、滿足對方的需要而不是突出自己的需要,以避免沖突;競爭(competing)。把沖突視為生活的必然,將競爭看作一種積極進取的品質(zhì),能夠有助于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不必受對方需要的左右;妥協(xié)(compromising)。以妥協(xié)換取折中的結果,以最大程度地滿足自己乃至雙方的愿望;合作(collaborating)。每個人的目標和需要都得到尊重和滿足,而合作是以協(xié)商和平等的方式解決沖突的理想方式,因為解決問題的最終結果是實現(xiàn)雙贏的目的??缥幕瘋鞑W導論文化沖突(cuturalconflict):經(jīng)由文化誤讀或文化忽視(culturalignorance)而產(chǎn)生,是所有交往關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同文化體系的社會規(guī)范、觀念體系、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差異和排他性,一直是影響文化沖突的深層因素。文化的民族性、封閉性和保守性,也在不斷強化著文化沖突的解決難度。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案例1:20世紀80年代末,印度裔英國作家拉什迪(SalmanRushdie)發(fā)表了小說《撒旦詩篇》(TheSatanicVerses),由于其中言論傷害了穆斯林世界的宗教感情,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fā)出了對拉什迪的追殺令,并導致英國和伊朗斷絕外交關系。“9·11”事件發(fā)生后,為了安全考慮,包括加拿大航空公司在內(nèi)的一些西方航空公司拒絕讓拉什迪登機。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案例2:20世紀70年代末,大規(guī)模捕殺海豚的報道讓日本壹岐島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長期以來,壹岐島漁民一直視海豚為“惡魔”,因為海豚吞掉大量魚蝦,直接跟他們搶奪食物來源,日語里表示“海豚”的詞也經(jīng)常為“敵人”、“強盜”之類的說法取代。當時,漁民請電視記者報道他們捕殺海豚的情況,目的是讓人們了解海豚數(shù)量的增加使當?shù)氐牟遏~量下降,當?shù)卣畱o予他們適當?shù)慕?jīng)濟補償。不過,報道引發(fā)的卻是西方社會的震驚和憤慨。在西方人看來,海豚聰明、美麗、友善,人們甚至稱海豚為“海洋之人”,因而對日本漁民捕殺海豚的行為倍加譴責,“海豚事件”引發(fā)的爭論也持續(xù)了十數(shù)年之久。跨文化傳播學導論重要提示:
文化沖突往往“并非存在于現(xiàn)實中而是存在于感覺之中”,而文化差異與沖突乃至暴力的嚴重程度并不一定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亨廷頓(SamuelHuntington)的“文明沖突論”:文化差異始終是人類的基本差異,文化之間互動的后果就是沖突;在未來世界中,國際沖突的根源將主要是文明,而不是意識形態(tài)和經(jīng)濟,“文明間的斷裂帶將成為未來的戰(zhàn)線”;尤其是:“西方和穆斯林之間的沖突將更多地集中于廣泛的文明間問題,諸如武器擴散、人權和民主、石油控制、移民、伊斯蘭恐怖主義和西方干涉等”。跨文化傳播學導論重要提示:文化沖突的實質(zhì)不應僅被理解為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還在于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的利益沖突,以及“文化霸權”與文化抗爭的沖突。通觀人類歷史,沖突、侵略和戰(zhàn)爭與人類基于利益爭奪的攻擊天性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由于資源稀有,為了更有利于生存,物種就會表現(xiàn)出競爭性和攻擊性。薩默瓦即指出:“一個部落對另一個部落的敵意,是人類最本能的反應之一?!?/p>
國際沖突一旦染上文化色彩,沖突的雙方不免會根據(jù)自己的尺度和標準對沖突進行認識和判斷,為自己的行為及目標尋求解釋,使利益的爭奪化身為某種“神圣”的文化追求,從而使世界陷入局部或整體的危機、混亂甚至戰(zhàn)爭狀態(tài)。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民族國家內(nèi)部的文化沖突:2004年,亨廷頓在《我們是誰》(WhoAreWe?):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aralism)的廣泛傳播,表明美國文化的多元特點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受,但它也有明顯的局限性,甚至是對美國構成威脅的“特洛伊木馬”。由于多元文化主義和文化多樣性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美國正面臨著“有色人種”族群認同的挑戰(zhàn),來自不同族群的人們之間發(fā)生沖突的場合與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加,而美國必須維護白人“核心文化”的中心地位和同化能力,重建核心價值觀的威權。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文化沖突的再認識之一:文化沖突意味著不同文化在傳播行為上都要有調(diào)整和變化,使之走向合作,進而使雙方都受益。調(diào)整意味著要改變自己熟悉的行為模式,變化總可以使沖突雙方找到修復關系的新途徑。如果對關系的發(fā)展沒有調(diào)整和變化的能力,沖突就會向其反面發(fā)展,關系自然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導致終結??缥幕瘋鞑W導論社會學家達倫多夫(RalfDahrendorf):權威的不平等分布是社會沖突的根源,制度化的權威和權力結構必然導致系統(tǒng)的社會沖突。所以,和諧和秩序只是局部和暫時的,強制和沖突則是普遍和持久的,應該允許人類不同團體間的沖突、積極調(diào)解各種矛盾,這樣的處理更具有穩(wěn)定社會的功能??缥幕瘋鞑W導論文化沖突的再認識之二:文化沖突有著深刻的文化、制度、意識形態(tài)以及利益競爭的根源,文化的共存、共融也是需要學習的過程。歐洲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沖突和流血戰(zhàn)爭,今天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就是這種付出巨大代價的學習成果。探索文化沖突的原因,使國際社會的成員能夠克服和超越?jīng)_突,追求共同的安全和福祉,已成為跨文化傳播研究承載的重要使命之一。人類理性、良知和智慧的不斷提高,新思想、新觀念的傳播,應當可以幫助不同文化立場的人們縮短這一學習的過程。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第二節(jié)文化的觀念體系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成了觀念體系的主要內(nèi)容。世界觀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和結果,是文化關于世界本質(zhì)的總觀念,由集體智慧所塑造,幫助人們生存和適應周圍的世界價值觀集合了不同文化中相對穩(wěn)定、包含情感和認知成分的觀念,構成了文化的深層內(nèi)核??缥幕瘋鞑W導論一、世界觀的文化差異
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構造現(xiàn)實。對任何行為者來說,現(xiàn)實是通過世界觀和他的文化所建構的行為環(huán)境傳遞的。
——宗教社會學家梅爾福德·斯皮羅(MelfordSpiro)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什么是世界觀(worldview)?人們對自然界、社會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內(nèi)的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映射了對于上帝、人類、自然、存在、宇宙、生命、死亡、疾病等影響文化成員對世界看法的問題的感悟和體驗,代表了不同文化最為根本的思想基礎。神話、宗教、哲學都是世界觀的表現(xiàn)形式:神話世界是渾沌統(tǒng)一的世界,宗教是人神二分的世界,哲學則是主客二重化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世界。三者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對世界做出的不同解釋,為認識世界、理解文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缥幕瘋鞑W導論世界觀的五種功能:解釋(explanation)評估和確認(evaluationandvalidation)心理強化(psychologicalreinforcement)整合(intergration)適應(adaptation)
——神學家克拉夫特(CharlesKraft)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世界觀的文化影響:世界觀滲透在構成文化的各個要素之中,不同的世界觀產(chǎn)生了不同的選擇和行為,認識了一種文化的世界觀,就能夠對這種文化其他方面的行為和動機做出更為準確的預測。文化的許多差異就是以世界觀差異為本源的,由此而影響了不同文化的社會實踐,以及感知和思維等方面的差異。西方一些研究甚至認為,近現(xiàn)代以來,東方之沒有取得像西方那樣的物質(zhì)進步和社會發(fā)展,是因為東方的世界觀無助于科學或技術的發(fā)展。世界觀對文化的影響往往非常微妙,并不會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好比卵石投入水中,水波四散蕩漾一般,世界觀在文化中“展開”并滲透到文化的每一個方面。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不同文化的世界觀差異:第一,世界的本質(zhì);第二,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三,人性的善惡??缥幕瘋鞑W導論人與世界的關系之一:
基督教觀念中:世界是以神即“上帝”為中心的,所有的生命、人類與世界都由神所創(chuàng)造。宇宙及其萬物的浩大、奇妙,也充分證明了它的創(chuàng)造者——神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沒有神,宇宙萬物就不能從無到有地產(chǎn)生,也不可能有序地存在和運行,道德亦將缺乏神圣來源、權威和監(jiān)督。在這個世界里,“價值世界”和“自然世界”是同一個世界,“靈魂世界”與“物質(zhì)世界”也是同一個世界,而時間是一個“舞臺”,能把價值與事實、靈魂與肉體連接在一起。如果沒有神,這兩個世界就會斷裂,不復存在??缥幕瘋鞑W導論人與世界的關系之二:
佛教觀念中的世界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佛教經(jīng)典《楞嚴經(jīng)》對世界的解釋:“世為遷流,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xiàn)在為世?!痹诳臻g上說,世界是虛空無盡的;在時間上看,世界也是溯之無始、追之無終的。不僅如此,世界一切現(xiàn)象都是一種“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其間沒有恒常的存在,這即是“諸行無?!?,是佛教對世界本質(zhì)的總解釋。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與世界的關系之三:
印度教:人與身邊的萬物甚至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萬事萬物都是世界的一部分。由于人在世界中被迷惑了,特別是忽略了“梵我”(梵即是世界的本質(zhì))的聯(lián)系,所以才會有痛苦,才會有生死。以此為基礎,印度早期思想家努力尋求人類實現(xiàn)精神滿足的途徑,培育了印度人的一種把世界的基本能量與人的精神力量統(tǒng)一起來的基本意識,認為這才有可能把人的苦難的、有限的存在轉化為自由的、無限的實在。千百年來,對于世界本質(zhì)的這一理解直接影響了印度教徒的終極人生目標: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從自我的低級層面逐步解脫出來,以實現(xiàn)存在的最深層面——“梵我如一”的解脫境界??缥幕瘋鞑W導論人與自然的關系:
第一,順從。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不是向大自然去索取,而是等待大自然的恩賜;第二,征服。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必須征服和主導自然力量;第三,和諧。視自然為朋友,認為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共存??缥幕瘋鞑W導論印度哲人泰戈爾:
印度文明的誕生始于森林,這種起源和環(huán)境形成了印度文明與眾不同的特質(zhì),“這種森林生活的環(huán)境并沒有壓抑人的思想,減弱人的活力,而是賦予人們一種特殊的傾向,使他們的思想在與生氣勃勃的大自然產(chǎn)物的不斷接觸中,擺脫了想在他的占有物周圍建起界墻以擴展統(tǒng)治的欲望”??缥幕瘋鞑W導論人性的善惡:中國文化的“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基督教:“原罪說”;伊斯蘭教:人有惡的本我,如果不加提防,這個“惡我”便會表現(xiàn)出來,使人們?yōu)樾皭汉拖順匪_,這時就需要安拉的拯救;印度教:人性本善,但由于無知,這一本質(zhì)往往并不表現(xiàn)出來;摩門教(Mormonism):人性本善,但面對世俗的挑戰(zhàn),人有可能從惡??缥幕瘋鞑W導論二、人生觀的文化傳統(tǒng)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
——蘇格拉底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生觀(outlookonlife):
對于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態(tài)度。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人生的目的,即人為什么活著,人在社會活動中要爭取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人生的態(tài)度,即怎樣做人,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人生的評價,即如何看待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缥幕瘋鞑W導論佛教人生觀:
佛教人生觀的核心思想是“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諦”即是真理,“四諦”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苦諦是對人生的價值評價,人生之苦有八: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失榮樂;集締是致苦的原因,苦產(chǎn)生于人的欲望,欲望是無知的表現(xiàn);滅諦即終止受苦、到達涅磐的真理,認為世間萬物處于無休止的因果循環(huán)之中,涅磐是解脫輪回之苦的精神境界;道諦指出了達到涅磐的途徑,包括“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印度教人生觀:“業(yè)報”:任何有生命的物類的行為都會引起業(yè)報,這主要是業(yè)力在發(fā)揮作用,所以,任何行為都必須考慮來世的后果。對人來說,一個人轉世的形態(tài)取決于他本人在世時的行為:“行善者成善,行惡者成惡”,“有什么種子,便有什么收獲”?!拜喕亍保阂恍┥谳喕氐逆湕l中是無始無終的,都要經(jīng)過一系列生死和苦難的循環(huán)過程,因此,不論在天國和人間都不能求得永恒的幸福。為了求得永恒的幸福,必得脫離生死輪回之苦,進入較高的、更神秘的、超越生死輪回以外的一種境界——“梵我如一”,這便是印度教徒的人生最高目標??缥幕瘋鞑W導論“梵我如一”的解脫之路:
第一,行為的道路(業(yè)道),即要求教徒嚴格奉行印度教的“法”,遵循種姓義務,嚴守戒律、例行祭祀,從而達到解脫;第二,知識的道路,要求教徒通過學習、修持、苦行、禪定等,使個體靈魂親證最高的存在(梵或神),與梵合一,從而獲得解脫;第三,虔信的道路,即通過對神的信愛、皈依來獲得恩寵,從而達到解脫??缥幕瘋鞑W導論三、價值觀的四個維度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去熊掌也。
——孟子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values)是有關價值(value)的信念和理想,是不同文化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包含情感和認知成分的觀念集合。與知識、理論和科學系統(tǒng)不同,價值觀不是表明人們“知道什么,懂得什么、會做什么”,而是表明人們“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堅持追求和實現(xiàn)什么”。盛行于整個文化的價值觀,可稱為文化價值觀(culturalvalues)??缥幕瘋鞑W導論價值觀的功能:價值觀是社會文化系統(tǒng)中深層的、相對穩(wěn)定而起主導作用的觀念,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文化的結果,就是對特定價值觀的獲得;一定文化群體的建立和維系,也依賴于群體成員價值觀的相容和一致。作為價值選擇的內(nèi)心定位、定向系統(tǒng),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支配著人們的信念、態(tài)度、看法和行動,對每一個成員的思考和活動起著規(guī)定性的或指令性的作用,其影響寬泛而穩(wěn)定。通常,價值觀能夠幫助人們?nèi)チ私庹_、錯誤、真實、虛假的標準,也幫助人們界定什么值得獻出生命,什么是應當保護的,什么是危險的,什么是值得學習的,什么是荒謬的??缥幕瘋鞑W導論本尼迪克特談價值觀:
人們既然接受了賴以生活的價值體系,就不可能同時在其生活的另一部分按照相反的價值體系來思考和行動,否則就勢必陷于混亂和不便。他們將力求更加和諧一致。他們?yōu)樽约簻蕚淞朔N種共同的理由和共同的動機。一定程度的和諧一致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整個體系就將瓦解。
評:價值觀可以理解為文化群體的力量或弱點的根源。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價值觀差異的四個維度:1980年,霍夫斯坦德(GeertHofstede):
◎權力距離(powerdistance);
◎回避不確定性(uncertaintyavoidance);
◎男性化一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ty);
◎個人主義/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維度之一:權力距離權力距離衡量的是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盼望或接受權力不平等的權力分配的程度,體現(xiàn)了不同文化中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不平等狀況。在不同文化的社會生活中,權力距離不僅表現(xiàn)在下級對上級的服從與依賴的程度上,也表現(xiàn)在人際關系、政治選擇、家庭觀念等諸多方面。權力距離較大的國家和地區(qū):菲律賓、墨西哥、委內(nèi)瑞拉、印度、新加坡、巴西、中國、日本、法國、哥倫比亞等;權力距離較小的國家:澳大利亞、以色列、丹麥、新西蘭、愛爾蘭、瑞典、挪威、芬蘭、瑞士等??缥幕瘋鞑W導論權力距離較小的文化特點: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降低到最低程度;擁有不同影響或權威的人際之間應該相互依賴;家長平等對待子女,學生平等對待教師;分權十分普遍;教育程度高的人有較少的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觀念;等級制度主要是服務于便利的目的;上下級之間的收入差別較小;理想的領導是足智多謀的民主主義者;人們對特權和地位的象征表示不滿??缥幕瘋鞑W導論權力距離較大的文化特點:接受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狀況;社會影響或權威較低的人應該依賴和服從于影響較大或較有權威的人;家長教育子女要服從,學生尊重教師;集權十分普遍;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有大致相同的權威主義觀念;等級制度反映了人際不平等的現(xiàn)狀和程度;上下級之間收入差別較大;理想的領導是仁慈的獨裁者;特權和地位的象征十分普遍??缥幕瘋鞑W導論日本文化的權力距離:
對權威的服從是日本傳統(tǒng)社會的重要特點,甚至內(nèi)化為民族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學者中根千枝:下屬必須無條件履行直接上級的命令,這是日本人的金科玉律,因為這種聯(lián)系是這位下屬同這個集團關系的惟一體現(xiàn)。任何猶豫不決,拒不執(zhí)行都被認作是對該組織系統(tǒng)的公然違背??缥幕瘋鞑W導論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權力距離:
人們嚴重地依賴權威,很多時候會產(chǎn)生一種暫時性的“心理無能”(psychologicaldisability)狀況,甚至對權威做到一種絕對而無條件的服從,因為“以恭順的服從作為一種自我呈現(xiàn)(self-presentation)的方式,未嘗不是有效產(chǎn)生逢迎或討好效果,以使權威對自己增加好感與贊獎的好辦法”。
[楊國樞:《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維度之二:回避不確定性這一術語來自組織社會學研究,主要指一種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容忍或避免未來生活的多變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等,或是人們以何種態(tài)度面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乇艹潭容^高的文化往往有明確的社會規(guī)范和原則來指導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人們往往做事認真,顯示出強烈的進取心,但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容易焦慮,缺乏耐心;在回避程度較低的文化中,人們對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焦慮程度較低,對社會規(guī)范和相關原則的執(zhí)行不甚嚴格,習慣于放松自己,依靠自覺遵守紀律來保持工作的輕松狀態(tài)??缥幕瘋鞑W導論霍夫斯坦德在1991年的研究:回避不確定性程度較高的國家有:希臘、葡萄牙、危地馬拉、烏拉圭、比利時、日本、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韓國、墨西哥、以色列、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等;回避不確定性程度較低的國家有:新加坡、牙買加、荷蘭、瑞典、愛爾蘭、英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瑞士、芬蘭、伊朗等??缥幕瘋鞑W導論維度之三:男性化一女性化男性化文化(masculineculture)中,社會角色通常有明確的劃分,成員傾向于贊揚力量、自我表現(xiàn)、競爭和物質(zhì)上的成功,將收入、榮譽、進步和挑戰(zhàn)這四種因素看得很重,個人被鼓勵成為獨立的決策者,受人賞識與積累財富是成功的標志。男性化文化導向的國家往往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強大的社會,譬如在美國和英國,許多免稅政策就向富人傾斜,導致財富的集中而使國家整體實力強大。在國際問題上,這些國家也傾向于使用戰(zhàn)爭等極端手段解決爭端和沖突??缥幕瘋鞑W導論女性化文化的特點:注重感情、人際關系和富于同情心的文化,其成員強調(diào)生活的質(zhì)量、服務、關心他人和養(yǎng)育后代,社會性別角色有所重疊,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是謙虛的、溫柔的和關注生活質(zhì)量的。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是關心他人并講求生活質(zhì)量,人際之間的友好合作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是個人取得成功的標志。在國際問題上,傾向于通過妥協(xié)和協(xié)商解決國家爭端??缥幕瘋鞑W導論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Mead)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zhì)》(SexandTemperamentinThreePrimitiveSocieties):阿拉佩什部落(Arapesh);蒙杜古馬部落(Mundugumor;查姆布里部落(Tchamburi。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維度之四: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價值觀是衡量個人與群體關系松散與緊密的主要尺度,也是厘定文化差異的重要分水嶺。個人主義文化強調(diào)的是自我和個人的成就,個人與群體、社會的關系松散,相互依賴程度弱;集體主義文化強調(diào)的是社區(qū)或群體的和諧,個人與群體、社會聯(lián)系緊密,相互依賴程度強??缥幕瘋鞑W導論霍夫斯坦德的劃分: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主要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占據(jù)了近70%的世界人口,包括:危地馬拉、巴拿馬、委內(nèi)瑞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等;個人主義文化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歐洲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芬蘭、奧地利等;美國是世界上最為個人主義的國家;中國是集體主義文化的代表??缥幕瘋鞑W導論四、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所有的個體和文化都同時具有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特點。
——拉里·薩默瓦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基本理解: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觀念不僅影響著特定社會中規(guī)范體系的形成和變動,也影響著個體在自身文化中的社會化過程,涉及到自我解釋(selfconstruals)、個體價值(individualvalues)、人格取向(personalityorientations)等方面,進而影響著人的傳播活動。在文化與傳播研究領域,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價值觀是理解文化類同與差異的重要維度。心理學家特里安迪斯(HarryTriandis)甚至認為,文化差異最根本的層面就在于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缥幕瘋鞑W導論集體主義之特色:人的個性以社會網(wǎng)絡為基礎從兒童時代就被教育要以“我們”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盡量避免對抗和沖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如何做事教育和文憑提供了進入更高地位的可能性關系超過工作,關系是圍繞共識的觀念而組織起來的人的權利和義務來自于社會需要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個人主義之特色:人的個性以自我為基礎從兒童時代就被教育要以“我”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是誠實正直的表現(xiàn)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如何去學習文憑增加了個人的價值,使他人更加尊重自己工作勝于關系,合同是把人們聯(lián)系起來的恰當機制義務來自于人的教育、宗教和良心,而不是社會需要跨文化傳播學導論1.個人主義在西方的演進
康德說過,自從人開始用“我”來說話的那一天起,只要有可能,他就會表現(xiàn)出他心愛的自我,并且毫無止境地推行個人主義,這是作為人類本能的個人主義。作為價值體系,個人主義主要表述為三個主張:第一,一切價值均以人為中心,即一切價值都是由人體驗的(但不一定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第二,個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社會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第三,一切個人在某種意義上說道義上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應當被當作另一個人獲得幸福的工具。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19世紀之前的個人主義觀念:古希臘智者學派(Sophist)關于個人地位與作用的思想,其中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開創(chuàng)了個體解放的先河。隨著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深入,約翰·洛克關于天賦權力和個人政治平等的理論對個體自由、平等觀念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到19世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首次提出了“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e)的概念,認為個人主義就是面向自己的私生活、家庭和親人,意味著個人從公共生活撤離到私人領域,互相孤立隔絕,其結果是削弱社會紐帶。由于工業(yè)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商人新階級的出現(xiàn),個人主義思潮在英國逐步興起并達到高潮,邱吉爾的描述是:“我們從我們的父母那里得到只有我們的名字而已,不是財產(chǎn)。我們必須尋找機會。我之特殊不是繼承來的,而是我通過拚博取得的。”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個人主義在美國:20世紀之前的美國個人主義觀念,大致可稱為“舊個人主義”(oldindividualism),涉及到《獨立宣言》提到的“個人自由、平等權利和尊嚴”,富蘭克林提出的“自助者天助”(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等等,直接思想源頭是歐洲的啟蒙運動和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Darwinism)??缥幕瘋鞑W導論個人主義在美國:經(jīng)過20世紀初期的進步運動(Progressivism)以及羅斯福新政(NewDeal)的洗禮,美國社會的個人主義內(nèi)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具有杜威所說的“新個人主義”(newindividualism)的特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杜威:“新個人主義”不再把人生視為一場殘酷的生存斗爭,把他人視為必須征服的對象,而是把社會視為一個有機的共同體,強調(diào)全體社會成員合作運用智慧、運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共同體所面臨的問題,從而不斷豐富共同體生活的意義,并最終實現(xiàn)每一個人的自由發(fā)展??缥幕瘋鞑W導論2.東西傳統(tǒng)中的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主要有兩種涵義:強調(diào)個人從屬于共同體,共同體利益優(yōu)先于個人的價值觀體系,強調(diào)的是個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是以集體為中介;特指無產(chǎn)階級的集體主義觀念,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缥幕瘋鞑W導論集體主義在西方:亞里士多德:個人不可能脫離國家和社會而存在——國家雖然由家庭和村社發(fā)展而來,但在目的和本質(zhì)上要高于和先于個人和家庭;盧梭:人類必須結合起來,彼此協(xié)作以求生存和發(fā)展,“不論是誰,如果他拒絕服從普遍意志,那么整個實體將強迫他服從”;黑格爾:國家的根本使命不是保護個人自由,而是賦予個人以自由的必要條件,“個人本身只有成為國家成員才具有客觀性、真理性和倫理性。結合本身是真實的內(nèi)容和目的,而人是被規(guī)定著過普遍生活的;他們進一步的特殊滿足、活動和行動方式,都是以這個實體性的和普遍有效的東西為其出發(fā)點和結果”??缥幕瘋鞑W導論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決定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結構。作為數(shù)千年來在廣袤土地上共同生活和勞作的結果,中國人趨于依賴親屬群體,群體界限較確定,群體成員的地位與生俱來,幾乎沒有通過個人努力得以改變的可能性,這就使血緣家族一直是整個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基礎。強調(diào)個人與家庭、家族、民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個人對國家和群體的義務和責任而忽視個人的權利。在行為方式上,中國人較重視親屬團體和家庭生活,具有較強的家族觀念和鄉(xiāng)黨意識,對家庭有較強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中國人缺乏在親屬團體以外締結聯(lián)系的內(nèi)心沖動,個體在進入非親屬團體之后,團結性、協(xié)調(diào)性較差,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我意識??缥幕瘋鞑W導論后果之一:個體的存在和發(fā)展完全以家族和群體的利益為前提,一旦發(fā)生利益沖突,個人必須服從集體,使“自我在諸種社會角色所構成的等級結構背景中不可避免地會淹沒于集體之中”,從而不可避免地培育著一種“自我克制”、“自我犧牲”、“自我消解”、“自我舍棄”的民族性格??缥幕瘋鞑W導論后果之二由于這種集體主義觀念缺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緊張和沖突感,缺乏變革舊事物的精神,束縛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人的自由及個性的發(fā)展,使人們不能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集體利益本身也不免成為一種理想或停留在口頭上的口號??缥幕瘋鞑W導論兩個觀點:梁漱溟:中國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個人永不被發(fā)現(xiàn)這一點上。一個人簡直就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的機會,多少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黑格爾:中國人并未成為主體,當然不可能有自由,缺乏道德上的自由和人格是中國人的基本特征。
讀一本書: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版??缥幕瘋鞑W導論日本社會的集體主義觀念:
在日本早期社會,集體主義主要是在社會結構中的“基本共同體”中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基本共同體”的最初形式就是“村落共同體”,使集體主義觀念表現(xiàn)為個人與村落中其他成員的團結協(xié)作、協(xié)調(diào)一致,以及對領主和村落利益的忠誠。從公元2世紀開始,日本的農(nóng)業(yè)就建立在密織人工水道支撐的水田基礎之上,為了使這一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轉,必須加強“村落共同體”建設,通過協(xié)商合作來合理分配水資源。許多研究指出,綿延數(shù)個世紀的以“村落共同體”為核心的合作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日本人對所屬共同體利益和集體行動的偏好。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后,日本社會結構中的基本共同體出現(xiàn)了“企業(yè)共同體”的新形式,集體主義的內(nèi)涵也隨之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表現(xiàn)為個人與其他企業(yè)成員的合作及對企業(yè)共同利益和領導者的忠誠??缥幕瘋鞑W導論中日比較:相比中國而言,日本人的血緣意識淡漠,共同體意識和共同體利益往往凌駕于個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之上,傾向于漠視或淡化共同體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傳統(tǒng)社會,日本人往往將所屬共同體稱為“家”,領主或領導者與下屬的關系類似于中國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前者為共同體的生存、發(fā)展和每個成員的利益負責,后者則必須對所屬共同體顯示出真實的、無限的忠誠,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完全漠視和個人的存在。譬如,在日本武士道的思想中,由于國家是先于個人而存在的,個人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及其中的一分子而誕生出來的,自然而然地,“個人就應該為國家,或者為它的合法的掌權者,去生去死”??缥幕瘋鞑W導論四、價值觀的轉型
作為文化的核心觀念,價值觀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與文化深層結構相適應的穩(wěn)定性。不過,動態(tài)的、開放的、變革的文化變遷過程,也是價值觀不斷轉型、趨同以及多元化的過程。一旦價值觀發(fā)生劇烈變化,就會不可避免地引起社會行動的失范,造成社會秩序的失控,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社會危機。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現(xiàn)代社會中價值觀面臨的挑戰(zhàn):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后,大容量、高密度的文化信息相互碰撞、融匯,不僅把彼此封閉孤立的群體聯(lián)結在一起,也改變了整個社會的交往結構,使一切遙遠的社會關系都變得近在咫尺,也使人們有機會和條件去分享不同文化的價值,具備了價值觀變遷的諸多的外部可能性。與之并行不悖的是,現(xiàn)代化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生存與發(fā)展需要的必由之路,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潮流、技術發(fā)展的沖擊以及東西文化的融合,也促使每一種價值觀體系都要從內(nèi)部做出回應??缥幕瘋鞑W導論近代以來的中國自近代以來,要求突破傳統(tǒng)桎梏的個性解放意識和以個體自強而求國家富強的救亡意識,促使現(xiàn)代意義上的個人主義觀念在中國知識精英的思想世界中初步形成。特別是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伴隨大規(guī)模西學東漸的開始,第一代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中國啟蒙思想家廣泛輸入和傳播西方學理,試圖重構中國人的思想文化世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現(xiàn)代個人主義觀念逐步生成。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由于知識精英的進一步推動,個人主義觀念的社會影響逐步擴大,不僅個性解放思想漸成浪潮,而且明確提出了“個人本位”,使個人主義在“五四”運動前后一度成為主流的思想傾向。到了20世紀后期,中國逐步完善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商品生產(chǎn)、交換、分配和消費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內(nèi)容,個人開始從“集體成員”清晰地轉化為有著獨特利益要求的個體主體,給傳統(tǒng)社會中遺存的集體主義觀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缥幕瘋鞑W導論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認可指數(shù)悠久的歷史遺產(chǎn)89.7勤奮節(jié)儉86.2精忠報國67.5父慈子孝48.0慷慨大方39.8尊重傳統(tǒng)38.5服從權威33.2和為貴29.5循規(guī)蹈矩25.3女性的貞操-13.5祖先的光榮-23.8兒孫滿堂-35.5重農(nóng)輕商-43.3取悅上級-48.9明哲保身-55.9男女有別-59.2三從四德-64.0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第三節(jié)文化相對主義與民族中心主義
作為面對文化差異的兩種立場,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就像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高度的民族中心主義與高度的文化相對主義可以看成是一個連續(xù)體(continuum)的兩端。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一、文化相對主義的內(nèi)涵
我聯(lián)合國人民,同茲決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zhàn)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創(chuàng)造適當環(huán)境,俾克維持正義,尊重由條約與國際法其他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及較善之民生,并為達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集中力量,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
——《聯(lián)合國憲章》跨文化傳播學導論文化相對主義的起源:20世紀20年代,美國學者博厄斯(FranzBoas)最早在文化人類學研究中提出和運用了文化相對主義(culturerelativism)的研究方法:任何文化都是各個民族特殊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過去,也就有了獨到的文化生活方式。進一步說,解釋社會文化系統(tǒng)變化的法則不能千篇一律,同樣,一個民族的文化道德標準也不能強加給與自己有迥然不同發(fā)展經(jīng)歷的其他民族文化。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類學傳統(tǒng)中的文化相對主義話語之一:
描述性的相對主義(descriptiverelativism:文化決定了人類的社會和心理特征。鑒于文化差異的事實,必然可以得出的推論是,人類群體之間社會和心理特征的多變性取決于人類文化的多變性。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類學傳統(tǒng)中的文化相對主義話語之二:標準化的相對主義(normativerelativism):由于所有的標準都是由各個文化自身決定的,因此并不存在進行跨文化善惡評價的泛文化標準。既然不存在普遍的標準,那么對于任何行為方式、任何習俗,就不能用這個文化之外的善惡標準來評價,而只能按照這個文化自身的標準來評價——事實上,人們能夠做出的惟一的標準化評價就是,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價值。跨文化傳播學導論人類學傳統(tǒng)中的文化相對主義話語之三:認識論的相對主義(epistemologicalrelativism):承繼了描述的相對主義話語,認為人類的所有社會和心理特征均由文化所決定,強調(diào)文化多樣性,并且更為激進地認為,對于文化、人類本質(zhì)和人類思想的一切“泛人類概括”(panhumangeneralizations)都是錯誤和空洞的,只有限定在特定群體的概括才是真實和有意義的。持有這一話語的許多著名學者,比如格爾茨、拉比諾(PaulRabinow)、施奈德(DavidSchneider)等都強調(diào),人類學的目標是要對特定文化進行解讀(interpretation),而不是泛文化的解釋(explanation)。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如何看待文化相對主義?進入20世紀后期以來,作為人類學基本命題的文化相對主義已經(jīng)超越了人類學方法論的范疇,成為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和交往過程中普遍關注的議題。由于文化相對主義強化了不同文化特別是弱勢文化的平等性及其存在的價值,符合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事實,也有利于描述當下文化演進的現(xiàn)實和未來走向,容易被不同學科接受并成為流行話語,并逐步演化為一種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相互關系的文化觀念:
不僅要承認各民族自身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方式都有其相對的價值,也要求在看待和研究不同于自身的其他社會時應采取客觀的方法論。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如何看待文化相對主義?平等相待是世界文化多元繁榮的基礎,只有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姿、共存共榮,才會有真正意義上世界文化的興旺發(fā)達。當今世界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也要求人們對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應該采取尊重和寬容的態(tài)度。只有建立起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和尊敬,才能去理解文化的客觀性。畢竟,每一種現(xiàn)存文化都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做出過貢獻,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各種各樣的缺陷,而幾乎所有文化的發(fā)展史上,也都曾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暴行、獸行、戰(zhàn)爭、暴力、壓迫、剝削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21551.1-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第1部分:通則
- 2024火車站保安服務升級合同
- 10我們不亂扔第一課時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新版?zhèn)€人信貸協(xié)議樣式版
- 2024版二手房過戶推遲條款合同版
- 2024版?zhèn)€人消費用途貸款協(xié)議樣式版
- 職業(yè)學院考核標準表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第一中學2020年高三生物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個人車輛買賣合同(2024版)6篇
- 新概念張云生講解的筆記
- 淺談初中歷史單元作業(yè)的設計策略
- 修訂完整-(兒研所)嬰幼兒發(fā)育診斷量表幼兒教育
- 教代會會場背景(紅旗)圖片課件
- 工學第八章-固相反應課件
- 臨時用電拆除方案
- 詩經(jīng)研究課程教學大綱
- 垂體瘤診療規(guī)范內(nèi)科學診療規(guī)范診療指南2023版
- 國家安全教育學習通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總結
- 中國茶文化(中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