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_第1頁
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_第2頁
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_第3頁
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_第4頁
DB41∕T 2572-2023 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I 2 2 2 3 4 4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1古籍保護管理規(guī)范GB/T31076.1—2014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第1部分:古籍WH/T22—2006WH/T88—2020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主要指書寫、印刷于1通過有效的管理、監(jiān)測、評估、調控、抑制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對古籍4基本要求2DB41/T2572—20234.1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4.2古籍收藏單位應配備古籍保管人員和設施設備,制定完善的古籍保管規(guī)章制度和應急預案。4.3古籍收藏單位應加強預防性保護和數(shù)字化工作,提高保護與服務水平。5.1古籍保管環(huán)境溫濕度、空氣質量、光照和防紫外線要求以及書庫的建筑、消防、安防等與文獻保護和安全相關的基本條件應符合GB/T30227—2013的規(guī)定。5.2古籍書庫及閱覽室,不準許有明火及易燃易爆物品。5.3古籍書庫及閱覽室的相對濕度應控制在45%~60%范圍內。5.4古籍書庫應設自然通風口,自然通風設備應符合GB50736-2012中6.2.3的規(guī)定,通風口位置應遠離污染源3m以上。通風入口應設置金屬網(wǎng)防止蟲鼠等進入。5.5古籍書庫和閱覽室應保持氣流均勻平穩(wěn),書庫內風速應小于0.2m/s。6設備設施6.1古籍書庫應設置火災、防盜自動報警系統(tǒng)。6.2古籍書庫應設置獨立的恒溫恒濕中央空調系統(tǒng)或恒溫恒濕空調機組,應配備溫濕度檢測儀器。6.3古籍書庫空氣質量應符合GB/T30227—2013中6.2的規(guī)定,應配置空氣過濾裝置。6.4應在古籍書庫外適當位置設置古籍消毒用房和殺蟲設備,用于古籍入庫前的消毒和殺蟲處理。6.5古籍書柜、書箱應采用耐腐蝕、無酸性或氧化性物質揮發(fā)的材料制作,涂膜材料應穩(wěn)定、耐用。6.6古籍書盒、函套和文獻包裝應使用無酸紙質材料,其技術要求應符合WW/T0077-2017中5的規(guī)7保管要求7.1.1古籍書庫應配備專職保管員,定期對古籍進行核對和清潔,檢查古7.1.2存放古籍的書柜不應陽光直射。7.1.4存放古籍的書柜應居中排列,不宜緊貼墻面。7.1.5古籍應平放,不宜豎放。7.1.6宜將尺寸相近的古籍放在一起(適用于新入藏古籍)。7.1.7疊放規(guī)格不同的古籍時,應將尺寸大的古籍置于底部,從大到小依次疊放;古籍的每個部位都7.1.8每一垛書之間至少間隔3cm,以利于空氣流通。7.1.9破損古籍應裝函套單獨存放,不宜疊壓,并盡快采取相應保護措施。7.1.10酸化古籍應用無酸紙板托襯,或用無酸材料制作函套。7.1.11發(fā)生粘連的古籍應單獨存放,控制環(huán)境溫濕度,并盡快采取相應保護措施。7.1.12霉蝕古籍應用柔軟的宣紙包裹并單獨存放,控制環(huán)境溫濕度,并盡快采取相應保護措施。7.1.13應將出現(xiàn)蟲害的古籍及放置蟲害古籍的書柜,同時實施殺蟲處理后再存入書庫。7.1.14古籍書庫內不應混放縮微膠片等可能釋放酸性或氧化物質的物品。37.2.1取放及翻閱古籍時應清潔干燥雙手,輕拿輕放。7.2.2取送古籍單次數(shù)量不宜過多,多冊書的高度不宜超過30cm。7.2.3取送多冊古籍時,應把帶有函套的古籍置于下方,無函套的古籍置于上方。7.2.4取送古籍時,應雙手托放,使古籍受力均衡。7.2.5疊放的古籍應依次取放,提取下方的古籍不準許抽拉,避免造成古籍書葉撕裂或機械磨損。7.2.6發(fā)生病害的古籍應帶托襯紙板,避免取放過程中對古籍造成二次損傷。7.3防蟲防霉7.3.1啟用新建庫房或改造后的古籍庫房前,應對庫房進行殺蟲滅菌處理。7.3.2擬入庫的古籍應實施殺蟲、滅菌等消毒處理后方能入藏書庫。7.3.3新采入及新制作的古籍書盒、函套在入庫之前應進行消毒處理。7.3.4每年定期對古籍、裝具、門窗、庫房風口及管道進行一次蟲霉抽查,出現(xiàn)蟲霉病害時采取處理措施。7.3.5古籍書庫及柜架內放置的驅蟲、防霉藥劑,應避免與古籍直接接觸。具體殺蟲、除霉措施按照WH/T88—2020要求執(zhí)行。因古籍保管工作需要,在古籍上鈐印時,應使用傳統(tǒng)朱砂印泥。應使用可再處理的傳統(tǒng)黏合劑粘貼書標,不應使用其他方法直接粘貼于古籍本體。8.1符合WH/T22—2006規(guī)定的五級以上(含五級)破損標準的古籍不準許查閱,或實施保護修復后視情況查閱。8.2符合GB/T31076.1—2014規(guī)定的三級以上(含三級)古籍,如已有縮微膠卷、數(shù)字化古籍或者影印古籍,宜優(yōu)先提供復制品以供查閱。8.3盛放各種液體的容器或食物不應帶入古籍書庫或閱覽室。8.4查閱和使用古籍的臺面上,不應放墨盒、印泥盒、墨水瓶、毛筆、圓珠筆等可能洇染古籍的用品。8.5查閱古籍時應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8.6查閱古籍時應使用書托,避免古籍產(chǎn)生折痕、斷裂等病害。8.7查閱殘損古籍時,應在工作臺上鋪設絨布,避免有價值的書屑丟失。8.8查閱古籍時應做到勿卷、勿折、勿劃、勿刺、勿唾揭,不應用力按壓古籍造成損傷。8.9查閱古籍過程中不應在古籍上做任何標注,需要現(xiàn)場記錄時應使用鉛筆。8.10查閱帶有浮簽的古籍時,不應改變浮簽位置。8.11博物館、圖書館內部專業(yè)人員因工作、學術研究使用三級以上古籍的,經(jīng)申請相關領導批準后,方可由古籍管理人員提取并在指定地點查閱。8.12社會各界因學術研究、業(yè)務需求等原因需要查閱古籍者,應填寫查閱古籍申請表,提出使用古籍的具體要求,經(jīng)有關領導書面批準后,方可由古籍管理人員提取并在指定地點查閱。8.13嚴格執(zhí)行查閱登記、記錄的相關規(guī)定。4針對古籍保存微環(huán)境內的影響因素和質量狀況進行監(jiān)測,應在風險管理指導下做好風險識別、預測、預警、評價等預防性工作。應根據(jù)環(huán)境監(jiān)測結果實施針對性的調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被動調控材料或主動調控裝置調控古籍保存微環(huán)境和小環(huán)境,配置古籍專用囊匣、儲藏柜架,調整照明。應完善預防性保護管理制度,定期開展檢查、檢測、通風、清潔、消毒等養(yǎng)護工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9.4健康評測應配置常規(guī)的、小型的專業(yè)化儀器設備和工具,提高古籍病害分析檢測和風險處理的基礎能力,及時對古籍本體的病害進行診斷,便于提出預防性保護措施。10數(shù)字化保護與服務10.1通過數(shù)字技術采集、制作古籍二維、三維數(shù)據(jù),建設古籍數(shù)字資源庫。10.2建設古籍管理服務系統(tǒng),提高數(shù)字化保護與服務能力。10.3通過拍攝或掃描方式,采集、制作古籍數(shù)字資源時,應以最小干預為原則,盡量不拆除古籍原有裝訂,確需拆除的應在采集后及時恢復原貌。10.4掃描設備和方法的選擇應有利于古籍本體的保護,不應采取可能對古籍本體產(chǎn)生破壞的掃描設備和方法。1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