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C/3E/wKhkGWdusTyAYrv4AAEbiOUT7eg944.jpg)
![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C/3E/wKhkGWdusTyAYrv4AAEbiOUT7eg9442.jpg)
![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C/3E/wKhkGWdusTyAYrv4AAEbiOUT7eg9443.jpg)
![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C/3E/wKhkGWdusTyAYrv4AAEbiOUT7eg9444.jpg)
![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C/3E/wKhkGWdusTyAYrv4AAEbiOUT7eg94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護理心理學第7章心身疾病第一節(jié)心身疾病概述第二節(jié)幾種常見的心身疾?。涸l(fā)性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癌癥2019年4月學習目標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征熟悉:臨床常見的集中心身疾病的心理社會學病因和心理干預方法了解:心身疾病的范圍,心身疾病發(fā)病機制的理論學說第一節(jié)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征心身疾?。≒sychosomaticDisease)又稱為心理生理疾病。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廣義的心身疾病包括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及應激功能性障礙。本章介紹的主要是狹義的心身疾病。心身疾病軀體器質性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在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軀體器質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應激功能性障礙疾病心身疾病的特征與傳染病及神經癥相比,心身疾病有其自身的特征:①心身疾病是一組軀體疾病,以軀體癥狀為主,有明確的病理改變或已經發(fā)生的病理生理過程;②器質性病變主要發(fā)生在自主神經系統(tǒng)支配的系統(tǒng)和器官;③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心理社會應激或情緒反應有關;④個體生物和軀體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發(fā)病基礎,心理社會因素往往起“扳機”作用;⑤某種人格特質是疾病發(fā)生的易感因素;⑥心身綜合治療比單用生物學治療效果好。國內資料顯示,在綜合性醫(yī)院的初診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軀體疾病。非精神科醫(yī)生很少關注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這些他們認為是內科的疾病而看成與精神科相關,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軀體治療,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很少得到關注。美國心理生理障礙學會制定的心身疾病的分類飛蚊癥、眼肌疲勞、眼瞼痙攣等心身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的理論學說心身疾病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既有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也有遺傳生物因素的作用,它是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心身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是目前心理學領域研究關注的主要課題。心理動力行為學習心理生理學多因素綜合作用心身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的理論學說理論心理動力理論重視潛意識心理沖突在心身疾病發(fā)生中的作用心理生物學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重點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于某種生理機制,對某種狀態(tài)的生物體發(fā)揮作用,導致某種疾病的發(fā)生。行為學習理論:某此社會環(huán)境刺激引發(fā)個體習得性心理和生理反應。米勒的“內臟學習”理論米勒創(chuàng)立了生物反饋治療技術,打破了“內臟活動無法通過學習加以控制”的觀念,通過生物反饋技術,可以控制自主神經系統(tǒng)控制的心臟、血管、胃腸、腎臟和各種腺體等內臟器官的活動,因此,生物反饋又稱為“內臟學習”。原發(fā)性高血壓(一)心理社會因素1、環(huán)境與生活事件:在應激源多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率較高。漢克遜(Hokanson)實驗給所有被試同等強度的激怒,一組允許他們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另一組不準發(fā)泄憤怒。結果,那些被強力壓抑而具有敵意的人發(fā)生高血壓。社會經濟水平犯罪率高傳統(tǒng)文化解體或變遷的社會城市/農村居民休息不足重大生活變故創(chuàng)傷性事件64%原發(fā)性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zhàn)役----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造成了150萬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人是死于饑餓。該戰(zhàn)役的人員損失超過了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人數。從1941年9月9日到1944年1月27日,圍城長達872天。列寧格勒是偉大十月革命的搖籃,也是蘇聯(lián)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海港和鐵路、河運樞紐,更重要的它還是蘇聯(lián)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因此,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一再強調要攻占"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fā)祥地"--列寧格勒,并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高血壓患病率戰(zhàn)前為4%戰(zhàn)后移民從事緊張、高注意力職業(yè)/工作警察(刑警)急診科司機記者原發(fā)性高血壓2、負性情緒:焦慮、緊張、憤怒的負性情緒常為高血壓的誘發(fā)因素。焦慮情緒反應和心理矛盾的壓抑,即抑制性敵意造成的心理沖突是高血壓發(fā)病的重要心理原因。美國賴澤(Reiser,1951)等搜集了兩組的病例進行觀察,他們對病人隨訪數年,經整理分析后,可以看到:情感因素和生活緊張,對某些病例的心血管功能不全的影響很明顯,許多病人當疲勞和焦慮時,血壓急劇升高,而在心情平靜時,血壓則相對降低。國外還有學者報告了對192名醫(yī)學院的學生在休息時、考試前30分鐘和考試后30分鐘進行血壓檢查的結果。發(fā)現:在休息時,12人有輕度的血壓升高;在考試前30分鐘,51人有著非常顯著的血壓升高,其中23人收縮壓一般高20?40mmHg,最高者竟達60mmHg,其中31人舒張壓升高20mmHg;在考試后30分鐘,51人中有19人有輕度的升高,其余的人都恢復了正常。緊張焦慮會促使血壓升高漢克遜(Hokanson,1971)對于在怎樣的憤怒狀態(tài)下發(fā)生高血壓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所有的被試者都給予同等強度的激怒,一組允許他們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另一組不準他們發(fā)泄自己的憤怒。結果,那些被強力壓抑而具有敵意的人發(fā)生高血壓。另外有一個類似的實驗將兩個被試者安置在一個房間內,里面有開關,只要按一下開關,就能給對方一次電擊,當被試者允許給對方以報復性電擊時,血壓不升高;而不準許他給對方以電擊時,血壓升高。持續(xù)這樣的實驗,被試者升高的血壓不再下降??梢?,被壓抑的敵意所造成的心理沖突,是心理因素影響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心理沖突會促使血壓升高原發(fā)性高血壓3、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一直受到關注。關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的人格特征現在尚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見解。迄今尚未能確定高血壓的特異性人格特征。有報道稱高血壓病人具有好斗、急躁易怒、好奇任性要求過高過急敵意等A型行為特點。李明德(1985)的研究發(fā)現,高血壓病病人中A型行為模式者占63.6%,而對照組僅為36.4%。孫麗娟等(1998)對82例高血壓患者進行16項人格特質測驗表明,高血壓患者反應性、應激性高于正常人,情緒多不穩(wěn)定,易激動、焦慮,好競爭,缺乏耐心,好強、固執(zhí)。多疑敏感,膽小怕事,也易患高血壓。
1943年,弗里德曼(Friedman)和卡塞寧(Kasannin)觀察到個性特征可能與高血壓有關。一對孿生人,其中一個是安靜時血壓為180/110mmHg高血壓患者,另一個是血壓為135/80mmHg的健康人。高血壓患者是一個精干的、易激動的和外向型的人,他很善于交際,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專心致志。那位血壓正常的孿生兄弟比較穩(wěn)健,較為逍遙自在,過著一種比較平靜的生活,不怎么緊張。1964年,魯賓孫從高血壓門診、心理門診就醫(yī)的病人,以及參加血壓篩選研究的被試者當中分析個性心理因素的作用。結果神經過敏癥的得分在已確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中比抽樣人群為高,如此等等。原發(fā)性高血壓4、不良行為因素:高血壓發(fā)病率與高鹽飲食、超重、缺少運動、大量吸煙及飲酒等因素有關。而大量調查和實驗研究結果證明,這些不良行為因素又直接或間接地受心理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二)心理干預藥物治療是臨床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因的多元性,單一生物學治療往往受限。目前,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干預,效果較好。1、松弛療法:松弛療法是目前治療高血壓比較常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Norton等(1982)提出,松弛訓練后體內多巴胺β羥化酶活性下降。一部分病人的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tǒng)作用減弱,亦使病人的交感緊張減弱,從而使血壓下降。2、生物反饋療法:利用現代生物學儀器,通過人體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饋,使患者經過特殊訓練后能夠有意識地用“意念”控制、消除病理反應,恢復健康。此療法可以達到不用藥物就能長期保持降壓的效果。3、支持性療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掌握應對方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正確宣泄負性情緒(如適度運動)等。4、其他非藥物療法:減輕體重、限鹽戒煙和控制飲酒是降壓的有效措施,可以通過行為矯正療法加以解決。減輕體重適用于所有的高血壓患者,肥胖者效果最明顯?;仡欀R點冠心?。ㄒ唬┬睦砩鐣蛩?、環(huán)境與生活事件:社會生活中的應激因素,如親人死亡環(huán)境變化等常被認為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Rahe等(1974)對279名心肌梗死存活者及226名心源性猝死者配偶的調查發(fā)現,病前6個月生活事件明顯增加。Dobason等(1991)報道,澳大利亞大地震的4天,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率異常升高。在事業(yè)上有過四次或者更多的重大挫折者,比未受重大挫折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高4倍。冠心病發(fā)病率西方發(fā)達國家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城市居民高于農村居民、腦力勞動者高于體力勞動者。國內有學者研究證實,負性生活事件與心肌梗死發(fā)生的相關程度較高,并與血液滯性增高有關。職業(yè)類型中,腦力勞動者,其致動脈硬化指標水平及血液粘度均高于體力勞動者。冠心病2、A型行為類型:美國M.Friedman等(1959)把人的行為特征分為A、B兩型。Friedman指出,A型行為類型者容易發(fā)生冠心病且與冠心病病情加劇有關。西方協(xié)作組研究計劃(WCGSP)一項追蹤觀察研究A型行為類型不是冠心病發(fā)病后出現的行為改變而是冠心病的一種危險因素。故有人將A型行為類型稱為“冠心病人格”。1978年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協(xié)會(NHLBI)確認A型行為模式的人易導致高膽固醇血癥A型人格是一種獨立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國內研究:冠心病患者中A型者多于B型者A型性格人群中的冠心病發(fā)病率是B型的三倍A型特征愈明顯,冠心病病變程度愈重,且其脂代謝異常及血液黏度升高。A型行為時間緊迫感時間匆忙感做事情節(jié)奏快缺乏耐心具有競爭性敵意情緒生活就是戰(zhàn)斗B型行為按部就班隨遇而安從容不迫享受生活生活就是享受逸聞
來弗里德曼的診室修理家具的家具商斷言說一定有許多的焦慮不安的病人。弗里德曼問為什么?他說診室沙發(fā)和椅子的手柄磨損的特別快,說明你的許多病人一坐下就必定焦慮不安地握住扶手。弗里德曼根據這一靈感展開研究,最后形成了A型行為的理論。冠心病3、行為危險因素:冠心病的行為危險因素還包括吸煙、缺乏運動、過食與肥胖,以及對社會壓力的適應不良等。它們往往是在特定社會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課堂測試你是A型行為類型么?A型行為類型問卷冠心病(二)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對治療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Friendman(1982):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未接受心理干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死亡率差異顯著1、A型行為的矯正:主要采用認知行為療法認知重建技術:再評價和自我矯正自我控制技術:對環(huán)境的控制和對個人行為的調節(jié)松弛訓練:將松弛反應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生物反饋治療、想象療法、書畫練習、音樂欣賞VS2、社會支持療法:提供行為矯正的反饋信息,有利于矯治進行3、綜合性心理治療:對冠心病病人出現的多種情緒問題,可采用多種方法合理情緒治療積極暗示放松訓練書畫練習音樂欣賞等個人學校院系老師叔伯姑舅姨同學醫(yī)院媒體派出所同事關心幫助監(jiān)督父母兄弟姐妹戰(zhàn)友家庭社會消化性潰瘍(一)心理社會因素1、環(huán)境與生活事件:動物胃液分泌會因受驚嚇而被抑制情緒愉快/悲傷、自責、沮喪
/焦慮以及有攻擊性情緒
→胃黏膜分泌血管充盈胃壁運動病人組發(fā)病前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如家庭矛盾、經濟壓力、不良習慣等)明顯高于對照組。肖水源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發(fā)現病人組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數目、生活事件緊張總值及負性生活事件總值均高于正常人組。LES是自評量表,含有48條我國較常見的生活事件,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家庭生活方面(有28條)二是工作學習方面(有13條)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7條)另設有2條空白項目,供填寫當事者已經經歷而表中并未列出的某些事件。由填寫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感受而不是按常理或倫理道德觀念去判斷那些經歷過的事件對本人來說是好事或是壞事?影響程度如何?影響持續(xù)的時間有多久?一過性的事件如流產、失竊要記錄發(fā)生次數,長期性事件如住房擁擠、夫妻分居等不到半年記為1次,超過半年記為2次。影響程度分為5級,從毫無影響到影響極重分別記0,1,2,3,4,5分。影響持續(xù)時間分三月內、半年內、一年內、一年以上共4個等級,分別記1,2,3,4分??偡衷礁叻从硞€體承受的精神壓力越大。負性事件的分值越高對心身健康的影響越大;正性事件分值的意義尚待進一步的研究。95%的正常人一年內的總分不超過20分,99%的不超過32分。2、人格特征: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人格特征多被描述為性格內向,神經質,易怒但又常常壓抑憤怒,依賴,情感易受挫折,雄心勃勃有魄力等。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多傾向于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分開研究,認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人格特征更具有典型意義。訂婚結婚離婚外遇子女升學/就業(yè)失敗重病重傷扣罰獎金提升/晉級退休好友重傷、死亡被拘留被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倫敦受空襲期間,居民的潰瘍穿孔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布瑞迪(JosephV.Brady)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中心的行為生物學教授,
他于1958年報告的“執(zhí)行猴”實驗開創(chuàng)了應激與胃潰瘍關系研究的先河?!皥?zhí)行猴”實驗--概況預備實驗:回避行為學習8只恒河猴兩兩配對成4對,采用共軛控制,進行電擊的回避條件反射訓練,每天訓練2~4個小時。把每對猴子分別固定在相鄰的兩個特制約束椅上,腳上安裝電極,實驗者對它們進行5秒1次、強度為5mA、持續(xù)時間為0.5秒的電擊(是同一電流環(huán)路),即電擊與電擊的間隔時間為5秒。在它們倆的椅子旁都有一個方盒子,盒子中有一個杠桿,如果它們中的任何一個按壓杠桿,就可以使它們倆遭受的電擊都延遲到20秒后才出現,即壓杠桿與電擊的間隔時間為20秒。猴子們學習了6小時后,實驗者就發(fā)現每一對猴子中都有一只更早形成了按壓杠桿的回避條件反射,于是這只猴子就被選入實驗組,而另一只就進入軛合控制組。程序1只實驗組猴子與1只控制組猴子配對,共有4對,繼續(xù)采用共軛控制。控制組猴子的杠桿是無效的,即按壓杠桿對電擊沒有任何影響。實驗者對它們進行20秒1次、強度為5mA、持續(xù)時間為0.5秒的電擊(依然是同一電流環(huán)路),即電擊與電擊的間隔時間為20秒。如果實驗組猴子按壓杠桿,則可以使它們倆遭受的電擊都延遲到20秒后才出現,即壓杠桿與電擊的間隔時間為20秒。這樣的回避行為程序持續(xù)6小時,然后無電擊程序持續(xù)6小時,一天24小時中如此周而復始,進行6~7周。當處于回避行為程序時,會亮一盞兩只猴子都能清晰可見的紅燈,而當進入無電擊程序時,燈會熄滅。實驗開始后不久,4只實驗組猴子就都能把回避電擊的按壓杠桿行為保持在穩(wěn)定的頻率上,在回避行為程序時間段中可達15~20次/分鐘。在整個實驗期間,采集每只猴子的24小時或48小時尿樣,以測定尿中的17-羥皮質類固醇。結果1.四只實驗組猴子分別于正式實驗開始后第9、23、25、48天后死亡,肉眼觀察和顯微鏡觀察都顯示它們有嚴重的胃潰瘍;而4只控制組猴子卻依然存活,且沒有任何胃潰瘍的跡象。2.每對猴子尿中的17-羥皮質類固醇,只在最初的回避行為程序階段有輕微的增高,以后就不再有改變。這提示沒有腎上腺皮質活動增加的跡象,因而,4只實驗組猴子得嚴重的胃潰瘍不是腎上腺皮質活動增加造成的。結論由回避行為而產生的應激會導致胃潰瘍的發(fā)生。“執(zhí)行猴”實驗--評價這個實驗中的實驗組猴子,布瑞迪后來稱之為“執(zhí)行猴”。“執(zhí)行猴”得嚴重的胃潰瘍死了,而“非執(zhí)行猴”卻健康地活著。布瑞迪認為這提示了胃潰瘍是由需要始終處于緊張的警戒狀態(tài)、持續(xù)作決定并采取行動所產生的應激而非電擊造成的應激所致。布瑞迪的“執(zhí)行猴”實驗結果也遭到很多研究者的質疑。對于控制組猴子而言,電擊也是自己不可控制的應激刺激,它們長期處于不可控的應激之下,為什么沒有患上胃潰瘍呢?顯然,這與該實驗在設計上存在的缺陷有關,而且這個缺陷幾乎是致命的,并因此而成為諸多心理學實驗設計課程的反面教材。其缺陷在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猴子不是隨機分配入組的,而是經刻意選擇、存在顯著差別的。預備實驗中,實驗組的猴子在回避條件反射學習中比控制組的猴子反應快、學得快,說明兩者具有個性差異。實驗組的猴子是急性子,或許對電擊導致的疼痛更敏感,情緒反應更強烈;控制組的猴子是慢性子,行動慢條斯理,或許對電擊導致的疼痛不太敏感,情緒反應更平靜。塞里格曼(Seligman)就曾指出,布瑞迪的“執(zhí)行猴”實驗中,情緒反應更大的猴子會更快地去按壓杠桿,由此而被選為“執(zhí)行猴”。因此,這個實驗的結果也許正是由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猴子間的個性差異所致,因為無論是急性子、強烈的情緒反應,還是對疼痛的更加敏感,都會加強電擊造成的應激反應。(二)心理干預1、認知行為療法:通常采取認知領悟療法,指導病人調整各種不良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消除各種心理社會壓力。例如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不苛求自己,不給自己造成過重的壓力;學會放松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適當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還可以采取放松訓練、系統(tǒng)脫敏療法、自我訓練法等。這些方法對有社會心理應激史和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2、生物反饋技術:通過生物反饋技術,可使患者“學會”控制自已的胃酸分泌,從而起到治療作用。3、心理支持治療:主要采用解釋鼓勵、安慰、誘導、啟發(fā)、支持等心理疏導方法,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以緩解心理應激狀態(tài)。四、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是由過敏原或其他非過敏因素引起的呼吸道普遍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國哮喘患者約有3000萬,14歲以上人群約患病率1.24%,是僅次于癌癥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殘疾病。它是兒童較常見的一種心身疾病。有人認為5%~10%的兒童在兒童期的某一階段曾發(fā)生過支氣管哮喘。在兒童中,男與女發(fā)病率之比約為2:1。(一)心理社會因素1、情緒因素:焦慮、失望、憤怒、恐懼沮喪等可誘發(fā)哮喘的發(fā)作或使哮喘持續(xù)。
讓學齡患兒,讓他們觀看感到厭惡的電影或逼迫做一些復雜的枯燥無味的數學題。結果他們全部出現呼吸道阻力增加的癥狀國內學者對6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測查,發(fā)現有46.77%的人神經質分偏高,健康對照組為18%。一個早年因為過敏或其他因素引起哮喘癥狀而受到他人特別關注(如兒童受到父母的過分照顧)的人,有可能會發(fā)展成為典型的哮喘發(fā)作。當患者遇到首次誘發(fā)其哮喘發(fā)作的場景時,即使沒有相應的過敏源,患者也可能出現哮喘發(fā)作,一般此類患者具有依賴性強、較被動、懦弱而敏感,容易受情緒的影響。
罵完孩子,自己住進ICU:周女士非常重視女兒學習,每次考試她比孩子還緊張,有次女兒成績考的不好,她在訓斥孩子的過程中,由于情緒激動,當場昏厥,急忙送進醫(yī)院救治,發(fā)現是哮喘急性重度發(fā)作所致。2、人格特點:哮喘病人的人格特點多表現為依賴性強,易焦慮,易激動,有時有癔癥樣發(fā)作,情緒不穩(wěn)定,暗示性強,性格內向,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照顧等。3、早期習得經驗:典型的支氣管哮喘是條件化的。警方:突發(fā)哮喘猝死
一位女性患者無意中發(fā)現一個好友在偷看自己的東西,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當時就出現了哮喘大發(fā)作(二)心理干預1、心理支持療法: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改變家庭教育模式改善環(huán)境指導和鼓勵應用最好的自我照顧方法提高安全感2、行為治療:有用催眠、暗示等治療成人支氣管哮喘成功的報道。Creer(1973)應用前額肌電反饋放松訓練對哮喘兒童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Feldman(1976)報道對患有哮喘的兒童,在改變下呼吸道的阻力上,短期生物反饋訓練的效果與異丙腎上腺素的治療相同。他提出某些兒童通過使用生物反饋治療以控制呼吸道的阻力至少可獲得某些癥狀的改善。癌癥癌癥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許多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一定作用。(一)心理社會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癌癥形成不良的心理行為反應疾病的發(fā)展患者的生存期在配偶死亡后3年內死亡的現象1、環(huán)境及生活事件:研究均證明,負性生活事件通過應激的途徑而與某些癌癥的發(fā)生有密切聯(lián)系。
癌癥發(fā)病前的負性生活事件發(fā)生率較高,尤以家庭不幸方面的事件如喪偶近親死亡離婚等為顯著。Leshan(1966)指出,腫瘤癥狀出現前的最明顯心理因素是對親密人員的感情喪失。姜乾金等(1987)調查發(fā)現,癌癥病人發(fā)病前的家庭不幸事件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普通病人高。在一組接受心理治療的癌癥病人中,大多數病人在發(fā)病前半年到8年期間曾遭受過親人(配偶、父母、子女)喪亡的打擊,而對照組則少得多。動物實驗結果也證實,某些應激性刺激(限制活動、電擊等)可以促使某些動物癌癥發(fā)生率顯著增加。愛妻車禍身亡半年后男教授查出肺癌鰥寡效應影響發(fā)病癌癥2、負性情緒反應:
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憤怒等是生活事件所致的應激反應。負性情緒對癌癥發(fā)病不可忽視。F.Ippoliti(1991)曾對乳腺癌婦女確診前5年的心理狀況包括抑郁和人格特征等進行調查并與40名正常婦女作對照,結果發(fā)現,乳腺癌組抑郁程度顯著偏高。國內高北陵等對245例癌癥病人的調查顯示,癌癥組患者在病前大部分時間有負性情緒傾向,以抑郁多見,焦慮次之。
C型行為特征量表影響發(fā)病3、人格特征:
C型行為模式被認為與癌癥的發(fā)生有關。Temoshok(1977)提出癌癥患者為C型行為模式的概念,其核心特征是:不善于表達自己,高度順從社會等,過分壓制自己的負性情緒。M.Sabbioni(1991)對人格特征與癌癥發(fā)生的關系的有關研究結果做了總結,認為癌癥易感者的人格特征主要是內向、不善與人交往等;
另有學者認為,某些人格特征例如過分謹慎、忍讓、追求完美、情緒不穩(wěn)定而又不善于疏泄負性情緒等往往使個體在同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更容易“遭遇”生活事件,在相似的不幸事件中也容易產生更多的失望、悲傷、憂郁等情緒體驗。
大禹治水--疏與堵影響發(fā)病癌癥4、心理社會因素與癌癥的發(fā)展:相對來講,關于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過程及癌癥的發(fā)展和轉歸是否受病人的心理行為特征的影響問題,則結論比較肯定。心理社會因素癌癥形成不良的心理行為反應疾病的發(fā)展患者的生存期
平均生存期明顯延長的心理行為特點:①能始終抱有希望和信心;②能及時表達或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③能積極參加有意義的和有快樂感的活動;④能與周圍人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取得較廣泛的社會支持。相反,悲觀失望、抑郁焦慮、封閉孤獨等消極的心理行為反應則加速癌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Ortho-methyl-4-anilino-1-boc-piperidine-生命科學試劑-MCE-9872
- 2025年度網紅電商品牌購銷合同
- 2025年度礦山資源整合與投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方案對土石方材料的要求與選擇
- 游泳教學與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
- 高校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 數據中心安全管理措施與緊急情況應對實例分析
- 60條合同規(guī)定:如何實現一次性產品零使用
- 上市公司廣告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范本
- 二手房訂房合同條款解析
- 2025年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檔案管理課件》課件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家鄉(xiāng)的方言
- 護理質量管理課件
- 護理學基礎教案導尿術
- 顱腦外傷(新版)課件
-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精校WORD版)
- 分包商座談會領導致辭
- GB/T 16679-1996信號與連接的代號
- 高三考前押題卷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