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ECS***-****

中國工程建設協(xié)會標準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otIn-placeRecyclingofHighwayAsphalt

Pavement

202x-xx-xx發(fā)布20xx-xx-xx實施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發(fā)布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定義.........................................................................1

3基本規(guī)定...........................................................................2

3.1一般規(guī)定.......................................................................2

3.2復拌再生技術適用條件...........................................................2

3.3整形加鋪再生技術適用條件.......................................................2

3.4復拌加鋪再生技術適用條件.......................................................2

4技術方案設計.......................................................................3

4.1一般規(guī)定.......................................................................3

4.2歷史資料調查...................................................................3

4.3路面使用狀況調查...............................................................3

4.4原瀝青面層材料調查.............................................................3

4.5交通及環(huán)境調查.................................................................3

4.6原路面評價.....................................................................3

4.7綜合評價.......................................................................4

5材料...............................................................................4

5.1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4

5.2再生劑.........................................................................4

5.3瀝青...........................................................................5

5.4礦料...........................................................................5

5.5溫拌劑.........................................................................5

5.6其它添加劑.....................................................................5

5.7新?lián)綖r青混合料.................................................................6

6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6

6.1一般規(guī)定.......................................................................6

6.2設計標準.......................................................................6

6.3混合料配合比設計...............................................................6

6.4混合料配合比驗證...............................................................7

7施工作業(yè)...........................................................................8

7.1一般規(guī)定.......................................................................8

7.2施工組織.......................................................................8

7.3原路面及周邊預處理.............................................................8

7.4機械設備.......................................................................8

7.5再生作業(yè).......................................................................9

7.6攤鋪..........................................................................10

7.7壓實..........................................................................10

7.8開放交通......................................................................10

8質量管理與驗收....................................................................10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取樣與試驗分析......................13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計...........................15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整形加鋪再生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計.......................17

I

公路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應用技術規(guī)程

1總則

本標準規(guī)定了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guī)定、技術方案設計、材料要求、就地熱再

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施工作業(yè)、質量管理與驗收。

本標準適用于高速、一級、二級養(yǎng)護工程瀝青路面表面層、中面層的就地熱再生應用,用于下面層

時應采用雙層再生工藝,市政道路可參照使用,再生層可用作上面層或者中面層。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

采用加熱翻松、開挖等方式從瀝青路面上獲得的舊瀝青混合料。

2.2瀝青再生劑rejuvenatingagent

摻加到再生瀝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復已老化瀝青性能的添加劑。

2.3再生瀝青rejuvenatedbinder

從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中抽提出舊瀝青,按比例加入再生劑,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復的瀝青。

2.4就地熱再生hotin-placerecycling

采用專用的就地再生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加熱、翻松,就地摻入一定數(shù)量的新瀝青、新?lián)綖r青混

合料(如需要)、再生劑等,經(jīng)熱態(tài)拌和、攤鋪、碾壓等工序,一次性實現(xiàn)對表面一定深度范圍內的舊

瀝青路面再生的技術。就地熱再生分為復拌再生、加鋪再生。加鋪再生分為復拌加鋪再生和整形加鋪再

生:

a)復拌再生(remixing):將舊瀝青路面加熱、翻松,就地摻加一定數(shù)量的再生劑、新瀝青(如

需要)、不超過30%的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經(jīng)熱態(tài)拌和、攤鋪、壓實成型;

b)復拌加鋪再生(remixingandrepaving):將舊瀝青路面加熱、翻松,就地摻加一定數(shù)量的再

生劑、新瀝青(如需要)、不超過30%的新?lián)綖r青混合料,拌和形成再生瀝青混合料,利用再

生復拌機的第一熨平板攤鋪再生瀝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復拌機的第二熨平板同時將新瀝青混合

料攤鋪于再生瀝青混合料之上,兩層一次壓實成型。

c)整形加鋪再生(surfacerecyclingandrepaving):將舊瀝青路面加熱、翻松,就地摻加一定

數(shù)量的再生劑,拌和形成再生瀝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復拌機的第一熨平板攤鋪再生瀝青混合料,

利用再生復拌機的第二熨平板同時將新瀝青混合料攤鋪于再生瀝青混合料之上,兩層一次壓實

成型;

2.5回收瀝青路面材料礦料級配mineralaggregategradingofrecycledasphaltpavementmaterial

用離心分離法或者燃燒法除去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中的瀝青后得到的礦料級配。

2.6新?lián)綖r青混合料newlyaddedasphaltmixture

1

為彌補回收瀝青路面材料性能而在回收瀝青混合料中加入的特殊級配瀝青混合料。

2.7新瀝青混合料newasphaltmixture

加鋪再生時,用于加鋪層的瀝青混合料。

2.8再生瀝青混合料recycledasphaltmixture

含有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2.9再生瀝青混合料級配Gradingofrecycledasphaltmixture

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的礦料與新礦料的合成級配。

3基本規(guī)定

3.1一般規(guī)定

3.1.1原路面整體彎沉滿足設計要求,病害主要集中在再生層中,再生層下的瀝青層厚度不應小于

50mm。

3.1.2采用就地熱再生工藝施工的再生工程,宜在15℃以上氣溫條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濕

的情況下施工。

3.1.3再生層厚度范圍內瀝青層瀝青含量不宜小于3.8%。

3.1.4原路面上有稀漿封層、微表處、超薄罩面、碎石封層的,宜就地熱再生前,應先將其銑刨掉,

或經(jīng)充分試驗分析后,做出針對性的材料設計和工藝設計。

3.2復拌再生技術適用條件

復拌再生技術適用條件如下:

a)原路面瀝青混合料材料粒徑比較均勻,再生施工后質量易于控制;

b)原路面車轍、坑槽深度較淺,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用量一般低于30%;

c)可通過復拌再生達到設計標準;

d)原路面瀝青老化不太嚴重,可通過再生可有效恢復其路用性能,再生混合料質量能達到磨耗層

要求。

3.3整形加鋪再生技術適用條件

整形加輔再生技術適用條件如下:

a)原路面瀝青面層混合料材料離散性較大以及挖補面積較大,通過復拌再生難以達到磨耗層技術

標準;

b)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級配缺陷較嚴重,通過復拌再生難以達到磨耗層要求,但又能通過再生用作

中面層;

c)原路面瀝青老化較嚴重,通過再生難以直接用作磨耗層。

3.4復拌加鋪再生技術適用條件

復拌加輔再生技術適用條件:

a)原路面瀝青面層混合料材料離散性較大以及挖補面積較大,通過復拌再生難以達到磨耗層技術

標準;

b)因交通量升級原路面瀝青面層不足以符合現(xiàn)在公路等級要求,需要加鋪新瀝青混合料予以補強;

2

c)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級配缺陷較嚴重,通過復拌再生難以達到磨耗層要求,但又能通過再生用作

中面層;

d)原路面瀝青老化較嚴重,通過再生難以直接用作磨耗層;

e)原路面車轍、坑槽深度較深,摻加的新瀝青混合料一般大于30%;

f)交通量較大,通過復拌再生難以達到設計標準。

4技術方案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就地熱再生技術運用前,必須全面調查原路面歷史信息、原路面技術狀況、交通量、工程經(jīng)濟等,

并開展綜合分析及準確評價,為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提供可靠依據(jù)。

4.2歷史資料調查

4.2.1收集原路面修建時的設計資料、施工資料及竣工資料,一般包括原路面的公路等級、寬度、厚

度、結構類型、級配、材料及施工質量控制方面的資料,從資料分析建設期間是否存在設計和施工質量

問題。

4.2.2原路面養(yǎng)護記錄調查,重點核查各種養(yǎng)護操作的原因、時間、類型、位置、規(guī)模以及具體實施

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材料類型、數(shù)量及應用范圍。

4.3路面使用狀況調查

4.3.1檢測路面結構強度,計算路面結構強度指標(PSSI)。

4.3.2路面結構強度宜采用自動檢測設備檢測,并結合人工調查評價路面結構層,尤其是基層的完整

狀況。

4.3.3全面調查路面出現(xiàn)的各種路況情況,宜采用自動化檢測方法與人工檢測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路

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路面損壞狀況指數(shù)(PCI)、路面車轍深度(mm)進行調查、計算。

4.4原瀝青面層材料調查

4.4.1應對每一個施工段落開展原路面材料的性能調查。

4.4.2路面病害主要存在于瀝青路面表層,可只對瀝青路面上面層材料進行性能調查,若路面病害較

為嚴重,則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瀝青路面的上面層、中面層、下面層材料進行性能調查。

4.4.3瀝青路面材料的現(xiàn)場取料包括取芯、取樣。為保障取料的代表性,應綜合考慮施工段落的劃分、

試驗工作量,對相同類型段落長度應予以合并??砂凑毡疽?guī)范附錄A所列的方法,確定取芯取樣的位置。

4.4.4取芯測定原路面瀝青層厚度、路面病害范圍。

4.4.5回收獲得的舊瀝青混合料應進行礦料級配、RAP瀝青含量、RAP中舊瀝青針入度檢測。

4.5交通及環(huán)境調查

4.5.1舊路面交通量調查為就地熱再生結構的設計和材料設計提供依據(jù)和參考。調查內容有:交通量、

重載情況、渠化交通情況以及就地熱再生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交通量發(fā)展預測。另外,為就地熱再生施

工制訂交通組織方案提供依據(jù)。

4.5.2環(huán)境調查主要調研就地熱再生施工可能有影響的敏感點,該敏感點是否對就地熱再生施工造成

干擾。如沿線橋梁、下水井蓋、路緣石、防護設施、加油(氣)站、兩側的綠化設施等。

4.6原路面評價

3

4.6.1就地熱再生路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應不小于80%,技術狀況等級劃分應處于“優(yōu)”、“良”水

平,對路面PSSI等級劃分為“中”、“次”、“差”的段落,應確定其承載力不足的原因,對承載力

不足的層位修復后可再采用就地熱再生養(yǎng)護工藝。

4.6.2根據(jù)路況調查結果,以路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路面損壞狀況指數(shù)(PCI)、路面車轍深度、

RAP瀝青含量、RAP中廢舊瀝青針入度、原路面瀝青層厚度、路面病害范圍、就地熱再生選用工藝類型

確定適用于各類就地熱再生的段落。

4.7綜合評價

4.7.1對采取不同的就地熱再生方法開展經(jīng)濟對比分析評價,分析各種再生方法加固路面設計用年限

內的平均成本,包括路面維修成本、養(yǎng)護成本、路面殘值等,再通過工程技術、環(huán)境、交通、工程經(jīng)濟

等各個方面的評價,確定合理的就地熱再生方案。就地熱再生適用標準見表1。

4.7.2采用就地熱再生時,單層就地熱再生的再生層厚度宜為20~60mm,再生層厚度超過60mm時,

宜采用二級加熱翻松工藝或雙層再生施工工藝。

表1就地熱再生適用標準

再生類型

病害指標

復拌再生整形加鋪復拌加鋪

路面結構強度指數(shù)PSSI(%)≥80

路面損壞狀況指數(shù)PCI(%)≤85

車轍(max)(mm)≤30

瀝青針入度(25℃,100g,5s)(0.1mm)>3020~30

RAP瀝青含量(%)≥3.8

原路面瀝青層厚度(mm)≥再生厚度+30

路面病害范圍主要集中在再生深度范圍內

舊回收料離散性大,破

舊回收料離散性大,損嚴重,挖補面積大,

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用量

就地熱再生適用類型破損嚴重,挖補面積新?lián)交旌狭嫌昧看笥?/p>

小于30%

大30%,或提升原路面公

路等級

5材料

5.1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

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檢測項目見表3。

表2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檢測項目

材料類型試驗參數(shù)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原路面材料級配實測T0302

原路面材料瀝青含量(%)≥3.8T0722,T0727

最大顆粒粒徑≤設計級配允許的最大粒徑T0302

原路面材料中的瀝青25℃針入度(0.1mm)≥20T0604

5.2再生劑

4

5.2.1在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中摻加再生劑。再生劑的選用應綜合考慮瀝青的老化及性能變化程

度、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的使用年限及其在再生瀝青混合料中所占比例,再生劑與瀝青膠結料的

配伍性,再生瀝青混合料(RAM)的用途等因素。再生劑用量則應通過室內試驗確定。

5.2.2再生劑性能應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JTGF41)及

表3的技術要求:

a)具有與瀝青良好的配伍性。

b)具有良好的流變性質。

c)具有溶解和分散瀝青質的能力。

d)具有一定的耐熱性和耐候性。

表3再生劑質量要求

檢驗項目RA-1RA-5RA-25RA-75RA-250RA-500試驗方法

60℃粘度50~175176~900901~45004501~1250012501~3750037501~60000T0619

閃點℃≥220≥220≥220≥220≥220≥220T0633

飽和分含量%≤30≤30≤30≤30≤30≤30T0618

芳香分含量%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T0618

薄膜烘箱試驗前后

≤3≤3≤3≤3≤3≤3T0619

粘度比(后/前)

薄膜烘箱試驗前后T0609/T06

≤4,≥-4≤4,≥-4≤3,≥-3≤3,≥-3≤3,≥-3≤3,≥-3

質量變化%10

15℃密度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實測記錄T0603

5.3瀝青

再生加鋪層用瀝青標號宜按公路等級、氣候條件、交通條件、路面類型及在結構層中的層位及受力

特點等,結合當?shù)氐氖褂媒?jīng)驗,經(jīng)技術論證后確定,且不低于原瀝青路面所用瀝青標號等級。再生混合

料中新添加的瀝青及添加再生劑后的再生瀝青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

的要求,具體選擇方法見附錄B。

5.4礦料

新加入的礦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要求,其中高速公路、一級公

路細集料應采用0~3mm機制砂,并選用優(yōu)質堿性石料生產(chǎn),0.075mm通過率應不大于12%。粗集料的規(guī)格

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及原路面級配對應的集料規(guī)格要求,礦料的巖性宜

與原路面相同。

5.5溫拌劑

5.5.1當就地熱再生使用溫拌劑時,原路面的加熱、翻松溫度與不添加溫拌劑時相同,新?lián)綖r青混合

料的出料溫度可作一定幅度的調整。

5.5.2當氣溫大于10℃時,新?lián)交旌狭系某隽蠝囟葢罁?jù)溫拌劑的降溫幅度在熱拌瀝青混合料出料溫

度基礎上下浮10~20℃;當氣溫為0~10℃時,新?lián)交旌狭现袘獡饺肽透邷氐臏匕鑴?,出料溫度按照?/p>

拌瀝青混合料溫度執(zhí)行。

5.5.3就地熱再生混合料中添加溫拌劑時,溫拌劑的用量應依據(jù)溫拌劑廠家技術要求和室內試驗降溫

幅度確定。添加方式應采用新?lián)交旌狭显诎韬蜆前韬瓦^程中,將溫拌劑噴入拌和鍋與混合料一同拌和。

5.6其它添加劑

5

5.6.1根據(jù)工程特點需要添加的纖維、抗車轍劑、抗剝落劑等添加劑,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

術規(guī)范》(JTGF40)的有關規(guī)定。

5.6.2添加劑材料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施工可操作性,性能、工程成本以及運輸、儲存等方面因素進行

技術論證。

5.7新?lián)綖r青混合料

5.7.1復拌再生、復拌加鋪再生中與舊瀝青混合料拌和的新?lián)綖r青混合料,應根據(jù)舊瀝青混合料礦料

級配、油石比是否滿足原級配類型設計的混合料性能要求,選擇性補充不同等級的集料和瀝青,最終使

回收料(RAP)中的礦料與新礦料的合成級配作為級配設計依據(jù),并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JTGF40)的技術要求。

5.7.2新?lián)綖r青混合料應在瀝青拌和站按照熱拌瀝青混合料拌和溫度及工藝要求,在拌和站拌和后運

輸?shù)绞┕がF(xiàn)場,如在拌和過程中新添加的瀝青出現(xiàn)過量的現(xiàn)象,應將過量的瀝青按照灑布再生劑的方式

加入再生瀝青混合料中。

5.7.3用于加鋪再生中加鋪層的新瀝青混合料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技

術要求。

6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6.1一般規(guī)定

6.1.1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原路面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病害特點,有針

對性地進行再生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

6.1.2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宜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基本流程遵循《公路瀝青路面施

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也可采用其他的混合料設計方法,如SUPERPAVE設計方法等。

6.1.3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應通過試驗段驗證。

6.2設計標準

6.2.1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類型宜與原瀝青路面混合料類型保持一致。

6.2.2在進行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設計時,應選擇合理的級配范圍,復拌再生、加鋪再生加鋪層級

配范圍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不同類型的技術要求。

6.2.3再生瀝青混合料(RAM)各項體積指標等技術要求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

熱拌瀝青混合料的規(guī)定。

6.2.4再生瀝青混合料(RAM)的配合比確定后,應進行再生瀝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檢驗。各項性能指標

應不低于《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要求。

6.3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6.3.1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照本規(guī)范附錄B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流程見圖1。

6.3.2整形加鋪再生瀝青混合料中整形再生配合比設計按照本規(guī)范附錄C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流程

見圖2。

6.3.3加鋪層的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應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熱拌瀝青混合料

的規(guī)定設計。

舊瀝青混合料取樣

舊瀝青再生試驗再生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

6

再生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確定

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檢驗

是否滿足要求

鋪筑試驗路

是否滿足要求

完成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圖1復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設計流程

舊瀝青混合料取樣

舊瀝青再生試驗

確定再生劑的用量

是否滿足要求

完成整形再生瀝青混合料設計

圖2整形再生瀝青混合料設計流程

6.4混合料配合比驗證

6.4.1就地熱再生應通過試驗路鋪筑,對配合比設計進行驗證,并確定最終的施工配合比。

6.4.2施工過程中及時評價再生劑的再生效果,及時調整再生劑的用量。

6.4.3試驗路檢驗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的指標有:再生瀝青混合料的級配、油石比、混合料體積指標、

動穩(wěn)定度、浸水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凍融劈裂強度比、低溫彎曲應變等;現(xiàn)場檢測指標有:平整度、壓

實度、厚度、滲水系數(shù)等,各項性能指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熱拌瀝青

混合料的技術要求。

6.4.4就地熱再生鋪筑試驗路,檢驗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各個方面。就地熱

再生試驗路段的長度不宜小于300m。通過試驗段檢驗以下工作:

a)檢驗再生設備的性能是否滿足就地熱再生施工需要。

b)確定加熱設備組合、加熱時間以及加熱溫度。

c)確定再生設備合理施工速度以及攤鋪碾壓等工藝參數(shù)。

7

d)檢驗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確定再生劑、瀝青、添加劑以及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的合理用

量及其摻加工藝。

e)檢測壓實度、滲水系數(shù)等性能指標。

f)檢驗施工組織及交通組織方案的合理性。

7施工作業(yè)

7.1一般規(guī)定

7.1.1通過鋪筑就地熱再生試驗段,以確定設備配置要求和工藝參數(shù)。

7.1.2本標準未規(guī)定的技術內容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技術要求。

7.2施工組織

7.2.1就地熱再生施工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具體的工程量、施工工期、就地熱再生施工實施

方案、交通組織方案、現(xiàn)場設備管理及人員分工方案等。

7.2.2施工前應做好施工信息的發(fā)布,根據(jù)作業(yè)面的長度,提前與相關部門協(xié)商,提前設置各類標志

標牌等交通安全設施,由專人執(zhí)勤管制,同時做好交通組織及應急預案。

7.2.3路面施工應認真貫徹國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施工現(xiàn)場必須建立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管理和檢查制度,并應做好檢查記錄。

7.3原路面及周邊預處理

7.3.1就地熱再生施工前,必須對就地熱再生無法修復的局部路面病害進行預處理,在施工前對路面

采取清掃等措施,保證路面清潔。預處理如下:

a)破損松散類病害:破損松散類病害的深度超過就地熱再生施工深度時,應予挖補;

b)變形類病害:根據(jù)再生設備的不同,變形深度為30mm~60mm時,再生前應預先銑刨處理;

c)裂縫類病害:對于一般橫向裂縫,寬度不大于5mm時,可以不處理;對于寬度大于5mm或多

條集中及出現(xiàn)分岔、邊緣沉陷的橫向裂縫,應進行深層預先處理。根據(jù)裂縫的發(fā)展程度,將瀝青面層

分層呈階梯狀銑刨后粘貼防裂貼,再用新瀝青混合料分層回填、壓實。

7.3.2原路面特殊部位的預處理應按照以下執(zhí)行:

a)宜用銑刨機沿行車方向將伸縮縫和井蓋后端銑刨2m~5m,前端銑刨1m~2m,深度30mm~50mm,

施工應使用新瀝青混合料或再生瀝青混合料鋪筑;

b)原路面上的突起路標、罐縫膠應清除;

c)原路面上較厚的熱熔型標線應在施工加熱后清除,已磨損到不太明顯的標線可不清除;

d)采用隔熱板保護橋梁伸縮縫;

e)對影響就地熱再生施工的其它障礙物,施工前應將其移除或重新布設。

7.3.3就地熱再生施工前應進行現(xiàn)場周邊環(huán)境調查,對可能受到影響的植物隔離帶、樹木、加油站等

提前采取隔離措施。

7.3.4路面施工應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瀝青、化學物質、污水、廢料和垃圾

等有害物質對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庫的污染。

7.4機械設備

7.4.1再生機選型時要考慮設備能否滿足施工熱再生工藝的要求,應滿足:

a)整機應為自行式、全液壓傳動和驅動、前后軸均可液壓并相互獨立;

b)對再生層的翻松應采用耙松器,不得使用旋轉切削裝置,耙松器應為分段式,高度應獨立可調,

最大翻松寬度不小于4.5m,可無級變寬;

8

c)有深度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可精確控制翻松深度;

d)攪拌方式:臥軸拌缸強制攪拌,保證拌和的均勻性,攪拌能力不小于120t/h。將回收材料與

新添加的材料進行充分均勻地拌合;

e)具有新料添加系統(tǒng),外加混合料有計算機控制比例計量系統(tǒng)并確定外加混合料的數(shù)量,添加量

取決于機器的工作寬度、工作速度計工作深度。外加混合料按再生工藝需要可以加入攪拌器,

也可以直接加在熨平板前面;

f)有添加劑噴灑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根據(jù)再生深度、速度、添加量等條件參數(shù),自動控制計量,灑布均

勻;

g)混合料的攤鋪:配有一體式攤鋪系統(tǒng),能對攪拌好的再生料及新混合料進行攤鋪。最大攤鋪寬

度不小于4.5m,可無級變寬;帶振搗、振動熨平板,振動頻率應在0~60Hz可調,調動能力

不小于2.5%,有自動找平功能,找平精度不大于2mm/3m直尺。

7.4.2加熱機選擇應滿足:

復拌再生及加鋪再生設備應選擇對原路面瀝青二次老化程度小、廢氣排放少、加熱效率高的加熱設

備。加熱機是在就地熱再生時對瀝青路面加熱的設備。加熱機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種:遠紅外線加熱、

熱風循環(huán)、間歇式遠紅外線加熱式。加熱機應具備加熱能力自動控制功能,能及時顯示加熱溫度,且溫

度控制精度不低于±4%,同時具有行駛速度控制、顯示的功能,正常工作時產(chǎn)生的瀝青煙塵濃度應滿足

環(huán)保要求。

7.4.3翻松裝置應滿足:

翻松裝置應帶有深度自動控制系統(tǒng),翻松深度應不超過設定值±3mm。

翻松前路表溫度,普通瀝青路面應不高于185℃,改性瀝青路面應不高于200℃。翻松后裸露面的溫

度,普通瀝青路面應高于85℃,改性瀝青路面應高于100℃。

7.4.4壓路機選擇應滿足:

壓路機的選擇考慮到就地熱再生施工現(xiàn)場加熱的局限性、溫度損失較快、熱再生使用通長是單車道

施工、路面寬度較小等特點以及瀝青施工規(guī)范要求,決定了現(xiàn)場使用的壓路機應噸位大、性能可靠。施

工時除了按瀝青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壓實外,還得考慮再生工藝的特點,緊跟再生機進行碾壓,盡量減少

熱量損失。

7.4.5液化氣加注泵應滿足:

由于加熱機使用的燃氣是液化氣,在添加時需要使用液化氣泵。液化氣泵的選擇應根據(jù)每日的用氣

量進行選擇。如果熱再生工程量較大,應配備液化氣槽車。

7.4.6再生劑噴灑裝置應滿足:

再生劑噴灑裝置應與再生行走速度聯(lián)動并可準確計量,噴灑計量精度±2%。

7.5再生作業(yè)

7.5.1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a)復拌再生施工工藝:路面加熱→路面翻松→添加再生劑→添加新瀝青(如需要)→添加新?lián)綖r

青混合料→與舊瀝青混合料復拌→攤鋪機攤鋪→碾壓;

b)復拌加鋪施工工藝:路面加熱→路面翻松→添加再生劑→添加新瀝青(如需要)→添加新?lián)綖r

青混合料→與舊瀝青混合料復拌→攤鋪機第一熨平板攤鋪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機第二熨平

板攤鋪加鋪層新瀝青混合料→碾壓;

c)整形加鋪施工工藝:路面加熱→路面翻松→添加再生劑→舊瀝青混合料復拌→攤鋪機第一熨平

板攤鋪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機第二熨平板攤鋪加鋪層新瀝青混合料→碾壓。

7.5.2清掃路面,畫導向線。

清掃路面,避免雜物混入混合料內。在路面再生寬度以外畫導向線,也可以將路面邊緣線作為導向

線,保證再生施工邊緣平順美觀。

7.5.3加熱工藝要求如下:

9

a)根據(jù)試驗段施工,綜合考慮路面材料類型、環(huán)境溫度等,確定加熱設備數(shù)量、設備行走速度、

加熱設備間的間距及加熱設備與翻松機械間的間距等因素,過程中及時調整各參數(shù),使再生效

果達到最優(yōu),加熱機和翻松機最大間距不宜超過2m;

b)加熱時必須保證原路面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深度,不得因加熱溫度不足或過高影響施工質量;

c)加熱寬度應大于再生寬度兩側各20cm。

d)縱縫搭接處,加熱寬度應超過搭接邊線150~200mm。

7.5.4再生劑噴灑要求如下:

a)再生劑噴灑裝置應與再生復拌機行走速度聯(lián)動,并可準確計量;

b)再生劑應加熱至不影響再生劑質量的最高溫度,以提高再生劑的流動性和與舊瀝青的融合性;

c)再生劑應與翻松裝置同步工作,翻松的同時即可完成再生劑與舊瀝青混合料的第一次初步拌和;

d)再生劑用量應準確控制,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銑刨深度的變化適時調整再生劑的用量。

7.5.5翻松過程應盡量減少集料破碎,保證無夾層、不翻起下層混合料。施工過程中每200m進行再生

深度的檢測,深度波動范圍應在±3mm之內。

7.5.6復拌再生中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添加比例應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執(zhí)行,新?lián)綖r青混合料的

現(xiàn)場添加應和主機運行速度及拌和速度相匹配,保證新料添加量準確,并在施工過程中隨時觀察新舊料

的拌和均勻程度,必要時及時調整施工參數(shù)。

7.6攤鋪

7.6.1復拌再生及加鋪再生攤鋪應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執(zhí)行,混合料攤鋪

應均勻,避免出現(xiàn)離析、裂紋、不平整等現(xiàn)象。

7.6.2應根據(jù)再生層厚度調整攤鋪熨平板的振搗功率,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實度。

7.6.3攤鋪速度應與加熱設備行進速度協(xié)調一致,宜為1.5~4m/min。

7.6.4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溫度改性瀝青混合料:140℃~160℃,普通瀝青混合料:130℃~150℃。

7.6.5熨平板預熱溫度不宜低于100℃。

7.6.6當氣溫大于10℃時,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溫度在表5要求基礎上可下浮10~20℃;當氣

溫為0~10℃時,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溫度按表5執(zhí)行。

7.7壓實

7.7.1碾壓按試驗路段確定的機具配置、碾壓工藝等執(zhí)行。

7.7.2碾壓必須緊跟攤鋪進行,使用雙鋼輪壓路機時宜減少噴水。

7.7.3對壓路機無法壓實的局部部位,應選用小型振動壓路機或者振動夯板配合碾壓。

7.7.4就地熱再生路面壓實的其他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熱拌

瀝青混合料路面壓實的有關規(guī)定。

7.8開放交通

7.8.1就地熱再生壓實完成后,再生層路表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開放交通前徹底清掃路面

上的各種廢料、垃圾等。

7.8.2就地熱再生路面開放交通的其他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有關規(guī)定。

8質量管理與驗收

8.1施工質量管理

10

8.1.1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過程中的原材料質量檢查、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需要添加的新瀝青混

合料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的技術要求。

8.1.2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質量控制應滿足表4的要求。

表4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室內試驗質量控制標準

檢驗項目檢驗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

混合料外觀隨時應均勻、無離析、無花白料、無油團目測

新?lián)交旌狭?、外加劑、瀝青用量隨時適時調整,總量控制每日計算

0.075mm±2

±5(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再生混合料級配≤2.36mmT0725或T0735,與標準

每天1~2次±6(其它等級公路)

(%)級配比較差值

±5(高速公路、一級公路);

≥4.75mm

±6(其它等級公路)

再生瀝青混合料油石比(%)每天1~2次設計值±0.2T0722或T0735

再生劑用量(%)每天1~2次設計值±2每日計算

馬歇爾試驗:空隙率、穩(wěn)定度、流值每天1次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T0702、T0709

浸水馬歇爾試驗必要時范》(JTGF40)熱拌瀝青混合料技T0702、T0709

車轍試驗每周1-2次術要求T0719

表5就地熱再生瀝青混合料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控制標準

檢測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試驗方法

表面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裂

外觀隨時目測

痕、推移、油包、離析等缺陷

橫、縱接縫高差(mm)每200m測1處≤3,平整,順直3米直尺間隙

再生劑加熱溫度(℃)隨時110~130插入式溫度計實測

≤185(普通瀝青路面)

舊路表面加熱溫度(℃)隨時紅外線溫度計實測

≤200(改性瀝青路面)

≥85(普通瀝青路面)緊跟銑刨刀頭測量

翻松裸露面溫度(℃)隨時

≥100(改性瀝青路面)紅外線溫度計實測

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溫度130~150(普通瀝青混合料)

隨時插入式溫度計實測

(℃)140~160(改性瀝青混合料)

碾壓終了溫度(℃)隨時≥90紅外線溫度計實測

開放交通溫度(℃)/﹤50紅外線溫度計實測

再生厚度(mm)每1500m2檢驗1處-1,+5(基于設計厚度)T0912

加鋪厚度(mm)每1500m2檢驗1處-1,+5(基于設計厚度)T0912

加熱翻松寬度(mm)每100m檢驗1處≥設計寬度T0911

≥最大理論密度的94,≥試驗室標T092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

壓實度(%)每1500m2檢驗1處

準密度的98技術規(guī)范》(JTGF40)附錄E

平整度(σ)(mm)連續(xù)測定≤1.5(高速公路、一級公路)TO932:全程每車道施工段連續(xù),

11

≤2.5(其它等級公路)按每100m施工段計算標準差

滲水系數(shù)(ml/min)每1500m2檢驗1處≤100T0971

注:以上改性瀝青包括橡膠瀝青、橡膠復合改性瀝青、抗車轍劑改性瀝青混合料等瀝青改性或混合料改性類型。

8.2檢查驗收

就地熱再生工程的檢查和驗收應按照表6執(zhí)行,未涉及部分按照《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標準執(zhí)行。

表6就地熱再生路面竣工驗收質量標準

檢查項目檢查頻度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

寬度(mm)每1km20個斷面不小于設計寬度T0911

再生層厚度(mm)每1km5點-1,+5

T0912

加鋪層厚度(mm)每1km5點-1,+3

高速公路、

平車載式激光平

一級公路、全線連續(xù)﹤3.0

整整度儀T0934

快速路

度IRI(m/km)

其他道路全線連續(xù)﹤4.0

表面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裂

外觀面層碾壓成型后目測

痕、推擠、油包、離析等缺陷

≥最大理論密度的93,

壓實度代表值(%)每1km5點T0924

≥試驗室標準密度的97

12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取樣與試驗分析

A.1目的與適用范圍

通過對不同施工段落的隨機取樣獲得有代表性樣品用于回收瀝青路面材料(RAP)的性能分析。

A.2取樣

取樣方法為現(xiàn)場取樣,現(xiàn)場取樣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a)分析路面結構和路面維修記錄,根據(jù)路面情況是否相同或者接近將施工路段分為若干個子路段,

每個子路段長度不宜大于5000m,且不宜小于500m,或者每個子路段面積不宜大于50000m2,

且不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