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重點大學附中2022-2023學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單選題1.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按照序號填入如圖中,隸屬關系不正確的是()序號選項1234~6A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淋巴液B神經系統(tǒng)的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細胞體、樹突、軸突C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髓腦大腦、小腦、腦干D免疫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B細胞、輔助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A.A B.B C.C D.D2.研究者發(fā)現(xiàn)日光照射實驗動物皮膚后會使血液里的化學物質(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進入大腦神經細胞內并轉化成谷氨酸。細胞內的谷氨酸在運動皮層以及海馬區(qū)的神經末梢釋放,并能激活相關的腦內神經環(huán)路,從而增強運動學習能力以及物體識別記憶能力。根據(jù)以上資料可推斷出()A.谷氨酸不再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原料B.谷氨酸可作為一種參與神經調節(jié)的神經遞質C.光照會使實驗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降低D.UCA在細胞外液中轉化成谷氨酸后參與神經調節(jié)3.某考生參加高考體檢,早晨未進食和飲水。在等待體檢的過程中,感到口渴,該考生體內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A.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B.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增加,血糖濃度下降C.下丘腦釋放促腎上腺素,細胞代謝增強D.神經調控皮膚毛細血管收縮,體溫迅速上升4.如圖所示,人體胰島素的合成、分泌與細胞內乳酸的含量有密切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初到高原,細胞內乳酸含量增多,從而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B.細胞內氧氣和葡萄糖濃度的比值越小時,胰島素合成加速C.進食后,血糖上升使細胞內乳酸含量發(fā)生變化,從而抑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D.乳酸的含量變化是調控細胞內胰島素原基因表達的信號5.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P)感染人體所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檢測梅毒抗體對于明確診斷和規(guī)范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梅毒抗體有兩大類??贵w1(心磷脂抗體):TP破壞機體組織,使之釋放心磷脂(心磷脂是主要存在于動物細胞線粒體內膜上的一種磷脂),體內產生心磷脂抗體;抗體2(TP47抗體):TP47蛋白是TP體內含量高、特異性強的抗原。受到TP侵染,體內可產生TP47抗體。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若抗體1為陽性,抗體2為陰性,則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未感染梅毒B.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可出現(xiàn)兩種抗體均為陰性C.抗體1可保護人體抵抗TP的侵染D.兩種檢測抗體的方法都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6.選取某種植物生長狀況相同的四組枝條進行如圖處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頂芽,丁保留頂芽。將切下的乙頂芽放回原位置,將切下的丙頂芽放置在瓊脂塊上一段時間后將瓊脂塊置于原頂芽位置。四組枝條均給予相同的單側光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最先發(fā)育為側枝的是側芽1和4B.乙組枝條在單側光下表現(xiàn)為直立生長C.丙組枝條在單側光下背光側生長素多于向光側D.若此實驗在黑暗中進行,實驗現(xiàn)象不變的是甲和丙7.水稻種子胚乳的發(fā)育和營養(yǎng)物質積累決定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研究發(fā)現(xiàn),胚乳形成過程中不同激素間的相互作用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細胞分裂素能促進籽粒變短變窄B.生長素與赤霉素表現(xiàn)出協(xié)同作用C.油菜素內酯能促進籽粒變長變寬D.多種激素共同調控胚乳發(fā)育過程8.關于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光敏色素是能接受光信號的分子,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B.只要涂抹一定量的生長素類似物就可以形成無子果實C.激素作為信息分子,可以催化細胞內相關化學反應的進行D.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調節(jié),也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調節(jié),如光、溫度、重力等9.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內出現(xiàn)個體變異是普遍現(xiàn)象B.退耕還林、退塘還湖、布設人工魚礁之后都會發(fā)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習性相似物種的生活區(qū)域重疊得越多,對資源的利用越充分D.兩只雄孔雀為吸引異性爭相開屏,說明行為信息能夠影響種間關系10.假定當年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λ倍,如圖表示λ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0~a年,種群數(shù)量不變,其年齡組成是穩(wěn)定型B.a~b年,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年齡組成是衰退型C.b~c年,種群數(shù)量增加,種群呈“S”型增長D.c~d年,種群數(shù)量增加,種群呈“J”型增長11.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計算所得數(shù)值較實際數(shù)值偏小的是()A.對于個體較大、數(shù)量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個計數(shù)法統(tǒng)計種群數(shù)量B.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時直接吸取上層菌液C.標記重捕法調查褐家鼠種群密度時部分標志物脫落D.標記重捕法兩次捕獲間隔時間過短,動物再次被捕獲概率降低12.化感作用指植物通過向外分泌化學物質對其他植物產生的影響。制備入侵植物薇甘菊及近鄰種葛藤和雞矢藤的葉水提液(供體),分別處理三種植物幼苗(受體),60天后測定植株干重并計算化感作用效應指數(shù)(R=處理值對照值A.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種間和種內B.在薇甘菊種內存在化感促進作用C.雞矢藤對其他種生長均表現(xiàn)為抑制D.化感作用影響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13.以空間變化代替時間變化進行調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來人為開發(fā)及黃河下游水量的減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龍湖濕地植物群落發(fā)生了較顯著變化。研究人員對現(xiàn)階段該濕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群落名稱以優(yōu)勢種植物命名),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統(tǒng)計樣方內優(yōu)勢種植物的個體數(shù)可獲知物種豐富度B.根據(jù)現(xiàn)有植物群落分布狀況可推測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優(yōu)勢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的標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與湖心的距離會隨著水位變化發(fā)生改變14.如圖表示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被植食動物利用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植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B.①⑤之和為輸入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全部能量C.⑤⑥⑦⑧之和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④占②的百分比為能量傳遞效率15.平谷區(qū)盛產大桃,但果園大量廢棄枝條和落葉亂堆亂放占用土地,被焚燒后污染環(huán)境。為解決此問題,區(qū)政府建設了“生態(tài)橋”工程,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后施加到果園土壤中,減輕污染同時提高了桃的產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不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xiàn)了果樹對廢棄物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通常高于當?shù)刈匀簧鷳B(tài)系統(tǒng)二、非選擇題16.生活在熱帶海域珊瑚礁中的錐形蝸牛,通過一套快速的毒液注射系統(tǒng)進行捕食。研究發(fā)現(xiàn),毒液的成分中含有不同的多肽分子,某些多肽分子可作用于如圖所示結構。請回答相關問題。(1)圖示興奮在突觸部位的傳遞過程。①突觸傳遞過程中,前、后膜內外離子的移動如圖所示。引起突觸前膜上Ca2+通道打開的原因是。圖中①至④表示興奮的傳遞過程,圖中過程②表示。②在突觸部位胞內的鈣離子主要來自于胞外。為證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可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量,提出可供實驗的兩套備選方案。方案一: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再在該實驗體系中適度增加細胞外液中的鈣離子濃度,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方案二:適度增加細胞外液中的鈣離子濃度,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另取一組實驗材料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比較上述兩個方案的優(yōu)劣,并陳述理由。③毒液可通過阻礙獵物軸突膜上Na+通道開放,從而阻止興奮的;也可通過阻礙Ca2+通道開放,使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不能由釋放,阻止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進而發(fā)揮麻痹獵物的效果。(2)研究發(fā)現(xiàn),毒液除影響到神經細胞的功能外,還對其它細胞有影響。①將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獵物體內后,會導致獵物血糖濃度降低,推測Con-InsG1蛋白結構。②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Con-InsG1蛋白還能夠結合人類胰島素受體,并且Con-InsG1蛋白與人類胰島素受體結合速率比胰島素結合速率快,據(jù)此推測該毒液蛋白。(3)你認為對于毒液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開發(fā)哪些類型的新藥物?。(答出一點即可)17.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指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而促甲狀腺激素(TSH)低于正常參考值范圍下限的臨床疾病,該病癥狀之一是認知功能障礙。(1)TSH是由合成并分泌的,可作為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從而發(fā)揮生理功能。(2)大腦海馬區(qū)神經元與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海馬區(qū)神經元上存在促甲狀腺激素的受體,推測TSH對海馬區(qū)神經元的影響可以獨立于甲狀腺激素起作用。為驗證上述推測,研究人員構建了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缺失的突變體小鼠,并進行如下實驗。
處理處理3個月后進行小鼠水迷宮實驗突變體飼喂含適宜濃度甲狀腺激素的普通飼料在水中放置平臺(以●表示),訓練小鼠記憶平臺位置,之后撤去平臺,觀察小鼠尋找平臺的運動軌跡,記錄找到平臺位置的時間,實驗結果如圖1。野生型飼喂普通飼料①若飼喂普通飼料,突變體小鼠甲狀腺激素水平野生型,原因是。②實驗過程中,突變體小鼠飼料中添加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標準是。③圖1實驗結果表明。(3)科研人員進一步檢測兩組小鼠大腦海馬區(qū)中突觸的密度,結果如圖2。綜合已學知識和研究結果,請將如圖3①②③補充完整,完善TSH促進機體學習記憶的途徑。①;②;③。18.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嚴重時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須在內增殖,當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細胞時,會經過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和成熟釋放等幾個階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使B細胞增殖分化為和細胞,后者能產生特異性抗體。B細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兩個刺激信號:、,此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兩種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變異頻率非常高,導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據(jù)流行預測進行預防接種。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的免疫學原理是。(4)研究者通過實驗觀察NA抗體對病毒侵染細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實驗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兩位康復者的NA抗體(分別為D63、D21)、對照抗體、流感病毒和易感細胞。①實驗的主要步驟依次是:培養(yǎng)易感細胞、(選擇并排序)等。a.將抗體分別與流感病毒混合b.將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細胞培養(yǎng)瓶c.將各混合物分別加入不同細胞培養(yǎng)瓶d.檢測NA抗體與易感細胞的結合率e.檢測培養(yǎng)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檢測細胞對病毒的損傷程度②如圖中實驗結果表明,這兩位康復者均產生了抗NA的抗體,其中對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較好的抗體是。選用的對照抗體應該不能與特異性結合。③依據(jù)本實驗結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5)若你已被確診為流感患者,請列舉具體的應對措施:(答出一點即可)。19.氣孔是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葉片表皮。脫落酸(ABA)可通過特定的信號轉導途徑調節(jié)氣孔的開放程度,機制如圖。已知細胞質基質中Ca2+的濃度在20?200mnol/L之間,液泡中及細胞外Ca2+的濃度通常高達1mmol/L.(注:每個保衛(wèi)細胞同時存在“ROS”途徑和“IP3,cADPR”途徑)(1)由圖可知,ABA與ABA受體結合后,可通過ROS、IP3等信號途徑激活上的Ca2+通道,使Ca2+以方式轉運到細胞質基質中。細胞質基質中Ca2+濃度的增加,促進了K+及Cl-流出細胞,使保衛(wèi)細胞的滲透壓降低,保衛(wèi)細胞(填“吸水”或“失水”),氣孔關閉。(2)有人推測,ABA受體有胞內受體和細胞膜上受體兩種,為探究ABA受體位置,研究者進行了下列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實驗一實驗二步驟一培養(yǎng)葉片下表皮組織培養(yǎng)葉片下表皮組織步驟二向培養(yǎng)液中添加同位素標記的ABA向保衛(wèi)細胞內直接注射足以引起氣孔關閉的一定濃度ABA步驟三檢測檢測氣孔開放程度實驗結果細胞膜表面放射性明顯強于細胞內,氣孔關閉氣孔不關閉(3)據(jù)實驗一、二推測ABA受體只位于細胞膜上,但有人認為直接注入細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導致氣孔不關閉。因此設計了兩種防降解的“籠化ABA”,光解性“籠化ABA”能在紫外光作用下釋放有活性的ABA,非光解性“籠化ABA”則不能。實驗三Ⅰ組Ⅱ組步驟一培養(yǎng)葉片下表皮組織步驟二將i顯微注射入保衛(wèi)細胞內將ii顯微注射入保衛(wèi)細胞內步驟三用iii照射保衛(wèi)細胞30s步驟四檢測氣孔開放程度實驗結果氣孔關閉氣孔不關閉綜合實驗一、二、三結果表明,ABA受體位于。(4)植物在應答ABA反應時能產生一類磷脂一S1P(如圖所示)。為檢驗“S1P通過G蛋白起作用”的假設,用ABA處理擬南芥G蛋白缺失突變體保衛(wèi)細胞,檢測氣孔開放程度的變化。請評價該實驗方案并加以完善和修訂。20.鎘(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土壤鎘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環(huán)境問題。通過盆栽實驗,對利用植物修復鎘污染土壤進行了研究。(1)鎘在土壤中主要以難溶的Cd(OH)2、CdCO3等沉淀或Cd2+形式存在。Cd2+進入植物體內,會誘導活性氧的產生。植物的抗氧化系統(tǒng)(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等)可清除活性氧,抵抗鎘對植物的毒害。鎘可通過逐級積累,最終危害人體健康。(2)取未污染農田表層土,加入不同比例的鎘,制成不同鎘濃度的土壤。將籽粒莧種子點播在土壤中,90天后檢測,結果如圖。①籽粒莧能夠,因此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生產者。②對檢測結果的分析正確的有。A.籽粒莧對鎘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復作用B.籽粒莧植株干重變化表明,高濃度的鎘抑制籽粒莧生長C.SOD活性變化表明,100mg/kg的鎘毒害小于50mg/kg的鎘D.低濃度的鎘可刺激微生物的繁殖(3)密旋鏈霉菌是一種營腐生生活的放線菌。向鎘污染土壤中接種1.5g?kg-1的密旋鏈霉菌菌劑,然后點播籽粒莧種子,90天后檢測各項指標,結果如下表。分組籽粒莧土壤植株鎘含量(mg?kg-1)植株干重(g/株)SOD活性(U?g-1)CAT活性(U?g-1?min-1)總鎘含量(mg?kg-1)Cd2+含量(mg?kg-1)pH對照組70.0515.10752.5045.8312.126.65實驗組90.2622.52902.8040.6214.516.47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接種密旋鏈霉菌對籽粒莧修復鎘污染土壤具有促進作用。請解釋這種促進作用的可能原因(從三方面進行解釋)。(4)研究表明,適當施加有機肥(雞糞)可提高密旋鏈霉菌-籽粒莧聯(lián)合修復鎘污染土壤的效果,試分析可能原因。(5)為進一步提高對鎘污染土壤的修復效果,請?zhí)岢鲆粋€新的研究課題。21.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5)題。蚜蟲的適應策略蚜蟲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見的昆蟲。春季蚜蟲從受精卵開始發(fā)育,遷飛到取食宿主上度過夏季,其間行孤雌生殖,經卵胎生產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蟲遷飛回產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蟲周圍生活著很多生物,體內還有布氏菌等多種微生物,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如圖。蚜蟲以植物為食。植物通過篩管將以糖類為主的光合產物不斷運至根、莖等器官。組成篩管的篩管細胞之間通過篩板上的篩孔互通。篩管受損會引起篩管汁液中Ca2+濃度升高,導致篩管中P蛋白從結晶態(tài)變?yōu)榉墙Y晶態(tài)而堵塞篩孔,以阻止營養(yǎng)物質外泄。蚜蟲取食時,將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尋找到篩管,持續(xù)吸食篩管汁液,但刺吸的損傷并不引起篩孔堵塞。體外實驗表明,篩管P蛋白在Ca2+濃度低時呈現(xiàn)結晶態(tài),Ca2+濃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蟲唾液后P蛋白重新結晶。蚜蟲僅以篩管汁液為食,其體內的布氏菌從蚜蟲獲取全部營養(yǎng)元素。篩管汁液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糖類,所含氮元素極少。這些氮元素絕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無法完全滿足蚜蟲的需求。蚜蟲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來源如表。氨基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植物提供+\-布氏菌合成-+++++++\+注:“-”代表低于蚜蟲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蟲需求的量,“\”代表難以檢出。蚜蟲大量吸食篩管汁液,同時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為主要成分,為螞蟻等多種生物提供了營養(yǎng)物質。蚜蟲利用這些策略應對各種環(huán)境壓力,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1)蚜蟲生活環(huán)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構成了。從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角度分析,圖中實線單箭頭代表了的方向。(2)蚜蟲為布氏菌提供其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在蚜蟲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中,布氏菌來源的氨基酸與從植物中獲取的氨基酸。(3)蚜蟲能夠持續(xù)吸食植物篩管汁液,而不引起篩孔堵塞,可能是因為蚜蟲唾液中有的物質。(4)從文中可知,蚜蟲獲取足量的氮元素并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對策是。(5)從物質與能量以及進化與適應的角度,分析蚜蟲在冬季所采取的生殖方式對于種群延續(xù)和進化的意義。。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內環(huán)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A正確;
B、組成神經系統(tǒng)的細胞包括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神經元的結構包括胞體、樹突、軸突,B正確;
C、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大腦、腦干和小腦等,位于顱腔內)和脊髓(位于椎管內),C正確;
D、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漿細胞屬于淋巴細胞,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1、內環(huán)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其中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存的環(huán)境;組織液是組織細胞直接生存的內環(huán)境;淋巴是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存的環(huán)境。
2、人的神經系統(tǒng)包括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外周神經系統(tǒng)兩部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大腦、腦干和小腦等,位于顱腔內)和脊髓(位于椎管內)。外周神經系統(tǒng)分布在全身各處,包括與腦相連的腦神經和與脊髓相連的脊神經,它們都含有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2.【答案】B【解析】【解答】谷氨酸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原料,A不符合題意;由題干信息“細胞內的谷氨酸在運動皮層以及海馬區(qū)的神經末梢釋放,并能激活相關的腦內神經環(huán)路”可知,谷氨酸可作為一種參與神經調節(jié)的神經遞質,B符合題意;因為日光照射實驗動物皮膚后會使血液里的化學物質(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進入大腦神經細胞內并轉化成谷氨酸,因此光照會使實驗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C不符合題意;由題意可知,UCA在細胞中轉化成谷氨酸后參與神經調節(jié),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理清光照與動物學習能力以及對物體識別記憶能力增強之間的關系,日光照射實驗動物皮膚后會使血液里的化學物質(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進入大腦神經細胞內并轉化成谷氨酸,谷氨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且細胞內的谷氨酸在運動皮層以及海馬區(qū)的神經末梢釋放,并能激活相關的腦內神經環(huán)路,從而增強運動學習能力以及物體識別記憶能力,可知光照會使實驗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3.【答案】A【解析】【解答】A、早晨沒有進食和飲水,細胞外液滲透壓就會升高,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體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強了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A正確;
B、胰島素能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夠升高血糖,早晨沒有進食和飲水,血糖濃度降低,胰島A細胞釋放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濃度升高,B錯誤;
C、促腎上腺素是由垂體釋放的,C錯誤;
D、通過神經調節(jié)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散熱量,體溫保持穩(wěn)定,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血糖平衡調節(jié):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血糖會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引起胰島素的合成并釋放,同時也會引起下丘腦的某區(qū)域的興奮發(fā)出神經支配胰島B細胞的活動,使胰島B細胞合成并釋放胰島素,胰島素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貯存,從而使血糖下降。②當血糖下降時,血糖會直接刺激胰島A細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釋放,同時也會引起下丘腦的另一區(qū)域的興奮發(fā)出神經支配胰島A細胞的活動,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過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的轉化從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腦在這種情況下也會發(fā)出神經支配腎上腺的活動,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強,腎上腺素也能促進血糖上升。
2、水鹽平衡調節(jié):①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細胞外液滲透壓就會升高,這一情況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使得下丘腦一方面把信息傳到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使人產生渴覺而主動飲水,另一方面,下丘腦還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體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強了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②當人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就會降低,這一情況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使得下丘腦一方面把信息傳到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使人不產生渴覺,另一方面,下丘腦還減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體釋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減少,就減弱了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4.【答案】C【解析】【解答】A、高原氧氣含量較低,初到高原,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的比例增加,導致乳酸含量增加,從而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確;
B、胰島素可以促進葡萄糖氧化分解,因此細胞內氧氣和葡萄糖濃度的比值越小時,胰島素合成加速,B正確;
C、進食后,血糖上升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和下丘腦相關神經中樞,從而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C錯誤;
D、乳酸的含量變化促進胰島素合成分泌,這說明乳酸的含量變化是調控細胞內胰島素原基因表達的信號,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血糖的升高會刺激下丘腦的感受器進而通過神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但同時血糖的升高也會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分泌的增多:①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進糖類的氧化的分解③促進血糖轉化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進糖類轉化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腦和胰島B細胞,而下丘腦也會通過神經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會促進儲能物質向血糖的轉化,進而提高血糖。5.【答案】C【解析】【解答】A、TP破壞機體組織,使之釋放心磷脂(心磷脂是主要存在于動物細胞線粒體內膜上的一種磷脂),體內產生心磷脂抗體,從而導致抗體1為陽性,因此若抗體2為陰性,則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未感染梅毒,A正確;
B、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合并感染梅毒可能無法產生抗體,因此,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可出現(xiàn)抗體1、抗體2均為陰性,B正確;
C、抗體1針對的是心磷脂(心磷脂是主要存在于動物細胞線粒體內膜上的一種磷脂),不可以保護人體抵抗TP的侵染,C錯誤;
D、兩種檢測抗體的方法都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體液免疫的過程為,當病原體侵入機體時,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細胞,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漿細胞產生和分泌大量抗體,抗體可以隨體液在全身循環(huán)并與這種病原體結合。在多數(shù)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會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6.【答案】D【解析】【分析】最先發(fā)育為側枝的應是側芽1,其次是3、2,最慢的是側芽4,A錯誤;乙組枝條在單側光下仍會向光生長,B錯誤;丙組枝條由于頂端放的是瓊脂塊,單側光不會影響生長素在其中的分布,C錯誤;單側照光只影響芽頂端生長素的分布,甲和丙無頂芽,在黑暗中實驗現(xiàn)象不變,D正確。7.【答案】A【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細胞分裂素能夠促進籽粒變長,抑制籽粒變寬,A錯誤;
B、由圖可知,生長素與赤霉素在促進籽粒變長方面表現(xiàn)出協(xié)同作用,B正確;
C、由圖可知,油菜素內酯能促進籽粒變長,也能促進籽粒變寬,C正確;
D、由圖可知,多種激素共同調控胚乳發(fā)育過程,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體內一定部位合成,從產生部位運輸?shù)阶饔貌课?,并且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
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長素的作用表現(xiàn)為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
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8.【答案】D【解析】【解答】A、光敏色素是一類色素-蛋白復合體,不能參與光合作用,參與光合作用的是光合色素,A錯誤;
B、生長素促進果實發(fā)育,但涂抹一定量的生長素類似物不一定可以形成無子果實,也需要考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使用部位等,B錯誤;
C、植物激素起調節(jié)作用,沒有催化作用,酶起催化作用,C錯誤;
D、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控,是由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節(jié)共同完成的,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調節(jié),也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調節(jié),如光、溫度、重力等,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1)光作為一種信號,影響,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環(huán)境中的紅光、藍光對于植物的生長感受不同波長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遠紅光。
(2)光敏色素是一類蛋白質(色素-蛋白復合體)分布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其中在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
(3)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結構會發(fā)生變化→這一變化的信息傳導到細胞核內→基因選擇性表達→表現(xiàn)出生物學效應。
(4)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控,是由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調節(jié)共同完成的。環(huán)境因素不僅影響激素調節(jié),還會影響基因表達的過程,同時激素調節(jié)和環(huán)境因素的調節(jié)也需要通過基因表達的調控實現(xiàn)。9.【答案】A【解析】【解答】A、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所以是進化的基本單位,變異包括基因突變等,由于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所以個體的變異是普遍現(xiàn)象,A符合題意
B、初生演替是從沒有土壤環(huán)境的地區(qū)演替起來,而退耕還林、退塘還湖、布設人工魚礁等屬于一開始就有土壤環(huán)境,所以屬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題意
C、重疊的越多,生物爭搶資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對資源的利用越不充分,C不符合題意
D、雄孔雀的開屏現(xiàn)象是種內關系,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巖,冰川泥,水面)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火災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3)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4)自然演替的結果: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生態(tài)系統(tǒng)越來越穩(wěn)定.
(5)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階段,要與當?shù)氐臍夂蛳噙m應,主要是看溫度和水分.
2.進化相關知識點: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②可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
③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④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⑥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⑦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10.【答案】C【解析】【解答】A、t年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應為:nt=n0λt(n0:該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t:時間;nt:t年后種群數(shù)量;λ:增長的倍數(shù).),那么0~a年,λ值為1,所以種群數(shù)量不變,其年齡組成是穩(wěn)定型,A不符合題意;B、a~b年,λ值小于1,所以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年齡組成是衰退型,B不符合題意;C、b~c年,λ值小于1時,種群數(shù)量減少,λ值大于1時,種群數(shù)量增加,種群不呈“S”型增長,C符合題意;D、c~d年,λ值等于2,種群數(shù)量增加,呈“J”型增長,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理清種群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區(qū)別:
(1)含義
①增長率:單位數(shù)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shù)。
②增長速率: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shù)(即種群數(shù)量增長曲線的斜率),即增長速率=一定時間內增長的數(shù)量/時間。
假設某一種群的數(shù)量在某一單位時間t(如一年)內,由初始數(shù)量N0增長到數(shù)量Nt,則該種群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增長率=(末數(shù)-初數(shù))/初數(shù)×100%=(Nt-N0)/N0×100%(無單位);
增長速率=(末數(shù)-初數(shù))/單位時間=(Nt-N0)/t(有單位,如個/年)。11.【答案】B【解析】【解答】A、個體較大、數(shù)量較少的生物適合用逐個計數(shù)法統(tǒng)計種群數(shù)量,獲得數(shù)據(jù)比較準確,A錯誤;
B、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時,上層菌液中含有的菌體少于下層,直接吸取上層菌液會導致菌體數(shù)量少于真實值,B正確;
CD、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計數(shù)時,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shù)記作N,其中標記數(shù)為M,重捕個體數(shù)為n,重捕中標志個體數(shù)為m,假定總數(shù)中標記個體的比例與重捕取樣中標志個體的比例相同,則N=Mn÷m,標志物脫落和兩次捕獲間隔時間過短,都會導致重捕的個體中有標記的個體m減少,會導致所得數(shù)值較實際數(shù)值偏大,CD錯誤。
故選:B。
【分析】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標記重捕法,計算種群數(shù)量時利用公式計算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shù)記作N,其中標記數(shù)為M,重捕個體數(shù)為n,重捕中標志個體數(shù)為m,假定總數(shù)中標記個體的比例與重捕取樣中標志個體的比例相同,則N=Mn÷m。12.【答案】C【解析】【解答】A、從最后一組實驗結果可知,雞矢藤葉水提液均降低3種幼苗的化感作用,說明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種間和種內,A正確;
B、由前兩組實驗可知,當受體為薇甘菊時,Mm組的化感作用約為0.6;當受體為葛藤時,Mm組的化感作用為0.5,說明薇甘菊葉水提液對薇甘菊的化感作用有促進效果,B正確;
C、對比前兩組實驗,雞矢藤對薇甘菊生長表現(xiàn)為抑制,對葛藤生長表現(xiàn)為促進,C錯誤;
D、化感作用對不同生物的影響不同,故化感作用影響植物群落的組成,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1、生物的種間關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競爭、寄生。
2、根據(jù)題意分析,植物通過向外分泌化學物質對其他植物產生的影響,包括種間和種內。效應指數(shù)R=處理值/對照值-1,則當R>0時,起促進作用;R<0時,起抑制作用。13.【答案】A【解析】【解答】A、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通過統(tǒng)計樣方內優(yōu)勢種植物的個體數(shù)可獲知該優(yōu)勢種的種群密度,A錯誤;
B、近年來人為開發(fā)及黃河下游水量的減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龍湖濕地植物群落發(fā)生了較顯著變化,根據(jù)現(xiàn)有植物群落分布狀況可推測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確;
C、群落演替是指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演變現(xiàn)象,群落的演替是“優(yōu)勢替代”,群落中優(yōu)勢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的標志之一,C正確;
D、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不同植物群落與湖心的距離會隨著水位變化發(fā)生改變,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群落演替的概念特點和標志:
概念:在生物群落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一個群落代替另一個群落的演變現(xiàn)象。
特點:群落的演替長期變化累積的體現(xiàn),群落的演替是有規(guī)律的或有序的。
標志:在物種組成上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或者一定區(qū)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逐步替代的過程。
類型: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14.【答案】A【解析】【解答】A、植食動物糞便是指攝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⑦中,A正確;
B、輸入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①⑤之和為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因此①⑤之和不是輸入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全部能量,B錯誤;
C、⑤⑥⑦⑧之和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錯誤;
D、能量傳遞效率為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④不能表示植食動物的同化量,②不能表示植食動物的同化量,故④占②的百分比不為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去路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熱能;②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③殘體、糞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積累量,也包括動植物殘體以化學燃料形式被儲存起來的能量。即一個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分析題圖:圖中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量分為可利用①和不可利用⑤;可利用①分為被植食動物攝入②和未被攝入⑥;被植食動物攝入②包括植食動物同化量③和未同化量⑦;植食動物同化量③包括植食動物有機物積累量④和植食動物呼吸消耗量⑧。15.【答案】A【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A正確;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因為有機肥作為微生物的營養(yǎng),故有機肥的施入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B錯誤;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xiàn)了果樹對廢棄物多級利用,而不會使能量循環(huán)利用,C錯誤;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維持通??咳说淖饔?,物種比較單一,其穩(wěn)定性不會高于當?shù)刈匀簧鷳B(tài)系統(tǒng),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生態(tài)農業(yè)是指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在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yè)生產體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huán)再生是生態(tài)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主要是通過食物鏈完成的能量轉換,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從經濟上看,還是一條價值增殖量,因此,遵循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轉化效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16.【答案】(1)神經沖動帶來的膜電位變化;進入到胞內的鈣離子會促進囊泡內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方案一: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后,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能夠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低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而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存在的條件下,增加細胞外液的鈣離子濃度無法改變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不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因此實驗方案有缺陷。方案二: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和較低時分別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實驗方案設計較全面,實驗結果較明確;傳導;突觸前膜(2)與獵物胰島素結構相似;比胰島素更快速降低人體血糖濃度(3)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神經性病變的藥物;麻醉劑類藥物【解析】【解答】(1)①Na+內流會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引起膜電位變化,之后發(fā)生Ca2+內流。因此引起突觸前膜上Ca2+通道打開的原因是神經沖動帶來的膜電位變化。由圖可知過程②表示進入到胞內的Ca2+會促進囊泡內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
②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細胞內Ca2+濃度是否可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量,提出可供實驗的兩套備選方案:
方案一: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后,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能夠反映細胞內Ca2+濃度較低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而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存在的條件下,增加細胞外液的Ca2+濃度無法改變細胞內的Ca2+濃度,不能反映細胞內Ca2+濃度較高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因此實驗方案有缺陷。
方案二:能反映細胞內Ca2+濃度較高和較低時分別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實驗方案設計較全面,實驗結果較明確。
因此,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
③Na+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化學信號),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毒液的作用原理是阻礙獵物軸突膜上Na+通道開放,從而阻止興奮的傳導,也可通過阻礙Ca2+通道開放,使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不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阻止興奮的傳遞,進而發(fā)揮麻痹獵物的效果。
故填:神經沖動帶來的膜電位變化、進入到胞內的鈣離子會促進囊泡內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方案一: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后,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能夠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低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而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存在的條件下,增加細胞外液的鈣離子濃度無法改變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不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因此實驗方案有缺陷。方案二: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和較低時分別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實驗方案設計較全面,實驗結果較明確、傳導、突觸前膜。
(2)①胰島素是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激素,將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獵物體內后,會導致獵物血糖濃度降低,說明Con-InsG1蛋白結構與獵物胰島素結構相似。
②Con-InsG1蛋白還能夠結合人類胰島素受體,并且Con-InsG1蛋白與人類胰島素受體結合速率比胰島素結合速率快,說明毒液蛋白比胰島素更快速降低人體血糖濃度。
故填:與獵物胰島素結構相似;比胰島素更快速降低人體血糖濃度。
(3)由(2)可知,Con-InsG1蛋白能夠阻止興奮的傳遞、降低血糖,因此針對毒液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開發(fā)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神經性病變的藥物;麻醉劑類藥物。
故填:神經沖動帶來的膜電位變化;進入到胞內的鈣離子會促進囊泡內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方案一:施加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后,然后刺激突觸前神經細胞,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量,能夠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低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而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存在的條件下,增加細胞外液的鈣離子濃度無法改變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不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時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因此實驗方案有缺陷。方案二:能反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和較低時分別對神經遞質釋放的影響。實驗方案設計較全面,實驗結果較明確;傳導;突觸前膜。
故填: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神經性病變的藥物;麻醉劑類藥物。
【分析】興奮傳導和傳遞的過程
1、靜息時,神經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興奮部位和非興奮部位形成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興奮就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下去。
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需要通過突觸結構進行傳遞,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具體的傳遞過程為: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化學信號),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3、分析題圖:毒液的化學本質是多肽,其作用原理是阻礙獵物軸突膜上Na+通道開放,從而阻止興奮的產生與傳導,也可通過阻礙Ca2+通道開放,使突觸小泡中的神經遞質不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阻止興奮的傳遞,進而發(fā)揮麻痹獵物的效果。17.【答案】(1)垂體;信號分子(2)低于;突變體小鼠沒有促甲狀腺激素受體,使得促甲狀腺激素不能作用于甲狀腺,從而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減少;與正常小鼠體內甲狀腺激素濃度相當;TSH對海馬區(qū)神經元的影響可以獨立于甲狀腺激素起作用(3)甲狀腺;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突觸的密度【解析】【解答】(1)下丘腦會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這種激素作用于垂體后,使垂體分泌TSH(促甲狀腺激素),TSH(促甲狀腺激素)可作為信號分子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
故填:垂體;信號分子。
(2)①突變體小鼠沒有促甲狀腺激素受體,使得促甲狀腺激素不能作用于甲狀腺,從而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減少,因此突變體小鼠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于野生型。
②突變體小鼠與正常小鼠的甲狀腺激素濃度為無關變量,應該一致,因而飼料中添加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標準應該與正常小鼠體內激素濃度相當。
③分析題圖可知,在有甲狀腺激素作用的前提下,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缺失,不利于小鼠記憶的形成,這說明TSH對海馬區(qū)神經元的影響可以獨立于甲狀腺激素起作用。
故填:低于;突變體小鼠沒有促甲狀腺激素受體,使得促甲狀腺激素不能作用于甲狀腺,從而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減少;與正常小鼠體內甲狀腺激素濃度相當;TSH對海馬區(qū)神經元的影響可以獨立于甲狀腺激素起作用。
(3)圖中①TSH促甲狀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合成分泌更多的甲狀腺激素TH,②甲狀腺激素TH可以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由圖2可知,野生型突觸密度大于突變體的突觸密度,這說明適宜濃度的TSH作用于海馬區(qū)神經元,形成新突觸,增加了突觸的密度。兩方面共同作用,促進學習和記憶。
故填:甲狀腺;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加突觸的密度。
【分析】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如果外界條件寒冷,下丘腦會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這種激素作用于垂體后,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
甲狀腺激素的調節(jié)屬于反饋調節(jié):當甲狀腺激素增多后,反過來又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激素分泌,使得機體得到甲狀腺激素的調節(jié),同時又保證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致過多。18.【答案】(1)活細胞(宿主細胞)(2)記憶細胞;漿;抗原的直接刺激;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3)接種疫苗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抗體。當同種病原體再次入侵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可迅速作出反應,及時消滅病原體而免于得病(4)a、c、e;D63;流感病毒;可選用NA制備流感疫苗,進行治療(5)做好隔離防護措施(戴口罩等),防止傳染他人;②及時去醫(yī)院治療,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增加機體抵抗力【解析】【解答】(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宿主細胞)中才能進行繁殖。
故填:活細胞(宿主細胞)。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小部分分化為記憶細胞,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B細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兩個刺激信號: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乖蔬f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
故填:記憶細胞;漿;抗原的直接刺激;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
(3)疫苗相當于抗原,接種疫苗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抗體。當同種病原體再次入侵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可迅速作出反應,及時消滅病原體而免于得病,因此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故填:接種疫苗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抗體。當同種病原體再次入侵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可迅速作出反應,及時消滅病原體而免于得病。
(4)①為研究NA抗體對病毒侵染細胞的抑制作用,實驗的主要步驟依次是:培養(yǎng)易感細胞、a.將抗體分別與流感病毒混合、c.將各混合物分別加入不同細胞培養(yǎng)瓶、e.檢測培養(yǎng)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②由折線圖可知,隨著抗體濃度的增加,D63對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就較高,因此對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較好的抗體是D63,選用的對照抗體應不能與流感病毒特異性結合。
③D63對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就較高,可選用NA制備流感疫苗,進行治療。
故填:a、c、e;D63;流感病毒。
(5)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應對流感的具體措施:①做好隔離防護措施(戴口罩等),防止傳染他人;②及時去醫(yī)院治療,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增加機體抵抗力。
???????故填:做好隔離防護措施,防止傳染他人;及時去醫(yī)院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多喝水,多休息
【分析】1、體液免疫的過程為,當病原體侵入機體時,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fā)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細胞,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漿細胞產生和分泌大量抗體,抗體可以隨體液在全身循環(huán)并與這種病原體結合。在多數(shù)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會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2、細胞免疫的過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號,開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同時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huán),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19.【答案】(1)細胞膜和液泡膜;協(xié)助擴散(易化擴散);失水(2)放射性的強度位置及氣孔是否關閉(開放程度)(3)光解性“籠化ABA”;非光解性“籠化ABA”;紫外線;細胞膜上和細胞內(4)該實驗存在兩處缺陷。第一,不應該用ABA,應該用S1P處理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第二,補充一組對正常擬南芥同樣(用S1P處理)處理的對照實驗?!窘馕觥俊窘獯稹浚?)圖中保衛(wèi)細胞同時存在“ROS”途徑和“IP3,cADPR”兩個途徑,ABA與ABA受體結合后,可通過ROS、IP3等信號途徑激活細胞膜和液泡膜上的Ca2+通道,使Ca2+以協(xié)助擴散(細胞質基質中Ca2+的濃度在20?200mnol/L之間,液泡中及細胞外Ca2+的濃度通常高達1mmol/L,為順濃梯度的運輸)方式轉運到細胞質基質中。細胞質基質中Ca2+濃度的增加,促進了K+及Cl-流出細胞,使保衛(wèi)細胞的滲透壓降低,保衛(wèi)細胞將失水導致氣孔關閉。
故填:細胞膜和液泡膜;協(xié)助擴散(易化擴散;失水。
(2)ABA受體有胞內受體和細胞膜上受體兩種,為探究ABA受體位置,根據(jù)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判斷:實驗一的培養(yǎng)液中ABA進行了同位素標記,而實驗二的ABA注射到了保衛(wèi)細胞內,因此實驗一的步驟三應該檢測放射性的強度位置及氣孔是否關閉。
故填:放射性的強度位置及氣孔是否關閉(開放程度)。
(3)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兩種防降解的“籠化ABA”,光解性“籠化ABA”能在紫外光作用下釋放有活性的ABA,非光解性“籠化ABA”則不能。由題干信息“有人認為直接注入細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導致氣孔不關閉”,因此可將兩種防降解的“籠化ABA”分別注射入保衛(wèi)細胞內,兩種防降解的“籠化ABA”的區(qū)別是在紫外線下是否能分解,因此步驟三可選擇用紫外線照射保衛(wèi)細胞30s,由實驗結果可知,Ⅰ組氣孔關閉,Ⅱ組氣孔關閉,因此Ⅰ組注射的是光解性“籠化ABA”,Ⅱ組注射的是非光解性“籠化ABA”。將非光解性“籠化ABA”顯微注射入保衛(wèi)細胞內,氣孔不關閉,說明細胞內也有ABA受體,結合(2)可知,ABA受體位于細胞膜上和細胞內。
故填:光解性“籠化ABA”;非光解性“籠化ABA”;紫外線;細胞膜上和細胞內。
(4)為檢驗“S1P通過G蛋白起作用”的假設,用ABA處理擬南芥G蛋白缺失突變體保衛(wèi)細胞,檢測氣孔開放程度的變化。該實驗存在兩處缺陷。第一,不應該用ABA處理,應該用S1P處理擬南芥G蛋白缺失突變體保衛(wèi)細胞。第二,補充一組對正常擬南芥同樣(用S1P處理)處理的對照實驗,這樣才能檢驗“S1P通過G蛋白起作用”的假設是否正確。
故填:該實驗存在兩處缺陷。第一,不應該用ABA,應該用S1P處理擬南芥保衛(wèi)細胞。第二,補充一組對正常擬南芥同樣(用S1P處理)處理的對照實驗。
【分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體內一定部位合成,從產生部位運輸?shù)阶饔貌课?,并且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
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長素的作用表現(xiàn)為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
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20.【答案】(1)食物鏈(2)利用CO2制造有機物;ABD(3)密旋鏈霉菌產生酸性物質,使Cd(OH)2等沉淀溶解,促進了植物對于鎘的吸收。接種密旋鏈霉菌促進了籽粒莧生長,提高了吸收鎘的總量。接種密旋鏈霉菌提高了籽粒莧CAT、SOD的活性,增強了籽粒莧的抗鎘性(4)有機肥可以為密旋鏈霉菌提供營養(yǎng)和能量,促進其繁殖。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后為植物提供營養(yǎng),促進了籽粒莧生長。植物和密旋鏈霉菌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標準化枸杞批發(fā)買賣合同版
- 元旦活動策劃集錦15篇
- 水資源的調查報告
- 軍訓拓展心得體會15篇
- 技術員年度總結10篇
- 豎向荷載作用下群樁效應
- 關于七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
- 酒店的工作總結10篇
-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節(jié)課《昌盛的秦漢文化》 教學實錄2
- 廣東省東莞市黃岡理想學校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1章 第5節(jié) 綜合活動:創(chuàng)作校園報刊教學實錄 粵教版
- 標準-美國DS-160中文表格-1
- 2022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學科模擬試題(4套全部有解析)
- ktv營運總監(jiān)崗位職責
- NB-T 10609-2021 水電工程攔漂排設計規(guī)范
- 澳大利亞HIH保險公司破產案例
- 三級配電箱巡檢記錄
- 《全國統(tǒng)一安裝工程預算定額》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
- 試論plié的力量特征及其在芭蕾舞技術技巧中的運用
-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考試題庫與答案(完整版)
- 國內省及地市級名稱及郵編
- 2023年上海市旅行社責任保險統(tǒng)保保險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