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_第1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_第2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_第3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_第4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序杜甫之詩被稱為“詩史”,始見于唐孟棨《本事詩》:杜甫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高逸》第三)杜甫詩流傳之初的“當時”,已有號其為“詩史”者,但具體情形今已無從考知。孟棨對“詩史”的稱述,從時間和地域兩個方面予以了限定:杜甫的詩作未可一概以此例之?!缎绿茣?杜甫傳贊》云:“甫又善陳時事,律且精深,歷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边@也提示,“善陳時事”之作在全部杜詩中是特殊的部分。杜甫之后,“善陳時事”的詩人并不罕見,但是,人們以“詩史”冠之的卻絕無僅有??梢?,關系時事之作并非“詩史”的唯一條件,“詩史”之號中還寓有尊崇之意?!霸娛贰泵康某霈F(xiàn),是對杜甫詩歌的特質引起的反應和評說,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特性在此顯露。同時,這也可理解成一種超越了詩歌領域的認識:“詩史”說法本身就表明這是一個關系到古人對于文學和歷史關聯(lián)性的認識的論題,從傳統(tǒng)的學術思想中可以抉發(fā)出“詩史”說產生的其他緣由。構成杜甫“詩史”的基本要素是作品的紀事性,元稹《樂府古題序》中“即事名篇”一語極扼要地指明了杜甫《悲陳淘》《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一類詩篇的創(chuàng)作動因和方法;嚴峻慘切的社會現(xiàn)實觸發(fā)了詩人的感情和思慮,切合史實的詩題,又是解讀、領會其意蘊的直截了當的導引。安史之亂前后的歷史形勢不僅在當時深刻地左右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命運,而且,對于大唐王朝及整個封建社會的進程都產生了無可比擬的久遠影響。杜甫的“詩史”正是與這一歷史事變相關的產物。唐代的詩人中,杜甫是與陽危險惡、動蕩不定的形勢因緣最深的;這樣說,并不是因為杜甫處于世事變動的漩流的中心、或者他對于局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是基于他的詩歌是對當時歷史的最精深的藝術寫照這一事實以及認同這一事實的觀點。紀事與紀實大體是等同的。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紀事作品,一般都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原貌和情勢。而杜甫“詩史”的真實性,更源于他以整個的身心與事態(tài)人事交接,他注視著現(xiàn)實,并與進展中的現(xiàn)實同步前行,他甚至還是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人。杜甫用詩記錄下的所經歷或得自傳聞的事實,多少都具有歷史變化的征象,并且透露出一些歷史的本質?!霸娛贰币辉~,至少包含了可與歷史著作的記載互相參照的用意。周輝《清波雜志》引他人曰:“詩史,猶國史也?!边@一籠統(tǒng)的表述其實是就二者重合兼容的部分而言,用畫壇的行話來說,就是達到了“寫真不妄”(米芾《畫史序》)。李復《與侯謨秀才書》云:“杜詩謂之‘詩史’者,以班班可見當時;至于詩之序事,亦若史傳矣?!币允穫骺创旁?,是著眼于其中的內容可以提供對于歷史的真切了解這一點上。而詩歌與歷史著作在體制、功能和語言表現(xiàn)上的差異在此是有意被忽略的。新、舊《唐書》是后人了解和認識唐代歷史的主要來源。歷史的真相在歲月遷流中不免會蒙上霧翳,《唐書》編撰于唐王朝消亡之后,時間上的間隔使所謂的“正史”摻雜了謬誤混淆的成分。后世學者大都不否認這種見解。然而,杜甫詩中的記述,主要來自于直接的身受和雖間接卻相對親近的見聞,同時性的因素無疑使其記述更接近于事實本身。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自述道:“余讀史傳及舊聞,于知識間得少陵‘詩史’甚多,皆王原叔所不注者?!比绻f胡仔通過史傳來詮釋杜詩,從中獲益甚多;那么,劉克莊在《跋韓隱君詩》中所言,則明白道出杜詩更有真實性的價值:“禹錫專以新、舊唐史為案,‘詩史’為斷,故自題其書曰《史注杜詩》,此其所以有異于諸家乎?”以史注詩是通常的手段,但“案”和“斷”輕重是完全不同的?!皵唷本褪亲罱K證實和決斷,因為新、舊《唐書》“不必皆實”(《再跋陳禹錫杜詩補注》)。程頤在論及《春秋》經、傳的關系時,說“傳是案,經是斷”(引自清秦朝舒《消寒詩話》)。“案”和“斷”的作用被判然區(qū)分。當人們發(fā)現(xiàn)杜詩和史傳所述不一致時,有時幾乎不加考證就斷定可信的是杜甫之言。宋人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和王珪相關的一個女性。杜甫《送重表侄王砯評事使南?!吩娭杏芯洌骸拔抑瞎?,爾之高祖母?!庇捎谠妼@位女性分外敬仰并表彰了其卓異的事跡,引起了宋人的極大興趣。但因唐史記載與此詩稱說不一,遂眾說紛紜。蔡修《西清詩話》曰:“《唐書?列女傳》:王珪微時,母盧氏嘗云:‘子必貴,但未見與汝游者?!曇蝗找啃g、杜如晦過之,母曰:‘汝貴無疑?!d止此而已。質之少陵詩,事未究也?!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十三引)他在引杜詩稱頌該女性語后不由感嘆“其上下詳諦如此”!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上議及同一問題,更是指斥史傳“謬誤之甚”,并力贊杜詩之詳諦足以蕩清史書之蒙蔽。按常理,要證實記述同一事件的史書與杜詩孰正孰誤,僅以這兩者本身的相質對勘是不可靠的。盡管人際關系及時間的因素都傾向于杜甫,但不參考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而得出的結論是孤立無援的、因而也是難以成立的。洪邁對該詩牽涉的一些問題持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考察了若干史料后,他認為杜甫詩中所說,確有不能證實之處,因此不得不表示:“真不可曉也!”但是,出于對杜甫的崇信,他又以調停轉圜之語為之回護:“杜公稱其族姑事,不應不實。”(《容齋隨筆》卷十二《王珪李靖》)顯然,洪邁的心態(tài)是矛盾的,治學的求實與對杜甫的崇信均要顧及。比較起來,后人的態(tài)度就易于持正,清朝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認為:子孫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嘗不會染上此俗!而宋人據此以為“詩史”,“未免信杜太過矣”。(節(jié)選自劉誠《杜甫詩史解》,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棨對“詩史”的稱述有時間和地域限制,所以杜甫的詩歌不能都叫詩史。B.《新唐書?杜甫傳贊》指出杜甫全部詩歌中的“善陳時事”之作才叫詩史。C.歷史上,作品被稱為“詩史”的絕無僅有,杜甫的“三吏”“三別”是獨一無二的存在。D.“詩史”的說法關系到文學和歷史關聯(lián)性認知論題,與詩歌脫離了關系。(2)根據文本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為杜甫處于世事變動的漩流的中心,所以他的詩歌是對當時歷史最精深的藝術寫照。B.紀事與紀實大體等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紀事作品,一般都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原貌和情勢。C.杜甫“詩史”的真實性,更源于他以整個的身心與事態(tài)人事交接,他甚至還是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人。D.杜甫用詩記錄下的所經歷或得自傳聞的事實,多少都具有歷史變化的征象,并且透露出一些歷史的本質。(3)下列杜甫詩句,最不能體現(xiàn)“與歷史著作的記載互相參照”的一句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杜甫詩《石壕吏》B.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杜甫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C.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詩《前出塞》D.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詩歌《望岳》(4)白居易倡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歷史長河中“善陳時事”的詩人很多,為何只有杜詩被稱為“詩史”?(5)當人們發(fā)現(xiàn)杜詩和史傳所述不一致時,就斷定可信的是杜甫之言?!叭藗儭钡淖龇ㄊ欠裾_?結合文本解說。(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韶峰郁郁,湘水湯湯卞毓方韶山的“韶”,拆開來看,是“音”旁加一個“召”字。音召,音召,音樂召來了什么呢?相傳上古時候,舜帝南巡到了這個地方,奏樂助興,引得百鳥翔集,鳳凰來儀。這樂,就名為“韶”。這山,也便緣了“韶”樂,得名為韶山。鳳凰不落無寶地,古老的傳說,已為偉人的出世埋下了久遠的伏筆。韶山沖上屋場,毛澤東的故居舊貌依然。一九七〇年,我第二次來時是這樣;一九六六年,初次來時也是這樣。門前盈盈著一彎蓮塘,塘中綠葉田田,酡紅點點。塘邊,一座石砌的碼頭,極有韻致地,延伸到水中央。碼頭的左側是木制的水車架,為防風剝雨蝕,在表層又抹了一道水泥。沿塘的四周,栽了十一棵樹,為松,為杉,更多的為柳。屋后峰攢巒簇,高低遠近錯雜,蓊蔚從霧里騰起,煙霏在林梢變幻。故居是湖南農村常見的“凹”形結構,土墻,瓦頂,高而軒敞。房屋亦齊全,除“凹”形的一側和鄧姓人家共建,正堂之外尚有退堂,臥室之外又有臥室,柴屋之外另有倉庫,豬欄之外另有牛欄。無論是第一次,還是這一次,我都認定,倘若稍加裝修,即使在今日的湘中,仍不失為一座美廬。變化了的是鄉(xiāng)鄰,是背景。突出的是蓮塘對岸,正沖著故居的門楣,冒出了一棟洋派的“毛家飯店”。女店主叫湯瑞仁,當年這運動那運動中的積極分子。聞風善動的角色,常常比反應遲鈍者占有更多的先機。湯瑞仁的這一招合乎民情,又得著地利,生意自然做得十分紅火,招牌如今響遍三湘,還一路亮到北京。她無疑帶了一個好頭,故居附近的鄉(xiāng)親,幾乎家家兼營飯館,有的還兼營旅社。那招牌,一律神氣地冠著“毛”字。這一刻,當我穿過故居屋后的曬谷坪沿山路曲折,尋找毛澤東父母的墳墓,一路上,便不斷有店家招呼用餐。不過,也僅僅限于機械性的招呼,不見有人上來拉客。變動中的韶山人,在踏入商海之際,仍然存著不卑不亢的矜持。守候在毛澤東父母墳山的小販,就伶俐活絡多了。游客剛到坡腳,她們就熱情地迎上前來,兜售香燭、紀念品,你不買,她們就前后跟定,循循善誘,或者說糾纏不休。使用頻率最高,也最能說動游客掏出錢包的,要數如下的臺詞:“這里是毛主席家的祖山,很靈的喲!你大老遠地跑來,一定要帶一點靈氣回去喲!”委實靈。山,還是普通的山,樹,還是普通的樹,合葬的墳墓,也不過是水泥地一圈,黃土一丘。但你往墓前一站,千般嘈雜,萬種思慮,都會從腦海中退潮,消隱。五千年華夏青史隨風飄逝,只剩一張白紙。八萬里風云雷電傍谷沉落,太初般寂靜。無所謂秦皇漢武,無所謂唐宗宋祖,記不起羅馬人、高盧人,記不起耶穌、牛頓,遠離了股市、房改,遠離了麻將牌、世界杯。山川隨地球旋轉而旋轉,草木賴溪壑清芬而清芬。你凝神,屏息,默數自己的心跳。然后閑眺墓側的任意一截松枝,欣賞綴于髭葉間的松果,體味蘊含在松果間的禪思;或者冥想左近的另一座土墓——毛澤東的元配毛羅氏之墓,沒有墓碑,沒有裝飾,沒有……或者你什么也沒有眺望,什么也沒有冥想。唯有空靈,絕對空靈。滴水洞更添了一層神秘,此地雖號稱仙山洞府,實際上并無山洞,它只是萬綠叢中的一處“世外桃源”。毛澤東祖上曾在此生息,祖父毛恩普就葬在西側山腰的虎歇坪。因此,六十年代初,遵照毛本人的意愿,在此興建了三棟別墅式的建筑群。去滴水洞,浸透感官的是清,雅,幽,深。“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泵献谧V記載的這首小詩,無疑在宣告——正如毛氏宗祠的一副對聯(lián)所夸示:“太極所生歷鐘瑞氣;華胄出后定有達人。”進洞的路呈上坡狀,右側是奇岫危峰,峰巔處長松繡天,濤聲百沸。峰腳刻有若干當代人的題詞,最醒目的是毛的次子岸青,分別用俄文、中文題寫了“我酷愛韶山”,落款是“毛岸清”。一個“酷”字,托出了心頭呼拉拉的烈焰。路的左側是湛湛深潭,周遭密蘿纏繞,修篁垂映,看上去淥淵鏡凈,波瀾不驚。正當你左觀右賞,頻頻回頭之際,前方,或上方,或四面八方,傳來了“紅太陽”的頌歌,并配合著毛澤東講話的錄音。歌聲忽強忽弱,話音忽柔忽剛。游客若在其外,若在其中。仿佛那逝去的日腳,又馬蹄般得得得、得得得地踏來,踏來。紅塵中能保留這樣一個所在,也是主客共同的緣分?;厥准韧以浫文慷谩褒堫仭?。吾輩碌碌蒼生,見一次已屬殊榮,而我竟一而再,再而三,算是三生有幸的了!佛家講究“攝光”,我雖不是佛教徒,確實領受了偉人給予自己心靈造成的狂熱體驗。不過,三次都是在天安門前的群眾集會,偉人立于高處,我居低處,以低望高,只能仰。仰視偉人,這也是那個年頭特有的角度。毛澤東天縱雄姿,氣概非凡,只一瞥,就在我的靈臺永遠生了根?!把觥?,畢竟不是視覺的雙向交流。就算毛澤東垂愛俯視,未必能看清我。他只是把我等同于眼前的一縷纖維,一滴水,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故居旁的曬谷坪,我同一位賣紀念品的少女聊天,順便問:“姑娘,你知道毛主席家是什么成分?”“富農呀?!彼届o地回答,“這一片二十二畝地,都是他們家的?!薄翱墒?,一般書上,都含含糊糊地說成農民?”我認識一位姓劉的詩人,文革間無意中說出毛主席出身富農,便交出了十個月的自由,飽嘗鐵窗風味?!案晦r也是農民嘛。”少女笑了,“從前這里沒幾戶,就毛主席一家,姓鄧的鄰居一家,我祖爺爺一家,相互都知底的。我祖爺爺姓李,和毛主席從小一堆兒玩。二十年代,毛主席在韶山搞農民運動,縣城的反動派要抓他,毛主席扮成郎中連夜出走,就是我祖爺爺他們把他抬下山的。敘述簡練,有板有眼,還帶了普通話的味兒,不由得對她高看一眼。“能談談你的情況嗎?我看你不像是做小生意的?!薄拔覇幔吭谙驵l(xiāng)讀師范,今年畢業(yè),還沒分配。今天替我爸爸看攤。爸爸是黨員,上午去區(qū)里開會了。媽媽在看另外的攤子。我還有一個哥哥,在西安讀武警技術學院?!案浇偣灿卸嗌贁偽唬俊薄叭齻€。原則上每戶人家只準擺一個,這星期我家領班,按規(guī)矩,就可以擺四個,所以忙不過來?!薄澳悴粫粼跊_里做生意吧?”“哪能呢,我大概會分到縣里教書。說實話,如今韶山沖的孩子,的確很少念書。他們早早就出來做生意,仗著這是旅游區(qū):一年到頭,總有客人來哩。”(節(jié)選自卞毓方散文《韶峰郁郁,湘水湯湯》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引用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傳說——韶樂飄飄,百鳥朝鳳,能夠增強文章的吸引力,讓讀者充滿遐思。B.我兩次來韶山,都認定,倘若稍加裝修,……仍不失為一座美廬,作者希望把毛主席故居裝修得更加漂亮。C.你往墓前一站,千般嘈雜,萬種思慮,都會從腦海中退潮,消隱,墓地是不易設置景點的,讓人不安。D.“毛澤東的故居舊貌依然”與“變化了的是鄉(xiāng)鄰”,兩個段落運用對比寫法,表達作者盼望韶山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2)關于文中劃線的段落,下列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段運用“補敘”的手法,回憶了自己曾經三次目睹毛主席的風采,三次都是在天安門前的群眾集會。B.作者引用佛教用語“攝光”,并且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看到毛主席時候的獨特的心理感受。C.毛澤東天縱雄姿,氣概非凡,只一瞥,就在我的靈臺永遠生了根,這里“靈臺”就是“心”的代名詞。D.本段真實地再現(xiàn)了特殊年代,偉人給予自己心靈造成的狂熱體驗,讓讀者也能領略到對偉人的崇拜之情。(3)“滴水洞更添了一層神秘”作者是如何寫出它的神秘性的。(4)文章結尾寫我與一位賣紀念品的少女聊天,有人認為是“畫蛇添足”,你是否認可,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2分)3.(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軍制。”荀卿曰:“將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殺老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獲。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貢。微子啟封于宋,曹觸龍斷于軍。商之服民,所以養(yǎng)生之者無異周人。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無幽閑辟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王者有誅而無戰(zhàn),城守不攻,兵格不擊。敵上下相喜則慶之,不屠城,不潛軍,不留眾,師不越時,故亂者樂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迸R武君曰:“善。”陳囂問荀卿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避髑湓唬骸胺侨晁?。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保ü?jié)選自《資治通鑒?秦紀一》有刪改)材料二: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碧煜轮?,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庇墒怯^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節(jié)選自蘇軾《荀卿論》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彼見其師A歷詆天下之賢人B自是C其愚D以為古先E圣王皆無足法者F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弱,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老人和孩子。與《論語》“赤也為之小”的“小”用法相同。B.格,抵御,與《禮記?大學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詞義相同。C.許,贊許,與《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的“許”字意思相同。D.“小人之為不善”中的“之”,在主語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與《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的“之”用法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形式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雄厚,語言質樸,說理透徹。句法簡練綿密,多用整句,又善于比喻。B.荀子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荀子論述兵法也頭頭是道,具有兵家特點。但是,材料一的作者卻不贊成荀子。C.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夏桀、殷紂王所做的一切,表現(xiàn)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堯、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一種偽裝。蘇軾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D.李斯焚燒儒家的“六經”。蘇軾認為,李斯的錯誤做法是受到老師荀子不良教誨造成的。師徒就如父親和兒子一樣。(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②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5)你是否贊同蘇軾對荀子的猛烈批評。請結合文本和《勸學》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各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則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注:清朝道光皇帝十八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次年(1839年)到廣東查禁鴉片。鴉片戰(zhàn)爭廣州陷落后(1841年5月),道光把責任歸咎林則徐,革除四品卿官銜,充軍伊犁。適逢黃河決口,林則徐奉旨治理黃河,結束后,道光皇帝沒有收回成命。1842年,林則徐在西安啟程奔赴伊犁,臨行,作詩二首告別家人。這是第二首。(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概括了詩人自己的主要經歷和當時的心情?!熬蒙衿!笔钦f長期辛苦,精神疲憊;“定不支”是說身體衰弱,不能支撐。B.頷聯(lián)是名句。(《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遭人誹謗,子產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本名句屬于“化神奇為神奇”。C.頸聯(lián)采用“反語”的寫法,“君恩厚”正是說道光皇帝刻薄寡恩,對待有功之人不但沒有獎勵,反而充軍發(fā)配到新疆伊犁。D.尾聯(lián)詩人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老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宋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2)詩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現(xiàn)出林則徐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質?(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愁苦”是抽象的情感,古人在詩文中能把它寫成具體可感的事物,比如“,”。(2)洞庭湖,歷史上,號稱“八百里洞庭”,在古典詩歌里,作者總能寫出其恢弘的氣勢,如“,”。(3)古代文人有傲氣,也有傲骨。他們從來不買頤指氣使的官僚的賬,比如:“,?!比?、語言文字運用(18分)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毛澤東和魯迅,都很重視中國農民問題,都是分析農民問題的高手。要了解中國社會,推動中國社會的改造和進步,離不開對農村和農民的研究,離不開對農民開展工作。魯迅解剖農民,特別是農民的消極面,異常深刻。他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把普通農民作為主人公的作家,其農村題材小說,塑造了阿Q、閏土、七斤等典型的農民形象,再現(xiàn)了近代中國封閉、落后、蕭條的農村景象,描寫了農民在政治、經濟和思想上受到的壓迫和束縛,同時寫了辛亥革命因為沒有喚醒底層農民而失敗的必然性。出身農家的毛澤東,早期從事革命活動,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農村和農民。他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也得益于對農村社會和農民處境的深入調查研究。毛澤東和魯迅的這個共同點,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他們自覺根據中國實際來思考中國問題癥結的必然結果。當然,比較起來,毛澤東更注重挖掘農民的積極面。他1939年給周揚的信中,有過說明:“我同你談過,魯迅著重表現(xiàn)農民其黑暗面,封建主義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爭、反抗地主,即民主主義的一面,這是因為他未曾經驗過農民斗爭之故造成的?!钡拇_,親身領導農民運動的毛澤東,在其《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描寫的農民,與魯迅筆下的阿Q、閏土,不可(A)。著名記者趙超構1944年訪問延安后,在《初見毛澤東》一文中說,“毛澤東在尊重農民社會的舊習慣基礎上播種共產黨的理論和政策”。這個見解,(B)。(1)請在文中AB兩處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在文中橫波浪線處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精神基礎,鄉(xiāng)村文化振興貫穿于鄉(xiāng)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持續(xù)的精神動力。產業(yè)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就是要形成綠色安全、優(yōu)質高效的鄉(xiāng)村產業(yè)體系,為農民持續(xù)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yè)支撐。生態(tài)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農村最大優(yōu)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xiāng)村綠色發(fā)展之路,讓良好生態(tài)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支撐點。人才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人才的支撐,鄉(xiāng)村振興只能是一句空話。鄉(xiāng)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數量、結構和質量能夠滿足鄉(xiāng)村振興的需要。組織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保障條件,就是要培養(yǎng)造就一批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優(yōu)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鄉(xiāng)村治理新機制。(1)劃線處的并列短語,有人認為語序需要調整為“愿意來、干得好、能出彩、留得住”,說說你的看法。(2)請簡要分析文中各個段落關系,畫出簡易的思維導圖。(3)文中說“人才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因素”,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闡述原因。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節(jié),學生陸續(xù)到老師家拜年,老師拿出最好的蘋果招待學生。問第一個學生:“吃個蘋果吧!”她想了又想,搖搖頭,沒說話。問第二個學生:“吃個蘋果吧!”他有些勉強:“吃一個就吃一個!”問第三個學生:“吃個蘋果吧!”他滿臉不屑:“蘋果有什么好吃的?”問第四個學生:“吃個蘋果吧!”她看到后笑著說:“多漂亮的蘋果,謝謝您!”并雙手接了過來。老師聽完后也很高興。以上四位學生的言語和行為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8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序杜甫之詩被稱為“詩史”,始見于唐孟棨《本事詩》:杜甫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高逸》第三)杜甫詩流傳之初的“當時”,已有號其為“詩史”者,但具體情形今已無從考知。孟棨對“詩史”的稱述,從時間和地域兩個方面予以了限定:杜甫的詩作未可一概以此例之?!缎绿茣?杜甫傳贊》云:“甫又善陳時事,律且精深,歷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边@也提示,“善陳時事”之作在全部杜詩中是特殊的部分。杜甫之后,“善陳時事”的詩人并不罕見,但是,人們以“詩史”冠之的卻絕無僅有??梢?,關系時事之作并非“詩史”的唯一條件,“詩史”之號中還寓有尊崇之意?!霸娛贰泵康某霈F(xiàn),是對杜甫詩歌的特質引起的反應和評說,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特性在此顯露。同時,這也可理解成一種超越了詩歌領域的認識:“詩史”說法本身就表明這是一個關系到古人對于文學和歷史關聯(lián)性的認識的論題,從傳統(tǒng)的學術思想中可以抉發(fā)出“詩史”說產生的其他緣由。構成杜甫“詩史”的基本要素是作品的紀事性,元稹《樂府古題序》中“即事名篇”一語極扼要地指明了杜甫《悲陳淘》《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一類詩篇的創(chuàng)作動因和方法;嚴峻慘切的社會現(xiàn)實觸發(fā)了詩人的感情和思慮,切合史實的詩題,又是解讀、領會其意蘊的直截了當的導引。安史之亂前后的歷史形勢不僅在當時深刻地左右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命運,而且,對于大唐王朝及整個封建社會的進程都產生了無可比擬的久遠影響。杜甫的“詩史”正是與這一歷史事變相關的產物。唐代的詩人中,杜甫是與陽危險惡、動蕩不定的形勢因緣最深的;這樣說,并不是因為杜甫處于世事變動的漩流的中心、或者他對于局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是基于他的詩歌是對當時歷史的最精深的藝術寫照這一事實以及認同這一事實的觀點。紀事與紀實大體是等同的。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紀事作品,一般都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原貌和情勢。而杜甫“詩史”的真實性,更源于他以整個的身心與事態(tài)人事交接,他注視著現(xiàn)實,并與進展中的現(xiàn)實同步前行,他甚至還是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人。杜甫用詩記錄下的所經歷或得自傳聞的事實,多少都具有歷史變化的征象,并且透露出一些歷史的本質?!霸娛贰币辉~,至少包含了可與歷史著作的記載互相參照的用意。周輝《清波雜志》引他人曰:“詩史,猶國史也?!边@一籠統(tǒng)的表述其實是就二者重合兼容的部分而言,用畫壇的行話來說,就是達到了“寫真不妄”(米芾《畫史序》)。李復《與侯謨秀才書》云:“杜詩謂之‘詩史’者,以班班可見當時;至于詩之序事,亦若史傳矣?!币允穫骺创旁?,是著眼于其中的內容可以提供對于歷史的真切了解這一點上。而詩歌與歷史著作在體制、功能和語言表現(xiàn)上的差異在此是有意被忽略的。新、舊《唐書》是后人了解和認識唐代歷史的主要來源。歷史的真相在歲月遷流中不免會蒙上霧翳,《唐書》編撰于唐王朝消亡之后,時間上的間隔使所謂的“正史”摻雜了謬誤混淆的成分。后世學者大都不否認這種見解。然而,杜甫詩中的記述,主要來自于直接的身受和雖間接卻相對親近的見聞,同時性的因素無疑使其記述更接近于事實本身。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自述道:“余讀史傳及舊聞,于知識間得少陵‘詩史’甚多,皆王原叔所不注者?!比绻f胡仔通過史傳來詮釋杜詩,從中獲益甚多;那么,劉克莊在《跋韓隱君詩》中所言,則明白道出杜詩更有真實性的價值:“禹錫專以新、舊唐史為案,‘詩史’為斷,故自題其書曰《史注杜詩》,此其所以有異于諸家乎?”以史注詩是通常的手段,但“案”和“斷”輕重是完全不同的?!皵唷本褪亲罱K證實和決斷,因為新、舊《唐書》“不必皆實”(《再跋陳禹錫杜詩補注》)。程頤在論及《春秋》經、傳的關系時,說“傳是案,經是斷”(引自清秦朝舒《消寒詩話》)?!鞍浮焙汀皵唷钡淖饔帽慌腥粎^(qū)分。當人們發(fā)現(xiàn)杜詩和史傳所述不一致時,有時幾乎不加考證就斷定可信的是杜甫之言。宋人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和王珪相關的一個女性。杜甫《送重表侄王砯評事使南?!吩娭杏芯洌骸拔抑瞎?,爾之高祖母?!庇捎谠妼@位女性分外敬仰并表彰了其卓異的事跡,引起了宋人的極大興趣。但因唐史記載與此詩稱說不一,遂眾說紛紜。蔡修《西清詩話》曰:“《唐書?列女傳》:王珪微時,母盧氏嘗云:‘子必貴,但未見與汝游者?!曇蝗找啃g、杜如晦過之,母曰:‘汝貴無疑?!d止此而已。質之少陵詩,事未究也?!保ā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十三引)他在引杜詩稱頌該女性語后不由感嘆“其上下詳諦如此”!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上議及同一問題,更是指斥史傳“謬誤之甚”,并力贊杜詩之詳諦足以蕩清史書之蒙蔽。按常理,要證實記述同一事件的史書與杜詩孰正孰誤,僅以這兩者本身的相質對勘是不可靠的。盡管人際關系及時間的因素都傾向于杜甫,但不參考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而得出的結論是孤立無援的、因而也是難以成立的。洪邁對該詩牽涉的一些問題持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考察了若干史料后,他認為杜甫詩中所說,確有不能證實之處,因此不得不表示:“真不可曉也!”但是,出于對杜甫的崇信,他又以調停轉圜之語為之回護:“杜公稱其族姑事,不應不實?!保ā度蔟S隨筆》卷十二《王珪李靖》)顯然,洪邁的心態(tài)是矛盾的,治學的求實與對杜甫的崇信均要顧及。比較起來,后人的態(tài)度就易于持正,清朝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認為:子孫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嘗不會染上此俗!而宋人據此以為“詩史”,“未免信杜太過矣”。(節(jié)選自劉誠《杜甫詩史解》,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孟棨對“詩史”的稱述有時間和地域限制,所以杜甫的詩歌不能都叫詩史。B.《新唐書?杜甫傳贊》指出杜甫全部詩歌中的“善陳時事”之作才叫詩史。C.歷史上,作品被稱為“詩史”的絕無僅有,杜甫的“三吏”“三別”是獨一無二的存在。D.“詩史”的說法關系到文學和歷史關聯(lián)性認知論題,與詩歌脫離了關系。(2)根據文本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因為杜甫處于世事變動的漩流的中心,所以他的詩歌是對當時歷史最精深的藝術寫照。B.紀事與紀實大體等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紀事作品,一般都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原貌和情勢。C.杜甫“詩史”的真實性,更源于他以整個的身心與事態(tài)人事交接,他甚至還是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人。D.杜甫用詩記錄下的所經歷或得自傳聞的事實,多少都具有歷史變化的征象,并且透露出一些歷史的本質。(3)下列杜甫詩句,最不能體現(xiàn)“與歷史著作的記載互相參照”的一句D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杜甫詩《石壕吏》B.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杜甫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C.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詩《前出塞》D.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詩歌《望岳》(4)白居易倡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歷史長河中“善陳時事”的詩人很多,為何只有杜詩被稱為“詩史”?(5)當人們發(fā)現(xiàn)杜詩和史傳所述不一致時,就斷定可信的是杜甫之言?!叭藗儭钡淖龇ㄊ欠裾_?結合文本解說?!窘獯稹浚?)D.“與詩歌脫離了關系”錯,于文無據,無中生有。故選D。(2)A.強加因果關系。原文是說“這樣說,并不是因為杜甫處于世事變動的漩流的中心、或者他對于局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是基于他的詩歌是對當時歷史的最精深的藝術寫照這一事實以及認同這一事實的觀點”。故選A。(3)用學生學過的杜甫詩歌,感悟“詩史”一詞,至少包含了可與歷史著作記載相互參照的用意。A.詩人通過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禍亂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B.安史之亂的消息尚未傳到長安,然而詩人在長安往奉先縣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C.是寫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D.是作者25歲登臨泰山抒發(fā)的情感,與歷史著作沒有什么聯(lián)系。故選D。(4)由“杜甫之后,‘善陳時事’的詩人并不罕見,但是,人們以‘詩史’冠之的卻絕無僅有??梢姡P系時事之作并非‘詩史’的唯一條件,‘詩史’之號中還寓有尊崇之意”可知,關系時事之作并非“詩史”的唯一條件;“詩史”之號中還寓有尊崇之意。(5)示例一:人們的做法不正確。①由“盡管人際關系及時間的因素都傾向于杜甫,但不參考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而得出的結論是孤立無援的、因而也是難以成立的”可知,不參考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而得出的結論是孤立無援的、因而也是難以成立的。②由“洪邁對該詩牽涉的一些問題持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考察了若干史料后,他認為杜甫詩中所說,確有不能證實之處,因此不得不表示:‘真不可曉也!’但是,出于對杜甫的崇信,他又以調停轉圜之語為之回護:‘杜公稱其族姑事,不應不實’”可知,出于對杜甫的崇信,犯了主觀主義錯誤。③由“比較起來,后人的態(tài)度就易于持正,清朝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認為:子孫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嘗不會染上此俗”可知,子孫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嘗不會染上此俗!示例二:人們的做法正確。①由“然而,杜甫詩中的記述,主要來自于直接的身受和雖間接卻相對親近的見聞,同時性的因素無疑使其記述更接近于事實本身”可知,杜甫詩中的記述,主要來自于直接的身受和雖間接卻相對親近的見聞,同時性的因素無疑使其記述更接近于事實本身。②由“宋人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和王珪相關的一個女性。杜甫《送重表侄王砯評事使南海》詩中有句:‘我之曾老姑,爾之高祖母。’……珪一日引房玄齡、杜如晦過之,母曰:‘汝貴無疑?!d止此而已。質之少陵詩,事未究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三引)他在引杜詩稱頌該女性語后不由感嘆‘其上下詳諦如此’”可知,宋人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和王珪相關的一個女性的事例,杜甫在《送重表侄王砯評事使南?!分杏涗浄浅T攲?,史書無法相比。③由“洪邁對該詩牽涉的一些問題持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考察了若干史料后,他認為杜甫詩中所說,確有不能證實之處,因此不得不表示:‘真不可曉也!’但是,出于對杜甫的崇信,他又以調停轉圜之語為之回護:‘杜公稱其族姑事,不應不實’”可知,出于對杜甫的崇信。答案:(1)D(2)A(3)D(4)①關系時事之作并非“詩史”的唯一條件;②“詩史”之號中還寓有尊崇之意。(5)示例一:人們的做法不正確。①不參考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而得出的結論是孤立無援的、因而也是難以成立的。②出于對杜甫的崇信,犯了主觀主義錯誤。③子孫夸耀其祖宗,乃人情所然,杜甫何嘗不會染上此俗!示例二:人們的做法正確。①杜甫詩中的記述,主要來自于直接的身受和雖間接卻相對親近的見聞,同時性的因素無疑使其記述更接近于事實本身。②宋人涉及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和王珪相關的一個女性的事例,杜甫在《送重表侄王砯評事使南?!分杏涗浄浅T攲?,史書無法相比。③出于對杜甫的崇信。(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韶峰郁郁,湘水湯湯卞毓方韶山的“韶”,拆開來看,是“音”旁加一個“召”字。音召,音召,音樂召來了什么呢?相傳上古時候,舜帝南巡到了這個地方,奏樂助興,引得百鳥翔集,鳳凰來儀。這樂,就名為“韶”。這山,也便緣了“韶”樂,得名為韶山。鳳凰不落無寶地,古老的傳說,已為偉人的出世埋下了久遠的伏筆。韶山沖上屋場,毛澤東的故居舊貌依然。一九七〇年,我第二次來時是這樣;一九六六年,初次來時也是這樣。門前盈盈著一彎蓮塘,塘中綠葉田田,酡紅點點。塘邊,一座石砌的碼頭,極有韻致地,延伸到水中央。碼頭的左側是木制的水車架,為防風剝雨蝕,在表層又抹了一道水泥。沿塘的四周,栽了十一棵樹,為松,為杉,更多的為柳。屋后峰攢巒簇,高低遠近錯雜,蓊蔚從霧里騰起,煙霏在林梢變幻。故居是湖南農村常見的“凹”形結構,土墻,瓦頂,高而軒敞。房屋亦齊全,除“凹”形的一側和鄧姓人家共建,正堂之外尚有退堂,臥室之外又有臥室,柴屋之外另有倉庫,豬欄之外另有牛欄。無論是第一次,還是這一次,我都認定,倘若稍加裝修,即使在今日的湘中,仍不失為一座美廬。變化了的是鄉(xiāng)鄰,是背景。突出的是蓮塘對岸,正沖著故居的門楣,冒出了一棟洋派的“毛家飯店”。女店主叫湯瑞仁,當年這運動那運動中的積極分子。聞風善動的角色,常常比反應遲鈍者占有更多的先機。湯瑞仁的這一招合乎民情,又得著地利,生意自然做得十分紅火,招牌如今響遍三湘,還一路亮到北京。她無疑帶了一個好頭,故居附近的鄉(xiāng)親,幾乎家家兼營飯館,有的還兼營旅社。那招牌,一律神氣地冠著“毛”字。這一刻,當我穿過故居屋后的曬谷坪沿山路曲折,尋找毛澤東父母的墳墓,一路上,便不斷有店家招呼用餐。不過,也僅僅限于機械性的招呼,不見有人上來拉客。變動中的韶山人,在踏入商海之際,仍然存著不卑不亢的矜持。守候在毛澤東父母墳山的小販,就伶俐活絡多了。游客剛到坡腳,她們就熱情地迎上前來,兜售香燭、紀念品,你不買,她們就前后跟定,循循善誘,或者說糾纏不休。使用頻率最高,也最能說動游客掏出錢包的,要數如下的臺詞:“這里是毛主席家的祖山,很靈的喲!你大老遠地跑來,一定要帶一點靈氣回去喲!”委實靈。山,還是普通的山,樹,還是普通的樹,合葬的墳墓,也不過是水泥地一圈,黃土一丘。但你往墓前一站,千般嘈雜,萬種思慮,都會從腦海中退潮,消隱。五千年華夏青史隨風飄逝,只剩一張白紙。八萬里風云雷電傍谷沉落,太初般寂靜。無所謂秦皇漢武,無所謂唐宗宋祖,記不起羅馬人、高盧人,記不起耶穌、牛頓,遠離了股市、房改,遠離了麻將牌、世界杯。山川隨地球旋轉而旋轉,草木賴溪壑清芬而清芬。你凝神,屏息,默數自己的心跳。然后閑眺墓側的任意一截松枝,欣賞綴于髭葉間的松果,體味蘊含在松果間的禪思;或者冥想左近的另一座土墓——毛澤東的元配毛羅氏之墓,沒有墓碑,沒有裝飾,沒有……或者你什么也沒有眺望,什么也沒有冥想。唯有空靈,絕對空靈。滴水洞更添了一層神秘,此地雖號稱仙山洞府,實際上并無山洞,它只是萬綠叢中的一處“世外桃源”。毛澤東祖上曾在此生息,祖父毛恩普就葬在西側山腰的虎歇坪。因此,六十年代初,遵照毛本人的意愿,在此興建了三棟別墅式的建筑群。去滴水洞,浸透感官的是清,雅,幽,深?!耙汇^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泵献谧V記載的這首小詩,無疑在宣告——正如毛氏宗祠的一副對聯(lián)所夸示:“太極所生歷鐘瑞氣;華胄出后定有達人?!边M洞的路呈上坡狀,右側是奇岫危峰,峰巔處長松繡天,濤聲百沸。峰腳刻有若干當代人的題詞,最醒目的是毛的次子岸青,分別用俄文、中文題寫了“我酷愛韶山”,落款是“毛岸清”。一個“酷”字,托出了心頭呼拉拉的烈焰。路的左側是湛湛深潭,周遭密蘿纏繞,修篁垂映,看上去淥淵鏡凈,波瀾不驚。正當你左觀右賞,頻頻回頭之際,前方,或上方,或四面八方,傳來了“紅太陽”的頌歌,并配合著毛澤東講話的錄音。歌聲忽強忽弱,話音忽柔忽剛。游客若在其外,若在其中。仿佛那逝去的日腳,又馬蹄般得得得、得得得地踏來,踏來。紅塵中能保留這樣一個所在,也是主客共同的緣分?;厥准韧?,我曾經三次目睹“龍顏”。吾輩碌碌蒼生,見一次已屬殊榮,而我竟一而再,再而三,算是三生有幸的了!佛家講究“攝光”,我雖不是佛教徒,確實領受了偉人給予自己心靈造成的狂熱體驗。不過,三次都是在天安門前的群眾集會,偉人立于高處,我居低處,以低望高,只能仰。仰視偉人,這也是那個年頭特有的角度。毛澤東天縱雄姿,氣概非凡,只一瞥,就在我的靈臺永遠生了根?!把觥保吘共皇且曈X的雙向交流。就算毛澤東垂愛俯視,未必能看清我。他只是把我等同于眼前的一縷纖維,一滴水,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故居旁的曬谷坪,我同一位賣紀念品的少女聊天,順便問:“姑娘,你知道毛主席家是什么成分?”“富農呀?!彼届o地回答,“這一片二十二畝地,都是他們家的?!薄翱墒牵话銜?,都含含糊糊地說成農民?”我認識一位姓劉的詩人,文革間無意中說出毛主席出身富農,便交出了十個月的自由,飽嘗鐵窗風味?!案晦r也是農民嘛?!鄙倥α?,“從前這里沒幾戶,就毛主席一家,姓鄧的鄰居一家,我祖爺爺一家,相互都知底的。我祖爺爺姓李,和毛主席從小一堆兒玩。二十年代,毛主席在韶山搞農民運動,縣城的反動派要抓他,毛主席扮成郎中連夜出走,就是我祖爺爺他們把他抬下山的。敘述簡練,有板有眼,還帶了普通話的味兒,不由得對她高看一眼。“能談談你的情況嗎?我看你不像是做小生意的?!薄拔覇??在湘鄉(xiāng)讀師范,今年畢業(yè),還沒分配。今天替我爸爸看攤。爸爸是黨員,上午去區(qū)里開會了。媽媽在看另外的攤子。我還有一個哥哥,在西安讀武警技術學院?!案浇偣灿卸嗌贁偽??”“三十三個。原則上每戶人家只準擺一個,這星期我家領班,按規(guī)矩,就可以擺四個,所以忙不過來?!薄澳悴粫粼跊_里做生意吧?”“哪能呢,我大概會分到縣里教書。說實話,如今韶山沖的孩子,的確很少念書。他們早早就出來做生意,仗著這是旅游區(qū):一年到頭,總有客人來哩。”(節(jié)選自卞毓方散文《韶峰郁郁,湘水湯湯》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A.文章開頭引用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傳說——韶樂飄飄,百鳥朝鳳,能夠增強文章的吸引力,讓讀者充滿遐思。B.我兩次來韶山,都認定,倘若稍加裝修,……仍不失為一座美廬,作者希望把毛主席故居裝修得更加漂亮。C.你往墓前一站,千般嘈雜,萬種思慮,都會從腦海中退潮,消隱,墓地是不易設置景點的,讓人不安。D.“毛澤東的故居舊貌依然”與“變化了的是鄉(xiāng)鄰”,兩個段落運用對比寫法,表達作者盼望韶山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2)關于文中劃線的段落,下列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本段運用“補敘”的手法,回憶了自己曾經三次目睹毛主席的風采,三次都是在天安門前的群眾集會。B.作者引用佛教用語“攝光”,并且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看到毛主席時候的獨特的心理感受。C.毛澤東天縱雄姿,氣概非凡,只一瞥,就在我的靈臺永遠生了根,這里“靈臺”就是“心”的代名詞。D.本段真實地再現(xiàn)了特殊年代,偉人給予自己心靈造成的狂熱體驗,讓讀者也能領略到對偉人的崇拜之情。(3)“滴水洞更添了一層神秘”作者是如何寫出它的神秘性的。(4)文章結尾寫我與一位賣紀念品的少女聊天,有人認為是“畫蛇添足”,你是否認可,請簡要說明?!窘獯稹浚?)A.理解正確。B.“作者希望把毛主席故居裝修得更加漂亮”理解錯誤,作者沒有這種想法。C.“墓地是不易設置景點的,讓人不安”無中生有。D.“表達作者盼望韶山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理解錯誤,只是對現(xiàn)狀的呈現(xiàn)和思考。故選A。(2)A.運用“補敘”的手法,理解錯誤。應該是“插敘”。故選A。(3)①“相傳上古時候,舜帝南巡到了這個地方,奏樂助興,引得百鳥翔集,鳳凰來儀。這樂,就名為‘韶’。這山,也便緣了‘韶’樂,得名為韶山。鳳凰不落無寶地,古老的傳說,已為偉人的出世埋下了久遠的伏筆”,文章開頭的神話傳說,已經給文章罩上了神秘的色彩。②“滴水洞更添了一層神秘,此地雖號稱仙山洞府,實際上并無山洞,它只是萬綠叢中的一‘世外桃源’。毛澤東祖上曾在此生息,祖父毛恩普就葬在西側山腰的虎歇坪。因此,六十年代初,遵照毛本人的意愿,在此興建了三棟別墅式的建筑群。去滴水洞,浸透感官的是清,雅,幽,深”,去滴水洞,浸透感官的是清,雅,幽,深,體現(xiàn)神秘感。③“進洞的路呈上坡狀,右側是奇岫危峰,峰巔處長松繡天,濤聲百沸。峰腳刻有若干當代人的題詞,最醒目的是毛的次子岸青,分別用俄文、中文題寫了‘我酷愛韶山’,落款是‘毛岸清’。一個‘酷’字,托出了心頭呼拉拉的烈焰。路的左側是湛湛深潭,周遭密蘿纏繞,修篁垂映,看上去淥淵鏡凈,波瀾不驚”,進洞的路呈上坡狀,右側是奇岫危峰,峰巔處長松繡天,濤聲百沸。左側是湛湛深潭,周遭密蘿纏繞,修篁垂映,增添神秘。④“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献谧V記載的這首小詩,無疑在宣告——正如毛氏宗祠的一副對聯(lián)所夸示:‘太極所生歷鐘瑞氣;華胄出后定有達人?!泵献谧V記載的小詩和毛氏宗祠的一副對聯(lián)渲染了滴水洞的神秘色彩。⑤“正當你左觀右賞,頻頻回頭之際,前方,或上方,或四面八方,傳來了‘紅太陽’的頌歌,并配合著毛澤東講話的錄音。歌聲忽強忽弱,話音忽柔忽剛。游客若在其外,若在其中。仿佛那逝去的日腳,又馬蹄般得得得、得得得地踏來,踏來。紅塵中能保留這樣一個所在,也是主客共同的緣分”,巧妙地增加了音樂和錄音:前方,或上方,或四面八方,傳來了“紅太陽”的頌歌,并配合著毛澤東講話的錄音。歌聲忽強忽弱,話音忽柔忽剛。游客若在其外,若在其中。喚回了逝去的歲月。(4)我不認可畫蛇添足的說法。結尾“我”與少女聊天的情節(jié)“在故居旁的曬谷坪,我同一位賣紀念品的少女聊天,順便問:‘姑娘,你知道毛主席家是什么成分?’‘富農呀?!届o地回答,‘這一片二十二畝地,都是他們家的?!墒?,一般書上,都含含糊糊地說成農民?’我認識一位姓劉的詩人,文革間無意中說出毛主席出身富農,便交出了十個月的自由,飽嘗鐵窗風味?!晦r也是農民嘛。’少女笑了,‘從前這里沒幾戶,就毛主席一家,姓鄧的鄰居一家,我祖爺爺一家,相互都知底的。我祖爺爺姓李,和毛主席從小一堆兒玩。二十年代,毛主席在韶山搞農民運動,縣城的反動派要抓他,毛主席扮成郎中連夜出走,就是我祖爺爺他們把他抬下山的。敘述簡練,有板有眼,還帶了普通話的味兒,不由得對她高看一眼”,第一層對話,談及毛主席成分,姑娘回答客觀,爽朗,沒有為難和不自然,真實客觀看待歷史,且?guī)в袧鉂獾淖院乐??!澳苷務勀愕那闆r嗎?我看你不像是做小生意的”“我嗎?在湘鄉(xiāng)讀師范,今年畢業(yè),還沒分配。今天替我爸爸看攤。爸爸是黨員,上午去區(qū)里開會了。媽媽在看另外的攤子。我還有一個哥哥,在西安讀武警技術學院”“附近總共有多少攤位?”“三十三個。原則上每戶人家只準擺一個,這星期我家領班,按規(guī)矩,就可以擺四個,所以忙不過來”“你不會留在沖里做生意吧?”“哪能呢,我大概會分到縣里教書。說實話,如今韶山沖的孩子,的確很少念書。他們早早就出來做生意,仗著這是旅游區(qū):一年到頭,總有客人來哩?!钡诙M對話,圍繞韶山人生活追求來談,不會完全依賴旅游業(yè)生活,愿意去教書,希望孩子們多念書,有自己的不一樣的追求。她與開“毛家飯店”的女店主湯瑞仁和在毛澤東父母墳山兜售香燭、紀念品的小販共同組成了社會人群,三者都是韶山沖有代表性的生活實體。聊天少女與女店主湯瑞仁和小販形成鮮明對比,點明了散文主旨——紅色旅游景點的人們應該有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結尾寫聊天少女,文章結構安排獨具匠心。結尾給文章增加亮色,能引發(fā)讀者更廣泛地思考。答案:(1)A(2)A(3)①文章開頭的神話傳說,已經給文章罩上了神秘的色彩。②去滴水洞,浸透感官的是清,雅,幽,深。③進洞的路呈上坡狀,右側是奇岫危峰,峰巔處長松繡天,濤聲百沸。左側是湛湛深潭,周遭密蘿纏繞,修篁垂映。④毛氏宗譜記載的小詩和毛氏宗祠的一副對聯(lián)渲染了滴水洞的神秘色彩。⑤巧妙地增加了音樂和錄音:前方,或上方,或四面八方,傳來了“紅太陽”的頌歌,并配合著毛澤東講話的錄音。歌聲忽強忽弱,話音忽柔忽剛。游客若在其外,若在其中。喚回了逝去的歲月。(4)我不認可畫蛇添足的說法。①聊天少女與開“毛家飯店”的女店主湯瑞仁和在毛澤東父母墳山兜售香燭、紀念品的小販共同組成了社會人群,三者都是韶山沖有代表性的生活實體。②聊天少女與女店主湯瑞仁和小販形成鮮明對比,點明了散文主旨——紅色旅游景點的人們應該有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③結尾寫聊天少女,文章結構安排獨具匠心。④結尾給文章增加亮色,能引發(fā)讀者更廣泛地思考。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2分)3.(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軍制?!避髑湓唬骸皩⑺拦模擂\,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殺老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獲。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貢。微子啟封于宋,曹觸龍斷于軍。商之服民,所以養(yǎng)生之者無異周人。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無幽閑辟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对姟吩唬骸晕髯詵|,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王者有誅而無戰(zhàn),城守不攻,兵格不擊。敵上下相喜則慶之,不屠城,不潛軍,不留眾,師不越時,故亂者樂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迸R武君曰:“善?!标悋虇栜髑湓唬骸跋壬h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秦紀一》有刪改)材料二: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節(jié)選自蘇軾《荀卿論》有刪改)(1)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彼見其師A歷詆天下之賢人B自是C其愚D以為古先E圣王皆無足法者F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老弱,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老人和孩子。與《論語》“赤也為之小”的“小”用法相同。B.格,抵御,與《禮記?大學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詞義相同。C.許,贊許,與《三國志?諸葛亮傳》“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的“許”字意思相同。D.“小人之為不善”中的“之”,在主語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與《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的“之”用法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和形式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雄厚,語言質樸,說理透徹。句法簡練綿密,多用整句,又善于比喻。B.荀子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荀子論述兵法也頭頭是道,具有兵家特點。但是,材料一的作者卻不贊成荀子。C.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夏桀、殷紂王所做的一切,表現(xiàn)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堯、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一種偽裝。蘇軾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D.李斯焚燒儒家的“六經”。蘇軾認為,李斯的錯誤做法是受到老師荀子不良教誨造成的。師徒就如父親和兒子一樣。(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②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5)你是否贊同蘇軾對荀子的猛烈批評。請結合文本和《勸學》簡要說明?!窘獯稹浚?)句意:李斯見他的老師荀卿罵盡天下的賢人,更加堅定的確信自己愚蠢的想法是正確的,認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完全不值得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圖一時痛快所發(fā)表的言論,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話會導致這樣的后果?!氨艘娖鋷煔v詆天下之賢人”中“天下之賢人”作賓語,故在“天下之賢人”后斷開;“自是其愚”表意完整,故在“自是其愚”后斷開;“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承前省略主語“李斯”,故在“不知”前斷開。故選BDF。(2)A.正確?!墩撜Z》“赤也為之小”的“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相。句意:像公西華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小相。B.“詞義相同”錯,《禮記?大學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意思是推究,研究。句意: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C.正確?!懊孔员扔诠苤贅芬?,時人莫之許也”的“許”字意思是贊許。句意: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不承認這件事。D.正確?!肚f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的“之”,用在主語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鵬鳥從南海遷徙時。故選B。(3)B.“材料一的作者卻不贊成荀子”錯誤。由“臨武君曰:‘善’”可知,臨武君贊同荀子的觀點。故選B。(4)①誅,誅殺;亂,禍害;捍,保護;賊,敵人。譯文:該誅殺時,誅殺的不是百姓,而是禍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護敵人的,那么他也就是敵人了。②故,所以;惡,憎惡;循,遵循;亂,作亂。譯文:所謂仁者愛人,正因為愛人,才憎惡害人的人;義者遵循情理,正因為遵循情理,才憎惡反叛、作亂的人。(5)不贊同:①荀子的“人性惡”,是荀子堅持的學術觀點?!叭诵员緪骸焙汀叭诵员旧啤痹掝}在今天也爭論不休。②如果真是學生李斯做錯了事,不應該一味地責怪老師荀子。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③荀子是不朽的,給后人留下了諸如《勸學篇》等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文章。贊同:①荀子認為“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是大錯誤;②主張“人性惡”,觀點錯誤,③《勸學》中,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學習的最終歸宿,確實非常好的觀點,強調“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暗合蘇軾的觀點:李斯的狠厲超過老師荀子。答案:(1)BDF(2)B(3)B(4)①該誅殺時,誅殺的不是百姓,而是禍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護敵人的,那么他也就是敵人了。②所謂仁者愛人,正因為愛人,才憎惡害人的人;義者遵循情理,正因為遵循情理,才憎惡反叛、作亂的人。(5)不贊同:①荀子的“人性惡”,是荀子堅持的學術觀點。“人性本惡”和“人性本善”話題在今天也爭論不休。②如果真是學生李斯做錯了事,不應該一味地責怪老師荀子。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③荀子是不朽的,給后人留下了諸如《勸學篇》等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文章。贊同:①荀子認為“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是大錯誤;②主張“人性惡”,觀點錯誤,③《勸學》中,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學習的最終歸宿,確實非常好的觀點,強調“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暗合蘇軾的觀點:李斯的狠厲超過老師荀子。參考譯文:材料一:臨武君說:“有道理。那么請問圣明君王的軍制又該怎樣。”荀況說:“將領建旗擊鼓號令三軍,至死也不棄鼓奔逃;御手駕戰(zhàn)車,至死也不放松韁繩;百官恪守職責,至死也不離開崗位;大夫盡心效力,死于戰(zhàn)陣行列。軍隊聽到鼓聲即前進,聽到鉦聲即后退,服從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還在其次。命令不準前進而前進,猶如命令禁止后退而還要后退一樣,罪過是相等的。不殘殺老弱,不踐踏莊稼,不追捕不戰(zhàn)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頑抗的人,不俘獲跑來歸順的人。該誅殺時,誅殺的不是百姓,而是禍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護敵人的,那么他也就成為敵人了。所以,不戰(zhàn)而退的人生,相拒頑抗的人死,跑來歸順的人則被獻給統(tǒng)帥。微子啟因多次規(guī)勸商紂王,后歸順周王而受封為宋國國君,專門諂諛紂王的曹觸龍被處以軍中重刑。歸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與周朝百姓沒有區(qū)別。故而近處的人唱著歌歡樂地頌揚周天子,遠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來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論是多么邊遠荒僻鄙陋的國家,周天子也派人去關照,讓百姓安居樂業(yè),以至四海之內如同一家,周王朝恩威所能達到的屬國,沒有不服從、歸順的。這樣的君王即叫作‘人師’,即為人表率的人?!对娊洝氛f:‘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褪侵傅倪@個。圣明君王的軍隊施行懲處而不挑起戰(zhàn)爭,固守城池而不發(fā)動進攻,與敵對陣作戰(zhàn)而不先行出擊,敵人上上下下喜悅歡欣就慶賀,并且不洗劫屠戮敵方的城鎮(zhèn),不偷襲無防備的敵人,不使將士們長久地滯留在外,軍隊出動作戰(zhàn)不超越計劃的時間,如此,便使混亂國家的百姓都喜歡這種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國君的統(tǒng)治,希望這種君王的軍隊到來。”臨武君說:“你說的不錯?!标悋虇栜鳑r說:“您議論用兵之道,總是以仁義為根本,而仁者愛人,義者遵循情理,既然如此又怎么用兵打仗呢?一切用兵之事都是為了爭奪、攻伐啊?!避鳑r說:“并非像你所理解的這樣。所謂仁者愛人,正因為愛人,才憎惡害人的人;義者遵循情理,正因為循理,才憎惡反叛、作亂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為了爭奪、攻伐?!辈牧隙很髑洌矚g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而且毫不退讓,敢于發(fā)表高深的言論而不管他人的看法。他的言論讓愚昧的人感到震驚,讓品行不端的人感到高興。子思、孟子,是世上人們所說的賢人和君子。但荀卿卻獨自說:“擾亂天下的人,是子思和孟子?!碧煜碌娜巳绱吮姸啵蝗嗜肆x士也如此眾多。荀卿卻獨自說:“人的本性是惡的。夏桀、商紂的行為是出于本性。唐堯、虞舜的行為則是偽裝的。”從這些話來看,可以推測他的為人必定剛愎自用、傲慢不遜,并且過于自負。那個李斯,則更是特別過分的人了?,F(xiàn)在看來,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壞事,都還是有所顧忌的,所以夏、商兩朝雖然滅亡,桀、紂兩君雖然殘暴,但上古賢明君主的法度、禮樂、刑政,還不至于達到滅絕而不可查考的地步,這說明桀、紂還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廢棄。而李斯,只有他驕矜傲慢不顧一切,焚燒了孔子的六經,誅殺了夏、商、周三代諸侯的后代,破壞了周公的井田制度,這種膽大妄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見他的老師荀卿罵盡天下的賢人,更加堅定的確信自己愚蠢的想法是正確的,認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完全不值得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圖一時痛快所發(fā)表的言論,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話會導致這樣的后果。父親如果殺人報仇,那么他的兒子也一定會變成盜賊強盜。荀卿闡明了王道,闡述了禮樂的法則,可是他的學生李斯,卻用他傳授的那些學問擾亂天下,他高傲的言論,奇異的觀點,比起荀卿,真可以說是更加地激烈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各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則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注:清朝道光皇帝十八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次年(1839年)到廣東查禁鴉片。鴉片戰(zhàn)爭廣州陷落后(1841年5月),道光把責任歸咎林則徐,革除四品卿官銜,充軍伊犁。適逢黃河決口,林則徐奉旨治理黃河,結束后,道光皇帝沒有收回成命。1842年,林則徐在西安啟程奔赴伊犁,臨行,作詩二首告別家人。這是第二首。(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首聯(lián)概括了詩人自己的主要經歷和當時的心情?!熬蒙衿!笔钦f長期辛苦,精神疲憊;“定不支”是說身體衰弱,不能支撐。B.頷聯(lián)是名句。(《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遭人誹謗,子產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本名句屬于“化神奇為神奇”。C.頸聯(lián)采用“反語”的寫法,“君恩厚”正是說道光皇帝刻薄寡恩,對待有功之人不但沒有獎勵,反而充軍發(fā)配到新疆伊犁。D.尾聯(lián)詩人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老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宋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2)詩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現(xiàn)出林則徐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質?【解答】(1)C.反語的說法和解釋都是錯誤的。頸聯(lián)回應首聯(lián),發(fā)表對“赴戍”的議論:自己因罪戍邊,并未殺頭,也未株連親人,道光帝還給了“效力贖罪”的出路,這也是“君恩厚”,林則徐故作曠達,借曠達語來安慰家人。事實上,自1838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的八天時間,道光帝曾連續(xù)八次召見林則徐,詢問禁煙大計,最后授以“欽差大臣關防”。林則徐從13歲奪得科舉考試府試第一名。到54歲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從翰林院編修小京官(七品),到手捱數省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一品),主要得力于道光帝不斷地賞識、選拔、重用。但是,感戴道光帝知遇之恩的是林則徐,對道光帝打擊迫害愛國大臣表示極大憤懣的也是林則徐。“謫居”兩句,正表達了林則徐百感交集、矛盾重重的復雜心態(tài)。故選C。(2)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兩次用典。頷聯(lián)“頷聯(lián)若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lián)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xiàn)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吧酪浴?,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因改革軍賦制度受到別人毀謗,他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边@里的“以”字原意是“為”“做”或“從事”,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才能讀懂全詩?!蔽猜?lián)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發(fā)而來: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樸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睏顦憬柽@首打油詩對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為官。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說:“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樸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對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夠您了,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蓖瑫r,頷聯(lián)“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又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作者林則徐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①由“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可知,雖力量微弱、任重神疲,但只要有利國家,仍義不容辭、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②由“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可知,正確對待委屈,能接受不公正的待遇。③由“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可知,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性格,對未來充滿信心。答案:(1)C(2)詩歌運用的藝術手法有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兩次用典和頷聯(lián)的直抒胸臆的寫法。作者林則徐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①雖力量微弱、任重神疲,但只要有利國家,仍義不容辭、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②正確對待委屈,能接受不公正的待遇。③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性格,對未來充滿信心。譯句: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戍卒適宜。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賞析: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fā)配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發(fā)配到新疆伊犁。詩人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悲憤下寫下此詩。首聯(lián)是說: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xù)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干必定無法支持。這與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杜牧的“清時有味是無能”等詩句同一機杼,都是正話反說、反言見意之辭。頷聯(lián)若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lián)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xiàn)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生死以”,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因改革軍賦制度受到別人毀謗,他說:“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边@里的“以”字原意是“為”“做”或“從事”,準確地理解它的含義才能讀懂全詩。頸聯(lián)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著巨痛,細細咀嚼,似有萬丈波瀾?!爸喚印?,意為罷官回鄉(xiāng)或流放邊遠地區(qū)。按封建社會的慣例,大臣無論受到什么處分,只要未曾殺頭,都得叩謝皇恩浩蕩。這就像普希金筆下那個忠心耿耿而無端受責的俄國老奴對暴戾的主子說的話一樣:“讓我去放豬,那也是您的恩典?!苯酉聛硎钦f:“到邊疆做一個多干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yǎng)拙之道。”“剛”,即“剛好”“正好”。也就是說:“您這樣處理一個罪臣再合適不過了?!蔽猜?lián)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發(fā)而來: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樸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睏顦憬柽@首打油詩對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為官。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說:“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樸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毖酝庵猓扔诤畹貙Φ拦獾郾硎荆骸拔乙菜藕驂蚰?,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狈饨ㄉ鐣械囊晃淮笾页?,能說出這樣的牢騷話來,也就達到極限了。我們認真體味這首七律,當能感覺出它和屈原的《離騷》一脈相通的心聲。對仗工穩(wěn)而靈活,是此詩寫作技巧上的一個特點。如,以“國家”對“禍?!保浴吧馈睂Α氨苴叀?,按詞性來說,都是正對?!吧酪浴钡摹耙浴弊肿鳌盀椤苯猓莿釉~;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愁苦”是抽象的情感,古人在詩文中能把它寫成具體可感的事物,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洞庭湖,歷史上,號稱“八百里洞庭”,在古典詩歌里,作者總能寫出其恢弘的氣勢,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3)古代文人有傲氣,也有傲骨。他們從來不買頤指氣使的官僚的賬,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