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一、(9分)1.(9分)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題。近日,一批老科學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傳播。其中有“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院士的微分方程筆記,每一個字都工整得如同印刷體一般,信中對后生晚輩的①垂問具體到“另起一行的數(shù)學公式是否該退兩格”的問題……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輩科學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而且他們在筆記中傳達出的家國情懷,“對于青年學子的成長來說,就像食物中的‘鹽’一樣不可缺少”。這些手稿的流傳,得益于一項搶救歷史資料的工作,即②《老科學家學術(shù)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這項工程力求真實③反應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科技發(fā)展情況,豐富了我國的科技史文獻。④截至統(tǒng)計時間,采集工程已經(jīng)搜集到600余位科學家的手稿、書信等實物原件7萬余件及大量數(shù)字化資料。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1)對文中畫橫線處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A.①處,將“垂問”改為“指導”。B.②處,將書名號改為雙引號。C.③處,將“反應”改為“反映”。D.④處,將“截至”改為“截止”。(2)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A.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B.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C.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還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D.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還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3)下列選項中與選文加點部分文字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法最接近的一項是A.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B.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將進酒》)C.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D.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李賀《李憑箜篌引》)二、(9分)2.(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文學常常廢棄常規(guī)語法和標準語匯,通過修辭尋找嶄新的話語可能。中國古代的許多理論家已經(jīng)察覺到修辭的巨大力量。這導致許多理論家對修辭反感乃至恐懼。概括地說,這種反感源于一個擔憂,這即是所謂的“巧言亂德”。“信言不羨,美言不信”——老子的論斷無疑是一個代表性的觀點。它涉及話語主體的道德品格,這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不謀而合。亞里士多德認為,演說者的人品同時決定了他的說辭是否可信。與此相似,中國古代的理論家也曾提出“修辭立其誠”。文辭修飾的意義是確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實內(nèi)心。所以,“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另一方面又聲明“辭達而已矣”。這既是對于修辭意義的肯定每一個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受到相應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因此,人們必須考察話語主體的構(gòu)成,它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什么,話語主體試圖說服的對象是誰。這時(摘編自南帆《文學理論(新讀本)?第八章修辭》)材料二:近來,所謂“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wǎng)絡媒體中頻頻出現(xiàn),其浮夸荒誕的文風,卻成為少數(shù)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制作標題的“口頭禪”。當網(wǎng)絡流量與廣告收益掛鉤,媒體浮夸行文背后的“眼球情結(jié)”就與“營銷心態(tài)”結(jié)成了同盟。于是,唯“買家”需求馬首是瞻。長此以往,忽視了多方求證、核查事實的基本功;而一旦為了抓住眼球而不擇手段,記錄歷史、傳播價值等媒體責任就無從談起。一個時代的文風與社會風氣相互作用。漢初文章質(zhì)樸暢達,折射出開明務實的治世風貌;而唐代古文運動則開啟了中國散文的又一高峰,毛澤東同志要求文章擺脫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而當下,清除媒體報道里的浮夸風、標題黨,網(wǎng)絡環(huán)境才會風清氣正。好文風源自好作風。一些自媒體寫作者放棄了實事求是的作風,放棄了守正求真的輿論擔當,一方面轉(zhuǎn)換“聲道”,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語言,《中國一分鐘》等產(chǎn)品迅速“刷屏”“圈粉”無數(shù),靠的正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規(guī)律的洞悉。另一方面,盲目跟風。用各種招式吸引受眾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贏得讀者的(摘編自《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文學活動中,作家常常可以打破常規(guī)語法和標準語匯的要求,通過運用修辭探索新的話語空間。B.中國古代理論家感受到修辭的巨大力量,因此對修辭“巧言亂德”的表達效果產(chǎn)生了反感與恐懼。C.孔子提出的“言之不文,行而不遠”與“辭達而已矣”并不矛盾,這其實是提出了使用修辭的尺度。D.新聞信息產(chǎn)品應通過權(quán)威的信息、理性的觀點、真誠的寫作贏得讀者,而不要為制造噱頭盲目跟風。(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只要演說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夠深刻,也可以說服人。B.考察話語主體的構(gòu)成,便能解釋某種修辭出現(xiàn)的原因、它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并確定它的交際對象。C.在當下,根治媒體報道里的標題黨及不使用吸引受眾的招式,便能祛除浮夸風的問題D.《中國一分鐘》等產(chǎn)品迅速“刷屏”,說明一部分媒體人在創(chuàng)新表達語態(tài)時能夠體現(xiàn)“修辭立其誠”的宗旨。(3)依據(jù)兩則材料的觀點,最適合作為我們寫作時的原則的一項是A.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B.故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C.情欲信,辭欲巧D.不學詩,無以言三、(18分)3.(2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本一: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賞深藏若虛,君子盛德,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謂弟子曰:“烏,吾知其能飛;魚;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論,飛者可以為增。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ツ渌K。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節(jié)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文本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節(jié)選自《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譯》)(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適周到……去B.強為我著書勉力C.常于幾成而敗之接近D.復眾人之所過恢復(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B.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C.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或不免于洋游繞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3)下列各項中的加點詞與“慎終如始”中的“慎”,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致的是A.朝聞道,夕死可矣B.在明明德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D.故虧父而自利(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九層之臺,起于累土B.當察亂何自起C.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5)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B.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C.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D.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6)下列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文本一中老子的“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的觀點與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一致。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孔子虛懷若谷的品格:同時也側(cè)面烘托了老子的見識遠過于常人。C.文本二中老子認為,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頭,因為凡事在初始階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決。D.文本二中老子通過對比表明肆意妄為會導致失敗,抓住權(quán)柄不放會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張無為而治。(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四、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20分)4.(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江上阻風雨[唐]岑參①江上風欲來,泊舟未能發(fā)。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江上阻風[清]宋琬②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咀ⅰ竣俅嗽姶蠹s是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所作的。②順治四年進士,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被誣陷下獄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岑參詩,前兩句點題,江上風雨欲來,未能出發(fā)。B.宋琬詩首句以“無聊”直接點明心情,又以一個動作表現(xiàn)心情。C.岑參詩中還以自然界景物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風雨造成的影響。D.宋琬詩第二句表面寫瞿塘險要,實指仕途峰回路轉(zhuǎn),可大展宏圖。(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這兩首詩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風雨受阻為內(nèi)容,而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5.(11分)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子曰:“知者不惑,,?!保ā叮颊撜Z>十二章》)(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論語>十二章》)(3)《大學之道》中,寫知道要達到“至善”境界,才能志向堅定,”。(4),先正其心。(《大學之道》)(5),,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四章》)(6)此情可待成追憶,。(李商隱《錦瑟》)(7)王于興師,修我矛戟,。(《無衣》)五、(21分)6.(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文本一:蘇軾的房子(節(jié)選)沈章明蘇軾十分眷念他少年時的家園,思念之情終生不滅。嘉祐四年赴京應試,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思念家鄉(xiāng)。二十年后,眼前的竹與柏不斷勾起他的思鄉(xiāng)深情,忽而吟詠“此君知健否,忽而回憶“效園多珍木,翠柏如蒲葦”。出獄后,路上的皚皚白雪再次激發(fā)起鄉(xiāng)思:“憶我故居室,浮光動南軒。松竹半傾瀉,南軒所在地眉州也非常可愛。蘇軾喜愛這里,不愿外出。人到中年,白發(fā)青衫天所械”。他無法理解那些準備或已經(jīng)移居外地的鄉(xiāng)人,“怪君便爾忘故鄉(xiāng)”。蘇洵卻一直希望離開家鄉(xiāng)。但嚴格的教育更加強化了蘇軾不樂于出仕的意愿,也加劇了父子間的沖突。然而這種沖突最終以兒子的妥協(xié)告終。在蘇洵的精心教導下,蘇軾兄弟很快學有所成??商K軾無意出仕,也沒有汲汲于功名利祿,更“不善于政治的狡辯和算計”(林語堂語),隨物賦形,隨遇而安?;掠卧谕猓瑲w家無望,南軒再好,別求居所,甚至親手建造房屋。被貶黃州之后,蘇軾官俸微薄,生計艱難,住房也要自己遺。元豐五年,雪堂建成,“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環(huán)顧睥睨,無非雪者”,可以“凄凜其肌膚,洗滌其煩郁”,雪堂還承載著蘇軾的詩意與夢想,象征一種非典型的中間化生存狀態(tài)。蘇軾被貶黃州只希望在雪堂中經(jīng)營高度藝術(shù)化的生活。他模仿白居易,自號東坡居士;又模擬大自然,晝寢其中,隱幾晏坐。蘇軾在《雪堂記》中坦承,自己無法像老莊和佛教徒那樣免除智慧、身心和聲名之累,不能遨游在一切羈絆和邊界之外。他接受羈絆,在人生的有限性中尋找希望,開辟一條通向詩意人生的中間路線,即承認不完美,坦然表現(xiàn)這種不完美。他尊重現(xiàn)實,卻并未就此沉淪,而是在有限性中因地制宜,化腐朽為神奇。十四年后,蘇軾在另一個被貶謫的地方惠州買地筑宅。此時,他的心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在惠州忽東忽西的遷徙,他淡然表示“東西兩無擇,緣盡我輒逝”。心態(tài)開朗,正廳是“德有鄰堂”,書齋名“思無邪”。從命名上看,也沒有暫時寄居的潦草和敷衍。“書齋里開有寬大的窗戶,推窗一望,好像是鑲嵌在墻壁上的巨幅山水畫?!保ㄓ⒌Z鋒《漫話東坡》)屬于私密空間的臥室也不封閉,積極融入自然山水。與左鄰右舍的關(guān)系更是融洽,與他們共用水井,這座新居既親近人間煙火,又親近自然美好的詩意總是被粗暴侵擾。三個多月后,蘇軾再次被貶,不得不告別新居,病無藥,居無室,蘇軾只得在城南桄榔林買地建房,新居就叫桄榔庵。這里狹隘低濕,也沒有了白鶴峰新居的悶敞,蘇軾卻安之若索,一席亦吾廬”,一邊入鄉(xiāng)隨俗,一邊追和陶淵明詩,求取內(nèi)心的安寧。通過風格上的‘回歸’陶潛(楊治宜《“自然”之辯》)身處蠻荒之地,步入晚年的蘇軾孤獨無助。他用追和詩歌的方式與陶淵明定交,一次次長談,建構(gòu)內(nèi)在的烏托邦。這是一所無形的房子,安放詩人那寂寞的心靈。為了建造這所房子,蘇軾幾乎窮盡一生的力量。黃州時期,建造了根基。到了惠州,淅成規(guī)模。來到海南,蘇軾化用丁令威的典故,把惠州視作更早之前的故鄉(xiāng)。這種家園觀已經(jīng)與黃州雪堂時的家園觀有所不同,寫作《和陶歸去來兮辭》,自稱“以無何有之鄉(xiāng)為家,未嘗不歸云爾”,家園觀念徹底變化。(有刪改)文本二:蘇東坡傳(節(jié)選)林語堂在八月二十一日,蘇東坡到任三個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設法疏浚過黃河水道,工程黨歸失敗。水到徐州城邊時,被城南的高山所阻,到了九月,水深達到兩丈九尺。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nèi)的街道。蘇東坡奮不顧身,有幾十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墻上的棚子里,蘇東坡在城門口勸阻他們,以免引起人心驚惶。他說:“我不走,蘇東坡正在忙于加強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長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需要數(shù)千人之眾。他又親身趟水到武衛(wèi)營,喚來了卒長,蘇東坡懇求他們協(xié)助。指揮官欣然應允,他說:“大人都親自監(jiān)工,黃河又回到舊水道,往東在靠近海州處入海(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茿.蘇軾眷戀故園的南軒,但宦游在外,歸家無望B.蘇軾模仿白居易種花種菜,追和陶淵明詩歌,體現(xiàn)其對官場的厭倦C.從蘇軾到海南寫的《和陶歸去來兮辭》來看,他已經(jīng)不再思鄉(xiāng),家園觀已徹底發(fā)生變化。D.文本一的作者通過對蘇軾居住及建造過的幾處房屋的觀照,將蘇軾的人生理想和詩學主張具體化。E.與文本一相比,文本二的語言風格相對平實、簡潔。作者也會使用具體的數(shù)字使傳記更具真實性。(2)請在下表空白處填寫蘇軾幾所房子的特點以及蘇軾在不同時期的思想狀態(tài),每處字數(shù)不超過15個字。蘇軾的房子房子的特點蘇軾的思想狀態(tài)南軒松竹圍繞、可愛雪堂可以便性、適意、寓情白鶴峰新居淡然、開朗,然而猶有所待桄榔庵(3)文本一中多次引用蘇軾的詩文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文本一從整體上表現(xiàn)了怎樣的蘇軾的內(nèi)在形象?文本二又從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蘇軾的內(nèi)在形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闡述。六、(5分)7.(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兩道小題。主持人:我們能不能專注于思想,少在那些技術(shù)性工作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呢?哲學家:你做技術(shù)性工作時要是覺得純粹是在浪費大量的時間,那你無法從事學術(shù)工作。就像一算棋就感到枯燥的人,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專業(yè)棋手。該算的地方你不算,恐怕你也很難培養(yǎng)出正確的感覺。超人一等的感覺是隨著訓練一道培養(yǎng)起來的。主持人:①?哲學家:“技術(shù)”這個詞也不是壞詞。維特根斯坦經(jīng)常用反感的口吻說到哲學和哲學家,可是同時他的著作幾乎都是以“哲學”命名的。這樣以雙重方式看待哲學,我想不是他們的個人感受,另一端接著形式化的邏輯框架,生命之謎和邏輯疑難互為表里。主持人:②?哲學家:我想狹義的哲學不是必需的。是否一定要產(chǎn)生哲學這種高級形態(tài)的精神形式?我覺得,那就像一座漂亮的宮殿,印第安人沒有故宮,它沒有的時候并不必然有,但一旦有了之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哲學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的。(1)請根據(jù)哲學家的回答,補寫空缺處主持人提出的問題。①?②?(2)請用“只有……才能”的句式,概括哲學家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表達的觀點。七、(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虞世南在其詩作《蟬》中說:“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薄都t樓夢》第七十回,辭寶釵在以“柳絮”為題的《臨江仙》中寫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币陨喜牧希l(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9分)1.(9分)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題。近日,一批老科學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傳播。其中有“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院士的微分方程筆記,每一個字都工整得如同印刷體一般,信中對后生晚輩的①垂問具體到“另起一行的數(shù)學公式是否該退兩格”的問題……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輩科學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而且他們在筆記中傳達出的家國情懷,“對于青年學子的成長來說,就像食物中的‘鹽’一樣不可缺少”。這些手稿的流傳,得益于一項搶救歷史資料的工作,即②《老科學家學術(shù)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這項工程力求真實③反應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科技發(fā)展情況,豐富了我國的科技史文獻。④截至統(tǒng)計時間,采集工程已經(jīng)搜集到600余位科學家的手稿、書信等實物原件7萬余件及大量數(shù)字化資料。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1)對文中畫橫線處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DA.①處,將“垂問”改為“指導”。B.②處,將書名號改為雙引號。C.③處,將“反應”改為“反映”。D.④處,將“截至”改為“截止”。(2)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CA.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B.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還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C.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還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D.研究這些資料,不僅能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還能厘清中國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3)下列選項中與選文加點部分文字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法最接近的一項是AA.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B.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將進酒》)C.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D.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李賀《李憑箜篌引》)【解答】(1)A.正確。垂問,稱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詢問,應改為“指導”。書名號的作用是標示書名、報刊名;引號標示活動、展覽會、競賽。C.正確、態(tài)度或行動。根據(jù)語境。D.不需要修改,后常接具體時間,一般放在時間名詞之后。故選:D。(2)原句有多處錯誤。一是“理解”與“成長歷程”搭配不當,排除BD,應改為“為進一步創(chuàng)新打好基礎”;三是“不僅……,應先“了解科學家的學術(shù)成長歷程”。故選:C。(3)原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辭,將“家國情懷”比作“鹽”,“月照花林皆似霰”運用比喻,“黃河之水天上來”是夸張的說法,“戰(zhàn)士半死生”和“美人歌舞”進行對比,“老魚跳波瘦蛟舞”運用擬人手法。故選:A。答案:(1)D(2)C(3)A二、(9分)2.(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文學常常廢棄常規(guī)語法和標準語匯,通過修辭尋找嶄新的話語可能。中國古代的許多理論家已經(jīng)察覺到修辭的巨大力量。這導致許多理論家對修辭反感乃至恐懼。概括地說,這種反感源于一個擔憂,這即是所謂的“巧言亂德”。“信言不羨,美言不信”——老子的論斷無疑是一個代表性的觀點。它涉及話語主體的道德品格,這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不謀而合。亞里士多德認為,演說者的人品同時決定了他的說辭是否可信。與此相似,中國古代的理論家也曾提出“修辭立其誠”。文辭修飾的意義是確切地表述自己的真實內(nèi)心。所以,“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另一方面又聲明“辭達而已矣”。這既是對于修辭意義的肯定每一個作家均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受到相應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因此,人們必須考察話語主體的構(gòu)成,它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什么,話語主體試圖說服的對象是誰。這時(摘編自南帆《文學理論(新讀本)?第八章修辭》)材料二:近來,所謂“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wǎng)絡媒體中頻頻出現(xiàn),其浮夸荒誕的文風,卻成為少數(shù)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制作標題的“口頭禪”。當網(wǎng)絡流量與廣告收益掛鉤,媒體浮夸行文背后的“眼球情結(jié)”就與“營銷心態(tài)”結(jié)成了同盟。于是,唯“買家”需求馬首是瞻。長此以往,忽視了多方求證、核查事實的基本功;而一旦為了抓住眼球而不擇手段,記錄歷史、傳播價值等媒體責任就無從談起。一個時代的文風與社會風氣相互作用。漢初文章質(zhì)樸暢達,折射出開明務實的治世風貌;而唐代古文運動則開啟了中國散文的又一高峰,毛澤東同志要求文章擺脫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而當下,清除媒體報道里的浮夸風、標題黨,網(wǎng)絡環(huán)境才會風清氣正。好文風源自好作風。一些自媒體寫作者放棄了實事求是的作風,放棄了守正求真的輿論擔當,一方面轉(zhuǎn)換“聲道”,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語言,《中國一分鐘》等產(chǎn)品迅速“刷屏”“圈粉”無數(shù),靠的正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規(guī)律的洞悉。另一方面,盲目跟風。用各種招式吸引受眾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贏得讀者的(摘編自《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在文學活動中,作家常??梢源蚱瞥R?guī)語法和標準語匯的要求,通過運用修辭探索新的話語空間。B.中國古代理論家感受到修辭的巨大力量,因此對修辭“巧言亂德”的表達效果產(chǎn)生了反感與恐懼。C.孔子提出的“言之不文,行而不遠”與“辭達而已矣”并不矛盾,這其實是提出了使用修辭的尺度。D.新聞信息產(chǎn)品應通過權(quán)威的信息、理性的觀點、真誠的寫作贏得讀者,而不要為制造噱頭盲目跟風。(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DA.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只要演說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夠深刻,也可以說服人。B.考察話語主體的構(gòu)成,便能解釋某種修辭出現(xiàn)的原因、它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并確定它的交際對象。C.在當下,根治媒體報道里的標題黨及不使用吸引受眾的招式,便能祛除浮夸風的問題D.《中國一分鐘》等產(chǎn)品迅速“刷屏”,說明一部分媒體人在創(chuàng)新表達語態(tài)時能夠體現(xiàn)“修辭立其誠”的宗旨。(3)依據(jù)兩則材料的觀點,最適合作為我們寫作時的原則的一項是CA.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B.故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C.情欲信,辭欲巧D.不學詩,無以言【解答】(1)B.結(jié)合“中國古代的許多理論家已經(jīng)察覺到修辭的巨大力量。這導致許多理論家對修辭反感乃至恐懼,這種反感源于一個擔憂,并不是說客觀上所有的修辭都能制造出虛偽和騙局、對修辭感到反感乃至恐懼的是“許多”理論家。故選B。(2)A.“只要演說者人品高尚,即使其理念不夠深刻,也可以說服人”錯誤,演說者的人品同時決定了他的說辭是否可信”可知。B.“便能解釋某種修辭出現(xiàn)的原因”錯誤,這樣才可能解釋種種修辭的特征”可知。C.原文中強調(diào)了使網(wǎng)絡環(huán)境“風清氣正”的條件有“一個時代的文風與社會風氣相互作用”、帶露珠的文字噴涌而出”“好文風源自好作風”等,也不是單純反對以各種招式吸引受眾。故選D。(3)材料強調(diào)了如何看待“修辭”的問題。A.提出了對詩歌作品進行評價,與材料的觀點不屬于同一領域,但忽略了材料強調(diào)的“修辭立其誠”的原則、配合適當,也最適合作為寫作原則。故選C。答案:(1)B(2)D(3)C三、(18分)3.(2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本一: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賞深藏若虛,君子盛德,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謂弟子曰:“烏,吾知其能飛;魚;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論,飛者可以為增。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в嘌远ツ渌K?;蛟唬豪先R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節(jié)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文本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節(jié)選自《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譯》)(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A.孔子適周到……去B.強為我著書勉力C.常于幾成而敗之接近D.復眾人之所過恢復(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A.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B.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C.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或不免于洋游繞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3)下列各項中的加點詞與“慎終如始”中的“慎”,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一致的是BA.朝聞道,夕死可矣B.在明明德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D.故虧父而自利(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DA.九層之臺,起于累土B.當察亂何自起C.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5)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DA.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B.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C.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D.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6)下列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A.文本一中老子的“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的觀點與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一致。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孔子虛懷若谷的品格:同時也側(cè)面烘托了老子的見識遠過于常人。C.文本二中老子認為,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頭,因為凡事在初始階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決。D.文本二中老子通過對比表明肆意妄為會導致失敗,抓住權(quán)柄不放會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張無為而治。(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窘獯稹浚?)D.復,彌補。譯文: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故選:D。(2)A.者:語氣詞,用于判斷句,引出判斷,指人或事物。B.而:連詞,表修飾;連詞,但是。C.或:都是代詞,有的人。D.于:介詞,從;介詞,不譯。故選:C。(3)“慎終如始”中的“慎”為形容詞作動詞,謹慎地對待。A.“朝”為名詞作狀語,在早上。B.“明”為形容詞作動詞,弘揚。C.“大”為形容詞作名詞,大的東西。D.“虧”為使動用法,使……受損失。故選:B。(4)A.“累”通“絮”,土筐。B.“當”通“嘗”,嘗試。C.“內(nèi)”通“納”,結(jié)交。D.不含通假字。故選:D。(5)“上下篇”修飾“書”,要連在一起;“莫”解釋為“沒有人”,應是“莫知其所終”,“莫”前斷開。譯文:于是老子就撰寫了一部書,闡述了道德的思想,然后才離去。故選:D。(6)A.“與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一致”錯誤,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的這一的思想相同的是得志時做官,儒家主張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即順其自然。故選:A。(7)①“走”,跑;“罔”;“綸”;“矰”,箭,可以用網(wǎng)去捕捉,可以用線鉤去垂釣:能飛的鳥。②“持”,持守,征兆或苗頭顯露出來,通”判”。譯文: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③“是以”,所以,動詞;“貴”。譯文: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答案:(1)D(2)C(3)B(4)D(5)D(6)A(7)①能跑的野獸,可以用網(wǎng)去捕捉,可以用線鉤去垂釣:能飛的鳥。②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③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視難得的貨品。參考譯文:文本一:老子。姓李,字聃??鬃拥搅酥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只有他的言論還在,生不逄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拋棄您的驕傲之氣和過多的欲望,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就這些罷了,對弟子們說:“鳥;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會跑的可以織網(wǎng)捕獲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我就不知道了。我今天見到的老子!”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不求聞達為宗旨,見周朝衰微了。到了函谷關(guān),請盡力為我著書吧,分上下兩篇,共五千多字,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闡述的是道家的用意。材料二: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要在事情未發(fā)生時就做。合抱的大木;九層的高臺;千里的遠行。動手去做的就會壞事。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為,不執(zhí)意把持。一般人做事。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jié),就不會失敗,不以難以得到的東西為貴,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四、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20分)4.(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江上阻風雨[唐]岑參①江上風欲來,泊舟未能發(fā)。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江上阻風[清]宋琬②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咀ⅰ竣俅嗽姶蠹s是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所作的。②順治四年進士,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被誣陷下獄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岑參詩,前兩句點題,江上風雨欲來,未能出發(fā)。B.宋琬詩首句以“無聊”直接點明心情,又以一個動作表現(xiàn)心情。C.岑參詩中還以自然界景物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風雨造成的影響。D.宋琬詩第二句表面寫瞿塘險要,實指仕途峰回路轉(zhuǎn),可大展宏圖。(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這兩首詩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風雨受阻為內(nèi)容,而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解答】(1)D.“實指仕途峰回路轉(zhuǎn),可大展宏圖”錯誤。從詩中來看,波濤洶涌,遙遙西望,不知何處是盡頭,明寫西行之路還十分漫長,體現(xiàn)出的應是“驚懼惶恐。故選D。(2)“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意思是“巨大的波浪涌起好似高大的山丘,結(jié)合詩歌的標題和前面的詩句可知,詩人抓住“浪”和“渦”來寫,以“嵌窟”突出水渦之深,氣勢磅礴。(3)岑參《江上阻風雨》是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所作,心情應是昂揚的,如“積浪成高丘,水漲灘草沒”“老樹蛇蛻皮,由江面到江岸,畫面浩大,好似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豪邁情懷,“平生抱忠信,因為自己平生懷抱忠信之念,作者對眼前的暴風雨完全是視若等閑。《江上阻風》的作者宋琬卻是被誣陷下獄三年,年近花甲之時才被起用;再看詩中描繪的景、征人淚、西風,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如“無聊”,因路途受阻而百無聊賴,內(nèi)心流露出的是驚懼惶恐,羈旅之愁。答案:(1)D(2)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渦好似深深的洞穴。(3)岑參的詩中表現(xiàn)出的是對暴風雨視若等閑的豪邁的情懷;而宋琬的詩中表現(xiàn)出的是在高壓統(tǒng)治之下驚懼惶恐,也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羈旅生活的厭倦之情。第二首賞析: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始盡白”,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睡起無聊倚舵樓?!鼻皟删渲笔阈匾埽耙卸鏄恰笔撬藭r精神無所寄托的真實寫照,風大浪猛,詩人被阻停留于此,睡醒之后更加無聊,壁立如削,奔騰呼嘯;遙遙西望,不知何處是盡頭,實際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自己無故被人誣告下獄,詩人不禁一陣驚懼惶恐?!伴L江巨浪征人淚?!边@兩句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同時妙用夸張,把長江擬人化!詩人遠離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妻兒,淚水滴落江中、怒吼著似乎發(fā)泄著心中的怨憤,流更急,仿佛長江也被風浪所阻,浪花雪白,白發(fā)飄飄,心有戚戚:故園之思,仕途之苦……種種復雜的情感“才下眉頭?!耙晕矣^物。”詩人的身心與長江融為一體,江水即我,朵朵浪花不正是滿江的白發(fā)嗎!本詩用語奇麗,比喻清新;寓情于景,路悠悠、巨浪、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在高壓統(tǒng)治之下驚懼惶恐。5.(11分)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十二章》)(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十二章》)(3)《大學之道》中,寫知道要達到“至善”境界,才能志向堅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學之道》)(5)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四章》)(6)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7)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無衣》)【解答】故答案為:(1)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重點字:勇)(2)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重點字:已)(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重點字:靜)(4)欲修其身者(重點字:修)(5)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重點字:彰)(6)只是當時已惘然(重點字:惘)(7)與子偕作(重點字:偕)五、(21分)6.(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文本一:蘇軾的房子(節(jié)選)沈章明蘇軾十分眷念他少年時的家園,思念之情終生不滅。嘉祐四年赴京應試,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思念家鄉(xiāng)。二十年后,眼前的竹與柏不斷勾起他的思鄉(xiāng)深情,忽而吟詠“此君知健否,忽而回憶“效園多珍木,翠柏如蒲葦”。出獄后,路上的皚皚白雪再次激發(fā)起鄉(xiāng)思:“憶我故居室,浮光動南軒。松竹半傾瀉,南軒所在地眉州也非??蓯?。蘇軾喜愛這里,不愿外出。人到中年,白發(fā)青衫天所械”。他無法理解那些準備或已經(jīng)移居外地的鄉(xiāng)人,“怪君便爾忘故鄉(xiāng)”。蘇洵卻一直希望離開家鄉(xiāng)。但嚴格的教育更加強化了蘇軾不樂于出仕的意愿,也加劇了父子間的沖突。然而這種沖突最終以兒子的妥協(xié)告終。在蘇洵的精心教導下,蘇軾兄弟很快學有所成??商K軾無意出仕,也沒有汲汲于功名利祿,更“不善于政治的狡辯和算計”(林語堂語),隨物賦形,隨遇而安?;掠卧谕?,歸家無望,南軒再好,別求居所,甚至親手建造房屋。被貶黃州之后,蘇軾官俸微薄,生計艱難,住房也要自己遺。元豐五年,雪堂建成,“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環(huán)顧睥睨,無非雪者”,可以“凄凜其肌膚,洗滌其煩郁”,雪堂還承載著蘇軾的詩意與夢想,象征一種非典型的中間化生存狀態(tài)。蘇軾被貶黃州只希望在雪堂中經(jīng)營高度藝術(shù)化的生活。他模仿白居易,自號東坡居士;又模擬大自然,晝寢其中,隱幾晏坐。蘇軾在《雪堂記》中坦承,自己無法像老莊和佛教徒那樣免除智慧、身心和聲名之累,不能遨游在一切羈絆和邊界之外。他接受羈絆,在人生的有限性中尋找希望,開辟一條通向詩意人生的中間路線,即承認不完美,坦然表現(xiàn)這種不完美。他尊重現(xiàn)實,卻并未就此沉淪,而是在有限性中因地制宜,化腐朽為神奇。十四年后,蘇軾在另一個被貶謫的地方惠州買地筑宅。此時,他的心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在惠州忽東忽西的遷徙,他淡然表示“東西兩無擇,緣盡我輒逝”。心態(tài)開朗,正廳是“德有鄰堂”,書齋名“思無邪”。從命名上看,也沒有暫時寄居的潦草和敷衍?!皶S里開有寬大的窗戶,推窗一望,好像是鑲嵌在墻壁上的巨幅山水畫?!保ㄓ⒌Z鋒《漫話東坡》)屬于私密空間的臥室也不封閉,積極融入自然山水。與左鄰右舍的關(guān)系更是融洽,與他們共用水井,這座新居既親近人間煙火,又親近自然美好的詩意總是被粗暴侵擾。三個多月后,蘇軾再次被貶,不得不告別新居,病無藥,居無室,蘇軾只得在城南桄榔林買地建房,新居就叫桄榔庵。這里狹隘低濕,也沒有了白鶴峰新居的悶敞,蘇軾卻安之若索,一席亦吾廬”,一邊入鄉(xiāng)隨俗,一邊追和陶淵明詩,求取內(nèi)心的安寧。通過風格上的‘回歸’陶潛(楊治宜《“自然”之辯》)身處蠻荒之地,步入晚年的蘇軾孤獨無助。他用追和詩歌的方式與陶淵明定交,一次次長談,建構(gòu)內(nèi)在的烏托邦。這是一所無形的房子,安放詩人那寂寞的心靈。為了建造這所房子,蘇軾幾乎窮盡一生的力量。黃州時期,建造了根基。到了惠州,淅成規(guī)模。來到海南,蘇軾化用丁令威的典故,把惠州視作更早之前的故鄉(xiāng)。這種家園觀已經(jīng)與黃州雪堂時的家園觀有所不同,寫作《和陶歸去來兮辭》,自稱“以無何有之鄉(xiāng)為家,未嘗不歸云爾”,家園觀念徹底變化。(有刪改)文本二:蘇東坡傳(節(jié)選)林語堂在八月二十一日,蘇東坡到任三個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設法疏浚過黃河水道,工程黨歸失敗。水到徐州城邊時,被城南的高山所阻,到了九月,水深達到兩丈九尺。水高一度超過了徐州城內(nèi)的街道。蘇東坡奮不顧身,有幾十天不回家過夜,住在城墻上的棚子里,蘇東坡在城門口勸阻他們,以免引起人心驚惶。他說:“我不走,蘇東坡正在忙于加強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長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需要數(shù)千人之眾。他又親身趟水到武衛(wèi)營,喚來了卒長,蘇東坡懇求他們協(xié)助。指揮官欣然應允,他說:“大人都親自監(jiān)工,黃河又回到舊水道,往東在靠近海州處入海(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荁CA.蘇軾眷戀故園的南軒,但宦游在外,歸家無望B.蘇軾模仿白居易種花種菜,追和陶淵明詩歌,體現(xiàn)其對官場的厭倦C.從蘇軾到海南寫的《和陶歸去來兮辭》來看,他已經(jīng)不再思鄉(xiāng),家園觀已徹底發(fā)生變化。D.文本一的作者通過對蘇軾居住及建造過的幾處房屋的觀照,將蘇軾的人生理想和詩學主張具體化。E.與文本一相比,文本二的語言風格相對平實、簡潔。作者也會使用具體的數(shù)字使傳記更具真實性。(2)請在下表空白處填寫蘇軾幾所房子的特點以及蘇軾在不同時期的思想狀態(tài),每處字數(shù)不超過15個字。蘇軾的房子房子的特點蘇軾的思想狀態(tài)南軒松竹圍繞、可愛無意出仕,眷戀家園雪堂可以便性、適意、寓情經(jīng)營高度藝術(shù)化的生活白鶴峰新居親近人間煙火和自然,充滿詩意淡然、開朗,然而猶有所待桄榔庵狹隘低濕回歸生命原始的自在狀態(tài)(3)文本一中多次引用蘇軾的詩文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文本一從整體上表現(xiàn)了怎樣的蘇軾的內(nèi)在形象?文本二又從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蘇軾的內(nèi)在形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闡述?!窘獯稹浚?)B.“體現(xiàn)其對官場的厭倦,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理解錯誤,體現(xiàn)了蘇軾想要經(jīng)營高度藝術(shù)化的生活。C.“他已經(jīng)不再思鄉(xiāng)”錯誤,安放寂寞的心靈。故選BC。(2)結(jié)合“蘇軾喜愛這里,不愿外出,他還在感嘆‘嗟予少小慕真隱,無意出仕。結(jié)合“顯然,象征一種非典型的中間化生存狀態(tài),經(jīng)營高度藝術(shù)化的生活,這座新居既親近人間煙火,充滿了不同于雪堂的詩意”可知,充滿詩意,新居就叫桄榔庵,沒有了雪堂的純潔,蘇軾卻安之若索”可知。結(jié)合“一邊入鄉(xiāng)隨俗,一邊追和陶淵明詩。通過風格上的‘回歸’陶潛,回歸生命原始的自在狀態(tài)。(3)①結(jié)合“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等可知,增添文采,白發(fā)青衫天所械”等可知,更具真實性;③結(jié)合“且喜天壤間,具體表現(xiàn)出蘇軾的人生理想和家園觀念的變化過程。(4)結(jié)合“蘇軾十分眷念他少年時的家園,思念之情終生不滅,還沒有離開就開始思念家鄉(xiāng)……”等可知,書寫了蘇軾主要的人生經(jīng)歷。結(jié)合“王安石以前曾設法疏浚過黃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萬緡,文本二通過寫王安石曾設法疏浚黃河水道。結(jié)合“富有之家紛紛逃難,蘇東坡在城門口勸阻他們,通過寫富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