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總結_第1頁
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總結_第2頁
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總結_第3頁
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總結_第4頁
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公式法例1數列是等差數列,數列是等比數列,數列中對于任何都有分別求出此三個數列的通項公式.二利用與的關系例2若數列的前項和為求的通項公式.三累加法 例3數列中已知,求的通項公式.四累乘法例4數列中已知,求的通項公式.五構造法 例5①數列中已知,求的通項公式; ②數列中已知,求的通項公式. ③數列中已知是數列的前項和,且,求的通項公式一利用公式例6等比數列的前項和求的值.二分組求和例7求數列的前項和.三錯位相減例8求和四裂項相消例9求和五倒序相加例10設,求和1.求數列,的前項和.2已知,求的前n項和.3.求數列a,2a2,3a3,4a4,…,nan,…(a為常數)的前n項和。4.求證:5.求數列,,,…,,…的前n項和S6.數列{an}:,求S2002.7.求數5,55,555,…,55…5的前n項和Sn8.已知數列是等差數列,且,求的值.9.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為求它的前n項的和.10.在數列中,證明數列是等差數列,并求出Sn的表達式.11.數列為正數的等比數列,它的前n項和為80,前2n項和為6560,且前n項中數值最大的項為54.求其首項a1及公比q.12.已知數列求.13.設為等差數列,Sn為數列的前n項和,已知S7=7,S15=75.記Tn為數列的前n項和,求Tn.14.求數列的前項和15.已知:.求.16.求和.17.,求。18.設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為Sn-1,n=1,2,3,….(Ⅰ)求a1,a2;(Ⅱ){an}的通項公式。19.已知數列:,求的值。20.求和:21.求數列的前項和:22.求數列的前項和。24.求的值。25.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求它的前n項和.26.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求它的前n項和.27.求和:28.已知數列30.解答下列問題:(I)設(1)求的反函數(2)若(3)若31.設函數求和:32.已知數列的各項為正數,其前n項和,(I)求之間的關系式,并求的通項公式;(II)求證33.已知數列{}的各項分別為的前n項和.34.已知數列{}滿足:的前n項和.35.設數列{}中,中5的倍數的項依次記為, (I)求的值.(II)用k表示,并說明理由. (III)求和:36.數列{}的前n項和為,且滿足 (I)求與的關系式,并求{}的通項公式;(II)求和37.將等差數列{}的所有項依次排列,并如下分組:(),(),(),…,其中第1組有1項,第2組有2項,第3組有4項,…,第n組有項,記Tn為第n組中各項的和,已知T3=-48,T4=0, (I)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II)求數列{Tn}的通項公式;(III)設數列{Tn}的前n項和為Sn,求S8的值.39.(1)設是各項均不為零的()項等差數列,且公差,若將此數列刪去某一項后得到的數列(按原來的順序)是等比數列.(i)當時,求的數值;(ii)求的所有可能值.(2)求證:對于給定的正整數(),存在一個各項及公差均不為零的等差數列,其中任意三項(按原來的順序)都不能組成等比數列.40.某企業(yè)進行技術改造,有兩種方案,甲方案:一次性貸款10萬元,第一年便可獲利1萬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潤;乙方案:每年貸款1萬元,第一年可獲利1萬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5千元;兩種方案的使用期都是10年,到期一次性歸還本息.若銀行兩種形式的貸款都按年息5%的復利計算,試比較兩種方案中,哪種獲利更多?(?。┐鸢福?.設則兩式相減得∴.2.解:由由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得===1-3.解:若a=0,則Sn=0若a=1,則Sn=1+2+3+…+n=若a≠0且a≠1則Sn=a+2a2+3a3+4a4+…+nan∴aSn=a2+2a3+3a4+…+nan+1∴(1-a)Sn=a+a2+a3+…+an-nan+1=∴Sn=當a=0時,此式也成立?!郤n=5.解:∵=)Sn===6.解:設S2002=由可得……∵(找特殊性質項)∴S2002=(合并求和)====57.n解:因為55…5=nn所以Sn=5+55+555+…+55…5n===解析:根據通項的特點,通項可以拆成兩項或三項的常見數列,然后再分別求和。另外:Sn=可以拆成:Sn=(1+2+3+…+n)+()8.∵為等差數列,且1+17=5+13,∴.由題設易知=117.又為與的等差中項,∴.9.(裂項)于是有方程組兩邊相加,即得10.【證明】∵∴.化簡,得Sn-1-Sn=2SnSn-1兩邊同除以.SnSn-1,得∴數列是以為首項,2為公差的等差數列.∴∴11.∵∴此數列為遞增等比數列.故q≠1.依題設,有②÷①,得④④代入①,得⑤⑤代入③,得⑥④代入⑥,得,再代入③,得a1=2,再代入⑤,得q=3.12.令(裂項)故有=.13.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d,則(I)∵∴解得代入(I)得(II)∵∴數列是首項為-2,公差為的等差數列,∴14.解:Sn=15.當為正奇數時,當為正偶數時,綜上知,注意按的奇偶性討論!16.17.解:因為所以18.解:(Ⅰ)當n=1時,x2-a1x-a1=0有一根為S1-1=a1-1,于是(a1-1)2-a1(a1-1)-a1=0,解得a1=EQ\f(1,2).當n=2時,x2-a2x-a2=0有一根為S2-1=a2-EQ\f(1,2),于是(a2-EQ\f(1,2))2-a2(a2-EQ\f(1,2))-a2=0,解得a1=EQ\f(1,6).(Ⅱ)由題設(Sn-1)2-an(Sn-1)-an=0,即Sn2-2Sn+1-anSn=0.當n≥2時,an=Sn-Sn-1,代入上式得Sn-1Sn-2Sn+1=0①由(Ⅰ)知S1=a1=EQ\f(1,2),S2=a1+a2=EQ\f(1,2)+EQ\f(1,6)=EQ\f(2,3).由①可得S3=EQ\f(3,4).由此猜想Sn=EQ\f(n,n+1),n=1,2,3,….下面用數學歸納法證明這個結論.(i)n=1時已知結論成立.(ii)假設n=k時結論成立,即Sk=EQ\f(k,k+1),當n=k+1時,由①得Sk+1=EQ\f(1,2-S\S\do(k)),即Sk+1=EQ\f(k+1,k+2),故n=k+1時結論也成立.綜上,由(i)、(ii)可知Sn=EQ\f(n,n+1)對所有正整數n都成立.于是當n≥2時,an=Sn-Sn-1=EQ\f(n,n+1)-EQ\f(n-1,n)=EQ\f(1,n(n+1)),又n=1時,a1=EQ\f(1,2)=EQ\f(1,1×2),所以{an}的通項公式an=EQ\f(n,n+1),n=1,2,3,….19.解:∵(找通項及特征)(設制分組)(裂項)∴(分組、裂項求和)20.解:原式===21.解:設將其每一項拆開再重新組合得當時,=當時,=22.解:設∴=將其每一項拆開再重新組合得24.解:設………….①將①式右邊反序得……②(反序)又①+②得(反序相加)∴25. ==26.27.注意:數列的第n項“n·1”不是數列的通項公式,記這個數列為,∴其通項公式是28.為等比數列,∴應運用錯位求和方法:29.而運用反序求和方法是比較好的想法,①,②,①+②得30.(1)(2)是公差為9的等差數列,(3)31.①當n為偶數時=②當n為奇數時32.(I)①,而②,①—②得的等差數列,(II)33. (1) (2)當①②當時,1)當n為奇數時2)當n為偶數時34.當而①①②,①-②得35.(I)(II)(III)36.(I)(II)37.(I)設{}的公差為d,則①,②,解①、②得(II)當時,在前n-1組中共有項數為∴第n組中的(III)38.解析:因為,,。39.(1)①當n=4時,中不可能刪去首項或末項,否則等差數列中連續(xù)三項成等比數列,則推出d=0。若刪去,則,即化簡得,得若刪去,則,即化簡得,得綜上,得或。②當n=5時,中同樣不可能刪去,否則出現連續(xù)三項。若刪去,則,即化簡得,因為,所以不能刪去;當n≥6時,不存在這樣的等差數列。事實上,在數列中,由于不能刪去首項或末項,若刪去,則必有,這與矛盾;同樣若刪去也有,這與矛盾;若刪去中任意一個,則必有,這與矛盾。(或者說:當n≥6時,無論刪去哪一項,剩余的項中必有連續(xù)的三項)綜上所述,。(2)假設對于某個正整數n,存在一個公差為d的n項等差數列,其中()為任意三項成等比數列,則,即,化簡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