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高國學智慧網(wǎng)課答案_第1頁
曹勝高國學智慧網(wǎng)課答案_第2頁
曹勝高國學智慧網(wǎng)課答案_第3頁
曹勝高國學智慧網(wǎng)課答案_第4頁
曹勝高國學智慧網(wǎng)課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一條的,1.1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啟下1《春秋》是根據(jù)(a)歷史改編的。A、魯國B、燕國C、趙國D、魏國我的答案:A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B、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C、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周朝)我的答案:D3.孔子用(b)區(qū)分君子與小人。A、財富B、道德C、血統(tǒng)D、官職大小我的答案:B4.《論語》是四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書。(?)我的答案:?5.孔子打破了“學在官府〞傳統(tǒng),導致只有貴族可以讀書。(x)我的答案:×1.2《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1.孟子從不以財產(chǎn)和地位區(qū)分君子與小人。(x)2.《論語》中,“君子〞一詞出現(xiàn)107次,“小人〞一詞出現(xiàn)107次。(x)小人24次3.在儒家典籍里(c)的關系處于核心地位。A人與天B天與地C人與人D人與神)來區(qū)分君子與小人。4.孔子最提倡以(dA格局B財產(chǎn)C階層D道德5.信奉鬼神較少的典籍是(d)。A《左傳》B《國語》C《楚辭》D《論語》6.孫中山革命提出的口號“大同社會〞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來的。(?)1.3君子的內(nèi)涵待做1.儒家思想認為君子的道德底線是“仁〞。(?)2.孔子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說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紀聽天由命,不用學習的意思。(x)3.要想成為君子,以下做法錯誤的選項是(d)。A修己B務本C樂他D自棄4.若何才能成為一個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c)A要修己B要利他C要吃虧D要樂他5.論語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憂〞是對(c)的解釋。A忠B仁C孝D義1.4君子之道待做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對(b)的描述。A孝B仁C忠D義2.墨家的愛是無差異的,而儒家的愛是有差異分先后順序的。(?)3.孔子認為所有人認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x)4.“德不孤必有鄰〞是誰說的?(c)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5.“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解釋錯誤的選項是:(d)A人要有敬畏之心B做事要認真C做事要有邊界D做事不用認真1/13頁2.1廣義《春秋》與狹義《春秋》待做1.《春秋》記錄了春秋時期12個國君,242年的歷史大事綱要。(?)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經(jīng)〞的作用C史的作用在漢朝形成共識D在古代《春秋》只是魯國才有的3.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x)4.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A魯國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B現(xiàn)在的《春秋》是記錄西周和東周的歷史C孔子編訂了《春秋》D《春秋》在春秋時期各國都有的一本書5.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c)。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員的統(tǒng)稱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C“天人〞不是史官的組成系統(tǒng)D古代的“卜官〞也屬于史官6.《春秋》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2.2春秋三傳之別1.現(xiàn)在說的春秋三傳不包括(C)。A、《左傳》B、《公羊傳》C、《夾氏傳》D、《谷梁傳》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A、《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B、《春秋》的字數(shù)比《左傳》多C、《左傳》最大的影響是“行人辭令〞D、《左傳》是研究歷史得失,總結教訓的3.對《公羊傳》和《谷梁傳》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D)。A、是對《春秋》本意的詮釋B、采用對答的形式表達C、解釋何謂春秋之教D、沒有談義例4.《公羊傳》和《谷梁傳》在漢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漢代時對《春秋》這本書詮釋的有“春秋五傳〞。(?)2.3若何讀《春秋》1.不屬于范寧在《谷梁傳集解序》對三傳的評說的是(B)。A、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B、谷梁辯而裁C、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D、谷梁其失也短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C)A、《公羊傳》更接近貴族對《春秋》的闡釋B、《谷梁傳》更接近普通人對《春秋》的闡釋C、《谷梁傳》屬于齊學D、《谷梁傳》屬于魯學3.不屬于鄭玄在《六藝論》中對三傳評說的是(D)。A、左氏善于禮B、公羊善于讖C、谷梁善于經(jīng)D、公羊善于經(jīng)4.葉少蘊在《春秋序傳》中認為《左傳》傳義不傳事。(×)5.《公羊傳》主要強調(diào)了帝權對國家的控制,屬于齊學。(?)3.1《尚書》中的“古文經(jīng)〞與“今文經(jīng)〞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A)。2/13頁A、秦朝之前,記錄《尚書》用的文字是隸書B、《詩經(jīng)》是從西周早期開場的C、《周易》是從伏羲開場的D、《尚書》是五經(jīng)中問題最復雜的書2.漢初伏生將《尚書》傳給三家,不屬于這三家的是(C)。A、歐陽高B、夏侯勝C、東方朔D、夏侯建3.以下關于“今文經(jīng)〞和“古文經(jīng)〞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B)。A、二者在文字上有差異B、研究方法一樣C、探求本義是古文經(jīng)的特點D、今文經(jīng)多經(jīng)傳進展闡發(fā)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政書。(?)5.漢學以訓詁為特征,宋學對經(jīng)蘊含的哲理進展討論闡發(fā)。(?)6.漢代初傳播的漢書稱為今文尚書。(?)3.2《尚書》的流傳1.對于“經(jīng)〞的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經(jīng)是文化的基本B、是國家的核心典籍C、是國家的一個文化宗旨D、今文經(jīng)在延傳中保持了本意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C)A、漢代的尚書共46篇B、漢代的《今文尚書》有29篇C、漢代的孔安國序不屬于尚書的一局部D、漢代的《古文尚書》有16篇3.對《尚書》的文體解釋錯誤的選項是(A)。A、訓是誓言,命令B、典是最正統(tǒng)的文獻記載C、謨是君臣的研討記錄D、誥是公布的命令4.現(xiàn)在的《古文尚書》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漢代的,是晉朝時偽造的。(?)5.在東漢時期,《古文尚書》得到廣泛傳播。(×)6.《尚書》的內(nèi)容包括虞、夏、商、周四個朝代。(?)3.3《尚書》的中心思想1.《尚書》總結的周朝治國經(jīng)歷不包括(A)。A、不用舊臣B、惟德是輔C、以親九族D、九族既睦2.以下選項中,不是由選拔產(chǎn)生的君主是(C)。A、堯B、舜C、周武王D、大禹3.不是《尚書》主要研究內(nèi)容的是:(D)A、若何做好國君B、若何做好大臣C、若何認識老百姓D、若何享受生活4.在記錄內(nèi)容方面,《尚書》比《國語》更正式,更重要。(?)5.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擔任的。(?)3.4《尚書》的治國之道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A、商朝是東夷部落B、周朝更多繼承了商朝C、周朝更多繼承了夏朝D、墨家推崇勤儉2.不屬于《尚書》中的經(jīng)歷總結的是(A)。A、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B、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C、視遠惟明,聽德惟聰D、人心惟危,道心惟微3.春秋時期繼承《尚書》治國精華的國家是(D)。A、趙國B、秦國C、魏國D、魯國4.商朝重視民本,周朝重視祭天(×)5.商朝能統(tǒng)一國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銅器并且創(chuàng)造了車。(?)4.1詩到《詩經(jīng)》3/13頁1.以下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C)。A、先秦各國都有詩B、先秦時歌詞是可以傳下來的C、先秦時歌詞與樂譜都不能傳播下來D、詩經(jīng)是漢朝以后才有的叫法2.不屬于《詩經(jīng)》中的篇章的是(C)。A、《伐檀》B、《碩鼠》C、《燭之武退秦師》D、《關雎》3.我國在先秦的時候,音樂就以“樂譜〞的形式傳下來的。(×)4.“頌〞分為早期積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編的。(?)5.在古代詩與歌是同一個概念。(×)6.《詩經(jīng)》是周朝所有詩的合集。(×)7.徒歌指唱歌時無伴奏,又稱為清唱。(?)4.2《詩經(jīng)》的編訂1.關于漢朝4個詩派說法錯誤的選項是(A)。A、魯詩側重于講故事B、魯詩較謹言C、齊詩進展說解,把陰陽融進去D、毛詩強調(diào)詩的政治功能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C)。A、墨家學說面對的是社會下層B、墨子的著眼點在于培養(yǎng)工匠俠客C、墨家的原則是述而不作D、儒家的原則是述而不作3.漢朝時《詩經(jīng)》分為四個流派,其中不包括(D)。A、齊B、魯C、毛D、趙4.《詩經(jīng)》的編訂有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5.春秋時期墨家和儒家是廣收弟子的。(?)6.《詩經(jīng)》只有個別篇章有序言。(×)4.3風、雅、頌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季札觀樂中季札出使的是魯國B、季札觀樂是魯國人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樂舞C、孔子對詩經(jīng)進展了分類D、孔子修改了詩經(jīng)的篇章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A、列士是以國家諸侯名義獻詩B、卿大夫不可以以個人名義獻詩C、卿大夫以職務名義獻詩D、商頌是周天子管的3.《商頌》是宋國專門整理他們流傳下來的商朝祭祀先祖的曲子。(?)4.在古代,歌本與詩本沒有區(qū)別,是一樣的。(×)5.周詩有大雅和小雅兩種,后來的周詩指的是《詩經(jīng)》。(?)6.魯襄公29年,《詩經(jīng)》基本編訂,但沒有進展分類。(×)4.4賦、比、興1.不是從性質(zhì)方面來解釋風雅頌的是(C)。A、風土之音曰風B、朝廷之音曰雅C、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D、宗廟之音曰頌2.以下具有概括功能的是(B)。A、象形字B、形聲字C、會意字D、指事字3.對于賦的功能說法錯誤的選項是(C)。A、具有鋪陳作用B、具有描寫自然界聲色的功能C、具有類比功能D、具有表達功能4.朱熹的《詩集傳》兼顧詩與經(jīng)的做法。(?)5.風雅頌賦比興被稱為“三體三用〞。(?)4/13頁6.“比〞是類比,形成詠物和比德的傳統(tǒng)。(?)5.1孟子生平與孟子理論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A)。A、孟子謹言B、孟子善養(yǎng)“浩然之氣〞C、孟子把孔子的學說具體化D、孟子把孔子的學說更加系統(tǒng)化、學理化2.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國語》講的是“謀〞B、孟子游說過齊威王C、孟子在晚年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編訂典籍D、《戰(zhàn)國策》講的是“仁〞3.南宋的(C)把《孟子》、《論語》、《大學》、庸》稱為四書。A、岳飛B、沈括C、朱熹D、王守仁4.孟子的性善論中的“性〞指的是(D)。A、生性—客觀的肉體B、文性—理想的精神C、本性—自然屬性D、人性—社會屬性5.儒家的道講的是仁、義、禮、智、信。(?)6.《論語》是最晚被列為儒家經(jīng)典的一本書。(×)7.孟子認為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是因為人有仁、義、禮、智。(?)8.《孟子》與《論語》的觀點沒有一點關聯(lián)。(×)5.2孟子對儒學思想的開展1.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D)。A、仁表達在社會交往中B、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C、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D、仁指的是責任2.對諸子百家的學說不正確的選項是(B)。A、老子講道B、孔子講義C、孟子講義D、韓非子講法3.孔子的“禮〞與孟子的“禮〞都是要恢復周天子的樂禮。(×)4.孔子的“仁〞是理想的品德與感情,孟子的“義〞是現(xiàn)實的標準與準則。(?)5.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學說的建構來源于社會。(?)6.孟子對“仁〞的來源做了解釋,“仁〞來源于人的本性。(?)5.3從內(nèi)圣到外王1.以下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A)。A、內(nèi)圣指的是把仁心用于社會中B、外王指的是要把仁心用到社會中C、內(nèi)圣指的是內(nèi)部修養(yǎng)仁心D、要內(nèi)圣就要做到存心2.不屬于孟子對仁義的觀點的是(C)。A、內(nèi)心守仁,做事講義B、仁,從心也,義,人路也C、仁是處理社會關系的,義是處理血緣關系D、仁是處理血緣關系的,義是處理社會關系的3.不屬于孟子學說的是(C)。A、性善論B、從仁到義C、從民主到民本D、從內(nèi)圣到外王4.孟子主張人應當居仁由義。(?)5.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為,而儒家是從思想上約束人。(?)5.4《孟子》的內(nèi)在要求1.貴族共和體制在不同時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2.孟子所指的君子三樂不包括(B)。A、父母俱存,兄弟無故B、金榜題名C、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孟子學說的“仁政王道〞解釋不正確的選項是(D)。A、仁政是按照仁的原則,按義的方式做事B、《尚書》的對仁政的說法是德政C、后學說將仁政稱為王道D、仁政與刑政是統(tǒng)一的4.陪臣執(zhí)國命是指上級被降級。(×)5.民本就是把百姓當做基本。(?)6.1天命與人性1.“天命之謂性〞出自(D)A、《大學》B、《論語》C、《周易》D、《中庸》2.古時對天的看法不包括:(C)A、自然之天B、主宰之天C、法律之天D、道德之天3.墨子尊天,但反對有命。(?)4.古代將“性〞分三品:圣人、賢人、俗人。(?)5.《大學》是中國的修心大法,《中庸》講的是修心的目標。(×)6.2《中庸》里的儒家思想1.關于“道〞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D)。A、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B、道家的道是邪道C、道家的道是正道D、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2.儒家所講的道很大程度上講的是“正道〞,意思是(A)A、道德B、品質(zhì)C、修養(yǎng)D、知識3.《中庸》中“率性而謂道〞的“率〞的意思是(A)。A、遵循B、領先占領C、隨心隨欲D、心想事成4.《中庸》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5.慎獨是指做事的時候要單獨做。(×)6.3《中庸》的內(nèi)在含義1.《中庸》的“中〞解釋錯誤的選項是(C)。A、周易認為是“位中〞B、周易認為是時中C、道家認為是時中D、道家認為是中和2.關于儒家對“中庸〞的“中〞描述錯誤的選項是(B)。A、不偏不倚B、偏離中間位置C、內(nèi)在D、作為動詞3.《中庸》中認為小人中庸,君子反中庸。(×)4.儒家認為治國的人一定得是君子。(?)6.4《中庸》的修煉之道1.不屬于《中庸》的要求的是:(B)A、博學B、不問C、明辨D、篤行2.不屬于《中庸》所說人做事的三個層面的是(C)。A、安而行之B、利而行之C、懶惰而行之D、勉而行之3.慎單獨省要求人要有戒備之心,要有警覺之心。(?)4.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確對待天命的態(tài)度是聽天由命。(×)5.“誠明〞講的是修養(yǎng)過程,“明誠〞說的是講教過程。(?)7.1《周易》的基本概況1.從《堯典》開場記錄的是(C)A、《周易》B、《詩經(jīng)》C、《尚書》D、《禮義》2.以下形成時間最長的是(A)6/13頁A、《周易》B、《詩經(jīng)》C、《尚書》D、《禮義》3.《周易》的“易〞的意思有:變易、(B)、簡易。A、容易B、不易C、易得D、易理4.《周易》是群經(jīng)之首。(?)5.《周易》的八個基本的卦分別是:乾、坤、震、艮、坎、離、兌、巽。(?)7.2《周易》的內(nèi)容蘊涵1.《周易》中的“地〞指的是(D)。A、大地B、土地C、地球D、地域2.讀《周易》要有陰陽平衡,(A)的視角。A、對立統(tǒng)一C、物我平衡D、和諧相處3.《周易》具有培養(yǎng)人的含蓄萬物,(C)的胸懷。A、包容萬物B、萬物一體C、兼容并包D、同胞物與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書。(?)5.《周易》是周文王那個時代的很多人生活經(jīng)歷,社會經(jīng)歷,包括宇宙認識的一個總結。(?)7.3《周易》值得借鑒之處1.中國哲學強調(diào)量變,是因為中國哲學的最高層面是(C)。A、禮B、法C、道D、天2.讀《周易》我們要有一種自強不息,(C)的精神。A、戰(zhàn)天斗地B、勇往直前C、進德修業(yè)3.《周易》講的德行就是一種對人的(D)。A、關心B、習慣C、鼓勵D、勉勵4.化境就是一種變化狀態(tài),到達的一種最完美的狀態(tài)。(?)5.化境就是一種在變化中到達的最完美的狀態(tài)。(?)6.《周易》的最后一個卦(c)A乾卦B坤卦C即濟未濟D未濟7.4《周易》與人生修養(yǎng)1.《周易》中起關鍵作用的是(D)。A、天B、地C、自然D、人2.《周易》這本書里邊所體會出來的一種精神叫(B)A、道德意思B、秩序意識C、佛家意識D、鬼神意識3.所謂的協(xié)理三才,就是指思考的時候要兼顧(C)。A、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和意外因素B、外部環(huán)境、內(nèi)在素養(yǎng)和客觀條件C、天地人D、禮法情4.《周易》里邊只有兩個卦講天和地。(?)5.乾卦和坤卦是講人和神。(×)6.讀《周易》具有培養(yǎng)協(xié)理三才(c)的境界。A包容B廣博C大氣D超凡8.1《大學》的基本概況1.“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樣的德行,給人以(A)和溫暖。A、光明B、光芒C、陽光D、柔美2.“新民〞的“新〞的意思是(D)。A、新事物B、新氣象C、新格局D、革新3.《大學》放在四書的第一篇主要是因為《大學》準確概括了儒家的(C)。7/13頁A、意義B、內(nèi)容C、宗旨D、目的4.大藝講的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養(yǎng)。(×)5.小藝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書。(?)8.2《大學》的核心內(nèi)容1.“英雄相惜〞是講(A)的人相惜。A、賢良B、智慧C、英勇D、謀略2.“新民〞的意思(A)A、改變自己B、親民C、學習D、實踐3.儒家所說的“君子〞指的是能夠擔當(C)的大任。A、治國B、平天下C、治國利民D、道德示范4.“定而后能靜〞的“靜〞指的是安心做事。(?)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8.3《大學》的核心思1.一個人要想成長成一個溫文爾雅的君子需要八個開展的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2.“安而后能慮〞的“慮〞指的是(A)。A、思慮周詳B、考慮C、顧慮D、想法3.“靜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D),心安理得。A、安全B、安穩(wěn)C、撫慰D、安定4.正心是討論中國人性的一個根源。(?)5.格物指的是明理。(?)8.4《大學》的具體要求1.《中庸》里邊講五達道的意思是若何去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2.“正心〞指的是每個人要正確地面對自己的(D)A、心志B、心情C、心智D、心性3.“治國〞就是管理一個(D),把他治理好。A、四海B、大家族C、國家D、小諸侯4.儒家強調(diào)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兩個方向是指(A)A、物我關系和人際關系B、態(tài)度積極C、心平氣和D、樂觀豁達5.《大學》里講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則。(?)9.1領導力的內(nèi)在要求1.《新君主論》講的主要是(A)A、世界上各國政要的危機公關B、若何當君主C、若何統(tǒng)治國家D、若何當領導人2.作為一個領導干部來講更重要的要具備幾方面的素養(yǎng)(C)A、1.0B、2.0C、3.0D、4.03.不屬于領導干部要具備的素養(yǎng)的是(A)。A、奢侈B、知識C、能力D、修養(yǎng)4.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是誰講的(B)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5.國學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積累的有關政治經(jīng)濟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經(jīng)歷(?)9.2識人之術與自我提升1.“氣度〞是(D)的問題。A、高度B、廣度C、寬度D、管理8/13頁2.法家的“因性說〞的“因〞是(B)的意思。A、因為B、順著C、遵循D、按照3.中國文化中的兩個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長;二是用人(C)。A、之能B、之技C、之短D、之功4.格局決定思路。(?)5.儒家學說的“化性說〞的意思是指法律約束。(×)9.3儒學與領導力1.《孝經(jīng)》把人分成五等人,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2.孔子講“仁〞,孟子講“義〞,荀子講(D)。A、法B、術C、勢D、禮3.“疏通知遠〞指的是通透而(C)。A、廣博B、想得遠C、周全D、看得遠4.儒家處理人際關系的法則有:仁、義、禮、法。(?)5.儒家學說是一個守天下的學說。(?)9.4儒學的具體要求1.“無為〞就是要放權,“無不為〞就是要抓住(C)。A、重點B、關鍵C、要害D、方向2.恭儉莊敬這四個字是對一個人的基本的一個素養(yǎng)。(?)3.“廣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B)。A、能夠進展改進B、能夠把道理講清楚C、能夠從復雜中把握簡易D、通俗易懂4.“敬〞一方面是敬人,一方面是敬事。(?)5.道家學說講人往低處走。(?)9.5道家、佛學與領導力1.“涵容〞就是要(A)別人。A、包容B、寬容C、尊敬D、恭敬2.“謙退是保身之法〞是哪個學派的思路(C)A、儒家B、法家C、道家D、佛家3.道教有五門學問:山、卜、(D)、相、醫(yī)。A、煉丹B、修煉C、調(diào)養(yǎng)D、命4.中國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學說和儒家學說的結合。(?)5.道學講寡色欲以養(yǎng)腎氣。(?)9.6法家、兵家與領導力1.法家的“勢〞指的是(D)。A、權勢B、合情理C、順勢D、權威2.兵家對將領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D)、嚴。A、義B、禮C、德D、勇3.“仁智信勇嚴〞出自(D)A、《論語》B、《吳子》C、《六韜》D、《孫子兵法》4.不屬于法家的治國策略的是(C)。A、司法于官B、明法于國C、司法于民D、任法于賢5.法家的用人術:實能、專任、易制(?)10.1禮的含義1.《禮》在唐代之前指的是(A)。9/13頁A、《儀禮》B、《禮記》C、《禮儀》D、《周禮》2.《禮》在中國文化中起的是(C)的作用。A、法律B、道德C、憲章D、規(guī)矩3.《禮》是綜合(D)而形成的。A、人倫關系B、物質(zhì)分配C、等級秩序D、天道人情4.《儀禮》、《周禮》和《禮記》合稱三禮。(?)5.《禮》是在唐之后稱為《禮記》的。(?)10.2禮的來源1.《禮》是對先祖的(a)。A、思念B、思念C、尊重D、尊崇2.君子的最主要特征(C)A、禮讓B、謙讓C、修身養(yǎng)性D、謙卑3.《禮》起源于(D)。A、生活B、社會C、家族D、禁亂4.禮與法不同之處在于禮是一種社會規(guī)則,是約定俗成的。(?)5.《禮》有成為社會標準并維持社會秩序的教化功能。(?)10.3禮的建構1.《儀禮》的功能和《周禮》的特點(A)A、“禮〞的一個概念B、禮的做法C、禮的形成D、禮的開展2.“禮別異〞、“樂合同〞強調(diào)的是一個現(xiàn)實的(C)功能,政治化概念。A、文化B、社會C、政治D、經(jīng)濟3.在早期的時候關于“禮樂關系〞的表述上是幾種(B)A、1.0B、2.0C、3.0D、4.04.“禮別異〞不是指人與人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感。(×)5.禮、樂在社會關系中分別代表社會中建設人際關系的兩種方式。(?)10.4禮的精神1.早期官員的管制也是(D)的一種秩序。A、禮樂B、儀禮C、禮度D、禮2.《周禮》這本書有前代周朝的影子。(?)3.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書借鑒的(C)A、《大學》B、《中庸》C、《周禮》D、《論語》4.禮制是對禮的(C)進展概括。A、精神B、程序C、標準D、空間5.禮是從動機上進展約束。(?)11.1老子學說的特點1.“德莫假設讓〞指的是(C)。A、人要有道德B、要懂得謙讓C、謙讓是最好的德行D、謙讓就是有道德2.中國文化幾千年來起主導作用的學說是什么(A)A、經(jīng)學B、子學C、佛學D、心理學3.諸子之說形成一方面來源王官之學的下行,另一個方面是什么(C)A、政府的政策B、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C、讀書的普及D、禮制的開展4.“動莫假設敬〞的“動〞指的是(D)。A、心動B、行動C、口動D、一舉一動5.九流十家出自班固《漢書?藝文志》。(?)11.2“道〞的內(nèi)涵1.“得意忘言〞是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計較于(C)了。A、對錯B、是非C、語言D、行為2.《國語》、《左傳》中引用的史官的話不是史官脫口而出的,而是什么(C)A、《詩經(jīng)》里的話B、國家的政策C、是代代相傳總結出來名言D、是自己學識的升華3.老子所說的“道〞是指(D)。A、道路B、道德C、手段D、宇宙的基本規(guī)律4.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務誰的(B)A、庶民B、王室C、士大夫D、商人5.《老子》這本書是尹喜請老子在函谷關寫就的。(?)11.3“道〞與“德〞1.老子所說的“德〞是指(C)A、品德B、德行C、規(guī)定性的特質(zhì)D、德性2.德經(jīng)相對于道經(jīng)來說更多地表達在什么方面(A)A、不同屬性B、不同禮C、不同哲學D、不同政治3.“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D)。A、自然界B、生物界C、世界D、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4.“五德始終〞指的是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每種物都有自身的德。(?)5.道家與道教的不同之處在于道家尊重自然,不去改變自然界。(?)11.4退守是大智慧待做1.黑格爾辯論法在古代中國被稱為什么(c)A馬克思主義辯證法B客觀辯證法C樸素辯證法D德禮辯證法2.老子所說的慈,指的是天地有仁心,對老百姓有恩惠,而老百姓體會不到。(?)3.“無為而無不為〞指的是好似什么事都不做,但卻把什么事都做了。(?)4.退守大智慧不能讓人心情逍遙,心性快樂。(x)5.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讓,而是一種(c)。A手段B目的C策略D戰(zhàn)術12.1從老子到莊子待做1.“游于逍遙〞就是莊子提倡的一種很自然的思想。(?)2.《莊子》不是在說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a)等作為說理的憑據(jù)。A神話B寓言C比較D排比3.《莊子》這本書主要是圍繞“道法自然〞來展開的。(?)4.莊子把人分為神人、智人和(c)。A圣人B賢人C真人D小人5.《莊子》學說里認為,天性和人性是(d)的。A別離B相似C相合D沖突12.2《莊子》的內(nèi)涵已完成1.“心齋〞講的是(d)。A、內(nèi)心的虛空B、心性無煩憂C、沒有想法D、回到你的本性2.莊子講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約束,忘掉社會中11/13頁的自己,回到你的(c)。A、精神B、心靈C、本性D、本真3.“同于大通〞的“通〞就是對這個社會徹底地明白了。(?)4.經(jīng)學關注的是人的群體,而子學關注的是個體。(?)5.“心齋〞不是心性逍遙的前提。(x)12.3《莊子》的心性逍遙待做1.莊子認為治理天下,首先要(c)天下,然后才能治。A了解B安撫C順應D恩惠2.齊物論的理論推導是(d)。A道法自然B人法地C萬物有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