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篇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21.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皭邸蓖ā八B”;“見”通“現(xiàn)”2.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罢f”通“悅”;“女”通“汝”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皻w”通“饋”4.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胺恕蓖ā胺恰?“女”通“汝”5.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盁o”通“毋”6.士之耽兮,猶可說也?!罢f”通“脫”7.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般蓖ā芭稀?.肇錫余以嘉名“錫”通“賜”9.扈江離與辟芷?!氨佟蓖ā捌А?0.來吾道乎先路?!暗馈蓖ā皩А?1.指九天以為正兮?!罢蓖ā白C”12.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取”通“娶”13.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昂煛蓖ā皧Y”14.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凹x”通“韌”15.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岸帯蓖ā岸摗?6.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把傺佟蓖ā皶晻暋?7.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可見。“展”通“輾”18.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屬”通“囑”19.某所,而母立于茲。“而”通“爾”20.比去,以手闔門。“闔”通“合”21.稱心快意,幾家能能彀?!办啊蓖ā皦颉?2.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按埂蓖ā摆铩?4.適莽蒼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辯也?!稗q”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岸蓖ā澳堋?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29.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匪”通“非”30.瞎王劉引定火喬男女?!盎稹蓖ā盎铩?1.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耙姟蓖ā艾F(xiàn)”32.求!無乃爾是過與?“與”通“歟”33、是誰之過與?“與”通“歟”34.直不百步爾,是亦走也“直”通“只”35.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邦C”通“斑”36.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涂”通“途”37.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盁o”通“毋”38.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爸蓖ā爸恰?0.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吧蓖ā靶浴?1.合從而締交,相與為一?!皬摹蓖ā翱v”42.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熬啊蓖ā坝啊?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笆堋蓖ā笆凇?4.或師焉,或不焉?!安弧蓖ā胺瘛?5.并曾賦斂,倉庫少內?!霸蓖ā霸觥?“內”通“納”46.再拜便辟?!氨佟蓖ā氨堋?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罢瘛蓖ā罢稹?8.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無”通“毋”49.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關,毋內諸侯?!熬唷蓖ā熬堋?“內”通“納”51.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熬摺蓖ā熬恪?“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皡s”通“隙”5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皡ⅰ蓖ā膀墶?6.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白蓖ā白?7.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閔”通“憫”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傲愣 蓖ā傲尕辍?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則奮擊?!皢椤蓖ā般弧?1.椎釜鬲甕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書,辭甚巽?!百恪蓖ā斑d”63.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覆”通“復”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百ⅰ蓖ā八?5.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厭之有?!皡挕蓖ā梆悺?8.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盁o”通“毋”69.無庸,將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潁。“寘”通“置”72.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闕”通“掘”73.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板a”通“賜”74.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澳Α蓖ā澳ァ?5.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見。“見”通“現(xiàn)”77.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笆А蓖ā柏?8.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凹o”通“記”79.則仆償前辱之責?!柏煛蓖ā皞?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氨住蓖ā氨帧?困頓)81、大都不過參國之一?!皡ⅰ蓖ā叭备咧姓Z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3《荊軻刺秦王》1、鑒賞荊軻形象,注意所用表現(xiàn)手法。首先,作者善于通過人物的對話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荊軻和樊於期的對話,荊軻先用話挑起樊於期對秦的仇恨,再問樊於期對這樣的深仇大恨怎么辦,然后針對“顧計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試探地提出了既能為樊於期報仇,又能保全燕國的計劃,一層進一層,結果是樊於期慷慨陳辭,毅然自刎。見秦王時“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武陽”而向秦王作了解釋,在千鈞一發(fā)之際,鎮(zhèn)靜的神態(tài)和得體的言辭消彌了危機。這些對話,既表明了事態(tài)的逐步發(fā)展,也描寫了荊軻的精細、沉著,在緊要關頭不慌不忙,隨機應變。其次作者善于通過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來突出人物性格。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頭腦簡單跟荊軻遇事審慎,三思而行對比,以突出荊軻的深沉多謀。又如寫武陽在緊急關頭神態(tài)失常,同荊軻的鎮(zhèn)定自若對比,突出了荊軻的機智勇敢。2、鑒賞作者交織描寫場面的筆法。如“易水送別”的“白衣冠”“擊筑”“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各種現(xiàn)象綜合成一個充滿悲壯氣氛的場面,有極為強烈的感人力量。這是刺秦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高潮,也是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傳誦的閃光章節(jié)。在這一情節(jié)中,荊軻的內心世界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展現(xiàn)。面對渾身著素的送行的人們和風寒水冷的自然環(huán)境,荊軻用慷慨悲歌來表達自己對于高漸離等知己者生離死別的悲涼心情,抒發(fā)自己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荊軻在太子丹對他缺乏足夠的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情況下仍然決心履行自己的諾言,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這一情節(jié)也暗示了整個事件的悲劇性結局。荊軻的歌聲由凄切悲涼轉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們也由感動、惜別轉為激憤、激勵。就在這激動人心的壯烈場面中,荊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獻身刺秦的征途?!熬蛙嚩?,終已不顧”,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又如,刺秦王時,荊軻的動作,秦王驚起拔劍不出,環(huán)柱而逃的狼狽相,群臣的驚愕,侍醫(yī)的擲藥囊,左右呼“王負劍”,一直到荊軻“身被八創(chuàng)”,“箕踞以罵”。在極短的時間里,寫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狀,寫動作、寫表情、寫高呼、寫怒罵,組織成一個驚心動魄的壯烈場面。3、準確評價荊軻和荊軻刺秦王的行動。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為太子丹報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爭的最前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于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從荊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借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太可能?!稜T之武退秦師》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線索: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為中心。故事先點出了戰(zhàn)事爆發(fā)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為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接著寫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只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秦晉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晉訂立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于達到秦鄭為盟的結果。2、鑒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思路: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3、分析燭之武、佚之狐、鄭伯等主要人物形象: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時,深明大義,以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佚之狐是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叭羰範T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鄭伯則是個勇于自責的上級領導人。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4、鑒賞課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課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運用正面描寫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xiàn)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鴻門宴》1.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古人坐的姿勢是:兩膝著地,兩腳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鍾上?,F(xiàn)在在亞洲的某些國家如朝鮮、日本同樣保留著這種做法。如果將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長跪,又叫跽,這是將要站起來的準備姿勢,也表示對別人尊敬。按劍而跽是一種下意識的準備自衛(wèi)的動作。樊噲側舉盾牌,撞到衛(wèi)士,頭發(fā)直堅,眼眶似裂,瞪眼看著項羽,項羽被這一突發(fā)的情況弄的措手不及,只能按劍而跽。2.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古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現(xiàn)代人不同,古人一天吃兩頓飯。第一頓飯叫做朝食。在《鴻門宴》中,項羽聽說劉邦欲占關中,于是大怒,拋出“旦日饗士卒”的號令,旦日是一大清早,本來是不吃早飯的,項羽的意思是提前開飯,早早進軍,表現(xiàn)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3.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玉是古人重要的配飾之一,不僅因為玉很貴重,為統(tǒng)治者專有,而且玉還被賦予了某些神秘的色彩。玦,屬于環(huán)形玉,即缺了一塊的環(huán)形玉。又因為玦的名稱來源于“決”,形狀又是環(huán)形斷開,所以古人用玦寓意決斷。范增應經看出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并無心傷劉邦,又由于在席間,只能暗示。4.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肉在器皿中煮熟之后,古人用匕首把肉取出放在一塊砧板上,這塊板叫做“俎”。然后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著吃?!而欓T宴》中又見“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狈畤埵呛箨J進去的,身份又低,自然沒有他的’席位。但他復盾為俎,以劍代刀,吃的既有氣魄又“合禮”。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1首先閱讀全文、把握主旨閱讀理解是必須要經過閱讀的,初中閱讀理解一般是以敘事、敘人類的文章,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首先要先通讀一下全文,先閱讀懂大概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學會歸納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閱讀的事實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含義,閱讀理解的最基本含義就是要閱讀者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思,理解上去了才能做出答案。2學會概括某段中的大意閱讀理解解題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概括出一段話中的一個意思,同時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話與某段話的意思有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是找出所謂的中心意思。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找出中心語句,并且同時要在理清句與句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抓住貫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題,才是做閱讀理解的關鍵。常見諺語、名言、對聯(lián)1、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豆沤褓t文勸學篇》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献?、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4一、通假字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賦資質。)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3、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4、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從師學習。)5、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6、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7、夢亦同趣。(“趣”通“趨”。往,赴。)二、古今異義詞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為,心,用心。今義:用功、肯動腦筋。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學習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學有所長的人。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小學,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對少年兒童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4、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眾人,一般人,普通人。今義:許多人。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用來……的。今義:因果關系的連詞,表結果。6、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從而,追隨并且……。今義:表目的或者結果的連詞。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不必,不一定。今義:不需要。8、凌萬頃之茫然。茫然,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9、游于是乎始。于是,從此。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三、詞類活用1、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日。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作動詞,游水。3、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做老師。4、而恥學于師。恥:意動用法,以……為恥。5、小學而大遺。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7、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8、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方位名詞作動詞,攻下,向東進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