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選擇題

1.下列地點中,既發(fā)現了直立人化石又發(fā)現了晚期智人化石的是()

A.云南元謀B.陜西藍田C.北京周口店D.浙江余姚

2.參考如下圖:假如你在電影中看見一個中國原始人脖子上戴著這樣的石珠飾品,并

且在用一根骨針縫衣服,可以推測他可能最早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現代人類

3.在黃河流域磁山遺址發(fā)掘的文化層(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間)中,發(fā)現

了數以百計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臼、石

杵和圓形陶碗等。據此推測,這一文化層()

①處于舊石器時代

②處于新石器時代

③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yè)

④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下表是廣東、浙江兩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相關圖片。據此推知,當時()

遺址玉鉞玉琮龍首玉環(huán)

--

石峽I.

遺址1

A.青銅冶煉技術成熟B.南北經濟差異明顯

C.農業(yè)生產工具先進D.兩地存在文化交流

5.下表為我國不同地區(qū)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

()

CT

三星塔拉遺址陶寺遺址齊家文化遺址良渚遺址

紅山玉龍(內蒙彩?繪龍紋陶盤(山凸堆龍紋紅陶罐(龍首玉鐲(浙

古)西)甘肅)江)

A.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類文明發(fā)展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

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

6.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

治五氣,藪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黑新孤霜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之野?!逼渲?/p>

,“口□”應為()

A.阪泉B.涿鹿C.長平D.鎬京

7.“一位叫放齊的酋長推舉堯的兒子丹朱,堯馬上表示,丹朱,頑兇,不可用;又一位

叫席兜的舉薦共工……堯與大家反復相商,又用各種辦法考察了舜的德行,才將舜立

為堯的繼任人?!边@反映出()

A.禪讓制“選賢舉能”B.“公天下”推行困難

C.世襲制逐漸確立D.分封制開始流行

8.“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

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辈牧媳砻魅A夏族()

A.通過不斷交融而形成B.構成中華民族的主體

C.居住分散,交通發(fā)達D.有統(tǒng)一的文化和信仰

9.1986年,北京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一

克盜,內部有銘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長子)做(燕,即今北京)的

諸侯,管理當地部族。這件青銅器可以印證的制度是()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井田制

10.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將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以

擴大統(tǒng)治范圍。下面是他分封的部分諸侯國的示意圖,這說明西周分封的依據之一是(

封其弟召公爽于燕

封其弟康叔于衛(wèi)

@|封其弟周公長子伯禽于魯|

6

A.年齡B.軍功C,血緣D.地域

11.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周王拒絕,

熊通“乃自立為(楚)武王”;據《春秋》記載,從公元前722年一

前479年,某諸侯國國君朝齊晉楚達33次,而朝周王僅3次。這些現象意味著()

A.諸侯爭霸造成社會混亂B.周天子影響力完全喪失

C.周分封制逐漸走向消亡D.變法改革推動制度革新

12.下表為戰(zhàn)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實行的變法。表中措施()

諸侯國名稱部分措施

魏國李悝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根據功勞和能力選官

楚國吳起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官特權

秦國商鞅變法“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權

A.維護了周朝分封制度B.代表了農民階級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會秩序D.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

13.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的推廣,耕作、施肥、灌溉等技術的提高,使得農業(yè)勞動生產

率有較大提升,進而推動了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然而,分裂割據的形勢又嚴

重阻礙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這表明()

A.統(tǒng)一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B.農業(yè)是商業(yè)發(fā)展的前提

C.秦國具備了武力統(tǒng)一的條件D.社會經濟發(fā)展阻礙統(tǒng)一

14.老子認為“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

者都主張()

A.無為而治B.重農抑商C.儒道一家D.以民為本

15.儒家認為音樂具有教化的功能,孔子更是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而法家則

認為音樂不利于中央集權和獎勵耕戰(zhàn)政策的推行。儒、法兩家對音樂的態(tài)度反映了()

A.兩家治國理念不同B.諸子百家相互攻擊

C.禮樂制度全面崩潰D.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二、材料題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將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當時

的工匠已能準確地掌握銅、錫、鉛的比例,用來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鑄造技術上

,采用“泥范鑄造法”,經過制模、雕作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注液態(tài)金屬

、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工匠們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

(1)根據材料一,歸納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迄今世界上出土

的最重的青銅器的名稱。

材料二:孔子推廣私人講學,他在實踐中,破除了等級、地域和種族的界限,提

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這是學術下移、庶人議政歷史趨勢的必然結果。在一定程

度上說,孔子促使“私學”走向興盛??鬃拥人綄W大家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讀書人,形成

了特有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士人隊伍。士的崛起,引發(fā)了思想領域的大解放、大爭鳴

,并推動了戰(zhàn)國社會的變革。

——摘編自陳雪良《大國爭霸與士的崛起——春秋》

(2)根據材料二,你認為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是將哪一思想主張付諸實踐?概括孔子推廣私

學對古代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我們祖先能創(chuàng)造燦爛文明的原因是什么?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地出土了相當數量的西周末至春秋早、中、晚期

的鐵制武器、工具和農具,證明中國的鐵器生產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逐漸擴展。最終

使春秋列國的生產力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由青銅時代逐步過渡到鐵器時代戰(zhàn)國時期,

牛耕進一步推廣并開始使用鐵犁,耕作技術進一步提高,促進了深耕細作,加快了荒

地開墾。同時,吳國邙溝、秦國岷江水利工程、鄭國渠等水利工程的興建,灌溉技術

、施肥技術的進步和一年兩熟技術的推廣,大大提高了農業(yè)產量。

——摘編自劉濤、齊秀生《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力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促進》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農業(yè)有何發(fā)展?

材料二:商鞅認為“農戰(zhàn)”是富國強兵的基石。為此,他實行“分戶令”,把勞

動力全部挖掘出來,投身農、戰(zhàn);依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對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

予以免除徭役的獎勵。此外,他還招攬移民,開發(fā)秦國土地。

——摘編自袁方《商鞅的“強秦之計”與秦國的政治發(fā)展》

(2)根據材料二,概括商鞅為實現“強秦之計”所采取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

些措施起到的作用。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動中國古代社會進步的主要因素。

18.考古發(fā)現是研究史前時期的重要依據之一.七年級某班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

請你參與,共同完成。

【活動一探尋我國百萬年人類史】

我國是早期人類化石和文化發(fā)現的主要地區(qū)之一……我國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

址有二十余處,范圍北起遼寧,南及云南,西至陜西,東到江蘇。其中,黃河、長江

兩大流域分布較為密集。

——摘編自《中國原始社會史》

(1)根據活動一,指出我國早期人類分布的特點。

【活動二探尋我國一萬年文化史】

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和遺物在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發(fā)現,約有一萬余處。

5*5008。等

北京門頭溝區(qū)東湖林遺址

中出土的麥化捌5演

豐城建址

出土的人面金投彩陶盆

河娉波道址

河姆渡人的房屋

出土碗谷和睡出土的用毒出土的豬紋閏桂

主要是干欄式賴

圖1圖2圖3

考古發(fā)現推論

圖1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原始農業(yè)出現;等等

圖2

圖3

(2)根據史實進行推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仿照示例,完成圖2、圖3考古發(fā)

現的相關推論。

【活動三探尋我國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余杭,西

4300年,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有一個20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tǒng),是同時期世界上另

(3)說出活動三中兩處遺址的考古發(fā)現有哪些共同點,并概括這些考古發(fā)現的重要意

義。

(4)綜上所述,請你為本次歷史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

三、改錯題

19.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有著燦爛悠久的文化。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

在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并加以改正。

(1)戰(zhàn)國時期問世的《詩經》總結了當時的醫(yī)學經驗,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

改正:

(2)甲骨文是我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

改正:

(3)商周時期,鑄刻在鐘、鼎等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改正:

(4)《論語》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

改正: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層厚40多米。這處遺址最

先于1921年被發(fā)現,后來人類學家根據遺址中發(fā)現的3顆牙齒化石,將活動在這里的古

人類命名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距今約萬年,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qū),又

生活著一群遠古人。他們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他們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龍骨

山頂部的洞穴里發(fā)現的,考古學家將他們命名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屬于晚期智

人。故C符合題意;云南元謀、陜西藍田都沒有發(fā)現晚期智人化石,排除AB;浙江余

姚沒有發(fā)現直立人化石,排除D。故選:Co

2.答案:C

解析:析題干,石珠飾品需要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服,他們懂得愛美

,同時骨針需要磨制,這些都符合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故選C。

3.答案:C

解析:①、④項,根據“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臼、石

杵和圓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種植糧食,出現原始農業(yè),處于新

石器時代;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作物。故①、④項錯誤。②、③項,出現原始農業(yè),處于

新石器時代符合題意。故②、③項正確。綜上所述,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故本題正

確答案為C。

4.答案:D

解析:據圖片看出,石峽遺址與良渚遺址出土的玉器形狀相似,這說明兩地存在文化

交流。故D符合題意;圖片文物是玉器,與青銅冶煉技術無關,排除A;廣東、浙江都

屬于南方,排除B;圖片文物是玉器,屬于禮器,不是農具,排除C。故選:Do

5.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三星塔拉遺址紅山玉龍(內蒙古)”“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

(山西)”“齊家文化遺址凸堆龍紋紅陶罐(甘肅)”“良渚遺址龍首玉鐲(浙江)

”可知,在不同地區(qū)文化遺址中,都出土了龍形狀的器物,說明這些地區(qū)雖然地域上

有所差異,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說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6.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軒轅乃修德振兵……以與炎帝戰(zhàn)于口口之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五六千年前,黃帝聯(lián)合一些部落,在阪泉與炎帝展開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最后炎帝失

敗,歸順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lián)盟,A項正確;涿鹿之戰(zhàn)是黃帝部族聯(lián)合炎帝部族與

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zhàn),排除B項;長平之戰(zhàn)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

隊發(fā)生的戰(zhàn)爭,排除C項;黃帝與炎帝在阪泉進行戰(zhàn)爭,不是鎬京,排除D項。故選:

Ao

7.答案:A

解析:據材料可知,這是依據德行將首領之位進行轉讓的制度,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

是禪讓制,A項正確;“公天下”推行困難,與題意不符,材料反映的就是采取“禪

讓制”的社會制度,具體就是選能而為之,排除B項;世襲制逐漸確立與題意中堯舜

禹時期禪讓制不符,世襲制是從夏朝開始的,排除C項;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與“選賢舉能”的堯舜禹時期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8.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大意為:“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

,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反映的是

華夏族是不斷融合其他部族而形成,故A符合題意。B、C、D選項表述無誤,但都不

符合題干所給出的信息。故選:Ao

9.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周成王)命克(召公長子)做(燕,即今北京)的儲侯,管理當

地部族”及結合所學可知,周天子讓克去做燕地的諸侯,管理當地部族。此條銘文印

證了西周時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分封儲候,拱衛(wèi)王室。C項正確;禪讓制是原始社會

時期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辦法,排除A項;夏朝建立的世襲制是貴族依據血緣親

疏來繼承權力的制度,排除B項;井田制是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

O

10.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

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根據示意圖中“封其弟召公

爽于燕”“封其弟康叔于衛(wèi)”“封其弟周公長子伯禽于魯”可知,周王分封了宗親,

依據為血緣,C項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11.答案:C

解析:據題干“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

周王拒絕,熊通’乃自立為(楚)武王';據《春秋》記載,從公元前722年一

前479年,某諸侯國國君朝齊晉楚達33次,而朝周王僅3次?!焙退鶎W知識可知,周平

王東遷后,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在名義

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

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

濟支持。因此,題干中的現象意味著,周分封制逐漸走向消亡,C項正確:春秋時期

的社會處于動蕩狀態(tài),諸侯凈霸造成社會混亂,但是沒有體現題干中的周分封制逐漸

走向消亡的信息,排除A項;周天子影響力完全喪失,說法錯誤,周天子只是地位下

降,排除B項;變法改革推動制度革新是戰(zhàn)國時期,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O

12.答案:D

解析:據題干可知,李悝變法根據功勞和能力選官;吳起變法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官特

權;商鞅變法規(guī)定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權。這些措施廢除奴隸主

貴族特權,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故D符合題意;表中措施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不

是維護周朝分封制度,排除A;表中措施代表地主階級利益,排除B;表中措施瓦解了

奴隸社會秩序,排除C。故選:Do

13.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

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社

會經濟有了明顯的進步,使各地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加強,然而分裂割據的形勢嚴重阻礙

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國家統(tǒng)一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歷史發(fā)展的

必然要求,A項正確;材料講國家分裂統(tǒng)一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間的關系,而非農業(yè)發(fā)展

與商業(yè)發(fā)展間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秦朝軍事情況,看不出秦國具備了武力

統(tǒng)一的條件,排除C項;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國家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A項。

14.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根據材料“以百姓心為心”“使民以時”可

知,老子和孔子都主張以民為本,故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無為而治”是

老子的主張,與孔子無關,故排除A項;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與題意無關,

故排除B項;“儒道一家”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C項。

15.答案:A

解析:A.依據題干中“儒家認為音樂具有教化的功能。而法家則認為音樂不利于中央

集權和獎勵耕戰(zhàn)政策的推行”結合所學可知“移風易俗、改變舊的習慣制度”

,這說明孔子主張以德治國;而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認為音樂是個阻礙,故A項正

確;B.“諸子百家相互攻擊”在題干中未體現,故B項錯誤;C“禮樂制度全面崩潰”

說法錯誤,且和題意不符D題干中未涉及“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信息故D項錯誤。故

選:Ao

16.答案:(1)特點:種類豐富;制作工藝高超。名稱:司母戊鼎。

(2)思想主張:“有教無類”。意義:打破了教育在等級、地域和種族上的界限;促進

了私學的興盛;推動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士人隊伍的形成和崛起;為思想領域的繁榮奠

定了基礎。

(3)原因: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中華民族具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等等。

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一“當時的工匠已能準確地掌握銅、錫、鉛的比例,用來

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可知,商周時期青銅器種類豐富;根據材料“經過制模、雕作

紋飾、翻制泥范、高溫培燒、澆注液態(tài)金屬、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工匠們組織嚴密

,分工細致,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可知,商周時期青銅器制作工藝高超。

名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之一。

(2)主張:根據材料二“孔子推廣私人講學,他在實踐中,破除了等級、地域和種族

的界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可知,孔子創(chuàng)功私學是將“有教無類"這一思想付諸

實踐。

意義:根據材料二“他在實踐中,破除了等級、地域和種族的界限”可知,孔子創(chuàng)功

私學并推廣打破了教育在等級、地域和種族上的界限;根據材料“孔子促使私學走向

興盛”可知,孔子促進了私學的興盛;根據材料“孔子等私學大家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讀

書人,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士人隊伍”可知,私學的推廣推動了具有時代

特色的士人隊伍的形成和崛起;根據材料“士的崛起,引發(fā)了思想領域的大解放、大

爭鳴,并推動了戰(zhàn)國社會的變革”可知,私學的推廣為思想領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推動了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3)開放性題型,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們的祖先能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

明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中華民族具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等。

17.答案:(1)發(fā)展: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耕作技術的發(fā)展;水利工程的興修。

(2)措施:實行“分戶令”;獎勵軍功;鼓勵耕織;開發(fā)秦國土地。

作用:使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

以后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主要因素:先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發(fā)明和使用;統(tǒng)治者實行恰當的經濟政策

;順應歷史潮流的政治變革;等等。

解析:(1)發(fā)展:根據材料一“各地出土了相當數量的西周末至春秋早、中、晚期的

鐵制武器、工具和農具,證明中國的鐵器生產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逐漸擴展。最終使

春秋列國的生產力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由青銅時代逐步過渡到鐵器時代戰(zhàn)國時期,牛

耕進一步推廣并開始使用鐵犁,耕作技術進一步提高,促進了深耕細作,加快了荒地

開墾?!笨芍?,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并得到推廣,耕作技術不斷提高;根據材料一“

同時,吳國邦溝、秦國岷江水利工程、鄭國渠等水利工程的興建,灌溉技術、施肥技

術的進步和一年兩熟技術的推廣,大大提高了農業(yè)產量?!笨芍d修了大量的水利

工程。

(2)措施:根據材料二“為此,他實行‘分戶令',把勞動力全部挖掘出來,投身農

、戰(zhàn)”可知,商鞅變法實行“分戶令”,挖掘勞動力;根據材料二“依據軍功大小授

予爵位”可知,商鞅變法獎勵軍功;根據材料二“對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予以免除

徭役的獎勵。”可知,商鞅變法鼓勵耕織;根據材料二“此外,他還招攬移民,開發(fā)

秦國土地?!笨芍眺弊兎ㄩ_發(fā)秦國土地。

作用:結合所學可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

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主要因素:根據材料一鐵制農具和牛耕、興修水利可得出,先進生產工具和耕作

技術的發(fā)明和使用,統(tǒng)治者實行恰當的經濟政策;根據材料二商鞅變法可得出,順應

歷史潮流的政治變革等。

18.答案:(1)特點:分布范圍廣泛;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2)圖2推論: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造成了建筑形式的

差異;等等。

圖3推論:會制作陶器;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等。

(3)共同點:都出現了宮殿或宮城;都發(fā)現了墓葬;都發(fā)現了禮器;等等。

重要意義:說明距今約5300—4000年,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出現了早期國家。

(4)主題: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探源;等等。

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一“我國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有二十余處,范圍北起

遼寧,南及云南,西至陜西,東到江蘇”可知,我國早期人類分布范圍廣泛:根據材

料“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分布較為密集”可知,我國早期人類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2)圖2:根據圖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

干欄式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