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 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_第1頁
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 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_第2頁
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 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_第3頁
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 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_第4頁
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 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呂氏春秋》練習(xí)

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文言文閱讀一一《呂氏春秋》練習(xí)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C

武王勝殷,入殷,未下輿,命封黃帝之后于鑄,封帝堯之后于

黎,封帝舜之后亍陳。下輿,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湯之后

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懼,太息流涕,命周公旦進(jìn)殷之遺

老,而問殷之亡故,又問眾之所說、民之所欲。殷之遺老對

日:“欲復(fù)盤庚之政。”武王于是發(fā)巨橋之粟,賦鹿臺之錢,

以示民無私。出拘救罪,分財棄責(zé),以振窮困。封比干之墓,

靖箕子之宮,表商容之閭,士過者趨,車過者下。三日之內(nèi),

與謀之士,封為諸侯,諸大夫賞以書社,庶士施政去賦。然后

濟(jì)于河,西歸報亍廟。釁鼓旗甲兵,藏之府庫,終身不復(fù)用。

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戶不閉,示天下不藏也。武王勝

殷,得二虜而問焉,曰:“若國有妖乎?”一虜對日:“吾國

有妖,晝見星而天雨血?!币惶攲υ唬骸按藙t妖也,雖然,非

其大者也。吾國之妖甚大者,子不聽父,弟不聽兄,君令不

行。“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貴虜也,貴其言也。趙襄子攻

翟,勝左人、中人。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拉飯,有憂色。

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

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fēng)暴雨日中,不

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

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

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賢主以此持勝,

故其福及后世。齊荊吳越,皆嘗勝矣,而卒取亡,不達(dá)乎持勝

也。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子

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市選自《呂氏春秋?覽?慎大》)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

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B.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

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C.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

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D.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guān)/而不肯以力聞/墨

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勝者/以術(shù)強(qiáng)弱

2.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未下輿”和“惠等哭,輿歸營”(《蘇武傳》)中的

“輿”含義相同

B.”而問殷之亡故”和“安與項(xiàng)伯有故”(《鴻門宴》)中的

“故”含義不同。

C.“欲復(fù)盤庚之政''和“復(fù)道行空”(《阿房宮賦》)中的

“復(fù)”含義不同。

D.“趙氏其昌乎”和“其皆出于此乎”(《師說》)中的

“其”含義和用法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周武王戰(zhàn)勝了商,進(jìn)入殷都,還沒有來得及下車,就分封了

黃帝、堯、舜的后代;下了車,就分封了大禹、成湯的后代,

初步穩(wěn)定了政權(quán)。

B.周武王虛心聽取意見,采取盤庚之法,實(shí)行寬緩之政,救濟(jì)

貧困者,釋放挽救罪人,表彰尊重賢人,分封賞賜有功之臣,

以滿足民眾欲求。

C.周武王向商的兩個俘虜詢問商有無怪異之事,他們的回答一

者關(guān)乎天象,一者關(guān)乎人事,周武王以后者言為貴,連拜兩次

以表示恭敬。

D.趙襄子攻打翟國取得勝利卻有所恐懼,認(rèn)為趙氏品行蓄積得

不厚,如此順利恐怕遭遇禍殃,孔子聽到這件事后打聽趙氏昌

盛了沒有。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

(2)齊荊吳越,皆嘗勝矣,而卒取亡,不達(dá)乎持勝也。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C

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禹通三江五湖,注之東海,因水

之力也。舜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湯、武以

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武王使人侯殷,反報岐周曰:

“殷其亂矣。"武王曰:“其亂焉至?"對曰:“讒慝勝

良?!蔽渫踉唬骸吧形匆病!庇滞?,反報曰:“其亂甚矣。”

武王曰:“焉至?”對曰:“百姓不敢誹怨矣?!肮蔬x車三百

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其無與為敵也因其

所用何敵之有矣武王至幼水,殷使膠鬲侯周師,武王見之。膠

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蔽渫踉唬骸安蛔悠?,將之

殷也?!蹦z鬲曰:“曷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子

以是報矣。“膠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師

皆諫曰:“卒病,請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膠鬲以甲子之

期報其主矣,今日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鬲不信也,其

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蔽渫豕约鬃又烈?/p>

郊,殷已先陳矣。至殷,因戰(zhàn),大克之c此武王之義也。人為

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武

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往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

對日:“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蔽渫跖c周公旦明日早

要期,則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

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惡告王,不忍為也。若夫期而不當(dāng),

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p>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貴因》)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

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

B.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城/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

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

C.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

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

D.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則武王固知

其無與為敵也/因其所用何敵之/有矣/

6.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禪位,古代君王將首領(lǐng)之位禪讓給賢人。文本中提到的堯、

舜、禹依次禪讓,傳為佳話,體現(xiàn)了上古中國的民主制度。

B.千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

兵車的多少來衡量。諸侯國小的稱“千乘”,大的稱“萬

乘”。

C.西伯,爵位,周代的爵位依次分為公、伯、侯、子、男五

等,均世襲。西伯一般指周文王姬昌,文中指的是周武王。

D.甲子,干支之一,順序?yàn)榈谝粋€。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文中“甲子”用來計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武王運(yùn)籌帷幄,善于利用敵方弱點(diǎn),看準(zhǔn)殷商混亂的時機(jī),

舉兵伐紂,獲得成功。

B.武王重諾守信,告訴膠鬲到達(dá)殷都郊外的日子后,不顧勸

阻,日夜兼程,準(zhǔn)時到達(dá)。

C.武王禮賢下士,虛心向長者詢問殷商亡國的原因;長者在約

定的時間內(nèi)告訴:他。

D.作者認(rèn)為禹、舜、湯、武等先賢的成功,與他們善于憑借外

物、因勢行事等分不開。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已令膠鬲以甲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

不信也。

(2)人為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

9.殷商滅亡的內(nèi)部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C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

法,經(jīng)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

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東夏之命①,古今之法,言異而

典殊。人以自是,反以相誹,天下之學(xué)者多辯,言利辭倒,不

求其實(shí),務(wù)以相毀,以勝為故。先王執(zhí)法,雖可得,猶若不可

法。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

若不可法。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先王之所以為

法者,何也?先三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

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有道

之士,貴以近知遠(yuǎn),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

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

之藏也。嘗一蜉肉,而知一鎮(zhèn)之味、一鼎之調(diào)。

③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沸水。流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

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c向其先表之時可導(dǎo)

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dǎo)之,此其所以敗

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c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

叁,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

④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

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

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揚(yáng)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

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wù)矣。夫不敢議法者,眾庶也;以死

守法者,有司也;因時變法者,賢主也c是故有天下七十一

圣。其法皆不同;非務(wù)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

斷,不期乎鎮(zhèn)鐲②;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鷲③。夫成功名

者,此先王之千旦也。

⑤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

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

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

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⑥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

其故。曰:“此其父善游?!逼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荊國之為政,有似于此。

(取材《呂氏春秋?察今》)

【注】①東夏:東夷和華夏,指中國境內(nèi)的不同民族。②鎮(zhèn)

部:古代的著名寶劍。③驥鰲:古代千里馬的名稱。

10.下列對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為其不可得而法法:效法

B.言異而典殊殊:特別

C.故釋先王之成法釋:拋棄

D.使人先表流水表:做標(biāo)記

1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軍驚而壞都舍人非生而知之者

B.若此論則無過務(wù)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荊國之為政句讀之不知

D.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2.下列對原文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作者認(rèn)為關(guān)于法的事實(shí)被蒙蔽往往源于辯士因自以為是而相

互辯論。

B.荊人襲宋和刻舟求劍的寓言類似,都是說泥古不變,必然建

到失敗。

C.第四段告誡君主,要讓庶民不敢議法,官員不敢違法,如此

利于變法。

D.第六段引嬰投江之事抨擊了不從實(shí)際情況出發(fā),機(jī)械照搬經(jīng)

驗(yàn)之人。

1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

A.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即使人們沒有增減它,也還是

無從取法它的。

B.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時代已經(jīng)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適應(yīng)

了。

C.向之壽民,今為殄子矣原本使民安康長壽,如今卻戕害民

眾。

D.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成就功名,這才是先王應(yīng)該追

求的千里馬。

14.本文前兩段討論了如何對待先王之法的問題,請根據(jù)文本

概括作者的觀點(diǎn),并用自己的話說明作者持此觀點(diǎn)的理由。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荊文王曰:“范嘻數(shù)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則不安,曠之

而不谷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將以非不谷。”于

是爵之五大夫?!吧旰畈瞥逐B(yǎng)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與

處則安,曠之而入谷喪焉。不以吾身遠(yuǎn)之,后世有圣人,將以

非不谷?!庇谑撬投兄?。

晉平公鑄為大鐘,使工聽之,皆以為調(diào)矣。師曠日:“不調(diào),

請更鑄之?!逼焦唬骸肮そ砸詾檎{(diào)矣c“師曠日:“后世有

知音者,將知鐘之不調(diào)也,臣竊為君恥之?!敝劣趲熶付?/p>

鐘之不調(diào)也。是師曠欲善調(diào)鐘,以為后世之知音者也。

呂太公望封于齊,周公旦封于魯,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謂日:

“何以治國?”太公望曰:“尊賢上功C”周公旦日:“親親

上恩?!碧眨骸棒斪源讼饕??!敝芄┤蒸旊m削有齊者

亦必非呂氏也其后齊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

公以削至于僅存三十四世而亡。

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譜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

于岸門,止車而望西河,泣數(shù)行而下。其仆謂吳起日:“竊觀

公之意,視釋天二若釋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吳起抿泣

而應(yīng)之曰:“子K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

聽讒人之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p>

吳起果去魏入楚。有間,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此吳起之所

先見而泣也。

魏公叔座疾,惠三往問之,曰:“公叔之病,嗟!疾甚矣!將

奈社稷何?”公叔對曰:“臣之中庶子公孫鞅,愿王以國聽之

也。為不能聽,勿使出境。”王不應(yīng),出而謂左右曰:“豈不

悲哉?以公叔之賢,而今謂寡人必以國聽鞅,悖也夫!”公叔

死,公孫鞅西游秦,秦孝公聽之。秦果用強(qiáng),魏果用弱,非公

叔座之悖也,魏三則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為悖。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仲冬紀(jì)第十一》)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周公旦日/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后/齊日以大至/

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公以削/至于僅存/三十四世

而亡

B.周公旦日/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后/齊日以大/至

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公以削/至于僅存/三十四世

而亡

C.周公旦日/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后/齊日以大/至

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公以削/至于僅存/三十四世

而亡

D.周公旦日/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其后/齊日以大至于

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魯公以削/'至于僅存/三十四世而

16.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不谷,是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本為周天子所用,后來因周

室衰落,漸被諸侯僭用。

B.師曠,先秦著名音樂大師,古人稱其為樂圣?!皫煛笔菢穾?/p>

的意思,“曠”是他的名。

C.西河,戰(zhàn)國時魏國在今山西、陜西交界處的黃河以西地區(qū)營

被稱為西河,也叫河西。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土谷是古代中國的立國之本,因

此社稷常用來代指國家。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荊文王有察人之明,無論是對于善于領(lǐng)會自己心意、凡事預(yù)

先做好工作的申侯伯,還是屢次觸犯他、對他無禮的范嘻,他

都能重用。

B.晉平公鑄了一口大鐘,師曠認(rèn)為此鐘音色不夠協(xié)調(diào),請求重

新鑄造,但其他樂工都認(rèn)為沒有問題,所以晉平公沒有采納他

的意見。

C.太公望和周公旦分別被封于魯與齊,但他們二人的治國方法

不同,兩國最終的命運(yùn)也不同,而這結(jié)果與兩人對對方的預(yù)測

相符合。

D.魏國公叔座病重時向魏惠王舉薦了自己的中庶子公孫鞅,但

遺憾的是魏惠王并沒有重用他,公孫鞅被秦孝公重用,秦國因

此強(qiáng)大。

1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將以非不谷。

(2)秦果用強(qiáng),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魏王則悖也。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C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

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

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

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

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

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

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

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

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

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

學(xué)者師達(d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

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

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

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

學(xué),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

卑者不聽卑師者7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shù),而以強(qiáng)教之,欲道

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yuǎn)乎?學(xué)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

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19.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的。

而恥學(xué)于師恥:以……為恥。

B.而以強(qiáng)教之以:目的連詞,相當(dāng)于“來”。

今之眾人眾人:很多人。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于是。

圣益圣圣:圣明的人。

D.擇師而教之而:連詞,表順承。

學(xué)者師達(dá)而有材達(dá):通達(dá)。

20.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

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B.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

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C.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

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D.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

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2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處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句,一句話后面的停頓;讀,同“逗”,一句話中間短暫的

停頓。文中的“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

B.《師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篇議論性文章。

韓愈和白居易都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

C.名號,是指名稱、別號。如《鵲橋仙》的作者秦少游,名

觀,號淮海居士。

D.《呂氏春秋》是呂不韋主持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閃爍著博

大精深的智慧。成語“刻舟求劍”源于比書。

22.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2)學(xué)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

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23.甲文提到“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

焉”,隱含著“從師而問才能成為圣人”的前提,乙文則做了

明確闡述。乙文認(rèn)為怎樣才能成為圣人,請簡析。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春氣至則草木產(chǎn),秋氣至則草木落。產(chǎn)與落,或使之,非自然

也。故使之者至,物無不為;使之者不至,物無可為。古之人

審其所以使,故物莫不為用。

凡用民,太上以義,其次以賞罰,其義則不足以死,賞罰則不

足以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無有。賞罰之柄,此上之

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義,則忠信親愛之道彰。久彰而愈長,

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謂教成。教成,則雖有厚賞嚴(yán)威弗能禁。

故善教者,不以賞罰而教成,教成而賞罰弗能禁。用賞罰不當(dāng)

亦然。奸偽賊亂貪戾之道興,久興而不息,民之儺之若性。戎

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雖有厚賞嚴(yán)罰弗能禁。郢人之以兩版垣

也,吳起變之而見惡,賞罰易而民安樂c氏羌之民,其虜也,

不憂其系累,而憂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賊民,故

賞罰之所加,不可不慎。

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于城濮,召咎犯而訶曰:“楚眾我寡,奈

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

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蔽墓跃谭秆愿嬗杭?,雍季

日:“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

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

也?!墓镁谭钢裕鴶〕擞诔悄7炊鵀橘p,雍李在

上。左右諫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謀也。君用其言而賞后其

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

之言,一時之務(wù)乜。焉有以一時之務(wù)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

聞之,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

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百p重則民移之,民移之則成焉,成

乎詐,其成毀,其勝敗。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文公處

其一,知勝之所成也。勝而不知勝之所成,與無勝同。秦勝于

戎而敗乎靖,楚勝于諸夏而敗乎柏舉。武王得之矣,故一勝而

王天下。眾詐盈國,不可以為安,患非獨(dú)外也。

趙襄子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赦為首c張孟談曰:“晉陽之

中,赦無大功,賞而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國危,

社稷殆,身在憂約之中,與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禮者,惟赦。

吾是以先之?!爸倌崧勚?,曰:“襄子可謂善賞矣!賞一人而

天下之為人臣莫敢失禮。”為六軍則不可易,北取代,東迫

齊,令張孟談逾城潛行,與魏桓、韓康期而擊智伯,斷其頭以

為觴,遂定三家,豈非用賞罰當(dāng)邪?

(選自《呂氏春秋》之《義賞》《用民》有刪改)

24.下列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其虜也,不憂其系累系:捆綁

B.且成而賊民賊:危害

C.焚藪而田,豈不獲得田:種田

D.身在憂約之中約:困窘

2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賞罰之柄/民之安之若性

B.不以賞罰而教成/郢人之以兩版垣也

C.賞罰易而民安樂/而憂其死不焚也

D.焉有以一時之務(wù)先百世之利者乎/民移之則成焉

26.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此之謂教成

這就叫做教化成功。

B.吳起變之而見惡

吳起改變這種方法用四版筑墻便成為惡人。

C.反而尊賢,足以報德

返回來尊崇賢人,足可報答賢人的恩德C

D.吾是以先之

我因此先賞賜他。

27.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賞罰是統(tǒng)治者役使臣民的唯一手段。

B.賞罰是否得當(dāng)關(guān)系到教化能否成功。

C.賞罰可鼓勵人民去接近“義”之道。

D.本文強(qiáng)調(diào)了賞罰的必要性及其做法。

28.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武王得之矣,故一勝而王天下

29.“義賞”就是君王對臣民的賞賜要符合道義,請概括本文

關(guān)于“義賞”的認(rèn)識,并簡要說明。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學(xué)者師達(d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

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

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

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

學(xué)。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C故往教者不化,召師

者不化;自卑者K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shù),而以

強(qiáng)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yuǎn)乎?學(xué)者處不化不聽之

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

水而惡濡也。

凡說者,兌①之乜,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

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逝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

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

務(wù),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

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

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

行義然后尊。

(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jì)第四》)

【注】①兌:通"悅”。②磋(zhu1):系上重物使下沉。③

堇(jin):野葛,可做毒藥。

3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學(xué)疾:奮力、用力

C.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信:(被人)相信

D.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要:同“邀”,求,取

3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

A.作者認(rèn)為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dá)而他自己又有才

能,這樣的人一般會成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做到尊師就不會去計較老師

是否富貴榮耀了。像這樣做了,那么這個學(xué)生的名號就響亮

了,德行就彰顯亍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碰之以石”的比喻,是為了證明“使世益

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D.作者認(rèn)為老師要讓自己尊貴起來,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

義。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②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碰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

也。

③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C

亡國之主,必自驕,必自智,必輕物。自驕則簡①士,自智則專

獨(dú),輕物則無備。無備召禍,專獨(dú)位危,簡士壅塞。欲無壅

塞,必禮士;欲位無危,必得眾;欲無召禍,必完備。三者,

人君之大經(jīng)也。

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dāng)而反自及也是何也智

短也。智短則不知化,不知化者舉自危c齊宣王為大室,大益

百畝,堂上三百戶。以齊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

諫王。春居②問于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樂為輕,敢

問荊國為有主乎?“王曰:“為無主?!薄百t臣以千數(shù)而莫敢

諫,敢問荊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今王為大

室,其大益百畝,堂上三百戶。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

成。群臣莫敢諫,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贝?/p>

居曰:“臣請辟③矣!”趨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

諫寡人之晚也?寡人請今止之。”遽召掌書曰:“書之!寡人

不肖,而好為大室。春子止寡人?!绑鹬G不可不熟。莫敢諫

若,非弗欲也。宣王微春居,幾為天下笑矣。由是論之,失國

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無春居。故忠臣之諫者,亦從入

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

趙簡子沉鸞徼④于河,曰:“吾嘗好聲色矣,而鸞徼致之;吾嘗

好宮室臺榭矣,而鸞徼為之;吾嘗好良馬善御矣,而鸞徼來

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鸞徼未嘗進(jìn)一人也。是長吾過而細(xì)⑤善

也?!惫嗜艉喿诱?,能厚以禮督責(zé)于其臣矣。以禮督責(zé)于其

臣,則人主可與為善,而不可與為非;可與為直,而不可與為

枉。此三代⑥之盛教。

(《呂氏春秋?驕恣》)

【注】①簡:怠慢。②春居:齊宣王的臣子。③辟:同

“避”。④鸞徼:趙簡子的臣子。⑤細(xì):減損。⑥三代:指

夏、商、周。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dāng)而反自及也是/

何也/智短也

B.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dāng)而反自及也是/

何也/智短也

C.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dāng)而反自及也/是

何也/智短也

D.入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dāng)而反自及也/是

何也/智短也

34.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寡人,是諸侯謙稱,寡德之人。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過也?!?/p>

B.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文中的“春子”“趙簡子”中的

“子”都是尊稱。

C.宣王,是齊國國君的廟號。古代對君王的稱呼可以稱廟號,

如齊宣王;可以稱謚號,如漢武帝;可以稱年號,如乾隆帝。

D.臺榭,古代的臺高而平,便于瞭望;榭是臺上的木構(gòu)建筑。

如“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p>

3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君主治理國家需要禮遇士人,得到群眾的擁護(hù),并且要周密

防備。以免閉目寒聽,地位危險,招致禍患。

B.春居勸諫齊宣王建造大宮室時用了楚國國君的事例類比,直

接言明齊國也已沒有直臣,讓齊宣王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C.面對驕恣的國君,聰明的大臣進(jìn)諫時是非常講究方式和方法

的,春居的進(jìn)諫方式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方式有異

曲同工之妙。

D.趙簡子能認(rèn)清鸞徼的讒佞并將其淹死,嚴(yán)厲懲罰了佞臣,他

是能夠分辨淳臣和佞臣的人,能夠以義理督責(zé)自己的臣子。

3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諫,敢問王為

有臣乎?

(2)宣王微春居,幾為天下笑矣。由是論之,失國之主,多如

宣王,然患在乎無春居。

37.這篇短文的標(biāo)題是“驕恣”,請用現(xiàn)代漢語的短語形式概

括君王驕恣的三種危害。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學(xué)者師達(d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

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

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

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xué)。不疾學(xué)而能為

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xué)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

者不化;自卑者K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shù),而以

強(qiáng)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yuǎn)乎?學(xué)者處不化不聽之

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

水而惡濡也。

(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jì)第四》)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

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

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

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

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

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

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

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

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

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

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一一(《師說》)

38.下列文言句中加點(diǎn)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理:治理

B.士大夫之族族:類

C.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信:(被人)相信

D.今之眾人眾人:許多人

39.下列句中加點(diǎn)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其皆出于此乎

B.是懷腐而欲香也擇師而教之

C.欲名之顯、身之安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在右則右重則恥師焉

40.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diǎn)與例句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1.下列對原文分析理解不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0

A.甲文作者認(rèn)為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dá)而他自己又

有才能,這樣的人一般會成為圣人。

B.甲文寫“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與韓愈《師說》中“無

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所講的道理是一致

的。

C.乙文韓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從師學(xué)習(xí)時,以巫醫(yī)樂師百

工之人的不恥相師作對比,從而表達(dá)了對底層勞動者的贊揚(yáng)。

D.荀子認(rèn)為學(xué)習(xí)者要“善假于物”,韓愈強(qiáng)調(diào)要“從師而

學(xué)”,從某種意義上講,“從師而學(xué)”也是一種“善假于

物”。

4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

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

4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c

(1)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參考答案

1.C

2.A

3.D

4.(1)一個早晨就有兩座城被攻下,這是人們高興的原因,

現(xiàn)在您顯出擔(dān)憂的神色,為什么呢?

(2)齊國、楚國、吳國、越國,都曾經(jīng)勝利過,可是最終都遭

到了滅亡,這是因?yàn)樗麄儾欢萌绾伪3謩倮?/p>

譯文:

周武王戰(zhàn)勝了商,進(jìn)入殷都,還沒有下車,就命令把黃帝的后

代封到鑄,把帝堯的后代封到黎,把帝舜的后代封到陳。下了

車,命令把夏后(指大禹)的后代封到杞,立成湯的后代為宋

的國君,以便承續(xù)桑林的祭祀。此時,武王卻很恐懼,長嘆一

聲,流下了眼淚,命令周公旦領(lǐng)來殷商的老臣,問他們商滅亡

的原因,又問民眾喜歡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商的老臣回答

說:“想要恢復(fù)盤庚的政治。''武王于是散發(fā)巨橋的米粟,施

舍鹿臺的錢財,以此向人民表示自己沒有私心。釋放被拘禁的

人,挽救犯了罪的人,分發(fā)錢財,免除債務(wù),以此來救濟(jì)貧困

的百姓。又把比干的墳?zāi)剐掭莞叽?,使箕子的住宅顯赫彰明,

在商容的閣里樹立木石作為標(biāo)志以示表彭,行人經(jīng)過時要加快

腳步,乘車的人要下車致敬。三天之內(nèi),參與謀劃的賢士都封

為諸侯,那些大大們,都賞給了按社登記入冊的人口及土地,

對普通的士人放寬了禁令減免了賦稅。然后武王才渡過黃河,

向西到祖廟內(nèi)報功。又把戰(zhàn)鼓、軍旗、鎧甲、兵器涂上牲血,

收藏進(jìn)府庫,終身不再使用。這就是武王的仁德。所以周天子

明堂的大門不關(guān)閉,向天下人表明沒有私藏。武王戰(zhàn)勝殷商

后,抓到兩個俘虜,問他們說:“你們國家有怪異的事嗎?”

一個俘虜回答說:“我們國家有怪異的事,白天出現(xiàn)星星,天

上降下血雨?!绷硪粋€俘虜回答說:“這誠然是怪異之事,雖

說如此,但還算K上大的怪異。我們國家特大的怪異是兒子不

順從父親,弟弟不服從兄長,君主的命令不能實(shí)行?!蔽渫跫?/p>

忙離開座席,向他行再拜之禮。這不是認(rèn)為俘虜尊貴,而是認(rèn)

為他的言論可貴。趙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國,攻下了左

人城、中人城。(新稚穆子)派使者回來報告襄子,襄子正在

吃捏成團(tuán)的飯,聽了以后,臉上現(xiàn)出憂愁的神色。身邊的人

說:“一個早晨就有兩座城被攻下,這是人們高興的原因,現(xiàn)

在您顯出擔(dān)憂的神色,為什么呢?“襄子說:“長江黃河漲

水,不超過三天就會退落。疾風(fēng)、暴雨、太陽在天頂?shù)臅r間,

不過一瞬?,F(xiàn)在我們趙氏的品行,沒有豐厚的蓄積,一下子攻

下兩座城,我們恐怕不久要滅亡了!”孔子聽到這件事以后

說:“趙氏大概要昌盛了吧!“憂慮是昌盛的基礎(chǔ),喜悅是滅

亡的起點(diǎn)。取得勝利不是困難的事,保持住勝利才是困難的

事。賢明的君主依照這種認(rèn)識保持住勝利,所以他的福分能傳

到子孫后代。齊國、楚國、吳國、越國,都曾經(jīng)勝利過,可是

最終都遭到了滅亡,這是因?yàn)樗麄儾欢萌绾伪3謩倮?。只?/p>

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勝利??鬃拥牧?,能舉起國都城門的

門閂,卻不肯憑借力氣聞名天下;墨子善于守城攻城;使公輸

般折服,卻不肯宓兵侵犯別人。善于保持勝利的人,憑借一定

的辦法使弱小變成強(qiáng)大。

5.A

6.C

7.C

8.(1)我已經(jīng)讓膠鬲把甲子日到達(dá)殷都郊外稟報給他的君主

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達(dá),這就是讓膠鬲沒有信用。

(2)他人(武王)做的是人們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紂王)做

的卻是人們所厭惡的事情,事先擺好陣勢又有什么用處呢?

9.①紂王任用奸邪小人,疏遠(yuǎn)忠良之人;

②國內(nèi)矛盾突出,統(tǒng)治者殘暴鎮(zhèn)壓,百姓敢怒不敢言;

③統(tǒng)治者不守信月,失信于民。

參考譯文:

夏商周三代最寶貴的東西沒有什么比得上順應(yīng)、依憑外物了,

順應(yīng)、依憑外物就能所向無敵。禹疏通三江五湖,讓水流入東

海,是順應(yīng)了水的力量。舜遷移了三次形成國家,后來堯就把

帝位讓給了他,這是順應(yīng)了人心的結(jié)果。湯、武王憑著諸侯國

的地位制服夏、商,是順應(yīng)了人民的愿望。周武王派人刺探殷

商的動靜,那人回到歧周稟報說:“殷商大概要出現(xiàn)混亂

了?!蔽渫跽f:“它的混亂達(dá)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說。

“邪惡的人勝過:忠良的人?!蔽渫跽f;“混亂還沒有達(dá)到極

點(diǎn)。''那人又去刺探,回來稟報說:“它的混亂很厲害了!”

武王說:“達(dá)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說:“老百姓都不敢講

怨恨不滿的話了?!币虼颂暨x了戰(zhàn)車三百輛,勇士三千名,朝

會諸侯時以甲子日為期兵至牧野,而紂王被擒獲了。這樣看

來,武王本來就知道紂王無法與自己為敵,善于利用敵方的力

量,還有什么敵手呢?武王伐紂到了^水,殷商派膠鬲刺探周

國軍隊的情況,武王會見了他。膠鬲說:“您將要到哪里去?

不要欺騙我?!蔽渫跽f:“不欺騙你,我將要到殷去?!蹦z鬲

說:“哪一天到達(dá)?”武王說:“將在甲子日到達(dá)殷都郊外。

你拿這話去稟報吧!”膠鬲走了。天下是雨來,日夜不停。武

王加速行軍,不停止前進(jìn)。軍官們都勸諫說:“士兵們很疲

憊,請讓他們休息休息?!蔽渫跽f:“我已經(jīng)讓膠鬲把甲子日

到達(dá)殷都郊外稟報給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達(dá),這就

是讓膠鬲沒有信月。膠鬲沒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會殺死他。

我加速行軍是為:救膠鬲的命啊?!蔽渫豕辉诩鬃尤盏竭_(dá)了

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經(jīng)先擺好陣勢了。武王到達(dá)以后,就開始

交戰(zhàn),結(jié)果把殷商打得大敗。這就是武王的仁義。他人(武

王)做的是人們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紂王)做的卻是人們所

厭惡的事情,事先擺好陣勢又有什么用處呢?正好讓武王不戰(zhàn)

而獲勝。武王進(jìn)入殷都,聽說有個德高望重的人,武王就去拜

見他,問他殷商之所以滅亡的原因。那個德高望重的人回答

說:“您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請定于明天日中之時?!蔽渫鹾?/p>

周公旦第二天提前去了,卻沒有見到那個人,武王感到很奇

怪,周公說,“我已經(jīng)知道他的意思了c這是個君子啊。他本

來就采取不親近自己君主的態(tài)度,現(xiàn)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壞處

告訴您,他不忍心這樣做。至于約定了日期卻不如期赴約,說

了話卻不守信用,這是殷商之所以滅亡的原因。他已經(jīng)用這種

方式把殷商滅亡的原因告訴您了。

10.B

11.D

12.C

13.C

14.觀點(diǎn):應(yīng)因時而制法。理由:先王之法切合時代的需要,

后人無法效法。

參考譯文:

國君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

因?yàn)楹笕藷o從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古代

流傳下來的,人們有的增補(bǔ)它,有的刪減它,怎么能夠取法它

呢?即使人們沒有增減它,也還是無從取法它的。四夷和諸夏

的命名,古代和當(dāng)今的法條,言辭各異而典章各別。人們總是

自以為是,與此式相合的則極力誹謗,天下有學(xué)之人大多好

辯,言辭雖然激烈,卻往往顛倒是非,不求其實(shí),互相毀謗,

以勝過別人為能事。(照此說來),先王之法,雖然人們可以得

到它,可不應(yīng)效法。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切合時代的需要的。(過去的)時代

不能與法令制度(的條文)一同存在下來,(古代的)法令制

度即使現(xiàn)在還保存下來,還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拋棄先王現(xiàn)

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jù)。先王制定法令

制度的根據(jù)是什么?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jù)是人,自己本來

也是人。所以明冢自己就可以推知別人,明察現(xiàn)在就可推知古

代。古代和現(xiàn)在是相通的,別人和自己也是相通的。明白事理

的人,可貴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夠用近的推知遠(yuǎn)的,用現(xiàn)在的推

知古代的,用看到的推知未見到的。所以觀察房屋下面的光

影,就知道太陽、月亮的運(yùn)行,早晚和寒暑季節(jié)的變化;看到

瓶子里水結(jié)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經(jīng))寒冷、魚鱉(已經(jīng))潛

伏了。嘗一塊肉,就知道一鍋里的味道、全鼎中的調(diào)味。

楚國人想要偷襲災(zāi)國,派人先在流水設(shè)立標(biāo)記。濰水(突然)

上漲,楚國人不知道,順著(原來的)標(biāo)記在夜間渡水,(結(jié)

果)淹死人的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shù)穆曇羧缤蠓课莸顾?/p>

樣。以前他們設(shè)立標(biāo)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jù)標(biāo)記)渡水的,

現(xiàn)在水位已經(jīng)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

來的標(biāo)記渡水,這是他們慘敗的原因?,F(xiàn)在的國君取法先王的

法令制度,就像這樣。他們的時代已經(jīng)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適

應(yīng)了,但還在說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這種方

法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可悲嗎!

所以說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

而不改變就會悖謬,悖謬(就)不能治理好國家。社會變貌,

時代更迭,改變法令制度是應(yīng)該的。比如好的醫(yī)生,病癥

(會)變化很多,用藥也(要)變化多。病癥變了而藥不變,

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xiàn)在也變成短命的人了。所以所有的事情

都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來進(jìn)行,修訂法令制度要隨時代(的變

化)而變化。這樣的話,就不會有過失的事了。不敢議論法令

者,是普通百姓;敢于以死守法令者,是在職官吏;能夠因時

而變革法令者,是賢明君主。因此,統(tǒng)治過天下的七十一位帝

王,他們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求有所不同,而

是時代形勢不一樣了。所以說:對于好劍人們期望它能斬斷東

西,(卻)不期望它是鎮(zhèn)錦那樣的名劍;對于好馬人們期望它

能日行千里,(不)期望它是驥鷲那樣的寶馬。那些成就功名

的人,就是古代音王的“千里馬”啊。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里,(于是他)急忙

用刀在船上刻了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p>

船停了,他從他刻著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打撈寶劍。船已經(jīng)動

了,但劍沒有動,像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涂嗎?用舊的

法令制度治理國家(也)和這樣一樣。E寸代已經(jīng)改變了,法令

卻不變。用這樣(的法令)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困難嗎!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有人正拉著一個嬰兒,想要(把

他)投到江里去,嬰兒大聲啼哭。旁人問他(這么做的)原

因。(他)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凹词购⒆拥母赣H

擅長游泳,他的孩子難道就一定擅長游泳嗎?用這種方法處理

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楚國治理國家(的樣子),也像這

樣。

15.B

16.C

17.A

18.(1)假如我不親自授予他爵位,將來如果有圣人,將會以

此責(zé)難我。

(2)秦國果然就因此強(qiáng)大,魏國果然就因此而削弱,不是公叔

座荒謬,魏王才荒謬。

參考譯文:

楚文王說:“范嘻屢次據(jù)義冒犯我,據(jù)禮拂逆我的心意,與他

在一起就覺得不安,但時間久了之后,我從中有所得。假如我

不親自授予他爵位,將來如果有圣人,將會以此責(zé)難于我?!?/p>

于是授予他五大天的爵位。(楚文王又說:)“申侯伯非常擅

長把握并迎合我的心意,我想要什么,他就會在我之前準(zhǔn)備好

什么,與他在一起覺得很安逸,時間一長,我從中有所失。假

如我不遠(yuǎn)離他,后代如果有圣人,就一定會因此責(zé)難于我?!?/p>

于是送走了他。

晉平公叫人鑄成:一口大鐘,讓樂工聽聽并評判鐘的音調(diào),樂

工都認(rèn)為合乎音調(diào)了。師曠聽了說:“不合調(diào),請重新鑄造

它?!睍x平公說:“樂工都認(rèn)為合調(diào)啊c”師曠說:“后代有

懂得音律的人,將會知道這鐘不合調(diào),我私下里為您感到羞

恥。”大鐘傳到師涓這一代,就果然聽知那鐘聲不合調(diào)。由此

看來,師曠想要讓鐘聲更加和諧,是想到了后代有精通音律的

人啊!

呂太公望分封在齊地,周公旦分封在魯?shù)?,兩人關(guān)系很友好。

相互說:“用什么治國?”太公望說:“尊敬賢人,崇尚有功

績的人?!敝芄┱f:“親近親人,崇尚恩人?!碧f:

“魯國從此就削弱了。"周公旦說:“魯國雖然削弱了,但占

有齊國的也一定K是呂氏?!焙髞?,齊日益強(qiáng)大,以至于稱霸

諸侯,但傳到二一四世被田成子占據(jù)了;魯國也日益削弱,以

至于僅能維持生存,傳到三十四代后就滅亡了。

吳起治理西河之外,王錯在魏武侯面前講吳起的壞話,武侯派

人召吳起回朝。吳起到了岸門,停車而望西河,流下數(shù)行眼

淚。他的仆從對吳起說:“我私下看您的意思,把舍棄天下像

舍棄鞋子一樣,現(xiàn)在你離開西河而流淚,為什么呢?”吳起揩

拭眼淚回答說:“你不了解我。如果國君了解我讓我竭盡全力

治理西河,那就可以幫助君王成就王業(yè)?,F(xiàn)在國君聽信壞人的

議論,而不了解我,西河被秦國攻取為時不久了,魏國從此削

弱了。”吳起果然離開魏國去楚國。不久,西河全部落入秦人

之手,秦國日益強(qiáng)大,這就是吳起之所以有先見而哭泣的原

因。

魏國公叔座生病?;萃跞タ赐f:“公叔的病,唉!病很

重啊!國家將怎么辦呢?“公叔回答說:“臣的中庶子公孫

鞅,希望國王把國事托付給他。如不能用他,不要讓他離開國

境?!盎萃醪换卮穑鰜砗髮ψ笥艺f:“難道不悲哀嗎?憑公

叔座的賢明,如今叫我一定把國事交托給公孫鞅,荒謬啊!”

公叔座死后,公孫鞅向西進(jìn)入秦國,秦孝公聽他的,秦國果然

就因此強(qiáng)大,魏國果然就因此而削弱,不是公叔座荒謬,魏王

才荒謬?;闹囌叩牡溁迹緛砭褪前巡换闹嚠?dāng)成荒謬。

19.D

20.A

21.B

22.(1)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指“句讀之不

知”)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指“惑之不解”)卻不向老師求

教,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出那種人的

明智。

(2)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教誨的態(tài)度,自己隨

意行事,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

東西卻希望芳香,進(jìn)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

23.教師:通達(dá)而有才能(“師達(dá)而有對"),不強(qiáng)行教導(dǎo)他

人(“強(qiáng)教之”)。學(xué)者:(1)尊師重道,愿化愿聽,不計較

師者的貴賤貧富(“不論其貴賤貧富,而爭于道”);(2)努

力學(xué)習(xí)(“圣人生于疾學(xué)。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

有也”)

參考譯文:

唉!(古代)從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

沒有疑惑難啊!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yuǎn),尚且跟從老

師而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yuǎn),卻

以向老師學(xué)習(xí)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

這吧?(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

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為可恥,真是糊涂啊。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xué)習(xí)斷句

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難問題的。不

知句子(如何)停頓,向老師請教,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

學(xué)習(xí),小的方面倒要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xué)),我沒

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

學(xué)習(xí)為恥。士大夫這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

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譏笑),就

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xué)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

近乎諂媚了?!卑Γ。ü糯欠N)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的風(fēng)尚不能恢

復(fù),(從這些話星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

人,君子們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

人),真是令人奇怪??!

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dá)并且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

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會治理得好。

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個地方,那

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

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這個從師學(xué)

習(xí)的人)名號就顯達(dá)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師施行教誨時也不計較學(xué)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

他們是否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

會沒有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shí)

現(xiàn),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努力學(xué)習(xí)中

產(chǎn)生的,不努力學(xué)習(xí)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過。

努力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亍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

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因此,(別人不尊重他,沒

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

師,隨隨便便)呼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

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采用

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qiáng)教育人,盡管想

使自己的道義施行,使自身尊貴,不也差得遠(yuǎn)嗎?從師學(xué)習(xí)的

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教誨的態(tài)度,自己隨意行事,想使自

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東西卻希望芳

香,進(jìn)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

24.C

25.B

26.B

27.A

28.周武王懂得獎賞要著眼“百世之利”這個道理,所以取得

一次勝利便稱王。

29.(1)如果讓百姓知道忠信親愛之道,就必須教之以義,以

義賞之,則教化成功。不以義賞之,則奸偽賊亂貪戾之道興。

因此,“義賞”要獎賞得當(dāng)。

(2)晉文公在論功行賞時,先雍季后咎犯,主要是因?yàn)橛豪钭?/p>

從百世之利。因此,“義賞”要獎賞著眼于“百世之利”的

人。

(3)趙襄子重賞高赦,是因?yàn)楦呱庠谖ky之際依然不失君臣之

禮。因此,“義賞”要獎賞在危難之時依然遵守“君臣之禮”

的人。

參考譯文:

春氣到來草木就生長,秋氣到來草木就凋零。生長與凋零,是

節(jié)氣支配的,不是它們自然而然會這樣的。所以支配者一出

現(xiàn),萬物沒有不隨之變化的;支配者不出現(xiàn),萬物沒有可以發(fā)

生變化的。古人能夠?qū)彶熘湔叩那闆r,所以萬物沒有不能被

自己利用的。

大凡使用人民,最上等的是用義,其次是用賞罰,義如果不足

以讓人民效死,賞罰如果不足以讓人民去惡向善,這樣卻能使

用自己人民的,從古到今都沒有。(行使)賞罰的權(quán)力,這是

圣上用來更好使月人的手段?!百p罰”前面加上“義”,那么

忠心、誠信、親近、愛護(hù)的思想就會得到彰顯發(fā)揚(yáng)。彰顯發(fā)揚(yáng)

得長久了,就越能助長這一思想,百姓就會安于這些思想,像

是它們成了自己的本性,這可以稱作教化的成功。教化成功,

那么即使有豐厚的獎賞或是嚴(yán)厲的威勢也不能制止改變百姓的

思想。所以,善亍教化的人,不依靠獎賞懲罰,也可以教化好

百姓,教化好百姓,即使是厚重的獎賞或是嚴(yán)厲的威逼也不能

制止改變他們的思想。不恰當(dāng)?shù)厥褂觅p罰(指賞罰不符合道

義)也是這同樣的道理。奸詐、虛偽、兇殘、混亂、貪婪、暴

戾的思想就會興起,長久興起而不停息,百姓就會相互仇恨,

這仇恨就像是成了百姓的本性。戎夷胡貉巴越等族的人一樣

了,即使有厚賞嚴(yán)刑也不能禁止人們這樣做。郢人用兩塊夾板

筑土墻,吳起改變了這種方法因而遭到怨恨,賞罰改變這種情

況,人民就會感到安樂。氐族羌族的人,他們被俘虜以后,不

擔(dān)心被捆綁,卻擔(dān)心死后不能被焚燒。這些都是由于邪曲造成

的,再說,邪曲形成了,就會對人民有害處,所以施加賞罰,

不可不慎重啊。

從前晉文公要跟楚國人在城濮作戰(zhàn),召來咎犯問他說:“楚國

兵多,我國兵少,怎樣做才可以取勝?”咎犯回答說?!拔衣?/p>

說禮儀繁雜的君主,對于禮儀的盛大從不感到滿足;作戰(zhàn)頻繁

的君主,對于詭詐之術(shù)從不感到滿足。您只對楚國實(shí)行詐術(shù)就

行了?!蔽墓丫谭傅脑捀嬖V了雍季,雍季說:“把池塘弄干

了來捕魚,怎能K獲得魚?可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把沼澤地

燒光了來打獵,怎能不獲得野獸?可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

詐騙的方法,雖說現(xiàn)在可以茍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

達(dá)不是長久之計?!蔽墓杉{了咎犯的意見,因而在城濮打敗

了楚國人?;貒院笮匈p,雍季居首位C文公身邊的入勸諫

說:“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謀略。您采納了

他的意見,可是行賞卻把他放在后邊,這或許不可以吧!”文

公說:“雍季的話,對百世有利,咎犯的話,只是顧及一時。

哪有把只顧及一時的利放在對百世有利的前面的道理呢?”孔

子聽到這件事以后,說:“遇到危難用詐術(shù),足以打敗敵人;

回國以后尊崇賢人,足以報答恩德。文公雖然不能堅持到底,

卻足以成就霸業(yè)7?!辟p賜重人民就羨慕,人民羨慕就能成

功,靠詐術(shù)成功,即便成功了,最終也必定毀壞,即便勝利

了,最終也必定矢敗。普天下取得過勝利的人很多,可是成就

霸業(yè)的才五個,文公作為其中的一個,知道勝利是如何取得

的。取得了勝利如果不知這勝利是如何取得的,那就跟沒有取

得勝利一樣。秦國戰(zhàn)勝了戎,但卻在淆打了敗仗,楚國戰(zhàn)勝了

中原國家,但卻在柏舉打了敗仗。周武王懂得這個道理,所以

打了一次勝仗就稱王于天下了。各種詐術(shù)充滿國家,國家不可

能安定,禍患不只是來自國外??!

趙襄子從晉用的圍困中出來以后,賞賜五個有功勞的人,高赦

為首。張孟談?wù)f:“晉陽之事,高赦沒有大功,賞賜時卻以他

為首,這是為什么呢?“襄子說,“我的國家社稷遇到危險,

我自身陷于憂困之中,跟我交往而不失君臣之禮的,只有高

赦。我因此把他放在最前邊。”孔于聽到這件事以后,說:

“襄于可以說是善子賞賜了。賞賜了一個人,天下那些當(dāng)臣子

的就沒人敢于失禮了?!壁w襄早用這種辦法治理軍隊,軍隊就

不敢輕慢。他向北滅掉代國,向東威逼齊國,讓張孟談越出城

墻暗中去跟魏桓、韓康約定日期共同攻打智伯,勝利以后砍下

智伯的頭作為酒器,終于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局面,難道不是施

行賞罰恰當(dāng)嗎?

30.A

31.C

32.①不努力學(xué)習(xí)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未曾有過這樣的。

②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用

石頭綁在那人身上讓他沉下去一樣,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給他

喝毒藥一樣。

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則足以感到羞恥;以官大的人為師,則

被認(rèn)為近于諂媚。

參考譯文:

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dá)并且又有才能,我不信他成

不了圣人,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會被治理得好,圣人在這個

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受

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

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這個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名

號就顯達(dá)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師施行教誨的時候,也不計較學(xué)生的輕重、尊卑、貧

富,而看重他們是否能接受埋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

他們的教誨就會無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

完全都能實(shí)現(xiàn),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fā)生,圣人是在

努力學(xué)習(xí)中產(chǎn)生的,不努力學(xué)習(xí)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未曾有

過。

努力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

信從,他的道又就會被人稱述而彰明了,因此,(別人不尊重

他,沒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不尊

重老師,隨隨便便)召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

的老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

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qiáng)教育人,盡

管想使自己的道義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貴,不也差得太遠(yuǎn)

了嗎?從師學(xué)習(xí)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從教誨的態(tài)度,自

己隨意行事,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

臭的東西卻希望芳香,進(jìn)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

凡是進(jìn)行說教的人,應(yīng)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生硬地說教,

當(dāng)今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進(jìn)行

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教落水的人反

倒用石頭綁在那人身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