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1頁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2頁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3頁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4頁
2025年統(tǒng)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學生版)

[2022?山東濱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

有')3。貨惡棄手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言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

【乙】齊宣王山孟子于雪宮支王日:“賢者以有此樂也?”孟子對目:“有。人

不得,貝I非②之矣。不得而非之者,非③也;為民之而不與民同樂者,以非也。親民之

樂者,民以樂樂;憂民之憂者,民以憂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末之

有也?!?/p>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②非:詆毀,

埋怨。③非:錯誤。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男有分,女有歸歸來見天子

B.是謂大同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C.齊宣王血孟子于雪宮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血

D.東民之樂者然則何時而東耶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貨惡棄手地也皆以美宇徐公

C.人不得,血非之矣余血瑞袍敝衣處間

D.不得而非之者一犬坐于前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憂民之憂者,民以憂憂。

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倡導講仁愛、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

“"(用原文語句回答)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會理想,【乙】文則明確

提出了(2)“,"(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觀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執(zhí)政為民要落實在一件一件的實事之

中,“憂民之憂”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樂民之樂”則主要體現(xiàn)在讓發(fā)展成果惠及

百姓。

(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請從修身立德的角度談談對【甲】文中畫橫線句

子的認識。

[2022?貴州畢節(jié)?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古文,完成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族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

推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發(fā)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稱量),然后知輕

重;度(測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庭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

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孟子?梁惠王》)

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講信修睦

②男有否,女有歸

③今恩足以反禽獸

④王請度之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甲】文說"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用【乙】文的話說就是

5.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個方面內容?孟子認為古人“過人”之處是什么?

請分別用原文回答。

[2022?廣東廣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

命》曰“學學半”,此之謂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⑴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善也陳康肅公善射

B.然后能自反也窺谷忘友

C.女有向一屠晚向

D.息謂大同是非木柿

(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⑶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木定福的一項是()

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互相促進。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

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2022?四川資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

有心。貨惡棄用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豆底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

【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2不信,已力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

徒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輒予

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卻庠,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目:

“法之不行,自之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傅公子虔,繇

④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上金,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

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

(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

【注】①具:準備就緒。②布:頒布,公布。③嗣:繼承。④?。杭茨?,用刀在面額

之刻字,再涂以墨。

1.下列各項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故人不獨親親回也不改樂

B.貨惡棄小地也皆以美宇徐公

C.恐民之不信已而乏細柳軍

D.已力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九不知有漢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有分,女有心女子出嫁

B.盜竊自取而不作作亂害人

C.令行于民期年滿一年

D.秦民夫施大聲說話

3.將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明日,秦人皆趨令。

4.“大同”社會是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國是否進入了“大同”

社會?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簡述你的看法。

[2021?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

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大道之行也》)

【乙】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

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節(jié)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②然問曰:

'天下惡也定?③'吾對日:'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④之?'對日:'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也?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⑤矣。天油

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則苗淳然?興之矣!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⑥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

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之》,有刪改)

【注釋】①梁襄王:即魏襄王,魏惠王的兒子,前318-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謚號。

此處所說的事,當在襄王繼位后不久。②卒:通“猝”,突然。③天下惡也定:天下要怎

樣才能安定呢?④與:此處為歸順,隨從之意。歸附。⑤槁:枯槁。⑥油然:云濃厚地聚

攏起來的樣子。⑦沛然:盛大的樣子。⑧淳(bo)然:興起或旺盛的樣子。⑨人牧:管理

民眾的人,即統(tǒng)治者。⑩領:即脖子。?由:通“猶”。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及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誠如是也此戰(zhàn)危急存亡之秋也

B.寡助之至大道之行

C.貨惡棄小地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宇內

D.會而不勝者會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古今沒有發(fā)生變化的一項是()

A.矜、寡、孤、疝、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B.誠宜并能圣聽

C.沛然誰能制之

D.池非不深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如是,孰能御之?

4.選文【乙】【丙】都表現(xiàn)了孟子重要的政治主張:o請你選擇初

中學過的與此主張相關的一個文言篇目,簡要分析這一主張是如何體現(xiàn)的。

5.實現(xiàn)大同社會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地為之奮斗。請你結合下面材料的內容,談談作為新時

代中學生,怎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材料】

“紙之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之,不能只裝

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之,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謂“知者行

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項事業(yè),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边@是永恒的道理。

(選自《習近平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之的講話》)

[2021?山東濟南?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加點詞解釋看鎮(zhèn)的一項是()

A.選賢寫能與:同“舉”,推舉B.故人不獨奈親親:親人

C.女有向歸:女子出嫁D.是故謀閉而不賣興:興起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痛向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吳廣舍,陽夏人也

C.不必藏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乎生

D.力惡不出于身也如土石何

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看鎮(zhèn)的一項是()

A.本文選自《禮記》?!抖Y記》是儒家經典“五經”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之古時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

C.本文描繪了一個普遍仁愛、安定和諧的太平盛世,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

D.本文使用了對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之比較整齊,也能增強表意效果。

[2021?貴州銅仁?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名為鯨。鰥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名為鵬。之背,不知幾千

里也;怒而飛,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

志怪者也?!吨C》之言日:“鵬之徒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之者九萬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正色邪?遠而無所至極邪?

視下也,以若是則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鰻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

B.正色邪?遠而無所至極邪?翼若垂天之云

C.是日更定矣是謂大同

D.怒而飛一怒而諸侯懼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存在的文言現(xiàn)象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野馬也,塵埃也(古今異義)

B.使老有所終女有歸(詞類活用)

C.選賢與能未復有能與奇者(通假)

D.南冥者,天池也天下為公(表判斷)

3.下列表述看誤的一項是()

A.莊子筆下的“鵬”碩大無比、志存高遠,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影響深

遠。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鵬自比,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之九萬里”的詩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奮斗不息的目標和動力;陶淵明筆下的桃

源社會是大同社會的具體描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們期盼

的愿景“學有所教,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與大同社會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C.甲文中莊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有依賴的東西。高飛的大鵬、浮游的塵埃,都不能做到真

正的“逍遙游”。乙文中孔子闡述了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D.在寫法之,甲乙兩文都大量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中甲文

極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萬里”等詞,用語夸張,想象雄奇瑰麗,行文汪洋恣

肆。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2022?天津河西?二?!?/p>

閱讀《大道之行也》一文,回答小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搔之行也大道(儒家推崇的之古時代的政治制度)

B.講信穆睦修(崇尚、培養(yǎng))

C.臬故謀閉而不興是故(因此)

D.是謂夫向大同(大家一樣)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不獨子字B.連賢與能

C.男有分,女有歸D.故外聲而不閉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主旨是闡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C.“天下為公”是說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要有公心,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獨親親……不必為己?!标U述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022?內蒙古鄂爾多斯?統(tǒng)考二模】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孔子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親,各子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①

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制度,以立田里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

王周公,由此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義,以考信,著有過,刑

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選自《禮記》)

【注釋】①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諸侯;世及,世代相傳。②田里:田,指阡陌;里,

指間里?!疤锢铩贝颂幹柑锢镏贫取?/p>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修:(2)男有分,女有后歸:

(3)各親親親:(4)城郭溝施以為固池: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盜竊亂賊而不作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以光先帝遺德以正君臣

C.故人不獨親親真無馬邪

D.貨惡棄手地也至宇負者歌于途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甲】【乙】兩文內容之有幾處地方形成對比,請從文中找出兩處。

【2021?北京密云?一?!?/p>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賽、孤、獨、皮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兩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大道之行也》)

【乙】

溫州人李庭等,大歷六年,入山斫樹,迷不知路,逢見滌水。中有人煙雞犬之候,尋

聲渡水,忽到一處,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環(huán)深映。有象

耕雁耘①,人甚知禮,野鳥名鴿,飛行似鶴。人舍中唯祭得殺,無故不得殺之,殺則地震。

有一老人,為眾所伏②,容貌甚和,歲收數(shù)百匹布,以備寒暑。乍見外人,以甚驚異。問所

從來,亂賊平未,時政何若。具以實告。因日:“愿來就居得否?”云:“此間地窄,不

足以容?!贝酥腥藶橹嘛嬍?,申以主敬。既而辭行,斫樹記道。還家,及復前蹤,群山萬

首,不可尋省。

(選自顧況《仙游記》,有刪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種。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種方式,人已經從

繁重的農耕勞動中解脫出來了。②[伏]同“服”,信服。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天下為公為眾所伏不以為然

B.講宿修睦小唐未孚背信棄義

C.女有向云向而巖穴暝殊途同向

D.盜竊亂賊而不作中往來種作作奸犯科

2.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之下文對做出進一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翻譯:因此人們不單敬愛自己的親戚,不單疼愛自己的子女。

理解:這句話闡述了“大同”社會的特征,指出每個人除了敬愛親人、疼愛子女外,還必

須按照社會分工承擔起照顧矜、寡、孤、獨等弱勢群體的責任。

B.及復前蹤,群山萬首,不可尋省

翻譯:等到(李庭)再次尋訪之一次的蹤跡,但重巒疊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過的村落)

To

理解:文章寫李庭想再次尋訪去過的地方,卻難以實現(xiàn),這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再

難覓得異曲同工,暗示了這都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會。

3.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和諧的社會理念,這種“和諧”在兩文中共同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

關系和睦,(1)不同的是,乙文還發(fā)展了儒家“大同社會”的理念,關注到了(2)

的和諧,具體表現(xiàn)為: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3)(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空

限10字以內)

[2021?廣西柳江?三模】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賦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大道之行也》)

【乙】

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③時

望。之或宮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日:“韓體知否?”言終,諫疏已

至。之常臨鏡,默默不樂。左右目:“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之嘆曰:“吾

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旨,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

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選自《涉史隨筆》)

【注釋】①門下侍郎:官職名,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中書、

門下協(xié)商處理政務之意。③允:符合。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有分,女有向(回家)B.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起)

C.反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詞,他,指代韓休)

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人/不獨/親親B.貨/惡棄/于地也

C.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D.休/為人/峭直

3.下列對甲文中劃線句子的翻譯,有錯誤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譯文: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B.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譯文: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

C.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譯文: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之,不必把自己隱藏起來。

D.謀閉而不興。

譯文: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

4.結合兩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儒家所宣揚的最高理想社會,或者說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B.“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

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為了自己。

C.”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層是全文總括語。

D.韓休是個有良好聲譽的官員,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祿,一心為國。

5.將【乙】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言終,諫疏已至。

[2021?廣東韶關?三模】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昌能,講信崔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祚,

故外戶而不閉,建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選賢專能/相寫步于中庭

B.講信修睦/鄒忌修八尺有余

C.盜竊亂賊而不作/設酒殺雞作食

D.息謂大同/戛焉得為大丈夫也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2)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請根據(jù)選文歸納儒家的大同社會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2021?河南息縣?模擬預測】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小題。

(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

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臂,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

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家,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屋舍和林儼然:

(2)便妻還家要:

2.把語段(一)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3.有人說,語段(一)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沒有寫人,卻處處寫人,請做簡要

分析。

4.語段(一)的世外桃源與語段(二)的大同社會有什么關聯(lián)?兩個語段各自側重于哪種

表達方式?

[2020?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

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

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p>

《兼愛》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

B.不獨親親,不獨于子。(父母親人)

C.故外戶而不閉,戛謂大同。(這)

D.家之與家之相宜。(掠奪)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3.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準?

4.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

《大道之行也》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教師版)

[2022?山東濱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

有歸。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言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

【乙】齊宣王尻孟子于雪宮支王日:“賢者以有此樂也?”孟子對目:“有。人

不得,貝U非②之矣。不得而非之者,非?也;為民之而不與民同樂者,以非也。親民之

樂者,民以樂樂;憂民之憂者,民以憂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p>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②非:詆毀,

埋怨。③非:錯誤。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男有分,女有歸歸來見天子

B.戛謂大同非獨賢者有臭心也

C.齊宣王完孟子于雪宮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身

D.京民之樂者然則何時而京耶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貨惡棄宇地也皆以美宇徐公

C.人不得,血非之矣余則綿袍敝衣處間

D.不得而非之者一犬坐于前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憂民之憂者,民以憂憂。

6.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倡導講仁愛、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

(用原文語句回答)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會理想,【乙】文則明確

提出了(2)“,"(用原文語句回答)的觀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執(zhí)政為民要落實在一件一件的實事之

中,“憂民之憂”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樂民之樂”則主要體現(xiàn)在讓發(fā)展成果惠及

百姓。

(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請從修身立德的角度談談對【甲】文中畫橫線句

子的認識。

【答案】

1.B

2.A

3.(1)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4.(1)天下為公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3)要點:結合''不必藏于己”“不必為己”,扣住“樹公心(去私心、講奉獻等)”

談認識。

【解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jù)之下文的內容

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

A.女子出嫁/回來;

B.這/這;

C.接見/參見;

D.以……為快樂/快樂;

故選Bo

2.此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的理解。

A.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性,不譯;

B.介詞,在/介詞,比;

C.連詞,就/連詞,去|3;

D.代詞,他們的/代詞,中的;

故選Ao

3.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

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之也要求與原文

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

(1)“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與(同'舉',推舉)”“修(培

養(yǎng))”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2)第一個和第三個“憂”都是“以……為憂”的意思,第二個和第四個“憂”的意

思都是“憂愁”。

4.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內

容的基礎之,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得出答案。

(1)“天下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闡明了大同社會的理想;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意思是“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

憂愁”,闡明了孟子的憂樂觀;

(3)此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柏洂簵売诘匾?,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

也,不必為己”的意思是: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之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

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這告訴我們,人

如果沒有德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國家無德的話就不能興旺發(fā)達,每個人都要加強個人

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品德,去除私心雜念,無私奉獻。

【參考譯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

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

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

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子

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之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

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

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

社會。

【乙】

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齊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

的快樂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

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人民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

不對的。國君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

憂愁的人,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

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2022?貴州畢節(jié)?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古文,完成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舟?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

【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

推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定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稱量),然后知輕

重;度(測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展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

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孟子?梁惠王》)

7.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講信修睦

②男有否,女有歸

③今恩足以反禽獸

④王請度之

8.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②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9.【甲】文說"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用【乙】文的話說就是

10.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個方面內容?孟子認為古人“過人”之處是什么?

請分別用原文回答。

【答案】

1.培養(yǎng)職責,職分遍及思量,揣度。

2.①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

量,才能知道長短。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古人“過人”之處是:善推所為而已矣。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

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人人講求誠信,培

養(yǎng)和睦。修:培養(yǎng);(2)句意: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分:職責,職分;(3)句

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遍及到禽獸身之。及:遍及;(4)句意:大王,您請思量

一下吧!度:思量,揣度。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

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

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之古時代的政治制度;行:

實行;為:是;公:公共的;(2)權:稱量;度:測量。

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甲】文中的“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意思是:人們不

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與【乙】文"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

自己的孩子,進而遍及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意思相近。

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甲】文中的“故人不獨親

親,不獨子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

養(yǎng)”,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男有分,女有歸”,各司職,安居樂業(yè);“貨惡

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盡用,人盡才。【乙】文,

孟子采用類比的方式,先由尊敬自己的老人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家的孩子

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引出“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的原因“善推所為而已矣(善于推

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

【參考譯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yǎng),不僅僅撫育

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

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yǎng)。男

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之的現(xiàn)象,卻不一定要自己

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

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

社會。

【乙】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遍及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遍及到

愛護別人家的孩子。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

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之,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

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

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難道大王要興師動眾,使將士們身陷危險,同別

的國家結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嗎?

[2022?廣東廣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p>

命》曰“學學半”,此之謂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親,不獨子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⑴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善也陳康肅公善射

B.然后能自友也窺谷忘友

C.女有向一屠晚向

D.息謂大同息非木柿

(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⑶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木定福的一項是()

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互相促進。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

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答案】

⑴D

⑵選舉有才能的人(為大家服務),講究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⑶A

【解析】

(1)木題考查一詞多義。

A.善:好處/擅長;

B.反:反省/同“返”,返回;

C.歸: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