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最常見的藝術(shù)門類是詩歌、音樂、舞蹈、建筑、雕刻和繪畫、戲劇、小說以及近代歌劇、啞劇和電影劇之類綜合性藝術(shù)。這些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和關(guān)系,自從萊辛的《拉奧孔》問世以來,一直是西方美學界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德國美學家們一般把藝術(shù)分為“空間性的”和“時間性的”兩大類,屬于空間藝術(shù)的有建筑、雕刻和繪畫,其功用主要是“狀物”,或?qū)戩o態(tài),描繪在空間中直立和平鋪并列的事物形狀;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視覺。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線條和顏色。屬于時間藝術(shù)的主要有舞蹈、音樂、詩歌和一般文學。其功用主要是敘事抒情,寫動態(tài),描繪的時間上先后承續(xù)的事物發(fā)展過程,所涉及的感官較多。文學則用語言為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并無意義。所以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的,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對事物的觀念。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就是使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具有獨特地位的首要原因。其次一個原因是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霸姟保≒oetry)這個詞在西文里和“藝術(shù)”(Art)一樣。本義是“制造”或“創(chuàng)作”。有人認為詩是最高的藝術(shù),是一切門類的藝術(shù)的共同要素,例如萊辛雖嚴格區(qū)分過詩和畫的界限。我國卻很早就有詩畫同源說。大詩人往往同時是大畫家,王維就是一個著例,蘇軾說過:“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蘇軾本人就同時擅長詩和畫。在起源時,詩歌,音樂和舞蹈本是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后來雖分道揚鑣,仍是藕斷絲連。例如在近代歌劇和電影劇乃至民間曲藝里,語言藝術(shù)都還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都足以見出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所占的獨特地位。文學的獨特地位,還有一個淺而易見的原因。語言是人和人的交際工具,日常生活中談話要靠它,交流思想感情要靠它,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語言打交道。不是每個人都會音樂、舞蹈、雕刻、繪畫和演劇,但是除聾子和啞巴以外,任何人都會說話,都會運用語言。說話的藝術(shù)就是最初的文學藝術(shù)。說話的藝術(shù)在古代西方叫做“修辭術(shù)”,研究說話藝術(shù)的科學叫作“修辭學”,和詩學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古代西方美學絕大部分是詩學和修辭學,亞理斯多德、但丁和文藝復興時代無數(shù)詩論家都可以為證。專論其它藝術(shù)的美學著作是廖寥可數(shù)的。我國的情況也頗類似,歷來盛行的是文論、詩論、詩話和詞話,中國美學資料大部分也要從這類著作里找。文學在各門藝術(shù)中既占有這樣獨特地位,它的媒介既是人人都在運用的語言,而它的范圍又這樣廣闊。這些事實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我們每個人都在天天運用語言,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思想情感時時刻刻在動蕩,所以既有了文學工具,又有了文學材料。那就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努一把力,就有可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文學家。當文學家并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當文學家,不要把文學看作高不可攀。(摘編自朱光潛《談美書簡》)材料二:詩和畫號稱姊妹藝術(shù)。有些人進一步認為它們不但是姊妹,而且是孿生姊妹。唐人只說“書畫異名而同體”。自宋以后,評論家就強調(diào)詩和畫異體而同貌。例如張舜民《畫墁集》卷一《跋百之詩畫》中的“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錢鍪《次袁尚書巫山詩》中的“終朝誦公有聲畫,卻來看此無聲詩”?!盁o聲詩”即“有形詩”和“有聲畫”即“無形畫”的對比和西洋傳統(tǒng)的詩、畫對比,用意相類。古希臘詩人說過“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西塞羅的一部修辭學里提到“正如詩是說話的畫,畫該是靜默的詩”?!安徽Z詩”“能言畫”和中國的“無聲詩”“有聲畫”是同一回事。因為“聲”在這里不指音響,就像舊小說里“不作聲”,舊戲曲里“禁聲!禁聲!”的那個“聲”字。古羅馬詩人霍拉斯的名句“詩會像畫”,經(jīng)后人斷章取義,理解作“詩原如畫”。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所謂“詩畫本一律”。詩、畫是孿生姊妹的說法是千余年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石,也就是萊辛所要掃除的絆腳石。因為由他看來,詩、畫各有各的面貌衣飾,是“絕不爭風吃醋的姊妹”。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shù),應該有共同性;而它們并非同一門藝術(shù),又應該各具特殊性。它們的性能和領(lǐng)域的異同,是美學上重要理論問題。(摘編自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1)下列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自從萊辛的《拉奧孔》問世以來,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和關(guān)系,一直是西方美學界研究和討論的問題。B.時間藝術(shù)以敘事抒情,寫動態(tài)為其主要功用,描繪事物先后承續(xù)的發(fā)展過程,涉及到多種感官。C.古代西方美學絕大部分是詩學修辭學,我國文論詩論盛行,再次證明文學是一門地位的藝術(shù)門類。D.萊辛認為詩畫不僅是姊妹藝術(shù),而且是孿生姊妹,而這一說法也是千余年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石。(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語言之所以說是觀念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是因為語言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人對事物的觀念。B.只要有文學工具,有文學材料,同時又足夠努力,文學并非高不可攀,人人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是文學家。C.中國的“無形畫”“有形詩”,“有聲畫”“無聲詩”,西方的“不語詩”“能言畫”都證明“詩畫本一律”。D.蘇軾認為“詩畫本一律”,強調(diào)有詩畫共同性,但這并不妨礙它們作為獨立的藝術(shù)門類所只有的特殊性。(3)結(jié)合材料二,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張舜民“詩是無形畫”觀點的一項是A.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C.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D.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4)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具有獨特地位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5)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折枝》中認為“詩畫本一律”,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文章,回答問題。郵差先生師陀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里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里他兼任郵務員,售票員,但仍舊有許多剩余時間,每天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偌由蠚q月的侵蝕,他的脊背駝了。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他念著,將它們揀出來,然后小心地扎成一束。“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云南或甘南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么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現(xiàn)在郵差先生手里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云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坝謥泶唣A了,”他心里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著,一面想著,如果碰見母豬帶領(lǐng)著小豬,便從旁邊繞過去。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在這小城里他用不著穿號衣。一個學生的家長又將向他訴苦,“畢業(yè),畢我的業(yè)!”他將聽他過去聽過無數(shù)次的,一個老人對于他的愛子所發(fā)的這種怨言,心里充滿善意,他于是笑了。這些寫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認識他,甚至沒有一個會想起他。但這沒有關(guān)系,他知道他們,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郵差先生于是敲門。門要是虛掩著,他走進去?!凹依镉腥藛??”他大聲在過道里喊。他有時候要等好久,最后從里頭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兒子在外邊當兵。一條狗激烈的在她背后叫著。她出來的很倉促,兩只手濕淋淋的。分明剛才還在做事。“干什么的?”老太太問。郵差先生告訴她:“有一封信,掛號信。得蓋圖章。”老太太沒有圖章?!澳悄愦騻€鋪保(舊時以商店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晚半天到局子里來領(lǐng)。這里頭也許有錢?!薄坝卸嗌??”“我說也許有,不一定有。”你能怎么辦呢?對于這個好老太太。郵差先生費了半天唇舌,終于又走到街上來了。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他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全部送到,那么在這個小城里,另外難道還會有什么事等候他嗎?雖然他有時候是這樣抱歉,他為這個小城送來——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八托诺?,有我的信嗎?”正走間,一個愛開玩笑的小子忽然攔住他的去路?!澳愕男艈幔俊编]差先生笑了?!蹦愕男胚€沒有來,這會兒正在路上睡覺呢?!编]差先生拿著信,順著街道走下去,沒有一輛車子阻礙他,沒有一種聲音教他分心。陽光充足的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紀跟好胡子,他真想大聲哼唱小曲。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注釋】《郵差先生》是師陀先生寫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部小說。(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作者對郵差先生進行了肖像、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的描寫。在故事情節(jié)上特意做了很多的設(shè)計,給人樸素的真實感。B.小說含蓄地寫出了小城的生活狀態(tài),郵差先生身兼二職,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以至覺得它們很遠,展現(xiàn)了小城落后、閉塞的特點。C.小說敘述舒緩,略帶散文化的風格,這并沒有損害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而對情節(jié)的淡化處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風格的形成。D.小說善于從細微處的描寫揭示人與人的關(guān)系。面對家長,他尷尬地笑,面對老太太,他小心謹慎,展現(xiàn)了小城中人與人不太和諧的一面。(2)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分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郵差先生不免要送遞壞消息,他為此感到遺憾,并衷心希望沒有壞消息,這一處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B.“小米飯”“大頭菜”用來代指云南、甘肅,“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表明小城人雖然不了解,但也看不起的那種自大性格。C.“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表明郵差先生借職務之便常常窺視收件人的生活,這是小城生活的不便之處,也是作者要批判的地方。D.“他為這個小城送來——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中的破折號,起語意轉(zhuǎn)折的作用。將送來的不好消息省略,表現(xiàn)小城中人們思想的迷信。(3)小說以“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結(jié)尾有何藝術(shù)效果?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散文化小說”,師陀先生的小說大多具有這一特點。請從這篇小說語言、情節(jié)和主題的特點的角度。對此談談你的看法。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括字存中,以父任為述陽主簿。縣依沫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遷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wèi)樸造新歷,募天下上太史占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為五,后皆施用。加史館檢討。時賦近畿戶出馬備邊,民以為病,括言:“北地多馬而人習騎戰(zhàn),猶中國之工強弩也。今舍我之長技,強所不能,何以取勝。”又邊人習兵,唯以挽強定最,而未必能貫革,謂宜以射遠入堅為法。如是者三十一事,詔皆可之。嘗白事丞相府,吳充問曰:“自免役令下,民之詆訾者今未衰也,是果于民何如?”括曰:“以為不便者,特士大夫與邑居之人習于復除者爾,無足恤也。獨微戶本無力役,而亦使出錢。則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無所預,則善矣。”充然其說,表行之。(種)諤師次五原,值大雪,糧餉不繼,殿直劉歸仁率眾南奔。士卒二萬人皆潰入塞,居民怖駭。括出東郊餞河東歸師,得奔者數(shù)千,問曰:“副都總管遣汝歸取糧,主者為何人?”曰:“在后?!奔粗I令各歸屯。及暮,至者八百,未旬日,潰卒盡還。括出按兵,歸仁至,括曰:“汝歸取糧,何以不持軍符?”歸仁不能對,斬以徇。經(jīng)數(shù)日,帝使內(nèi)侍劉惟簡來詰叛者,具以對。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者舊出處,傳于世。(選自《宋史?沈括傳》。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B.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C.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D.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天監(jiān),官署名,職能為掌管觀察天文,并推算歷法,文中沈括擔任司天監(jiān)提舉一職。B.士人,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他們通常有高雅的情趣和追求,文中指讀書人。C.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職之外給子額外“加官”。以提升其品級或作為榮譽象征以示優(yōu)寵。D.“餞河東歸師”的“歸”是回來的意思,與《論語》十二章中“天下歸仁”的“歸”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沈括提舉司天監(jiān),針對過去積弊,制造新的天文、計時儀器,修訂新歷法,征集觀測天象的書籍,把方技科分為五大類。B.在討論邊防事務的時候,沈括認為邊境地區(qū)的人軍事訓練,應該以箭射出遠近和射入硬物的深度作為訓練考核的標準。C.針對免役令遭百姓詆毀攻擊的情況,沈括認為本來不服力役的貧窮人家,可以完全不收他們的錢,就可以消除這種狀況。D.種諤軍隊來到五原,正遇上下大雪,糧餉沒有及時運到。殿直劉歸仁因為回來取糧食,沒有持軍符,沈括就將他斬首示眾。(4)把課本中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②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兼愛》)(5)沈括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不僅在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貢獻,他還在民生、政治、軍事等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功績,請結(jié)合選文加以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賦得有所思〔南北朝〕庾肩吾佳期竟不歸,春日坐芳菲。拂匣看離扇,開箱見別衣。井梧生未合,宮槐卷復稀〔注〕。不及銜泥燕。從來相逐飛?!沧ⅰ场熬唷倍洌壕呂嗤?,嫩葉初生而不肥,道邊宮槐,被春風吹動,嫩葉飄拂,露出枝丫。(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思婦懷人的詩,主人公正值婚期,但未婚夫竟然不歸,所以只好孤獨的賞春。B.百無聊賴,主人公開匣子打量情郎離別時所贈的扇子,又開箱檢視臨別時所穿的衣服。C.主人公的視野由室外轉(zhuǎn)向室內(nèi),又由室內(nèi)轉(zhuǎn)向屋室外,寫景有層次感,更顯情思纏綿。D.結(jié)尾兩句,由寫景變?yōu)樽h論,直抒胸臆,從而將思婦濃重的愁思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2)本詩如何扣住春天這一特點來抒情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我們在今天常常說要用真心換真心,孔子同樣也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3)在中國古詩詞中,“舟”這一意象緊緊伴隨著文人士子的羈旅游宦生涯,具有豐厚的情感內(nèi)涵。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秋天的田野是金燦燦的,但在延壽縣的慶陽農(nóng)場內(nèi),有一片稻田卻格外:這片稻田的稻穗,金黃中帶著一抹暗紅,這就是《紅樓夢》中提及的“稀罕物”——胭脂稻?!都t樓夢》第五十三回寫賈府莊頭烏進孝進賈府交租,其中有常用米千余石,而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卻只有“二石”。第七十五回寫賈母在寧府要吃稀飯,尤氏立即捧來一碗紅稻米粥,賈母只吃了半碗,就吩咐把剩下的粥送給病中的王熙鳳。胭脂稻的珍貴于此。胭脂稻因其米粒形美、色紅、粒長,煮熟后“氣香而味腴”,因此得名胭脂稻,民間則稱之為紅稻米。相關(guān)研究表明,胭脂稻具有富含花青素,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等三大特征,對身體健康。用這種稻米做出來的飯,有一股特殊的清香,特別是用它來煮粥。味道更佳。另外,胭脂稻還有個外號叫“三伸腰”,因為這種稻米“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的特點,然而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胭脂稻”這個名字取得好,請簡要分析其妙處。(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小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視力日,視力健康已成為全球關(guān)注的話題,①,國家衛(wèi)健委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2.7%。就在不少孩子戴上“小眼鏡”之時,②。全校536名學生無一人近視,所有孩子視力全在5.0或以上,其中視力最好的能輕松看到5.3(2.0),也就是大家常形容的飛行員視力。在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小學,保護好孩子視力是所有人的共識。校長孫付標說:“呵護好孩子的眼睛,是我們這代‘眼鏡教師’最想給他們的禮物,”③:學生不能帶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進校;孩子們每天睡足10個半小時;營養(yǎng)均衡;學校周邊綠水青山,校內(nèi)綠植環(huán)繞;眼保健操與讀寫姿勢正確。孫付標特別強調(diào)了一條獨門秘籍——孩子們每天有3小時以上的戶外運動時間。灣塘小學“零近視”的經(jīng)驗做法,讓更多家長、老師認識到戶外活動的重要性。滴水可見太陽,保護好孩子明亮的眼睛,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B.他發(fā)現(xiàn)人們住在山洞里,饑寒交迫;他們被野獸捕食,甚至彼此獵食——他們實在是一切生物中最可憐的了。C.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回報——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D.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jīng)永遠睡著了。(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獨有英雄驅(qū)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薄珴蓶|《七律?冬云》“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薄芏鱽怼洞蠼枇T掉頭東》“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薄饵S石公三略》敬仰英雄、傳承英雄的精神血脈已成為當代青年的自覺追求。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演講稿,在“致敬英雄”的主題演講比賽上與同學分享你的思考與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1小題,17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最常見的藝術(shù)門類是詩歌、音樂、舞蹈、建筑、雕刻和繪畫、戲劇、小說以及近代歌劇、啞劇和電影劇之類綜合性藝術(shù)。這些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和關(guān)系,自從萊辛的《拉奧孔》問世以來,一直是西方美學界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德國美學家們一般把藝術(shù)分為“空間性的”和“時間性的”兩大類,屬于空間藝術(shù)的有建筑、雕刻和繪畫,其功用主要是“狀物”,或?qū)戩o態(tài),描繪在空間中直立和平鋪并列的事物形狀;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視覺。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線條和顏色。屬于時間藝術(shù)的主要有舞蹈、音樂、詩歌和一般文學。其功用主要是敘事抒情,寫動態(tài),描繪的時間上先后承續(xù)的事物發(fā)展過程,所涉及的感官較多。文學則用語言為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并無意義。所以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的,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對事物的觀念。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就是使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具有獨特地位的首要原因。其次一個原因是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霸姟保≒oetry)這個詞在西文里和“藝術(shù)”(Art)一樣。本義是“制造”或“創(chuàng)作”。有人認為詩是最高的藝術(shù),是一切門類的藝術(shù)的共同要素,例如萊辛雖嚴格區(qū)分過詩和畫的界限。我國卻很早就有詩畫同源說。大詩人往往同時是大畫家,王維就是一個著例,蘇軾說過:“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碧K軾本人就同時擅長詩和畫。在起源時,詩歌,音樂和舞蹈本是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后來雖分道揚鑣,仍是藕斷絲連。例如在近代歌劇和電影劇乃至民間曲藝里,語言藝術(shù)都還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都足以見出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所占的獨特地位。文學的獨特地位,還有一個淺而易見的原因。語言是人和人的交際工具,日常生活中談話要靠它,交流思想感情要靠它,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語言打交道。不是每個人都會音樂、舞蹈、雕刻、繪畫和演劇,但是除聾子和啞巴以外,任何人都會說話,都會運用語言。說話的藝術(shù)就是最初的文學藝術(shù)。說話的藝術(shù)在古代西方叫做“修辭術(shù)”,研究說話藝術(shù)的科學叫作“修辭學”,和詩學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古代西方美學絕大部分是詩學和修辭學,亞理斯多德、但丁和文藝復興時代無數(shù)詩論家都可以為證。專論其它藝術(shù)的美學著作是廖寥可數(shù)的。我國的情況也頗類似,歷來盛行的是文論、詩論、詩話和詞話,中國美學資料大部分也要從這類著作里找。文學在各門藝術(shù)中既占有這樣獨特地位,它的媒介既是人人都在運用的語言,而它的范圍又這樣廣闊。這些事實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呢?我們每個人都在天天運用語言,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思想情感時時刻刻在動蕩,所以既有了文學工具,又有了文學材料。那就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努一把力,就有可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文學家。當文學家并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當文學家,不要把文學看作高不可攀。(摘編自朱光潛《談美書簡》)材料二:詩和畫號稱姊妹藝術(shù)。有些人進一步認為它們不但是姊妹,而且是孿生姊妹。唐人只說“書畫異名而同體”。自宋以后,評論家就強調(diào)詩和畫異體而同貌。例如張舜民《畫墁集》卷一《跋百之詩畫》中的“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錢鍪《次袁尚書巫山詩》中的“終朝誦公有聲畫,卻來看此無聲詩”?!盁o聲詩”即“有形詩”和“有聲畫”即“無形畫”的對比和西洋傳統(tǒng)的詩、畫對比,用意相類。古希臘詩人說過“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西塞羅的一部修辭學里提到“正如詩是說話的畫,畫該是靜默的詩”?!安徽Z詩”“能言畫”和中國的“無聲詩”“有聲畫”是同一回事。因為“聲”在這里不指音響,就像舊小說里“不作聲”,舊戲曲里“禁聲!禁聲!”的那個“聲”字。古羅馬詩人霍拉斯的名句“詩會像畫”,經(jīng)后人斷章取義,理解作“詩原如畫”。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所謂“詩畫本一律”。詩、畫是孿生姊妹的說法是千余年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石,也就是萊辛所要掃除的絆腳石。因為由他看來,詩、畫各有各的面貌衣飾,是“絕不爭風吃醋的姊妹”。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shù),應該有共同性;而它們并非同一門藝術(shù),又應該各具特殊性。它們的性能和領(lǐng)域的異同,是美學上重要理論問題。(摘編自錢鍾書《中國詩與中國畫》)(1)下列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自從萊辛的《拉奧孔》問世以來,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和關(guān)系,一直是西方美學界研究和討論的問題。B.時間藝術(shù)以敘事抒情,寫動態(tài)為其主要功用,描繪事物先后承續(xù)的發(fā)展過程,涉及到多種感官。C.古代西方美學絕大部分是詩學修辭學,我國文論詩論盛行,再次證明文學是一門地位的藝術(shù)門類。D.萊辛認為詩畫不僅是姊妹藝術(shù),而且是孿生姊妹,而這一說法也是千余年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石。(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語言之所以說是觀念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是因為語言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人對事物的觀念。B.只要有文學工具,有文學材料,同時又足夠努力,文學并非高不可攀,人人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是文學家。C.中國的“無形畫”“有形詩”,“有聲畫”“無聲詩”,西方的“不語詩”“能言畫”都證明“詩畫本一律”。D.蘇軾認為“詩畫本一律”,強調(diào)有詩畫共同性,但這并不妨礙它們作為獨立的藝術(shù)門類所只有的特殊性。(3)結(jié)合材料二,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張舜民“詩是無形畫”觀點的一項是CA.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C.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D.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4)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具有獨特地位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5)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折枝》中認為“詩畫本一律”,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要求,明確相關(guān)材料的論點,然后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根據(jù)題干的說法,結(jié)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D.“萊辛認為詩、畫是孿生姊妹”有誤,材料二原文內(nèi)容“詩、畫是孿生姊妹的說法是千余年西方文藝理論的奠基石,也就是萊辛所要掃除的絆腳石”可見,萊辛并不認同“詩、畫是孿生姊妹”這一說法。故選:D。(2)B.“人人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文學家”錯誤,過于絕對、武斷。從根據(jù)材料一最末一段原文“就有可能成為語言藝術(shù)家或文學家”“每個人都可當文學家”可見,所有條件都具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故選:B。(3)C.“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的詩句。這兩句詩以議論入詩,詩的畫面感并不強,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詩是無形畫”這一觀點。故選:C。(4)由材料一第一段“屬于時間藝術(shù)的主要有舞蹈、音樂、詩歌和一般文學。其功用主要是敘事抒情,寫動態(tài),描繪的時間上先后承續(xù)的事物發(fā)展過程,所涉及的感官較多”“文學則用語言為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并無意義。所以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的,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對事物的觀念。藝術(shù)之間的分別就是使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具有獨特地位的首要原因”可歸納出:別的藝術(shù)種類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視覺,文學所涉及的感官較多,尤其是文學的媒介是觀念性的語言,它能引起人們對事物的觀念。由材料一第二段“其次一個原因是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有人認為詩是最高的藝術(shù),是一切門類的藝術(shù)的共同要素”“在起源時,詩歌,音樂和舞蹈本是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后來雖分道揚鑣,仍是藕斷絲連。例如在近代歌劇和電影劇乃至民間曲藝里,語言藝術(shù)都還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都足以見出文學作為語言藝術(shù)所占的獨特地位”可歸納出:文學是最高的藝術(shù),是一切門類的藝術(shù)的共同要素。由材料一第三段“說話的藝術(shù)就是最初的文學藝術(shù)……古代西方美學絕大部分是詩學和修辭學……專論其它藝術(shù)的美學著作是廖寥可數(shù)的。我國的情況也頗類似,歷來盛行的是文論、詩論、詩話和詞話,中國美學資料大部分也要從這類著作里找”可歸納出:古代專論其他藝術(shù)的美學著作很少,中西方美學資料大多出自文學論著。由材料一第三段“文學的獨特地位,還有一個淺而易見的原因。語言是人和人的交際工具,日常生活中談話要靠它,交流思想感情要靠它,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語言打交道。不是每個人都會音樂、舞蹈、雕刻、繪畫和演劇,但是除聾子和啞巴以外,任何人都會說話,都會運用語言。說話的藝術(shù)就是最初的文學藝術(shù)”可歸納出:文學的媒介是人人都在運用的語言,這對每個人來說更易于接受,具有普適性。(5)若表達同意,可結(jié)合材料一原文“我國卻很早就有詩畫同源說。大詩人往往同時是大畫家,王維就是一個著例”得出詩與畫一本同源、理法一貫,詩、畫藝術(shù)相通的理由;從材料一“蘇軾本人就同時擅長詩和畫。在起源時,詩歌,音樂和舞蹈本是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后來雖分道揚鑣,仍是藕斷絲連”“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得出詩畫之間仍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以及具有相同的美感的理由;從材料一“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詩’(Poetry)這個詞在西文里和‘藝術(shù)’(Art)一樣”得出不僅是詩與畫,藝術(shù)之間的相通針對所有藝術(shù)門類,這符合材料一“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的觀點。若表達不同意,則可結(jié)合材料一第一段“屬于空間藝術(shù)的有建筑、雕刻和繪畫,其功用主要是‘狀物’,或?qū)戩o態(tài),描繪在空間中直立和平鋪并列的事物形狀;所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視覺。所用的媒介主要是線條和顏色”“文學則用語言為媒介,而語言中的文字卻只是代表觀念的一種符號,本身并無意義。所以語言這種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觀念性的,也就是說,語言要通過符號(字音和字形)間接引起對事物的觀念”,這兩者說明詩與畫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以及二者之間表達形式,描寫對象,感受方式不同;可結(jié)合材料二最后“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shù),應該有共同性;而它們并非同一門藝術(shù),又應該各具特殊性”得出藝術(shù)之間的界限清晰,各具特點。這符合材料二“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shù),應該有共同性;而它們并非同一門藝術(shù),又應該各具特殊性”的觀點的理由。答案:(1)D(2)B(3)C(4)論述文學具有獨特地位的原因:①別的藝術(shù)種類涉及的感官主要是視覺,文學所涉及的感官較多,尤其是文學的媒介是觀念性的語言,它能引起人們對事物的觀念;②文學是最高的藝術(shù),是一切門類的藝術(shù)的共同要素;③古代專論其他藝術(shù)的美學著作很少,中西方美學資料大多出自文學論著;④文學的媒介是人人都在運用的語言,這對每個人來說更易于接受,具有普適性。(5)同意:①詩與畫一本同源、理法一貫,詩、畫藝術(shù)相通。②詩、畫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美的感受都是相同的,都具有詩意。③不僅是詩與畫,藝術(shù)之間的相通針對所有藝術(shù)門類,這符合材料一“各種藝術(shù)都要具有詩意”的觀點。不同意:①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②詩、畫雖然都是藝術(shù),但是二者之間表達形式,描寫對象,感受方式不同。③藝術(shù)之間的界限清晰,各具特點。這符合材料二“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shù),應該有共同性;而它們并非同一門藝術(shù),又應該各具特殊性”的觀點。(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2.(18分)閱讀文章,回答問題。郵差先生師陀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里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里他兼任郵務員,售票員,但仍舊有許多剩余時間,每天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偌由蠚q月的侵蝕,他的脊背駝了。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他念著,將它們揀出來,然后小心地扎成一束。“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云南或甘南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么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現(xiàn)在郵差先生手里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云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坝謥泶唣A了,”他心里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著,一面想著,如果碰見母豬帶領(lǐng)著小豬,便從旁邊繞過去。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在這小城里他用不著穿號衣。一個學生的家長又將向他訴苦,“畢業(yè),畢我的業(yè)!”他將聽他過去聽過無數(shù)次的,一個老人對于他的愛子所發(fā)的這種怨言,心里充滿善意,他于是笑了。這些寫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認識他,甚至沒有一個會想起他。但這沒有關(guān)系,他知道他們,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郵差先生于是敲門。門要是虛掩著,他走進去。“家里有人嗎?”他大聲在過道里喊。他有時候要等好久,最后從里頭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兒子在外邊當兵。一條狗激烈的在她背后叫著。她出來的很倉促,兩只手濕淋淋的。分明剛才還在做事?!案墒裁吹??”老太太問。郵差先生告訴她:“有一封信,掛號信。得蓋圖章?!崩咸珱]有圖章。“那你打個鋪保(舊時以商店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晚半天到局子里來領(lǐng)。這里頭也許有錢?!薄坝卸嗌伲俊薄拔艺f也許有,不一定有?!蹦隳茉趺崔k呢?對于這個好老太太。郵差先生費了半天唇舌,終于又走到街上來了。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他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全部送到,那么在這個小城里,另外難道還會有什么事等候他嗎?雖然他有時候是這樣抱歉,他為這個小城送來——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八托诺模形业男艈??”正走間,一個愛開玩笑的小子忽然攔住他的去路?!澳愕男艈幔俊编]差先生笑了?!蹦愕男胚€沒有來,這會兒正在路上睡覺呢?!编]差先生拿著信,順著街道走下去,沒有一輛車子阻礙他,沒有一種聲音教他分心。陽光充足的照到街岸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紀跟好胡子,他真想大聲哼唱小曲。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注釋】《郵差先生》是師陀先生寫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部小說。(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荂A.作者對郵差先生進行了肖像、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的描寫。在故事情節(jié)上特意做了很多的設(shè)計,給人樸素的真實感。B.小說含蓄地寫出了小城的生活狀態(tài),郵差先生身兼二職,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以至覺得它們很遠,展現(xiàn)了小城落后、閉塞的特點。C.小說敘述舒緩,略帶散文化的風格,這并沒有損害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而對情節(jié)的淡化處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風格的形成。D.小說善于從細微處的描寫揭示人與人的關(guān)系。面對家長,他尷尬地笑,面對老太太,他小心謹慎,展現(xiàn)了小城中人與人不太和諧的一面。(2)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分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A.郵差先生不免要送遞壞消息,他為此感到遺憾,并衷心希望沒有壞消息,這一處情節(jié)表現(xiàn)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B.“小米飯”“大頭菜”用來代指云南、甘肅,“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表明小城人雖然不了解,但也看不起的那種自大性格。C.“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表明郵差先生借職務之便常常窺視收件人的生活,這是小城生活的不便之處,也是作者要批判的地方。D.“他為這個小城送來——不,這種事是很少有的”中的破折號,起語意轉(zhuǎn)折的作用。將送來的不好消息省略,表現(xiàn)小城中人們思想的迷信。(3)小說以“為此,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結(jié)尾有何藝術(shù)效果?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散文化小說”,師陀先生的小說大多具有這一特點。請從這篇小說語言、情節(jié)和主題的特點的角度。對此談談你的看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小說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結(jié)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結(jié)合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指定的某種寫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中相關(guān)寫作特色的提示,準確理解藝術(shù)特色含義,結(jié)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A.“在故事情節(jié)上特意做了很多的設(shè)計”錯誤,小說就是寫一個老年郵差給小城里的人送信,情節(jié)簡單,沒有在情節(jié)上做很多的設(shè)計。B.“小城落后、閉塞”概括錯誤,結(jié)合“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母豬帶領(lǐng)著小豬”“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可知,小城的特點應是“平靜、恬淡”。C.正確。D.“他尷尬地笑”“小心謹慎”“人與人不太和諧”表述均有誤,從原文上看,作者傳達的意思是人際關(guān)系和諧。故選:C。(2)A.正確。B.“用來代指云南、甘肅”錯誤,“小米飯”“大頭菜”用來代指想象中云南、甘肅的生活,且用這種幽默的語言表現(xiàn)郵差寓居小城,未曾去過遠處;C.“表明郵差先生借職務之便常常窺視收件人的生活,這是小城生活的不便之處,也是作者要批判的地方”錯誤,“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表明郵差先生熟知周圍人的生活,也表現(xiàn)了小城的“小”,和小城生活中的人情溫暖。D.“表現(xiàn)小城中人們思想的迷信”錯誤,將送來的不好消息省略,表明郵差先生對極少有的壞消息表示歉意和忌諱。故選:A。(3)“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是郵差先生對小城的贊嘆,表面上看是贊嘆小城的天氣好,其實是對小城生活很滿意。結(jié)合前文的描寫“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母豬帶領(lǐng)著小豬”“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陽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可知,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詳、靜謐,在這樣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適很快樂,每天都有好心情。結(jié)構(gòu)上,此句贊嘆小城天氣好,照應了上文三處描寫“陽光”的句子,分別是“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著皂布馬褂的背,塵土從腳下飛起,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陽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墻壁上,整個小城都在寂靜的光耀中”,這樣的照應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緊湊完整。主題上,結(jié)合注釋“《郵差先生》是師陀先生寫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部小說”可知,小說寫作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座小城還沒有被戰(zhàn)爭的硝煙籠罩,作者極力贊美小城寧靜溫馨的生活,正是表達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表達了不愿看到這種生活被打破的意愿。(4)語言上,“散文化小說”語言平淡舒緩,少鋪陳,以此來表現(xiàn)小人物的真實生活。如本文“他在空曠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著,一面想著,如果碰見母豬帶領(lǐng)著小豬,便從旁邊繞過去。小城的陽光曬著他花白了的頭,曬著他穿皂布馬褂的背,塵土極幸運的從腳下飛起來。落到他的白布襪子上,他的扎腿帶上”“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他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全部送到”,小說以郵差先生的所見所聞所想展現(xiàn)出小城寧靜、祥和、舒緩的生活情調(diào)。情節(jié)上,“散文化小說”情節(jié)散文化(或淡化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取勝,也少有沖突,缺乏懸念,呈現(xiàn)給讀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本文淡化情節(jié),只寫郵差先生送信時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如“這些寫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認識他,甚至沒有一個會想起他,但這沒有關(guān)系,他知道他們,他們每換一回地址他都知道”“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送到,又沒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著他。雖然有時候他是這樣抱歉”;唯一一個詳細一點的情節(jié)就是跟一個老太太的交涉,“郵差先生告訴她:‘有一封信,掛號信。得蓋圖章。’老太太沒有圖章。‘那你打個鋪保(舊時以商店名義出具證明所做的保證)。晚半天到局子里來領(lǐng)。這里頭也許有錢。’‘有多少?’’我說也許有,不一定有’”。小說敘事節(jié)奏緩慢,只是寫郵差先生給各家送信,以及他對所有認識、不認識的寫信人、收信人的熱心體貼、盡職盡責,體現(xiàn)了作品含蓄而抒情的風格。主題上,“散文化小說”含蓄散淡,以小見大。小說描寫郵差先生分發(fā)郵件的平淡和自樂,如小城的陽光照在他的花白頭頂上,他的模樣既尊貴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風韻,看見他,你會當他是趁便出來散步的。說實話,他又何必緊張,手里的信反正總有時間送到,又沒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著他”,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寫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作品。但從平淡舒緩的敘述和描寫中,我們能感受到戰(zhàn)爭年代下濃重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和平民關(guān)懷意識,如“‘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云南或甘南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么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答案:(1)C(2)A(3)①這句話表面是在說小城的天氣晴好,實際上是說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詳、靜謐,在這樣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適很快樂,每天都有好心情;②在結(jié)構(gòu)上與上文三處寫到的“陽光”相照應,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緊湊完整;③展現(xiàn)出抗日戰(zhàn)爭背景下,沒有硝煙只有祥和與寧靜的生活畫面,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這種生活被打破的意愿。(4)①小說語言平淡舒緩,少鋪陳,以此來表現(xiàn)小人物的真實生活。小說以郵差先生的所見所聞所想展現(xiàn)出小城寧靜、祥和、舒緩的生活情調(diào)。②小說淡化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散化,虛化人物,營造意境,不以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取勝,也少有沖突,缺乏懸念,呈現(xiàn)了自然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和人物的心理狀況。如用郵差先生的送信的經(jīng)過串聯(lián)起全文,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形成了作品的抒情風格。③小說主題含蓄散淡,以小見大。文章中分發(fā)郵件時的平淡和自樂,讓人察覺不出小說寫于哀鴻遍布之時。我們從作者筆下感受到的,是戰(zhàn)爭年代下濃重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和平民關(guān)懷意識。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括字存中,以父任為述陽主簿??h依沫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遷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wèi)樸造新歷,募天下上太史占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為五,后皆施用。加史館檢討。時賦近畿戶出馬備邊,民以為病,括言:“北地多馬而人習騎戰(zhàn),猶中國之工強弩也。今舍我之長技,強所不能,何以取勝?!庇诌吶肆暠?,唯以挽強定最,而未必能貫革,謂宜以射遠入堅為法。如是者三十一事,詔皆可之。嘗白事丞相府,吳充問曰:“自免役令下,民之詆訾者今未衰也,是果于民何如?”括曰:“以為不便者,特士大夫與邑居之人習于復除者爾,無足恤也。獨微戶本無力役,而亦使出錢。則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無所預,則善矣。”充然其說,表行之。(種)諤師次五原,值大雪,糧餉不繼,殿直劉歸仁率眾南奔。士卒二萬人皆潰入塞,居民怖駭。括出東郊餞河東歸師,得奔者數(shù)千,問曰:“副都總管遣汝歸取糧,主者為何人?”曰:“在后?!奔粗I令各歸屯。及暮,至者八百,未旬日,潰卒盡還。括出按兵,歸仁至,括曰:“汝歸取糧,何以不持軍符?”歸仁不能對,斬以徇。經(jīng)數(shù)日,帝使內(nèi)侍劉惟簡來詰叛者,具以對。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者舊出處,傳于世。(選自《宋史?沈括傳》。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B.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C.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D.縣依沐水/乃職方氏所書/浸曰沂/沭者/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司天監(jiān),官署名,職能為掌管觀察天文,并推算歷法,文中沈括擔任司天監(jiān)提舉一職。B.士人,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他們通常有高雅的情趣和追求,文中指讀書人。C.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職之外給子額外“加官”。以提升其品級或作為榮譽象征以示優(yōu)寵。D.“餞河東歸師”的“歸”是回來的意思,與《論語》十二章中“天下歸仁”的“歸”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沈括提舉司天監(jiān),針對過去積弊,制造新的天文、計時儀器,修訂新歷法,征集觀測天象的書籍,把方技科分為五大類。B.在討論邊防事務的時候,沈括認為邊境地區(qū)的人軍事訓練,應該以箭射出遠近和射入硬物的深度作為訓練考核的標準。C.針對免役令遭百姓詆毀攻擊的情況,沈括認為本來不服力役的貧窮人家,可以完全不收他們的錢,就可以消除這種狀況。D.種諤軍隊來到五原,正遇上下大雪,糧餉沒有及時運到。殿直劉歸仁因為回來取糧食,沒有持軍符,沈括就將他斬首示眾。(4)把課本中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②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兼愛》)(5)沈括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不僅在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貢獻,他還在民生、政治、軍事等方面也取得了不菲的功績,請結(jié)合選文加以概括。【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窘獯稹浚?)句意:沭陽縣靠著沭水,是職方氏所寫的“水澤叫沂水、沭水”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為停滯不流的污澤,沈括重新修筑二堤,疏浚水流為一百條水渠九個水壩,得到上等好田七千頃。“浸曰沂沭者”為所書內(nèi)容,不能與“書”斷開,排除AD;“疏水”,疏浚水流,不能作為“括新其二坊”的賓語,而應與“為百渠九堰”斷到一起,排除CD。故選:B。(2)D.“餞河東歸師”的“歸”是“回來”;句意:沈括出城在東郊用酒食接待回來的河東軍隊。/“天下歸仁”的“歸”是“稱贊,稱許”;句意:天下都贊許他是仁德之人。二者含義不同。故選:D。(3)D.“因回來取糧食,沒有持軍符,沈括就將他斬首示眾”錯誤,原文是“糧餉不繼,殿直劉歸仁率眾南奔”,因此可見,殿直劉歸仁因缺糧率領(lǐng)部下逃跑,為掩蓋其潰逃,謊稱回來取糧食,沈括識破他的伎倆,斬首示眾,穩(wěn)定軍心。而不是因沒有持軍符取糧斬首。故選:D。(4)①“以”,用;“運之掌上”,狀語后置句,“在手掌里運轉(zhuǎn)”;“不忍人”,憐愛、憐憫別人。譯文: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②“殺身”,犧牲自身、舍生;“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判斷句;“所皆難”,所字結(jié)構(gòu)。譯文:現(xiàn)在攻城打仗,為了名利犧牲自身,這都是天下百姓難以去做的事情。(5)①由“故跡漫為污澤,括新其二坊,疏水為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頃”可概括出——水利: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筑渠堰;②由“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wèi)樸造新歷,募天下上太史占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為五,后皆施用”可概括出——天文:改進儀器;③由“括曰:‘以為不便者,特士大夫與邑居之人習于復除者爾,無足恤也。獨微戶本無力役,而亦使出錢,則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無所預,則善矣。’充然其說,表行之”可概括出——改革律法:對百姓放寬免役法;④由“北地多馬而人習騎戰(zhàn),猶中國之工強弩也。今舍我之長技,強所不能,何以取勝”“又邊人習兵,唯以挽強定最,而未必能貫革,謂宜以射遠入堅為法”“括出按兵,歸仁至,括曰:‘汝歸取糧,何以不持軍符?’歸仁不能對,斬以徇”可概括出——軍事:精心研究兵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明于治軍。答案:(1)B(2)D(3)D(4)①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zhuǎn)東西一樣容易了。②現(xiàn)在攻城打仗,為了名利犧牲自身,這都是天下百姓難以去做的事情。(5)①水利:主持治理沭水的工程,修筑渠堰;②天文:改進儀器;③改革律法:對百姓放寬免役法;④軍事:精心研究兵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明于治軍。參考譯文:沈括,字存中,錢塘人,因為父蔭得官為沭陽主簿。沭陽縣靠著沭水,是職方氏所寫的“水澤叫沂水、沭水”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為停滯不流的污澤,沈括重新修筑二堤,疏浚水流為一百條水渠九個水壩,得到上等好田七千頃。升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當時的日官都是庸庸碌碌的人,對于天文現(xiàn)象、天體圖象及天文儀器,幾乎全然不知。沈括開始設(shè)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召請衛(wèi)樸修造新的歷法,向全國各地征集太史用的觀測天象的書籍,在司天監(jiān)里參雜使用讀書人,把方技科分為五項,這些辦法后來都被采用施行。加官為史館檢討。當時朝廷要京城附近地區(qū)的百姓每戶出馬充作賦稅以保衛(wèi)邊境,百姓把這當作災難。沈括說:“北方地區(qū)馬多而且人們熟悉騎馬作戰(zhàn),好比是中原之國擅長強弩。如今舍棄我們擅長的技藝,勉強去做不擅長的事,怎么能夠取得勝利。”另外邊境地區(qū)的人練習打仗,只以拉開弓的強度來確定高下,但未必能射穿皮革,沈括說應該以射出遠近的距離和射入硬物的程度作為考核的標準。沈括提出類似的意見三十一件,皇帝降詔都同意實行。沈括曾經(jīng)到丞相府匯報事情,吳充問他說:“自從免役令頒布以后,百姓對它的詆毀攻擊至今沒有減少。免役法究竟對百姓怎么樣?”沈括說:“認為不方便的,只是士大夫和城市中習慣于免除服役的人,這不必顧慮。只是有些貧窮寒微人家本來規(guī)定不服力役的,現(xiàn)在也要他們出錢,那是應該考慮的。如果對這些人全部放寬,完全不收他們的錢,就好了。”吳充認為他說得對,上表朝廷施行了這項建議。種諤軍隊來到五原,正遇下大雪,糧餉沒有及時運到,殿直劉歸仁率領(lǐng)部下向南奔逃,士兵三萬多人都潰散入塞,當?shù)鼐用袷挚只?。沈括出城在東郊用酒食接待回來的河東軍隊,得到逃回來的士兵幾千人,問他們說:“副都總管派你們回來取糧食,為首的人是誰呢?”士兵回答說:“在后面?!鄙蚶ū忝钏麄兏骰乇鵂I去。到了晚上,又到了八百人,不到十天,潰散的士兵全部回來了。沈括出去巡察部隊,劉歸仁來見,沈括說:“你回來取糧食,為什么不拿軍符?”劉歸仁無言以對,沈括將他斬首示眾。過了幾天,神宗派內(nèi)侍劉惟簡來查問叛亂的人,沈括把處理的情況報告了朝廷。括學識廣博,善于寫文章,對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沒有不通曉的,都有著作論述。他又把平時與賓客談論的事記錄下來編成《筆談》一書,大多記載朝廷中的典故事實,故舊老臣的進退,流傳于世。(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賦得有所思〔南北朝〕庾肩吾佳期竟不歸,春日坐芳菲。拂匣看離扇,開箱見別衣。井梧生未合,宮槐卷復稀〔注〕。不及銜泥燕。從來相逐飛。〔注〕“井梧”二句:井邊梧桐,嫩葉初生而不肥,道邊宮槐,被春風吹動,嫩葉飄拂,露出枝丫。(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這是一首思婦懷人的詩,主人公正值婚期,但未婚夫竟然不歸,所以只好孤獨的賞春。B.百無聊賴,主人公開匣子打量情郎離別時所贈的扇子,又開箱檢視臨別時所穿的衣服。C.主人公的視野由室外轉(zhuǎn)向室內(nèi),又由室內(nèi)轉(zhuǎn)向屋室外,寫景有層次感,更顯情思纏綿。D.結(jié)尾兩句,由寫景變?yōu)樽h論,直抒胸臆,從而將思婦濃重的愁思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2)本詩如何扣住春天這一特點來抒情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根據(jù)題干的提示,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解答】(1)A.首句的“佳期”是指春天到來的美好日子,不能理解為“婚期”。故選:A。(2)“佳期竟不歸,春日坐芳菲”,“佳期”是指春天到來的美好日子,“坐芳菲”坐看香草也。描寫春日美景,春天,草長鶯飛,萬物競秀,面對春日芳景,目睹萬花爭艷,倍生孤凄之感。一、二句以春天的美好反襯思婦的孤獨,以樂景襯哀情。五、六二句,寫女主人公的視野由屋內(nèi)轉(zhuǎn)至屋外,井邊梧桐,嫩葉初生而不肥,道邊宮槐,被春風吹動,嫩葉飄拂,疏疏落落,露出了縱橫枝椏。這一切,恰似自己若斷若續(xù)的愁思恨縷。在寫景中含蓄著民歌中常用的比興手法,描寫春天的意象,惹人愁思連綿不斷。最后二句,“不及銜泥燕,從來相逐飛?!庇晌萃獾奈嗤┖蛯m槐,自然地轉(zhuǎn)至屋內(nèi)梁上銜泥筑巢的燕子?!般暷嘌唷?,這乃是春天特有的時令景物,它一方面和“芳菲”“井梧”“宮槐”等相互映襯,進一步渲染春日的氣氛,烘托離別相思之情;另一方面,從銜泥雙飛的燕子,與自己形單影只對比,很自然地生發(fā)出“不及銜泥燕,從來相逐飛”的感嘆,從而將思婦濃重的愁思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答案:(1)A(2)①一、二句以春天的美好反襯思婦的孤獨,以樂景襯哀情,不言愁而愁已滿紙;②五、六兩句運用比興,抓住富有春天特色的意象,寫梧桐嫩葉初生而不肥,宮槐被春風吹動,疏疏落落,恰似若斷若續(xù)的愁思;③最后兩句抓住銜泥雙燕這一春天特有的時令景物,與自己形單影只對比,發(fā)出人不如燕的感嘆,無理而妙,將思婦濃重的愁思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我們在今天常常說要用真心換真心,孔子同樣也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在中國古詩詞中,“舟”這一意象緊緊伴隨著文人士子的羈旅游宦生涯,具有豐厚的情感內(nèi)涵。如“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默寫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guān)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guān)名句?!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重點字: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點字:施)(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重點字:孤/檣/渚/扁)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秋天的田野是金燦燦的,但在延壽縣的慶陽農(nóng)場內(nèi),有一片稻田卻格外:這片稻田的稻穗,金黃中帶著一抹暗紅,這就是《紅樓夢》中提及的“稀罕物”——胭脂稻?!都t樓夢》第五十三回寫賈府莊頭烏進孝進賈府交租,其中有常用米千余石,而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卻只有“二石”。第七十五回寫賈母在寧府要吃稀飯,尤氏立即捧來一碗紅稻米粥,賈母只吃了半碗,就吩咐把剩下的粥送給病中的王熙鳳。胭脂稻的珍貴于此。胭脂稻因其米粒形美、色紅、粒長,煮熟后“氣香而味腴”,因此得名胭脂稻,民間則稱之為紅稻米。相關(guān)研究表明,胭脂稻具有富含花青素,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等三大特征,對身體健康。用這種稻米做出來的飯,有一股特殊的清香,特別是用它來煮粥。味道更佳。另外,胭脂稻還有個外號叫“三伸腰”,因為這種稻米“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的特點,然而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胭脂稻”這個名字取得好,請簡要分析其妙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的內(nèi)容,結(jié)合語境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畫線的句子,判斷有語病的地方,并作出正確的修改。(3)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中相關(guān)命名的妙處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窘獯稹浚?)第一空,語境說的是慶陽農(nóng)場內(nèi)的一片稻田,因其稻穗金黃中帶著一抹暗紅,顯得與其它金燦燦的稻穗格外不同,或格外引人注意,故填寫“與眾不同”或“引人注目”。與眾不同:跟大家不一樣。引人注目:特別引起人注意。第二空,根據(jù)語境中“常用米千余石,而專供賈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卻只有‘二石’”“賈母在寧府要吃稀飯,尤氏立即捧來一碗紅稻米粥,賈母只吃了半碗,就吩咐把剩下的粥送給病中的王熙鳳”,由此可見,此處是說胭脂稻的珍貴程度顯而易見,故填寫“顯而易見”或“可見一斑”。顯而易見: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顯,極容易看得清楚??梢娨话撸河墒虑榈哪骋稽c可推論其全貌。第三空,結(jié)合語境“胭脂稻具有富含花青素,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等三大特征”,此處是說對胭脂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益處,故填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比喻有很大益處。(2)畫橫線句子語病有兩處:一是句式雜糅,把“這種稻米‘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的特點”改為“這種稻米具有……的特點”,或者改為“這種稻米‘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二是“然而每一次回鍋”關(guān)聯(lián)詞搭配不當,“然而”改為“而且”。(3)根據(jù)“胭脂稻因其米粒形美、色紅、粒長,煮熟后‘氣香而味腴’,因此得名胭脂稻”概括:“胭脂”一詞突出了稻米色紅氣香味腴的特點。根據(jù)“胭脂稻還有個外號叫‘三伸腰’,因為這種稻米具有“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的特點,而且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概括:胭脂稻富有暗示性,給人聯(lián)想。答案:(1)與眾不同/引人注目顯而易見/可見一斑大有裨益(2)另外,胭脂稻還有個外號叫“三伸腰”,因為這種稻米具有“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的特點,而且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或:另外,胭脂稻還有個外號叫“三伸腰”,因為這種稻米“回鍋三次色香猶存、米質(zhì)不散”,而且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3)①“胭脂”一詞突出了稻米色紅氣香味腴的特點;②富有暗示性,給人聯(lián)想。(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小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視力日,視力健康已成為全球關(guān)注的話題,①,國家衛(wèi)健委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2.7%。就在不少孩子戴上“小眼鏡”之時,②。全校536名學生無一人近視,所有孩子視力全在5.0或以上,其中視力最好的能輕松看到5.3(2.0),也就是大家常形容的飛行員視力。在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小學,保護好孩子視力是所有人的共識。校長孫付標說:“呵護好孩子的眼睛,是我們這代‘眼鏡教師’最想給他們的禮物,”③:學生不能帶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進校;孩子們每天睡足10個半小時;營養(yǎng)均衡;學校周邊綠水青山,校內(nèi)綠植環(huán)繞;眼保健操與讀寫姿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租賃合同范本:辦公場所租賃合同
- 商場展柜制作合同范本
- 2025財務顧問勞動合同書模板
- 2025《設(shè)備采購與安裝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03月江蘇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高港區(qū))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2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國家應急管理部所屬單位公開招聘擬聘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商品化色漿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2025年上海市15區(qū)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之文言文一(學生版)
- 天津市寶坻區(qū)高中2025屆高三質(zhì)量監(jiān)測(三)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數(shù)學建模與科學計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課件-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考試題庫帶答案
- (完整版)特殊教育與隨班就讀
- 旋流風口RA-N3選型計算表格
- 《VB程序結(jié)構(gòu)基礎(chǔ)》課件教程
-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標準版范本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chǔ)設(shè)施工程施工現(xiàn)場從業(yè)人員配備標準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地理(湖北卷)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慢腎風中醫(yī)辨證施護
- 危險化學品工傷事故形勢及典型事故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