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一中高考語文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詩》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鼻絮?,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無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氣躁,每干一件事,便應發(fā)揮到極致。比如作畫,你必須堅持對大自然做長期靜心的觀察,才能讓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風搖曳;荷塘新葉,展露欲滴;蘭蕙飄香,清芬可挹。一部《紅樓夢》,為什么能穿越歷史的云河,傳唱不衰?其中奧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感動自己,世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有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一部《詩經(jīng)》由遠古的一滴繁露,淌成萬世濫觴;一部《論語》被煲為心靈雞湯,溫暖一代又一代人;還有那唐詩宋詞,繁花滿樹,蓊郁了一個王朝的后花園?!吧w文章者,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惫盼娜思遥瑧阎鴮ξ淖值木次?,懷著崇高的文學使命感,懷著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從“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到“為人性僻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從燒畫三千到毀詩八百,這都可見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精益求精。惟其如此,()。然而,當今社會,人們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chǎn)品的品質。因此企業(yè)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震撼退變求全責備B.震驚蛻變求全責備C.震撼蛻變精益求精D.震驚退變精益求精2.在選文括號處填入句子,表述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他們就有了豐盈的人生,也有了傳唱不衰的經(jīng)典。B.他們才有了豐盈的人生,才有了傳唱不衰的經(jīng)典。C.他們才有了傳唱不衰的經(jīng)典,才有了豐盈的人生。D.他們就有了傳唱不衰的經(jīng)典,也有了豐盈的人生。3.對選文中涉及文學常識及相關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曹雪芹“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B《詩經(jīng)》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總角之宴,言笑晏晏。C《論語》儒家經(jīng)典著作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D杜甫詩仙為人性僻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A.A B.B C.C D.D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侵袊軐W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統(tǒng)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而且最宜于為王,至于實際上他有機會為王與否,那是另一回事,亦是無關宏旨的。

①內(nèi)圣,是就其修養(yǎng)的成就說;外王,是就其在社會上的功用說②但是中國的圣人不是不問世務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的“內(nèi)圣外王”的人格③所謂“內(nèi)圣外王”,只是說,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說可以為王④圣人不一定有機會成為實際政治領袖⑤就實際的政治說,他大概一定是沒有機會的⑥中國圣人的精神成就,相當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A.②①③⑥④⑤ B.②①⑥④⑤③ C.⑥②①④⑤③ D.⑥②③①④⑤3、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魏晉之后,修建私家園林__________。園林不僅是宴飲游樂、賞花作詩的場所,園中容納自然山水于__________的造景美學也蘊藏著期求隱逸的情志,讓士大夫兼得入世和出世,無須告別朝廷而得以享受__________之趣。自此園林藝術中也就逐漸融合了中國文人的文化性格。A.如火如荼尺寸之間洗塵B.如火如茶瞬息之間超塵C.方興未已瞬息之間洗塵D.方興未已尺寸之間超塵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我們在行駛的地鐵上看車窗外邊,能夠看到本應是墻壁的地方有的畫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視覺保留。視覺對圖片的分辨時間大于1/2秒,如果默認為是連續(xù)的,視覺上是分辨不出來的,那么兩個圖片之間間隔的時間就比1/2秒短。另一個是依靠我們的想象。也就是大腦圖像處理中樞,“腦補"了上一幅畫和下一幅畫之間的動作、表情的間隔,將其起來。讓地鐵畫面實現(xiàn)動起來的效果,還需要實現(xiàn)兩個。第一,利用地鐵的移動。(),這種情況一般是在地鐵勻速行駛階段采用,保證畫面的穩(wěn)定性。第二,控制燈光照亮圖片。這個過程中,地鐵在運動,燈光的明暗也是動態(tài)的,控制的目的是讓相鄰圖片呈現(xiàn)的時間間隔小于1/2秒,達到動畫效果。為了實現(xiàn)這種動態(tài)控制,需要有探測器感知地鐵的運行速度,有控制器控制燈光明暗的頻率,以好地鐵的運行速度。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綿延不斷連貫戰(zhàn)略協(xié)調(diào)B.接連不斷連貫策略配合C.接連不斷貫通戰(zhàn)略配合D.綿延不斷貫通策略協(xié)調(diào)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實現(xiàn)動畫效果時,就要讓地鐵移動速度達到相鄰圖片呈現(xiàn)間隔小于1/2秒B.當實現(xiàn)動畫效果時,地鐵移動速度必須使相鄰圖片小于1/2秒的呈現(xiàn)間隔C.要讓地鐵移動速度使相鄰圖片小于1/2秒的呈現(xiàn)間隔時,才實現(xiàn)動畫效果D.當?shù)罔F移動速度達到相鄰圖片呈現(xiàn)間隔小于1/2秒時,就能實現(xiàn)動畫效果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只有視覺上默認為是連續(xù)的,是分辨不出來的,那么兩個圖片之間間隔的時間才比1/2秒短。B.如果視覺上是分辨不出來的,默認為是連續(xù)的,那么兩個圖片之間間隔的時間就比1/2秒短。C.只有兩個圖片之間間隔的時間比1/2秒短,那么視覺上才默認為是連續(xù)的,分辨不出來的。D.如果兩個圖片之間間隔的時間比1/2秒短,那么視覺上是分辨不出來的,默認為是連續(xù)的。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蘇軾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州太守陳襄(字述古)離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吳山上的有美堂。應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本詞。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美麗壯觀的勝景,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勢不凡。B.上片后兩句以設問詢問友人,期待與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會,把酒痛飲。C.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華燈初上,水調(diào)歌曲優(yōu)美動聽,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D.這首詞意象優(yōu)美,上片以樂景寫憂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蘊藉。2.詞的最后兩句如何理解?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6、(1)溯洄從之,______________。(《詩經(jīng)》)(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雨霖鈴》)(3)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diào)歌頭》)(4)何當共剪兩窗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5)(____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6)_______________,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7)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8)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舊時人生態(tài)度分為“出世”與“入世”,但我嫌其籠統(tǒng),不如我的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可名之曰“逐求”。意即人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名利、聲色、貨財?shù)?,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于苦樂中。此種態(tài)度,能徹底發(fā)揮至最高點者,即為近代西洋人。他們純?yōu)橄蛲庥昧?,兩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質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確實很偉大,最值得令人稱贊。而且他們能將此種人生態(tài)度理智化,使之成為一套理論——哲學。其可為代表者,是美國杜威之實驗主義。第二種人生態(tài)度為“厭離”。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是人對于物的問題,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是人對于人的問題,此則為人對于自身的問題。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動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則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別發(fā)達。其最特殊之點,即在回轉頭來反看自己,此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當人轉回頭來冷靜地觀察其生活時,即感覺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飲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種現(xiàn)象,更足使人感覺人生太無意思。如是,乃產(chǎn)生一種厭離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此態(tài)度為人人所同有,而所區(qū)別者即在程度上深淺之差。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可名曰“鄭重”。鄭重態(tài)度,又可分為兩層來說:其一,不反觀自己時——向外用力;其二,回頭看自家時——向內(nèi)用力。未曾回頭看而自然有的鄭重態(tài)度,即兒童之天真爛漫的生活。兒童對其生活,有天然之鄭重,故謂之天真。天者天然,真者真切,即順從其生命之自然。更深而言之,從反回頭來看生活而鄭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發(fā)揮鄭重。將這發(fā)揮得最到家的,即為中國之儒家。此種人生態(tài)度主要是教人“自覺地盡力量去生活”。儒家最反對仰賴外力逼催,與外邊趣味之引誘而往前。受引誘向前生活,為被動的、逐求的,而非為自覺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乃是以欲望為逐求,非自覺地、盡生命自然去生活。此三種人生態(tài)度,每種態(tài)度皆有淺深。淺的厭離不能與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之路,鄭重是道德之路,而厭離則為宗教之路。拿我來說,也正是如此。在我十幾歲時,極接近于實利主義,后轉入于佛家,最后才歸轉于儒家。厭離之情極為深刻,因此轉過來才能盡力于生活;否則便會落于逐求,落于假的盡力。所以如果不是心里極干凈,無絲毫貪求之念的人,是不能盡力生活的;而真的盡力生活,又每在經(jīng)過厭離之后。(刪改自梁漱溟《人生的藝術·三種人生態(tài)度》)1.據(jù)文意,對文中“三種人生態(tài)度”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A.“逐求”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為人對于物的態(tài)度,即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管苦樂,追求對物質的享受。B.“厭離”表現(xiàn)為人對自身的態(tài)度,即苦難人生和無奈社會使自己感覺人世無趣而產(chǎn)生厭離之想。C.“鄭重”表現(xiàn)為人對于人的態(tài)度:一為順從生命,自然生活;二為反觀生活后自覺而盡力生活。D.逐求、鄭重、厭離分別對應世俗、道德和宗教之路,故三種人生態(tài)度中,厭離是層次最高的。2.根據(jù)文意,對下列人生態(tài)度的判斷,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A.十五世紀意大利探險家哥倫布開辟新航線,發(fā)現(xiàn)并登上了美洲大陸。——逐求B.七世紀中國玄奘歷經(jīng)艱險取回真經(jīng),潛心研究佛法,大力弘揚佛教。——厭離C.梁漱溟精通佛學、儒學,一生傳承國學,致力于人生和社會問題研究。——鄭重D.周永康濫用職權謀取非法利益,收受巨額賄賂,成為當代貪腐大老虎?!鹎?.本文所談人生觀對你的人生態(tài)度有什么啟發(fā)?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綜觀杜甫的全部七絕,可以發(fā)現(xiàn)他創(chuàng)作七絕的情緒狀態(tài)與其他詩體的明顯差別,在于大多數(shù)作于興致較高、心情輕松甚至是歡愉的狀態(tài)中。這一特點目前尚未見研究者論及,卻是考察杜甫七絕“別趣”的重要出發(fā)點。與其情緒狀態(tài)相應,杜甫七絕的抒情基調(diào)也多數(shù)是輕松詼諧、幽默風趣的。由以上兩點可以看出,杜甫對于七絕的表現(xiàn)功能有其獨到的認識。盛唐七絕在傳統(tǒng)題材里充分展現(xiàn)了以淺語傾訴深情的特長,使七絕突破南朝初唐七絕含蘊淺狹的藩籬,固然達到了藝術的巔峰。但七絕這種體式的表現(xiàn)潛能尚未充分得到開掘,杜甫發(fā)現(xiàn)了這種詩體還有適宜于表現(xiàn)多種生活情趣的潛力。所以他很少用這種體式來抒發(fā)沉重悲抑的情緒,而是在七絕中呈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基本風格之外的另一面,讓人更多地從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達、幽默和風趣。這種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應當就是他七絕中的“別趣”所在。而“別趣”的內(nèi)涵可以從他對外物的體察和對內(nèi)心的發(fā)掘兩方面來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區(qū)分。杜甫在體察外物中發(fā)現(xiàn)的“別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時期對日常生活中多種詩趣的敏銳體悟。大致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詩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環(huán)境中的生機和處處可見的趣味。如《絕句四首》(其一):“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辈坏珜懗隽嗽娙伺c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與竹、椒合圍,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與世隔絕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際交往和應酬中的雅興和逸趣。如《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奔瓤滟濏f明府縣齋綿竹的茂盛,又預想將來自己舍前蒼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將希望贈竹說成幸“分”蒼翠之色,已十分新穎,“拂”字更寫出竹影在波濤中搖漾的動態(tài),這就使討要竹子一事顯得優(yōu)雅別致。其三是七絕本身文字組合的趣味。有的詩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詩人會在詩材的相互聯(lián)系或文字表達、典故使用中發(fā)現(xiàn)趣味性的關系,營造出別樣的效果。如《解悶》(其六):“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鳊?!辟潛P孟浩然詩風清新,而今人不知創(chuàng)新,只會模仿。巧妙地將孟浩然句“魚藏縮項鳊”及“果得槎頭鳊”嵌入,加上用“漫釣”比喻“耆舊”漫不知向孟浩然學什么的茫然,寓諷刺于打趣,頗有漫畫效果。上述三類“別趣”固然來自詩人對外部世界中各種有趣現(xiàn)象及其相互關系的敏銳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興趣和情致。而最能體現(xiàn)其善于發(fā)掘內(nèi)心情緒、突顯詩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還是《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和《漫興九首》這兩組名作。這兩組詩分別以花事極盛時期以及春去夏來的時節(jié)轉換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詩人惜花惜春的放達顛狂和細膩多情。連一向不認可杜甫七絕的王漁洋在讀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后,也不由得贊嘆:“讀七絕,此老是何等風致?!贝_實,這兩組詩里所表現(xiàn)的雅人風致,正是杜甫七絕最獨有的“別趣”。(摘編自葛曉音《杜甫七絕的“別趣”和“異徑”》)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七絕多作于輕松愉快、興致較高之時,常呈現(xiàn)出他性情中的放達、幽默和風趣。B.杜甫認為七絕適宜于表現(xiàn)多種生活情趣,其七絕的旨趣有別于盛唐時期其他詩人。C.杜甫的七絕創(chuàng)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絕含蘊淺狹的藩籬,因而達到了藝術的巔峰。D.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環(huán)境的趣味,也能夠挖掘文字組合中存在的趣味。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創(chuàng)作的情緒狀態(tài)研究杜甫七絕的“別趣”,填補杜詩研究空白,具學術價值。B.文章比較了杜甫七絕與盛唐七絕,引出了對杜甫七絕“別趣”內(nèi)涵的具體論述。C.文章以《解悶》(其六)中化用詩句為例,具體分析詩歌中頗具趣味的藝術效果。D.文章從體察外物和發(fā)掘內(nèi)心兩方面,重點論證了這兩者在杜甫七絕中的相互交融。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對詩歌體式的認識超越了同時代的詩人,因此其創(chuàng)作有著與眾不同的審美取向。B.杜甫除七絕以外的大多數(shù)詩歌,風格沉郁頓挫,體現(xiàn)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C.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間,生活安逸,心情愉悅,詩歌創(chuàng)作多抒發(fā)與友人的交游之樂。D.在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為代表的七絕是認可度最高的作品。9、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①陳寅恪說:“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這表明學術研究還需借助于歷史的想象力。但歷史想象與藝術想象有所不同。我們切不可拿“想象”作“證據(jù)”,“誤認天上的浮云為天際的樹林”。這也是治學者應當牢記的“信條”。②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李大釗說:“縱觀人間的過去者便是歷史,橫觀人間的現(xiàn)在者便是社會。”也就是說,要洞察現(xiàn)實的社會,就不能不研究過去的歷史。胡適之則把這種認識的思路,比作“祖孫的方法”。這一方法從來不把事物看作一個孤立的東西,而把它視為“歷史”的一個“中段”:“上頭有他的祖父,下頭有他的孫子。捉住了這兩頭,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歷史也不是單純事件的條塊鋪陳,它的背后還有“思想”,“有一個思想的過程所構成的內(nèi)在方面”。因此,我們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把握它內(nèi)在的“思想”,才能從一堆枯燥無生命的原材料中發(fā)現(xiàn)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實上,對許多研究者來說,研究對象與他個人經(jīng)歷并無直接關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沒有歷史想象力的參與,他們的研究工作可以說是難以開展的。③歷史想象應是“構造性”的。這一點和藝術想象確有相似之處。錢鐘書也認為,“史學家追敘真人真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nèi),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劇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司馬遷。他在《史記》中創(chuàng)立的記史方法,比如劉邦之母大澤遇蛇、韓信下邳遇黃石公等,就頗具藝術想象的意味。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所賴以說明問題的一些“憑借”,如民族、國家、政黨等,雖然是一種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但要把握它們,也要依賴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話說,叫作“想象的共同體”,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員,也不可能認識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們相遇,而是一種相互連接的意象讓他們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④當然,歷史想象也不可“天馬行空”。這是它與藝術想象的不同點??铝治涞抡f,歷史的想象是“一種經(jīng)過訓練的想象,其目的是為了尋求事實真相,而藝術家則是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學者一定要將它限制在他所發(fā)現(xiàn)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葉,損害其真實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論,但必須時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將事實納入假想的框架?!都t樓夢》研究中曾有過“索隱派”,他們借助離奇的想象,抓住書中的只言片語或某一個人物、情節(jié),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測字猜謎式地從中“索”出所“隱”的人和事來。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總之,治學者需有歷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隱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學”。摘編自周良書《治學需有歷史想象力》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真正理解古人的學說并評價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實證之上的歷史想象。B.在治學中,胡適的“祖孫的方法”與李大釗的“橫縱觀人間之法”并無不同。C.司馬遷敘述某些事件時運用的記史方法,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想象虛構有相似之處。D.紅學研究中的“索隱”抓住只言片語比附史事,添枝加葉,對治學是有害的。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式的論證結構,先亮出自己的論點,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B.文章先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再論述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邏輯清晰。C.文章比較并分析了歷史想象和藝術想象之間的相似和不同點,辯證色彩鮮明。D.文章通過引述中西相關理論及名言,并結合典型事例闡釋道理,頗具說服力。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歷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開展,通過想象,我們能更好地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內(nèi)在思想,并有所發(fā)現(xiàn)。B.“想象的共同體”借助相互連接的意象構成一個整體,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了。C.學者陳寅恪的歷史想象力是經(jīng)過訓練養(yǎng)成的,因而其藝術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樣天馬行空,更無拘無束。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論,時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將事實納入假想的框架中,這應成為治學者牢記的信條。10、泗州先春亭記歐陽修景祐二年秋,清河張侯①以殿中丞來守泗土。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舊而廣之。度為萬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萬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毕嗯c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實石堅,捍暴備災,可久而不壞。既,曰:“泗,四達之州也,賓客之至者有禮?!庇谑牵蚯笆Y侯堂之亭新之,為勞餞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于此?!庇谑侵纬XS倉西門二夾室,一以視出納,曰某亭;一以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于東城上,為先春亭,以臨淮水,而望西山。是歲秋,予貶彝陵,過泗上,于是知張侯之善政也。昔周單子聘楚而過陳,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館,羈旅無所寓,遂知其必亡。蓋城郭、道路、賓客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而《周官》尤謹著之,以為御備。今張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備災,而及于賓客入來,然后私自休焉。故曰知為政也。先時,歲大水,州幾溺。前司員外郎張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今所謂因其舊者是也,是役也,堤為大。予記其大者詳焉。(注)①侯:舊時對地方行政長官的尊稱。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B.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C.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D.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景祐二年,是用年號紀年。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常用的紀年法。B.賓客,即門客。古代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專門招收的人才,又稱門下客、食客。C.三代,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三代之治被儒家當作理想社會模式的典范。D.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先指設于正額以外的郎官,為各司之次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來泗州做太守。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B.張侯在調(diào)查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工程浩大,耗費眾多,但質量優(yōu)良,可以長期發(fā)揮效用。C.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東城,是州官辦公休憩之所。鄰水望山,風景秀麗,透露出張侯的胸襟不俗。D.泗州曾遭遇洪水災害,差點兒全城淹沒。張夏主管該州時,筑堤防護,未雨綢繆,實在是三代以來的善政。4.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至,問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2)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諫太宗十思疏》)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化龍,字于田,長垣人。萬歷二年進士,除嵩縣知縣。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堦幉炱浼?悉召置之法,縣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龍起故官,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討播州叛臣楊應龍。應龍性猜狠嗜殺數(shù)從征調(diào)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jù)蜀志間出剽州縣化龍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帝聞綦江破,大怒。賜化龍劍,假便宜討賊。諸軍大集,化龍先檄水西兵三萬守貴州,斷招苗路,乃移重慶,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進兵,川師四路,黔師三路,楚師一路分兩翼,化龍自將中軍策應。應龍以勁兵二萬屬其子,比抗諸路兵,皆大敗,應龍頓足嘆日“吾不用時泰計,今死矣!”六月,劉鋌破土、月二城,應龍窘,與二妾俱縊。詔磔應龍尸并子朝棟于市?;埑趼劯竼剩越鸶锲饛?至是乞歸終制。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開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鎮(zhèn)二百六十里,避黃河呂梁之險。再以憂去,未代。敘前平播功,晉兵部尚書,加少保,蔭一子世錦衣指揮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書?;堃跃I根本,奏陳十一濫、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幾,尚書蕭大亨亦致仕,化龍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師訛言寇至,民爭避匿,邊民逃入都門者亦數(shù)萬。輔臣言兵部尚書惟一人,何以應猝變,帝亦不報。遼戰(zhàn)士二萬余皆老弱,而稅監(jiān)高淮肆虐,遼人切齒?;堈埻6愓n且增兵萬人,又條上兵食款戰(zhàn)之策,帝皆不報。卒官,年七十。謚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節(jié)選自《明史·李化龍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應龍性猜狠嗜殺/數(shù)從征調(diào)/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jù)蜀志/間出剽州縣/化龍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B.應龍性猜狠嗜殺/數(shù)從征調(diào)/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jù)蜀/志間出剽州縣/化龍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C.應龍性猜狠嗜殺/數(shù)從征調(diào)/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jù)蜀志/間出剽州縣/化龍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D.應龍性猜/狠嗜殺數(shù)從征調(diào)/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jù)蜀志/間出剽州縣/化龍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總督權力較巡撫大,巡撫位于總督之下。B.終制,古代禮制,父母死后,子女持喪三年,期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員無須離職。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時期中央機構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D.謚,即謚號,封建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據(jù)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化龍奉命討逆,不辱使命。他巡撫四川,征討叛臣楊應龍;皇帝賜他尚方寶劍,充分放權;他用先利誘后攻打的計策,在兩年之內(nèi),平定楊應龍之亂。B.李化龍盡心為政,建言獻策。他在工部任職時,與淮、揚巡撫李三才一起奏請疏通河道,以避呂梁之險;擔任戎政尚書,奏陳十--濫、十二苦、十九宜。C.李化龍體恤下情,條陳進諫。遼地不少戰(zhàn)士老弱貧殘,但稅監(jiān)殘暴,李化龍便請求停止收稅、增加兵士數(shù)萬人,又逐條上奏兵士糧食、和議、戰(zhàn)斗之策。D.李化龍官高權重,贈謚美顯。他二十歲便出任知縣,后官至巡撫、總督,因功被提拔為兵部尚書,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為少師、太師,賜謚襄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化龍陰察其奸,悉召置之法,縣中大治。(2)輔臣言兵部尚書惟一人,何以應猝變,帝亦不報。5.李化龍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為什么沒有立即請求回家守喪?請簡要說明。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qū)口號,深圳,1981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新區(qū)標語,雄安,2017對于以上的三則時代口號或標題,你的感悟和思考是什么?請結合時代主題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要求:圍繞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C2.B3.D【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huán)境;注意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lián)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震撼:震動(重大的事情消息)使人心不平靜,搖撼。震驚:使吃驚。結合“《紅樓夢》”“世人”分析,選用“震撼”。蛻變:(人或物)發(fā)生質變。退變:檔案記錄材料因理化或生物作用而逐步老化變質直至損毀的過程。結合“創(chuàng)作的過程”“痛苦”分析,選用“蛻變”。精益求精:(學術、技術、作品、產(chǎn)品等)好了還求更好。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形容創(chuàng)作的追求,選用“精益求精”。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據(jù)上下文意進行推斷。命題者在題干所給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nèi)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選出最恰當?shù)囊豁?。選項都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適中。結合“從燒畫三千到毀詩八百,這都可見文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精益求精。惟其如此”分析,應該是先有“豐盈的人生”,“有了傳唱不衰的經(jīng)典”,用“才有”銜接恰當。故選B。3.本題主要考查識記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文學常識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溢號、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等。D項,“詩仙”錯誤。杜甫是詩圣。李白有“詩仙”之稱。故選D。2、C【解析】

本題考查排列句序和句子銜接的能力。解答此題,如果是選擇題,可以運用排除法:從語言的本身找到一些標志,幫助我們先把某些句子的順序給確定下來,通過已定的順序來對照一下選項,排除一些無關選項。如果是主觀題,就要先研究所給句子表達的意思,然后再根據(jù)關鍵詞語及句意來排列句子。本題要求“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棥薄N亩沃饕v中國“圣人”的特點,然后分析其是否可能為王。根據(jù)這一思路,①②⑥為一層,③④⑤為另一層;②前有連詞“但是”,而①又是對②的解說,這樣,不難確定⑥②①的順序;故排除ABD。故選C。3、D【解析】

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詞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第一空,如火如荼,形容大規(guī)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方興未已,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靶藿ㄋ郊覉@林”是一種現(xiàn)象或事物,不屬于行動。此處應選用“方興未已”。排除A、B。第二空,瞬息之間,指時間短;尺寸之間,指空間小。和“容納自然山水”搭配只能是空間小。此處選用“尺寸之間”。第三空,洗塵,指設宴歡迎遠道來的客人。不合語境中享受自然的意思。選用“超塵”。排除C。故選D。4、7.B5.D6.D【解析】7.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huán)境,二是注意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lián)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接連不斷:連續(xù)而不間斷。綿延不斷,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xiàn)。前者范圍大、后者主要指自然景觀。語句的意思是墻上畫面的不斷出現(xiàn),用“接連不斷”合適。連貫:接連貫通。貫通:連接,通連,前者偏重于連接起來、后者偏重于全線通達。句中是“腦補”畫面之間的動作表情等,使其接連貫通,用“連貫”更合適。策略:計策,謀略。戰(zhàn)略:指導或決定全同的策略。前者偏重于計謀、后者偏重于宏觀謀略,語句的意思是方法技巧方面,用“策略”最好。配合:為一共同任務分工合作,協(xié)調(diào)一致地行動。協(xié)調(diào):和諧一致,配合得當。“協(xié)調(diào)”有主動意識,此處是指“控制燈光明暗的頻率”與“地鐵的運行速度”,用“配合”好。故選B。5.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據(jù)上下文意進行推斷。命題者在題干所給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nèi)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選出最恰當?shù)囊豁?。選項都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適中。語句銜接補寫,主要考慮上下文語境和語段的中心思想。從括號前的內(nèi)容“讓地鐵畫面實現(xiàn)動起來的效果,還需要”看,括號表述的內(nèi)容應該是地鐵速度使相鄰圖片呈現(xiàn)間隔小于7/5秒,由此分析看,括號的內(nèi)容應該從動車速度的角度表述;從括號后的“這種情況”分析,上句應該表述的是“動畫效果”,由此分析,括號內(nèi)容的后一句是“實現(xiàn)動畫效果”。AB兩項,先表述“實現(xiàn)動畫效果”錯誤;C項,不符合語段表述整體風格,即語段介紹畫面如何動起來,圖片要配合地鐵,不是地鐵配合圖畫。故選D。6.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畫橫線的語句有兩處語序不當?shù)腻e誤:一是復句關系的語序不當,語段主要是從時間的間隔來判斷圖片的連續(xù)的,所以應該先說時間間隔然后說視覺連續(xù);二是詞語間的語序不當,有關視覺方面的,表述的順序是“視覺”如果分辨不出,就“默認”是連續(xù)的。兩個都改對的是D項。故選D?!军c睛】對于考查語句連貫性的題目,應按照如下步驟操作:7.抓中心。首先要統(tǒng)攬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質和作用(如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解說句、觀點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圍繞中心句來組織的。5.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個方面: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思維的順序??臻g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nèi);邏輯順序,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具有規(guī)律性的順序。6.抓標志。語言標志常常表現(xiàn)為:關聯(lián)詞語、暗示性詞語、句子之間的對應關系(內(nèi)容上、形式上)、陳述對象或議論角度、抓句式等等。7.抓語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貶,或高昂或低沉,是通過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這種基調(diào)、氣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類題目要在快速閱讀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根據(jù)上下文的句子結構、邏輯順序等來分析、推理、判斷,可以用排除法。5、1.C2.①夜深風靜想要回去時,夜景如畫:一輪明月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明如鏡(玻璃);②詞人以明澈、溫靜的江月,象征朋友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兩人的友誼純潔深摯;③以景結情,既表達了對朋友人格的贊美,也表達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窘馕觥?/p>

1.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C項,“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錯?!吧澈犹晾餆舫跎希{(diào)誰家唱”,看,沙塘里華燈初放。聽,是誰把動人心弦的《水調(diào)》來彈唱。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diào)而想到杜牧的揚州,并把它與杭州景物聯(lián)系起來。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huán)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故選C。2.“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當夜深風靜我們扶醉欲歸時,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綠色的玻璃一樣。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以景結情,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fā)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xiàn)。【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6、道阻且長(或道阻且右,道阻且躋)自古傷離別又恐瓊樓玉宇卻話巴山夜雨時三山半落青天外苔痕上階綠金就礪則利不恥相師(或君子不齒)【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識記的能力。要求考生課下多讀名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解答此類試題時,如果是情境默寫,一定仔細斟酌提示語;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注意重點字詞:阻,瓊樓玉宇,青天,苔,礪,利。7、1.D2.B3.①不要一味逐求物質享受;②時常反顧自己的人生之路,③雖然人生苦,但厭離無益;④保持心靈干凈,自覺、鄭重、盡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解析】

1.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D項,“厭離是層次最高的”錯,文中“此三種人生態(tài)度,每種態(tài)度皆有淺深。淺的厭離不能與深的逐求相比?!敝叭N人生態(tài)度”層次比較是有條件的。故選D。2.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B項,對應不正確,玄奘雖潛心佛教,卻是普渡眾生,并非厭離人世,而是“鄭重”,“此種人生態(tài)度主要是教人‘自覺地盡力量去生活’”;厭離,“乃產(chǎn)生一種厭離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和玄奘“潛心研究佛法,大力弘揚佛教”不符。故選B。3.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提煉能力。對于解答文章的整合與探究這類題目一定要對文章內(nèi)容都認真研讀,結合文中的關鍵語句,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嘗試著從中篩選、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題干要求“本文所談人生觀對你的人生態(tài)度有什么啟發(fā)”,盡管是“你”,也要不離文章內(nèi)容,要將自己的感受和文章內(nèi)容結合起來。文中“第一種人生態(tài)度,可名之曰‘逐求’。意即人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名利、聲色、貨財?shù)?,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于苦樂中”可知“不要一味逐求物質享受”;文中“當人轉回頭來冷靜地觀察其生活時,即感覺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飲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種現(xiàn)象,更足使人感覺人生太無意思”“從反回頭來看生活而鄭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發(fā)揮鄭重”兩處結合起來就是“時常反顧自己的人生之路,雖然人生苦,但厭離無益”;文中“所以如果不是心里極干凈,無絲毫貪求之念的人,是不能盡力生活的;而真的盡力生活,又每在經(jīng)過厭離之后”就是要“保持心靈干凈,自覺、鄭重、盡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8、1.C2.D3.B【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因而達到了藝術的巔峰”錯誤。結合“杜甫對于七絕的表現(xiàn)功能有其獨到的認識。盛唐七絕在傳統(tǒng)題材里充分展現(xiàn)了以淺語傾訴深情的特長,使七絕突破南朝初唐七絕含蘊淺狹的藩籬,固然達到了藝術的巔峰”分析,前后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選項強加因果。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D項,“重點論證了這兩者在杜甫七絕中的相互交融”錯誤。結合“與其情緒狀態(tài)相應,杜甫七絕的抒情基調(diào)也多數(shù)是輕松詼諧、幽默風趣的”“而‘別趣’的內(nèi)涵可以從他對外物的體察和對內(nèi)心的發(fā)掘兩方面來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區(qū)分”“‘別趣’固然來自詩人對外部世界中各種有趣現(xiàn)象及其相互關系的敏銳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興趣和情致”等分析,重點論證了杜甫七絕中最獨有的“別趣”。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類型,平時應該積累易錯類型及常見問題,比如判斷絕對,時態(tài)有誤,雜糅、遺漏、多余信息,偷換概念等等。A項,“杜甫對詩歌體式的認識超越了同時代的詩人”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原文只是說“杜甫對于七絕的表現(xiàn)功能有其獨到的認識”,有獨到的認識未必就超越了別人,是因為他有獨到的認識,其創(chuàng)作才有著與眾不同的審美取向。C項,“生活安逸,心情愉悅,詩歌創(chuàng)作多抒發(fā)與友人的交游之樂”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他在成都和夔州時期對日常生活中多種詩趣的敏銳體悟”“其二是在人際交往和應酬中的雅興和逸趣”,并未說他在這兩個地方就生活安逸,也沒有說抒發(fā)與友人交游之樂的詩歌占多數(shù)。D項,“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為代表的七絕是認可度最高的作品”刻意拔高。原文說“最能體現(xiàn)其善于發(fā)掘內(nèi)心情緒、突顯詩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還是《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和《漫興九首》這兩組名作”,并未說七絕是最高認可度的作品。故選B。9、1.B2.B3.A【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并無不同”說法錯誤,李大釗的觀點只涉及人間的“過去”和“現(xiàn)在”,胡適“祖孫的方法”則涉及“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二者有明顯區(qū)別。故選B。2.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nèi)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文章先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再論述……”錯誤,邏輯錯誤,應當是“先論述治學須以歷史學為根基,再具體分析歷史想象的特點”。故選B。3.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觀點態(tài)度能力。解答此類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B項,“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了”錯誤,曲解文意,原文說“如民族、國家、政黨等,雖然是一種歷史的具體的‘存在’,但要把握他們,也要依賴于人的想象”,可見“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為了“把握(想象共同體)”;C項,“學者陳寅恪的歷史想象力是經(jīng)過訓練養(yǎng)成的,因而其藝術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樣‘天馬行空’”錯誤,其中“因而”一說強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說“歷史想象也不可‘天馬行空’。這是它與藝術想象的不同點??铝治涞抡f,歷史的想象是‘一種經(jīng)過訓練的想象,其目的是為了尋求事實真相,而藝術家則是為想象而想象’”;D項,“將事實納人假想的框架中”錯誤,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將適時納入假想的框架”;故選A。【點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有關內(nèi)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nèi)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diào)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yōu)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范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xiàn)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jīng)”“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nèi)容。比對關系分兩步: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尤其看因果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比對依據(jù)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xiàn);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或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xiàn)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輯事理。10、1.C2.B3.D4.(1)(張侯)一到任,便問百姓平時擔憂的是什么,并打算治理其中最兇惡的。(州民們)回答說:“兇惡沒有比淮河更厲害的?!保?)國君主持著國家的重任,據(jù)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應該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無止境的美善。【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可根據(jù)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jù)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系,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志性詞語斷句。題中,“州兵”的意思是“州中的軍隊”,“州”“兵”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B;“是”的意思是“這”,代詞,指代前文“作大役而己不知”,應與“為政者之私我也”相連,排除D項。譯文:但人力出于州中的軍隊,而筑堤的石料來自南山。做這樣大的工程,老百姓卻不感到有負擔的壓力,這是執(zhí)政的官偏愛我們??!不出一點力就享受這樣大的利益,不行??!”故選C。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即門客。古代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專門招收的人才,又稱門下客、食客”錯,原文“賓客之至者有禮”的意思是“對來往的客人要以禮相待”,可知,文中的“賓客”指客人,并非門客。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內(nèi)容。D項,“張夏主管該州時,筑堤防護,未雨綢繆”錯,原文“今張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備災,而及于賓客入來,然后私自休焉”,意思是“現(xiàn)在張侯所做的,首先為百姓防備災害,接著是為旅客來往著想,最后才想到自己的休息處所”,可知,未雨綢繆的是張侯,并非張夏。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nèi)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題中重點詞句:(1)既至,省略句,省略主語“張侯”;素,平時;病,擔憂;暴,兇惡。(2)當,主持;神器,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重大的地位;休,美善。【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宋仁宗景佑二年秋天,清河縣一位姓張的君侯,以殿中丞的身份來任泗州太守。張侯一到任,便問百姓平時擔憂的是什么,并打算治理其中最兇惡的。州民們回答說:“兇惡沒有比淮河更厲害的?!钡诙甏禾?,就修筑州城的外堤,利用它原有的舊堤加高、加厚。度量堤長有一萬九千二百尺,用人工八萬五千個。泗州的老百姓說:“這使我們受益啊,而且是大工程啊。但人力出于州中的軍隊,而筑堤的石料來自南山。做這樣大的工程,老百姓卻不感到有負擔的壓力,這是執(zhí)政的官偏愛我們??!不出一點力就享受這樣大的利益,不行??!”于是一起獻出米糧一千三百石,用來供養(yǎng)參加筑堤勞動的州兵。堤修好了,高三十五尺,土夯得很結實,石頭砌得又堅牢,它捍衛(wèi)著泗州并可防備洪水等災害,可以經(jīng)久不壞。不久,張侯說:“泗州,是四通八達的州郡啊!對來往的客人要以禮相待?!庇谑蔷屠貌那笆Y侯的房舍進行重新裝修,作為慰勞、餞行的場所,并取名“思邵亭”。并且將他的美德推及前人,并銘記著當?shù)匕傩諏λ膽涯?。他又說:“泗州,是天下水道匯合的地區(qū),每年水道運糧船必定聚在這里。”于是修整了常豐倉西邊的二間房舍,一個用作觀看船只出入往來之用,名叫某亭;一個作為船家、役夫臨時投宿的旅舍,名叫“通漕亭”。這以后,他又說:“我也該有個休息的地方吧?!庇谑窃跂|城建筑了州的官署,取名叫“先春亭”,它依傍淮水,可遠觀西山。這年秋天,我貶官到夷陵,經(jīng)過泗州,因而知道張君侯善于治理政務。從前周朝單子奉命往楚國訪問,路過陳國,看見陳國的道路很臟,且河水遍地而沒有修筑防水的堤壩、橋梁,賓客到來也不給安排館舍;來往旅客,沒有投宿的寓所,于是知道陳國必遭滅亡。因為筑城郭以防兵事,修道路以暢交通,設旅舍以便行旅,這都是夏、商、周三代處理政務的法規(guī),而周朝官吏特別嚴謹?shù)刂匾曀?,以便隨時備用。現(xiàn)在張君侯所做的,首先為百姓防備災害,接著是為旅客來往著想,最后才想到自己的休息處所。所以說:他懂得處理政務??!先前,有一年漲大水,泗州幾乎被水淹沒。前任員外郎張夏主管這個州,也曾筑堤來防御水患。那就是現(xiàn)今所說利用來擴建河堤的那個舊堤了,這個工程堤筑得最大。我詳細地記錄了其中最大的工程。11、1.C2.B3.A4.(1)李化龍暗中訪察到他們所做的壞事,將他們召來全部法辦,(從此)縣里治理得非常好。(2)輔臣說兵部尚書只有一個人,拿什么應付突然的變化,皇上也沒有回復。5.①李化龍起初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本來應赴喪。②因為李化龍是為了征討播州叛臣楊應龍被起用的,他應該以國事為重,所以等平息了叛亂后,才請求回家守喪?!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判斷的時候,可以先找出斷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斷句規(guī)則分辨斷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誤。如本題中,句中“應龍性猜狠嗜殺”,是說“楊應龍性格猜忌、兇狠、嗜殺”,中間不能斷開,可以排除D項;“陰有據(jù)蜀志”是說“暗中有占據(jù)蜀地的打算”,中間不能斷開,可以排除B項;“化龍至成都”是說“李化龍到成都”,中間不能斷開,可以排除A項。此句的完整翻譯是“楊應龍性格猜忌、兇狠、嗜殺,數(shù)次跟從征集調(diào)遣人員物資,憑借功勞驕恣傲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據(jù)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縣。李化龍到成都,征討的軍隊卻未到,他就假意與楊應龍好言好語,以牽制楊應龍”。故選C。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B項,“官員無須離職”錯,“終制”規(guī)定官員需要離職。但特殊情況下,朝廷強令喪服未滿的官員出仕,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事,不預慶賀、祭祀、宴會等由佐貳代理,稱“奪情”。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A項,“他用先利誘后攻打的計策”于文無據(jù)。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陰”應理解為“暗中”;“奸”應理解為“壞事”;“悉召(之)置之(于)法”是省略句;“置”應理解為“處置,處理”;“大治”,應理解為“治理得非常好”。第二句中,“惟”應理解為“只有”;“何以”是賓語前置句,應理解為“以何,拿什么”;“猝”應理解為“突然”;“報”應理解為“回復”,句意。5.此題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考生要瀏覽材料、圈出相關內(nèi)容,然后進行整合概括。本題要求是“李化龍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為什么沒有立即請求回家守喪?請簡要說明”。從“化龍初聞父喪,以金革起復,至是乞歸終制”可以看出,李化龍起初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本來準備赴喪,但因軍務需要被起用,他以國事為重,所以等平息了叛亂后,才請求回家守喪。【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李化龍,字于田,是長垣人。萬歷二年進士,授職嵩縣知縣。年齡剛二十,胥吏很輕視他。李化龍暗中訪察到他們所做的壞事,將他們召來全部法辦,(從此)縣里治理得非常好。萬歷二十七年三月,李化龍被起用為原官,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征討播州叛臣楊應龍。楊應龍性格猜忌、兇狠、嗜殺,數(shù)次跟從征集調(diào)遣人員物資,憑借功勞驕恣傲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據(jù)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縣。李化龍到成都,征討的軍隊卻未到,他就假意與楊應龍好言好語,以牽制楊應龍?;实勐牭紧虢还テ频南?大怒。賜給李化龍尚方寶劍,為他征討叛賊提供方便。各軍大規(guī)模集結,李化龍先令水西兵三萬守住貴州,截斷楊應龍征召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慶,大會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分兵八路進攻,川兵分四路,貴州兵分三路,湖廣兵一路分為兩翼,李化龍親自率領中軍策應。楊應龍以勁旅二萬交給他的兒子,等到抗擊諸路官軍,都大敗,楊應龍跺腳嘆息說:“我不用孫時泰的計策,今天死定了!”六月,劉鋌攻破土、月二城,楊應龍走投無路,與二妾都上吊自盡?;噬舷略t將楊應龍的尸體和他兒子朝棟在市中肢解。李化龍起初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準備赴喪,但因軍務需要被起用,到這時乞求回家守喪。萬歷三十一年四月,被任命為工部右侍郎,總管黃河水道,他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請開通淤塞的黃河,由直河入洳口抵達夏鎮(zhèn)二百六十里,避開黃河呂梁險峻地帶。因為母親去世再次離職,沒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評他從前平定播州的功勞,晉升為兵部尚書,加少保官,庇蔭一個兒子世襲錦衣指揮使的職位。萬歷三十五年夏天,被起用為戎政尚書。李化龍認為京營是根本所在,上奏陳述有十一濫、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從萬歷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虛設。沒有多久,尚書蕭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龍掌管部里之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師訛傳盜匪將到,老百姓爭著逃避,邊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數(shù)萬人。輔臣說兵部尚書只有一個人,拿什么應付突然的變化,皇上也沒有回復。遼地戰(zhàn)士二萬多人都是老弱之人,而稅監(jiān)高淮殘暴,遼人恨得咬牙切齒。李化龍請求停止收稅、增加兵士數(shù)萬人,又分條上奏兵士糧食、和議、戰(zhàn)斗之策,皇上都沒有回復。李化龍死在官任上,終年七十歲。謚號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12、例文踏著時代的節(jié)拍,與社會結伴前行站在新年的起點,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已走了40年。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回首40年的改革之路,有三個特定的鏡頭定格于我們的腦海,也昭示著我們:應和時代的強音,踏著時代的節(jié)拍,與社會結伴前行,是我們必然的選擇。鏡頭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底,一塊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標語牌矗立在深圳蛇口工業(yè)區(qū)最為顯眼之處。這一口號,無疑是對那個麻木的人心、僵化的機制、頑固的勢力的當頭棒喝,更是在喚醒一個恥于談錢的民族與國度,去學會關注利潤、贏取利潤。動起來,快起來,富起來!這是一個古老國家的毅然轉身,讓世界為之一震。37年彈指而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已深人人心,引人遐想。鏡頭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新,更快,更強!二十多年的拼搏,中國已然走上了富裕之路,但高速發(fā)展也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天不再藍,水不再清,山不再綠當時間軸轉到了200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由湖州安吉市傳遍了浙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進而傳遍了全國?!拔℅DP”的追求已經(jīng)后勁不足,缺乏現(xiàn)實的有力支撐,“科學發(fā)展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理念便成了新的時代脈搏。而“綠青”與“金銀”掛鉤,則平衡了發(fā)展與可持續(xù)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精準把脈,是時代之幸。改革開放的經(jīng)驗和教訓再次將中國領上更為健康科學的發(fā)展之路。鏡頭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